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2020关于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2020关于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六篇)》。
一.调查背景:
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20世纪70年代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 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完全受经济增长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难以自拔。
2011年,“十二五”规划开局幸福成为地方两会热词。很多地方逐步呈现了“GDP减速,幸福提速”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指数”被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将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调查准备:
为反映居民主观幸福程度,在调查问卷设计中,分别设计了基本情况和问卷部分的调查项目,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经济收入、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幸福和人际关系等多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幸福指数。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抽样对象为年龄在0-70周岁之间的常住居民,涵盖社会各年龄、各阶层、各行业。并且在中山市实地进行了社会实践,通过与社区群众的沟通,来了解当前社会中民众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2012年7月15日----2012年8月31日
2.调查对象:普通社区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调查单位:中山市
4.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当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对此社会问题的了解与重视,
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5.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问询法,网上问卷。
6.内容概述:(1)被采访者所从事行业所对应经济收入多少。
(2)被采访者的身心健康状况。
(3)被采访者的居住环境。
(4)被采访者的家庭关系情况。
(5)被采访者对自身工资及生存现状感受如何(自身价值满意度)
(6)被采访者对于影响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数据统计:
调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网上问卷76份。
典型举例:
1.身份:公民
性别:男
工作:企业职员
年龄段:31~45
婚姻状况:已婚
对目前收入满意度:比较不满意
幸福感较低
影响因素:收入比较低,与周围人关系欠佳
2.身份:学生
性别:女
年龄段:18~30
收入:0
幸福感较高
影响因素:家庭和睦、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别:男
年龄段:45~60
收入满意度:一般
幸福感较强
影响因素: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态乐观
五、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市区的改造,人性化的设施也越来越多。城市中干净的免费公厕、环境优美的街心公园、越来越多的城市绿化、越来越齐全的健身设施、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设施,这些都是对于政府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提高的依据。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
经济收入和身心健康:
经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会物质条件中对幸福感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语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人们对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对幸福感影响程度颇深,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公众来讲,能够拥有稳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会环境:
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给人带来的感觉是影响人们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无疑会促进幸福感的提高。社会环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其中生活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其次,交通便利会不仅可以方便
居民的出行,还关系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游,购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幸福感也会比较高一点。
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实现:
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缓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增强自信心,居民在处理各方面的事情时,还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帮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会幸福感。居民对自我价值实现充满信心或有较高预期,说明对未来是积极乐观的,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乐观的心态,自身优势多,能力得到发挥,内心的满足感会增加,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
六、调查结果总结
影响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体越健康,越有机会接触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创造新生活。家不仅仅是人们温馨的港湾,还是人们爱的发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员才有更充足的精力去为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进行家庭活动。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对居民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百姓幸福指数,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烈。幸福感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的人群。而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由于其物质生活和个人价值实现程度相对较高,则其幸福指数总体相对高一些。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也呈阶梯式增长,这就充分体现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龄的人群其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幸福感相对最低的人群主要是31~45年龄段的居民,此年龄段正面临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生活、工作压力过大,且对自身的期望要求较高,导致身心疲惫,这是其幸福指数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幸福感,18-30岁之间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数略高于男性,大多数女性在家庭承担着主内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家庭,主要从家庭成员身上获得幸福感;而男性更关注收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且社会压力较大。因此,女性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较男性强,故其幸福感要高于男性。
