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预就业调查报告

2022-08-05 07:49:2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预就业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预就业调查报告》。

第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大众体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人口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利用随机调查提问的方法,整理数据并由此可得知城市人口进行体育锻炼健身的趋势。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首先是增强体力、增进健康;其次是为了消遣娱乐和精神情绪的修养、改善;再次就是为了增加社交机会,与朋友同伴交流。也有部分人是为了提高运动能力和延续学生时代形成的体育习惯。

在遇到健康问题的时候,体育人口首先想到参与体育活动,而非体育人口首先想到的事补充营养保健品、改善生活规律、加强营养等非体育手段。

带着看看农村社会体育人口状况,问问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及效果。我们对广场进行体育锻炼的群众进行了调查。据调查,体育人口的活动项目主要有长走与跑步、羽毛球、体操、舞蹈、跳绳,体育人口在身心方面的锻炼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其身体和心理的基本状况明显优于非体育人口。如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低于非体育人口7.1个百分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2%肥胖的发生率低于非体育人口1.5个百分点。而有身体疲劳、体力衰退感觉的人,体育人口比非体育人口要少一半。体育人口饮酒、吸烟的比例比非体育人口要低得多。

在参加群众体育活动点的人群中,以年长的人员为主体,女性所占比重较大,男性较小,分析其主要原因,应该是男性普遍工作比较繁重,身心比较疲劳,闲暇时间都是抓紧时间休息,很少有人出来锻炼。活动点的活动时间-----晨晚练为主,其中晨练占80.7%,晚练占47.7%,其中有一部分活动点是晨练与晚练都开展活动的。活动点稳定性较强,常年坚持的占93.4%。64.0%的体育锻炼者活动点的活动时间不随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活动时间最长的季节是5―10月份。每天活动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占总数的57.8%,在2小时以上的占总数的42.2%。

据调查,影响居民参加活动的主观原因,其中缺乏兴趣的占45.2%,认为“没有必要”的占18.2%认为自己“身体较弱,不宜参加体育活动”的占11.4%,学生时代就不喜欢体育活动的占11.0%,认为“体育活动不适合自己的举止行为”占6.9%,担心他人讥笑的占7.3%。对于影响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客观原因,缺少时间的占35.8%,缺少场地设施的占25.5%,精力不足的占20.8%,不懂锻炼方法和场地远、不方便的占8.9%,其他占11.0%。据此可见,时间与场地设施的问题依然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消费额等有所改善,政府为改善群众健身活动的条件作了大量工作。但是,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场地设施及资金短缺问题依然是困扰群众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调查表明,人们的体育意识在不断加强,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也大体不一,有20%的人在马路上锻炼,5%在家里,20%在学校,45%在广场,10%则以其他的方式进行锻炼。由此可见,在广场参加活动的人较多,这是由于广场的设施比较齐全而且锻炼的氛围也好,而还有大部分人在学校,马路上进行身体活动,这也是现在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心趋势。

对于人们参加活动的方式,以社区活动为主的占10%,与家人一起锻炼的占10%,个人锻炼的占20%,与朋友一起锻炼的则占50%,而10%的人则以其他方式进行锻炼。由此看出,人们锻炼时大多愿意与朋友在一起,这也更能促进人们的锻炼乐趣,同时又增加了友谊,另有多数人喜欢个人锻炼,只与人的兴趣爱好有关,还有的是社区举行的,这也应该大力提倡,为我们热爱健身的人提供更好更多的机会。

经过这次实际性的调查可知,社会体育在农村居民中已经广泛的展开,人们对身体锻炼的兴趣也越来越高,而社会体育的方式多样,种类繁多,人们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身体锻炼,这为农村的体育人口提高,提供了有利得条件,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空余时间也越来越多,而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投身社会体育,农村的体育人口会日益壮大。

第二篇:社会调查报告

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人口的容量也只有环境的容量相适应才能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鉴于人口的压力,,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所占比例更是逐年增高,独生子女逐渐成为中国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相应,独生子女的心理卫生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当代独生子女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产生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独生子女比起非独生子女更任性、发脾气、敏感、胆小、孤独,内向等情绪问题;生活自理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经不起生活磨炼常常难以适应社会等适应能力。

