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调查报告(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调查报告(范文六篇)》。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报告是在2012年寒假进行的,主要调查的内容是关于农村经济,调查的地点在武平镇街道,调查对象基层农民的问卷调查。
一、 项目建设的成效
(—)保护森林资源。武平镇是一个中度贫困的乡镇,人民的思想水平也相对来说很低下,以前对于森林的破坏程度相当严重。今年来由于政府部门加大力度整治农村经济,对森林资源的政策就是保护。如今整个乡镇的森林覆盖面大大提高。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两岸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造林项目开发改造沙荒、新打机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稳产田,世行造林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第一,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第二,项目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在山区,世行项目坚持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采取反坡梯田、水平阶(围山转)或鱼鳞坑整地、品字型栽植等措施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此举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每亩一般还可开发出3—5成的可耕地;通过开发改造沙荒增加农业种植面积6万亩,水稻增加产量100万公斤、玉米120万公斤。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纯收入每亩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是营造林木的直接收入。同时,次耕地改造后,农作物产量至少可增长1倍。第三是发展经济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项目重点分布在山区县的贫困乡村,自1999年实施以来,政府部门加强对贫困山村的扶持力度,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在贫困农村政治道路,然后就是加大财政扶持。农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鼓足干劲,大力发展农牧业,如今每家每户的生活水平都大大提高,基本达到了脱贫的状态。
这些项目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要是靠人们的双手创造和实现的。这说明不管我们所处的状况是怎么样的,只有自己努力的奋斗过了,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林业技术和资金财务管理,还涉及有关政策和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每期项目开始前,省、市、县各级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领导牵头,吸收林业、财政、计委、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健全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指导和第一时间了解农村新动态。
(二)周密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的准备阶段,首先要自下而上以政府名义提出参加项目的申请并履行相应的承诺,同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以项目乡总体设计;在项目生效启动前,要编制严密的生产计划和资金计划,制定项目的实施细则、施工设计方法、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提款报帐办法等规章制度,作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间共同遵循的准则,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计划、资金计划和以保证质量为核心的检查验收制度、报帐拨款制度,做到按规划设计。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质量。为此,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良种。当前造林靠壮苗,提高产量。良种使用率普遍达到了百分之百。二是推广适用技术。针对我省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的特点,在项目造林中大力推广了“抗旱保水剂、地膜覆盖”三项技术。三是加强科研和推广工作。如今农村的机械化水平也大大提高,从播种到收割,基本上都已经采用了机械化。
(四)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经营管理机制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世行项目实施十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一是资金管理报账制。二是粮食大户奖励政策,政府会对粮食大户实施一定的鼓励,比如财政补贴和政策优先等等。这将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成效。
在项目建设中,各级项目办都注意用社会林业、混农林业、立体林业等现代林业模式和观念指导实际工作,在保证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由于持续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世行造林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实际意义,不仅在于保护了森林资源,更重要的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借鉴和推行了世界银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投入有偿制、支付报帐
制、使用专项制”,对于习惯了拨款造林粗放管理的干部群众来讲,约束当中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增强了质量意识、还贷意识、责任观念和效益观念,较好的遵循和实践了林业改革思想,是林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三、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到已建项目的进程、在建项目的质量、以及进一步的引进和利用外资问题。
1、 责任意识不强,短期行为突出。有些干部急功近利,范了大跃进错误,一开始就认为项目的步伐应该加快,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积极性。因为大跃进式的步调会使人们产生不满足感。
同时干部争取项目时积极主动,轻易承诺,但言而无信,一旦项目上马,就觉得万事大吉,于是出现了配套资金不到位,生产管理不扎实,在还贷问题上推诿扯皮等现象。
2、 工作漂浮,管理粗放。有些地方不能按项目要求办事,工作和管理的方法也不恰当,做事,随意性很大,挪用、滞留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地方不注意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不能很好地研究和落实经营机制,习惯于大轰大嗡式的粗放管理,形成了上边一头热而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存有应付过关的心理,结果是既影响了造林成效又劳民伤财,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二期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不中止了几个县项目的执行。