(5)幸福感较强的是政府人员、在校学生,幸福感较弱的职业是个体户,普通居民,企业职员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职业稳定性较强,社会地位高,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险,这些方面都优于其他职业,进而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在校学生对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压力还没有太多机会体会,故其幸福感较高。而对于幸福感较低的相关职业,如何提高这部分人对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幸福率看,超过74.70%被访者感觉生活比较幸福。
所谓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数量的群众中表示幸福的群众所占的百分比,是用来测评群众幸福广度的一种方法,其单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数=效用/欲望。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它分为五种层次,从下至上:第一个层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效用是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判断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可以从答案中得到,以得数1为分界岭。比1小就证明不幸福,等于1或者比1大就证明是幸福的。如果我们的欲望指数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来的幸福指数就是零点几了,那就说明我们的生活状态不好,让我们感觉不幸福,而不幸福的严重程度是根据数字来衡量的,数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得数就比1大,那就证明是个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数也是根据得数来判断,数字越大就证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个体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别有11.76%和52.94%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较幸福,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七.存在的问题;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在确定幸福感时,想当然地设;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各级政府和,让幸福指数变成百姓幸福的办;对于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价值实现感、需求满足感;八.改进建议;虽然对于生活的幸福指数有所提高,但是物价的疯长、;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也就是说0%的居民认为自己不幸福。
七.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在确定幸福感时,想当然地设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内容,将幸福感调查统计变成了数字游戏。有些官员为了突出自己的政绩,到处宣传炒作,作秀造势,搞华而不实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众还未评定,已提前将自己所在城市宣布为“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这种到达了顶点的幸福指数评比带来的只能是官员的幸福,纸面上的幸福,对老百姓则毫无幸福可言。
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的主观满意度。民众的幸福感归根结底不能靠官方数据“一锤定音”。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只能靠老百姓说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里,幸福在百姓的心里。
各级政府和,让幸福指数变成百姓幸福的办法就是将幸福指数工程真正变成为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数作为测试百姓冷暖的温度计,设身处地地体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经常想一想,在这些数字背后,还有多少群众看不起病,多少家庭买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学,经常问一问,群众能否能用上干净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对群众的冷暖,感同身受,对民众的困难和问题,逐项解决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让幸福从冷冰冰的数字变成充满温暖的切身体验。
对于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价值实现感、需求满足感等主观的抽象的指标,决策者要以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准确反映百姓的实际感受,以此作为加紧完善政策措施、纠正偏离的基本依据。
八.改进建议
虽然对于生活的幸福指数有所提高,但是物价的疯长、工资的平稳态势也成为了大众的后顾之忧,政府应更多的社会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制度,让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养”。这样人民的幸福感增强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拥护。
九.自身的总结与体会
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体会到个人力量的薄弱,团队合作才是一个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形式。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有了机会更深入的与各个阶层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这一捷径我能够走进社会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虽然说我们在大学里已经不再扮演新生这一角色,但是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我们脸上的稚嫩把我们彻底的出卖了。 在这里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的东西,在这里没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做事才是生活的真谛!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专)科
社 会 调 查 报 告
关于北京市平谷区居民对当前养老方式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学
校:平谷电大
年 级:12春行管专 学 号:1211001405515
姓
名:李建
指导教师:李勇
关于北京市平谷区居民对当前养老方式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发生改变。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8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5%,其中,40%的老年人口分布在城镇。几代同堂的传统家庭模式发生分解,家庭规模普遍缩小。加之子女在外面工作老人,子女养老能力有限的老人(孩子残疾和弱智),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不结婚和结婚不育),残疾老人的比例在不段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家庭的保障作用,改变了传统大家庭相互辅助和相互依存的结构关系。因此,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险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因此急需建立与社会现状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调查者拟通过对平谷区城区部分群众进行问卷调查,以准确把握平谷区城镇居民对目前养老方式的认可度。
