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教育调查报告(范文六篇)

2022-01-12 00:22:2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调查报告(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调查报告(范文六篇)》。

第一篇:教育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澄西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二、调查结果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和多次与教师、学生座谈的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6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32%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8%的中学生没有考虑。另外,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许多学生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考大学”意识的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高中生厌恶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第二篇:教育调查报告师范类

近一个月的实习,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老师的乐趣。当我漫步在实习的校园里,那出自学生的一声声“老师好。”“老师好”的感觉真好。

听了一周的课之后,我开始走上讲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篇“处女作”。当然,刚开始心情特别紧张,由于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强,课堂出现了“讲课重点不突出,讲课顺序不清,师生配合不够默契”等等。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求我多听课,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并且面对面地指出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课时存在的缺点。帮助修改教案,她们没有丝毫的架子,有更多的是朋友般的亲切交谈。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严格按照学校和指导老师的要求,认真仔细地备好课,写好教案,积极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学习,多多向人请教,把握好每次上课的机会,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授课能力。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譬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的方法。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课堂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我取得的教学效果还不错,有几个很调皮的学生在上我的课时认真多了,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的体会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主动学习。无论是上语文还是数学,我都采取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方式,课堂只要是以学生的朗读和提问为主,然后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讲评,我再加以补充、纠正。因为课堂都是以学生讲为主,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批改作业,纠正学生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我在纠正学生每个错误的时候,写上激励的评语,并在评语中强调订正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加以勉励之,开导之。对那些在我要求订正之后依然不订正的学生,我在作业上写明。我的指导思想是不断给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直至认识了错误并改正为止。对于个别情况的学生,我会辅导他们,直到他们主动改正错误。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有这样的耐心,才能把学生的缺点纠正过来。

我觉得班主任的工作最令我难以忘怀。短短的近两个月实习生活已过了一半。这近一个月的实习使我的教学经验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我时刻不忘超越自己,面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将鼓舞着我不断前进。

第三篇:县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揭西县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黄新指

根据揭西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分管工作,和有关人员深入到乡镇职校、中学、小学,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走访询问等形式对揭西县的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调查,对全县的基础教育现状有了更全面的的认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下步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揭西县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强化政府责任,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推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人力资源强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坚持政府为主,积极争取上级扶助奖励资金,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内部配套设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共有2处省级规范化学校,23处市级规范化学校,15处市级示范乡镇幼儿园,72处县级规范化学校。一是幼儿园建设实现新的突破。近两年来,全县幼儿园建设共投入500多万元,新建幼儿园27处,改建29处,扩建7处。2010年5月,县实验幼儿园接受了省十佳幼儿园验收,中英文幼儿园通过了省示范幼儿园验收。两处幼儿园均达到了全市领先地位。二是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两年多来,县财政把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列入预算,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奖励与专项资金,千方百计筹措县配套资金,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2008年年落实资金823万元,建设了10个项目学校教学楼。2010年落实资金925万元,建设了15个项目学校教学楼。今年,项目学校立项16个,已通过公开招标,即将开工兴建。近五年来,农村中小学累计投入近一亿元,用于改扩建及新建校舍,长期保留的农村中小学有望在三年内实现全部楼房化。三是高中学校办学条件焕然一新。河婆中学、县一中实验高中不断完善内部设施,办学条件达到了全市一流,都是省级规范化学校。县一中新建了图书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楼,成为全市第二处省级农村规范化高中。河婆中学东扩工程正在有序进行,制约河中发展的操场问题即将解决。

(二)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各项管理日趋规范。形成了小学养成习惯,初中打牢基础,高中巩固提高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一是高考连年创优。自2001年以来,本科上线人数连续9年在全市名列前茅。特别是2010年,本科上线人数、优质生数以绝对优势位居全市首位,增长率达到40.24%,占全市新增人数的32.8%。文科上线数占全市的1/3以上。其中文科全市前10名,揭西县占4名;理科全市前10名,揭西县占3名。全市有6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县占1名。二是2010年以来,着力开展了小学抓规范、初中抓课改两项重点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全县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迈出新步伐。三是中小学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三)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提高了学校领导班子的政治待遇。二是新教师“逢进必考”机制不断完善。从2006年开始,针对我县师资队伍年龄老化、结构失调的现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自然减员与新增教师1:1.2的比例,每年从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考中小学教师,共招收了1053名教师,有效缓解了我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缺编的矛盾。三是精简乡镇联校

20×20=400

富余人员,全部充实到教学第一线。四是教职工实行全员聘任,因岗设职,定员定岗。

(四)教育队伍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一是对教育干部实行述职承诺制。每年年初,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局机关中层干部公开述职,总结工作,分析问题,落实措施,接受监督,增加了工作的压力。二是强化教师校本培训。在学校内部实行集体备课制、导师制、学科负责制,开展传帮带,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三是强化师德教育。把每年的9月份确定为“师德建设月”,大力开展师德教育,全面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创业热情。为了落实“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今年又开展了全县中小学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范围之大,要求之高历年所未有。