自我中心意识强、性格独立、依赖性强,一旦受点挫折就发脾气,缺乏责任感,,不愿与人分享,团队协作意识差,且懒惰自私等性格问题。

这些状况的产生是有深刻的原因的。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由于市场经济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为人们充分发挥能力,展开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且这竞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更加激烈。社会的现实,冲击了处在伊甸园中的大学生的平静心理,特别冲击着那些自始自终都在“保护伞”下长大的独生子女大学生。当他们遇到老师的批评、考试的失败、评奖的落选等现实受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或自暴自弃,盲目混日子;或临阵退缩,申请退学而逃之夭夭…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现在高校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后,他们的去向更趋向于功利化和实用化,对政治活动,集体活动不感兴趣。

二、家庭因素

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从家庭生活,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更甚。

1、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颇高,某些家长将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轴心,给予特殊的家庭地位,一切活动均围着独生子女转,处处受到特殊照顾。这种特殊的家庭地位会使独生子女养尊处优,高人一等,逐渐变得骄傲自满,没有礼貌,没有同情心,助长了"自我中心"意识,扭曲了性格,从而形成了骄横拔扈、不顾他人的自私心理。同时家长对其前途充满憧憬,一心只督促其学习,但对其能力、兴趣、需要方面缺乏理解,常常强迫孩子学习,这导致独生子女缺乏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

2、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家长们错误的爱。家长用过分的爱满足他们的要求,百依百顺,过于保护。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没有挫折的体验,这导致独生子女形成依赖性格,遇事退缩,自制能力差。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因宠爱他们而对他们的行为很少约束,只怕呵护不足,这导致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养成唯我独尊的任性个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可能某些家长是非本意地只生一个孩子,“望子成龙”的愿望便十分迫切,他们不顾孩子的素质与兴趣,也不重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硬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在学习上要求过高,进行过难的训练,超越子女的实际水平。一旦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就恨铁不成钢,对子女施加压力或加以惩罚,致使某些独生子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结果事与愿违,反而伤害了子女。另外父母的过高期望也是独生子女的一种巨大心理压力,日久会导致子女人格扭曲、心理变态或产生反社会行为。

4、独生子女过早进入成人世界80年代以来,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常诉寂寞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说明了独生子女缺乏与小朋友共同生活的体验,渴望与同伴交往。许多父母将独生子女送进了托儿所、幼儿园,让独生子女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培养互相帮助、学习、竞争的情感。这些举措是很正确的。但有的父母不懂得同伴关系的心理价值,只让独生子女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向其灌输成人的思维模式,过早地将他们拖入成人世界,失去了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模仿与交往的机会,失去了童年的欢乐与集体活动的乐趣,在精神上造成极大的损失。

三、教育因素

进入学校后,独生子女在生活上由父母包办的现状被住集体宿舍,吃饭上食堂排队,衣服自己洗,日用品自己准备的生活方式所代替;同时,尤其是大学里学习内容多,难度大,中学时代教师“保姆式”的教学被更多的自学所替代。因此,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第一次离开故乡,远离亲人,失去父母的直接照顾的客观环境下,面临这些生活与学习上的困惑,使他们手足无措,处于失落状态,特别是在遇到学习困难,大学生活条件差时,更唤起思家心理。另一方面,对刚刚融入集体生活的独生子女学生来说,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因集体成员来自不同层次家庭,加上地区间的差异,要适应并融入这个集体,对独生子女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因此当人际关系处于冷漠、疏远、紧张状态,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独生子女自身的因素

独生子女学生自我意识强,自我控制能力差,表现在自以为是,趾高气扬,傲慢无礼,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容易追求超出本身能力所能及的东西。

既然独生子女存在着心理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引导独生子女健康成长,发挥他们的长处。我们认为应从一下几方面着手。

一.摆正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位置

儿童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家长的不正确教育方式,容易使儿童形成“自我中心”状态,严重危害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与地位。要维护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摆正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使其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逐步培养自我服务的习惯,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自我中心”摆脱出来。

二.爱与教相结合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溺爱本身是一种伟大的情感,但会使子女遭到毁灭。”爱子女本身是教育。爱得合理、恰当,可使子女感到安全、温暖,激发其求知欲及探索动机,成为健康成长的力量。但若溺爱纵容则会害了子女。在怎样爱子女上,家长可参照以下五个方面:

