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招商工作计划(优秀范文六篇)

2022-07-21 09:07:0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招商工作计划(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招商工作计划(优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招商工作计划

各位领导、同志们:

受镇领导的工作安排,下面我就20xx下半年年招商引资工作从三个方面作一个简短的发言:

一、明确责任抓招商。招商引资全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镇领导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各单位和各村联动开展有关招商活动,形成了全民发动、全心全力、全力以赴招商的氛围。招商办是全镇招商引资工作的服务职能单位,承担起引领一方发展的重要职责。20xx年招商引资工作号角已经吹响,而对新的一年的招商目标任务,我们唯有咬定目标、明确招商责任、时刻保持强烈的招商意识,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拉足马力去招商。

二、拓展信息去招商。有效的信息收集是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招商引资已经作为镇村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其中信息收集占较大的比分,考核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招商引资的开展情况。没有信息,招商只能是一句空谈。去年年终根据张书记的要求,招商办向各村发放了在外能人统计表,对在外有一定有影响力的人员进行了排查、梳理,我们进行了汇总。将联系有关村进行针对性的拜访交流联系,在直接了解有关招商信息同时,更主要的把信息的收集拓展到亲朋好友,开展多渠道广泛的收集,不断扩大我镇信息源,从中产生一批有意向性的项目。

三、强化服务抓招商。对反映的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将会同镇领导进行全方面的跟踪洽谈,强力推进我镇的政策环境、生产环境、服务环境,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优质的服务内容、优惠的服务政策去招商,来安商,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海南,投资海南。

第二篇:创业项目计划书

系 别: 经贸管理学院专 业: 班 级: 企划111任课老师: 王效忠 团队成员1:班级 企划111 学号 1104143112

姓名刘丰 成绩

团队成员2:班级 企划112 学号 1107143135

姓名 王恒 成绩

团队成员3:班级 企划112学号1107143137

姓名 李忠金 成绩

团队成员4:班级 企划111 学号

姓名张秦荣成绩

校园传媒项目创业计划书

团队成员:组长刘丰

组员王恒

李忠金

张秦荣

20xx年4 月 1 日

目 录

一.项目产品介绍..........................................5

二.企业战略..................................................6

三.市场预测..................................................9

四.营销策略..................................................12

五.制造计划..................................................13

六.经营管理..................................................13

七.财务计划..................................................18

八.风险管理..................................................29

摘要

校园传媒有限公司以“引导广大学子理性消费”为己任,据高校传媒市场的需求应运而生。公司秉承“给学生最大的实惠”和“给商家最好的性价比”为服务理念。主要以多种传媒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专业校园传媒队伍,力求将优质的服务扩展到常州各高校,乃至全国,让更多的商家和学生搭建一座桥梁并从中受益。我们始终认为“理论必须基于实践”,这不仅是我们公司的核心文化也是我们企业的信念,无论多么困难我们都将坚定的走下去。校园传媒有限公司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经营,同时引进部分外部专业优秀人才而组建的专业化校园传媒企业,公司以《校园DM》杂志为主导,采取多种传媒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传统传媒手段(校园DM,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宣传册,免费赠送物品等。)、新型传媒手段(网站,DVG网络电视,校园BBS、校园代理等)以及高校特有的落地实践活动等传播营销方式。校园传媒有限公司突破了以往单纯为广告宣传而宣传的方式,采用多维一体的校园传媒方式,不仅预期广告效果大大增强,而且还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节约了资源的使用。同时公司通过吸纳勤工俭学(兼职)岗位,帮助大学生自主实践、创业,项目具有极大的受益性(收益群体:学生和公司)。公司成立前3年,主要是以《校园DM》杂志为主,配合各种落地实践活动,重点开发合肥本地高校市场,同时逐步完善公司内部各项机制,建立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公司成立4到5年期间,将逐步形成三维一体、全方位的宣传机制,同时将品牌逐步扩展到江苏省省各大高校,不断巩固市场占有率。5年之后,将利用品牌进军全国高校市场,建立高校校园传媒第一品牌。为了更好地展示公司业务操作流程,我们在下面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章节进行具体

介绍。校园传媒有限公司在常州黄金广场现共有骨干成员3名,员工2名,同时在常州市12家高校分别设有分支机构,专业涉及政治学、金融学、新闻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法律学、物电学等。公司正式成立后还将广泛吸收高素质的营销、编辑、策划等各个方面的专业优秀人才。公司采取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并建立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力求塑造“创新、卓越、高效、务实”的企业文化。 校园传媒广告公司前期投入资本相对较小,可以通过融资和贷款的方式解决,公司运行后主要通过边筹集资本边运营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公司五年的发展预测,公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及赢利能力。在公司运营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合作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信息传播风险等。同时,对各种风险,我们都有相应的风险应对对策。

第一章 项目产品介绍

近年来,为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根据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意见(长发【xxx】6号)规定,大学生自主创业,可获得场地、资金、贷款、税收、培训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支持,如意见规定:“大学创业项目申请无偿资助的,由相关部门审批,每个项目一般在20万元以内,且不超过企业自有资金的投入额度。首期拨付审批总额的60%,其余部分在首期资助资金通过考核审计后即予拨付。”、“大学生自主创业三年内,同级财政采取先征后返的方式减免其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地方所得部分,市属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经评定为成长性好的项目,可继续享受二年政策优惠” 等。 校园传媒有限公司以“引导广大学子理性消费”为己任,据高校传媒市场的需求应运而生。公司秉承“给学生最大的实惠”.

