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农村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农村调查报告》。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破坏了本来其乐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与小孩独守老宅。据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空巢老人”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近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与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拥有“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近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来到我们村的村书记家里,向他了解我们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他提到我们村部分组地处偏僻,离城镇有一、二公里远,由于老年人行走不便,购物极为不便,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拮拘,生活简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每逢过节,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90%左右,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养老金等,到医院看病,费用昂贵,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慊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对父母尽孝道观念淡薄,同时自己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由孝道观念淡泊和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心态甚至厌恶老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结婚即分居住,儿女们常常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互相吵架,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觉得自己活在世间,只是在为儿女添麻烦。
农务活是农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负担,白天干农务活,晚上早早就休息,这样机械般地过日子。其实老人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走访了一些空巢老人,通过走近他们,与他们聊天进而达到调查的目的。在调查中我发现老人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务,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问题是三大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发现绝在多数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由于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外出经常做一些脏、累、危险的工作,老人们还时时背着为子女担心的包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有种田,种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劳累加上情感孤独又添加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情感因素,对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他们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影响对子女侬赖性强,子女不在身边,又很少有娱乐活动,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闲、自怜等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在调查中发现在一对老年夫妇中,如果其中有一个配偶去世,另一个配偶因为悲伤相隔不久相继去世。
农村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们又舍不得放弃责任田,特别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钱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干起粗重的农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对于丧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问题更突出,无人照顾,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伤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和谐是20xx年中国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汇,这就是我们国家所追求的政治,经济主要是人文追求的和谐。这种和谐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发展到一定的成熟阶段才能够提及的用来缓和各种矛盾的一种口号,这在今年的春晚中就有体现,因为20xx年的春晚就将主题定格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我来自农村,是农民的儿子,因此我也是农民自然而然得非常关注农计民生。这次回家又给了我一次机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收集一些有用的信息,于是我开始向我爸爸发出请求希望可以多走动走动,一来我们这一家子属于社会大家庭的一滴水,一颗沙子但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反映太阳的温度,也就是有小见大,有小家见大家。由此可以完成我的调查报告,一来在走动过程中可以郑家自己的社会阅历证章一些与人交往的能力,又能够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学会一些常用的社交礼仪规则,也能为以后的进入社会作好铺垫。于是我就抱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自己的访友之旅。在这期间我得出了一些自认为有用的东西同时自己总结了一下。拿来和大家分享。
事件一:大和谐
首先就是和谐,这在中国农村突出的表现为家庭和睦,生活富足。我所在的镇是我国的百强乡镇之一。我们那里经济搞得还算不错,交通也算便利,既是鲁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还有两条国道通过,老百姓的思维也算灵活目光看得也很远,再加上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给当地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我们当地的经济就是靠这一动力拉动的。以我们家为例,我爸妈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由于历程较近,务工方便。一年也能挣不少钱,我姐在我们那边最大的一家企业,也是我们济宁市唯一的一家上市企业。在我看来我们这个小家过得还算不错至少在我们农村,还是不错的。其实反过来讲,我们所追求的小康不就是家人健健康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都有个盼头,相信这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我最大的感受。
问题一:孝敬父母
每当提及这个问题,我原本应当相当的自豪,毕竟作为礼仪之邦的后人,孝字为先。可是就是这件事处理得不好,我大爷家有三个儿子,现在每一个小家都过得不错,房子正好一家一处,结果我大爷就没地去了,只好在我二哥家的房子上又接了两间房,给我大爷大娘住。我大爷又生了并全部生活都得有我大爷一个人照顾,不是讲我哥们不孝顺,我只是觉得做得不够多,我把告诉我这是人家的家事,不能够说得太多,不然以后会处理不好关系的,我也只能自己叹气,这也是农村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面临老龄社会的到来时,农村的一些问题显得相当的重要这就需要一些政府官员做好准备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我们那个地方的敬老院较少,等等还有很多问题。
