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合集)》。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现象相当普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统计数据可知,先找份工作以后伺机向专业方向发展占40.17%,占主要部分;无所谓占28.08%,居其次。从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专业对口不是毕业生就业考虑的主要因素,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现象相当普遍,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也有所了解,大多数大学生选择毕业之后先找一份工作,之后伺机向专业方面发展,这种想法很符合当今大学生就业规律。现如今,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选择了企业需求的职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一点在我们的随机参访中很好地体现出来,许多被调查对象纷纷表示专业对口对于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很困难。另外,我们实地采访的中科大研究生严欢同学表示,专业不对口现象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相当普遍,对于研究生而言情况要好很多。
面对毕业后的选择,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继续深造,15.28%的人员直接就业,小部分人群或选择报考公务员,或自主创业,侧面反映了公务员这门行业的吃香以及自主创业对于刚毕业大学生的难度高的现状。极高的继续深造比例实际上反映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皱起了眉头,大学生现在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薪水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还指望工资能有多高。”这是一部分人的想法。虽然比较消极,也反映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现实。其实薪水问题与所在城市息息相关。很多人对工资的要求比较高,他们选择去了大城市或中小城市。
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
51.81%的人要求在20xx~3000元,在1000~20xx元之间的占24.09%,在3000元以上的占23、45%,只有极少人员要求在1000元以下,大部分毕业生对薪酬的要求还是比较实际的。
就业时的地域选择是广大就业人员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35.29%的人群会选择大城市或东部发达地区,42.92%的人员选择在中小城市,而愿意选择到基层、西部或家乡的只占很小的比例,只有12.20%的人员对地域不做考虑。因此需要更好的'政策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
16.35%的人在求学期间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63.69%的人根据自己观念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改变,少部分人摇摆不定,还有一部分人以后再考虑。这说明大学生的观念越来越成熟,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自己的计划,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
对象:各公司招聘人员
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共随机发放了4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63份,回收率90.75%。
对近五年应聘大学生的数量趋势进行了统计,有63.60%的用人单位认为应聘大学生数量急剧上升,有36.90%的用人单位认为没有变化,只有13.00%的单位认为人数缓慢下降。从整体看近五年大学生应聘人数在上升,近几年岗位供不应求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通过对几位公务员和已毕业的大学生的了解,我们知晓就业形势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还未就业的大学生要积极做好准备,增强自身各方面素质及技能,并且做好多重准备,以避免走到“死胡同”的危险。同时,面对如此激烈的就业形势,现在的大学生要调整好心态,在大学期间,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每天不断地更新自己,用书上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用社会实践来丰富自己。
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的素质有所提高的还未过半,仅仅只有40%,说明虽然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方面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甚至有下滑的趋势,高校的素质教育体系还未完善。大学生要想在就业时取得有利机遇,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就应在本科期间提升自身素质和修养。
成功事例展示
吴明明:安徽师范大学体育特招生
20xx年,吴明明开办了“明明金属材料经营部”。
20xx年,吴明明是驾校、通讯商、计算机培训等众多单位的高校园区总代理。
20xx年,吴明明和同学在芜湖步行街合伙开了“味全居大酒店”。
20xx年,安徽明明文化传媒公司在安徽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成立了。
还有很多关于他的事,这是一个成功的事例,一个普通本科生自主创业的辉煌成就。
我们在人才市场对成功应聘的人员的学历做了调查。下图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46%的成功应聘者毕业于一般本科学校,毕业于高等本科学校的应聘者只占14%,毕业于低等本科学校的占12%,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毕业于技术学校。成功应聘者一般都需要本科学历,但个别工作需要技术学校的人员。学历与就业成功与否并不成正相关,学生在无法选择学校的情况下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应聘者对求职大学生的经验、专业成绩、计算机知识要求较高,分别占72.4%、31.8%、42.9%。大学生要想成功就业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丰富自己的经验和电脑方面等多媒体知识,才能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应聘者对以前招聘的大学生的满意程度不高,可见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广,企业对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求职者却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所以,大学生应该提升自身素质,达到招聘者的要求,才能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针对如何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的问题,我们对用人单位进行了实地采访并得出以下结论:接近70%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应该适应就业市场选择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让市场适应自己;还有超过50%的用人单位认为学生应该走进就业市场,了解用人需求而不是沉浸在学校中等待毕业后再去了解;建立大学生就业网络和完善就业市场等因素也是用人单位认为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的举措。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在学校,大学生应该更早地接触社会,适应社会需求,此外就业服务机构也应更好地完善就业市场和就业网络,让大学生就业渠道多元化。