第三篇:山东省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山东省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赴枣庄旅游发展考察组

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把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异军突起,成功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率先崛起,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枣庄实践”模式也成为各地竞相借鉴的新热点。2011年8月4日至5日,市政府朱福林副市长、李国辉市长助理带队,由市规划局、国土局、旅游局、文物局以及各县(市、区)旅游局负责人组成市政府考察团对枣庄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团通过实地考察、听取介绍、交流座谈等形式,对枣庄旅游发展的理念认识、工作举措、工作成效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具体做法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现辖市中、薛城、山亭、峄城、台儿庄五区和滕州一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人口约380万。枣庄市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开发的各类景区景点25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8处,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处。其中,以台儿庄运河古城(国内规模最大的运河古城)、微山湖红河湿地(国内最大的湖泊类湿地)、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内最长的地震大裂谷)、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冠世榴园(世界最大的石榴园)最具旅游吸引力。

从2006年起,枣庄市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点战役,作为就业富民的根本途径,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着力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先行产业、城市转型的战略产业、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由“卖资源”向“卖文化”的转变,成功探索出一条“政府培育市场、市场拉动消费、消费带动投资、投资助推转型”的旅游发展新路,在全国创造了“枣庄实践”模式。2008年,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09万人次,同比增长36%,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41%。其具体做法主要包括:

(一)创新机制、高调定位,支撑旅游业强势发展

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枣庄市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确立了“发展煤化工、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三大战役,高度重视旅游业在拉动内需、结构调整、就业富民方面的作用,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来定位,把旅游业放在促进服务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放在推进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全局中来谋划,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到旅游产业的先行建设发展上来。为此,枣庄市在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上,率先在全国成立了“旅游和服务业发展委员会”,进入政府行政序列,“旅服委”成为市政府三大综合部门,职责也由单一的旅游行业管理扩展到负责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协调,统筹推动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在理顺旅游和服务业发展体制的同时,枣庄市还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发展机制改革创新。通过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有实力的大企业、大景区接管国有景区的管理。抱犊崮、熊耳山两大景区实施整合,整体移交给华邦集团公司;冠世榴园移交给福兴集团,仙坛山温泉小镇移交给中祥集团。组建成立了台儿庄古城投资有限公司、微山湖湿地集团等

大型企业集团,基本完成了“涉旅、涉服”产业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枣庄市旅游服务业的强势发展夯实了制度支撑。

(二)培育龙头,建设精品,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

枣庄市副市长陈爱莉介绍说,“发展旅游,必须以文化为依托,以文化为灵魂,以打造区域性龙头景区为支撑。而精品是一个地区旅游形象的标志和龙头。只有精品,才具有对区域内其他旅游产品的整合力、带动力,才能对游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吸引力。”为此,枣庄把旅游业发展的起跳板选在了重建台儿庄古城项目上,通过高水平创意、高标准实施精品战略,致力于打造“天下第一庄”,将台儿庄古城作为龙头加以打造,引领枣庄旅游腾飞。 2006年,枣庄市陈伟市长亲自叫停了在台儿庄投资

5、6亿元的房地产项目,本着“存古、复古、创古”的原则和理念,用了3年多时间,走访了古城每一位80岁以上的老人,查阅了数百部史籍,从国内外搜集到380多张台儿庄的老照片。在此基础上,邀请一流的规划、古建、文化、旅游专家,博采众长,依据史料,绘制出古城复原图,详细和清晰地勾画出古城古貌。遵循古法,从全国筛选出30多家最好的古建队伍用真材实料建设古城,让古城在原有面貌、形态、规制等历史的基因上复活起来,使之能够成为未来的文化遗产。经过三年多的潜心挖掘、一流的规划设计和严格的建设施工,2010年5月1日,毁于炮火的台儿庄古城重现世人面前。古城融“运河文化、鲁南文化、大战文化”为一城,集八种建筑风格、七十二庙宇于一体,科学保留和修复了大战遗址、古城墙、古码头、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庙宇、古会馆等众多历史遗迹,再现了当年“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被誉为运河文化活化石和中国民居建筑博物馆。

台儿庄古城作为精品龙头景区的成功打造,树立了品牌,成功整合了周边的微山湖湿地、冠世榴园、抱犊崮、熊耳山等自然和文化资源,为枣庄市推出并打响“枣庄二日游”旅游产品品牌,拉动旅游服务产业链各要素环节的发展增添了极大的动力。

(三)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开创旅游营销新局面

旅游业发展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才能启动旅游市场,显现效益,带动市场主体的积极主动参与。为此,枣庄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审视旅游业,做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举全市之力抓旅游”的决策。市里专门成立了“枣庄二日游活动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凝聚合力,组织全市58个责任单位,选派专人,面向全国80个重点客源城市开展宣传促销,拓展旅游客源渠道。如交通局为了开拓青岛市场,正副局长先后十余次亲自率团上门推介,先后招徕了4300多名游客;发改委专门抽出一名副主任专职抓“二日游”,还在对口城市无锡设立了枣庄旅游专卖店;总工会不仅把在莱芜召开的会议团成功引到了枣庄,还特别在当地媒体打出广告,欢迎在莱芜的枣庄同乡“春节、中秋回家看看”;市政府办公室、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更是进学校、下企业,想方设法建立渠道„„。在全市一盘棋“大旅游”运作格局下,各单位开展了高密度、地毯式、多层次宣传,在对口客源城市采取举办推介会、联谊会、座谈会、新闻发布会和发布广告等形式,推介枣庄旅游资源,开展“面对面”实地宣传。据统计,枣庄市各部门共赴各客源城市宣传促销1000余次,举办各类宣传推介活动2000余场次。

在政府主导下,枣庄市围绕“建立渠道、完善功能、规范市场”三大重点,统筹全市核心旅游景区资源,把台儿庄古城、微山湖湿地公园、冠世榴园等主要景区打包销售,以统一

价格的旅游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充分利用市场利益“杠杆”,配套出台旅游专列、旅游包机、旅游大巴车队、旅游自驾车队奖励优惠政策,最大限度调动组团社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各责任单位以市场运作为中心,积极对接大型组团社,以点带面、辐射发展,开辟客源市场。据统计,目前已有600家外地组团社开展了“枣庄二日游”业务,定期向枣庄输入客源的组团社有220家,初步建立了强有力的营销渠道,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三线齐动,专列、包机、直通车、自驾车“四位一体”的游客输入格局。