1、既爱又不溺爱。

2、.给予宽松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又有严格管理与要求。

3、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又不忽视个体差异。

4、使热情关怀与严格要求和谐结合,不姑息迁就。

5、对独生子女的优点鼓励赞赏而不过分,对其缺点则应予批评教育。

三.教育统一要求一致

在家庭教育中,所有家长均是独生子女的教育者,要求达到预期目的家长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以身作则。除循序渐进外,还须掌握一个原则:统一教育态度、要求与方法。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家长需相互合作,统一口径,是非明确,既要有说服力,又要有权威性,以增强教育影响。至于学校与家庭,家长与老师之间亦须采取一致态度,相互联系、支持,方可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儿童教育儿童

同伴关系是发展儿童认知与社会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支柱,也是儿童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在同伴关系中,儿童的生理与心理方面处于近乎相似的水平。他们是平等互惠的,而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正是建立在这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的。所以,家长送独生子女上托儿所、幼儿园是十分明智的举措。因为托儿所或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可使独生子女逐渐产生与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谊的意识,懂得别人对自己的要求与评价、信赖与理解。同时可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掌握一定的社交能力。

五.掌握规律全面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既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又有个体差异。即使年龄相同的儿童,其表现也可极不相同。顺应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前提,且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心理卫生问题的矫治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大多属于教育上的偏差。家长可参加一些座谈会、家长学校,或者阅读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书籍,了解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增强这一方面的知识。一旦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发育偏离现象,应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如果某些独生子女出现认知、情绪或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家长应带他们到心理卫生咨询机构进行必要的检测与会谈,取得指导,及时矫治。

关于独生子女社会问题调查报告

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人口的容量也只有环境的容量相适应才能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鉴于人口的压力,,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所占比例更是逐年增高,独生子女逐渐成为中国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相应,独生子女的心理卫生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当代独生子女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产生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独生子女比起非独生子女更任性、发脾气、敏感、胆小、孤独,内向等情绪问题;生活自理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经不起生活磨炼常常难以适应社会等适应能力。

自我中心意识强、性格独立、依赖性强,一旦受点挫折就发脾气,缺乏责任感,,不愿与人分享,团队协作意识差,且懒惰自私等性格问题。

这些状况的产生是有深刻的原因的。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由于市场经济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为人们充分发挥能力,展开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且这竞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更加激烈。社会的现实,冲击了处在伊甸园中的大学生的平静心理,特别冲击着那些自始自终都在“保护伞”下长大的独生子女大学生。当他们遇到老师的批评、考试的失败、评奖的落选等现实受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或自暴自弃,盲目混日子;或临阵退缩,申请退学而逃之夭夭…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现在高校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后,他们的去向更趋向于功利化和实用化,对政治活动,集体活动不感兴趣。

二、家庭因素

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从家庭生活,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更甚。

1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颇高,某些家长将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轴心,给予特殊的家庭地位,一切活动均围着独生子女转,处处受到特殊照顾。这种特殊的家庭地位会使独生子女养尊处优,高人一等,逐渐变得骄傲自满,没有礼貌,没有同情心,助长了"自我中心"意识,扭曲了性格,从而形成了骄横拔扈、不顾他人的自私心理。同时家长对其前途充满憧憬,一心只督促其学习,但对其能力、兴趣、需要方面缺乏理解,常常强迫孩子学习,这导致独生子女缺乏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

2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家长们错误的爱。家长用过分的爱满足他们的要求,百依百顺,过于保护。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没有挫折的体验,这导致独生子女形成依赖性格,遇事退缩,自制能力差。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因宠爱他们而对他们的行为很少约束,只怕呵护不足,这导致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养成唯我独尊的任性个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可能某些家长是非本意地只生一个孩子,“望子成龙”的愿望便十分迫切,他们不顾孩子的素质与兴趣,也不重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硬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在学习上要求过高,进行过难的训练,超越子女的实际水平。一旦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就恨铁不成钢,对子女施加压力或加以惩罚,致使某些独生子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结果事与愿违,反而伤害了子女。另外父母的过高期望也是独生子女的一种巨大心理压力,日久会导致子女人格扭曲、心理变态或产生反社会行为。

4独生子女过早进入成人世界80年代以来,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常诉寂寞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说明了独生子女缺乏与小朋友共同生活的体验,渴望与同伴交往。许多父母将独生子女送进了托儿所、幼儿园,让独生子女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培养互相帮助、学习、竞争的情感。这些举措是很正确的。但有的父母不懂得同伴关系的心理价值,只让独生子女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向其灌输成人的思维模式,过早地将他们拖入成人世界,失去了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模仿与交往的机会,失去了童年的欢乐与集体活动的乐趣,在精神上造成极大的损失。

