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生调查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生调查报告(大全)》。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xx学校
调查方式: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字,小学生在校学习更是无时不刻与汉字打交道。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发生错误,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更是屡见不鲜,司空见惯。为了了解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帮助学生规范用字,我展开了调查研究。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四年级达到顶峰,五六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1.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
(2)同音字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2.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如“荆棘”写成“荆刺”,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字写的左右颠倒。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苹”,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4)思维的定势影响。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例如:批评――批抨,眼镜――眼目竟。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
我收集了学生的日记、作文、作业,找出以下的错字与别字出现频率非常高。经过统计,得出重复出现50次以上的错字有“步、真、念、睡、赖”等20个;别字重现40次以上的有“多――都,正――真,正――直,在――再,以――已,又――有,密――蜜,今――令”等15个。
对小学生错别字形成的原因作了简单的分析之后,接下来,将有针对性地指出解决小学生错别字的几条具体办法。那么,如何解决小学生错别字问题呢?
对错别字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着眼点应放在预防上,防重于纠。那么,怎样防止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个方法。
1.根据字音特点记字形。
有些字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区别开来。如“今――令”,这两类字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记住声母是“L”往往都可写成“令”。例如:铃、岭、怜,那么其余的都写成“今”。例如:“吟、念、贪”等。还有的字可用韵母来鉴别,如“舀――`”很相似,韵母是“o”应写成“舀”,如 “稻、蹈、滔”,其余的只能写成“`”,例如,“焰、陷”等。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如果孩子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老师把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别字就会大大减少。例如 “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的区别:“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又如,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其标义,理解其释义,错误就会减少,例如:“冫”与“氵”常常混淆,我们要讲清楚,凡用“两点水”(冫)作偏旁的字,大都同冰有关系,如“冻、冷、凛、冽、凝”等,而用“三点水”(氵)作偏旁的字,大多同水有关系,如“江、河、湖、海、洪”等。
3.发挥想象记字形。
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一个圆圈,他们可以认为它是一张嘴,一只饼,一个球,甚至是男孩用手推的一个铁环。因此,根据孩子对汉字的感知特点,对于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如在比较隐蔽的部位中的点、横、钩等,除用彩笔加以标明外,还可让孩子合理地想象,使这个隐蔽的弱成分变成强刺激。如“鸟”字中的“点”像什么?有的孩子说像一条吃到肚里的虫子,有的说像啄木鸟尖尖尖的嘴巴,还有的说像啄木鸟的心。又如“奶”字,有的孩子说“横折折钩”像奶奶的“驼背”,“撇”像她拄着的拐杖。有时,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组成关系编顺口溜,如“辛”,有位学生说:“妈妈是个营业员,每天立上十小时真辛苦。”这样,他不会把“辛苦”写成“幸苦”;又如“省”字,有位学生说:“到商店买东西,少用眼睛看,可以省下许多钱。”既生动有趣,又减少了孩子识记生字的心理活动过程,孩子记得牢,甚至终身难忘。
4.采用螺旋式复习法。
小学低年段的孩子还缺乏精细的分析能力,短时记忆占优势。为了减少错别字,必须经常性地复习巩固,以便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研究发现,螺旋式的识字复习法是较有成效的识字巩固方法,其做法是在相对的时间内,复习前面教过的生字,如今天复习昨天的,下周复习上周的。如此波浪式地前进,到下一个阶段(如期中)再复习一次。反复练习可使儿童更好地识记,保持记忆,但不能盲目多练。实验证明,一般一个生字平均练习3次,在默写中就足以使错误率降低到7%以下,与生字练习抄8遍的效果基本相同。除此之外,最值得提倡的是多阅读课外读物,开拓识字领域,在阅读中增加生字复现的频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一些专家学者不无夸张地说,“网络文化”是继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形成,以及活字印刷的发明之后,人类文化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
一、调查背景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进入各个领域,无论在经济、政治、日常生活或者军事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网络已成为这个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网络文化这一新兴文化正在我国迅速普及,由于其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迥异于以往所有的文化,这就必然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现在,网络文化已经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那么,网络文化究竟对大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 调查方法和过程
本次调研我们学习小组采用的是随机问卷调查为主,访谈和文献研究为辅的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上网的动机和意向;二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冲击和变化;三是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为了了解这一问题,我们三人组在针对我院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随机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发放填写,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本次调查总体是我校全曰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982名大学生。分别对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调查25份问卷,其中男的发放52份,女的发放4份。共发放100份,实收98份。回收率98%.此次问卷的目的,是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引起学校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有多少大学生在上网?