在这样的强力措施推动下,枣庄旅游发展迅猛,成效显著。枣庄市通过政府主导培育市场,成功拉动了消费,2010年全市旅游景区门票收入大幅攀升,同比增长近30%,旅游综合收入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9.9亿元,增长18.7%。消费的增长带动了投资的增长,2010年,枣庄市三产投资完成304.3亿元,增长32.7%,高于二产投资增幅17.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比重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42%。投资的增长助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2010年,枣庄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426.1亿元,增长20%,占GDP比重达到31.3%,服务业地税收入占地方税收比重达到42.6%。同时,老百姓极大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民生得以改善,据了解,目前枣庄全市300余家涉旅企业直接从业人员10万余人,其中通过二日游新增就业1万余人。“政府培育市场、市场拉动消费、消费带动投资、投资助推转型”的旅游发展“枣庄实践”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枣庄市旅游业发展对我市的启示

从枣庄旅游发展的实践过程看,我们得到了十分有益的启示: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枣庄旅游业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领导重视。首先,领导重视体现在思想认识上。陈伟市长指出,“我们常说要让外地人尊重枣庄,让枣庄人热爱枣庄,靠什么?靠的就应该是文化。所以我们在打造文化旅游的时候,是把它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一种灵魂来凝聚市民的,希望通过这个来形成枣庄的城市精神,城市灵魂,让大家对这个城市有一种归属感,”,“文化是城市最引以自豪的软实力和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文化为引领,提升这座城市的品牌,用文化的金字招牌为老百姓带来长久的福祉”,“就产业结构调整而言,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将改变枣庄长期以来对二产的过分倚重,枣庄将由此步入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快车道。” 其次,领导重视体现在具体行动上。陈伟市长亲自叫停了台儿庄的房地产项目,数十次深入台儿庄古城建设工地,与古城80岁以上的老人交谈、了解古城原有的文化、历史和风貌,亲自参与古城建设的规划、建设,带头组织开展“枣庄二日游”的宣传促销工作,等等,无一不从行动上显示了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第三,领导重视体现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保障上。枣庄市“旅服委”的体制创新,56个部门联动促销责任考核的机制创新,充分体现了主要领导在保障旅游服务业发展方面的高度重视。

(二)精品龙头项目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基础

旅游经济是吸引力经济、关注度经济,打造龙头精品项目是提升一地旅游吸引力的核心基础条件。陈伟市长介绍,“台儿庄古城不仅是枣庄打造的一个精品,更是我们量身定做的一件作品。”在理念上,枣庄市秉承“为后人留下一笔世界文化遗产”精品理念来规划古城,历时三年多时间,充分挖掘、研究,高水平规划,使古城的文化基因与民族的文化精神相衔接;在建设上,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原则,在重建中融入文明进步的精华,使古城

源于历史又超越历史;在细节上,邀请最好的工匠用最精湛的工艺,精心打磨、建设每座庭院、每条河岸水道;精心设计、科学布局古城的整体风貌和特色业态,成功再现了台儿庄古城“一河渔火,十里歌声,商贾云集,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建成了一个吸引力强、带动面广的现代旅游精品景区。通过台儿庄古城这一龙头精品景区的开发建设,成功整合了微山湖湿地等一批旅游资源,打开了“枣庄二日游”的客源市场,树立了枣庄旅游的品牌。

(三)合力兴旅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手段

陈伟市长介绍,发展文化旅游,需要通过景区建设、渠道建设、环境建设“三位一体”来强力推动。从价值理论分析,打造台儿庄古城这个龙头,是创造价值,而且创造的这个价值与众不同、无与伦比;开展二日游建立渠道,是传递价值;加强软硬环境建设,是让游客来享受价值。

枣庄旅游的迅速崛起,得益于“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这一合力兴旅的手段。一方面,合力兴旅体现在部门联动上。运用责任目标考核手段,激发了58个部门单位宣传旅游、促销旅游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声势浩大、覆盖面广的旅游宣传促销攻势,迅速打开了客源市场;另一方面,合力兴旅体现在全民参与上。大规模的“枣庄二日游”促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形成了倒逼机制,促进了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直接带动了枣庄城市建设全面升级。市场内生能力驱动了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向旅游产业聚集。据介绍,2010年枣庄市景区建设投资完成35.4亿元,增长63.5%;在建的五星级酒店10家,在建假日商务旅游酒店47家,KTV、农家乐、旅游商品专卖店等休闲娱乐购物场所195家,仅枣庄贵诚集团就在市内设立了10处旅游商品专卖店和专卖柜;投资3775万元新购置60辆旅游大巴投入运营,先后开工建设旅游道路31条、469.4公里。倒逼机制还促进了各涉旅企业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城市建设和城市知名度的提升,也提升了百姓的城市自豪感和市民素质。以台儿庄古城为例,免费向市民开放后几乎没有人乱扔垃圾、破坏环境。在枣庄,宣传家乡、宣传古城,已经成了许多市民的自觉行动。可以说,“合力兴旅”真正促进了枣庄市旅游软硬环境的全面改善和提升。

三、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比枣庄发展旅游的基础条件,金华在交通、区位、资源以及经济社会的宏观条件方面可以说差距不大,甚至更为优越。从旅游行业自身的发展现状比较,金华在景区数量、产品结构、接待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还是领先于枣庄市的,例如,金华现有20个A级(其中1个5A级,8个4A级)旅游景区,枣庄市还没有5A级景区;金华已经形成了山水生态、宗教朝圣、古婺文化、影视文化、商贸购物、温泉养生等六大系列复合型旅游产品结构,类型上比枣庄市更为丰富;全市现有星级旅游饭店84家,锦江假日之星、如家、莫泰16

8、格林豪泰等一批品牌经济型酒店也已落户金华,旅行社达到117家,在册导游人员数量1700多名,行业整体接待能力远超枣庄市。尽管金华拥有较大的比较优势,但是在发展旅游的认识上、主导力度上、合力兴旅的强势措施上、龙头精品景区的建设上,我们都不如枣庄(尤其是市本级),因此也就无法形成枣庄旅游那样强劲发展的态势。

当前,金华旅游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和前景也十分美好。首先,从发展机遇分析,一是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于旅游业加快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及省政府根据《意见》精神出台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为旅

