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1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2021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推荐6篇)》。
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占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近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走访了本镇的1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
一 基本情况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镇16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 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2015年10月。
3 调查内容: 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 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 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0余份,回收31份。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6%,中年占58%,老年占16%;领导占25%,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13%;
2 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65%,15节以上的只占23%剩下的12%就在10到15节之间。我们还发现。75%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课,有些学校教师要代三门以上的科目。在村级小学,有15%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另外还要完成每学期教育局布置的相关校本研修和相关的心得体会等等。上课前得写教案,详细的备好课,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所有的工作都要做相关的记录。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这些具体的事务上,还有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思想的压力甚至超过了身体的压力。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还要接受很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的。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好的教师都想着调换环境,造成优质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造成教师工作量大,影响了工作热情,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平稳的。然而,在硬件设施上,农村学校和城区的学校不可相提并论。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音乐课上没有钢琴、风琴……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教师代的是非专业的课程,有些科目就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落后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留守与学困儿童”现象
由于本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外出务工人员很多,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这些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的调查中,65%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衷。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很大的差别,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根本不懂的配合学校和教师去教育孩子。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抱怨学校和教师,管理上时常会引起家长和学校教师的矛盾,甚至到校吵闹。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四)教师福利待遇低
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待遇上觉得可以的只占13%,47%的老师认为基本没福利待遇,40%的老师觉得根本没有;在我们的走访中。90%的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利问题。调查了解,由于现在的管理政策,学校在教师节和元旦这两个对于教师很重要的节日都没有任何慰问和福利了,在调查中75%的老师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更重要的是要获得认可和尊重。
在这次的调查中了解到,各校为了搞好双创和义务教育的很多工作,很多学校负债严重,使得学校运转艰难;而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对于学校负债也没有可行的解决政策,乡镇对教育的投入几乎没有,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及维修全靠学校承担;社会救助、捐资办学体系在农村基本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给老师发放福利待遇呢?
(五)教师精神压力大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调查显示,80%以上的老师觉得精神压力大。通过调查有近12%的老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有11%的教师因为身体原因长期请假。精神压力是很多教师精神状态处于崩溃的边缘,根本无法上好课。农村教师的健康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老师的工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加上现在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方式的影响,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贪玩好逸恶劳,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这让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留神就闹自杀,一不顺心就不读书,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怎么会没有压力呢?
2 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老师难辞其咎,特别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很多家长没有教育的理智,根本不愿接受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和严格教育,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老师是没有目标的,怎么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
3 学校和上级部门
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每学期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这样那样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应接不暇,各种各样的教研培训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安全问题、学习问题、生源问题等等,不仅让老师觉得经济上吃不消、更多的是精神上吃不消。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80%的老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上级检查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老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4 社会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把教育事业比作辛勤的园丁。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一定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平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同性质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本该如此,他们大多认为教室就是每天上一两节课而已,玩的时间太多,每年还有寒暑假,是很多人无意之中产生对教师的心理上的讨厌和憎恨,教师的正常工作往往得不到家长和群众的理解,有点风吹草动就马上绝对的认为教师是完全的过错,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如何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舞台,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和无助。
三 、农村教师的心态及其形成原因
根据以上几种现状,我们把农村教师的心态归纳为以下几种:
1、积极心态
(一)“无私奉献”的决心
自古以年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焟蚷成灰泪始干”,把教育事业视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许许多多的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无私奉献”的决心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一生!这样的心态占绝大多数。
(二)“回报社会”的感恩心
很多的老师,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师,他们曾经艰苦生活的磨砺,知道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安稳生活,当他们走进课堂,他们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不计较报酬,不受消极和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追求回报,无怨无悔!
