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查报告的作文(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调查报告的作文(优秀范文六篇)》。
暑假里,妈妈给我报了书法班,书法班里的同学一下了课就去小卖部买垃圾食品吃,老师多次讲了不要吃垃圾食品,同学们就是不听,上课还被扔了好几包,下课还背着老师偷偷的吃,老师只好下……
关于对吃垃圾食品的调查报告
暑假里,妈妈给我报了书法班,书法班里的同学一下了课就去小卖部买垃圾食品吃,老师多次讲了不要吃垃圾食品,同学们就是不听,上课还被扔了好几包,下课还背着老师偷偷的吃,老师只好下课守在门口看着,不让同学们买东西。
吃垃圾食品只会影响身体健康,不会对身体有利,所以我们尽量少吃。比如吃辣条,当辣椒的辣味刺激舌头、嘴的神经末梢,大脑会立即命令全身“戒备”,如:心跳加速、唾液或汗液分泌增加、肠胃加倍“工作”,同时释放出内啡肽。若再吃一口,脑部又会以为有痛苦袭来,释放出更多的内啡肽。持续不断释放出的内啡肽,会使人感到轻松兴奋,产生吃辣后的“快感”。吃辣椒上瘾的另一个因素是辣椒素的作用。当味觉感觉细胞接触到辣椒素后会更敏感,从而感觉食物的美味。在人们吃辣椒时,只要不将口腔辣伤,味觉反而敏感了。此外,在食用辣椒时,口腔内的唾液、胃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加速,人在吃饭不香、饭量减少时,就产生吃辣椒的念头。
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再吃垃圾食品了,这样会对身体有害!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脑汁,使尽浑身解数凑字数。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定式,从一开始就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因而作文的恐惧心理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必定不佳。经统计分析,
学生的作文问题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篇幅短小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瘳瘳数语,几行字就是一篇作文。意思虽然说清了,语句也
通顺,但不能抓住事物的细节作细致地描绘。就好像一幅画,只有轮廓,没有血肉,所以
总也丰满不起来。
二、缺乏真情实感
有的学生景物也描绘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写得很清楚,但读起来干巴巴的,缺乏情
感的滋润。也不能在作文中体现作者的价值取向和主观立场,好像只是一个事不关己的看
客。这样的文章必定缺乏感染力,难以和读者产生共鸣。
有的学生虽然也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比如:妈妈真伟大!我的老师是世界上最好的老
师!等等,但由于在行文中缺乏情感渗透,读起这样本该情感充沛的句子,总觉得有些空
洞和高调。
三、表达不准确
有些学生要么重复罗嗦,要么词不达意,这样的作文让作者和读者的交流受阻。本班
就有几个这样的同学,作文通篇都是口语,有的字甚至从字典中都找不到,他用拼音代替,
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书面语来表达。看这样的文章,如同嚼白蜡,索然无味。
四、作文模式化,缺乏个性
作文本来是个性化的活动。所
谓个性化,就是一个命题或多个命题,全班学生的作文
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出每个儿童不同的心声和不同的水平。可是平时一说
写作文,学生就搬出作文书,套用模仿,有的甚
至是全盘接收;或是老师念一篇例文,有
一半学生都成了例文的作者,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更无个性可言。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制学生失去作文兴趣,固化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作文能力的
提高呢?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学生的第二课堂严重溃乏
除了读读教材中的文章,抄抄书本上老师指定的词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第二课堂
几乎为零,有的学生甚至没有一本课外读物,他们的语言积累很是缺乏。心中无货,当然
下笔无墨了。作文时冥思苦想,也不过瘳瘳数语而已。
再者,家长在这方面的引导和交流也非常有限,我曾经做过调查,在家里过问孩子的
学习情况,并能主动予以引导的不足
10%。
(当然这并不能怪我们的家长们,他们要么农活太忙,无暇顾及;要么知识底子不够,有心而力不足;要么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
二、作文时缺乏激情投入
有些学生作文时缺乏投入感,没有激情,把作文当成难以应付的差事,从心底厌恶写
作,没有主动性,没有心灵参与的过程。作文自然缺乏情感。
三、教师指导方法不当
有句话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而是由于我们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调、程式化,训练内容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作文的兴趣。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重在写作技巧、表达方法上的点拨,对于作文内容却搞“一刀切”,学生缺乏作文内容的积累和写作心理的需求。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写作的根源是表达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教学教学重点的转移,忽视了学生表达欲望的激发和积累习惯的培养。
另一个世界是一个有着美好环境的世外桃源。
在那里,春天的天空像被风婆婆洗了一样,特别明净,特别的蔚蓝,蔚蓝得犹如海水,还飘着几朵白云。那儿树栽了许多,到处都郁郁葱葱,池塘的水清澈见底,没有一丝纸片,一个饭盒,地上干净得比家里还美丽,几乎每个人都做到了不乱扔纸片。
在那里,夏天,人们不像我们中国人,每天都去一家烧烤店吃鸡肉、鱼、牛肉的等肉制品,他们上街只有白菜、水果等物品,他们从不吃肉制品,在那个世界很凉快,每个人过得无比舒服。
