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大全)》。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是学前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农村幼儿园作为农村学前教育的窗口,在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引领作用。然而,当下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农村不少私立幼儿园却逐渐从村民的视野中消失,农村幼儿园教育受环境、经费、教师等因素的影响,与城区内幼儿园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不少家长“下血本”让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进城。城市孩子入园难,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却日益渐少,农村幼儿园如何才能摆脱窘境继续发展,又该如何留住孩子?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进程需提高办园质量
2015年下半年,随着我市教育局印发了东营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全面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17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三年幼儿园达到95%以上。一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运动在农村兴起。在农村,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办公中心幼儿园,并达到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办园标准。2016年7月,丁庄镇实验幼儿园成功达到省级示范标准,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这在丁庄镇,是独一份。
“我们幼儿园是2013年投入使用的,现有教职员工26人,招收大中小班7个班级,幼儿160余人。先后通过了东营市一类园、东营市教育现代化学校的评估验收,成功创办成为山东省乡镇中心园。围绕‘健与美’的幼儿培养定位,也开设了围棋、五子棋等棋类与乒乓球的特色课程。”丁庄镇实验幼儿园园长孙卫光说。丁庄镇一共有16所幼儿园,像这所全镇规模最大,生源最广,入园学生最多的实验幼儿园,与镇上其他幼儿园相比属于佼佼者,但是孙卫光告诉记者,看似光环的外表之下也隐藏着诸多问题,硬件设施与城区幼儿园相比仍是薄弱一环。
“虽然教学楼、多功能室等硬件设施正在改善,但拿幼儿园大型游乐设施来说,现在幼儿教育的游乐设施要求严,而购置能力受资金影响,并不能完全满足幼儿需求。”孙卫光说。所以在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进程的同时,提高办园质量,改善幼儿园硬件设施仍是必要之举。
增强农村幼师队伍建设让农村幼师更有尊严
“前几年在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才几百块钱,村里条件又不好,现在做销售,一个月我能拿到近五千元的工资,比当幼儿教师好很多。”来自广饶县的张芹芹曾经在当地一家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但是初到农村,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让张芹芹无所适从。最终,在工作了三个月之后还是选择离开。
丁庄镇实验幼儿园的孙卫光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农村并不少见,2014年,丁庄镇招过9个教师,但等真正分配到村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3个。“现在我们园内一共有23位幼教,而真正在编教师只有7人,农村的环境和工资待遇影响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据了解,我市从2011年开始落实了公办幼儿教师编制的核定和相关配套政策,大大提高了幼儿教师队伍的吸引力。仅2012年,我市幼儿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就由2009年的925人增加到1665人。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明显增加,其中广饶县教师资格证、幼儿教师资格证持有率分别达到了92%和85%。
然而,即使各县区每年都会公开招聘在编幼儿教师,而分到各个村的指标微乎其微,更有甚者,分配到村的幼儿教师都会受环境、工资待遇等各方面影响选择离岗。师资队伍是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据2015年的统计数字,未达到专科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占全部教师的12.49%,高中阶段以下毕业的幼教61人,占幼儿教师总数的1.15%。在农村,这个比例更大。
开设地方特色课程改变家长传统育儿观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能否开发孩子的智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日常习惯、激发兴趣等是决定家长选择幼儿园与否的重要前提。而在农村不少家长的概念里,只要学校玩具多、吃得好、安全,就意味着孩子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学费也是成为农村家长选择幼儿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原来村里有一所私立幼儿园,开始办的不错,但由于形势不好,学费太贵,村里的家长又不图孩子在学校学什么东西,就是送去看孩子,设置那么多特色教育家长不怎么认可,后来就关门了。”稻庄镇的一个村民指着破败的园子告诉记者,在村里,大部分的家长都不是特别重视学前教育,只要孩子在学校安全,学不学东西都是次要的。
然而也有不少年轻的家长持反对意见。成伟,这位稻庄镇颜徐村年轻的'爸爸为了让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在东城立业安家,购置了一套房子,孩子也可以送到城区的幼儿园,虽然房子需要贷款,但是一想到孩子以后的教育问题,成爸爸一点也不觉得辛苦。
“现在村里的建设比以前好的太多了,但跟城区幼儿园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不少村里的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比较严重。而在东城,幼儿园大部分有特色课程,教育环境好,孩子发光的机会多。”成伟告诉记者,自己孩子在东营市实验幼儿园,“全园配有图书阅览室、科学发现室、美劳室、生活体验馆、形体训练室等幼儿活动用房。光这配套,村里就差一大截了。”
陈玉秀也是从农村出来打工又定居在东营的一员,2014年来到东营,孩子在农村老家读幼儿园小班。今年,陈玉秀一家在东城彻底安家,孩子在海河幼儿园就读,她告诉记者,当时选择海河幼儿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里的多元化课程体系,溜冰、游泳、电子琴、英语等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创造了优越的教育环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才能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市一位基层教育者说:“农村不缺孩子,但农村幼儿园缺老师,更缺优秀老师。没有合适的条件,就没有老师,就留不住孩子!”对于当下农村学前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这位基层教育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明确政府职责,制定相关政策;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职能;编制参考教材,开设地方特色课程;增强家长与校园合作意识,转变传统育儿理念。让农村的幼儿园真正发展起来,留住孩子,留住童年!