2、消极心态
(一)物欲的膨胀,精神的沦丧。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着教师的心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工资待遇高,生活水平高,而且工作轻松,连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老师,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买不起名牌,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贫的,不管买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终其一生,教师都是寒酸的。物质上的清贫,但是工作却是起早贪黑,呕心沥血,让许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但是却又不舍得放弃。久而久之,许多的老师就有了混日子的打算,失去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浮躁时代动摇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决心
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辈子,但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关心带来误解、认真视为呆板,负责却认为多事。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谈起过这样一件事,他说读书的时候,教师对他是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他冷潮热讽,说他只有卖气力吃饭的份儿,他很恨这位教师,某一天,当他与老师重逢的时候,恰好这位老师有求于他,他显得很冷淡,虽然最终他帮了这个老师的忙,但他也对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你说我很笨,只有卖气力的份,是这样说的吗?”教师无语。听到这儿的时候,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成才,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方法上,或许有着许多的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好,然而,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懂得教师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不被理解,难怪我们的教师灰心了。时下市场经济大潮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导致一向安于清贫“无私奉献”的教师开始动摇了!
(三)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诚然,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决心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成为一代名师。但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了。现实的具体体现在
(1)农村教师被不公正待遇长期困扰着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老师对于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福利待遇觉得很不公正,同样的付出劳动和心血,甚至农村教师付出的还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报却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农村老师,社会、家长在对待老师的问题上,对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老师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学环境的恶劣、家庭生活的困难、教师的住房问题等等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农村教师。
(2)农村孩子素质无法和城市孩子比
学习上,城里的孩子的学习家长极为重视,家长的素质也很高可以给孩子很有效的辅导,很多家长会从小就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而农村孩子你就得花数倍努力,家长也帮不上忙,所以城里学校的教学上更易出成绩;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的向孩子灌输新的 “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而城市里的孩子却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识才能有未来的观点。
3、观望心态
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更大一部分老师对于目前的农村教育其实是抱着很大的观望心态的。具体表现在工作上出工不出力。这种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政府和社会都在呼吁“尊师重教”,相应地也不断出台了相关改善教师待遇的政策,(包括一些光喊口号不落到实处的),特别是最近几年。改善农村教育条、改变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已经慢慢的落实到行动上。这让我们的农村教师看到了很大的希望,但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太快,这边条件还没改善或者正在改善,生活成本早已超速前进了一大截。许多的老师就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对待工作。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做到问心无愧就算可以了。也很满足目前的生活状况。
四 思考与对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类灵魂工程师”,从古至今,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人们仰慕为崇高的职业。很多的人把教师看作只思奉献不思回报的“神”,面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农村教师这么复杂的心态。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端正农村教师心态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 政府和社会应该多从“教师也是人”的角度和从我国农村教育现状的实际出发,多思考行之有效的改善办法,从软、硬环境上给农村教师和农村教育一个公平的空间。改变农村教学现状、改善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推动农村教育大力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要想做到心心相印的教育,农村教师们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教师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农村教育是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
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
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近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授课内容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老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建议。
1、存在的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同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能力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老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平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通过调查下来的情况来看,基础不厚不过是疥癣之疾,劲头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为基础不足尚可以亡羊补牢,劲头丧失、锐气大减则是釜底抽薪。曾经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农村的孩子为改善改变这种状况而奋发读书。但实际考察下来与理想大相径庭。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今日之农村学生思想之贫大于物质之贫尚待查明。或许是今日农村的物质生活相对提高,也或许是电视网络的舆论作用。总之,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阻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力量。据了解,当地的初中学生一般不会在中考时填报遵义市的重点中学,其原因并不是没人有那个实力,而是填本县以外的高中,万一落榜,即便是上了本县高中的分数线也不一定能上该中学。所以多数的学生为求稳妥不得不填报本县的一般高中。学生水平有限固然是事实,但当地教育部门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不鼓励也就算了,还如此设置障碍对学生就太不公平了。升学管道不畅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地方特色和整体优势,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首先是在学生方面,虽然大多学生基础薄弱且学习积极性不高,但其资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山村虽然物质条件不甚丰裕,但基本的能保证青少年健康发育成长的物质所需还是有的。学生大多淳朴可爱,反应敏捷,可塑性强。所以,基于这个还算不错的客观条件,只要老师在学生身上多花心思,严格要求,并且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可以也是一定能够提高的。
另外,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专业知识强,敬业程度高的优秀教师。不光如此,也有老师放弃了外调升迁的大好机会,甘愿扎根留在这穷乡僻壤,十几年如一日,从未止息。对于此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当地政府应该加大扶持,重点关照。对这类安心扎根农村的教师一方面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可遣至外地进行培训,促成其更好地为本地教育事业服务。
然而以上两点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只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考虑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责任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现总结如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渐成不够积极主动的氛围。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尝试加强严看硬管式的应该教育的传统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和实质性的改善则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有关孩子教育的调查
“现在的孩子太个性化,教育根本听不进,动不动就顶牛,真搞不懂该如何教育孩子了。”几天前,在重庆上清寺人民小学门口,正等孩子出校门的刘女士这样对记者说。
事实上,像刘女士这样的家长还不少。根据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前不久发布的《重庆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发展报告》显示:“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意见经常不一致。”这三项是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的最大烦恼,占到了92.3%,认为完全有能力教育孩子的家长只占极少数。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很累,中国的父母更累。因为他们只有一个孩子,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们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设计好了人生。然而,不幸的是,父母为孩子设计好的人生轨迹,很有可能是自以为是的凭空规划。其结果可能是,父母使的力气越大,孩子受的罪越多,偏离正常发展轨迹的可能性也越大。今天,我们到底该如何当好家长呢?
