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教育调查报告(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教育调查报告(推荐5篇)》。
如今,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同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要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为现代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由此可见,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不容忽视,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关注。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入手:
(1)要转变和更新思想教育观念;
(2)要有爱岗敬业的态度和精神;
(3)要有善于教学、勤于钻研的能力;
(4)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我们都知道: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5,农村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人口素质。同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要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为现代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由此可见,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不容忽视,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关注,提高音乐教育在农村学校及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刻不容缓。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音乐学科师资配置上,我县农村小学基本上没有专职音乐教师,有的仅限于乡镇中心小学。村小几乎没有音乐教师,有几个乡镇有兼职的,也是以其他学科为主,捎带上音乐课。再有一点就是音乐师范毕业生分布不均,有的乡镇多,音师生教不上音乐课,去当班主任。而有的乡镇音师生少,或者连中心校都分不到一个。在音乐教学设备上也比较落后,一部分学校有专用音乐教室和钢琴,大部分的音乐教室也可以叫做综合活动室,各种活动都可以用这一个教室。一些小学上课必备的打击乐器、教学磁带等也只有几家学校有。还有一些村小连音乐教材都没订,可想而知,没有教材如何上音乐课?另外,一些学校还常以各种理由,利用音乐课上其他学科的课程,致使学生无法学习和掌握完整的音乐知识结构,剥夺了儿童享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
一、要转变和更新思想教育观念。
要想改变当前的这种音乐教育状况,要转变教育观念,大力倡导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更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严格的执行《音乐教育大纲》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清除“主科”与“副科”的意识,真正把农村的音乐教育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起来,把快乐和美的享受还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力。
二、要有爱岗敬业的态度和精神
现在大多数的农村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更为了考大学。因此家长和学校从小都对语文、英语和数学等所谓的“主科”关心,忽视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相应地说,音乐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就无法提高。记得一位音乐教师说:“咱们在学校从来没有被评为优,更别说先进了”。尽管这名教师在教学和其他方面都不错。音乐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低,音乐教学设备差,社会及教育部门不重视音乐教学等一系列客观现象,极易造成教师主观上对音乐教学的应付心理,对自己的岗位不热心,甚至愿意当班主任。这种态度看起来似乎是人之常情,但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音乐学科地位的提高,有赖于教学质量的保证,假设我们的教学水平是一流的,我们的课外活动、校园文化都搞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我想,我们的领导和同志都会看到,无论考核还是评优,都会有你一份儿。
无论专职和兼职教师都应该有敬业精神,提高师德素养,增强对学生的爱心和为专业献身的精神,勇于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业”。利用身边一切可用的资源,为上好音乐课服务。敬业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细心大胆,不拘泥于固定形式,敢于开拓创新,善于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审美环境。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相同点就是他们都热爱音乐艺术,所不同的是农村学生受到的音乐教育比城市学生更少些,因此,他们对音乐有更浓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如何引导他们从好奇心开始,一步步走进音乐的殿堂。
现在的学生今后将面临的是处处充满竞争的复杂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完善的综合能力是他们必备的参与社会竞争的条件。这种能力的培养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教师身上。音乐教育在这方面的功能虽不是万能的,但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例如:歌唱的音调对语调的影响,合唱对团队精神的培养,舞台表演对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的培养等。
总之,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种特殊的神韵,贯注在他的言谈举止中,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心声去表达,用自己的动作去体验,给他们贫乏的心灵带来朝气,给他们生硬的举止带来生机。
三、要有善于教学、勤于钻研的能力
这种能力它包括教学技术、文化修养、创新意识、教研意识等多方面内涵。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把知识准确地、完整地传给学生,才能真正唤醒激发学生的心灵和智慧。据了解,像我们县这种情况不只是存在少数地方,是全国多数农村小学共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如何用方便、有趣的方法有效地使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何结合实际因陋就简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何借助音乐特有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如何结合新课程理念,把其他姊妹艺术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来。能力是实施的保障,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有设计充满新意、效果最佳的音乐课堂教学和教学方案的能力。要使音乐课堂教学成为蕴含审美价值、洋溢审美情趣的立体动态艺术的能力。
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知识要不断的更新,不断的给自己充电,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飞速发展的需求,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柏拉图曾说过:“音乐教育是至高无上的,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像节奏与和声那样深达人类内心深处并给予最强烈的震撼。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将音乐铭刻在心,传于后人。”因此,真诚期望各级领导和全社会都来重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也真诚希望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我县的音乐教育教学之中,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总之,只要把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搞好了,我们农村小学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题目:
改革创新多元办学 保持职业教育稳定发展
二、调研报告提纲 :
一、学校现状,调研过程的基本情况;
这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会议座谈与个别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期间召开座谈会、专题学习会,结合学校基本现状召开专门研讨会,进行归纳梳理,基本摸清开展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底数。
二、学校工作亮点
三、取得成绩的原因
(一)扎实做好学校硬件建设工作。
(1)做好实习专业硬件建设。。
(2)认真做好文明单位创建。。
(二)积极做好教师培养工作。
(1)提高实习教师整体素质。
(2) 做好理论教师向实习教师转化。
(三)做好学生就业,解决毕业生就业后顾之忧。
1
(1)利用订单培训应对“技工荒”和“就业难” (2)结合实际,办出特色。
四、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四风”方面出现的和需要解决问题
(一)学校发展面临新的竞争环境。
(二)技工学校就业热、招生冷。
(三)企业不活,就业不畅。
(四)经费短缺,发展滞后。
五、几点建议:
20**年8月24日至9月11日,笔者在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学实习。实习期间,笔者对两水中学的素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并以初三级学生为例采用访谈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对学校进行了分析与调查,现将有关现状、问题及相应的改善措施总结如下:
一、素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