农村学前教育调查报告2016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是学前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农村幼儿园作为农村学前教育的窗口,在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引领作用。然而,当下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农村不少私立幼儿园却逐渐从村民的视野中消失,农村幼儿园教育受环境、经费、教师等因素的影响,与城区内幼儿园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不少家长“下血本”让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进城。城市孩子入园难,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却日益渐少,农村幼儿园如何才能摆脱窘境继续发展,又该如何留住孩子?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进程需提高办园质量
2015年下半年,随着我市教育局印发了东营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全面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17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三年幼儿园达到95%以上。一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运动在农村兴起。在农村,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办公中心幼儿园,并达到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办园标准。2016年7月,丁庄镇实验幼儿园成功达到省级示范标准,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这在丁庄镇,是独一份。
“我们幼儿园是2013年投入使用的,现有教职员工26人,招收大中小班7个班级,幼儿160余人。先后通过了东营市一类园、东营市教育现代化学校的评估验收,成功创办成为山东省乡镇中心园。围绕‘健与美’的幼儿培养定位,也开设了围棋、五子棋等棋类与乒乓球的特色课程。”丁庄镇实验幼儿园园长孙卫光说。丁庄镇一共有16所幼儿园,像这所全镇规模最大,生源最广,入园学生最多的实验幼儿园,与镇上其他幼儿园相比属于佼佼者,但是孙卫光告诉记者,看似光环的外表之下也隐藏着诸多问题,硬件设施与城区幼儿园相比仍是薄弱一环。
“虽然教学楼、多功能室等硬件设施正在改善,但拿幼儿园大型游乐设施来说,现在幼儿教育的游乐设施要求严,而购置能力受资金影响,并不能完全满足幼儿需求。”孙卫光说。所以在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进程的同时,提高办园质量,改善幼儿园硬件设施仍是必要之举。
增强农村幼师队伍建设让农村幼师更有尊严
“前几年在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才几百块钱,村里条件又不好,现在做销售,一个月我能拿到近五千元的工资,比当幼儿教师好很多。”来自广饶县的张芹芹曾经在当地一家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但是初到农村,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让张芹芹无所适从。最终,在工作了三个月之后还是选择离开。
丁庄镇实验幼儿园的孙卫光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农村并不少见,2014年,丁庄镇招过9个教师,但等真正分配到村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3个。“现在我们园内一共有23位幼教,而真正在编教师只有7人,农村的环境和工资待遇影响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据了解,我市从2011年开始落实了公办幼儿教师编制的核定和相关配套政策,大大提高了幼儿教师队伍的吸引力。仅2012年,我市幼儿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就由2009年的925人增加到1665人。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明显增加,其中广饶县教师资格证、幼儿教师资格证持有率分别达到了92%和85%。
然而,即使各县区每年都会公开招聘在编幼儿教师,而分到各个村的指标微乎其微,更有甚者,分配到村的.幼儿教师都会受环境、工资待遇等各方面影响选择离岗。师资队伍是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据2015年的统计数字,未达到专科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占全部教师的12.49%,高中阶段以下毕业的幼教61人,占幼儿教师总数的1.15%。在农村,这个比例更大。
开设地方特色课程改变家长传统育儿观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能否开发孩子的智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日常习惯、激发兴趣等是决定家长选择幼儿园与否的重要前提。而在农村不少家长的概念里,只要学校玩具多、吃得好、安全,就意味着孩子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学费也是成为农村家长选择幼儿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原来村里有一所私立幼儿园,开始办的不错,但由于形势不好,学费太贵,村里的家长又不图孩子在学校学什么东西,就是送去看孩子,设置那么多特色教育家长不怎么认可,后来就关门了。”稻庄镇的一个村民指着破败的园子告诉记者,在村里,大部分的家长都不是特别重视学前教育,只要孩子在学校安全,学不学东西都是次要的。
然而也有不少年轻的家长持反对意见。成伟,这位稻庄镇颜徐村年轻的爸爸为了让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在东城立业安家,购置了一套房子,孩子也可以送到城区的幼儿园,虽然房子需要贷款,但是一想到孩子以后的教育问题,成爸爸一点也不觉得辛苦。