教育的烦恼 五花八门
谭先生是重庆某政府机关公务员,有一上初二的宝贝女儿。孩子住校,周末才回家。谭先生告诉记者,每次回家后,孩子第一件事便是开电脑,每次起码两小时,房门紧锁,与小学中学同学聊QQ,怎么都叫不出来。好不容易将孩子哄出来吃饭了,她要求将饭菜端在电视机前,边看电视边吃饭,如果大人不同意,孩子就绝食。等她磨磨蹭蹭吃完饭,已经是晚上九十点钟了。左说右说将孩子从电视机前劝走,让她做一点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那才更气人。谭先生说,孩子每次做作业都要把耳机带上,要边听音乐边做作业,并且振振有词地说,不听音乐就想睡觉。
谭先生认为自己教育孩子还是颇为民主,希望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改变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哪想到,女儿的道理还很充分。她竟说:“老爸,我的成绩起码在班上还是中等嘛!你看那些成绩好的,上课时你要找她说句话,她都不理你。如果要我像他们那样,我宁可不活了!”谭先生愕然。
家住重庆大渡口区钢花路的李女士,一谈起对儿子的教育,就禁不住叹息流泪。上周末,李女士下班后把孩子从学校接回家,当时感觉有些饿了,正好看见桌上放着几个新鲜橘子,就拿起一个剥开。刚把一瓣放到嘴里,就听见儿子大喊着跑过来:“这是爷爷奶奶给我买的,你为什么要吃?”说完,硬是把橘子从妈妈的嘴里抠了出来。
孩子的这个举动让李女士很吃惊,也感到很寒心,“怎么会把孩子教育成这个样子?”
前不久在微博上转载率很高的一则新闻则更让人无语:某步行街上,8岁的儿子哭闹着让母亲买玩具,母亲不买,任性、气大的儿子竟开始抓母亲头发。母亲央求道:“快放手,好痛。”一个20来岁的女孩前来解围,但被小男孩一声“你滚”喝退。一会过后,男孩更加张狂,开始伸手掐住母亲的喉咙。母亲憋得满脸通红,最终只好屈服。
不少网友在评论中留言:“中国式教育掐住了母亲喉咙,也掐住了社会喉咙”。还有网友表示:“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令社会窒息。父母无声地反抗过后,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值得深思!”
