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022-07-21 09:08:0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第一篇: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基本概况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世界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不同历史阶段的共同话题之一,在现代文明社会和知识经济的语境中,教育更成为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证。而农村教育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奠基性工程,肩负着科教兴农、提高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缩小社会差距、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历史使命。如何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野中,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来重新审视农村教育,认识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以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对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目前农村教育现状。

调查时间:20xx年8月23日至25日

地点: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不倚村

二、调研经过及内容

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不倚小学位于六堡镇西北部,距离镇中心15公里,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创建于1934年,建国后该为现名。学校建筑面积908平方米,内设有图书馆、阅览室、远教室等,各室配备均达三级标准。学校现有学生169名,开设了7个教学班,全校教师9人。学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一所集花园、学园于一体的村级小学。虽然不倚小学现在各种的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调查中还是发现存在着几个问题:

(1)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不倚小学在教学楼和设施配置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是很有限的,在很多大的方面的很多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现在小学还没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师,有的一台电脑还是人捐献的,基本都是老师有时候用一下,学生基本没有接触到有关电脑方面的知识,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学校的篮球场很是泥地,下过雨之后要天晴几天才能用,而且很多设施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是由于缺乏资金维修或者是去买新的。

(2)农村教师队伍问题突出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潜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从这次的调查中得知,现在不倚小学的教师队伍存在着几个问题:

第一、虽然最近几年教师的工资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倚小学的教师的工资待遇还是比较偏低,一般说来,农村高级教师每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师只有600多元,民办的代课老师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500多元。社会经济地位不高。

第二、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现在不倚小学的很多教师的学历都是中专的水平,但是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师已不多,师专正在减少,演变为师院,综合性大学也纷纷加入教师教育的行列,一个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制正在形成。由于现在小学的学历水平比较低,很难跟得上现在的教育观念,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师的继续教育的质量。

第三、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在不倚小学中,年龄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的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很多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个阶段形式。这种原始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村里的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4)读书无用论回潮导致辍学率反弹

虽然我国宣布在20xx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通过这次的调查,我知道了学生失学的现象还是常有发生,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少部分是家长不重视教育,特别在打工浪潮涌动的今天学生辍学打工的现象较多。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无法就业,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义务教育才出口又被堵死或者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和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论”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人小学都没有毕业。在调查中,当提到孩子应该多读书考大学学文化时,有的村民说:“读书有什么用,花钱又多,将来也不分配工作,还不如在家种地放牛,或者出去打工,早点赚钱呢。”这是大部分村民思想的突出表现,村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同时他们对现代的就业制度也不了解,认为大学不包分配工作,上大学没有用,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即使几年大学后仍旧找不到工作。怀有这种思想的村民在教育子女时,就会灌输这种思想于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头脑之中,使那些孩子对读书失去兴趣,读完小学或者中学之后就辍学回家了。也有很多村民是非常看重读书的,希望子女成才,能出人头地。他们教育子女要好好学习。可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他们的收入低,让很多村民深感供养一个初中生就有一定的困难,并且现在的家庭不止只有一个孩子,所以造成了许多的村民无力供养,导致了一些孩子不得不辍学。供一个初中生就感到吃力了,更何况供一个大学生呢!农村的经济条件使许多孩子无法圆了他们的大学梦。改变农村的经济现状尚有一定困难,但读书费用是否能降低到农民的平均经济水平所能承担的范围之内,这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农村教育,改善农村教育现状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使农村教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教育与经济师密不可分的,贫困地区的经济得不到发展,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想方设法突破教育经费极度短缺这个教育瓶颈,改善农村教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的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农村学校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2)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高低,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我国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和实施的当务之急。

第一、保障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这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关键。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学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冲。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条件和生活待遇。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第二、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充分发挥进修学校和培训基地的短期集中培训引导功能,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第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

四、收获和感悟

这次的社会实践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农村教育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同时,也了解到了农村教育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农村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教育需要国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