社会实践报告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社会,不要整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做半个社会人,尽一个公民的责任,同时对我们自己也算是一个考验。
问题二,农村新生力量的就业问题,
这次回家碰到了许多以前的旧交,尤其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俗话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这次相见体现得就十分突出,我们在一起回忆小时候的故事,然后讲了一下彼此的现状,和结业后的经历,吃饭喝酒,忙得不亦乐乎,然后又用电话联系了几位在远方的同学,通了电话,互相问候。事后,我发现现在的农村的青年的命运,无非两种,第一种就是像我一样,继续上大学,这种被称为光耀门楣的事业,在农村办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卧薪尝胆一样看着那些外出打工的同学,再看看自己的父母,人家自己挣了钱,然后翻新了房子家电,家具现在我的那些外出打工的同学的工资都已经达到了四位数,而自己却还要花父母的钱,想象着他们的弯曲的背影,自己真地有一些痛心和不忍,自己一个人在教室里享清福(相比较而言),但转眼一想将来的工资铁定地不了也就不再追究了。另一种生活就是在高中毕业之后更谁自己的家长找工作,他们的心了也会有一些自备毕竟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没能够完成家长所赋予的希望,但是另一方面一想到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报酬减轻父母的负担也是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这种人的社会经验相当的丰富,早已熟知了社会,也已经融入了其中,找到工作自后就会按部就班的进行一些理所当然的事,结婚生子,然后过自己的平平常常的生活。就这样比较而言第一种人的生活就会出现很多的变数,怎样去完成自己的大学,大学毕业之后要去找什么样的工作,该怎样去找工作,结果会怎样,这样地变数会很多的。因此现在可以总结的讲,无论从事哪一种工作都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可缺少的,都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高楼大厦添砖加瓦,尽自己的一份力都是正大光明的继续自己的生活履行自己的使命,完成自己的任务承担自己的责任,都是一种生活形态,绝无高低贵贱之分,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现在的社会变化如此之大,文盲当富豪的不在少数,大学生沿街叫卖东西的也不是不纯在,都是一种人生形态吧。
问题三,家庭收入,
20xx年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时间长达20xx年之久的农业税在20xx年这一年被彻底的取消了,这一决定许多人生活的大事,即将永载史册,可以将是开天辟地,这几年国家的一号文件不都是关于中国农村的吗,要讲的是农村的收入。
毫无疑问地一项就是纯农业收入,也就是粮食收入,显然这在许多地方都不是最多的,例如华西村,作为‘天下第一村’,他的收入早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许多的城市,那儿的现状可以用共产主义来形容了。现在尽管村民从土地上得到的收入不是很多了,但是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这一说法过多少年都不会改变,我们国家将来少什么也不能少土地。现在的农村的土地问题已经相当的恶劣了,有许多土地被楼房占据,尽管那些官员说是为了城市化进程,但不可改变的是我国人均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了,还有一些更为气人的是有些房子盖起来了,但是却由于某些问题,却闲置着这样的土地只能白白的闲着,连开荒都不合适。这可真是农民之痛。农民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就是外出务工。我爸年轻的时候用板车运送建材,就是那份工作,我家建起了第一座院子,我也从小学走进了高中,现在我爸在建筑工地当老师,每天40元就这样我才能完成我的大学。在我的一个表叔家,他有两个儿子,老大现在自己承包了一个装修队,现在农村建楼房的人家比较多,建好了就要装修,还有许多人家住进了楼房也有许多的生意,况且这一行的水分很多,所以他家都发了。人家有技术,又有人。所以挣钱特别多。还有我大姨家的一个表哥人家在当地的纸厂找了份工作,干了将近十年现在已经在城里买了房子。在我爸看来要么你就踏踏实实的学习,将来谋上一份好工作别再回家。在哪儿上学就在哪儿买房子,要么你就直接找一份好工作也能大红大紫,现在的农村在我看来早已今非昔比,有的硬件设施比城市的还要好。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很引以为自豪的就是因为我是农村人,我们那边有很多人都是大款,都已经成了当地的名人。大江东去浪淘尽,病树前头万木荣。幸好一切的一切都是向前发展的。所以我充满信心。
总结
现在总结一下,通过现在我的观察,农村很多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仍旧有一些地方,不令人满意,主要就是现在的基层干部做得不够好,也许是天高皇帝远,自己的工作又不是很多,也没什么人会看重自己的官。一句话就是自己的责任心不强。看来要想将农村建设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备,人人安居乐业得大同社会,这个理想的是要靠我们的了。这份报告写得有些仓促,但还是将自己想要讲的话讲了出来。自己觉得还是可以的。
湖南农村调查报告
--------------------------------------------------------------------------------
一、担忧:耕作难以为继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关系到我国亿万人吃饭问题。记者最近深入湖南农村采访调查,在感受近几年接连丰收的喜悦的同时,发现土地流失、种田收益太低、公共水利设施损坏和废弃等,给耕作带来很大的冲击,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粮食生产存在隐忧。 土地流失严重
湖南省汨罗市长乐镇是一个千年古镇,改革开放27年来,该镇规模急剧扩张,几乎是27年前的3倍。长乐镇长新村九组1979年93口人,田地66亩,人均0.72亩,到2006年人口增加到131口,由于征地和宅基地占地,田地减少到52.4亩,人均只有0.4亩地。长新村一组、六组、十组的田地则基本上被征光,人均耕地只剩下一两分。初步估计,整个长新村因征地和宅基地扩建占地减少田地近六百亩,减少一半以上。
土地流失的另一个问题是抛荒。抛荒的原因一个是农民外出打工无人耕作,其次是由于污染或水利设施损坏、废弃而无法耕种。长新村九组有3户人家的田地因无人耕作而长期抛荒。
种田收益太低,农民失去积极性
汨罗市天井乡长岭村八组农民李永康曾经跟记者算过一笔账:一亩田按双季稻计,需化肥157元,农药70元,种子74元,农机水电70元,农膜等杂费30元,总计需付出成本(不含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401元。在风调雨顺不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双季稻亩产平均为1600斤,收入为1120元,减去成本,纯收益为719元。按36个工作日计,农民每个工作日创造收益也不足20元。而一个农民外出打工,月工资一般在800元以上。因此,一个农民哪怕种十几二十亩田,也不如出去打工划得来。去年当地稻飞虱虫灾十分严重,长乐镇长新九组傅银霞两亩田打了190多元钱的农药,农药支出上升了40%,从而收益更低。有农民之所以还在种田,用傅银霞的话说“就是为了混点口粮”。
公共水利设施损坏、废弃,农民种田无保证
记者一进入长乐镇采访,当地农民反映最多的就是水利设施的损坏。长乐镇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当地农民种田却不得不抽取地下水,平均每亩地要多支出水费100元左右。 长新村原来有从兰家洞水库引水灌溉的水渠,并且长新村在长乐镇的东西两头沿汨罗江岸建有两个抽水泵站。包产到户后,属于全体村民所有的公共水利设施逐渐无人管理。渠道湮满淤泥,杂草丛生,无法使用;抽水泵站则不知所踪,农民干脆在泵站地基上建起了房屋;更有甚者,在长乐镇东边三眼桥用来防洪排涝的闸门竟然被当地政府作价卖给了外地老板。农民提起这些事情,既气愤又无奈:种田本来就没什么收益,而水利设施的毁坏又使农民每亩地要多支出100多元水费;更可怕的是,过量地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源受到化肥、农药的污染,同时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造成当地农民饮水困难,疾病增多。
农技站蜕变为商业机构,赚钱的同时甚猎凇翱优?