调查结果显示,93%的学生上过网,其中有48.3%的学生经常上网,有26.8%的学生曾经上过网,9.3%的学生很想上网,但限于条件而无法实现。此外,还有15.6%的学生对上网持无所谓的态度。
当问到什么时候开始上网时,答1997年及以前上网的14%,答1998年上网的 29%,答1999年上网的 51%,答20xx年以后 上网的 6% 。在回答“你平均多久上一次网”的问题时,每天的 29%, 隔天的 17%,不定期但间隔不长 20%,一个星期的19%, 半个多月10% ,一个月以上5% 。60%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在8至20小时之间,12.5%的学生每周上网在30小时以上,有极少数学生每周在100小时以上。其中,一周上网时间最长的达138小时。在回答“曾经一次上网最长时间为几小时”这个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回答在2-5小时,一次上网超过5小时的学生只有19.1%,有3%的学生最长一次上网在20小时以上。其中一名学生曾经一次连续上网72小时,吃的盒饭和饮料都是网吧老板免费提供的。
【2】、大学生喜欢在哪里上网?
在回答“最喜欢在哪里上网”这个问题时,有54.8%大学生最喜欢在校园周围的网吧上网,“网吧的网速快,服务周到,上起网来就是过瘾。”一个姓李的
大学生是说。有24.1%的学生喜欢在寝室上网,而喜欢在家里和学校实验室(中心机房)上网的分别占17.6%和3.4%,当记者问及“在哪里上网次数最多”时,有66.4%的学生回答在网吧,有19.5%的学生回答在寝室,而回答在家里和实验室的分别占10.8%和3.2%。调查发现,有49.3%的学生寝室配备了电脑,有的一个寝室6个人就配有6台电脑。
【3】、大学生上网主要干些什么?
由众多青年组成的大学生求知群体,他们思维活动,创新能力强,他们追踪现代科技发展,善于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溶入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这在大学生上网的动机和上网点击的内容上有比较明显的表现。
在回答上网主要是为什么时(可多选),收发邮件 156人 78% ,搜索所需资料 68.5% ,看新闻及评论 65% ,发送贺卡58% ,用oicq、icq、mirc聊天识友57% ,下载软件44.5% ,阅读文章42.5% ,进聊天室 38.5% ,在线看电影 35.5% ,管理或关注有兴趣的论坛(BBS)、贴帖子 35% ,下载音乐34% ,在线玩游戏、纯为看新鲜而浏览五花八门的网页 21% ,更新个人主页 15.5% ,看招聘信息 12.5%,炒股 8% ,投稿7% ,订购喜爱物品 5% ,在某些社区或网络城市“存活” 2.5% ,远程教育、入网校进行电脑知识培训(如天极网网校)1.5%,收听广播1.5% ,尝试拍卖或交换物件 0.5%。
被调查的对象中有62.7%的学生拥有自己固定的E-mial信箱,15.2%的学生设计过个人网站。在调查大学生上网经常浏览的网站时(可多选),娱乐网站 46% ,音乐网站 44% ,贺卡网站 43.5% ,文学网站 39% ,电影网站33.5%,生活服务网站28% ,先锋另类网站 25.5% ,游戏网站25.5% ,软件网站 22% ,漫画网站 21% ,图片桌面壁纸网站 16.5% ,教育网站 16.5% ,各种个人主页 12% ,军事网站 10% ,其他网站6.3%。
【4】、网络对大学生影响有多大
调查中,认为网络只是消遣娱乐的工具之一占 42.5%,密不可分 的33%,可有可无18.5% ,说到底我也不知道是些什么的占6% 。认为上网对专业学习有帮助的占37.8%,认为很有帮助占12.6%,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25.2%,只有24.4%的学生认为上网对专业学习和自身发展不利。具体到上网中哪些方面对自己有帮助时(可多选),60.3%的学生认为上网后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渠道,有51.6%的学生认为丰富了信息交流方式,有31.6%的学生认为更有利于自己更全面看待问题,有29.5%的学生认为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18.6%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更深入思考各种问题。让学生估计网上获取的信息量占自身已有信息的几成时,52.9%的学生认为占20%左右,28.4%的学生认为占20%-40%,认为占40%-50%的有12.7%,认为占50%以上只有5.7%。
(一)正面影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共享与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1、网络为大学生开凿了一个广阔的信息渠道。
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如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你觉得网络使你的生活”的回答: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占52%;有更多的事可做,更充实占27%;浪费不少时间占7%。这一结果表明了网络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2、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
如今网络上资源共享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文化的交流只在瞬息之间。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方便大学生查阅资料,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在“你认为网上有你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吗”的问卷中,回答:有很多的占75%;有一些的占25%;没有人认为没有。又,在“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寻求帮助的途径”的问卷中:找同学商量占33%;上网求助占63%;自己独立解决占4%。这一结果表明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3、网络促进大学生的友情互动,共同提高