游业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市政府也在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改革试点,积极研究出台扶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宏观政策环境将十分有利于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二是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面临最佳机遇期,特别是市本级在城市建设中同步考虑旅游功能的完善、景观的设计,正逢其时。“精品金华”建设和“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推进金华“宜游”城市旅游目的地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推进“浙中城市群”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其次,从资源潜力分析,市本级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就人文资源而言,金华市本级是“婺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较高人文素质的城市,婺剧、道情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是极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就自然资源而言,在金华市本级周边,南山、北山、东有大佛寺、西有九峰山,都是省级以上风景区、省级以上度假区和国家风景名胜区。从市本级农业生产的发展现状看,市郊农业资源丰富、特色明显、规模初具,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城市资源看,金华作为宜居城市、宜游城市、和谐发展城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三江六岸等众多的城市生态休闲景观公园、三江上风格各异的桥梁、正在建设的中国婺剧院、体育中心等,均是发展城市旅游十分良好的载体,都可以作为城市旅游的项目加以利用。因此,金华的人文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工农业商贸业发展成就和城市建设成就等均具备十分良好的利用条件,为金华城市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综上分析,面对日益加剧的发展竞争态势,建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力推动金华旅游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一)必须高度重视金华旅游业的发展,整合资源,理顺体制

高度重视,首先是在思想认识上,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理念,切实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认识、来培育,从全局高度加以研究部署和强势推进。其次是在具体行动上,主要领导亲自抓,形成声势、形成共识、形成合力,营造齐抓共管、合力兴旅的浓厚氛围。

整合资源,就是要整合各类实体资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整合各方力量,精心规划建设精品旅游项目,强力推动宣传促销,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打响并树立金华旅游的品牌。

理顺体制,就是要向枣庄那样,下决心从战略高度、从全局角度,解决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的体制机制障碍问题,建立能够统筹全局、集聚要素、高效运转,适应“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考核运行机制,强力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二)必须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打造龙头景区,夯实发展基础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首先,要根据金华的自然、人文资源和建设成就分布状况,按照“一核四区、南北呼应、城乡互动”的思路,精心规划建设以古子城、五佰滩、燕尾洲、三江六岸为核心城市旅游的吸引体系;深化发展“北双龙、南仙源、东大佛、西九峰”的四大休闲旅游区建设,通过环城休闲游憩带和生态绿道的开发建设,推进城市旅游和城郊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形成“南北呼应、城乡互动”的格局。

其次,要下决心打造龙头景区。即建设“古子城—三江六岸休闲旅游带”,将其打造成为金华旅游的核心精品龙头景区。古子城的千年古城文化,三江六岸的优美生态资源,有条件建成金华的“中央休闲区”。要下定决心,通过高水平的规划建设,将其建设成“精品金华”

的载体,城市旅游发展名副其实的“龙头”、“凤首”。

三是要加快项目的策划和精品化开发建设。精心改造提升现有景区景点,按精品化要求进行精心包装,逐步培育,完善,提高档次,提升品味,扩大知名度,使之成为精品;不断加强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牌和休息区等配套设施的精品化建设。同时,要加强对乡村、农业、林业等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大力发展生态绿道和环城休闲游憩带建设,使传统的自然观光型旅游逐步转型为观光与度假休闲、观光与水乡风情、健康疗养等紧密结合的现代综合型旅游。

(三)必须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旅游发展新突破

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自主探索与政策支持相结合,深化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与模式,大力推进农业、林业、水利、工业、文化、体育、城市建设等资源向旅游集聚,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旅游发展的新领域与新空间,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发展新的旅游业态。

通过“农旅融合”,加强旅游与农业、水利、林业的融合,促进特色休闲农庄、乡村民宿、森林公园等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互促共荣”;通过“商旅结合”,加强旅游与商贸的融合,促进金华特色休闲购物街区的建设和特色购物节庆品牌的树立,实现“人欢财旺”;通过“文旅融合”,加强旅游与文化、体育、文物的融合,促进古子城等一批历史文化资源内涵的挖掘和旅游功能的提升,实现“品质提升”;通过“工旅结合”,加强旅游与工业的融合,推动旅游休闲装备制造(如游艇、房车、野营设备、酒店用品制造以及特色旅游商品生产等行业)和工业旅游项目的发展,促进“金华制造”品牌的提升,实现“增色添辉”。

(四)必须营造一个合力兴旅的良好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大局意识,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形成“抓旅游就是扩投资促消费、抓旅游就是调结构促升级、抓旅游就是树形象促开放、抓旅游就是惠民生促和谐”的共识,加大政策扶持,健全发展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兴旅的工作格局。研究制定强有力的扶持政策促进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有益于旅游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旅游、支持旅游、参与旅游的浓厚氛围。

第四篇:基地调研报告

一、茶叶基地建设现状

茶叶在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发展茶叶经济在我县具有生态立县的独特自然优势。目前茶叶基地在我县已初具规模。全县8个乡镇,104个村,有88个村产茶,种茶农户达3。5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12万人。年来,茶园面积达到17。8万亩,年茶叶产量达到1587吨,其中名优茶占42%,实现茶叶产值4亿元。茶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与1975年比较。种植面积增加118353亩,增长2。7倍,产量增加12769吨,增长23。3倍。农民收入增加16000万元,增长16倍,茶叶产值增加30617万元,增长10。2倍。

二是科技含量提升,促进了品牌优势形成。通过多年来茶叶科技人员、企业、茶农的努力培育创新,以“采茶毛尖”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优茶出炉,创品牌竞争拼搏。XX年“采茶毛尖”荣获名茶第一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名茶的知名品牌。

三是茶叶龙头企业产业化逐步提升。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现已提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投资3亿元建设采花毛尖科技园。

四是茶农生产方式的转变。主产茶区茶园管理由传统手工向半机械化转变,茶树修剪机、鲜味采摘机、茶园耕作机、名优茶制作机械化得到广泛应用,茶叶加工环境改善,设备更新配套,符合国家食品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叶基地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矛盾,近年来,我县每年新建茶园都在万亩以上,年和年在2万亩以上,由于农民投工投肥能力有限,建园质量无法达到技术标准,加上后期管理不到位,难达到高标准建园的预期经济目标,5―7年后,必将形成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