三、教育因素

进入学校后,独生子女在生活上由父母包办的现状被住集体宿舍,吃饭上食堂排队,衣服自己洗,日用品自己准备的生活方式所代替;同时,尤其是大学里学习内容多,难度大,中学时代教师“保姆式”的教学被更多的自学所替代。因此,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第一次离开故乡,远离亲人,失去父母的直接照顾的客观环境下,面临这些生活与学习上的困惑,使他们手足无措,处于失落状态,特别是在遇到学习困难,大学生活条件差时,更唤起思家心理。另一方面,对刚刚融入集体生活的独生子女学生来说,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因集体成员来自不同层次家庭,加上地区间的差异,要适应并融入这个集体,对独生子女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因此当人际关系处于冷漠、疏远、紧张状态,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独生子女自身的因素

独生子女学生自我意识强,自我控制能力差,表现在自以为是,趾高气扬,傲慢无礼,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容易追求超出本身能力所能及的东西。

既然独生子女存在着心理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引导独生子女健康成长,发挥他们的长处。我们认为应从一下几方面着手。

一.摆正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位置

儿童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家长的不正确教育方式,容易使儿童形成“自我中心”状态,严重危害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与地位。要维护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摆正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使其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逐步培养自我服务的习惯,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自我中心”摆脱出来。

二.爱与教相结合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溺爱本身是一种伟大的情感,但会使子女遭到毁灭。”爱子女本身是教育。爱得合理、恰当,可使子女感到安全、温暖,激发其求知欲及探索动机,成为健康成长的力量。但若溺爱纵容则会害了子女。在怎样爱子女上,家长可参照以下五个方面:

1、既爱又不溺爱。

2、.给予宽松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又有严格管理与要求。

3、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又不忽视个体差异。

4、使热情关怀与严格要求和谐结合,不姑息迁就。

5、对独生子女的优点鼓励赞赏而不过分,对其缺点则应予批评教育。

三.教育统一要求一致

在家庭教育中,所有家长均是独生子女的教育者,要求达到预期目的家长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以身作则。除循序渐进外,还须掌握一个原则:统一教育态度、要求与方法。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家长需相互合作,统一口径,是非明确,既要有说服力,又要有权威性,以增强教育影响。至于学校与家庭,家长与老师之间亦须采取一致态度,相互联系、支持,方可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儿童教育儿童

同伴关系是发展儿童认知与社会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支柱,也是儿童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在同伴关系中,儿童的生理与心理方面处于近乎相似的水平。他们是平等互惠的,而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正是建立在这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的。所以,家长送独生子女上托儿所、幼儿园是十分明智的举措。因为托儿所或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可使独生子女逐渐产生与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谊的意识,懂得别人对自己的要求与评价、信赖与理解。同时可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掌握一定的社交能力。

五.掌握规律全面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既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又有个体差异。即使年龄相同的儿童,其表现也可极不相同。顺应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前提,且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心理卫生问题的矫治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大多属于教育上的偏差。家长可参加一些座谈会、家长学校,或者阅读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书籍,了解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增强这一方面的知识。一旦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发育偏离现象,应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如果某些独生子女出现认知、情绪或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家长应带他们到心理卫生咨询机构进行必要的检测与会谈,取得指导,及时矫治。

第三篇:预就业调查报告

预就业调查报告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姓名:任伟珍学号:201140631146

化工专业潜力无限,化学化工专业具有二大特色:其一,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研究领域涉及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日用化工,材料化工,能源化工,生物化工,微电子化工等诸多领域.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化学工业这个国民经济的主战场.服务对象遍及化工、石油、医药、能源、轻工、材料、生工,食品、环保等各部门.其二,工程特色显著,知识的可迁移性强.化学工程主要研究化工过程及设备的开发、设计、优化和管理.化学工艺则研究以石油、煤、天然气、矿物、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和分离加工技术制取各种化工产品,这些工程放大技术,系统优化技术和产品开发技术,不仅在化工领域,而且在医药,材料,食品,生工等众多相关领域均大有用武之地.因而,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和工作适应性.