这次实践也让我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们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社会实践中,也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二篇: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农村教育明显落后于城市教育。我国农村有着9亿人口,其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提高。为了了解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四川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的同学深入大邑县金星乡,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并得出如下调查结论。

一.调查中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教育与城市相比有着较大差距

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财政比较紧张,各种经费异常是教育经费是严重的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与城市学校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就拿英语来说,城市学校的英语教育远远强于农村,很多农村小学的孩子根本没有上过英语课,这就在起点上落后于城市。

2.农村师资力量不够

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很多师范学校毕业的人不愿意到农村教书,农村教师素质明显低于城市,加之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限制着农村师资力量的调整。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学历不合格,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加之学校给教师供给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应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应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3.农村家庭因素影响子女教育问题

首先在于农村,家庭条件本来就有限,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仅有学校在教育着孩子们,一回到家中就是无人管教了,孩子们只在学校里学习而到了家中基本上就是玩了,这样一来就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

同时也受传统愚昧的影响家长们都认为读书无用而排斥教育,一些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僻远,与外界社会联系甚少,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依然盛行。不少人思想观念陈腐,认为孩子在家劳动是天经地义的事,而送孩子去上学是一大损失;而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就无法找到一个适宜的工作,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少孩子连小学都没有毕业。

其次,由于受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很多的农民涌进城市务工,成为我们所说的“农民工”。于是并出现了很多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长”。由于子女和家长长期的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的这一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也变得较为孤僻,学习成绩下降。

隔代抚养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是:老人力不从心。这主要在于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并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辅导孩子的功课。还有就是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纵容、溺爱孩子,管教不严,这使得孩子不良学习和行为习惯较为突出;再加上与长辈的沟通不足,使得老年人不易了解孩子的内心思想,不易察觉孩子的不良思想苗头,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其次,就是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这使教育严重的脱节。由于家长外出打工,学校不能与家长沟通,甚至学生的作业都没有家长签字,不了解学生动态,缺乏互动,不利于共同教育培养下一代。也导致学生不爱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也很少主动回答教师提问,他们的性格内向,社交意识和本事较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愿与教师交流、沟通;由于缺少家庭的约束,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厌学、逃学、甚至缀学,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普遍偏低。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学生也就成为了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群体了。在缺乏约束下,学生易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时间观念差,爱迟到、旷课,喜欢进网吧和游戏厅。父母的行为也对子女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一些农民进城务工后改变了职业和生活方式,从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对金钱、家庭的态度上畸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长期以来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叉”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由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农村教育自然也处于弱势的地位。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稍微有头脑和本事的农民又都去打工,农村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和文化素质不高的村民留下来,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导致农村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虽然打工者能够赚些钱回到农村来补贴,可是他们给城市所作的贡献更大,进一步拉大了工农业之间的差距。农村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发达国家一般是在工业化1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反哺农业,我国已经进行了20多年,反哺农业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当然国家这几年对于“三农”的问题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了。

2.农村教育目标错位,升学教育、离农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

现行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目标的错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这与农村的实际情景相距甚远,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农村大学入学率,仅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苦读九年只能回乡务农,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同时教育支出是农民最大的负担,很多家庭为此负债累累,陷入恶性循环。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不改变,这一现状也很难改变。但农村职业学校和继续教育受体制和农村产业化还不发达等多重条件的影响,还没有发展起来,导致“有校无生”的状况。

三、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几点提议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是要发展经济。政府要转变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指导思想,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让农民有其利、有其权、有其教。要废除一切与民夺利的政策,建立支持和保护农民、农业的法律政策体系,经过补农、助农、护农,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坚持发展经济的活力。要提高农村的社会地位,这既要清除来自社会的障碍,又要清除农民自身的障碍,培养农民维权、用权的权力观。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自身发展经济的本事。要改革城乡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要向农村有所倾斜。