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迅捷通道。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封闭的,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总多多少少有些顾忌。而网络正好提供了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情感驿站等虚拟空间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大学生在网上既可以推心置腹,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大发牢骚,派遣抑郁,达到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功效。
4、网络为大学生指导就业,描绘事业蓝图
如今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就业越来越困难。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大学生极其关心的热点问题。这时候,网络就充当了大学生选择就业的尚方宝剑。网络不仅信息量大,功能完备,而且保证所有新的就业信息在一小时内完成真实性、合法性验证并上传。它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随时点击浏览、比较总结,同时网络招聘范围广信息量大,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从网上浏览企事业单位的背景和详细资料及发展演变情况,比现场招聘了解到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要全面辩证。在“你上网的内容有哪些?(多选)”的问卷中,回答:“聊天交友”96%;“搜索所需资料”88%;“看新闻及评论”60%;“在线看电影”72%;“在线玩游戏”36%;看招聘信息12%。
(二)负面影响
凡事有利必有弊,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网络的开放、自由和社会化,使得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如沉迷网络、网络游戏上瘾,生活过分网络化等等)。
1、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现实情感萎缩和沟通能力退化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相当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总是小心翼翼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忌使得大学生们在很多时候都不敢流露真情实感,而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安全且隐匿的交流平台,符合大学生们既想坦露情感又惧怕情感受伤的心理。于是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恋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
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但是大学生对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的迷恋,使得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大学生只满足精神需求而脱离现实的现象出现。网络使得大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同与满足,使得大学生对网络有了强烈归属感和依赖感.相比之下,对现实产生了厌倦与冷漠,在这种消极的不为世情所动的抵触心理下,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2、网络可能使大学生思维狭隘化、被动化
现实世界是包罗万象的,这是它明显不同于虚拟网络的一面。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局限性便在于太过感情化、肤浅化和片面化,现实理性思维的话题往往涉及太少。
大学生对这社会的认识,往往是仅仅在接收他人给出的信息和观点,而并没有充分地消化和体会,也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缺乏用理性的视觉来审视问题和现象的锻炼,这必将导致大学生个体思维的片面化和被动化。
3、大学生溺网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网络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带来知识和便捷的同时,也充斥了不少思想颓废甚至反动的内容和论调,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重要转折阶段,对事物的辩别力和判断力往往不足,且大学生对新新事物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自身意识形态受网络异样不健康信息的侵蚀,进而无法把持自己,造成恶性循环。在问卷“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是多长”中,回答:1小时以下占25%;1-2小时占37.5%;2-5小时占29.2%;5小时以上占8.3%。结果表明长时间上网的人虽占少数,但也说明了大学生溺网的现象的存在。