“现在村里的建设比以前好的太多了,但跟城区幼儿园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不少村里的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比较严重。而在东城,幼儿园大部分有特色课程,教育环境好,孩子发光的机会多。”成伟告诉记者,自己孩子在东营市实验幼儿园,“全园配有图书阅览室、科学发现室、美劳室、生活体验馆、形体训练室等幼儿活动用房。光这配套,村里就差一大截了。”
陈玉秀也是从农村出来打工又定居在东营的一员,2014年来到东营,孩子在农村老家读幼儿园小班。今年,陈玉秀一家在东城彻底安家,孩子在海河幼儿园就读,她告诉记者,当时选择海河幼儿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里的多元化课程体系,溜冰、游泳、电子琴、英语等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创造了优越的教育环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才能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市一位基层教育者说:“农村不缺孩子,但农村幼儿园缺老师,更缺优秀老师。没有合适的条件,就没有老师,就留不住孩子!”对于当下农村学前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这位基层教育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明确政府职责,制定相关政策;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职能;编制参考教材,开设地方特色课程;增强家长与校园合作意识,转变传统育儿理念。让农村的幼儿园真正发展起来,留住孩子,留住童年!
农村学前教育调查报告
2011-2014年,乡村幼儿园新增13899所。这样的变化固然喜人,但是对比城市,农村学前教育真的有很大的变化了吗?事实上,许多村子仍然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入园难、入园远问题,以及“小学化”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三大痛
其一,财政投入不足,城乡差距大。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并对孩子行为、性格的发展产生终身的影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克曼(JamesJ.Heckman)曾强调,学前教育时期的投资回报率相当于此后所有年龄阶段人力资本回报率之和。国外一项历经40多年调查的研究表明,对儿童每投入1美元,就可以获得16.14美元的回报。然而,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义务教育阶段,对农村学前教育更是长期存在历史欠账。数据显示,过去10年,政府对学前教育总投入占全国教育总投入的比例一直维持在1.24%-1.44%之间,落后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10年,城市幼儿的学前教育已基本普及,但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平均的幼儿园入学率却仅有30.1%。在很多贫困乡村,幼儿的学前教育仍属空白。据该基金会2015年测算,全国需要幼儿园的村庄共有10万个。
其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幼儿园教师身份、地位和编制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致使幼儿教师队伍素质较低、稳定性较差。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按照城区、镇区、乡村三个地区维度来看幼儿教师学历、职称,城乡差距较大。城市幼儿教师专科与本科学历占绝大多数,而乡村幼儿教师一半左右是高中及以下学历。从2007年到2012年,我国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中,70%以上未评职称。
同样,由于中央政府没有充足的财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借助社会力量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成为一条必选之路。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民办教育突飞猛起,民办园成为幼儿园建设的绝对主力。
据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2012年底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1》显示,国内90%以上的幼儿园都是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只占不到10%。课题组走访了175个村庄,仅有1个村庄里有公办幼儿园,其余全部是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小学附属园,这些“无户口”幼儿园并未被纳入国家的统计范围。而在这些“无户口”幼儿园中,有四分之一是家庭作坊式的幼儿园。
根据课题组的统计,村屯幼儿园的师生比仅为1∶15,与国家要求的1∶6相差甚远。一半以上的民办园和小学附属园的师生比在1∶20以下,10%的师生比在1∶40以下。
其三,幼儿园“小学化”扼杀孩子创造力。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将学龄前儿童当成小学生来进行教育。2005年10月,时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就曾对“小学化”现象提出严厉批评:“幼教的现代化被曲解为幼儿园物质设备的豪华和相互攀比;幼儿潜力的早期开发被异化为剥夺幼儿游戏权利的、急功近利的特别训练;幼儿的入学准备被歪曲为短视的、狭隘的小学化识字、拼音的强化灌输。”
一位幼儿教师曾在中国教育新闻网指出,在农村,负责监护的多是隔辈亲属,这些家长往往不易接受现代幼儿教育理念,要求幼儿园教授孩子识字、算术。而幼儿园由于后期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教具和游戏设施匮乏,幼儿教师被迫选择对教学设施要求不高的识字、算术教学等。因此,农村幼教“小学化”现象较为严重。
我国现有超过6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占据全国儿童总数的五分之一,而学龄前留守现象大幅攀升。2015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曾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调查发现,留守的学龄前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照料。财政投入不足、学前教育缺乏、师资力量落后、“小学化”突出等现象已成为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问题。