二是科技兴茶与科技推广体系的矛盾。从年以来,乡、村农业科技网络遭重创。对茶叶基地建设和加工初制研究推广人员减少和从事推广人员的生活保障等问题。造成指导服务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到位,难以深入田间、车间,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资源深度开发。

三是基地规模和农村劳动力的矛盾。全县规划基地规模达到20万亩,按农村人口人平拥有1亩多茶园。因土壤、海拔等自然因素限制,部分地区不宜种茶,主产区每人茶园面积在2亩以上,多达4亩左右。加之大量年青人外出务工,在家都是老弱病残,茶园荒废严重,老茶现象多,资源浪费。

四是茶叶初制厂布局与茶农卖茶的矛盾。茶叶纳入食品管理,对加工条件和经营资质提高了要求,在整顿工作中,取缔关闭了一批小茶厂,边缘地区茶农卖茶难。

三、对策的研究

根据县委、县政府茶叶发展总体思路,提出生态立县。精制茶叶旅游“两张”名片,坚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靠绿色富,以茶叶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实施“三大一特”发展战略。即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品牌,发展大企业,弘扬土家特色茶文化。

一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的标准,提升茶叶基地质量,坚持建园质量标准,加强管理所有茶园达到无公害标准。无公害、有机茶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符合有机茶、绿色食品标准的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茶树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50%以上。

二是培育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加大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加速企业扩张步伐,建设服务好采花茶业科技园,对外联接好市场,对内联接好茶农和中小茶厂,实现茶树良种引进推广良种茶园种植与示范,现代茶叶初、精加工,茶叶深度加工开发等多功能于体,技术含量高,能耗少,污染小的茶叶生态园区。成为集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融包装、质检、储运、旅游观光于一身,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茶业初、深加工企业。

第五篇:基地调研报告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不但可以推动东北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是对人才的需求产生的重大影响,这样的影响将会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二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结有了很大的影响;三是高层次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了。

一、目前人才需求现状

尽管东北三省在中国国民经济整体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大批的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目前一是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很大部分的文化程度偏低,还有一部分并不是从事的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二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很多岗位都需要高学历有技术的人才,主要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办公室文秘管理人员、财会专业、会外语商务营销专业、技工学校毕业生。三是用人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择业大学生两头凉的状况.东北老工业基地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也有用人愿望,却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取排斥态度,不愿招收大学毕业生。大学生虽然就业困难,但也不愿意到非公企业去工作,双方形成了隔岸互望,两头凉的尴尬状况。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专业的建设滞后

东北的老工业基地所需的专业人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有针对性。而这些人才的在学校的教育并没有足够的针对性,特别是一些从旧专业延伸出来的专业。对于这些新的专业来说,高校教育课程开发的速度较慢,对于专业方面的改造和设置也都不尽跟得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步伐。

(二)大学生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两头凉现象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待遇比较低,条件也比较艰苦,和机关事业单位等比起来缺乏吸引力。而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讲,他们认为大学生吃苦能力不足,办起事来随心所欲,再加上一些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进入工作状态的速度较慢。

三、优化学科建设的思路

(一)优化、盘活内部高层次人才

(1)坚持科学调控以及总体筹划的原则

以能力的建设作为总体核心,做好高层次人才队伍目标的调控以及总体要求的建设和顶层设计,以最快速度组建并形成一支具有优良的素质,且数量充足,种类和结构科学合理,能够动态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2)坚持超前的规划和动态的调整原则

以科学的指标来统筹各个种类高层次人才所需的具体要求,如年龄区间、素质结构,以及岗位、职级和专业等要求。以超前的规划和动态的调整原则,对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和职级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调整。确保高层次人才队伍具有科学合理的整体结构,实现高层次人才队伍个体的素质较高、整体的结构优化、进出更替井然有序、作用发挥得突出明显,实现高层次的人才队伍总体的建设水平和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互协调。

(3)坚持合理的配置并盘活存量的原则

要在不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基础上,通过井然有序的流动,科学合理的配置、优化的组合现有的高层次人才,盘活已有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保证效益的最大化,继而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少高层次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同时要谨慎而且科学合理的处理广揽人才同量才使用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发挥好已有人才的创造活力,保护他们对于创新的热情,鼓励其创新和实践,同时重视对那些本身具有发展潜质但当前尚未脱颖而出的本土高层次人才的帮助和扶持。

(4)坚持搭建平台和统筹选拔的原则

为了避免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选拔过程当中会出现以偏盖全、标准单一和不能统筹选拔的这些现象,所以在实际的人才挑选和招聘过程当中就要求组办组织能干哦扩大民主,统一选聘标准,在综合考量的前提下,竭力的为那些想干实事、能干实事和能干成事的人,创造能够成就自身和社会事业的条件环境,为这些人搭建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

(二)与地方高校合作,明确专业建设要求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专业建设滞后的情况,东北要和地方高校进行密切合作,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协助地方院校科的教育课程的创新、研究、和开发,做好对其新专业的设置和已有专业的改造,紧紧跟随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步伐。务必要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从而进行对课程的设置。加强人才在其职业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并从事实际的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安排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分析高技术岗位群体和一般技术岗位群体之间不同的要求,学校也要明确专业建设的要求,要确保专业能够处在社会职业的需求和学科的体系的交叉点,一方面是为教育培养与社会职业紧紧相关的人才而设置的,另一方面又是为培养相应的学科承担人才从而设置的。所以,地方高校应该以学科的建设为基础进行各个专业的分析和建设,以与老工业基地紧紧相关的职业需求为目标,结合地方发展实际所需,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1.坚持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作为人才教育培养第一宗旨

合理科学的进行各项专业设置建设,本地省教育厅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人才服务的若干意见》当中指出的高校要调整专业设置结构,一定要根据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加快新型工业化的产业体系构架对各类的专业人才的要求,密切和社会用人单位联系,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调整专业方向,这就需要要求本地的省地方院校,在设置专业的工作上要把服务于地方经济作为工作主线,积极地创办、开设本地的省里老工业基地急需的网络信息工程和电子机械工程、软件工程以及生物技术等各项新兴专业,来为本省老工业基地发展,教育培养其所需的各门各类的高层专业技术人才。