二、实地采访分析
3.1在校研究生
近几年,全国掀起一阵“考研风”,“考研热”对人们而言已不在生疏,近几年全国考研录取人数在不断升高,同时,在我们对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74.45%的在校大学生毕业后打算考研,对于这些大学生,了解考研相关信息尤为重要,所以这次调研活动我们也对在校研究生的进行了调查访问。
采访总结:
1、考研心态
(1)持续的毅力:考研的难易程度随着个人的准备时间以及前期的学习情况而定,汗水是努力的见证,众多考研学子必须拥有持续不断的毅力,才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2)确切的目标:准备考研期间,目标必须明确,符合自己实际水平。在报考阶段首先应该按照社会上的一些评价以及招考人数、录取难度等标准,理性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3)坚定的信念:考研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面临的不仅是学业上的压力,还有心理上的高压。树立坚定的信念,有助于保持积极的情绪、良好的状态、不骄不躁的态度,更好的应对考研。
2、考研必备
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英语水平
强烈的自信心超强的自律能力
临场应变能力高效的学习效率
考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为了增强自身专业能力,选择考研。在我们本次调查的随机采访中,有部分人反映当前就业难,许多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选择考研。这是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从侧面反映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当代大学生产生的一些消极的就业观。
3.2国家计划之选聘选调生
1、对目前基层工作认识的转变
对于大部分选调生来说,起初他们选择走基层工作的道路主要是因为:竞争压力小,国家重视,锻炼自我。但是通过一年的工作他们真正领会到基层工作的含义,掌握基层工作的方法,在群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融入基层,锻炼自己。
2、对政策的认识、分析
国家有关于基层工作方面的政策是根据实际需要特别制定的,既符合基层的需要,也符合广大大学生的真实素质。但可能在区域上损伤一部分学生的利益,所以仍需要出台更为完备的选拔政策,以更大限度的选拔优秀人才到基层锻炼,充实基层队伍。
服务期满后,许多人选择其他的发展方向。以北京市为例,20xx年北京市大学生村官期满的去向,1946名村官中,仅266人留在农村,其余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出路。说明当前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确实认为基层工作对未来人生发展并不理想,不愿扎根基层,期望相关政策完善,以保证基层工作能长期有效的稳健发展。
3.3国家项目之西部计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应届的高校毕业生在经历了面试、笔试和体检等一系列步骤之后,满怀激情,带着志愿者精神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踏上西部的土地,他们要在祖国的这片土地上尽自己所能,为他人服务,支农、支教、支医等。离开时,仍会记得传承志愿者事业,保持志愿者的光辉、牵挂和希望,保持大学生志愿者的精神和骨气。
完成西部计划后,对于志愿者和对国家项目的理解更加深入,个人的能力得到提升,吃苦耐劳的毅力也有了进步,进一步深入了解西部的需要、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为自己今后的人生事业的发展,以及个人思想觉悟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完成西部计划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意义是巨大的,对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缓解地区差异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3.4已毕业大学生
20xx年,全国新增就业人员达2400万,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1200万。20xx至20xx年,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广,就业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观也逐步发生变化。
就业观的改变是近几年人们普遍讨论的话题,随着就业形势以及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人们的就业观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工作的薪水要求、工作保障性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从79%的被调查对象都是保守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据有关资料显示,很多同学到部队后立即被调入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很快发挥了作用。85.7%的大学生战士受到了上级首长的重用,57%的大学生战士在部队担任着班长或副班长的职务。部队反映,90%的大学生战士在实际工作中的确能够比其他战士表现得更好,完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高,责任心更强,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也更高。
结论:
1、国家政策的制定应重点考虑学业问题。
当前国家政策针对性过强,条件过于苛刻,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同时对参军人员来自于家庭朋友方面的压力没有引起重视,许多大学生无法忽视这些外界因素从而放弃参军的机会。
2、政策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优惠政策以及政策的宣传,构成了大学生参军激励机制的重要环节。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近几年来高校、社区以及征兵部门不断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很多同学都表示,他们从没有接触过此类政策的宣传,这些都说明了国家宣传力度不够。
3、政策的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
虽然大部分同学回校后学校能够兑现当初所允诺的相关优惠政策,但还是有部分学校没有能够很好地落实这一点。一些没有享受到当初学校允诺的政策的同学明显表现出了消极和悲观的情绪。
建议:①加强政策宣传②适当放宽限制③保障学业完成④建立监督机制
90年代新好青年,独生子女第一代……现在的大学生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11月20日后,各招生单位将会蜂拥进入各高校抢人才。那么究竟大学生们最喜欢去什么企业?他们的就业价值观是什么?他们怎么找工作?