财政投入增长10倍,恶补历史欠账
从2010年起,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密集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恶补”历史欠账,农村学前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时机。
2010年,国家先后颁布了《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国家财政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若干意见》意味着我国初步架构了学前教育财政体制框架,提出加大财政投入是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根本保障。如何保障?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
紧接着,全国先后制定并执行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011年9月,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的实施方案》等7个项目方案。“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500亿元,实施4大类7个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这4大类项目方案,可大致勾勒出国家支持农村学前教育的几个着力点:“校舍改建类”、“综合奖补类”、“幼师培训项目”和“幼儿资助项目”。
为了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教育部曾于2012年颁布了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用以规范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该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分别描述了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与基本规律。
2014年,国家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去年11月25日,教育部举行了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学前教育专题评估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表示,2011~2014年乡村幼儿园新增13899所。其中,公办园10689所,占比76.9%;民办3774所,占比27.15%。
他指出,学前教育财政长期投入不足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有五年完整数据的10个样本县五年对农村学前教育投入的经费增长了1011.5%。其中,2009~2014年,甘肃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从9842万元增加到108976万元,增幅1007.3%。
然而,农村学前教育也无法只用5年时间便赶超城市,评估组指出了问题所在。
第一,学前教育普及率城乡差异显著,城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明显高于农村。
第二,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公益普惠”程度不高,中、西部地区普惠性资源依然短缺。
第三,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比仍然较低。2014年,我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2013年占比仅为3.5%。
第四,学前教育发展的长效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有待建立。大多数公办园以及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的日常运转主要依靠收费,办园条件较差,教师工资待遇较低,家长负担较重。
第五,教师数量仍然不足。农村地区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仅为55.42%;有幼教资格证的教师数量占比仅为50%左右;未评职称教师占70%左右;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数严重不足。
第六,相当多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仍较严重。多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未设学前教育管理和教研部门,学前教育管理和指导力量单薄,难以适应由于幼儿园快速发展带来的日益繁重的管理和指导任务。
对于农村学前教育,评估组建议,农村要实现以财政投入为主、公办幼儿园为主,缩小城乡差距,重点解决好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
模式与探索-未来希望幼儿班
在农村学前教育,民间公益组织大有可为。
“通过两个三年行动计划,80%以上乡镇有一所幼儿园,有的是公立的,也有的是私立或者公资民营的。”互满爱人与人(以下简称互满爱)云南项目主管李建才介绍,但乡镇幼儿园只能覆盖乡镇附近村子里少量的孩子,远离乡镇中心的行政村和自然村正是他们致力于改变的.地方。据悉,2015年底云南省3年幼儿园入园率已经达到59.5%,但农村入园率低于35%,还有约80万孩子未能接受学前教育。
因此,互满爱发起了“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目前已经在云南6个县的偏远乡村里,协助村民建立了近100个幼儿班。
互满爱看重社区参与性,一个村子如果要开展幼儿班,需要从5大条件进行考虑:生源、师资、场地、家长意愿和社区支持力度。
“现在农村孩子的数量在逐年减少,我们在做项目基线调查的时候要考虑0-6岁孩子的数量,保证项目在今后3年及以后的可持续性。”李建才说。希望幼儿班每班人数在15-30人左右,最多不超过30个,少于15个则生均成本较高。