(五)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展顺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研究制定了《揭西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从2007年春季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步免除了杂费,减免了课本费,同时对初中贫困住宿生给予生活补助,受助学生达到了在校生总数的8%以上。今年,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调整为每生每年小学200元,初中350元。省、市、县按照40:30:30的比例分别负担,及时足额拨付,专款专用。财政、教育部门逐步完善各项管理使用制度,“校财局管”工作进展顺利,确保了义务教育经费的规范安全高效使用。

二、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揭西县的基础教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但是距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任务依然相当艰巨。县乡、乡镇、校际之间的差距较大,校舍、师资、内部配套设施等参差不齐,县域内中小学办学水平的差距严重制约着均衡协调发展。特别是良田、大溪等几处的初中、小学,在校生均在200人左右,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双岭小学、云岭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无法满足家长需求。家长择校意识越来越强烈,给五云教育组、云岭中学及县教育局带来很大压力。

2、师资力量薄弱,管理机制亟待改进。县乡、乡镇之间教师流动欠灵活,年龄结构不合理。乡镇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偏大,达到了48岁,多数是转正民师挑大梁。新招聘的年轻教师多数集中在乡镇中心小学,偏远的农村完全小学师资短缺。地域性教师编制不合理,上砂一中、上砂中学师资匮乏,河婆镇的东风小学等学校则是人员超编。

3、学校内部配套设施陈旧,急需更新。城区、乡镇中心中小学基本达标,农村完全小学空壳现象严重,图书、仪器、音体美器材存在短缺、陈旧问题,造成无法开全课程,特别是农村小学英语、体育、音乐课很难开课。

三、对策建议

(一)立足公平,规范办学行为,强化控辍保学。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性很强,因此,我们在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依法办事,按章操作。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现象特别严重。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严把学生入口关、出口关、休转学关,杜绝学生隐性流失。严禁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留级或变相留级。同时,要提高学校吸引力,确保初中辍学率逐年下降,力争小学无流失。

(二)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投入向农村学校倾斜,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1.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是基础。而经费问题的解决,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坚持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的同时,还要积极地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2.从经费的分配上,实行面向全体与个别倾斜相结合。对城乡基础教育经费的分配,首先是要面向全体,要对不同乡镇、不同类型的学校一视同仁,个个受益,从根本上改变“城市中心”的不公平倾向,达到总体合理,以利于全体的均衡发展。同时,在经费的分配上,也不

20×20=400

能搞“一刀切”,即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应该向个别倾斜,尤其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

3.向农村学校普及先进教学设备。教学手段落后、教育信息不畅是制约农村教育质量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积极扩大农村学校互联网的接入率,努力推动各种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拓宽获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引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城乡、校际共享。

(三)均衡师资配置,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落实国家规定的农村教师,特别是边远地区教师的各种补贴,让在贫困边远地区学校工作的教师待遇不低于城镇教师。二是建立对农村学校师资培训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列入预算,以确保农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学习。三是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岗位的比例,放宽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把到农村支教一年以上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等。四是对农村教师评优选模,适当实行倾斜政策,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采取这些措施,实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将建立起长效的激励机制,这对于农村教师安心执教,减少优秀、骨干教师的流失,稳定教师队伍有积极作用。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除了政府的职责,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更需要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0×20=400

第四篇: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教育的结果都是由教育调查报告展示出来的,那么这个教育调查报告是怎样的?接下来和小编我一起去看看这些教育调查报告的写法吧!

1.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一、**市职业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一)**市职业教育资源基本情况。

目前,在哈中高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共有227所,其中中职类204所,分别为职业高中47所(其中城市25所、农村22所),中专119所,技工学校44所,在哈高职院校23所。

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市200所,农村27所。

从办学主体看,属于政府兴办的47所,行业兴办的146所,企业兴办的27所,社会力量兴办的7所。

我市中高等职业技术培养培训机构设置的专业共有116个,其中中等专业90个;高等专业26个。

(二)**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

几年来,市政府认真执行《职业教育法》、《省职业教育条例》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相继出台了春秋季招生、注册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新的招生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近年来,市本级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XX年—XX年市本级共投入职业教育资金27414万元,XX年市本级专项资金由以前的每年80万元增加到780万元,在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区的职业高中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道里区在XX年新建第十二职高后,今年又将第十三职高列入改造规划,拟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道外区第一职高XX年建设一座5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后,今年又进行了新的规划,并制定了全区职教资源整合方案,

拟定下半年组建区域性职教集团;动力区依托第十五职高成立了“蓝领学院”;南岗区第二职高去年新建的3万5千平方米的教学楼投入使用,成为教学环境一流、教学设置优良的示范性学校;香坊区将郊区

学校151中并入该区职教中心,建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这一切都为全市职业教育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的xx大做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府从XX年初开始组织力量,对我市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振兴我市经济发展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听取了各方面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有关人员赴沈阳、大连、长春进行实地考察,摸清了我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今年4月20日,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哈尔滨市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即将出台。

总的看,我市职业教育正面临大发展的趋势。

二、**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

调查表明,有95.2%的人认为,由于当前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以及“精英”教育的观念,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而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