调查报告揭示的问题
根据重庆家庭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最大烦恼”排在第一位的是“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39.7%),其次是“没有时间教育孩子”(27.5%),排在第三位的是“教育孩子的意见经常不一致”(25.1%)。完全有能力教育孩子的家长只占了极少数。
家长苦口婆心的劝说,但孩子却嫌唠叨不爱听,这样的.现象在家庭教育中常常出现。为什么孩子不爱听,教育专家称,很多家长缺乏教育技能。
对此,这份调查报告显示:91.7%的家长愿意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改善和培养教育孩子的能力。目前,近半数家长都是通过看书自学的方式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有90.6%的家长都愿意参加系统的“家长课程”学习。
调查还显示,目前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是“看考试成绩”(46.2%)和“听孩子汇报”(39.0%),主动“到学校问老师”的家长并不多,只占被调查者的13.8%。其中农村家长更注重从老师那里获得孩子的学习情况。
“我也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兴趣特长,不过,最关心的肯定还是学习成绩。”家住重庆黄泥Y的黄女士坦言,自己非常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虽然女儿这学期刚上一年级,在前不久的一次语文考试中只考了80多分,让她十分担心。最近一周下班,她天天回家辅导孩子学习。“现在的社会竞争这么大,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最有说服力。”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我送他到学校去上学,就是希望他能多学知识,学习成绩当然是我最关心的!”昨天,重庆沙坪坝区王秀兰说。王秀兰的儿子目前正在上高二,她说,尤其是孩子上了高中以后,学习成绩好坏将直接影响儿子的一生。
专家支招中国家长
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大原因是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断裂和失承。我们所获得的家庭教育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参照。因此,当代中国的每个父母都在摸索。此间教育专家坦言: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由家庭问题造成的,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药”。因此,中国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和社会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每个家庭必须正视的问题。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高素质。
记者在问卷调查中看到,53%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习效率低是最让他们头痛的问题。对此,重庆幼教专家刘艳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自我约束能力差,贪玩,学习上懒惰等等。上述的一切原因,都可以归结于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刘艳告诫家长们,孩子学习习惯如果要纠正过来,就要先注意兴趣的引导。比如,通过一些游戏、故事的形式将所学的知识点穿插到里面去,这当然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不过,家长也可以选择一些专业的儿童教育机构,通过课堂形式来吸引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欲望。而在选择机构时,应当尽量选择老师作为学习引导者的机构,这种方式能鼓励孩子对知识进行自我探索,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去背单词、记语法这种形式,一定又会让孩子转而去找更能吸引他注意力的事情做了。
“家长能否选择一种正确的教育模式,取决于家长是否是一个爱学习和思考的人。”重庆市教科院副院长王玮虹表示,当下中国,千篇一律的办学模式、过于统一的评价与孩子个性化需求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父母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孩子的习惯、性格都与日常教育息息相关。如果家长过多关注分数,孩子性格素质上的完整性一定比不上那些在努力过程中备受肯定的孩子。所以,在孩子学习动力流失的同时,家长的补救措施不应着眼于孩子,应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思路,否则,一味地谴责孩子,只会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越走越远。
“老师和家长,不是同一种身份。老师是按当下的教学要求来教导孩子,而家长要立足于孩子的一辈子,来长远看待孩子的发展。”全国十佳优秀班主任、重庆巴蜀小学教师田冰冰认为:智育出了问题,只是出“次品”;而德育出了问题,就会产生“废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不应该只侧重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兴趣特长,最重要的是重视道德教育,也就是做人的教育。而在这其中,家长还应该做到言传身教相结合,特别是在道德教育方面,要给孩子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则。