最近,由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就业》杂志所做的一份《首届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报告》就对此给出了答案。
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
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价值调查和1996年《北京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环境占13%、经济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专业对口占4%、出国机会占4%、解决户口占4%、知名度占2%。
大学生最愿意去哪个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学生将它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广州、大连等城市也是大学生比较向往的就业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凭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调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西安1%、重庆0.94%、武汉0.52%以及其他城市共占13.79%。
大学生想挣多少钱?
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工资底线从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们考虑一些专业、学历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可以认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学生工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区学生的要求。
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对薪水的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占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数和1000-1500元其中认为每月能挣4000元以上的与希望值在1000-1500 元的大学生数量相当,各约占15%。只有9.4%的人满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资。
据国家城调总队的2000年全国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人均为21577.24元。我们仅与深圳进行比较,他们的平均月收入也不过1798元,可见,大学生对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较理想化的。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一、现状与背景分析
“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在这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我国的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对大学生自身而言,如此就业寒流的形势下,大学生们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以及对当今就业形势的分析,从而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与影响他们就业的因素。
3.调查对象
学院在校生
4.调查内容与项目
(1)被调查学生就业准备、就业价值观、就业期望等等。
(2)被调查学生是否有自己现有的计划。
(3)被调查学生认为就业需要的哪些能力。
(4)被调查学生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就业信息。
5.调查方式和方法
(1)数据采集基本形式
(2)调查研究基本手段
采访问卷
6.调查组织计划
在课间或周末的课余时间,小组成员到各教学楼、教室等学校人流稍密集处向在校大学生发放此问卷,并请求他们帮忙完成此问卷。等问卷调查完成之后,小组成员总结分析统计问卷信息、数据,得出结论,完成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毕业选择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总体上,68.7%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求职就业,21.9%的大学
生选择考本继续深造,只有5%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可见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已经改变了“一次就业”的观念,把着眼点放在“找个工作先做着,再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上。
2、在求职中大学生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由调查数据可知(本题是多选),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最大的但是是来自于社会方面,56.7%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而46.3%的大学生自认为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太少,所以说没有工作经验核对社会了解不足成了很大的障碍,当然专业水平方面也是不容小觑的,所占比例也不小。
4、就业区域的选择
40.3%的大学生会选择在一线城市工作,38.8%的大学生在毕业时会选择在二线城市工作,14.9%的大学生会选择在家乡工作,而三线城市和其他的各占3%。从数据分析可知,大学生还依然倾向于在大城市就业,选择的城市的原因大多数是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能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而良好的人才政策,生活条件好和看重企业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各分别占41.8%、46.3%、40.3%。回报家乡也是一个小原因,占了14.9%。
7、在问卷的调查过正中我们还发现以下的现象
(1)就业知识,面试技巧的获得途径
数据显示,大学生获得就业知识,面试技巧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22%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学校举办的讲座获得,19%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就业网络获得,13%的大学生认为通过朋友亲属的介绍获得,14%的大学生认为通过相关能力的培训获得,15%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获得,17%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其他方面的途径获得。可见学校举办的讲座和就业网络是大学生获得就业知识、面试技巧的主要途径。
职业评价是对社会职业在好坏、重要性、地位等方面的判断和价值评估,它对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三、本小组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讨论成果
1、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
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
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
2、加强社会实践。
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一般的创业教育多局限于理论学习,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同时他们缺乏足够的勇气走出校园去创业,因此,学校应该多鼓励学生走出去,多接触社会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与市场的需要,进而有所创新,有所建树。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团体竞赛来培养和增强自己的团队意识;学校也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的重要意义。
3、正确就业定位。