2.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它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003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途径:一要推进教学改革。农村中小学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成人教育以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两者都要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培训方式,切实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的各类人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在我国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同农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进取发展公办教育,同时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办学。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构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三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办好农村学校,关键是要有好校长、好教师。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西部任教,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经过定向招生等方式培养乡村教师,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乡村学校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不稳定的问题。四是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综合改革。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机制,有效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资源,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要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农村职业教育在今后几年有一个较大发展。

3.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

温家宝总理在很多场合强调了城市教育资源要为农村服务的问题。目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所以还没有出现象沿海和国外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情景。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导,需要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教育资源来带动农村的发展。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进取、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供给服务,异常是要向他们培养输送合格教师。要扩大城市各类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必须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有书读、有学上,和城里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提高。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

要广泛动员高校和科研所参与。对于农村的扶贫不能局限于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要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技术的扶贫上来,由高校出技术,由农民出劳力,资金由几方共同投资解决,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经过参与农村教育改革,发挥自我的优势,使自我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同时高校要经过培养农村职业技术人员,经过农村职业学校逐渐构成规模和效益,把农村职业教育办起来,使得当地农民能够就在当地打工,促使当地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要建立为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服务的科研体制,如建立农村教育研究所、农村科技推广培训中心、农村教育学院等。借鉴美国、日本、德国、韩国重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农村教育的经验,加强对农村发展的政策、科技、信息等各方面的理论研究。

以上是我们根据实践调查和查找资料得出的一些提议,期望对于当前农村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忙。

第三篇: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为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解掌握我乡当前农村现状,摸清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根据县党办的要求,接到通知后,我乡立即组成调研组,于8月8日深入到XXX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情况、今年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情况

1、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XXX乡XXX村是“五个100”规划扶贫村,在20xx年度又再次被县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使XX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实施,20xx年,县政府成立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小组,具体由农办牵头,组织财政、交通、水利、农业、扶贫等二十多个部门,聚集了大量的人力对XXX村进行了实地踏查,结合XXX村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规划为基础,以“五通五改三新三提高”为重点,“五通”即:通路、通水、通风、通话、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圈、改灶、改房、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惯;“三新”即: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建农村新的精神面貌;“三提高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着力建设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一项有特色的支柱产业,一个畅通的公路网络,一套完整齐全的配套设施,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和一个文明进步的村规民约。通过四至五年的努力,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宽裕,村内环境整洁优美,村民思想道德良好,村级民主管理健全,公共设施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力争到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达到4538元以上,人民群众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标准。

X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项目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公路建设、移民搬迁、村寨道路硬化、通话通电等。其中:规划每年利用冬闲地种植脱毒马铃薯300亩,封山育林1620亩,花红种植800亩,板栗140亩,花椒120亩,石漠化治理275亩,实施坡改梯(水毁工程)、水利建设等项目,规划总投资1924万元。其中:用于生态建设投入142.1万元,产业发展投资456万元,基础设施及能源建设投入641.8万元,改善村容村貌投入192.6万元,农村社会事业方面投入58.9万元。

XXX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定稿后,经乡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2、今年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情况

今年XXX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大力实施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状大畜牧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力工经济,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

(1)种植项目的建设情况

①、20xx年度,在县农业局的支持下,XXX村调进脱毒马铃薯13.4吨,种植面积95亩,目前正待测产验收。

②、石漠化治理工作全面开展,实施地点从夹岩至大寨,面积397亩。

(2)村容村貌的治理情况

①、XXX村共有自然村寨10个,现有3个自然村寨(木房、玉丰、大寨)已完成村寨道路硬化,硬化面积8500余平方米,总长9000余米,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②、沼气池建设全面普及,XXX村从20xx年开始实施农村生态能源沼气池建设项目,历时3年,现已建设沼气池432口,普及率达到89.6左右,部分农户因投资不足,场地不够等因素制约未得以建设,今后将着力帮扶,予以改善。