二、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内容和方式
1、调查时间:2011.2.1
2、调查地点:北京市平谷区城区
3、调查对象:北京市平谷区城区部分城镇居民
4、调查内容:平谷区城区部分群众对当地城镇养老保险政策的满意度
5、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我的考虑是,问卷调查方式优点明显,节约人力成本、数据统计准确性,具有较强的保密性,能掌握调查对象自然最真实的想法。
三、调查的过程
2011年2月1日,本人在北京市平谷区城区进行开展了调查问卷。我在平谷区城区人口比较密集的国泰商场共发出调查问卷107份,回收107份,其中有效问卷107份。涉及调查的人员中,年龄在28岁以下的青年人为30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28%, 年龄在29-59岁的中年人为12人,调查对象总数的11%,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65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61%。(如图一)
(图一)
四、调查结果分析
被调查对象对当前养老方式满意度认同程度(如图二)
100.00%50.00%中年人0.00%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老年人青年人
(图二)
由图
(二)所得的数据可以看出,超过84%的青年人对当前社会养老方式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有92%的中年人对当前社会养老方式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85%的老年人对当前社会养老方式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不平衡。在调查的对象中,有大约15%左右的人员还没有购买社会养老保险,主要依靠养儿防老的传统保险方式。主要原因是当前我国法定的基本养老保制度,主要是在国有企业中实行,城镇区、县以上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参照执行,区、县以下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城镇个体劳动者基本上还没有实行法定的养老保险制度。全民和集体企业中的劳动合同制职工、临时工,以及区县以下集体与私营企业、新产生的股份制企业和个体劳动者,至今没有统一的养老保险办法。
青年人11%老年人61%中年人28%2.社会养老保险投入较低。在这次调查中,有50%的人养老保险投入不过2000元,45%的对象养老保险投入在2000元以上,还有5%左右的人根本是零投入。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待遇,受统包统配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无论企业经济效益好坏,收人多少,均实行单一层次的养老保险待遇,这种待遇结构与活跃的市场经济极不适应,一方面不利于控制待遇水平,另一方面不利于调动城镇居民的积极性。
3.养老保险意识淡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浓厚,家庭式养老目前仍然占据社会的主流。因此,在受调查对象中,有超过5%左右的人没有养老保险相关计划,甚至是零投入,极个别的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内容,还有的低收入群体,虽然想购买养老保险,但是经济基础薄弱73.8%的人认为政府应该更重视为低收入者提供养老保障。
六、对策与建议
1.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要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实行城镇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无论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招用人员和劳动者自主择业都通过市场进行选择。这种以市场经济机制为基础的劳动力管理方式,可以使各类人员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之间,在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之间合理地流动。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覆盖城镇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各类职工的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保证城镇所有职工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以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2.要多方筹集养老保险资金。为了使养老保险既能发挥保障生活和稳定社会的作用,又能适应不同经济条件的需要,以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宜实行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要制定出财政牵头,社会投入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养老保险缴费方式,实行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养老保险费用。
3.加强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力度。养老保障问题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自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家庭在现代社会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能完全胜任人口老年化的压力,而机构养老也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社区养老模式成为当前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七、小结
对于此次调查,虽然调查范围有局限性,但是对我自己而言是感受颇深。首先,我初步了解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思想,自己在社会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中都在无形的用运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加深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其次,我认识到中国的老人养老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还需要各级各继续指导、选喜欢,我觉得自己真正以主人翁的地位来发现问题,并绞尽脑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现在我应努力提高业务知识,培养道德品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居民出行方式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调查报告
交通出行方式调查报告
民居调查报告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专)科
社 会 调 查 报 告
关于北京市平谷区居民对当前养老方式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学
校:平谷电大
年 级:12春行管专 学 号:1211001405515
姓
名:李建
指导教师:李勇
关于北京市平谷区居民对当前养老方式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发生改变。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8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5%,其中,40%的老年人口分布在城镇。几代同堂的传统家庭模式发生分解,家庭规模普遍缩小。加之子女在外面工作老人,子女养老能力有限的老人(孩子残疾和弱智),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不结婚和结婚不育),残疾老人的比例在不段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家庭的保障作用,改变了传统大家庭相互辅助和相互依存的结构关系。因此,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险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因此急需建立与社会现状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调查者拟通过对平谷区城区部分群众进行问卷调查,以准确把握平谷区城镇居民对目前养老方式的认可度。