据全国化工人才交流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排名世界500强的化工企业绝大多数都在中国各地设立了公司,同时民营化工企业迅速崛起,数量大大增加,这些都在客观上拉动了化工人才的需求.化学化工产业的应用及发展十分快速,不仅在国内掀起各种产业投入的风潮,更强化了各大专院校在化学化工及生化、纳米科技上的研究风气;除了政府将化工研发列入国家重点科研计划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加上产业界的全力投入,使得国内相关化学厂商及研究机构一一成立,同时对化学化工人才的需求也大增.甚至在各类科技大厂的研发团队中,化学化工人才亦扮演重要的角色,占有极大的份量.化工人的就业机会很广阔,就业方向有分析检测、生物制药、化学工程、化学调配、化学技术员、化学工艺、临床化学、化学顾问、牙医、环境学家、酶化学、食品化学、地理化学、无机化学、化工生产商销售代理、医药技术、冶金、营养学、职业安全与健康专家、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学家、质保、放射化学、教师、技术作家、毒理学、环境等相关行业.潜在用人市场也很多,如:化学工厂、政府社团、保健服务、中学、医院、工业实验室、医药公司、私人企业、实验研究所.总之,天道酬勤.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将来才会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长久的处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经济――学生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此刻学生异常是大学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特殊群体。他们对餐饮,服务,教育,文化等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是大学生没有自我独立的经济来源,却进行着一些不相称的行为。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现象频频出此刻大学生的生活中。

(二)调查目的

要求详细了解大学生消费各方面的情景,为大学生合理消费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供给依据。

1全面摸清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与现状。

2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价值观。

(三)调查对象

普遍调查对象为一个班的全体学生。

抽样调查对象:因为大学生的消费不一样于中学阶段,也不一样于家庭消费,每个大学生都具有普遍性,全体在校学生都是调查对象,但因为家庭经济背景的差异,全校学生月生活支出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消费购买习惯与结构的差异性。为了准确、快速的得出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决定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先按其住宿条件的不一样分为两层(住宿条件基本上能反映各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公寓学生与普通宿舍学生,然后再进行随机抽样。消费者(学生):300名其中住公寓的学生占50%。

重点调查对象(学生):30名选取消费高中低典型各10名

访谈调查对象(学生):12名选取消费高中低典型各4名

(四)调查资料与工具:

1.调查工具:问卷准备(附件)、访谈卡片(见附件)、网络、社交媒体、

2.调查资料: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五)人员安排

根据我们的调查方案,在学校内进行本次调研需要的人员安排具体配置如下:

参与人员:

项目负责人:

调查问卷与工具准备:2名

调查人员:4名

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2名

调查报告撰写:1-2名

(六)调查方法及具体实施

1.以问卷调查为主,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在完成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制作以及调查人员的培训等相关工作后,就能够开展具体的问卷调查了。把调查问卷平均分发给各调查人员,统一选择中餐或晚餐后这段时光开始进行调查(因为此时学生们多刚呆在宿舍里,便于集中调查,能够给本次调查节俭时光和成本)。

调查员在进入各宿舍时说明来意,并异常声明在调查结束后将赠送被调查者精美礼物一份以吸引被调查者的参与、得到正确有效的调查结果。

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应耐心等待,切不可督促。调查员能够在当时收回问卷,也能够第二天收回(这有力于被调查者充分研究,得出更真实有效的结果)。

2.以访谈和社交媒体交流为辅助调查,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由于调查形式的不一样,对调查者所提出的要求也有所差异。访谈前调查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列出调查所要了解的所有问题。调查者在访谈过程中应占据主导地位,把握着整个谈话的方向,能够准确筛选谈话并资料快速做好笔记以得到真实有效的调查结果。

3.经过网上查询或资料查询调查统计资料:

调查者查找资料时应注意其权威性及时效性,以尽量减少误差。因为其简易性,该工作可直接由撰写人完成。

(七)调查程序及时光安排

调查大致来说可分为准备、实施、研究、总结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它一般分为界定调研问题、设计调研方案、设计调研问卷或调研提纲三个部分。

2.实施阶段:根据调研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由调研人员广泛地收集与调查活动有关的信息。