③、活动场所的改造即将启动。XXX村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已选点玉丰,接近村活动室,土地丈量工作已全部完成,工程正待建设之中;玉丰一组球场建设项目也即将启动,水泥拨调基本到位,预计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④、2015年度完成改厕400口,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3)移民搬迁工作,XXX村石峰一二组搬迁项目全部启动,土地调整即选点工作全面开展,共涉及72户,263人,选点具体落实在XXX村下木房河道旁,交通便利。

(4)通路工程及农电改造,规划一组中涉及到木房至石丰,大石包至毛家坡两条公路网络已通过县交通局立项批复,目前毛路建设已能通车,待项目到位后即组织实施。

(5)农村茅草房改造工作进展顺利。XXX村20xx年开始实施农村贫困户茅草房改造工程12户,今年又再次安排落实12户,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5、中心目标突出,产业发展来势良好。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基于这种认识,乡村干部和派驻的“第一书记”都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一开始就着手在抓产业发展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把寻找、培育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作为重中之中来抓。坪村镇芳园村筹资新办了荞冲采石场,并即将投产,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该村还对村庄周边500亩山林实行全面封山育林;连山乡联合村将烤烟和制种确定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发展烤烟150亩、制种80亩;地灵乡大坡村确立了以种植板蓝根等中药材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高椅乡高椅村利用高椅古村这一品牌优势,着力发展旅游经济,开辟了农家乐16户;洒溪乡柿子村确立了以楠竹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完成楠竹低改500亩,新建竹笋两用林基地100亩;堡子镇坪见村立足交通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共种植西红柿150亩、西瓜350亩、制种350亩;林城镇洒口村确立大棚蔬菜、杨梅为主导产业,建立大棚蔬菜基地300亩,杨梅基地100亩;团河镇楠木村新建经济果木林基地30亩,种植西瓜30亩、灵芝5亩;岩头乡墓脚村大力推进以制种、葡萄、罗汉果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此外,肖家乡东岳村等其他一些非试点村也都在积极探索,力争通过1至2年的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6、民主管理加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是民主管理程度明显提高。坪村镇芳园村成立了以村组干部和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并制定完善了理事会章程和村规民约;团河镇楠木村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结合村情制定了“十要、十不要”村规民约;地灵乡大坡村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村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村民自治制度,真正做到了干部村民选,大事村民议,财务村民管。

二是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高椅乡高椅村发动党员对村寨卫生实行“三清”整治,将牛栏全部迁到村外,整修厕所、猪圈,并定期对家庭环境卫生进行评比,对“不清洁”的家庭由村老年协会派人上门批评教育,环境卫生状况大为改观。

三是地方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一些地方注重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农村社会新风尚。洒溪乡柿子村原来赌博成风,自被确定为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该村切实加大了社会风气整治力度,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村民参与赌博的现象基本消除了。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新农村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因而在思想认识、行动落实、规划设计、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存在误区。由于一些干部群众没有深入、系统地学习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仅仅是从会议、新闻媒体和一般性宣传活动中获得,因此并不能真正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通过现场调查询问,发现少数干部包括个别“第一书记”对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心中无数,与他们交流时,竟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出现偏差,在认识上存一些误区。一是部分干部群众持怀疑观望态度。一些干部群众把新农村建设看作一种新的形式主义,认为是以前所搞过的一些不切实际的运动、活动的延续或翻版,只是刮一阵风,刮过去就完了,因而对之抱消极应付的态度。少数基层干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清楚哪些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如个别村党支部书记、村长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党委、政府交办的政治任务,虽然在公开场合下表示要如何如何抓落实,但私下并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第四篇: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所必须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劳动者。自从提出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口号后,国家就在农村这一块实行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努力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探索更好的道路,贡献自我的力量是我们的职责。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广大地区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农村普及就能义务教育,关系到广大农村中小学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到亿万农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当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可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毋庸讳言,作为实现"两基"目标"重中之重"的农村教育是不容乐观。很多典型调查证明,农村学生的实际辍学率比上述国家统计数字高得多。这种状况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规定的到XX年全国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辍学率、完成率,分别控制在1%和3%左右,尚有必须差距。此外,一些交通不便、书籍报刊难以到达的边远山区,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生因为无书报阅读,逐渐又变为新的文盲或半文盲。