提起农技站,农民的表情都非常复杂。因为农技站的人都是当地人,又经常跟农民打交道,大家又都有点沾亲带故。所以他们说得非常艺术:“农技站是好的,就是太想赚钱。”“也为农民服务啊,都写在农技站的黑板上,你得自己去看。”“我田里的稻飞虱本来打一种农药就可以的,农技站的老陈生怕打不死,非要我买两种不可,又怕我剂量不够,本来50毫升可以,他非叫我打100毫升。人是个好人,就是太想赚钱”。
甚至有农民悄悄告诉记者,在农技站买的农药打不死虫子,多大剂量都不行,逼得农民
只好到县城去买,等农药买回来,损失已无法挽回。
年轻人不愿种田,农业耕作后继乏人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现在种田的农民大多是40岁以上的人了。年轻人很少种田,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即使在家也情愿做点小生意。记者问过很多年轻人,有的甚至连自家的田地在哪都不知道,更别说扶犁掌耙、抛粮下种了。
汨罗市八景乡智峰村新华组70岁的老农民徐方湖忧心忡忡地说:“后生伢子都不会种田,将来怎么得了啊!”
记者和农民谈到这里,他们都表示农业技术是有传承的,即便是实现了机械化,浸种、育秧、查看墒情,把握节气等都需要经验和知识。现在40岁以下的农民都不会种田,再过20年,就基本上没人会种田了。农业耕作后继乏人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二、困惑:乡村治理究竟怎么了?
在记者生活成长的湖南农村,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不过,更让人惊诧的变化是,这里已不再是记者曾经生活过的宁静淳朴的乡村了:盗贼公行,治安混乱;赌博、吸毒、嫖娼行处可见,金钱至上,人情淡薄;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渠道失修,泵站废弃,道路破烂泥泞;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垃圾乱扔,污水横流„„
农民的生活改善了,但却体会不到幸福和安宁。乡村究竟怎么了,其根本原因又在哪里?记者为此在湖南农村进行了专门调查。
小农经济格局无法凝聚社会力量
走进村庄,人们三三两两地在屋檐下晒太阳,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屋子里则传来一阵阵麻将声。谈起农村的情况,大家觉得现在好多事情都没人管。
汨罗市长乐镇长新村九组农民周普水说道:“人民公社时候,政府什么都管,连田里种什么庄稼,什么时候出工都管,劳动所得也都归集体,农民做事没什么积极性,出工尽是磨洋工,日子越过越穷。包产到户后呢,各人种各人的田,各人赚各人的钱,收入是比以前多,人心却没以前齐。”农民陈正根说:“以前农闲时节,公社会组织大家兴修水利。现在渠道早就淤塞了,泵站上面居然盖起了房子,也没人管。水库的水根本就进不来,农忙时节我们只好打井,每亩地得多出一百元多的成本。”
记者跟一些乡镇干部和农民聊天,大家觉得,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确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生产单位基本上为一家一户,很少有大的农业生产联合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处于小农经济的状态。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形式仅仅是把农民捆绑在一起劳动,组织原则、生产方式、技术手段乃至分配方式还相当落后,最重要的是没有跟市场衔接。
小农经济的格局阻碍社会分工的深化,使农民的人际交往仅仅限于邻里、亲戚之间。以前兴修水利、修桥补路等事情总有公社或大队在农闲时节组织大家一起来干,现在则找不到谁来组织。村组长更是没有人愿意当。长新村九组农民周志勤说:“组长吃亏不讨好,谁都不愿意当。开村民会议选举组长,大家都是你推我,我推你。有时候没办法,只好抓阄解决。” 更可怕的是,农民对社会公共组织非常陌生,有的甚至不知道谁是乡长,谁是村长。公民意识也相当缺乏,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也不知道维护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权益,同时,在对政策理解上存在“代沟”:八景乡智峰村新华组七十多岁的老农民、老党员徐方湖,对取消农业税这样多数农民拍手称快的政策却大惑不解:“自古以来,皇粮国税,天经地义是应该交的。我们不交税还能算中国公民吗?政府如果觉得农村困难,可以多给我们想一些增加收入的办法啊!现在的后生伢子连田都不愿意种,不交农业税正好如他们的愿,都不知道自己是哪国人,长期下去怎么得了啊!”