4、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法纪观念淡化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对于个人的信息有很大的隐蔽性。这样的隐蔽性使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在虚拟的空间里与人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故此不少大学生在网上谎话连篇,并以说谎为乐事。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淡化法纪观念。部分大学生在不受任何监督的情况下,弃伦理道德于不顾,自由发布一些暴力、色情等垃圾信息。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表现自我能力的卓尔不凡,不惜作出破坏他人数据信息系统的违法行为,造成大学生“互联网犯罪”的事件。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1世纪,网络实实在在的进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浏览新闻、冲浪、玩游戏、看电影等等更是人们一上网就能做到的事,而网络游戏作为网络传播中的一种特殊的形态,其拥有的乐趣、商机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发展更是迅猛、多种多样。青少年群体作为网络游戏使用者中的大多数,网络游戏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不免有负面影响,对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青少年而言,很容易在网络游戏营造的虚拟空间中迷失自我,小则荒废学业,大者祸害社会。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已经是摆在社会面前的一大问题。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青少年网游的现状,以便制定出合适的引导方案。
调查范围:
调查对象:网吧内的网民、网游玩家、网管
调查方式:实地走访、现场观察、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
调查人员:
调查时间:
1.青少年在网吧玩网游的现状
今年的暑假,我带着对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与影响调查回到了我的家乡——钦州市小董镇的几家网吧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通过对里面上网的人群的观察和对话,使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信息及数据。
调查中我不难发现,正值暑假,网吧中青少年上网者非常多。为此我和一家网吧的网管员进行了对话,从他的口中我了解到了一些网吧的运营情况,以供进一步的调查。据他陈述,假期是网吧生意最好的时候,特别是圩日,白天电脑几乎是没有关过,相较于平时这个时段的青少年上网者所占的比率比平时高近两倍;晚上通宵上网玩游戏的也还是青少年占绝大多数,基本上每晚都占到了百分之八九十。他还告诉我,有些青少年甚至在这里呆了已经三四天了,也没见家长来管过,本人也就没有回家的意思,而下机回家的也大多 1
数是因为没有钱交网费了。
由于这个网管好说话,我还问了几个问题。当问及青少年上网是不是有害时,该网管说道:“上网本身是没有害处的,适当的上网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了解国内外的大事,但是如果真的像有些青年一样天天沉迷于网吧,那就是害人了,长期处于电脑前不活动,一方面可能导致颈椎弯曲,另一方面,电脑的辐射对于身体也是非常有害的。”我还故意开玩笑似的就着既然这样是不是应该经营网吧这个问题询问了网管员。他也笑着说:“不经营了靠什么吃饭呢。”他也表示,他个人也不支持青少年长期的泡吧,但毕竟网吧不是自己开的,对于青少年的泡吧行为,他只能是进行暗示性的劝说,并不能实施强制赶出的措施,但是这不代表他不赞成网吧的存在,他认为网吧的存在是现在社会必然的产物,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也是日益增长的,不可能每个人、每户人都能自己买电脑、拉网线进行上网,出于种种原因,从网吧获取成为了人们首选的途径。
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网吧的管理人员,切实抓好监督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不让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不让青少年沉迷网吧应该也是网吧工作人员应该履行的职责吧。
通过在网吧里的观察,青少年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浏览新闻、收发邮件、下载音像资料或图片,极少数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等等;再性别方面,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其中以玩梦幻西游、大话西游、QQ炫舞、劲舞团等的居多;而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其中以QQ、网络聊天室居多,少数的是在玩一些QQ游戏等的小型网游。