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基础是教育。任何一个取消绝对平均主义政策的社会,人口素质的差异都将直接导致效率的差异,进而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

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法》在大塘镇的贯彻实施,为了更好的了解韶关市大塘镇农村义务教育情景,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我们进取响应校团委组织的2011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农村两个礼貌建设的发展。今年暑假根据学院安排与大塘镇政府的协助下,基于对家乡的热爱,怀着期望家乡辛勤劳作的人们过上完美生活的愿望,于2011年7月份对我市大塘镇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情景进行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我们期望以次促进家乡的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推动家乡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二、项目设计与运作

⒈项目组成人员

区顺钻、陈熙慧、刘杏梅、李涛

⒉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问卷式与访谈式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两种方式相互补充,相互验证,以克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使我们的调查活动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得以体现。

⑴问卷式调查

调查问卷共发放30份

问卷调查中问卷设计是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我们将问卷资料按这样的顺序排列:被调查者家庭和个人基本情景,被调查者所在学校基本情景,被调查者学习心理及学习行为。

⑵访谈式调查

问卷式调查法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对统计数字的量化分析,保证了它的广泛性、客观性,但也有所局限。例如,有些被调查者很有想法、有观点,在调查问卷中难以体现出来,而这些想法、观点对于我们的分析具有重要价值;有的调查资料很难经过问卷得到答案,异常是有关心理动机、认知度、价值观等深层次的资料,机械的问卷形式和简单概括的选项回答的问题,限制了我们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弥补单线用问卷式调查的不足。以往的调查员经过写调查员手记将一些认为有价值的谈话记录下来。本次调查我们采用访谈法,正式想经过这种应对面的交谈的方式,配合调查问卷,力争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探询武汉市黄陂区部分乡村义务教育现状。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以教育主体中心,主要对学校教师进行了访谈。

3、调查地点

本次调查活动是在韶关市大塘针的大塘中学展开的。为了进一步获得真实数据,我们还派组员前往韶关市马坝镇教育局了解学校情景。

三、实践活动的有关情景报告

1、基本情景

大塘中学现有理解义务教育在校生xx人,住宿生800人,教师80人,其中80%以上大专学历,10多名本科学历。XX年,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7%。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县政府进取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一是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围绕爱国主义、诚信教育等主题,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组织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本事、创新本事和实践本事。三是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和考试招生制度,进取探索公开公正公平的学业考试、推荐选拔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使素质教育的导向地位更为突显。

(二)加强师资建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发展,教师为本。近年来,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改革教师调配制度。对毕业生分配、教师进城等实行按需考录,把好教师进口关。二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经过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名校长工程”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加强教师职业培训,随着教材的改革,政府部门也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上岗,使教师适应教材与社会形式的发展。

(三)学生学习环境有所提高,学校近几年新建宿舍、实验楼与综合楼,这都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有所改善,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政策给他们带来的一系列好处。

(四)社会、政府、学校都给予学生莫大的帮忙,在学校内设立助学金,帮忙贫困生完成学业,对于辍学的学生,教师也会其家长行进劝解,作思想工作。使学校切实落实学生们的义务教育。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塘中学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离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面临着许多困难,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近年来,各级政府致力于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朗,但差距依旧较大。一是教学设施不均衡。城乡学校在硬件设施建设、现代教学设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师资配备不均衡。名师名校长多集中在城区学校,农村学校比较缺乏。三是生源配置不均衡。城区学校班额过大,“消化不了”,而农村学校班额偏小,部分村小还存在“复式教学”现象。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力度,但教育经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如学校生物园,只能供学生观看而没太大实质用途,操场过于简陋,在黄土平地上用简单的用粉笔勾出跑道,等等。二是现代教学设备严重缺乏。三是公用经费和培训经费紧张。部分农村中小学办学规模小,学生数少,生均公用经费难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由于教师培训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学校普遍缺乏教师培训经费。