2.高校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肯定是一个重点,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一要为当地高校提供高校所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着眼于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结合社会实际,针对本地省的石化工业、绿色食品和装备制造,以及能源工业和医药工业这些老工业五大基地的各自特点,

一方面通过和东北老工业地基联合,在高校内建立相关研究所或研究基地,东北老工业基地联合提供资金支持,学校则提供人才支持,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进行共同地科学和研究,致力于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努力为老工业基地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和人力以及高新科技的多方支援;

在另一方面,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和学校签订协议,建立实践教学的基地,为高校的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和实践的劳动工作岗位,把学校作为企业的研究、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的坚实支援,共同为本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做出自身的贡献。

第六篇:创业项目计划书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

年产1吨脱水蔬菜项目

1.2 项目建设地点

1.3 项目建设单位

1.4 项目概述

**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临青岛、烟台,西接淄博、东营,南连临沂、日照市,北濒渤海、莱州湾,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该市辖4区、2县、6市,总人口846万。该市农业发达。所辖寿光市是冬暖式塑料大棚的发源地,蔬菜生产已不分季节,所产蔬菜品种多、质量好。批发市场年蔬菜流通量3亿公斤以上,为全国十大专业批发市场之一。有国务院设置的绿色通道直达北京。为提高蔬菜加工水平和科技含量,创出一批有较强出口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增加花色品种,提高蔬菜的附加值,山东省 *******提出了年产1吨脱水蔬菜加工项目,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固定资产投资49万元;年加工各类脱水蔬菜1吨;销售收入86万元;;年利润261万元;投资回收期为3.3年。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是一家农副产品综合加工企业,厂区占地面积2133平方米,现有厂房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5万元,现有员工5人,是 ***龙头企业,山东省 ***重点培育的十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主要生产经营范围为肉制品、水产、蔬菜加工、冷冻、贮存销售等三大系列1多个品种,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及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2 项目的必要性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业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今农业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价格、质量、品牌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竞争。为增强我市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根本在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卫生安全水平,提高农户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靠他们带动农户与国际市场接轨,实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可以充分发挥农户家庭经营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尽快扩大我市优势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科技含量,创出一批有较强出口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脱水蔬菜加工容易操作,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加工系列产品深受日本、韩国、美国及加拿大等国客户青睐,产品畅销,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国内方便食品厂家对脱水蔬菜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以特种蔬菜为原料的脱水蔬菜加工业正在兴起,随着城乡人民消费向系列化、方便化、营养化方面发展,脱水蔬菜市场前景非常好。为满足国内外市场对脱水蔬菜的需求,发展脱水蔬菜生产是非常必要的。

据估计仅寿光市果蔬总产量就超过1万吨以上,如此多的果蔬产量靠传统品种很难满足市场多样化的要求,发展脱水蔬菜生产在增加花色品种的同时,也可以缓解旺季鲜菜生产过剩的问题,减少菜农的损失。

第三章 市场前景分析

蔬菜产业是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4年全国蔬菜产量达到54927万吨,比23年增长1.7%。25年上半年我国蔬菜批发价格总体水平略高于去年同期,蔬菜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25年我国蔬菜产量将继续稳步增长。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出口蔬菜(含鲜冷冻蔬菜、加工保藏蔬菜和干蔬菜,下同)32.73万吨,同比增长21.73%,出口创汇金额2.59亿美元,同比增长21.67%。上半年,干蔬菜出口17.14万吨,同比增长2.9%,占蔬菜出口总量的5.3%,出口创汇4亿美元,同比增长2.1%,占蔬菜出口金额的19.4%,市场前景很好。

山东、福建、浙江、新疆、广东是我国蔬菜出口的主要省区。1-6月,上述五省区蔬菜出口金额分别为6.45亿美元、4.7亿美元、1.47亿美元、1.44亿美元和1.16亿美元,同比增长24.49%、17.95%、8.86%、15.8%和1.1%,由此看出山东省的蔬菜出口优势。

日本仍是我国蔬菜出口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但今年以来我国对美国、韩国和马来西亚的蔬菜出口增长迅速。1-6月,对日本出口86.17万吨,同比增长2.96%,创汇7.76亿美元,同比增加14.16%;对美国出口16.99万吨,同比增长1.58%,创汇1.66亿美元,同比增长7.42%;对韩国出口27.26万吨,同比增长34.12%,创汇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7%;对马来西亚出口22.48万吨,同比增长25.41%,创汇1.7亿美元,同比增长39.12%;1-6月蔬菜输港24.66万吨,同比下降9.91%,货值.92亿美元,同比增长1.6%。我国出口东盟的蔬菜数量以及出口金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呈量价齐增趋势。

蔬菜是技术和劳动复合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便宜,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是发达国家的1/6~1/2,产品价格是发达国家的1/5~1/8。参与世界竞争回旋余地也大。

由此出来发展脱水蔬菜生产具有广阔的前景。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4.1 建设地点

年产1吨脱水蔬菜加工项目建在 **********,地处蔬菜生产基地。原料有保障。

4.2 自然概况

***自然气候条件良好,适宜农业发展。 ***是典型的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全市年平均气温12.3℃,常年平均降水量为655.8毫米。其中夏季占63.5%,年日照总时数25-28小时,年平均风速3.3米/秒,年平均绝对湿度11.9百帕,相对湿度67%,无霜期185-2天。

潍坊农业条件良好,资源丰富。全市地势南高北低,山丘、平原和沿海滩涂分别占总面积的36.6%、4.8%和22.6%,海岸线长113公里。现有耕地面积695千公顷,自南向北分布着棕壤土、褐土、潮土、黑土和盐土5大类;林地面积319.8千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3%。适宜果蔬生产。