二、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内容和方式
1、调查时间:2011.2.1
2、调查地点:北京市平谷区城区
3、调查对象:北京市平谷区城区部分城镇居民
4、调查内容:平谷区城区部分群众对当地城镇养老保险政策的满意度
5、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我的考虑是,问卷调查方式优点明显,节约人力成本、数据统计准确性,具有较强的保密性,能掌握调查对象自然最真实的想法。
三、调查的过程
2011年2月1日,本人在北京市平谷区城区进行开展了调查问卷。我在平谷区城区人口比较密集的国泰商场共发出调查问卷107份,回收107份,其中有效问卷107份。涉及调查的人员中,年龄在28岁以下的青年人为30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28%, 年龄在29-59岁的中年人为12人,调查对象总数的11%,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65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61%。(如图一)
(图一)
四、调查结果分析
被调查对象对当前养老方式满意度认同程度(如图二)
100.00%50.00%中年人0.00%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老年人青年人
(图二)
由图
(二)所得的数据可以看出,超过84%的青年人对当前社会养老方式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有92%的中年人对当前社会养老方式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85%的老年人对当前社会养老方式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不平衡。在调查的对象中,有大约15%左右的人员还没有购买社会养老保险,主要依靠养儿防老的传统保险方式。主要原因是当前我国法定的基本养老保制度,主要是在国有企业中实行,城镇区、县以上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参照执行,区、县以下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城镇个体劳动者基本上还没有实行法定的养老保险制度。全民和集体企业中的劳动合同制职工、临时工,以及区县以下集体与私营企业、新产生的股份制企业和个体劳动者,至今没有统一的养老保险办法。
青年人11%老年人61%中年人28%2.社会养老保险投入较低。在这次调查中,有50%的人养老保险投入不过2000元,45%的对象养老保险投入在2000元以上,还有5%左右的人根本是零投入。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待遇,受统包统配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无论企业经济效益好坏,收人多少,均实行单一层次的养老保险待遇,这种待遇结构与活跃的市场经济极不适应,一方面不利于控制待遇水平,另一方面不利于调动城镇居民的积极性。
3.养老保险意识淡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浓厚,家庭式养老目前仍然占据社会的主流。因此,在受调查对象中,有超过5%左右的人没有养老保险相关计划,甚至是零投入,极个别的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内容,还有的低收入群体,虽然想购买养老保险,但是经济基础薄弱73.8%的人认为政府应该更重视为低收入者提供养老保障。
六、对策与建议
1.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要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实行城镇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无论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招用人员和劳动者自主择业都通过市场进行选择。这种以市场经济机制为基础的劳动力管理方式,可以使各类人员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之间,在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之间合理地流动。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覆盖城镇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各类职工的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保证城镇所有职工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以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2.要多方筹集养老保险资金。为了使养老保险既能发挥保障生活和稳定社会的作用,又能适应不同经济条件的需要,以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宜实行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要制定出财政牵头,社会投入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养老保险缴费方式,实行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养老保险费用。
3.加强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力度。养老保障问题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自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家庭在现代社会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能完全胜任人口老年化的压力,而机构养老也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社区养老模式成为当前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七、小结
对于此次调查,虽然调查范围有局限性,但是对我自己而言是感受颇深。首先,我初步了解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思想,自己在社会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中都在无形的用运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加深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其次,我认识到中国的老人养老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还需要各级各继续指导、选喜欢,我觉得自己真正以主人翁的地位来发现问题,并绞尽脑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现在我应努力提高业务知识,培养道德品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关于宁波市居民假期出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宁波市居民假期出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调查小分队
近几年来,宁波的旅游业发展日益红火,各旅行社也此起彼伏的出现,旅游更成了宁波市居民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事情。
于是,我们调查小组特地对范江岸小区进行了定点的问卷调查,一共发放100份,回收了100份,回收率100%。通过这次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宁波市居民,尤其是在假期的出行情况,同时也可从中发现本市旅游业的某些不足之处,能为有关部门提供点意见或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1.
出行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所得,宁波市居民双休日、节假日真正出行的人较少,且每次出行时间间隔较长。下面是些有关数据,即可证明:在家基本不外出的(包括在家休息、在家打扫卫生、给自己充电学习)占51.5%,剩下的48.5%包括了外出旅游、走亲访友和购物逛街,而真正外出旅游的也只占全部人数的15%。其中39.6%的人已经有1年甚至更多年没外出旅游了。
2.
出行目的:
如今人们出行目的各异,休闲观光、探亲访友多种多样,至于宁波市民的出行目的如下图所示:
3.
出行方式:
据我所知,如今的出行方式主要有两种,跟团出游和自助旅游。当然两种方式各有利弊,而我们74%的市民选择了自助旅游,原因很简单,多数人认为可以省钱,当然时间、路线方面可以自由支配,不像跟团去那么贵。
1
在问及旅游形式时,有将近一半的居民选择了传统观光型的旅游方式,这是与出行目的较为符合的。同时,我也发现有30%左右的人选择了野营探险型。这说明,在出行人之中年轻人占了不少的比例。
4.