两水中学是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以从学生角度来调查来看素质教育实施的成果,看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否真的起到作用。调查显示,初三级的学生99.5%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式各样课外活动,有体育、艺术、竞赛等,但是只有4.55%的学生认为自身素质确实得到了很大提高,22.73%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提高,而超过一半54.55%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18.1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兴趣不大,从中得不到提高。素质教育还包括全面提高每个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道德素质。经过调查发现,45.45%的学生并不认为自身的道德思想素质有提高,甚至有18.18%的学生认为与上一辈相比,思想道德素质有所降低。笔者了解到,有些教师认为现在的初三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甚至根本没有信仰。过去说为祖国学习、为人民服务,而现在由于社会经济的转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
二、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素质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所以两水中学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综合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凸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但现实中,农村家长们的观念常常是"读书--考大学--当官"的思想,所以把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考试与素质、智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开来。错误的观念不转变,素质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师队伍。素质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一个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教师状况的根本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三是课程建设。且不说课程的内容改革是个难题,单就课程的形式而言,要实现由教师的"教材"向学生的"学材"转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考试制度。中考作为选拔初中学生能否到高中学习的一种比较公正的手段是不能取消的,只要考试存在,应该就具有合理性。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考试能把学生真正的素质考出来,减少偶然性和片面性,这又是一个难题。
五是教育评价。评价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能否评价出来?用什么方法来评价?谁来评价,是社会还是学校?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素质教育的尴尬局面就很难改变。
三、针对以上问题及制约因素在可采取以下措施: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是要通过努力使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通过本次调查笔者认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道德理论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行为教育的结合。
重视道德责任行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把整个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义务,并自觉履行这些义务。可以通过教学、共青团、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会、班主任工作等多种活动形式来开展教育。
第二、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注重养成教育。
责行是责任感的外化,是责任感的最终归缩。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如互助学习活动、参加家务劳动等。学校可建立家务劳动制度,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要求学生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家长给予具体安排落实,学校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并在校园里定期开展家务劳动竞赛和表演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逐步具有集体、社会责任感。
第三、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调整和规范教育行为。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哪些提倡做,哪些反对做,哪些禁止做,都要有章可循。修改完善中小学校的教育评估制度。切实通过评估,引导、调控和激励基础教育行为,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完善师生互评制度,赋予学生实在的评价权利。奖惩制度要面向全体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要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学校建设。
第四、突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学校必须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开设课程,坚决制止那些只重视开设应考学科,忽视甚至放弃那些不参加考试的课程的应试教育现象。要深化教学改革,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素质教育必须承认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穷落后山区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方面要体现出这种差异,使不同的地区有较大的选择弹性。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第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敬业爱岗,关心、尊重和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教师必须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必须努力钻研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必须尊重和关心教师,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一、中学生调查研究
1.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研究 2. 中学生学业任务承受能力调查 3. 中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4.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5. 中学生劳动技能培养
6. 中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 7. 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研究 8. 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9. 中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及减轻负担的对策
10. 中学生分化的所谓“危险期”研究 11.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实效性研究
12. 中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与研究
13. 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14.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15. 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 16. 因特网对学校教育的挑战 17. 当代中学生的品德状况的研究 18. 中学生心理特征的调查研究 19. 促进“后进生”转化诸因素分析 20. 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教师工作研究 21. 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2. 品行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23. 学生流失情况及防止流失的建议 24. 流动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 25. 中学第二课堂的研究
26. 课外科技活动与中学生成长
27. 体育教学与以“达标”为中心的课外体育活动
28. 学生文化素养的调查及提高途径
29. 中学课堂教学研究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
30. 某校中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31.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32. 中学生课外实践状况调查报告 33. 中学生家庭作业情况调查报告 34.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35. 中学生人际交往关系调查报告 36. 中学生安全教育调查报告 37. 中学封闭式教育管理调查报告
38. 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39. 高中生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40. 中学生性生理、型心理、性健康问题调
查报告
41. 辍学问题调查报告
42. 中学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43. 中学生素质状况调查报告