3、 认识不足,配合不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并且,项目不仅仅是农业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到技术、政策、土地、扶贫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及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积极协调林业、农业、土地、水利、扶贫以及财政等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较而言,有些项目县,对项目造林重视、支持和协调不够,工作方法简单,只是农业部门自己在孤军奋战,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几点意见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对外开放是我镇农业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借鉴和利用外来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是促进我镇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贷款发展,一是贷款时间长,二是资金有保证,这既符合农业生产周
期长的特点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目前,我镇的贷款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利用外资(贷款)发展农业,就其管理上来说是严格和烦琐的并且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各级政府的形象。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利用外资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把项目建设抓紧抓好。当前,各地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拖的侥幸心理,从维护我省各级政府信誉和农业部门形象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认真督查,保证在建项目的优质高效,搞好竣工项目的扫尾工作。特别是在一期项目的还贷问题上,要采取目标考核、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按计划完成还贷任务。
2、 严格管理,保证质量。年底进行竣工验收总结,三期项目正在执行当中,四期项目在今秋启动。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造林质量放在第一位。当前,要对已建、在建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检查,在此基础上,二期项目根据农业摸底调查情况,进一步巩固农业成果;三期项目要以推广抗旱技术为重点,在全面保证质量的同时,加快进度,以弥补前两年因干旱放慢进度造成的损失;关于四期项目的启动实施问题,现在就要着手作出安排,一是筹备好项目启动会议,二是着手农业的施工设计,三是搞好包括项目执行计划、项目实施细则、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报帐提款办法等各种规章制度的编制、制定以及相应的培训工作,确保四期项目的高起点、高质量,使之成为新世纪高效农业的精品工程、对外开放的窗口工程。
3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根据新时期农业发展形势,国家把农业建设项目整合为六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粮食产业基地建设。我省粮食供需缺口较大,随着项目的实施,这一矛盾将逐步减轻。为此,只有大力发展农业才是治本之策。当前,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解决粮食供需平衡矛盾的需要,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为此,各级农业部门必须与财政、计委、农工部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出农业发展规划和与之配套的扶持政策,并把世行项目“报帐制”等成功经验融入其中,使我镇农业建设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总之,在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同时也要积极的解决问题,我相信,本镇的经济发展会更上一个台阶的。
一、状况分析
全村共45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87人,村委成员9人,有一名大学生村官。
(一)经济状况
坪地营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收入为其主要来源,主要种植玉米、洋玉和烤烟,三产以种养殖增加部分收入,村内没有大中型企业,有数十个小型的酿酒作坊。近几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每个村民小组实现了通路,大部分村民小组修建自来水管,农民思想解放意识不断提高,但受生产条件和产业结构调整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现有家庭养鸡、养猪、养牛规模小、产量低、产品结构单一,种植业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人均收入偏低,医疗卫生设施不健全,严重制约着坪地营村的进一步发展。
(二)各行业发展情况
种植业仍是群众从事的主要行业,十七大之后,按照老店镇的发展思路,全村积极调整产业机构,由于林地面积较宽,畜牧业的重要地位逐步突显,其中以养猪、鸡、牛等几个传统的养殖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结构、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制约,发展速度较为迟缓。政府应加强引导,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为了改变千家万户的畜禽散养、混养方式向专业场(户)规模化集中养殖转移,需加大养殖产业的建设力度,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引导农民早日致富,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在进一步的工作中,更要引导农民群众建立户增一头猪、户增二十只鸡的养殖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全村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和发展,干净整洁的村室建成,远程教育设备逐渐完善,但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今后一个很大、很重要的工作。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殖户信息闭塞
该村散养户没有拓展外销渠道,畜禽产品主要依赖于本地的屠户收购,其价格完全由屠户掌控,致使其产品卖不起价钱,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2、畜牧业生产结构单一
畜禽品质普遍退化,由于各养殖户长期高度分散经营,畜群近亲繁殖,种畜更替难,不能有效进行家畜品种改良。家畜品种单一,呈逐渐退化状态,直接影响着畜禽的个体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和畜牧业生产效益。
3、畜禽疫病严重
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加之畜禽生长环境差,导致畜禽发病率高,有的农户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畜禽不会生病从不搞防疫,一旦疫病发生全村遭殃,而且发病后往往又不及时治疗,造成重大损失。据调查,每年都有相当部分畜禽死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各类传染病。