出行的注意点:
在居民的心中,我们在旅游时通常最担心的还是天气和安全两大因素。这两点直接能导致此次旅游的顺利进行,谁都希望一路顺风而去,满“载”而归,即使累点也无所谓。
当然问到黄金周是否愿意出行时,我所调查的11户家庭绝大部分都说不会,有的则不肯定。因为他们认为黄金周出行的人太多,交通拥挤,给旅游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各种花费也随之上涨,自然不能尽兴而归,还不如其他时间出行更好。
5.
对旅游地的评价:
据调查,宁波市居民除对交通、景点评价较好之外,其余的住宿、餐饮、旅行社、导游服务都认为一般。他们认为宁波的旅行社报价不明,服务欠好,导游的个人素质也有待提高;同时,宁波景点少而散,门票价格又高,少特色旅游,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开发。
二、
原因:
对本次调查的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宁波作为正在全速发展的新兴城市,人们的生活节奏自然变快,导致市民们缺乏时间外出旅游;有时间的也多数选择了短线。
其次,那些居民多为工薪阶层,有限的收入支付不起较为昂贵的旅游费用,因此也减少了出行次数或选择了短线。
2
再次,宁波虽然有着较为久远的文化历史,但开发较晚,景点不多且分散,同时景点又缺少特色,这样一来,又限制了短线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宁波的旅游业发展不够完善。宁波的旅行社个数也不少,为何生意并不红火呢 许多旅行社纷纷打出低价旅行路线,可为何还是少游客呢 这与旅行社发展不健全有关。市民希望跟团去有较为合理的价格,有较好的导游服务,给出行带来方便,而宁波旅行社在这些方面做得都不到位。
三、
意见及建议:
针对上述四点原因,我总结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我觉得当务之急应该是打造甬城文化,发展特色景点,注重“长短结合”,把宁波的悠久历史及文化介绍出去。这样文化、景点双管齐下,宁波才能成为旅游新城。比如我们的梁祝、河姆渡等已小有名气,但浙东大峡谷、天下玉苑等如今还并不出名。所以我们应该在原有的景点上多发展新景点,不但在市区内发展,而且还要在全大市发展,余姚、象山、宁海等地好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有的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发有价值的景点群,形成“长短结合”旅游,不但能吸引本地游人,更能招来外地及国外游客。
当然,这些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推行有利于旅游业的政策,为旅游部门做坚强的后盾。通过市定时定点搞的有影响的大型活动来带动市旅游热潮,以及充分利用两个“黄金周”的效应。因此,像“宁波国际服装节”这样的活动就是典型。
还有就是旅行社的健康发展的问题。他们可以把自己打造成特色旅行社,适合各个层次市民的需要。在各自发展的同时,注重集体以“诚实守信,热心服务”为宗旨,做到真心为游人,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市场。例如,可以针对市民收入,开辟特色市场,制定合理价格,开展“市民实惠游”游线等。还可以根据我市景点少而散的特点,开专线游车,分别组织长线游或短线游等,这样既能满足游人的目的,也给自己带来收益。当然,对导游素质的提高,对旅行社服务信誉的改善,旅行社也是刻不容缓的。
3
同时,要想提高市民出行率,调动市民出行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所谓“天时、地利、人合”。只有“人合”了,事情才会更好办。
当然,做好这些事需要时间,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我们不急,慢慢来,发展好了,一步到位,到时候就不怕宁波市民没有出游地,就不怕宁波旅游业会不振兴!