4.4 基础设施建设条件

***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境内胶济铁路横贯东西,济青高速公路、潍莱高速公路、东青高速公路均通过潍坊。公路通车里程7436公里,实现了市县一级公路连接,县县二级公路连接。拥有铁路285公里。北邻沿海现有港口3 处,年吞吐能力135万吨。潍坊港2 个5吨级泊位投入使用。潍坊机场一期工程投入运行。邮电通讯设施日益现代化,市县乡村全部实现了电话通讯程控化,12 个县市区全部建成开通了信息港。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增强了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基础设施建设条件非常优越。为果蔬生产、加工创造了条件。

建设地点基础设施齐全,供水、供电、通讯有保障。

4.5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4.5.1 政府政策支持和农户参与情况

***政府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对年产1吨脱水蔬菜加工项目提供政策服务和资金支持。

蔬菜销售收入是 ***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年产1吨脱水蔬菜加工项目实施后公司通过定单形式与菜农建立起联系,菜农收入得到保证,使公司和菜农双获利,达到双赢的结果。

4.5.2 科技资源优势

***科技资源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近年来,针对广大农民科技素质低,组织化程度低的现象,市政府、市妇联、市农业局积极组织了各类培训班,到目前,全市已有11多万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6万多农民获得了技术职称,近1万农民上了网,乡镇镇长、副镇长、农技、蔬菜站站长基本轮训一遍。为蔬菜生产、加工提供了科技保障。

4.5.3 市场优势

***所辖寿光市蔬菜批发市场年蔬菜流通量3亿公斤以上,为全国十大专业批发市场之一。蔬菜由寿光市销往全国各地。市场优势明显。

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

5.1 建设年限

26年1月至26年12月

5.2 生产技术方案

脱水蔬菜又称复水菜,是利用人工加热脱去大部分水份而制成的一种干菜,食用前只要将其侵入水中即可复原,并保留鲜菜原有的色泽、风味及营养成分。而脱水蔬菜克服了鲜菜不易运输和贮藏等致命弱点,所以加工脱水蔬菜即可缓解旺季蔬菜销售压力,又可使人们在淡季吃到合理价位的蔬菜。

脱水蔬菜是对新鲜蔬菜进行快速脱水干燥,使蔬菜的含水率迅速降低,而蔬菜中的各种维生素、营养成分等损失很小的一种加工方法。快速干燥后的脱水蔬菜,水分含量一般为6%一8%,有利于长期贮存和远距离运输。脱水蔬菜具有良好的复水性,复水速度快,且复水后能基本保持蔬菜原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脱水蔬菜可以直接加入方便食品中,也可再加工后作为调味品加入食品中,还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加工的原料。因此,脱水蔬菜在国内外食品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自行研制的一些脱水蔬菜生产设备,应用效果好,投资小、成本低,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1. 蔬菜品种

脱水蔬菜的品种很多,主要有白菜、菠菜、香菜、黄瓜、芹菜、大蒜、葱、生姜、刀豆、豆角、辣椒、胡萝卜、萝卜、马铃薯、食用菌等等。这些品种,根据产地与季节的不同,加工期有些调整。其中胡萝卜、马铃薯贮存容易,可冬季加工,而一般新鲜蔬菜不用存储,即可及时加工生产。安排得当,一年生产可达3天左右。

2. 生产工艺

由于蔬菜的品种不同,脱水蔬菜的生产过程不是完全相同的,其主要生产过程为:

选料修整清洗切制漂烫甩干干燥整理计量包装。

脱水蔬菜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生产环节是干燥和前处理,而关键环节又是干燥。

(l)选料:选择肉质较厚,组织致密,粗纤维少的新鲜饱满蔬菜,如豆角、黄瓜、青辣椒、萝卜、马铃薯、食用菌等,这类蔬菜都可用来加工脱水蔬菜。

(2)修整:将选好的原料去籽瓤及柄、叶,用清水冲洗后,放在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晾干。由于不同的蔬菜其外表形状、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各异,机械完成较困难,因此该工序一般用手工操作。

(3)洗切:洗,就是洗去蔬菜表面的泥土。带土量小的品种要用水槽清洗,带土量大的品种可用清洗机清洗。切,就是把蔬菜切制成需要的形状、尺寸。根据要求可选不同的切菜机来完成切制作业,例如萝卜、马铃薯、洋葱等根茎菜类可切成片状、丁状或条状,其余的蔬菜应分类捆把,做到整齐一致,便于漂烫。马铃薯及胡萝卜等还要去除表皮,方法是:用质量分数为l%一2%的氢氧化钠沸水处理5min一1min即可。

(4)漂烫:漂烫是根据品种和生产工艺的不同要求,对切制好的蔬菜进行漂烫、护色等加工处理。可用机械进行自动处理,也可在水槽中用手工操作。漂烫时间依据原料种类严格控制,以菜叶变透亮或原料略软为宜。漂烫过度,养分损失大,复水能力下降。漂烫不到位,脱水保鲜有困难。烫好的蔬菜出锅后应立即放入冷水中浸渍冷却。

(5)甩干:用机械的方法将漂烫好的蔬菜在高速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下,甩掉蔬菜表面的游离水。一般选用离心机作业。

(6)烘干:就是降低蔬菜的含水量,使新鲜蔬菜成为干制品。烘干时,将物料均匀地摊放在烘盘或输送网带上,温度控制在32℃一42℃,如果采用厢式干燥机,则应对烘盘内的物料适时翻动,一般经过11h一16h后,当蔬菜体内水分含量降至1%以下时,可在蔬菜表面上均匀地喷洒.1%的山梨酸等防腐防霉保鲜剂,喷完后即可封闭。

(7)封闭:将烘干的蔬菜放进密闭的大柜(箱)中密封暂存1h左右,目的是使干制的蔬菜含水量保持均匀一致。

(8)分装:分装前应对干燥后的蔬菜进行整理分级,包装可选用一些清选分级设备,也可用手工操作。计量包装按要求的规格和方法进行,每5g为一小袋,5kg为一大袋,并注明商标、质量、名称、出厂日期等。