在那里,秋天,树叶打着旋儿慢慢地落下来,人们都自觉带着吸尘器和扫把去扫街道,呵!你一定会奇怪地问,他们为什么会带着吸尘器去扫地呢?当然是为了把灰尘吸起来去保护环境。
在那里,冬天,天气特别冷,虽然很冷,但他们感觉那里的空气特别的清新。
呵,你们听了我介绍那里,一定很想去吧!但那个世界也许在国外,也许在更遥远的地方,不过只要我们重视环境,每个人都去保护环境,也许另一个世界的环境就在我们中国人的眼前。
从一个人所喜爱的影视节目,能够看出他的性格甚至是思想.为了更加了解班上的同学,我便对同学们展开了他们所喜爱的影视节目的调查.
在xx年5月24日下午,我便制成了一张调查表,我从新闻、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动画动漫、纪录片、选秀节目七大类向同学们展开了调查.我怀着好奇的情绪拿着调查表挨个儿调查.看着同学们埋着头写下自我的喜好,我心中的好奇又多了一截.
过了近半节课,最后每个同学都填完了,我便开始统计结果.调查节果显示,喜欢新闻的0人,占总票数的0%,喜欢电视剧的11人,占总票数的18.1%;喜欢电影的22人,占总票数的36.2%;喜欢综艺节目的8人,占总票数的13.1%;喜欢动画动漫的9人,占总票数的14.8%;喜欢纪录片的7人,占总票数的11.5%;喜欢选秀节目的4人,占总票数的6.6%.
这一结果令我惊奇,先新闻的况没有一人,而选电视剧、电影的人之和竞到达53.3%,这一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我思考了一会儿,得出了一个结论:同学们不爱看新闻的几个原因,第一,新闻对于我们来说显得过于枯燥乏味,不像电影,电视剧一样,生动,搞笑,能吸引我们的注意,第二,大部分新闻于我们有些遥远,而电影、电视剧更贴近我们生活;第三,我们第天的学习都很累,压力很大,导致没有人愿意结束学习后再去看无聊的新闻,而电影能够让我们娱乐消遣,缓解压力.
除了学习,我们也要学会关心每一天发生的事,做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连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你都不明白,还算得上中国人?算得上祖国的期望.
汪清新年的气氛十分热闹,最近,我们进行了考察,报告如下:
一、 中心市场等各个营销店
市场里可以说得上是人生鼎沸,货物是应有尽有,举不胜举。人们都在忙着办年货,这可是把卖年货的老板乐坏了,他可是借着过年大发呢。市场门口也挤满了人,这可是人欢马叫,水泄不通呀,再说其它的营销店,也是很热闹了,里面挤满了人,都要购的满载而归呀。
二、 三十晚上{除夕夜}
最热闹的时候就是夜晚,五颜六色的礼花把晚上的天空装扮起来,有的像龙,有的像海螺,有的特别像闪闪发亮的圣诞树。伴随着一声声巨响,巨大的礼花绽放在夜空中,白色的、绿色的、粉色的,十分美丽,有的花还带着响声。天空的礼花五彩缤纷,地下的人群一片喝彩声,大人们看着,说着,笑着,孩子们跳跃着,呼喊着,热闹极了。
三、 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那天,无论大人们,孩子们,还是老人们都穿上了新衣服,戴上了新帽,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容。听说,在这天,媳妇都要带着孩子和姑爷回娘家,说是这样做吉利。还有初一早上要放鞭炮,贴桃符,因为人们说这样做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的。
四、步入新的一年
我们共同走进新的一年――――20xx年。20xx年意味在新的一年里,会有更多的是发生,会有更多的运气和命运走向你。20xx年装点了我们美好的生活,20xx年伴随着我们去迎接新的明天!我们多么幸福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一些专家学者不无夸张地说,“网络文化”是继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形成,以及活字印刷的发明之后,人类文化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
一、调查背景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进入各个领域,无论在经济、政治、日常生活或者军事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网络已成为这个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网络文化这一新兴文化正在我国迅速普及,由于其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迥异于以往所有的文化,这就必然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现在,网络文化已经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那么,网络文化究竟对大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 调查方法和过程
本次调研我们学习小组采用的是随机问卷调查为主,访谈和文献研究为辅的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上网的动机和意向;二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冲击和变化;三是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为了了解这一问题,我们三人组在针对我院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随机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发放填写,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本次调查总体是我校全曰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982名大学生。分别对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调查25份问卷,其中男的发放52份,女的发放4份。共发放100份,实收98份。回收率98%.此次问卷的目的,是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引起学校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有多少大学生在上网?