重庆市教科院党委书记伉大林告诉记者,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个体化的家庭教育方式都与学校的总体性教育有一定差别。“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学生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因此,家庭教育应该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建立一个学习型的家庭很重要。社会的成功价值取向要做出改变,肯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的孩子都等不及。所以我们只能在现有教育形式下顺势而为,老师做好教学,让孩子全面发展,分数不落后于人;而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有多种选择,能充分发挥孩子的天赋。
日前,武汉鄱阳街小学六(4)班召开家长会,家长们拿到一份特殊的“成绩单”。上面显示的不是孩子的成绩,而是家长自己的成绩,44人中8人优秀17人合格。自制测评卷为孩子给父母出的十道题。
1.爸爸妈妈能做到语言美、行为雅,衣着大方,相处和和睦睦,相亲相爱。即使和其他长辈对一些问题有分歧,也不会当着我的面去争吵不休。
2.爸爸妈妈对我严格要求,不溺爱,经常教育我自强自立,让我学做家务,并指导我去做,至今我已学会了几项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3.爸爸妈妈常教育我要奋发上进、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给我零花钱后不是不闻不问,让我随意使用,而是指导我用在关键处,并记好账;在班级做卫生,常常关注我是否认真负责,吃苦耐劳。而不是说,怎么又做清洁,这么慢,快走快走……
4.爸爸妈妈能为我的学习创造比较安静的环境,不将电视电脑的声音开得大大的干扰我;不招人来家里玩牌、打麻将,能及时为我推荐、提供一些书刊杂志、学习资料等。
5.爸爸妈妈能经常询问、听取我的学习情况汇报,检查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时,不马虎,不随意在作业本上签字。关于听写、默写、背诵以及学案的订正等学习,能一一仔细检查,教导我认真细致完成再签字。防止我有惰性,杜绝我在学习中偷偷地打折扣,增强我学习、生活的责任感。
6.爸爸妈妈能正确对我进行表扬和批评,不袒护,不纵容。坚持正面教育,积极诱导的原则,不讽刺挖苦,不蛮不讲理。
7.爸爸妈妈能密切关注我的身心健康,关心饮食卫生、视力保健和生理健康发展,引导我积极锻炼身体。积极与我沟通,了解我的内心世界和生活需要。
8.当我迷上一些不良爱好,比如电子游戏、武打漫画之类的闲书等等,爸爸妈妈会:A讲明道理,约束我,B实在不行,打骂也是常有,C管不住我,干脆听之任之;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你们常这样和我交谈:A肯定积极的一面,B谈得不太多,C不敢正视。
9.爸爸妈妈能积极主动与学校、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参加家长会,积极帮助和支持学校做好工作,共同教育好我们。而不是长期丢给老人或让老师代管;甚至老师主动打电话与你们沟通,你们总是说工作忙、家里忙……
10.爸爸妈妈能积极学习不断进步,能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能努力提高教育我们的能力,拥有一定的教育智慧。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前言
一、调查单位,地点及对象
日照一中、实验高中的老师和学生,以及随机访问的群众
二、调查内容
平民百姓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看法
三、调查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随机访问、上网查阅资料,阅读当地报纸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制度,这个国家向哪方面发展,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不可不要的,因为我们永远需要有文化的人,有知识的人,有能力的人。
然而,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教育不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素来追求,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受到区域差距,阶层差距,教育资料配置失衡和教育腐败问题的严重制约。因此对于日照市的教育公平问题,我也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
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首先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这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布局不合理2、教育投入不均衡3、师资力量配置不科学4、教师待遇不公平。再一点,每所学校对教育的投入也不一样,造成了个别学校招生爆满,有的学校招生不够,这使得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所想到比较典型的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有:1、农村孩子上小学:看似微小的事情。其实隐藏着很大的教育不公平隐患,因为现在上初中是根据“划片”,农村的孩子如果不进城,小学初中必然只能在农村上,农村的教育水平目前比不上城市,因此造成教育不公平;2、送礼问题: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礼,老师便会特别关注该学生,同样加剧了教育不公平;3、自主招生: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大多数的名额还是归有钱人和有权有势的人利用,花了钱未必能考上,而有些人学习成绩好,然而因为没“买”名额。与心仪的大学也就失之交臂了。不禁令人感慨,这真是不公平!