在幼儿班成立之前,互满爱会组织当地的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家长委员会负责选拔当地值得信赖、初中以上学历、生活稳定的村民,接受培训后担任幼儿班的老师。家长委员会还需要寻找幼儿班的场地,可以是因撤点并校被弃置的学校,也可以是公共活动室,但一定不能是D级危房。此外,幼儿班老师的待遇及给付方式也需要家长委员会商量决定,并由家长支付。在幼儿班创办前期,互满爱将帮助家长分担教师待遇20%左右的支出。同时,这个幼儿班成立之后,其权属既不归于政府,也不归于互满爱,而是属于社区所有。只有获得当地村民和村委会、组长支持,幼儿班才能开始运作。
幼儿教师和家长培训也是互满爱投入最多时间、人力和成本的方面。
李建才介绍,互满爱为幼儿班配置必须的硬件设施,包括玩具、图书、幼儿桌椅等,同时对村里提供的场地进行一定的修复。在这个过程中,社区也需要积极参与。互满爱为场地修复提供材料,社区需投劳投工一起建设幼儿班;互满爱最核心的工作是负责培训老师及家长,鼓励老师们使用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创建课程与课外活动,引导家长及家长委员会。
针对每个零基础的幼儿教师,互满爱给他们提供25天的“入职培训”,包括20天理论培训和5天幼儿班实习培训。此后,每个月都有1.5天的月度培训,到了假期则有10天左右的假期培训。总体而言,在项目初期3年,老师们将接受超过600个小时的培训。
而且,周围村子的幼儿班老师将组织成学习小组,每月开展教研活动。到了月度培训时,需要向互满爱提交小组活动内容,如果获得通过,就能获得教师评价积分。
没错,互满爱还建立了教师评价体系,这套评价包括月度评价、学期评价和年度评价。如果教师获得优秀评价,互满爱将提供实物奖励,如iPad。同时,在幼儿班教师与家长委员会协商上调工资时,这份评价也将成为教师的有利证明。
未来希望幼儿班的老师每个月还要组织家长培训,按照互满爱自我研发的家长培训手册,向家长普及如何养护儿童并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互满爱还招聘有幼儿教育学历或教师资格证的人员作为项目主管,负责10个幼儿班的指导、培训、督导及评估工作,向教师传授上课技巧,并在月度培训时给予针对性的培训。互满爱的项目主管都在乡镇工作、生活,成为农村社区的长期合作伙伴和社区发展“战友”。
在互满爱的幼儿班上,教材有两种:当地教育部批准并推荐的公办幼儿园使用的标准教材和千千树混龄班教材。
同时,互满爱也由自己的教育理念及大纲。互满爱开发了14个教学主题,包括动物、植物、国家、天气等,老师可每月选择一个主题来制定月度教学计划,再细化为周计划。
今年开始,互满爱购买了千千树混龄班教材。“千千树教材是给老师用的,容易上手,内容非常丰富,老师每天选其中的1-2节课就可以。”李建才说道,今年6月份千千树将在昆明对老师们进行集中培训。
政府主导,NGO接力“最后一公里”
在农村学前教育领域,政府主导、公益组织“补漏”的分工较为明显。即便大部分乡镇都建立了幼儿园,但偏远的村子仍然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对此,许多像互满爱一样的公益组织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在学前教育教材研发方面,北京谷雨千千树教育咨询公司研发的千千树教材较为知名。千千树的重点在于课程研发、教师培训和建设示范幼儿园,三者相辅相成。教材研发出来之后,需要培训老师,教会其如何使用,还要在示范幼儿园进行实验,修改之后再在其他幼儿园进行实验,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从而进行推广。根据千千树研发的课程,孩子们不用学算术、写字,只要听故事、玩游戏、折纸、画画等等。
据千千树官网统计,目前已经有167所幼儿园成为了千千树课程园。
培训老师、研发课程也是西部阳光走过的路。2005年开始,西部阳光发起“阳光童趣园”项目,针对部分乡镇中心幼儿园缺少基础设施等情况,采用改建旧园、硬件配给、教师培训、教材研发、家园互动等方式促进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而在更偏远的乡村,由于学龄前儿童过少,不适宜建造幼儿园,他们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朱竞翔合作,由其团队涉及建立易搭建、易搬迁、低成本的“童趣园”,这种别具创意的建筑为轻型木质结构,在安全性超越农村普通建筑,且适宜幼儿成长。
在中西部贫困农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起了“山村幼儿园计划”,以招募志愿者的方式,在幼儿人数超过10名以上的村屯开设“山村幼儿园”。截至2015年1月,该项目已覆盖8省(区)的10个县份,建有771所幼儿园。
在更为遥远偏僻的农村地区,互满爱也在探索开办8-15人的迷你幼儿班以及8人以下的家长看护班,打通农村幼儿学前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政府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步伐并未停止。
今年4月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有记者提及,在中西部特别是农村地区,一位大嫂就办一个幼儿园的情况特别突出。
面对记者的提问,教育部部长助理陈舜解释说,过去几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非常快,在5年时间里,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这是一个跨越式发展,伴随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配置跟不上。
他表示,教育部将从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全员培训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配置。
【摘要】:本研究从教学活动、办园条件、师资状况、方面对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政府、教师两方面分析其原因,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此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黄庙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以促进当地农村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农村幼儿幼儿教师教育质量教育现状家长幼儿教育
【正文】:
一、调查目的