一些单位用人标准的唯学历倾向以及不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担心培训后技术工人“跳槽”、“雁南飞”、“为人做嫁衣裳”的顾虑,致使一些企业不愿意在培训技术工人上花钱。

另外,主流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也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是职业教育多头

管理、缺乏统筹。

当前,我市职业技术教育。

从管理主体看,存在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和其他20多个行业管理部门。

从管理层级看,主管职业教育的既有市、县(县、市)级部门,也有省级部门。

由于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牟全市一盘棋。

职业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未能发挥最大办学效益。

2.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一、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范文我被分到XX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

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

调查的过程十分辛苦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是很让我满意的。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的两个班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

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

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

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

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

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

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

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

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

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

教学手段多媒体还是板书?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

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

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分层次教学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

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

在文言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

而小说的讲解却与此相反多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电视、电影的片段让学生从中去领会故事的情节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

这也说明了老师们能因材施教。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

他们备课时不限于教参、优秀教案等书能够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发挥这在我实习期间听不同的老师讲课时感受最深。

有一个老师讲授一篇很枯燥的文言文时给学生补充了一些甲骨文字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好奇激发了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好地记住了难懂的字词。

他的语言也十分的幽默还不时地做一些动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情况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课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教育实习的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

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

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

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语文还是有不少好处的。

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要进行人际交往好的表达能力是很受人欢迎的就是搞对象也要把话说的漂亮些呀。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

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

有的学生干脆告诉我说还不如在家里自己上网学习。

三、语文类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中学语文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上周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活动希望通过见习能让我们深入中学教学第一线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并进一步提高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促进个人教学技能的形成。

这次见习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和见习总结。

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个人有了很多收获。

同时我以我所见习的中学——海中为主要调查对象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

首先在老师教授方法方面。

我所在的中学虽然是海南最好的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一套公式化的教法解题、介绍时代背景、泛读课文、讲解生字生词、分段、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

这种千篇一律的教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过程单一、枯燥加上大多数老师并没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语文课堂显得更加沉闷、无趣。

老师在讲台上根据固有的模式大谈特谈学生在讲台下作自己的事少数认真听课的同学看起来也是抱着某种利益的心态——高分。

整个课堂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不再是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而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客体。

这样不仅束缚着青少年活跃的思想使学生不动脑筋想问题同时也浪费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影响了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现代化的教育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因为学生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

教师的教育和教材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只是外固,真正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还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s("content_body");

第五篇:教育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是国之根本,基础教育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从而更好地进行改善。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

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查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查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

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01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

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04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

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2006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

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

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一)教育现状

据2009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近200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该村近3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

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

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

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

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规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2006年,郑州市又出台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从2007年起,郑州市将在5年内实现所有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1年。

郑州市教育局文件规定:从2006年起,市直学校每年下乡交流人数应不低于全体教职工的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lixuue86。com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2005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2007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

到2010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2015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

通过几天时间的调查,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以上就是这次实践活动所获得的一些具体情况,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查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9级学生中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调查的对象――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

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

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

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调查的是营胜村而言,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营胜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第六篇:教育调查报告师范类

想想过去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每一天早出晚归,是那么的充实而规律。实习美术教师之前,我只是个美术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我迷茫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理论知识要丰富之外,还必须要懂得说话的艺术,对于美术教师来说,绘画潜力是最重要的。在实习动员大会上,美术系系主任的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说,实习只是一段经历,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好好面临这份挑战。

将近一个多月的实习,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的乐趣,同时,我充分的把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中去。此刻回想,感觉真不错,听着同学们一句句的“老师好”让我情绪愉悦,很有成就感。

我实习的是初二年级的美术课程,记得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没什么紧张。声音异常洪亮,教的是基础的绘画知识,上起来比较得心应手,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我觉得自己有很大的存在感,感觉很实在,很开心。鉴赏课是美术课程中最难把握的了。因为没办法在学生面前展示。备课的时候我会精心收集一些课程需要的图片,这样虽然学生们看不到真品带来的震撼感,但是至少能让学生了解和明白。指导老师也很支持我这么做,并告诉我在上鉴赏课的时候多和学生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我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和推荐,并在下一堂课的时候加以改善。果然很有成效,学生们学的更主动了,课堂气氛更好了。美术课程还包括手工制作,在上这类型课的时候,我会自己先动手做好上课时需要用的,给同学们做范例,供他们借鉴。学生们的动手潜力很强,我也看出他们最喜欢上的就是手工制作课程了,看到他们一个个认真仔细的在制作,我在旁边指导帮忙,同学们做的很好很快。当展示的时候,各个都“毛遂自荐”,推荐自己的作品,气氛很简单很愉悦,让我这个实习美术教师很有成就感。不管我上什么类型的美术课程,同学们都会配合我,指导老师也会在一旁指导帮忙我,让我很感动。艺术是一门语言,更胜于一门语言,它附有独特的感染力,在美术教育中,我体会到了,要用心的和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这段时间的美术教师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学校课堂上学不要到的新知识,让我更加肯定将来要当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我也会为了这个目标更努力。有了这次实习经历,我相信目标就在我眼前。

推荐专题: 教育学调查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