(三)学校周边环境仍然存在隐患。据了解,在大塘中学附近有一间生产碳酸钙的厂,在工厂开工时时常会产生些粉末状的颗粒,这对学生与教师的健康都造成必须的危险。

四、几点提议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为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特提出如下提议:

(一)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法》宣传力度,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工作。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各级干部不仅仅要学法知法,还要学深学透,充分把握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公益性、公平性等特点,用法律规范办学行为,自觉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职责和依法治教意识,真正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所以县政府要切实负起管理职责。根据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精神,一要进取包装项目争取省拨资金,进取争取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确保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到达市定基本标准(小学、初中分别不低于500元和800元),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县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加比例。二要加大现代化教学设备投入力度。要从过去重点保障硬件设施建设转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投入上来,不断加强学校信息化和教学现代化建设。四要适当向农村倾斜经费。县政府编制预算,应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

(三)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县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一要重视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合理布局校网,确保教育设施建设与居住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二要提高乡镇学校办学水平,经过政策倾斜、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措施,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使每个乡镇都有一所贴合当地实际的示范性学校。三要关注弱势群体受教育问题。县政府要研究解决民工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问题,进一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环境;要按有关文件精神解决特教学生护理费问题;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寄宿的各项管理制度,妥善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问题。四要成立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景、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要向社会公布。

(四)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义务教育法》规定,县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制定教师培训规划,进取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

(五)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推进素质教育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和必然要求。县政府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要督促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探索教育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为重点,努力构筑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和平台,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五、回首实践效果,细心体会收获

虽然这次调研时间短暂,但我们认真落实学校关于社会实践的要求和规定,努力开展各项工作。为每次准备要进行的活动就进行计划。此次时间给我们带来的很大的影响,它使我们走出学校,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经受风雨,见识世面,增长才干,以实际行动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先乏味中充满着期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学校里学生们纯真、可爱的笑脸给我们留下了完美的回忆。

经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我的本事,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服务当地百姓,造福当地人民;更重要的是我们获得了在课本里与学校内学不到的知识。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认识问题不够全面等问题,使我们回到学校后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我的知识,锻炼自我的本事,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将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以我们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纪大学生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风采。这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将牢记在我们的脑海里,它让我们理解了很多有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第五篇: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的发展,经济增长是关键,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成为各级农村探索和建设的重点,在这次农村社会现状调查活动中,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也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以下就经济建设的几个方面,谈谈司家门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民土地问题

1、土地征用问题

耕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国土资源部提出,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规划和计划,必须依法报批,必须搞好补偿安置工作。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时,凡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说明不能避让的理由。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各种形式占有,致使农民的利益未得到有效的保护,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我们所入户走访的农民中,他们有的人均占有的土地可达0.9亩,大多数农民人均占有土地是0.6左右,而有的仅占有0.3亩左右,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有的是水库占地,有的是被经营性用地占用,而且土地被占用后,却无法得到合理的补偿,再者是,农村土地法律政策贯彻落实不是太好,一些地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落实、随意调整收回农民承包地、违背农民意愿流转承包地、超额预留机动地和违规发包农村土地、违法侵占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民承包地、以及以各种名义变相征占农村土地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成员单位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采取得力措施,着力解决农村土地承包和征收征用中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突出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脉,农民是国家的命脉,一脉连一脉,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切实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利益,大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首先,严格控制土地征用。土地征用分为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征用土地,但必须清晰的界定公共利益,防止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虽已征用土地,提高土地征用的效率。对于商业性用地,应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确保被征地农民可获得合理的补偿,拒绝盲目征用土地。