4
泰山社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调研
学 院: 经济学院
专 业: 国民经济学
学 号: 4031230138
姓 名: 光文亮
班主任老师:阎光亮
选课班序号:政治理论三
二0一二年十二月
泰山社区居民出行方式的调研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民出行要求的增加,城市的机动交通活动更加频繁,由此带来的交通堵塞,能源消费增加, 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讨。特别是交通拥堵问题成为了许多大城市的通病,严重制约着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出行。
为了减轻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国家和政府都鼓励和倡议人们绿色出行,这种出行方式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既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又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今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五位一体”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格局,其中首次提到要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因此,转变居民出行观念,改变传统的出行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我来到了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泰山社区对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进行调研。本次调查采取口头问答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100名居民进行了提问,主要人群包括学生、上班、,退休人员和个体经营者,涵盖了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等不同年龄段,并且在调查的过程中向居民传达“绿色出行”的理念。
一、在调查中,将居民的出行方式主要分成以下五类:
(一)、公共交通工具
在所有数据统计中,有76.2%的人都是选择该交通工具,主要是公交车和地铁,且在交通花费上大部分人每月花费不会超过200元,只有少部分人因工作繁忙而超出。在平常的候车过程中,超过半数的人都是在15分钟内就可以等到车,还有少数人是因为车辆少,需要搭的人多,导致等候时间过久。对于公交车的位置安全只有少数人知道,大部分人都是不介意坐在哪里的,都是见到有位就坐的。在候车站台,绝大多数人认为一定要设立排队等候护栏,不然总是有人冲抢位置,容易发生意外。另外,在调查中,许多居民提出了一些问题,如候车时间长;车内常人多拥挤,因扶手少,下车不方便;上下班高峰期公交班次过少,导致严重超载;安全问题,特别是靠窗的位置;站牌标识不清,地铁线路太少且票价高等等。
(二)、私家车
在所有数据统计中,有9.5%选择了该交通工具,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油价太高;堵车;无停车位;道路拥挤等等问题。
(三)、出租车
在所有数据统计中,有4.8%选择该交通工具,超过半数人觉得的出租车步价过于贵,但仍然有40%的人认为价格合理,有极少部分人觉得无所谓。在搭乘的出租车时,出租车司机都是很少绕路,当然也会这种情况,不过却只是极少部分。关于出租车的安全问题,大家上了很少会扣安全带,有些甚至是觉得没必要。对于黑车和拼客,大家提出不同看法,但是绝大多数人出于安全考虑,不会选择这种方式。
(四)、自行车和电动车
在调查中,有20%的人出行会选择骑自行车或电动车,目的各有不同,有些是为了健身,有些是因为便捷,或者是拿来代步,另外是因为崇尚“低碳”生活。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自行车车道太少或者太狭窄,有些市民骑自行车和电动车乱闯红绿灯,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还有沈阳市冬天太冷,不适合骑车出行。
(五)、步行
在所有数据统计中,有2.4%选择了步行这种方式,大部分觉得步行多远都可以的,只有少数人觉得,路程短才会选择步行。在过马路时,大多数人会等红绿灯,但仍有人会直接冲,有些人视情况而定。当然,步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空气污染严重,灰尘多;不少违章车辆占用人行道;有些马路绿灯时间过短;人车抢路走;行人不一定走人行道。
二、居民出行目的和出行时间的选择
针对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状况的调查发现,居民日常出行目的主要集中于通勤(包括上班、上学) ,占比高达68.7%,其次是休闲或走亲访友(21.2%),仅有9.3%的居民将购买生活用品作为日常出行主要目的。调查同时发现,城市居民日常出行距离大多集中于3-8公里,其中3-5公里和5-8公里合计占比超过半数,达到41.7%,仅有6.2%的居民出行距离在1公里以内。