第五篇: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保障的社会调查报告

生物医药系 制药工程专业 1301B班 熊威慷

接触真实的社会才能使同学们真正了解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随着对社会主义的学习逐渐深入大学生虽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认同,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表现面出了肯定的态度,但在具体问题的理解上还是显现出了不够准确和深刻。对此,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医药系组织大家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社会调研活动。使同学们对于社会保障有了更为真切的认识与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社会保障有了很大一部分的提升。特别是在医疗保障方面,实施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能真实地解决部分家庭看病难的问题。“连农业户口的娃娃都有医保赛。就是生病看医生,买药这样子,可以在全额的基础上报销几成的医疗费。大部分人家都有这样一个小本本,平常看没什么用处,关键时候显身手啊。要是突然碰到个什么急病大病的,家都一下子都拿不出那么多钱,这个小本本就管作用了。你用我用大家都在用,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贵州医保”来自贵州的大梅子(生物医药系 制药工程专业 1301B班徐秦梅)谈起医保满眼流露出藏不住的喜悦。无独有偶,房改政策也让很多百姓有房可居,得以安居乐业。“这几年国家对家乡的投资很大,大部分农民搬进新居,住进楼房,城镇里了的住房相对农村较少,但是大部分人家住房都有保障。”来自内蒙古的晓燕(生物医药系 制药工程专业 1301B班 刘晓燕)在高兴之余,也有着几分担忧。对于农村,农民在政策上有了较大的扶持力度,但在中小城镇住房方面,我国政府依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不仅如此,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看病有时也不免让人为难。来自河南的汉子姐(生物医药系 制药工程专业 1301B班 李京泽)“说北京,俺觉得挂号难,上次俺都排到窗口了低,那人说今天没有那个门诊,药店也不能看病,很不方便”。

在社会主义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仍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城市就业问题“这两年北漂在这个城市里少了不少,谈起就业吧,一直都给人感觉有点闹心,真心希望有什么办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呵呵,你懂得。”北京大妞孙睿(生物医药系 制药工程专业 1301B班孙睿)对于未来的就业依旧抱有着许多的期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与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参与,作为大学生我们义不容辞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出谋献策。本次座谈会的召开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真切的体会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才会共圆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第六篇: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七大将扩大就业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建设中,实现充分就业对于发展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认真总结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我省促进就业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根据省政府领导意见,由省政府研究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成效

(一)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了全省就业工作的平稳发展

根据中央部署,自XX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认真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确定了“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再就业服务和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等五大工作目标,提出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与增加投资相结合、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与城市化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五个结合要求,并以省政府名义将就业再就业目标下达各地州,要求各地把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就业人数、控制失业率等目标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配套政策和操作办法,形成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机制,全省就业工作平稳发展,各项就业指标基本实现。XX-XX年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5.01万人,年均增加约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累计54万人,年均登记失业人数1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家产业就业人数521.6万人次,其中,省外流动就业人数为201.14万人次;累计投入使用就业再就业资金15.17亿元;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50.4万人,实现再就业42.9万人,再就业率为85.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90.55万人,失业保险基金收入30.49亿元,支出18.76亿元,有35.4万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127个,职业介绍机构共1715个,其中: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1518个,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359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855个。

(二)劳动力市场体系和现代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云南省劳动力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90年代逐渐培育并随着国家“金保工程”的实施而不断发展,至今,一批设施、功能较为齐全的地方性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包含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内容的就业服务体系以及职业介绍咨询服务网络基本形成,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已经成为我省劳动用工的主导方式。

一是全省城乡普遍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XX年,全省129个县(市、区)所辖的53个街道已经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1517个乡镇上已经有1301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全省851个社区中,已有637个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使劳动保障工作重心下移、更贴近群众,窗口前移、更方便群众。

二是全省基本完成了劳动力市场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并逐步完善了劳动力市场的职能。“十五”期间,全省各级劳动力市场场地建设面积达82,649.84平方米,其中:州、市级为14,428.18平方米,县级为68,221.66平方米。市场内设有求职与用人登记、信息发布与查询匹配、职业指导与政策咨询、推荐介绍与现场招聘等服务项目和窗口。全省各地先后筹集劳动力市场建设资金8,026.0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38万元,省级补助691.25万元,各州、市、县自筹7,196.78万元。各级政府除资金投入外,还以其它方式支持劳动力市场建设,如房产、土地、办公用品、设备等,折合资金3,161.67万元。