其次,完善土地征用程序。为了更好的做好土地征用工作,必须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程序,从而有效的制止滥用耕地的现象。完善村级民主制度,凡涉及处置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管理事项,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对于土地征用协议以及土地征用补偿安置方案,必须经村民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

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再次,要确立合理补偿标准。依照市场价格来确定补偿金。该费用除了要考虑土地征用前的价值外,还要考虑土地的区位,土地的预期收益,供求状况,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

最后,切实保障长远生计。只有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才能切实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才能保证发展成果共享。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条件允许的,可鼓励通过租赁等方式满足工业用地的需要,使失地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国土资源部提出,要严格征地管理,维护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于补偿标准不合法、安置措施不落实、不能有效保证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的,一律不得报批用地。各省(区、市)年内将制定各市、县征地的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实现同地同价。

2、土地流转问题

土地流转困难在许多的地方都存在。调查中我了解到这样一种现象:一对夫妻结婚已经五年了,孩子也已经四岁了,可是全家却只有一口人的耕地。而且据他反应,这种现象在他们村中很普遍。就这一问题,我专门咨询了当地的几位老干部,他也是一肚子的苦水:“按照常理来讲,他们也希望本村的村民都能有地种,但是村集体没有预留的流动土地,村中也有逝去的老人和嫁出的女儿,可是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土地承包期为三十年,三十年的期限不到,谁也不敢强行将土地另易主人。在农村,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只能按照良心办事,从情理上说服他们﹙有外嫁子女和老人逝去的﹚让他们自愿的拿出该拿出的土地,如果有人就是不愿意拿出来那也不能采取强行措施,毕竟在法律上我们得不到支持。”从法律上讲,《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0条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第35条又规定“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单方面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以划分‘口粮田’和‘责任田’等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标承包,不得将承包地收回抵押欠款。”这种规定性切实的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但却没有明确指出当有了人口变动时,土地的分配问题该如何解决。农村的土地流转问题确实更需要一种法律的规定性来加以约束了。

二、农民的收入与支出

1、收入水平低

农民最关注的莫过于收入问题,而当我们入户走访调查该话题时,他们却显得十分无奈与悲观。从他们口中我们可以得知,农民的收入来源有以下渠道,农作物经济作物,林果的种植,禽畜类养殖,个体经营,外出务工,而外出打工或

种地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从人口比例讲,外出打工的占百分之六十多,其收入并不可观;种地的占百分之三十多,其收益也仅是停留在自给自足状态。

外出打工几乎是所有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村里大部分中青壮年都在外务工,更有甚者家庭贫困的老年人也被迫外出工作,他们文化素质低,没有技术,几乎都是体力活赚钱,真正靠能力赚钱的少之又少。在农村外出打工成为一种趋向。有村民给我们算了笔帐,每户村民家庭收入多半来自外出打工,各种粮食收入只满足与生活消费。虽然是一主要收入来源,但收入水平是比较低的。

目前农民人均占地少,收入低,土地是农业基础,土地的数量是农民收入多少的重要保障。人均耕地面积少,且土地土质较差。虽然,有的村庄地处交通要道,交通相当便利却无法充分利用这一地域优势,大多是因为缺乏项目投资资金,信息渠道狭窄,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能力相对较低。

2、农民支出负担重,消费观念低

在调查中发现司家门村村民的消费观念主要还是传统的典型意义上的家庭消费,具体表现在;

家庭中村里间人情世事支出为家庭主要支出部分,红白喜事,请客送礼,求人办事等无一不需要花钱。家家有本人情往来帐,自己节衣缩食也不能丢面子,这是村民普遍的思想。

在子女身上支出多。从孩子幼时的教育一直到长大成家,特别是男孩子,村里的普遍观念还是养儿防老,夫妻辛苦攒一辈子钱最大心愿是儿女结婚盖房,而父母出钱为子女办婚姻大事被认为理所应当的,在这一方面的支出增大是自然的。