调查同时显示,有车族的出行距离大于无车族,其中有车且未来两年有换车打算的人群出行距离最远,8公里以上占比39.6%。 而居民日常出行所需时间主要集中于15-30分钟和30-60分钟两个时间段,占比分别为37.4%和33.9%。其次是“15分钟以内”,占比11.5%“2个小时以上”的占比很低,仅有1.6%。
三、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认识
对于城市交通问题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居民认为现在城市交通拥堵,居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交通问题是私家车的过快增长,占比56.1%,有36.2%的居民认为乘坐公交不方便。 在调查过程中,市民将城市交通问题进行重要性排序,发现重要性排名第一的因素中,交通拥堵占比最高,达到31.3%,略高于私家车增长(28.5%)。重要性排名第二的因素中,停车难占比最高,达到34.2%。重要性排名第三的因素中,乘坐公交不方便和停车难则分别占据前两位。居民认为沈阳城市交通拥堵的比例高达80%以上。
耐人寻味的是,有72.0%的居民在接受调查时认为现有的出行方式比较方便,但同时又有73.9%的居民愿意改变现有出行方式,只有26.1%的居民不愿意改变。而且有超过60%的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代替现有出行方式,远高于选择公共交通的26.9%。不过,超过半数的居民认为发展公共交通与私家车并不矛盾,另有31.8%的市民认为二者存在矛盾。
城市居民倾向于选择私家车作为替代出行方式的原因之一,或许是目前的公交系统还不能让他们满意。在针对公交系统存在问题的多选调查中,反映最多的是公交太拥挤,占比69.4%,其次59.6%的居民还对公交系统的准点率表示不满,认为等待时间过长。而市民对公交车票价的不满程度最低,有20.1%的居民反映此问题。
提高速度和准点率、完善路线和完善其他公交工具(如地铁) 目前是最吸引居民的公交改进措施,占比分别为26.4%、23.4%和20.2%。市民对提高舒适度(如安装空调) 的需求度不高,仅有
7.1%,显然,市民对于公交改进需求还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而在对公交发展方向的调查中,60.6%的市民希望政府可以发展轨道交通(地铁) ,其次是快速公交专线,占比35.1%,市民对于发展普通公交车的需求度不高,仅有4.3%。
四、对居民用车习惯的调查
在针对城市居民用车习惯的调查中发现,在拥有私家车的被调查居民中,日均用车一次的占比为20.7%,日均用车两次的居民占比为43.1%,日均用车三次的居民占比为21.9%。将居民日均用车次数与居民家庭月收入分布交叉分析发现,家庭月收入在1001元至2万元之间的被调查居民均有四成以上的日均用车为两次。
调研结果显示,8.2%的被调查居民私家车平均每次乘车人数为1人,47.6%的被调查居民私家车平均每次乘车人数为2人,35.0%的被调查居民私家车平均每次乘车人数为3人。平均乘车人数在2-3人的有车居民所占比例达到82.6%。
而针对用车安全习惯的调查则显示,目前城市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相对一般,仅有59.3%的市民在驾车/乘车中基本上会系安全带,另有32.2%的居民偶尔选择系安全带,还有7.6%的市
民从来不系安全带。关于安全带和气囊的保护作用,被访者的认识程度基本相当,有31.5%的居民认为气囊的作用大,有36.8%的居民认为安全带的作用大。说明居民对于乘车过程中的事先防御措施和事后防御措施没有明显认知。
调研结果还显示,有车居民在外饮酒后回家时,有70.7%的居民选择乘出租车或公交,48.1%的居民选择“找亲朋好友来接”,20.1%的居民选择找专业代驾公司,但有4%的居民却选择酒后自己开车。
五、调查建议
通过本次实地的调查研究,我了解到了该社区居民的出行方式和出行需求。为了进一步解决沈阳市交通拥堵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便市民出行,让广大市民享受低碳生活,因而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城市建设特别是交通环境建设观念
明确指导思想,即为方便市民出行提供人性化的多种便利,完善地铁系统建设,开设公交快速干道,增加城市立体交通建设(如高架桥和立交桥), 较少市内收费站和交通管制,为面对多种出行人群(如小型机动车与行人、自行车、公交车)提供方便。
(二) 、改善绿色出行硬环境
提高各类公交工具的覆盖面、舒适性、方便度、发展均衡度,实现“无缝对接”换乘;解决公交汽车等候时间过长和不确定问题,最好能用科技手段做到了解公交车辆的位置以便预知判断到达时间;除继续发展公交专用道外,设置多人乘车专用快行道,提高道路利用效率;改善自行车出行道路环境和存放环境,重视防盗问题,给予其地位和尊重;以步行者为本,系统地建设方便、安全、人性的出行道路交通环境。
(三) 、限制小型机动车的使用频率
依靠经济杠杆手段积极引导市民减少驾驶机动车出行。一是提高用车出行成本,例如提高油价、提高临时停车费用,使定价分区域分时段、地上高于地下。这样做的另一好处,可以用经济手段促进停车库的投资建设。二是削减公车配置数量。三是适当降低不用车时的停车成本,如降低居住停车费用,而上班地点的停车收费按日而不是按月计等,以鼓励绿色出行。四是可以在有条件的单位对绿色出行进行经济鼓励。
(四)、倡导绿色出行文化