4、加工业滞后,组织化程度低
畜牧业的大力发展,需要加工业做坚强的后盾,更需要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目前坪地营村的畜禽产品,基本上是屠宰后卖白条肉的初级加工企业,不仅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而且产品不能外销,只能在当地销售,严重影响了畜禽产业的做大做强。畜禽的肉食加工也是一些小作坊,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在畜牧业生产经营中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不能有效带动养殖业的发展,主导产业、产品存在有势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缺乏市场竞争力。
5、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排泄物大量增加,大部分养殖户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走进坪地营村可以看到路边堆积的畜禽粪便,味道呛人难受,严重影响环境。
(二)饮水问题需进一步重视
水是生命的源泉,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水,但是目前农村农业化肥用药,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等污染方式是当前现代环保问题,污水泛滥等渗入地表,使地表水受到了严重污染。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村民饮水问题,使之远离污染水,喝上放心水,应从水源和地表水流通方式加强治理,使每家每户都能饮上健康水,放心水。
(三)村容村貌需要进一步整顿
经过多次进入村民小组,走访群众,和群众聊天,发现大部分家庭都是单层瓦房,村容村貌较差,村里的道路在下雨天却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严重影响通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还需要一些项目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
前言:当你观察城市的生活时不难发现,有很多的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上学,上补习班,请家教……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城市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了的,然而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家长对待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又是怎样的呢?为了了解这一情况,我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了浙江省天台县道士岩村的30位家长,并统计了数据,得以总结出情况。?
一:农村家长对待教育程度有明显的提高?
在旧社会,农村人的心里总还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认为女孩子不要接受什么教育,男孩子也只需要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之前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基本上也就是呆在农村种田!然而通过这次我的小范围调查,并且统计发现,在30名的被调查人中有80%人认为在现在的社会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是非常需要的!并且有53%人认为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对现代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是能够体现出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进步!?
二:家长会努力让自己的孩子完成学业?
当今社会的贫富差距很大,农村的经济水平很低,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家里的收入都不高,甚至收入很低,不能支付自己家孩子的学习费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发现,仍然会有53%个家长坚持会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的孩子无论如何完成自己的学业!?
三:有些家长开始意识到要接近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
有一位被调查的家长这样说道:“以前我基本上不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然而当我这几年在外面城里打工后,我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只有好还读书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才不会像我一样,只会一辈子当农民,给人家打工”听到这段话,我们不难意识到,有很多不同的农村家长正在慢慢的改变旧社会的“读书无用论”,正在走向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情况,开始接近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少家长会抽不点时间督促孩子学习,并且也会到学校了解学习生活情况!?
同时在这次的简单调查当中,我也总结出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急于等待解决的!?
一:家长的孩子的教育问题根本就是不管,或者管不了!?
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27%位家长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关大人的事,47%位家长认为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没有影响的,也就认为不需要去管孩子的学习教育问题了!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在教育这一大块内容中,家长的影响是很大的,家长的行为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教育理念。同时由于很多农村家长长年在外打工,许多孩子隔代相哺,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养成了骄惯、放任等不良习气。学校管不了,家中没人管。一些孩子在学校拉帮结派,相互影响,共同逃课、闹事。最后演变成厌学辍学。很多的学生就是因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无心学习,于是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就跟着父母外出打工。?
二:农村经济落后,社会文化发展落后,严重影响了农村家长能够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
农村的发展中,很容易因为经济的落后,形成恶性循环,因为经济发展落后,文化落后,教育水平低,培养出的人素质低,能够建设家乡的能力弱,经济水平就又低,文化又落后。所以归根结底,真真正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力推动农村的经济,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从而使每位农村的家长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孩子教育培养的程度也就自然提高!慢慢的就会形成一个较好的两性循环。?