3. 加工设备

主要生产设备:清洗机、多切机、夹层锅、离心机、干燥机、包装机等。

5.3 建设规模及内容

1、建设规模

年产1吨各类品种的脱水蔬菜

2、建设内容

项目占地面积2133平方米,建筑面积15平方米,购置去皮机、清洗机、切粒机、干燥机等设备2台(套),购置锅炉、变压器、货车等辅助设施。

第六章 项目组织形式

6.1 组织形式

本项目经营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公司以龙头作用带动农户与国际市场接轨。

6.2 机构设置及职能

本项目管理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制的企业化管理,公司下设:销售部、加工车间、财务部、质检部、综合办公室五个部门。

6.3 企业定员

本项目建成后,需要46人。

组织结构图(略)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 投资估算依据

1、项目建设方案及相关资料;

2、现行行业估算指标;

3、设备价格按现行价格计取;

4、设备运安费以设备价格的3-5%计取。

7.2 投资估算

本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49万元。

见总投资估算表及单位工程投资估算表(表7-1)(表7-2) (表7-3)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表7-1)

单位:万元

序号 工程及费用名称 估算价值

建筑工程 设备及安装工程 其他费用 合计

一 土建工程 245 245

二 设备购置安装费 117.6 117.6

三 征地费及场地理 15 15

四 技术费用

2 2

五 申报、设计费 5 5

六 其它固定资产 2 2

七 筹建费 15 15

八 预备费 52 52

九 总投资合计

245 117.6 127 489.6

土建及其它费用估算表(7-2)

单位:万元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台(套) 数量 估算价值

单价 合价

设备价 设备价 运安费 合计

1 去皮机 台 2 2 4 .2 4.2

2 清洗机 台 2 1.5 3 .15 3.15

3 切粒机 台 2 3 6 .3 6.3

4 干燥机 台 1 3 3 1.5 31.5

5 包装机 台 2 2 4 .2 4.2

6 锅炉 台 1 5 5 .25 5.25

7 变压器 套 1 1 1 .5 1.5

8 其他设备 台 套 5 5 2.5 52.5

土建及其它费用估算表(7-3)

单位:万元

序号 建、构筑物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单 价(元) 费用合计(万元)

1 生产车间 平方米 8 1375 11

2 办公室 平方米 2 1375 27.5

3 锅炉室 平方米 1 1375 13.75

4 变压器室 平方米 1 1375 13.75

5 库房 平方米 3 1 3

6 货车等其他工程设施 5

7 合计 15 245

7.3 项目资金筹措方案

本项目总投资49万元; 资金来源企业自筹。

第八章 经济效益评价

8.1经济效益分析

8.1.1编制依据

⑴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93年版。

⑵专业设计提供的有关资料及数据。

⑶该企业提供的基础资料及数据。

8.1.2基础数据

⑴产量、生产负荷

本项目建成后,年生产脱水蔬菜1吨,预计各类鲜菜用量8吨。项目建设期为1年,第二年生产负荷达到9%,第三年达产。

⑵项目计算期

效益预测和评价按11年计算。

⑶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本项目土建及其它费用投资245万元、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117.6万元、新增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55万元、固定资产其他费用2万元、预备费5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9万元

⑷基本折旧与摊销费用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综合折旧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年限为1年,固定资产余值按5%计算。经测算年提取综合折旧费4万元。详见辅助报表3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

本项目没有形成固定资产的无形及递延资产原值为55万元,无形资产按1年摊销,递延资产按5年摊销,年合计摊销额为6万元。详见辅助报表4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

⑸税金及附加

按国家现行财税规定计算增殖税,城市维护税为增殖税的7%,教育附加费占增殖税的3%。详见辅助报表6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8.1.3 总成本费用估算

(1)工资及福利费

根据项目生产要求,需要人员46人,人员工资按人均月工资996元计算,年工资及附加费总计55万元。详辅助报表5 总成本费用预测表。

(2)水电费

年需燃料和动力费31万元。

(3)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5%估算,年需43万元。

(4)管理费用

参考了该企业目前实际发生的管理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提取,年需2万元。

经计算年总成本费用518万元,经营成本467万元。

8.2 销售收入与盈利预测

8.2.1销售收入

脱水蔬菜综合销售价格定为86元/吨,年销售收入86万元。

8.2.2税金及附加费

本项目年增值税77万元,城建维护税5万元,教育费附加2万元。

8.2.3 利润及所得税

项目建成后,正常年可新增利润261万元,年上缴所得税86万元。详见基本报表2 损益预测表

8.3 项目投资评价

(1)投资利润率42%

(2)投资利税率56%

(3)内部收益率

经计算项目全部投资所得税前内部收益率为31%;所得税后为2%,均高于行业1%的指标,说明项目经济上可行,并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4)净现值

经计算全部投资所得税前财务净现值(I=1%)为1813万元;所得税后349万元。

(5)投资回收期

经计算全部投资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为3.5年;所得税后4.3年。此项指标均低于行业投资评价标准。说明项目经济上可行。两项指标均包括建设期1年。

8.4 抗风险能力

8.4.1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

基本数据:

年固定成本:171万元

年可变成本:352万元

年销售收入:86万元

年销售税金:81万元

脱水蔬菜产量:1吨

171

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平衡点)=--------------1%

86-352-81=4%

盈利区=1-4%=6%

盈亏平衡点栽植面积=1.4=4吨

以上计算说明,当脱水蔬菜产量4吨时,项目实现盈亏平衡,当少于4吨时,项目出现亏损。当高于4吨时项目开始盈利。项目有6%的盈利区,说明项目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详见盈亏平衡图。

8.4.1 敏感性分析

从敏感性分析中可以看出,可变成本,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对内部收益率的影响不显著。当销售收入减少15%时,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2%,比项目既定销售收入的内部收益率2%下降22个百分点。因此脱水蔬菜销售收入变化是该项目的敏感因素,应加以注意,但就目前所定销售价格而言,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因此本项目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本项目经济可行,并且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第九章 社会效益分析

年产1吨脱水蔬菜加工项目建成后,增加了蔬菜的附加值。适应了市场的需求。生产脱水蔬菜便于食用、储藏和运输,出口创汇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通过脱水蔬菜加工可激发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使农民增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带动农户与国际市场接轨,实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有重要意义,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并且可增加就业机会,对构建和协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推荐专题: 会计社会实践报告 教师述职报告 东营花卉市场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