XX年年,云南全省共有职业介绍机构1 865个,其中,省级1个,地、州、市级16个,县(区)以上140个,街道51个,乡镇级1,477个,其它部门开办的28个,个人开办的169个。职业介绍工作人员2,675人。劳动保障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完全覆盖了全省县以上行政区域,乡镇职业介绍机构已覆盖了全省乡镇的75.2 %,工作覆盖面达到90%以上。全省劳动力市场载体建设形成了以省级劳动力中心市场为龙头,以16个州、市为劳动力分市场,128个(不含丽江市古城区)县级公共介绍机构为骨干、其它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成效显著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劳务输出)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省委、省政府将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和三项扶贫工程的重要任务来抓,加大了输出前的引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强化了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全省劳务输出规模稳中有升,劳务收入稳定增长,输出区域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已经成为缓解城乡就业矛盾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省劳动保障部门数据显示, XX年年1-10月,全省当年共输出劳务人员137.68万人次,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72 %。其中:境外输出0.49万人次,占0.36%;省外输出40.81万人次,占输出人数29.65%;省内输出36.45万人,占输出人数26.47%,县内输出59.92万人,占输出人数的43.52%。预计全年输出150万人次,完成年计划80万人的187%。

XX年起,我省开始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劳务输出项目,当年省级投入1,147.28万元,其中劳动力市场建设费380万元、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费用767.28万元,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7,251人,输出劳务人员239,600人次,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43,500人的550%, 当年实现劳务收入约11.5亿元。XX年投入1,317万元,其中劳动力市场建设费120万元,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费用1,197万元,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398人,输出劳务人员24,4728人次,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39,900人的613%,当年实现劳务收入约11.7亿元。XX年年投入1,848万元,其中劳动力市场建设费18万元,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费用1,830万元,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2,018人,输出劳务人员313,510人次,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36,600人的856%,当年实现劳务收入约14.7亿元。

(四)失业保险有效发挥了保生活、促就业的作用

全省失业保险制度在巩固中不断发展,统筹级次提高,实现了“地级统筹,省级调剂,财政补贴”的管理方式,失业保险基金稳步增长,有效发挥了保生活、促就业的作用。到XX年底,全省参保人数回升达到189.2万人。5年间,全省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4.3亿元,与“九五”相比增收15.2亿元,增长166%;基金支出18.4亿元,与“九五”相比增加12.9亿元,增长232%;省级向9个州市调剂失业保险基金1.35亿元,与“九五”相比增加1.02亿元;救助失业人员达到32.6万人,与“九五”相比增加20.23万人,增长164%;帮助7.12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与“九五”相比增加2.96万人,增长71%。

(五)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

昆明市东川区是我省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东川的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大量劳动者失业,最高时登记失业率达40.2%。为有效促进东川区企业的转产经营和改善劳动者就业状况,XX年4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东川建立再就业特区,对东川再就业特区劳动就业提供许多优惠政策,为东川再就业特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我省其他类似的资源型城市成功探索出一条发展道路。XX年年末,东川区户籍总人口为30.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万人,农业人口23.2万人;全区农业劳动力人数11万人,富余劳动力人数1.6万人,外来流动人口5,100人。

在实现就业方面,XX年年城乡就业人数17,938人(其中:在职就业农民工11,117人);在本地就业6,821人(其中:“两后生”826人,下岗失业人员4,836,大中专毕业生750人,技校毕业生409人)。XX年年毕业后实现就业的“两后生”361人,复退转业军人就业92人,劳务输出人数11,174人。

在失业方面,XX年年新增城镇失业人员4,709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400人,“两后生”2400人,复转军人100人,其他人员1,809人;外地户口到东川就业489人。XX年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比上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

在再就业资金使用方面,自XX年东川再就业特区建立以来,中央、省、市三级共安排再就业资金1.14亿元。XX年年支出再就业资金2,054.15万元。截止XX年年末,累计结余再就业资金3,707万元。

二、当前我省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但是也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十一五”期间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还十分繁重,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

(一)劳动力总量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就业再就业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

城乡就业需求的快速增长与社会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之间,在人口不断增加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双重作用下,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而且更趋复杂。据劳动保障部门测算,我省有农村劳动力2,091万人,其中还有500万人需要在今后几年转移就业,加上每年有37万左右的城镇新增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以及100万省外常年入滇就业的外来人员,特别是仍在实施的企业改革和事业单位改制,导致由就业转失业的人数增加,全省每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居于16-17万人的高位上,我省gdp每增加一个点,仅能带动2.6万人就业,若经济增长保持9%的速度,我省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超过30万个。因此,就业压力非常大,就业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边疆、贫困省份,据“五普”资料显示,我省0―14岁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26.02%(全国平均为22.89%);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为2013人(全国3611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为6563人(全国11146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为21233人(全国33961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为44768人(全国35701人);文盲率为11.39%(全国6.72%)。

推荐专题: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预就业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