通过本人的这次调查,还看出有不少的家长由于考虑到自己的文化水平,时间有限,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做出简单的辅导,也不会请家教进行辅导。少数的家长仍有让孩子尽快增加自己家庭收入的思想,可能会让自己的孩子前途灰暗。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能不能读书时考其本人的,要是没有能力读上去的话,就出去打工。教育也因此没有受到农村家长的重视。?
有53%人认为自己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还是非常重视的,有20%人说还是比较重视的。到底要如何提高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程度还是需要这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这方面的情况也将继续需要关注!?
编辑推荐:关于农村火灾有效预防工作调查报告调查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报告20xx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大学生暑期农村房屋调查报告有关“我国农村人民医疗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农村流行性感冒调查报告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某市农村水利问题调查报告市农村公路建设基本情况与对策研究
农村经济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的发展,经济增长是关键,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成为各级农村探索和建设的重点,在这次农村社会现状调查活动中,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也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以下就经济建设的几个方面,谈谈司家门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民土地问题
1、土地征用问题
耕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国土资源部提出,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规划和计划,必须依法报批,必须搞好补偿安置工作。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时,凡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说明不能避让的理由。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各种形式占有,致使农民的利益未得到有效的保护,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我们所入户走访的农民中,他们有的人均占有的土地可达0.9亩,大多数农民人均占有土地是0.6左右,而有的仅占有0.3亩左右,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有的是水库占地,有的是被经营性用地占用,而且土地被占用后,却无法得到合理的补偿,再者是,农村土地法律政策贯彻落实不是太好,一些地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落实、随意调整收回农民承包地、违背农民意愿流转承包地、超额预留机动地和违规发包农村土地、违法侵占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民承包地、以及以各种名义变相征占农村土地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成员单位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采取得力措施,着力解决农村土地承包和征收征用中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突出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脉,农民是国家的命脉,一脉连一脉,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切实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利益,大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首先,严格控制土地征用。土地征用分为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征用土地,但必须清晰的界定公共利益,防止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虽已征用土地,提高土地征用的效率。对于商业性用地,应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确保被征地农民可获得合理的补偿,拒绝盲目征用土地。
其次,完善土地征用程序。为了更好的做好土地征用工作,必须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程序,从而有效的制止滥用耕地的现象。完善村级民主制度,凡涉及处置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管理事项,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对于土地征用协议以及土地征用补偿安置方案,必须经村民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
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再次,要确立合理补偿标准。依照市场价格来确定补偿金。该费用除了要考虑土地征用前的价值外,还要考虑土地的区位,土地的预期收益,供求状况,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
最后,切实保障长远生计。只有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才能切实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才能保证发展成果共享。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条件允许的,可鼓励通过租赁等方式满足工业用地的需要,使失地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国土资源部提出,要严格征地管理,维护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于补偿标准不合法、安置措施不落实、不能有效保证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的,一律不得报批用地。各省(区、市)年内将制定各市、县征地的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实现同地同价。
2、土地流转问题
土地流转困难在许多的地方都存在。调查中我了解到这样一种现象:一对夫妻结婚已经五年了,孩子也已经四岁了,可是全家却只有一口人的耕地。而且据他反应,这种现象在他们村中很普遍。就这一问题,我专门咨询了当地的几位老干部,他也是一肚子的苦水:“按照常理来讲,他们也希望本村的村民都能有地种,但是村集体没有预留的流动土地,村中也有逝去的老人和嫁出的女儿,可是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土地承包期为三十年,三十年的期限不到,谁也不敢强行将土地另易主人。在农村,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只能按照良心办事,从情理上说服他们﹙有外嫁子女和老人逝去的﹚让他们自愿的拿出该拿出的土地,如果有人就是不愿意拿出来那也不能采取强行措施,毕竟在法律上我们得不到支持。”从法律上讲,《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0条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第35条又规定“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单方面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以划分‘口粮田’和‘责任田’等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标承包,不得将承包地收回抵押欠款。”这种规定性切实的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但却没有明确指出当有了人口变动时,土地的分配问题该如何解决。农村的土地流转问题确实更需要一种法律的规定性来加以约束了。
二、农民的收入与支出
1、收入水平低
农民最关注的莫过于收入问题,而当我们入户走访调查该话题时,他们却显得十分无奈与悲观。从他们口中我们可以得知,农民的收入来源有以下渠道,农作物经济作物,林果的种植,禽畜类养殖,个体经营,外出务工,而外出打工或
种地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从人口比例讲,外出打工的占百分之六十多,其收入并不可观;种地的占百分之三十多,其收益也仅是停留在自给自足状态。
外出打工几乎是所有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村里大部分中青壮年都在外务工,更有甚者家庭贫困的老年人也被迫外出工作,他们文化素质低,没有技术,几乎都是体力活赚钱,真正靠能力赚钱的少之又少。在农村外出打工成为一种趋向。有村民给我们算了笔帐,每户村民家庭收入多半来自外出打工,各种粮食收入只满足与生活消费。虽然是一主要收入来源,但收入水平是比较低的。
目前农民人均占地少,收入低,土地是农业基础,土地的数量是农民收入多少的重要保障。人均耕地面积少,且土地土质较差。虽然,有的村庄地处交通要道,交通相当便利却无法充分利用这一地域优势,大多是因为缺乏项目投资资金,信息渠道狭窄,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能力相对较低。
2、农民支出负担重,消费观念低
在调查中发现司家门村村民的消费观念主要还是传统的典型意义上的家庭消费,具体表现在;