44. 中学生对待网络的态度调查报告 45. 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46. 某班班貌调查报告 47. 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48. 中学生与异性交往现状与指导调查报
告
49. 中学性教育调查报告 50. 中学生睡眠状况调查报告
51. 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调查报
告
52. 初中学生自学能力调查报告 53. 中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调查报告
54. 某中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状况
调查报告
55. 某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56. 中学生消费与理财调查报告
57. 初一学生适应中学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58. 高一学生适应中学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59. 中学生学生对代表国家的国旗、国歌、
国徽的态度调查报告
60. 对比中学生在抗战纪念六十周年活动
中和超女比赛中的参与程度调查报告 61. 中小学生眼中的爱国具体表现调查报
告
62. 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新的时代
中应如何体现调查报告
63. 中小学生爱家乡情感的培养调查报告
二、中学教师研究
1. 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调查 2. 学校教师激励方式探讨
3. 实习学校教师队伍的个案分析 4. 教师的心理挫折问题研究
5. 中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
析
6. 中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7. 中学教师的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8. 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思考 9. 当前教师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 10. 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状况及需求研究 11. 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
究
12. 西部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特点与难点 13. 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及其对策调
1 查
14. 贫困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
15. 中学师德建设调查报告 16. 中学教师薪资调查报告 17. 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18. 中学教育科研现状调查报告
19. 中学教师进修、提高情况调查报告 20. 中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21. 某学校心理教育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三、新课改研究
1. 新课改下家长的教育影响力 2. 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3. 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实践研究 4. 新课改下教师观(学生观)的更新以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5. 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的研究
6. 新课改中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7. 新课改中教师地位与作用 8. 新课程环境下班级建设浅谈
9. 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变革的原因分析 10. 新课改与教师评价改革
11.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12. 中学学科新课程的新理念研究 13. 家庭教育研究
14. 家庭教育与独生子女的成长
15.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16. 家庭氛围对教育(中学、小学)的影响 17. 独生子女心理特点与成因分析 18. 独生子女人格特点分析
19. 某地中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四、实习体会与反思
1. 实习中学对高师教育实习的意见与建议调查
2. 历届校友在实习中学任教情况及对母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 3. 从教育实习看,本专业中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应做哪些改革与改进 4. 实习中学教学质量调查与研究 5. 双重角色的自我体会
6. 师范生的智能结构与品格结构研究 7. 五年来我校毕业生的教学素质区域调查
8. 师范生的素质教育研究 9. 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建设
五、综合研究
1. 2. 3. 4.
从教师现状看师范生的招生、就业 中学办学失范现象的成因 隐性课程的潜在价值研究
高等师范教育如何适应中等教育的发展
5. 从中等教育的发展看师范院校的课程
体系改革
6. 中学良好校风的形成及其物化形式的
研究
7. 中学生成长中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的一致性研究
8. 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研究 9. 社会环境与中学生成长 10.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学校管理 11. 浅议教育产业化问题
12. 德育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问题研究 13.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与对策
14. 谈谈你对师范大学有哪些建议
15. 谈谈你对教学改革利弊的认识与反思 16. 对我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反思
17. 对我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反思 18.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问题
调查报告
19.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问
题调查报告
20. 中学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问题调查
报告
21.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22. 农村初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23. 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出路调查报告
24. 农村初中学生流失(或教师流失)情况
调查报告
25. 对比中学生在抗战纪念六十周年活动
中和超女比赛中的参与程度调查报告 26. 某地区农村寄宿学校建设调查报告 27. 某地区农村中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与
能力培养调查报告
28. 某地区农村初中课改实践中存在的问
题调查报告
29. 某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30. 某地区农村初中生自信心调查报告 31. 某地区农村初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调
查报告
32. 某地区农村中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现状
调查报告
33. 某中学学校文化建设
调查目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县城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县城(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调查对象:芮城县城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14年9月――2014年11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走访座谈
一、基本情况
县城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县城现有留守儿童1056名。
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
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
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
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 “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 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原因探析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
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
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工作对策和建议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
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
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4、学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以工会牵头,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成长的组织网络,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
四、总结
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着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研究,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谐。
推荐专题: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