调查结果显示,93%的学生上过网,其中有48.3%的学生经常上网,有26.8%的学生曾经上过网,9.3%的学生很想上网,但限于条件而无法实现。此外,还有15.6%的学生对上网持无所谓的态度。
当问到什么时候开始上网时,答1997年及以前上网的14%,答1998年上网的 29%,答1999年上网的 51%,答20xx年以后 上网的 6% 。在回答“你平均多久上一次网”的问题时,每天的 29%, 隔天的 17%,不定期但间隔不长 20%,一个星期的19%, 半个多月10% ,一个月以上5% 。60%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在8至20小时之间,12.5%的学生每周上网在30小时以上,有极少数学生每周在100小时以上。其中,一周上网时间最长的达138小时。在回答“曾经一次上网最长时间为几小时”这个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回答在2-5小时,一次上网超过5小时的学生只有19.1%,有3%的学生最长一次上网在20小时以上。其中一名学生曾经一次连续上网72小时,吃的盒饭和饮料都是网吧老板免费提供的。
【2】、大学生喜欢在哪里上网?
在回答“最喜欢在哪里上网”这个问题时,有54.8%大学生最喜欢在校园周围的网吧上网,“网吧的网速快,服务周到,上起网来就是过瘾。”一个姓李的
大学生是说。有24.1%的学生喜欢在寝室上网,而喜欢在家里和学校实验室(中心机房)上网的分别占17.6%和3.4%,当记者问及“在哪里上网次数最多”时,有66.4%的学生回答在网吧,有19.5%的学生回答在寝室,而回答在家里和实验室的分别占10.8%和3.2%。调查发现,有49.3%的学生寝室配备了电脑,有的一个寝室6个人就配有6台电脑。
【3】、大学生上网主要干些什么?
由众多青年组成的大学生求知群体,他们思维活动,创新能力强,他们追踪现代科技发展,善于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溶入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这在大学生上网的动机和上网点击的内容上有比较明显的表现。
在回答上网主要是为什么时(可多选),收发邮件 156人 78% ,搜索所需资料 68.5% ,看新闻及评论 65% ,发送贺卡58% ,用oicq、icq、mirc聊天识友57% ,下载软件44.5% ,阅读文章42.5% ,进聊天室 38.5% ,在线看电影 35.5% ,管理或关注有兴趣的论坛(BBS)、贴帖子 35% ,下载音乐34% ,在线玩游戏、纯为看新鲜而浏览五花八门的网页 21% ,更新个人主页 15.5% ,看招聘信息 12.5%,炒股 8% ,投稿7% ,订购喜爱物品 5% ,在某些社区或网络城市“存活” 2.5% ,远程教育、入网校进行电脑知识培训(如天极网网校)1.5%,收听广播1.5% ,尝试拍卖或交换物件 0.5%。
被调查的对象中有62.7%的学生拥有自己固定的E-mial信箱,15.2%的学生设计过个人网站。在调查大学生上网经常浏览的网站时(可多选),娱乐网站 46% ,音乐网站 44% ,贺卡网站 43.5% ,文学网站 39% ,电影网站33.5%,生活服务网站28% ,先锋另类网站 25.5% ,游戏网站25.5% ,软件网站 22% ,漫画网站 21% ,图片桌面壁纸网站 16.5% ,教育网站 16.5% ,各种个人主页 12% ,军事网站 10% ,其他网站6.3%。
【4】、网络对大学生影响有多大
调查中,认为网络只是消遣娱乐的工具之一占 42.5%,密不可分 的33%,可有可无18.5% ,说到底我也不知道是些什么的占6% 。认为上网对专业学习有帮助的占37.8%,认为很有帮助占12.6%,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25.2%,只有24.4%的学生认为上网对专业学习和自身发展不利。具体到上网中哪些方面对自己有帮助时(可多选),60.3%的学生认为上网后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渠道,有51.6%的学生认为丰富了信息交流方式,有31.6%的学生认为更有利于自己更全面看待问题,有29.5%的学生认为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18.6%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更深入思考各种问题。让学生估计网上获取的信息量占自身已有信息的几成时,52.9%的学生认为占20%左右,28.4%的学生认为占20%-40%,认为占40%-50%的有12.7%,认为占50%以上只有5.7%。
(一)正面影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共享与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1、网络为大学生开凿了一个广阔的信息渠道。
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如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你觉得网络使你的生活”的回答: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占52%;有更多的事可做,更充实占27%;浪费不少时间占7%。这一结果表明了网络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2、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
如今网络上资源共享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文化的交流只在瞬息之间。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方便大学生查阅资料,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在“你认为网上有你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吗”的问卷中,回答:有很多的占75%;有一些的占25%;没有人认为没有。又,在“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寻求帮助的途径”的问卷中:找同学商量占33%;上网求助占63%;自己独立解决占4%。这一结果表明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3、网络促进大学生的友情互动,共同提高