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中坚力量流失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东南沿海急需大量廉价劳动力,而农村自包产到户后,大量劳动
力剩余。为生计谋,农民们纷纷外出打工。湖南省汨罗市一带,40岁以下的农民绝大部分在外打工。长乐镇长新村九组有劳动力55人,其中30人在外打工,留下来的基本是40岁以上20岁以下的人。长新村九组喻国光四个子女都在广东打工,连孙子辈的也随父母在外地,只留老俩口守着一栋房子。天井乡长岭村八组李永年一个女儿出嫁,两个儿子在外打工;李永康一个女儿出嫁,一个儿子打工;李汉庭家同样如此,基本上子女都在外打工。用李永年的话说,“要是农村有事做,或者岳阳、汨罗能找到工作,谁愿意自己的孩子到千里之外的广东去打工啊,我们老俩口万一有个病痛,身边都没个人照顾。”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农民多数认为,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第一,造成农村常住人口结构非常不合理,不仅老人无人照顾,也造成了大量儿童无人看管而流失。农民在外打工也许暂时能够改善家庭生活,但丧失了天伦之乐和长期发展的机会。第二,青壮年往往是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对社会、家庭的稳定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造成农村的公共事务乏人过问。农村中修桥补路等公益活动往往因人力财力匮乏而无法实施,村上负责人找上门来不是老人就是小孩,老人通常会推辞说“我儿子不在家,家里事情我做不了主。”小孩则茫然不知所对,村上事情往往因此而搁浅。
财政虚弱,乡镇政府行使公共权力有心无力甚至也缺乏公信力
目前,乡镇一级财政虚弱,成了除东南沿海一带的一个普遍现象。乡镇财政不仅仅是虚弱,而且是负债财政。就汨罗市而言,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乡镇负债2.1亿元。其中新市镇负债1900万元、长乐镇负债1500万元、大荆镇负债1000万元、天井乡负债800万元、智峰乡负债200万元等,竟无不负债乡镇!乡镇干部每天为吃饭问题发愁,对地方公共事务往往是有心无力。
更为严重的是,因为乡镇债务大多来自民间举债,长期借债不还,使农民逐渐对乡镇干部失去信任,乡镇政府作为政府基层组织已逐渐丧失公信力。长乐镇一餐馆老板说:“乡镇干部来吃饭,打欠条可以,不能用镇政府名义,只能以他个人名义打欠条,而且我会跟他讲清楚,这是你个人欠我的钱,与政府无关。哪个领导都一样,哪怕是书记、镇长”。实际上农民情愿相信个人信誉,而不相信政府信用。
乡镇一级干部往往是三四十岁年富力强的年轻人,他们抱着一腔热情,很希望在乡镇干出一番事业来。但要想干出一点成绩,没有财力不行。所以乡长、镇长们只有想尽办法,跑省城、上北京,去伸手要钱,或者凭借个人信誉,继续向民间举债。两方面都没有办法的,则心灰意懒,千方百计调离乡镇。
公共权力缺失,黑势力乘虚而入
由于小农经济的落后,农村社会中坚力量的流失和乡镇财政的虚弱造成乡村公共权力缺失,在某种程度上给黑势力渗透乡村公共事务以可乘之机。
记者在农村调查时,农民们忧心忡忡地谈起在乡村债务纠纷和邻里矛盾中,由于乡镇政府不闻不问,一些社会上的二流子、烂仔乘机介入进来,他们纯粹以个人利益为目的,不问是非曲直,谁给他钱就给谁出面摆平麻烦事。地方上的老百姓因为斗不过他们,最后大多只能忍气吞声满足他们的要求。慢慢地,此类“替人了难”的事情就成了社会上那些二流子、烂仔们的生财之道。这些人甚至相互呼应、支援,俨然成了乡村社会一股令人不敢小瞧的势力。甚而发展成为欺行霸市,收取保护费的黑社会团伙。
更为可怕的是,乡村基层组织有时候在某种场合不得不依靠他们的力量,而某些行为不端,心术不正的乡镇工作人员进而跟他们结合在一起,侵害农民的利益,变成他们横行无忌的保护伞。
日趋复杂的乡村,治理谁来担当责任?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交通和通讯的迅猛发展,城乡日益融合,虽然在经济上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但在生活娱乐方式上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以前封闭宁静的乡村已不复存在,各
种丑恶愚昧现象纷纷出现。如地下“六合彩”、吸毒、“包二奶”等。农民可能物质生活比以前丰富了,但并没有感到幸福。记者在调查中,问及农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但不外乎如下答案:希望有个稳定的收入,希望老来有靠,希望治安稳定,希望农村的公共事务有人管,希望小孩学费别那么高等等。实际上就是希望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的环境,希望乡村治理真正走上轨道。
而乡村治理的混乱局面,谁来担当责任呢?