我还在网吧对部分游民进行了询问,在是否支持青少年上网玩游戏,其中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玩”,他们认为网游能带给他们很多的乐趣,能充实自己的生活,还能交到一些朋友,做得好的甚至能赚到钱。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提到自己是偷跑出来上网玩的,原因是自己的父母反对,他们也说其反对的大多原因是“上网玩游戏耽误学习”、“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浪费钱”及“网吧人员混杂,容易被其他人欺负”等。
2.此次调查总结的结果
由调查可以看出,青少年上网玩游戏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青少年由于上网玩游戏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但是调查表明,真正受到网络游戏影响的青少年并不太多,一般青少年上网玩游戏是出于好奇
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乐趣多狗激情,绝大部分青少年玩网游还是非常正经的。
而少数由于网络游戏而出现问题的青少年,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游吸引他们的不是乐趣,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青少年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青少年乃至青少年的网游、网站实在太少。一般上网、玩游戏,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青少年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青少年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青少年,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青少年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 青少年网络游戏常出现的问题
网络游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经历了20世纪末的初期形成期阶段,及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在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处在成长期并快速走向成熟期的阶段。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07.8亿元,同比增长52.2%,相比2006年的60%和2007年77.7%的市场增长率,2008年市场增长趋于平缓。2009年,中国网络市场继续保持了较好的运行态势,市场规模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随着网络游戏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引发的社会问题非常值得人们关注。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不久前在学生族和上班族之间最为流行的一种游戏“QQ农场偷菜”。这个游戏的初衷是好的,游戏的开发者希望我们在家也能体会到种菜的乐趣,希望我们能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好为之珍惜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对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网络上的“偷菜”会让他们形成一种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偷菜的意识。我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一位青少年,他种的“菜”经常被他的一位同学偷走,但是他一直没有偷到过他同学的“菜”,出于气愤,他决定去他同学家真实的菜地里偷些菜,以解心头之恨。刚开始,这位被偷同学的母亲也觉得没什么,只不过是几棵菜而已,但是偷菜并没有停止。这位母亲终于按捺不住,想要抓住这个贼,没想到小偷竟然是儿子的同学。
仅仅是这一个“偷菜”的游戏就出现了这种问题,如果是一个“杀人”游戏呢?会不会真的有青少年去杀人呢?游戏的过于现实化、生活化,并没有如预想中的给青少年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而是把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带给他们。
目前绝大多数的游戏都有伴侣这一说。就拿腾讯公司出品的QQ炫舞来说,玩这款游戏的大多数都是90后,对于未成年的他们来说,他们知道伴侣意味着什么吗?我常常在游戏中看到有人用大喇叭聘夫聘妻,要求15岁以下、带笑脸和真心。早恋是怎样形成的,我觉得就是这样形成的。这还不算什么,游戏中海油可以结婚,当然也可以离婚。有这样一些人,专门刷结婚记录的,就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到底“结”了多少次婚,就是觉得这样好玩、有魅力,都以此为荣。
不仅仅如此,网络游戏的花费也不是一般的高。我的一个高中朋友告诉过我(他是玩劲舞团的),为了升到20级,光刷团贡就已经花了超过2万元了。也许他参加工作了有钱,对于他来说2万元不算什么,但是对于那些还在上学的青少年来说,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如此挥霍,如果他们的父母知道,又是做何感想;如果青少年在父母那拿不到钱了,他们又会去哪里找呢?偷还是抢。除了升级,一些青年还会在游戏中盲目攀比,穿最贵的“衣服”、戴最贵的“翅膀”、拿最厉害的“武器”。他们可否知道,那一件就1888的“衣服”都可以供很多个少年读完9年义务教育了。归根结底,是谁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游戏的开发者,还是青少年的父母,还是青少年自己?