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迅捷通道。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封闭的,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总多多少少有些顾忌。而网络正好提供了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情感驿站等虚拟空间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大学生在网上既可以推心置腹,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大发牢骚,派遣抑郁,达到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功效。
4、网络为大学生指导就业,描绘事业蓝图
如今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就业越来越困难。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大学生极其关心的热点问题。这时候,网络就充当了大学生选择就业的尚方宝剑。网络不仅信息量大,功能完备,而且保证所有新的就业信息在一小时内完成真实性、合法性验证并上传。它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随时点击浏览、比较总结,同时网络招聘范围广信息量大,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从网上浏览企事业单位的背景和详细资料及发展演变情况,比现场招聘了解到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要全面辩证。在“你上网的内容有哪些?(多选)”的问卷中,回答:“聊天交友”96%;“搜索所需资料”88%;“看新闻及评论”60%;“在线看电影”72%;“在线玩游戏”36%;看招聘信息12%。
(二)负面影响
凡事有利必有弊,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网络的开放、自由和社会化,使得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如沉迷网络、网络游戏上瘾,生活过分网络化等等)。
1、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现实情感萎缩和沟通能力退化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相当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总是小心翼翼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忌使得大学生们在很多时候都不敢流露真情实感,而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安全且隐匿的交流平台,符合大学生们既想坦露情感又惧怕情感受伤的心理。于是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恋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
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但是大学生对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的迷恋,使得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大学生只满足精神需求而脱离现实的现象出现。网络使得大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同与满足,使得大学生对网络有了强烈归属感和依赖感.相比之下,对现实产生了厌倦与冷漠,在这种消极的不为世情所动的抵触心理下,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2、网络可能使大学生思维狭隘化、被动化
现实世界是包罗万象的,这是它明显不同于虚拟网络的一面。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局限性便在于太过感情化、肤浅化和片面化,现实理性思维的话题往往涉及太少。
大学生对这社会的认识,往往是仅仅在接收他人给出的信息和观点,而并没有充分地消化和体会,也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缺乏用理性的视觉来审视问题和现象的锻炼,这必将导致大学生个体思维的片面化和被动化。
3、大学生溺网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网络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带来知识和便捷的同时,也充斥了不少思想颓废甚至反动的内容和论调,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重要转折阶段,对事物的辩别力和判断力往往不足,且大学生对新新事物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自身意识形态受网络异样不健康信息的侵蚀,进而无法把持自己,造成恶性循环。在问卷“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是多长”中,回答:1小时以下占25%;1-2小时占37.5%;2-5小时占29.2%;5小时以上占8.3%。结果表明长时间上网的人虽占少数,但也说明了大学生溺网的现象的存在。
4、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法纪观念淡化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对于个人的信息有很大的隐蔽性。这样的隐蔽性使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在虚拟的空间里与人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故此不少大学生在网上谎话连篇,并以说谎为乐事。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淡化法纪观念。部分大学生在不受任何监督的情况下,弃伦理道德于不顾,自由发布一些暴力、色情等垃圾信息。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表现自我能力的卓尔不凡,不惜作出破坏他人数据信息系统的违法行为,造成大学生“互联网犯罪”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