除了这些,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社会大量学龄人员丧失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差距尤其是教育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偏高,教育经费投入存在地域差异,尤其是城乡差异,义务的均衡发展问题中,涉及“择校”和“就近入学”原则的冲突,重点校(班)和薄弱校(班)的冲突 ,高考制度与方式问题,包括高考中的作弊问题,录取的地区差异问题,高考方式问题等,教育特权,教育腐败和教育乱收费问题,高等教育问题,包括高等教育收费,学生就业问题,贫困学生与弱势群体问题,女性教育不公平问题,包括受教育权被剥夺,就业受歧视,就业难等问题,少数民族教育问题。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地区和民族的差别。在我们上高中时,学校里会有几十个藏族学生,他们分散在各个班级里,我想,这就是为了教育公平吧。我从网上得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的数目、质量远远大于一般的省市、自治区,这些高等学校的经费很大程度的依靠当地政府的支持,
作为回报,在招生政策上表现为向本地区倾斜,划分出很大部分给当地,有些高校甚至大部分在当地招生。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很多影响了很多高校较少的省市、自治区的学生的升学,为了考上大学,只有拼努力、毅力、体力、精力,严重的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正常发展。比较而言,少数民族学生在各类学校中在校生的比例不低,但是发展极其不平衡,特别是西部偏远地区一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师资短缺,经费不足,普及义务教育都遇到极大困难。因此会有藏族来的交换生。
再一点,城乡收入差距,使得农村教育处于边缘地位,城乡教育经费投资差距,导致二者在教育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都相差甚远。农村教育投资激励机制不完善,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教育环境不协调等。
逐渐地,我们会发现职业差别也导致了教育不公平,很明显的体现在合法化的择校费之类“钱学交易”和暗行、半遮半掩,甚至公开的“权学交易”中。有了钱,就能进入比较和的学校读书,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踏入一条宽阔的教育和职业路径。有了权,就能通过权利的运作,让自己和后代享受优秀的教育,甚至是“名义”上的教育,从而更利于权利的扩大。
并且教育腐败依然存在,在“自主招生”、“保送”方面多数校领导还是先考虑自己的亲友。其实对待教育腐败,我们应一分为二来看待,一方面,确实有些学校,有些学校领导,有些老师不自制,给教育界带来了阴影。另一方面,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问题也导致或者说促进了腐败的产生,因为他们拼命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在教育方法上又以教师对孩子的态度作为孩子是否能顺利成长的法码,因此,很多家长用与学校搞关系、上重点学校、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弄好关系、平时加班加点补课等形式来教育孩子,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培养孩子的唯一途径,所以,教育界的腐败机会就更多了。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
总体来说,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资助体系,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建立相对公平的招生和就业机制。
第一,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第二,要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第三,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四,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第五,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第六,要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第七,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摘自重庆社会科学院)
在日照,教育局近期实施了多条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育公平,我市教育局局长张传若说:“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目标,是一种渐进过程,我们将继续秉承公平的原则,不断在发展中促均衡,在均衡中促发展,追求优质,追求特色,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均等的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优质教育。”
现在,教育局提出“教育均衡,让孩子们共同起跑”,“教研结合,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培训,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办人们满意教育。
另外,“三线推进”策略的实施也使义务教育更加均衡发展,在每一线,都按照一个标准均衡发展,统筹解决学校布局调整,办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优化,管理水平提升等问题;在线与线之间,建立联合帮扶等机制,实现提升整体教育质量的目的。
根据统计,5年时间,日照投入约40亿元改善城乡办学条件,90%以上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联合帮扶面覆盖城乡15.7万名学生,辛勤汗水结出甘甜果实,日照均衡教育“三线推进”得到社会各界交口称赞和肯定。
总结:
智利诗人加布里拉•米斯特曾说过:“我们所需要的很多东西多可以等待,但孩子所需要的东西不能等待。他的骨骼正在成型,他的血液正在生成,他的心灵正在发展。我们不能对他说明天,他的名字就叫今天。”在人的生存问题和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以后,教育问题就成为人的基本需要。教育在任何时期都会有差距,差距是绝对的,没有差距是相对的,要完全消灭差距是不现实也不一定是合理的。但是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有两个问题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差距的边界在哪里,社会对差距的容忍度有多大;二是政府如何为缩小差距作出贡献。我们都知道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实现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现在这个社会依然存在着许多教育不公平现象,我们应该尽我们的努力去改变它,实现我们所期待的教育公平。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份,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农村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职责。
基于对农村教育的关心,我们最近对兖州市各农村乡镇的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组先后走访了16所学校、27个村小,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100余人进行了交流座谈,带回了很多的资料和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景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的兖州市各农村乡镇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龄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3、调查资料:教师的思想情景、教师的身体状况、教师的工作状况、硬件设施投入“留守儿童”现象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1、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有些乡镇年龄老龄化严重。比如新驿镇,除中心小学外,其他小学80%的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调查中,很多的小学的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环节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近几年来青年教师的补充跟不上,代课教师仍然存在。