日常生活支出所占比例不大,因为农村多数家庭还是吃饭自给自足,所以除非是购置大件家用电器或农具等,家庭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支出比例并不大。

对于个别家庭来说,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的,用于医疗方面的支出成为家庭主要支出,并且成为家庭贫困的重要因素。总体说来,农村因病返贫现象还比较严重。

总体来说,农民每年收入用于生活、农资、教育和医疗支出上几乎所剩无几,农村生活依然艰苦,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3、造成农民负担重,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农业产业化不明显,规模种植仍有很大潜力,农产品、农副产品规模种植资金瓶颈问题严重,贷款受到多种限制,市场信息环节十分薄弱。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农民对市场风险把握不准,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流失。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民渴望得到政策信息、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农民获得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

第二,外出务工人员由于受教育程度、掌握的技术有限,大多从事着低收入工作,绝大多数农民无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致使收入难以提高。

第三,村级经济可以给农村经济发展产生良好的带动作用,但现有的村级经济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有,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首先从自然条件来说,有的村地处山区、库区,土地贫瘠,信息闭塞,生产条件差,治水、修路、通电成本高,发展没有优势。其次人才、资金、信息匮乏。调查发现农村许多有头脑有技术的青年人不愿在村里干事,农村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足,村里筹到必要的资金有一定的难度,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过于分散,对于一个村来说杯水车薪。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通,加上有些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村里缺乏致富带头人,群众对发展村经济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经济发展缺少门路无项目。

4、针对如何改善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出如下对策:

第一,调整农业结构,种植适合当地环境的经济作物,因地制宜,吸引农民回乡。如今年金银花价格上涨,部分农民已回家育苗种植,有的村民已大面积、大规模种植金银花。经验告诉我们大规模经营的生产模式没有错,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调查中,大量闲散的农村妇女急切需求家庭作坊式工作。

第二,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让科技成为农民增收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农民技能,定期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免费为农民朋友发放科技图书、光盘,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让农民不出门便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提高对农作物的种植水平如黄烟、金银花的种植,能够即使了解当下国家的政策措施。第三,发展特色产业,加大特色产业宣传力度。通过基地示范、企业带动、科协引导、协会助推,在从资金扶持、技术推广、项目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同时,注重引导各种农业合作组织发挥科技服务和组织功能,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为特色农产品在市场开拓、品牌认证、生产管理、产品销售方面搭建了平台,促使产业发展上档升级。在宣传特色产业上做文章,通过各种电视、网络等对品牌产业宣传,提升司家门村的形象。

第四,努力发展龙头企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上台阶,上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以此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民工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但是仅仅靠发展农业,农民很难发家致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倾向于选择外出打工,谋求发展的多向性。

据了解,新庄镇20—50岁年龄阶层的,至少有80%在外务工,主要去往南方各省。经济收入不一而论,但总能为家庭多一项收入。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国家比较关注的。近年来,在国家和相关劳动部门的帮助下,农民工的待遇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工资也基本上能够按时发放了。但是,现在的农民工外出还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他们做的都是最脏最累最苦的活,收入也是最低的。他们依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不明白怎样去签订劳动合同,也不明白怎样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伤害。

针对农民工问题,提出以下措施来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1、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和劳动技能培训。有了一技之长才能更好的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立足;有了足够的法律知识,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利益不被侵犯,自己的劳动成果真正为自己所有。

2、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就是要使农民工不再是农民工,即,发展农村企业,在农村本地吸收劳动力,使农民工在家乡富裕。

总之,农村是个大舞台,经济的发展也是多元化的,要不断的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子,在发展中求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经济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调查报告

推荐专题: 会计社会实践报告 教师述职报告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