幼儿园教育指由幼儿园承担的、由专职幼教工作者根据社会需求,对在园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它不仅影响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而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农村各级教育当中,最薄弱的当属幼儿教育。农村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多年来,受地区经济、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农村幼儿园发展缓慢。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我市农村幼儿园办园现状,找准贯彻实施《纲要》精神的切入点,推进农村幼教改革,全面提高办园质量,在转岗培训的号召下,特此开展农村幼儿园现状专项调查研究。
二、调查内容
内容:通过问卷普查,了解全区农村幼儿园各级管理情况、设备设施情况、园长及师资队伍现状、保教工作情况;通过实地考察重点了解村办园、民办园及小学附设学前班保教工作现状
三、结果和分析
(一)基本情况
1、乡镇管理
乡镇对园所没有计划性、经常性投资。为提高3―6岁幼儿入园率,大部分幼儿园采取加强宣传和降低收费标准的办法,宣传学前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召开家长座谈会、发放宣传材料和园所定期开放。乡镇管理人员到基层园所检查指导工作主要是采取到园所走走看看、听听问问的方式,了解园所办园情况。部分乡镇辖区内有一些未经登记注册和资质认定的违法办园。
2、设备设施
被调查园所房舍以平房为主,主要是本村开设的公办园。几乎所有的园所生均室内使用面积均达不到上级要求。我镇所有的.园内大型玩具有2件以上,大部分园所幼儿使用桌椅配套,幼儿玩具足量,园内每个活动室内都配有脚踏琴、录音机、电视机。园内幼儿用的厕所为旱厕。
3、园所内部管理及师资
园所内部管理主要以园长负责制为主,80%的园长为兼职工作,与小学在一起。园所制定和提高收费标准的主要依据是农村人均收入提高和物价、财政等部门的规定。收费管理以自收自支为主。
4、保教工作
本次调查的农村园均采取日托模式,提供中餐,有需要住校的幼儿,有专门的保幼老师跟随,幼儿在园盥洗使用流动水;能做到毛巾专人专用、定期消毒。教育教学采取分科教学的活动形式,小、中、大班幼儿安排集体教育活动2―3节;每园能为幼儿配备图书达到人均5册左右。为作好家园配合,园所均乐于采取定期、不定期开放和召开家长会的方式与家长沟通,每学年开放和召开家长会1―2次的园所占50%。
(二)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陈旧,资金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
受地方经济发展及多方面因素影响,多年来幼教经费短缺,投入不足,被调查乡镇的大部分园所,房舍陈旧,设施短缺、落后。受经济条件、师资水平等因素制约,幼儿教师老龄化,设备设施优良,办园条件存在明显落差。
2、教师待遇低,师资队伍不稳定,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教师绝大多数单人带班,教研工作无法开展,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技能相对落后,70%的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无科学依据。因不能脱岗而无法参加培训。
2、教育活动小学化、成人化现象严重
受教师教育观念的制约和来自家长、社会的要求,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育内容以数学运算和汉字、汉语拼音的认读书写为主,超《纲要》授课严重,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小学化、成人化倾向。由于教育内容脱离幼儿生活实际,忽视幼儿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因而不能调动幼儿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幼儿的终身学习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4、农村社区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在办园方向的问题上,绝大部分园所对实现教育本土化,突出地方特色认识不充分,没有打破关门办园的旧有模式,体现地方风土民情的农村社区文化资源较少受到利用,农事、农家、农作物尚未进入儿童学习的课堂。大部分园所为幼儿投放的半成品及废旧物品等操作性材料主要是纸箱、纸盒、一拉罐等工业品,体现农村特色的各种皮、壳、籽、杆等自然物利用严重不足。
为了了解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一至大三三个年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不同年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同时也为本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和见习工作提供依据。调查对象为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分别为280人、140人和56人。
二、调查时间、方式及其内容
本次调查于20xx年4月8日至4月20日进行,历时21天。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是在学生中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476份,回收476份,回收率100%。调查主题是该院不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自入学以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问题涉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途径、形式、时间、效果、收获、困惑等。访谈是问卷调查的`补充和深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随机抽取三个年级共20名学生进行访谈,并做了详细的访谈记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访谈记录的整理,我们得到的调查结果是:
(一)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复杂多样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复杂多样,本次研究发现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三种:
一)锻炼某方面的能力。比如节假日到幼儿园做兼职,参加舞蹈培训班,参加计算机等级培训班等。