三、焦虑:怎么提高农民收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提倡“多予少取”,实际上是要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那农民的收入状况究竟怎么样,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种田收入仅仅解决吃饭问题
记者曾介绍过湖南农民计算种一亩田的收益(不计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为719元。以湖南汨罗市为例,人口总数65.8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8.83万,耕地面积51.16万亩,农民人均耕地0.89亩。四口之家,耕地为3.56亩,收入为2559.64元,减去2400斤口粮(人均600斤/年),那么四口之家农业可支配收入仅为879.64元,汨罗市200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628元,则农业收入仅仅占17.64%,而这还必须是在风调雨顺没有任何自然灾害的前提下。实际上,879.64元的农业可支配收入仅仅是农民出去打工的月平均工资,连维持日常开支都不够。所以说种田收入仅仅是解决吃饭问题。
从另一角度来讲,如果单纯种田要达到人均3628元的收入水平,按四口之家来计算,就必须耕作20亩地以上。事实上,由于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一个熟练农村壮劳动力种20亩田地没有困难,只需农忙时节请两至三个零工。据调查,汨罗市普遍存在着一个家庭把亲友邻居的田地归拢一并耕作的现象,特别是耕地面积较多的营田办事处、白塘乡、磊石乡、大荆镇、红花乡、天井乡、火天乡、黄市乡等地。天井乡长岭村李含辉、李永康都种了20亩以上。这种集约经营的出现,意味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富余。就汨罗市来分析,一个农民可以耕种自有承包地5倍左右的田地,也就是说,理论上80%的农民完全是富余。增加农民收入,安置农民就业,从农业的角度来看,能提供的空间不大。
外出打工:无奈的选择,但是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劳动力的大量富余,加上乡镇企业的衰落,农村已没有多少就业机会。所以当家里的孩子初中或高中毕业,家长总是送给他们一句话:“打工去吧”。
根据对当地劳动部门的调查和对农民的个别询问,就湖南岳阳市来说,打工人员的流向主要是广东,其次是江浙沪一带,然后是北京。广东江浙以加工企业为主,上海、北京以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为主。收入男性在800-1000元左右,女性在700-900元左右,但女性更容易找到打工机会。
农民第一次出去打工一般在同村的亲戚或邻居的带领下出门,或者在外地工作的亲友介绍,有些长期在外打工者干脆当起了专业的职业介绍人——“龙头”。沅江县漉湖芦苇场的汤幸安说“农民知道什么啊!还不是跟着亲戚朋友走。”
农民工很少与打工所在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什么社会保障。记者在汨罗市长乐镇长新村、天井乡长岭村、红花乡红旗村和沅江县漉湖芦苇场调查,外出打工几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长新村九组的喻俊小姑娘在深圳兰玻公司打工,公司跟每个打工者都签订了劳动合同,回家后当作一件很稀奇的事情告诉大家。
打工者以16岁至40岁的为主,40岁以上就很少出去了。当然也有长期在外打工,已找到相对稳定的职业的人,那些人已基本上脱离了乡村生活,跟年龄大小也没什么关系了。比如说长新村十组的阳中明在广西做市场营销,已在南宁定居,长新村九组的鲁朴平、喻威在深圳做工厂管理,也已在当地定居。
工资拖欠也很严重,基本上每个打工者进入打工场所都被要求交一定金额的押金,一般
在200元左右,多则达500元,有的甚至要求押身份证,当打工者主动辞职时,押金一般不予退还,有的工厂甚至以扣留身份证的手段不让打工者辞工。
有小部分农民外出后不愿意辛辛苦苦打工,就在社会上游荡,从事一些盗窃、抢夺、卖淫等犯罪活动,带坏了农村的社会风气。
总的来说,一个农民外出打工,一年一般能带回5000元以上的收入,对农民的收入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从表面上来看,打工的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50%以上,但这是以牺牲农民的幸福(背井离乡)和未来发展机会为代价的,大量的劳动力外出,造成农村社会真空,对农村经济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农民从内心来说并不愿意外出打工,打工只是他们无奈的选择。如果本地有很好的工作机会,谁都愿意选择留在家乡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 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提高收入,分享城镇化成果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城镇化的步伐也不断加快。据调查,改革开放前,汨罗市只有三个镇:城关镇、长乐镇、新市镇,现在已经发展到17个镇。汨罗市的非农人口根据统计为
8.83万,但实际上有很多农民已经“洗脚上田”在镇上定居,真正在城镇生活的人口应该不下于12万。集镇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社会商品流通量的大量增加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第三产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那些没有外出打工的则在家从事以服务业为主的非农产业。记者从小一块长大的玩伴除鲁朴平、鲁端平在深圳打工外,其余都在家乡从事非农产业。毛红在镇上做服装生意,毛云龙从事长途客运,周志勤农闲做木工和蔬菜水果贩卖,陈福根做杂货生意,彭昔胜则有一门不错的纸扎手艺;记者的哥哥周明新种一些经济作物,每到春节期间,则利用自己酿造甜酒的好手艺制作长乐镇传统特产——糯米甜酒,一个春节大概能收入5000-6000元。在城镇化过程中,农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化。有的把田地交给别人种,有的只种某种经济作物,甚至出现专门的收割队伍。
从对汨罗市17个镇和其他县市集镇调查来看,目前在家乡从事非农产业的人还不是很多,收入所占农民总收入的比例也只为30%左右,但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快。农民们也很愿意在本乡本土找到自己愿意从事的工作,一则方便照顾家庭,二则能够守业慢慢将自己的事业做大。当地经济也因此得到很好的发展,一些县乡干部反映,农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对增加当地税收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
收入增长之外的关切