家庭中村里间人情世事支出为家庭主要支出部分,红白喜事,请客送礼,求人办事等无一不需要花钱。家家有本人情往来帐,自己节衣缩食也不能丢面子,这是村民普遍的思想。
在子女身上支出多。从孩子幼时的教育一直到长大成家,特别是男孩子,村里的普遍观念还是养儿防老,夫妻辛苦攒一辈子钱最大心愿是儿女结婚盖房,而父母出钱为子女办婚姻大事被认为理所应当的,在这一方面的支出增大是自然的。
日常生活支出所占比例不大,因为农村多数家庭还是吃饭自给自足,所以除非是购置大件家用电器或农具等,家庭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支出比例并不大。
对于个别家庭来说,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的,用于医疗方面的支出成为家庭主要支出,并且成为家庭贫困的重要因素。总体说来,农村因病返贫现象还比较严重。
总体来说,农民每年收入用于生活、农资、教育和医疗支出上几乎所剩无几,农村生活依然艰苦,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3、造成农民负担重,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农业产业化不明显,规模种植仍有很大潜力,农产品、农副产品规模种植资金瓶颈问题严重,贷款受到多种限制,市场信息环节十分薄弱。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农民对市场风险把握不准,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流失。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民渴望得到政策信息、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农民获得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
第二,外出务工人员由于受教育程度、掌握的技术有限,大多从事着低收入工作,绝大多数农民无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致使收入难以提高。
第三,村级经济可以给农村经济发展产生良好的带动作用,但现有的村级经济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有,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首先从自然条件来说,有的村地处山区、库区,土地贫瘠,信息闭塞,生产条件差,治水、修路、通电成本高,发展没有优势。其次人才、资金、信息匮乏。调查发现农村许多有头脑有技术的青年人不愿在村里干事,农村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足,村里筹到必要的资金有一定的难度,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过于分散,对于一个村来说杯水车薪。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通,加上有些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村里缺乏致富带头人,群众对发展村经济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经济发展缺少门路无项目。
4、针对如何改善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出如下对策:
第一,调整农业结构,种植适合当地环境的经济作物,因地制宜,吸引农民回乡。如今年金银花价格上涨,部分农民已回家育苗种植,有的村民已大面积、大规模种植金银花。经验告诉我们大规模经营的生产模式没有错,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调查中,大量闲散的农村妇女急切需求家庭作坊式工作。
第二,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让科技成为农民增收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农民技能,定期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免费为农民朋友发放科技图书、光盘,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让农民不出门便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提高对农作物的种植水平如黄烟、金银花的种植,能够即使了解当下国家的政策措施。第三,发展特色产业,加大特色产业宣传力度。通过基地示范、企业带动、科协引导、协会助推,在从资金扶持、技术推广、项目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同时,注重引导各种农业合作组织发挥科技服务和组织功能,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为特色农产品在市场开拓、品牌认证、生产管理、产品销售方面搭建了平台,促使产业发展上档升级。在宣传特色产业上做文章,通过各种电视、网络等对品牌产业宣传,提升司家门村的形象。
第四,努力发展龙头企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上台阶,上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以此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民工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但是仅仅靠发展农业,农民很难发家致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倾向于选择外出打工,谋求发展的多向性。
据了解,新庄镇20—50岁年龄阶层的,至少有80%在外务工,主要去往南方各省。经济收入不一而论,但总能为家庭多一项收入。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国家比较关注的。近年来,在国家和相关劳动部门的帮助下,农民工的待遇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工资也基本上能够按时发放了。但是,现在的农民工外出还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他们做的都是最脏最累最苦的活,收入也是最低的。他们依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不明白怎样去签订劳动合同,也不明白怎样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伤害。
针对农民工问题,提出以下措施来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1、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和劳动技能培训。有了一技之长才能更好的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立足;有了足够的法律知识,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利益不被侵犯,自己的劳动成果真正为自己所有。
2、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就是要使农民工不再是农民工,即,发展农村企业,在农村本地吸收劳动力,使农民工在家乡富裕。
总之,农村是个大舞台,经济的发展也是多元化的,要不断的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子,在发展中求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经济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我在当地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教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教师及校长29人。经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当前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景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期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我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可是从调查情景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教师待遇低,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我的家乡。
(4)教学资料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进取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应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教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研究,对教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教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
(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经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调入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