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4、先就业后择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由于我院是属于高职类的院校,我们高职生可能要比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就业压力要大得多,为了将来我们能更好的就业,在校时间我们就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努力锻炼自身各方面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这个寒假,我采访了一位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学姐,了解到了当前就业的前景和存在困难,并通过调查以及查询资料,以找到问题并求得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二、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之列。
1、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35.56%和34.66%,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这一块,这也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首先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生的特别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应对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在招聘中学历、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就业歧视,影响企业形象。
三、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和能力
1、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并且要具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许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之一。所谓有敬业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责任心的人,以圆满完成工作来衡量自己,而不用升迁和报酬来衡量自己。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4方面的素质: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2、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1)对社会认识能力: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是由于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学生总体上缺乏社会锻炼而造成的。
2)对自身认识能力: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是由于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而导致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错误判断(通常是高估)。
因此,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用辨证的方法将两句话连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必要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素质,尤其是成功必备的为人处世准则,才能在做事中正确思考、正确决断,最终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码、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守信用,行事专一。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由此可见,信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他的人生成败,也与事业的成败息息相关。做人行事专一,持之以恒,认准目标,决不放弃,才能感天动地,化作精神,永世长存。另一方面,学会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将事情做好,做出成绩,是我们努力前进的目标,同时又对做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有成并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将做人与做事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养去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四、结论及建议: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等。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3、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比较其他相关问题得出,产生这方面原因是由于专业本身,艺术生的精神取向自由,他们侧重于自身自由,艺术工作比较特殊。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这是当代大学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价位。低于则不符合其多年学习的知识积累,高于此价位又又不符合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现实。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是两地学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与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 2500-3499,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远高于农村学生。具体数据如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样。正是因为他们的背景。农村的学生就业心理较为严重,他们渴望尽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为自己的家庭解决负担。而城市学生则不一样,他们相对与农村学生而言,比较轻松,但由于在城市长大,使得他们的就业的初次薪水价位相对与农村更为高些。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xx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正在做一份关于就业意向的调查问卷,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的打算。您不要有任何顾虑,我们的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仅用于项目研究。请您花十分钟配合一下我们的调查,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是 ( A )
A男B女
2请问您是那一级的学生 ( C )
A 2009B 2010C 2011D 2012
3您目前就读于(湖北民族学院)大学
4您目前对于毕业后是如何打算的 ( D )
A考研B出国C自主创业D进国企 E进外企
F考公务员G很茫然,还没有什么打算
5您对今后要从事的工作方向是什么( A )
A就所学专业找工作B就爱好、特长找工作C有什么工作先试试 6您会选择在哪些城市工作 ( A )
A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B中小型城市C农村
D回老家工作E支持西部等偏远地F其他
7您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是 (B)
A生活条件好B发展机会多C今后的环境好D其他
8您对行业的选择主要基于什么原因(可多选)(ACF)
A有发展前途的行业B从事的工作有面子C收入较高
D与专业对口,学有所用E有利于今后的创业
F工作稳定,福利好
9您的专业是自己的志愿还是调剂的?( B )
A调剂B志愿
10如果让您重选,您还会选择目前所读的学校或专业吗?( A )
A会
B不会,我会选择------- 学校,--------- 专业(请注明)
11初始薪多少您会投放简历?( C )
A800—1200B1200—2000C2000—3000D3000以上
12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虑就业问题的?( C )
A上大学以前B大一C大二D大三E大四
13您对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的看法 ( C )
A乐观B一般C不乐观D没了解过,不知道
14毕业后您想从事的理想行业 ( C )
A计算机、软件开发类B经济管理类C其他
15你有无个人职业规划或定位( A )
A有B无C正在考虑
16您认为在就业过程中,对您决策影响最大的是(D )
A家长意见 B老师意见C同学朋友意见D自己意愿 E随大流
17您想通过哪些方式获得职位( D )
A校园招聘会B寄发自荐材料C在就业网站发布就业信息
D通过实习创造就业机会E主动到用人单位推荐自己
F通过社会关系
推荐专题: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