总的来说,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和农业耕作。其中打工收入占50%,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收入大概占30%,农业耕作收入则不到20%。而人均3628元的收入仅仅得以温饱,实难进入小康。如汨罗市小孩上高中一期学费为1200元加上杂费900元和其它食宿费,半年即需要5000元,几乎为农民全年收入的一半。
在采访中,农村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提高农民收入关键还是在中央所制定的“多予少取”政策,多予就是多给予农民好的政策,给予农民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少取就是尽量减轻农民负担,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否则高昂的学费和医药费使农民刚刚得以温饱又跌入贫困。
同时,湖南一些县乡干部认为,中西部经济落后导致农民纷纷到东南沿海去打工,增加了社会成本,也不利于中西部经济发展。他们认为,应大力发展中西部经济尽快改变我国经济不均衡的局面。加快中西部城镇化建设,使农民能够就地转移,进而大量减少农民,使农村贫困的面貌真正得到改变。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问题
农业人口是我国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进一步实施,农民和农民子女们已不能仅仅局限于以体力谋生和发展,他们也想以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服务于祖国的建设事业。农民绝对不是愚昧无知的,他们的子女更是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但是供孩子上学比下海经商还要危险,它不是家长们所能掌控的,孩子在苦读十几年书后又回到家乡的土地上来“改造地球”的现象已数不胜数,也许使得许多家长都对子女上学失去了信心,不舍得下这个本钱,不敢做这笔生意。但换个角度讲,孩子们毕竟学到了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即使它是摸不着看不到的,但它的力量是无穷的,学到的知识会让他们终身受益的。而这些就涉及到农村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他们做这笔生意的胆量到底有多大。那么农民家长们是如何认识教育的?他们对教育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在寒假期间面向农村家长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
报告内容如下:
一、调查及报告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问卷(见附录3)的形式面向农村家长随机展开,从20xx年1月23日至20xx年2月7日为期两周,共发放问卷80份,在安寨村和西马连固村发放比例为10:70,收回68份,有效63份。由于调查对象的限制,问卷的内容较为通俗浅显、简单明了。
在报告附录中包含了样卷(附录3)、相关数表和对应的图表(附录4)等。
二、数据统计分析
如果孩子在毕业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家长们会后悔供孩子上学吗?
1.以家长职业分类的统计资料(见附录4表4)显示:在农民当中,有39.13%选择了“一定会后悔”,32.61%选择了“不后悔”,17.39%的家长不知道会不会后悔,10.87%的家长选择了可能会后悔,总的来看农民家长的观点还是比较明确的,但偏重于一定会后悔。在经商人员当中,选择一定会后悔的要明显高于其他三项,占了37.5%。工人们都持模糊的中性观点,选择可能后悔和说不清的各占了半边天。而教师们全部选择了不会后悔。
2.从以家长文化程度分类的统计资料(见附录4表5)中可以看出小学文化和高中文化的家长分别有72.73%和50.00%选择了后悔,而初中文化程度的家长有37.04%选择了不后悔。这些数据都远远超过了其他三项,表面看来文化水平与家长观点好像没有关系,但其实不然,在调查中我发现造成这种结果是有原因的:a.只有小学文化的家长绝大多数是那种只知道挣钱、只顾眼前利益的农民,他们不关心孩子们的学习,不去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整天只会抱怨“孩子花了钱、上了学又学不到东西”,像这样的家长能不后悔吗?b.初中文化的家长有许多都因自己没能完成学业而感到遗憾,他们知道关心孩子的学习,主动从校方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不便使他们隐约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他们的覆辙,所以他们不会后悔的。c.大多数高中文化程度的家长,因为他们自己“身怀高中文化而依然改造地球”,他们害怕子女们会同他们一样仍是农民,所以有一半人选择了“会后悔”让孩子上学。
供孩子上学家长们最担心什么问题呢?调查资料显示:有42.86%的家长选择了“毕业后的工作问题”,25.39%的家长选择了“费用和毕业后的工作问题”,选择不担心和担心费用的分别为23.81%和7.94%(见附录4表2)。从这两道题目的回答情况的统计中可以明显看出:子女们在毕业后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仍然是农村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从农村经济状况分析,农民们最注重的还是钱,农民们最讲实惠,你在花光家里的钱后没找到工作不就等于学到的知识不能用来挣钱吗?那肯定是不行的,钱是最现实的问题。在受调查的人群中有83.64%的是农民,60.32%的是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见附录4表1),而且多数只是刚上初一就辍学了。俗话说得好:“老农民就靠那一亩三分地养命哩!”他们农忙时跟土地亲热,闲着时跟扑克牌套近乎,又怎么会有那么高的觉悟?多少年没有碰过笔,没看过书,连自己的名字都险些忘掉了。那“九年义务教育”对于他们来说已成为残缺的历史。在调查过程中,有些家长对子女的受教育情况不屑一顾,甚至于厌烦被问到孩子的学习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他们的不屑、厌烦与冷漠着实令我感到悲哀!当然,有许多家长在得知我做本次调查后主动找到我向我诉说他们的想法,还有的家长向我寻求解决孩子成绩差的办法,这些又使我深受感动,我都尽我所能向他们一一作了解释。
当孩子因学习差而不愿意上学时家长又会怎样做呢?统计资料显示:有60人作了回答,41.67%的家长能够理智地给孩子分析成绩差的原因,激励其努力学习;22.67%的家长只知道根据自己的意愿逼着孩子继续上学直到拿到了毕业证,这样只会使孩子学习成绩更加糟糕,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而占23.33%的家长对孩子出现的这种厌学情况置之不理,任其辍学。8.33%的家长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做(见附录4表3)。而接受调查的7名教师不约而同全部选择了理智地分析原因,这也在意料之中。但在经商人员当中,有50%的家长只会逼着孩子继续上学(见附录4表7)。另外,由附录4表6可以看出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长的做法。