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青少年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青少年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青少年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来说,一个个网络游戏在带给他们欢乐的同时,更多的却是无尽的的痛苦和悲哀。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一些负面影响逐渐表现出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了“网络游戏成瘾症”。网游成瘾,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而更可怕的是身心、灵魂的腐蚀。对于绝大多数网络游戏迷来说,游戏只是游戏,很少涉及真实的世界。但是,少数的网络游戏上瘾者,还是在真没的世界中迷失了自己,甚至到了难以与真实世界相区分的程度,也就是一种病态,也可以说是一种变态。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在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大学生网络成瘾率更是达到9%以上。据北京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在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的今天,网络却成了最大的推手。数年前当网络游戏开始风靡的时候,就有人惊呼“电子海洛因”正在毒害着我们的青少年,从现在来看,前人果然没有食言。在独生子女居多的今天,每一个网瘾少年的背后是两个甚至多个家庭的苦难,
当那些网络游戏的开发商和网吧老板在数着白花花的银子的时候,却不知那是多少家庭的血汗,而又有谁去在乎上面浸着多少网瘾少年的父母那无奈、无辜的眼泪。
如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走进网络世界学习知识、享受乐趣,但也有许多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也是深感忧虑。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是全家、全社会都十分关心的问题。过分迷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们的健康是有害的。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系列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会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青少年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
4. 正确引导青少年网络游戏的对策方案
不良网络游戏往往充斥着暴力和色情的内容,对武力的崇尚和追求,以及强者通吃的原则,诸如此类内容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网上已有许多专家发表了文章表达了社会、教育和家庭等一起需要尽快行动的迫切性,他们认为,就法制而言,应强烈呼吁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法的出台。我国现今的立法程序是酝酿到出台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这与网络的发展速度是不相符的。为此,我认为正确引导青少年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由社会和公众参与的管理体系,坚决打击取缔为谋取暴力而不顾青少年成长的黑网吧;其次,加快建立有关标准,管理措施及产业政策等,在网游提供商、服务商上对游民进行一些必要的限制;再次,要动员社会力量和广大公众对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而家长们更要多学习一些信息网络知识,做青少年健康上网的指导者,有关机构尽快出台国家标准的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对现有网络游戏进行分级,指导青少年和家长按照等级选择适合青少年年龄段的网络游戏。
针对已经是网络成瘾患者,为了更好地帮助网络成瘾患者告别网瘾、健康回归社会,2008年11月8日,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在京通过专家论证,从此,玩游戏成瘾者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这一标准的通过结束了我
国医学界长期以来无科学规范网络成瘾者诊断标准的历史,为今后临床医学在网络成瘾的预防、诊断、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5.结束语
网络为人类带来无限生机和动力,展现出一方美好的乐园。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从每年倍增的上网人数可见一般。然而,一方面是家长和青少年们与网瘾的苦苦斗争,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商们想尽办法要让青少年越陷越深,一场不见销烟的斗争背后,谁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谁来帮助他们走出网瘾的深渊,我呼吁大家在网络的世界里关注一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护好祖国未来的花朵,保证未来社会的和谐。
2.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2.1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互联网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学习空间,在这个新世界里,将不存在任何障碍,
凡有志获得知识的人都将拥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学习空间的扩展,使得处于信息时代
的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面临一次意义深刻而又巨大的冲击。
在互联网构造的信息技术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获知方式(即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获知场所的变化。
因特网的全球性打破了国际与地域的限制,真正实现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构想。大学生不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而是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和实际情况来选择何时在何地学习。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使得每一个进入网络的大学生面对的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大学生好比海洋中的一艘风帆,任其在知识海洋中敖游。据问卷调查资料显示有38.16%的大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
2.1.2获知时间的变化。
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不仅局限在上课时间,网络传输的即时性使得学生在任何时间都能获得所需要的知识。
2.1.3获知观念的变化。