通过加强各种渠道的媒体宣传及学校教育,逐渐培育起绿色出行文化。即绿色出行是一种科学经济环保且具有高尚道德色彩的先进文化,与贫富程度并无必然关联。相反,动辄驾车出行、推崇大排量汽车是文化落后的表现。推广城市“无车日”活动,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和电动车出行,既环保节能,又有益身体健康。让“绿色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广州生活,谁最幸福?自去年调查得出“男人比女人幸福,丧偶的比已婚的幸福,博士学历的人最幸福”结论之后,近日《广州市居民幸福感状况调研报告》2016年版出炉。调查发现,初中学历人群更觉得幸福,而中年离异群体精神压力更大。
该报告由广州市委宣传部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合作建立的幸福广州心理服务与辅导基地编制,具有科学性及性。报告指出,广州市居民的总体幸福感得分为3.27分(总分5分),处于中等水平,政府需要在改革和完善交通系统、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性等方面多下功夫,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总体情况]最不满意生态环境
据了解,2016年,课题组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取样本,问卷发放范围涵盖天河、海珠、越秀、荔湾、白云、番禺、花都等区,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74份,回收有效率达92.13%。
广州居民幸福感状况,由个人发展、生活质量、政府服务、社会环境、社会公平、精神生活、生态环境共7项一级指标构成。数据显示,除了生态环境外,其余6项指标的分值均在“一般水平3分”以上,总体幸福感得分为3.27分,处于中等水平。
[性别差异]男人比女人幸福一点
纵观2014、2015及2016年的数据来看,男性的总体幸福得分也比女性高。课题组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犹存,对于男性而言,个人和事业的发展仍旧是第一位的;但对于新时代女性而言,在追求个人发展之余,同时还要“主内”,因此女性比男性面临更多压力,导致女性居民的得分低于男性居民。
[居住地域]白云区居民最幸福
白云区居民的幸福度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而天河区则长期垫底。课题组分析,白云区居民的总体需求,跟区域发展现状可能是比较匹配的,而天河区属于广州的商业中心,物价房价均较高,生活压力较大。
[婚姻状况]中年离异精神压力更大
在总体幸福感上,不同婚姻状况的居民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精神生活维度上,离异的评分最低。课题组通过交叉列表分析发现,离异者大多是36-45岁的居民,说明在“人到中年”的压力下,婚姻更容易出现问题。同时,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离异状态会影响归属和爱的需要的满足,因此导致了离异居民旨在精神生活纬度的满足感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丧偶居民在7个维度和总体幸福感的得分均为。但课题组认为,受限于取样条件,参与测评的丧偶居民较少,该数据不足以代表广州市丧偶居民的整体水平。
[教育程度]初中学历更幸福
初中学历居民的总体幸福感比其它学历要高,而硕士学历居民最低。课题组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人格独特性。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幸福生活的评价标准也随之增高,反之,低学历的居民因学识有限,容易知足。
[月收入与月消费]收入不同不存在明显差异
在总体幸福感上,月收入及月消费水平不同的居民,其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连续三年的数据显示,月收入为25000-50000元之间的居民,其幸福感比较稳定。而月消费水平5万元以上的居民,在生活质量、社会环境、社会公平、政府服务、生态环境和精神维度上的幸福感得分较高。
[居民心声]六成人认为该过更好的生活
64.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应该过上比现在更好的生活。这意味着,广州居民的相对剥夺感仍较为普遍。
调查显示,影响居民幸福感提升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生活质量和社会环境。在生活质量上,居民对于交通出行状况、交通安全状况以及目前的消费水平这三项满意度较低。而在社会环境方面,居民对食品药品安全状况、社会诚信和社会消费环境比较不满意。这也意味着,政府需要在改革和完善交通系统、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性等方面多下功夫,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推荐专题: 居民出行方式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