众所周知,在学习知识上学生自身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内因,而老师和家长只是外因。由辨证唯物主义理论可知: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辅助作用,但外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内因。孩子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自制力还是比较差的,而且对上学学知识没有太深的认识,他们很容易因学习成绩差而不愿上学,很容易因贪玩而忘记学习,很容易把老师和家长的教导当作耳旁风,但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是绝对不能放任自流,因为他们有义务、有责任去教育子女、教育学生。在对教育或本问卷的建议中有一位农民写到:“学校教学设施落后,老师水平低且不能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甚至有家长呼吁:请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点儿吧!还有一位经商的说道:“老师不好好教小孩儿,家长也没有办法!”这朴素、朴实的话语让我深深体会到家长们焦急而无奈的心情。家长们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了学校,而老师又是那样的不负责任,农忙时经常回到自己家劳动,反而把学生放在学校不管,就连一点儿职业道德也没有了。小学和初中的师资状况更是令人担忧:跟我年龄相仿的几个同学都通过各种关系去中小学教学了,有的是师范毕业,有的只是高中还不毕业。在师范学习美术的来到初中教数学,学习音乐的反而教授外语,真不敢想象这是怎样一种现象。调查期间正值小学翻盖校舍,小学生们就只好打游击战,在别人家里读书、上课。这些都使我们不禁感叹当代农村的基础教育状况。
在接受调查的人员当中有52.38%的家庭出现子女中途退学的情况,42.42%的家庭是由于子女学习成绩不好,36.36%是由于家庭困难不能支付高额费用,有15.15%的家庭能够支付费用只是想让孩子早点儿挣钱而出现退学情况,6.06%是由于其他原因(见附录4表8)。而在家长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家庭中有90.91%出现子女辍学情况(见附录4表9),其中60%是由于子女学习成绩不好。这些又表明家长的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教育的认识。
对农村子女文化程度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69.29%的农村子女是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而拥有高中以上(含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30.71%。由当地初中副校长袁勤瑞提供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西马连固中学20xx年的毕业生中仅有48人继续深造,而刚入初一时为215人。从附录4表10可以看出在215人中有20.93%只达到初一文化水平,只有22.33%的农村子女继续深造达到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由此看来,从初一到初中毕业有77.67%的农村子女只拥有初中文化程度。这样算来,每年有数百万低水平、低素质青少年大量流入社会,这必然给社会治安和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九年义务教育仍旧没能普及,在如今分数决定命运的年代素质教育只能是形式化的空口号!制定的政策虽然是利国利民的,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当代农村教育现实和经济状况,因此很难贯彻落实。袁勤瑞同志在与我的交谈中重点指出:中小学生流失现象相当严重,每次收学费都会有大批学生退学,这给农村基础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1.国家应加大教育投资2.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3.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当地小学校长杨秋海同志写道:农村学生收费、就业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的根本问题。一位农民家长深情地写道:我的三个孩子学习成绩都不错,只因投资太大,工作又没有保障,且经济力量达不到,只能顾及眼前,让他们退学,所以我建议教育应照顾农村经济条件差而学习好的学生,使好的人才能得到培养,将来为社会服务。这朴实而充满期望的话语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三、综合与建议
农村家长和子女们对教育的认识以及农村中小学师资和教学设备都很大程度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农村依然没有摆脱落后的面貌。农民把温饱问题解决了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他们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收入无几,却把大部分的金钱都花在了儿女们的受教育上。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当代农村基础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农村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流失严重
2.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费用高,工作没保障使许多学生辍学
3.农村家长对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4.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质量差。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几点建议:
1.国家应增加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开展资助贫困生活动建立资金利用监督机制
2.降低教育收费,建立合理收费监督管理机制
3.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水平考核,全面提升教师水平
4.加强对农村家长的教育,避免影响到子女而造成恶性循环
5.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适度增加就业岗位。
附录:
1.本次调查得到我父母和哥、姐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激!对袁勤瑞校长提供数据及其它资料表示感谢!对受调人员的配合表示感谢!对杨琴老师的帮助表示感谢!