网络的发展,使得每一个大学生的获知观念由被动接受教育的灌输和安排,转为主动的上网查资料来获取自己所想要的知识。同时由于各种知识的充塞使得大学生不局限于获得传统教育中认为 的正确的或是必须的知识,而是进一步去寻找自己认为实用的知识。
2.1.4获知内容的变化。
大学生不在依赖课本上局限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意浏览与下载自己想学的知识。
2.2互联网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构建的信息时代的特点决定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多角度和多方面的,呈现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同时存在着交错影响的矛盾状况,不能一概而论或简单的做出结论。
2.2.1互联网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方面
(1) 有利于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的共享性使文华作为无形的资产扩散到各地,使每个网民受益,达到“文化增值”的作用,也显示了文化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知识和探究未知的信心。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摆脱了知识的权威的从众心理,从而更有利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2) 便于大学生产生协同学习的观念。
协同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学习。利用互联网所构成的协同学习环境,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不受地域的限制,好比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实现指定内容的有效学习.同时网络还可以使教育者和学生形成协同学习的模式,通过网络大学生还可以向教育者提出问题,寻求辅导与解答。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3) 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节约学习时间。
网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的资源,大学生一旦进入网络世界,即能在知识海洋中尽情遨游。网络受知识的“滞后现象”,降低了学习成本,节约了时间。因此大学生为获得知识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也被减到最小,这是任何媒体都无法比拟的。
(4) 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越来越认为,虽然他们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却是依靠征服信息获得教育和知识的,而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就会成为一种趋势,表现在自主选课、自主参加考试、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等,更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
2.2.2互联网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因素
(1)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症是随着网络电脑不断地深入到千家万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心理疾病。一份对在校 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几乎有75%的被调查者有网络成瘾的倾向。美国心理学会曾对469名长时间上网的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网民中有6%的人患有网络中毒症。而对于身心发展均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个性形成、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随着互联网使用人数的迅速攀升,网络成瘾症的危害性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信息污染。
网络是一个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有骗子、小偷,泛滥着色情、盗窃、诈骗等。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黄色的信息垃圾中,给其心身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项调查表明,在被抽取的三千名中国大中学生中,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可见“网络黄潮”、“色情文化”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极大的摧残。此外,网络犯罪的手段多种多样,非法盗取国家机密情报、散步谣言或恶意诽谤等。目前,有些大学生利用电子邮件敲诈香港富豪的事件以见报端。防范信息污染已成为国家乃至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3) 人际淡化。
网络文化把世界联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整体,个体只要进入网络,就进入了“人——机——人”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沉溺于虚拟空间,与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就会淡化,与现实中的生活也产生了距离感。他们从网络走出来的时候,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2.3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2.3.1积极参与研究开发思想教育软件。
大学生应多参加思想教育软件的研发,逐步扩大多媒体软件教育的范围和内容,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加。
2.3.2通过红色网站加强自身政治素养。
通过和讨论伟人、名人的成长经历,从深层思想上加强自身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与老师网上聊天和在线活动,及时了解学校以及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法规,深入贯彻有关文件的精神。
2.3.3通过网上师生交流完善人生观、价值观。
互联网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促使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情感世界的感悟与理解也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信息的多元化、理解能力的多层次化、判断力的把握性,都能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3.互联网负面影响的基本措施
3.1正确认识网络的本质,提高大学生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
大学生沉溺在“网上聊天” 、“网络游戏”中,主要是因为对网络的认识不够,其实网络所有的不仅仅是“网上聊天”、“网络游戏”,更多的是“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网上搜索”等等。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越性促进学习和交流,网络永远是为我们所服务的。