二)挣钱。在街头分发宣传单、在超市打工、在学校餐厅打工等。
三)打发时间。比如,报了某种培训班,经常逃课,不求学习效果,纯粹是为了消磨时光。问卷显示,大一有142人占大一学生总数的51%的学生表示,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挣钱。访谈中有学生解释说“大一刚来,有很多空闲时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就想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去挣钱。”统计结果还显示,大一仅有20%的学生,选择了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锻炼某种能力;有17%的学生,选择了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打发无聊的时间;还有12%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参加任何实践活动。
由上观之,大一学生为挣钱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占到了大一总数的一半稍多。仅有20%的学生选择了实践的目的是锻炼能力,而还有29%的学生选择打发时间或没有从事实践活动。这表明大一新生刚踏进大学,学习的目标还不明确,职业定位还不清晰。因此,需要关注大一学生,正确地引导他们。大二有52人选择了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锻炼某种能力。即占大二总数的37%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能力而走出宿舍、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到教育机构做兼职。大三已有29人(占大三总数52%)的学生是出于锻炼能力的目的从事实践活动。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从三个年级选择来看,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不是十分理想,有相当有部分学生实践活动的目的不甚明确,存在打发时间的情况,也由一小部分学生不愿参加实践活动。这些情况说明,我院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引导。
(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
问卷和访谈结果显示,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概括为两大类:教育类实践和非教育类实践。其中教育类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1、各级各类托幼机构的参观活动;
2、幼儿园各种见习活动,比如教学观摩活动、区角游戏活动等;
3、到幼儿园及其他早教机构的帮教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各种早教机构打工等;
4、接受各种技能训练,包括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与幼儿教育有关的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班,比如,律动培训班、高级育婴师班等;
5、教育科研,包括到幼儿园、早教中心、少儿培训班等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等,了解早期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比如幼儿园玩具的投放情况、幼儿游戏的开展情况、幼儿园的师资情况、蒙台梭利班的教学情况等等。
非教育类实践是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工作,比如到书店、超市、移动营业厅、电子塑胶厂、迎宾馆、药业公司、嘉宝莉地板专卖店等做兼职或打工。统计结果表明,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各年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各有侧重。
(三)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和途径灵活多样
现阶段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加强大学生与社会沟通的良好渠道。正如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一样,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途径灵活多样。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集体、小组和个别三种形式;比如全班集体报名参加四六级培训班,6―10人为一个小组参加校外的舞蹈培训等;学生自己联系幼儿园做兼职。调查发现,在这三种形式中,各个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均以小组活动形式为最多。这说明他们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归纳为自定和校定两种。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整体较高,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为了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充分的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因势利导,在引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做足文章。
为此,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定期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做摸底调查。时刻关注学生社会实践的动向,及时引导学生。
、建立稳定的、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生经常到实训基地考察、参观、训练。
3、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其他方面的培训。
推荐专题: 农村学前教育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