(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先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可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教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我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教师请教等等。调查证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经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我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梦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善,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能够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某某乡,拥有招商引资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景了解程度”时,仅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明白”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明白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先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本事。绝大部分家长是爷爷奶奶或留守妇女,大多只是初中水平,并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本事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期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翻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提议
结合调查情景以及自我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资料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本事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我的知识,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景。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供给理解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能够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可是从调查情景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以往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所以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贴合农村的条件,仅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取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当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就那么几所,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就少之又少。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所以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据了解,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梦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当地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经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理解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受招生计划的限制、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当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忙,助他们圆自我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资料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
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近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经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本事,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授课资料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教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经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提议。
1、存在的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此刻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此刻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此刻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本事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一样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本事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教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平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经过调查下来的情景来看,基础不厚可是是疥癣之疾,劲头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为基础不足尚能够亡羊补牢,劲头丧失、锐气大减则是釜底抽薪。以往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农村的孩子为改善改变这种状况而奋发读书。但实际考察下来与梦想大相径庭。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今日之农村学生思想之贫大于物质之贫尚待查明。或许是今日农村的物质生活相对提高,也或许是电视网络的舆论作用。总之,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阻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力量。据了解,当地的初中学生一般不会在中考时填报遵义市的重点中学,其原因并不是没人有那个实力,而是填本县以外的高中,万一落榜,即便是上了本县高中的分数线也不必须能上该中学。所以多数的学生为求稳妥不得不填报本县的一般高中。学生水平有限固然是事实,但当地教育部门为维护自我的利益不鼓励也就算了,还如此设置障碍对学生就太不公平了。升学管道不畅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地方特色和整体优势,提出以下改善意见:
首先是在学生方面,虽然大多学生基础薄弱且学习进取性不高,但其资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山村虽然物质条件不甚丰裕,但基本的能保证青少年健康发育成长的物质所需还是有的。学生大多淳朴可爱,反应敏捷,可塑性强。所以,基于这个还算不错的客观条件,只要教师在学生身上多花心思,严格要求,并且善于引导,进取鼓励,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能够也是必须能够提高的。
另外,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专业知识强,敬业程度高的优秀教师。不光如此,也有教师放弃了外调升迁的大好机会,甘愿扎根留在这穷乡僻壤,十几年如一日,从未止息。对于此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当地政府应当加大扶持,重点关照。对这类安心扎根农村的教师一方面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可遣至外地进行培训,促成其更好地为本地教育事业服务。
然而以上两点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构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仅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进取研究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职责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现总结如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渐成不够进取主动的氛围。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能够尝试加强严看硬管式的应当教育的传统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进取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和实质性的改善则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推荐专题: 关于农村经济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