3.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制力。
开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网络化的趋势呈现出增长势头的今天,就更需要教育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思想教育,入目入脑,打牢思想根基,提高自制力。德谟克里特曾说:“要留心,既使当你独身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这是一种道德境界,它在网络时代更重要。因为每个网络的使用者都是网络的主人,都具有某种独立性,因此,大学生一定要提高自制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遵守网络规范,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
3.3加强管理,完善与网络社会相应的法律法规。
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对网络行为进行立法,以保护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不被有害信息侵犯。我国的网络立法工作也开始起步,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这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1997年12月,公安部颁发了《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其它的主要法规还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等,《刑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文本,也有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安全的条款。多网络法规的出台与实施在规范网络行为、保护网络用户,特别是青少年免受非法和有害内容的伤害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就当前形势看,网络立法工作还远未达到要求,特别是在阻止网络犯罪方面尤显滞后。加强网络立法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3.4采取具体的技术措施进行信息选择,挡住信息垃圾。
除了在政策、法律上规范网络行为外,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过滤信息垃圾的目的。 当前,最常用的技术是安装信息过滤软件,主要包括"黑名单"、"白名单和PICS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方便,更安全、更快捷的过滤软件会不断出现。到那时,信息垃圾就不会这么泛滥了。
4.结语和展望
网络是一个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世界,它给我们的心灵、情感、道德等多方面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我们要在混乱中寻找方向,从诱惑中学会拒绝,从迷茫中找到希望,才能使自己在享受现代科技的成果中完善自己,成为21世纪中国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中大有作为的新锐一代 。
在响应学校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号召下,11月2号,我们八(1)班对刘集渡口进行了现场访问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如下:
一、渡口变迁
刘集渡口位于五河县境内的浍河之畔,连接xx镇的周庄村与黄庙乡的园集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过去,渡口位于河北的部分称为夏渡口,位于河南部分称为园集渡口,皆因渡口边的村庄而得名,现改为刘集渡口,不过习惯上人们还称之为夏渡口或园集渡口。浍河在1992年之前并不宽,河面大约三十多米,1991年的特大洪水,使得国家高度重视,作为淮河治理的一部分,浍河便成为为淮河分流的一条重要的支流了,在92年,对浍河进行了加宽,并在两岸建起了大坝,河床也得以疏浚,使得目前河面宽达近千米,两岸大坝之间的距离达2666米,原先位于渡口边的夏渡和园集两个村庄也因此而搬迁至大坝之外。疏浚后的浍河从此也被叫做淮洪新河了。
二、渡口摆渡工具的进步
很早以前,渡口很窄,摆渡的工具是一些小木船,过往的人们大都是走亲戚或做些小生意的散客,那时的冬天很冷,冬天的渡口往往会被冰封,人们大都通过冰面直接通过,汛期时的渡口河流还是很湍急的,每年皆有小木船被河水冲翻而造成溺水死亡的现象。92年淮洪新河建成,河面加宽,河道疏浚,渡口一下子繁忙起来,小木船适应不了客流与物流的需要,便采用了水泥船,而水泥船很快也适应不了形势的发展,便改成了柴油机驱动铁制轮渡了。听老人说,多年之前就传说要在渡口修建一座大桥,打通浍北与蚌埠的通道,惠及泗县、灵壁,甚至北到江苏的徐州,可以大减轻104国道运输压力。这个传说延续了几十年,终于在20xx年得以开建,预计明可以建成通车,实现浍河两岸人民多年的夙愿!也许明年,渡口便会成为永久的记忆,而横贯在渡口的大桥仍会成为人们眼中静止的小小木船!
三、渡口的作用
92年之前,渡口仅仅成为两岸集市少量货物的通道和两岸人民走亲访友的联系纽带,92年河道加宽疏浚后,渡口便成为方圆百里的货物集散地了。每天从这里通过的不再仅仅是挑着几十斤货物和闲散访友的人们,而是成批的机动车,以及过往的几百吨的大船,它们从这里把附近的农副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同时也把全国各地的货物运到渡口,使得两岸的经济连年翻番。走到渡口,你随时都能看到装卸货物的船只和运送货物的繁忙卡车,你也能看到装满货物和车、人的轮渡在河中穿梭。可以想象,当明年大桥建成时,渡口一定会成为两岸经济迅速发展的见证者!她惠及的不再是两岸的数千民众,而会是浍河南北数万乃至数百万的民众!
四、渡轮的去留
渡轮在一定的时期内对两岸民众的人员往来和货物的流通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对浍北浍南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她造福了浍河两岸的人民,随着大桥的建成通车,她也必将成为人民永久的美好的回忆!那么,曾经辉煌的渡轮难道就这样静静的被河水浸蚀吗?为此,我们八(1)通过讨论形成以下建议:
1、作旅游观光船
浍河是没有被污染的,两岸长着丰茂的芦苇和水草,河中鱼网发布,看鱼的高脚小屋随处可见,成群的鸭鹅在清清的河水中嘻戏,岸边恋旧的小瓦屋在夕阳余辉中别有一番情趣,偶见几位年迈的老人招呼着产蛋的鸡鸭,走入苇丛总会被惊吓而腾飞的知名和不知名的小鸟而惊吓着自己,这样的相对原始的具有大面积湿地和滩涂的浍河如能被开发成旅游胜地,那这完成渡轮历史使命的轮渡又将被赋予新的使命――旅游观光的载体。
2、开发成水上旅馆
如果浍河能被成功开发在旅游胜地的话,那么岸上的旅馆固然不可或缺,但把渡轮改装顾水上旅馆岂不更有创意?!
3、用作水上餐馆
如上所述,浍河成为旅游胜地后,大批游客的吃饭就成为问题,如果把渡轮改装成餐馆,在河中边欣赏美景边品尝美味岂不是别有一番情趣?!
4、留作参观,作为渡口一块永久的记忆
随着大桥的建成通车,渡轮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或者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作为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下的交通工具,留作展览,让人们永远记住她的功及一时,是一件绝好的教育材料。
推荐专题: 关于游戏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