在我们对小学情景的问卷调查表中,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教师占70%,10节以下的几乎没有,剩下的就在10到20节之间。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0%以上的教师一般上的是2门到3门课。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上课前得写教案,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等。繁重的工作不仅仅体此刻上课时间上,并且其它方面也体现得十分突出。比如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还要搞很多的机械作业、家庭作业,教师都得认真检查批改;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考试好像成了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方法。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考、看卷、分析……着实忙!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
我们看看某小学的李教师一天的工作:
6:00--------6:30
起床、洗蔌、做早饭
6:30--------7:00
吃饭,边吃边看当天上课的教案
7:00--------7:40
到教室,安排并带领学生打扫清洁卫生
7:40--------8:20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学生早读
8:30--------11:10
上午有三节课要上,两节语文、一节数学
11:00------1:00
回家做饭,动作快的话还能够休息一会
1:00--------2:40
到教室安排学生睡午觉,并守午觉
2:40--------4:40
午时一节语文、一节数学
4:40--------5:20
批改当天的作业,并且准备第二天的教学用品
5:30--------6:30
学校开会,会上强调安全并布置班主任工作
6:30--------7:40
匆忙的吃晚饭,尽量安排时间家访
7:40-------刻试卷,为学生出习题,做完后休息
李教师还是在中心小学任教,她一个人上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并担任班主任,学生有近50人,繁重的工作已经让她疲于奔命了。李教师只是我们很多教师中的一个。
并且,除了这些外,教师还得管理和揣摩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给农村教育工作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城区学校,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工作,好的教师都流向了城区学校。工作量大,因而造成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构成了长期的恶性循环,农村教师的负荷也就不断增加!
2、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平稳的,而在硬件设施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也不必须每个教师会使用,全校仅有一部,形同虚设。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最辛苦的当数上音乐课。
如有的小学,目前的音乐课设备就仅有一架破旧的电子琴,又重又破,几个音乐教师上课都没用它。姜教师上音乐课的时候就把自我的老朋友二胡给拿上,其他大部分教师上课都是用嗓子吼。
这种情景不仅仅仅出此刻一所小学。
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学校音乐课设备都还基本没有,情景好的学校至多也就是几台录音机,或者风琴。有钢琴的学校,只是个别。
小学里体育课,也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相当于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大部分学校就是几个乒乓台和篮球架。并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艺体科目没有专职的教师,都是由其他教师上。上课的教师有时候都是让学生自习、做作业、看书。素质教育在这一方面完全得不到体现。
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当然,也在不断改善。
3、“留守儿童”现象突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所以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齐的儿童。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1.5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并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对兖州市农村学校的调查中,80%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调查显示,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仅有11.3%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吃穿睡觉”,别的很少管。“这说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委托监护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职责。”应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的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楚。
某中学的王小平教师不久前曾遇见过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安排远的学生都住校,王教师是三年级的班主任,每一天晚上都会到寝室查夜,那天晚上,班上的一个女生不在寝室,王教师找遍了学校,也打电话问了不少的人,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又急忙到她家里去问,却发现那女孩子偷偷的回家了,可是家里的大人却没想过教师会很焦急的寻找孩子。可见,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
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调查证明,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自闭,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和逆反心理,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2004年公安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逐步解决。”
4、教师精神压力大。
经过我们的问卷调查,78%的教师觉得精神压力大。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有近10%的教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其中46%的教师有慢性咽炎。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方面。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此刻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象让我们的教师不明白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顺心就不读书。仅仅因为和教师言语上的冲突,甚至连自我的生命于不顾,从楼上跳了下去。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教育领域层出不穷,异常是最近几年,电视上没少见到。学生家长打教师现象也没少出现。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对待学生,轻不得重不得,怎样会没有压力呢!