2.参考资料:a.《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韦克难四川人民出版社
b.《西马连固中学年度学生数统计表》袁勤瑞
3.问卷: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问卷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子女们的受教育状况,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应学校要求,我们进行本次调查。在此我真心希望您能够如实填写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定尊重和保护您的隐秘。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职业是?
A.教师B.工人C.经商D.农民E.行政官员F.其它
2.您的文化程度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专及师范类 E.其它
3.您有没有孩子在上学或者已经毕业?
A.有B.没有
4.您的孩子在毕业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你会后悔吗?
A.一定会B.可能会C.不会D.说不清
5.供孩子上学您最担心什么问题?
A.费用B.毕业后的工作问题C.费用和工作D.不担心
6.您有几个孩子是高中以上(含高中)文化程度?
A.4B.3C.2D.1E.0
7.您有几个孩子是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
A.4B.3C.2D.1E.0
8.您的孩子中,最高文化程度是?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E.正在上学F.其它
9.您的孩子为什么会退学呢?
A.家庭困难不能支付高额费用B.学习成绩不好
C.早点儿找份儿工作挣钱D.其它原因E.没退学
10.您的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而不愿意上学,你会怎样做?
A.强扭的瓜不甜不想上了就退学吧B.逼他(她)继续上学直到毕业
C.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激励他(她)努力学习D.不知道该怎样做
11.谢谢您的参与,请问您对本试卷感觉如何?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D.很不满意
*您对于教育或者本问卷的建议(可选填):
20xx年8月1日,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很巧的是,我分配在本村,这让我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我可以为自己所在的村出一份力,担心的是如何在本村开展工作,毕竟都是一村人。不管怎样,既然选择了这个舞台,我就要很好的走下去。关键是事在人为,心诚则灵。
角色转变,思想也要跟着转变,想问题,办事情都要按照大学生村官的职责,以向村民学习的谦逊态度,运用科学发展的思想武装自己,在这个岗位上设身处地为群众谋福利促进,协助村干部促进村的全面发展。面对农村基层复杂工作氛围,我意识到要想充分履行职能职责,成为可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就必须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本职,科学地学习、思考,运用正确的观念和思想指导具体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应对农村的情况,促进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才能切实做到服务“三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我所在的村是县小康示范建设村,村情村貌我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我开展工作提供了不少便利,但这远远不够,必须更加细致的了解村情,村里的小事也要看成大事,只有以端正的态度,才有可能做好本职工作。一上任适逢烟水配套提供资金硬化村级公路。村委开会要成立工程质量监督小组,我也在这个组里。每天一早就到工地,和工人们在一起,工程质量是大事,公路是村民的致富路。以前的泥巴路老百姓是深受其苦,我也深有体会。现在适逢这样的机遇,就要好好利用,把利村利民的工程做到实处。在我监督的范围内决不允许有偷工减料,不负责任的施工行为。村委也很支持我的做法,更有广大老百姓认同,原则性的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不然后患无穷,弄得不好迟早要遭到老百姓的唾弃。我宁愿得罪一人,也不能损害全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科学发展的思想无处不在,好的工程质量利在千秋,不能搞重复建设,科学的思考问题是最第一步,科学的实施是第二步。
村级公路的硬化工作即将结束,一切都还顺利,尽管和施工队有工作上的矛盾,但在村委的大力支持下,他们也能理解我们的想法,通过换位思考,他们也能真心实意的施工。在这期间,我充分运用科学发展的思想,用以人为本,和谐自然理念工作,取得实效,工作也更有效率,本村的各项建设也能循序渐进的开展。
致富路有了,还要有致富的思想。通过走访调查,麻扎坪村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白肋烟,烟农的利益也是我很关心的内容,以前读书的时候就知道烟农种烟的辛苦,更有卖烟的无奈,所以一直就有一个想法,想成立白肋烟种植合作社,这样可以加强烟农的管理,有利于增加烟农的收入和保护他们的利益。我给村委会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村委会很支持,要我拿出可行的实施办法,我走访了村民和种烟大户,了解他们的想法,弄清他们的顾虑,我深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落到实处也就不会可行的方案,现在我正在筹备这件事情。希望来年能为老百姓的增收有一点有益的帮助。
村里的事情还有很多也很杂,如何为村民办事,如何协调村民的利益关系等等,都是我要深刻思考的问题。只有通过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科学发展的观念和思想,充分履行村官的职责,努力促进本村的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和农民一起劳动,和农民交朋友,更要深入的学习农村、农业方面的知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农村干部要学习他们那种不怕累,不怕苦,工作仔细的精神以及用农民的方法解决农民自身问题的工作方法。同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积极帮助农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新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为人生谱写一部壮丽的无悔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