二是家长方面。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这项事业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共同实现。农村学校校网分散,学生分布广,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需要加强校网撤并,充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可是很多农村的家长对此认识不到位,既要求优质教育,又要求就近入学,对于学校提出的一系列方案,不仅仅不予以配合,还千方百计加以阻拦,导致教师工作开展不顺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而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要求很高,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教师难辞其咎。异常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教师是没有目标的,怎样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这与家长的态度也是有关系的。
三是学校和上级部门方面。作为教师,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是很大的。看看此刻上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升大学的比率越来越大,可是基础教育的压力却不减反增,升学数、升学率牵扯着教师、校长、基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每一根神经。异常是一线教师,在拥有各种“质量指标”的“量化管理”系统里面,连气都来不及喘,大家一门心思地备课、上课、改作业、为学生订正错误、为“放松”了自身要求的学生做“上大学的好处”等人生“完美”愿景的教育……没日没夜,周而复始。教师们苦不苦当然苦!教师们怨不怨当然怨!可是能怎样整个教育都这样,教学期间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读书笔记、安全问题、学习问题、生源问题等等,让教师觉得精神上吃不消。而当假期临近,我们教师却没有将要解脱的简便欢乐,因为眼前的通知早已把我们的假日瓜分了——职务、职称、岗位、学历等各种名目的假期培训进修要用去十几或几十天。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78%的教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教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四是社会方面。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在教育事业中是“辛勤的园丁”,就是无私奉献的那种人,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那种人,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那种人。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异常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必须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平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我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一样性质的主角,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不应当索取物质和一个平常人应有的精神回报……这样下去何时是头啊!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教师这职业(那里只探讨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到底好不好如果让一个非教师来回答,答案肯定是这样:当然不错!你看,一年工资没少拿,却有寒、暑假近三个月的假期,哪行哪业有这种待遇我相信,说这话的人都是真诚的,并且,在他们夸赞教师这行当的两个理由中,“工资不少”是次,是客套和敷衍,因为这实际上并不太客观,有许许多多行业的工资也不少,甚至更不少,“有两个长假”则是主,因为从表面上看这很客观,
是事实。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实际上,我们业内人士都明白,这些年来,我们的教师没几个能过上完整的寒暑假。为什么呢大家明白,每逢假期临近,我们教师并没有将要解脱的简便欢乐。因为要竞争职称,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要适应社会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仅有利用假期进行充电学习。看似简便好玩的假期实际上却比平时上班还要辛苦,这些都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
5、家长对孩子受教育情景的认识不够,不会配合学校教育。
如某学校在招收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家长非要把自我不到5岁的孙女送到班上读一年级,不管教师怎样跟他做解释工作,到最终还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弄到教室里坐上了。一个月下来,孩子吃不消了,哭着不进教室,这时候的家长就完全把职责推到了教师的身上,认为是教师非要让他的`孩子读一年级的,并且认为是学校的教育有问题,要不孩子怎样会不进教室呢农村中的家长认为自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职责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
说到那里,我就不明白该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还是为我们的孩子觉得无奈。
三、思考与对策
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我们提议从下头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改变农村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
1、从源头上拓宽教师入口渠道,逐步淘汰现有不称职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要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进取培养高水平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建设一支贴合新世纪发展的合格的农村教师队伍。从选拔、培养、保障、管理、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确保师资队伍建设顺利推进的工作机制。
2、我们呼吁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真正从制度上使这一领域的投入得到切实的保障。近几年来,虽然我市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有所倾斜,各级政府也开始重视农村教育,相继出台倾斜农村教育政策措施,如:提高农村教师福利的农村教师津贴;减免学杂费等等。这些都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供给了强有力的保障。可是农村学校起点低,底子薄,发展起来十分缓慢。异常在经济薄弱的乡镇,财政困难,学校的硬件建设还需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从社会层面研究。我们提议政府多渠道,全方位地向社会宣传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让全社会都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困难,争取社会广泛力量的支持和帮忙。为此,我们提议:一是政府能够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放宽农村教育的社会办学条件,让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农村教育的领域,从而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二是设立农村教育捐赠基金,鼓励社会优势群体对农村教育的捐赠。
3、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将不断加大,留守儿童和流动子女教育问题将更加凸显,必须从制度上整体地把它纳入到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二、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三、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能够研究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四、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帮忙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4、要减轻教师的精神压力能够废除“管、卡、压”管理模式,实行教职工民主管理。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宽松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使教师置身其中能有一种人际安全感,从而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梦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需要层次。搭建职业生涯发展的舞台,帮忙青年教师走向成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应对挫折的本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活动,帮忙教师缓解压力。
5、要切实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