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回乡调研报告

2022-05-05 23:32:5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回乡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回乡调研报告》。

第一篇:回乡调研报告

村级治理涉及社会治安、村庄建设、生态保护、经济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构成之一。此次利用春节回家过年的机会,我对家乡治理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村级治理的新气象与新问题

这次回家过年发现,村委会的工作有了新起色、新面貌,可概称为“村级治理新气象”,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待解决。

一是村里面通了硬化水泥路,但部分破损。村里那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蜿蜒在村庄中。自从修了水泥路,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但是通村外面的路才修好两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

二是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变好,但学习热情下降。这次,春节抽空回到二十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但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家的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三是环境卫生有待提高。村里环境卫生有了一定改善。但是,村里面的两个“内湖”,多年来由村委会发包出去,承包者一直向水中倾注畜粪、化肥等,污染的内湖呈深绿、墨绿色,与清澈一片的“外湖”迥然有别。村民多次反映承包者“拖来一车车化肥投入水中”,“猪粪更是几十车上百车倒进去”,加重水体污染。

二、村民对治理赞赏与观望兼而有之

一是打工返乡者对村级治理赞赏多。务工人员在外不但学了一些经营经验、工艺技术,还增长一定见识,他们对本地搞村级治理报以赞许:“政府这样管事,这里就有希望。”

二是村里的部分农民或渔民“关心”而不“上心”。有的村民说:“我们在村里靠种田捕鱼过日子,自然关心村级治理,但还不晓得最后要怎么搞,也就上心不了。”

三、“村官”做事做人左右为难

村支部书记游四强说:“现在工作很难做,实事很难办,没钱什么都办不起来”。由于集体湖泊已经被承包,村委会已无集体经济及其收入的支撑。每名村干部的津贴不到5000元/年,村干部诉苦:“现在出去打工至少每年赚两万块钱,做村干部却赚不到面包车加油费”。

不过,只要村里条件还过得去,没有较大经济风险,就有人争当村干部。当上干部可以亲自参与村委会事务,有“面子”,出村外搞经营也提高了信任度。但最后无论谁当选,仍将在乡镇和村民之间左右为难。拥有大家族背景的人当了村干部,自然要维护大家族利益,弱势的小姓农户就有意见。乡镇方面满意的人当选后又会担心下轮换届选举刷下来,遇难题不敢上,更不敢得罪人。村干部左右为难,其结局就是乡镇党政与村民皆不满意。

四、思考与分析

一是普通村民对此村治“新气象”反应有二。回乡创业者予以赞许,乡村社区生活有序化固然有益于当地市场健康成长。在村里居家过日子的农民或渔民予以观望,他们既想获得拨款或优惠贷款等好处,又怕自己利益受损。两种态度都是村民们利益意识的反映,触及村治的民生基础。

二是村委会这一级实为乡村社会官民界面的中间介质。除个别人系暂时下派的乡镇干部或组织部门近年选派的大学毕业生外,绝大多数村干部来自村民。普通村民没把村干部当做真正意义上的“官”,言其“和我们一样都是农民”。村干部们也明白自己不是拿固定工资的“官”,所以做起事来往往畏首畏尾。

三是内湖富营养化养殖。此类养殖、种植方式是在既往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已有较长时间,现在触动这个问题,肯定会影响承包者利润和村集体收入,想必阻力不小。

“乡村治理困境”最大的弊端,莫过于农民人散、心散。村治“新气象”于此凸显其意义,是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的有益试水。组织起来的农民才是自己家乡的最好卫士。归根结底,要搞好湖区监管,最终要靠环湖休养生息的千百万农民。

第二篇:对--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对--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村经济意义重大,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家产品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1号文件。意见全文共分六个部分23条,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再次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农民收入问题一直被国家高层领导所关注。今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增加农民收入,才能稳住农民的心,农业发展才有保障。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农业经济管理大专生,我有责任学习和贯彻好中央关于“三农”的各项政策和意见,为此,我特意选择了以“农民收入情况调查”作为切入口,真实地去了解和关注“三农”问题。

我到---村驻点,在村“两委”班子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开展农民收入情况调查研究。在此期间我进农家门,听农家言,知农家情,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重点对----村10户农民的生产和收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抽查。从广大农民的口中了解到,目前农民最最盼的是增收致富,最缺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资金,最怕的是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和自然灾害,最怨的是加重负担。通过调查,对---村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通过分析也发现了制约----村农民收入的因素,对如何提高---村农民收入提出了自己初浅的意见。现将有关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村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村-,368户农家,总人口1347人,总劳动力为520人。旱地面积占3647亩,全村以种植业为主。其中,主要种植的作物有玉米、黄豆、土豆,玉米种植面积为627亩,黄豆种植面积为320亩,土豆种植面积为980亩。主要种植的经济林有杉木树和华桃树,杉木树种植面积为1050亩,华桃树种植面积为670亩。全村去年人均收入800元,与其他三个村相比---村的人均收入相应可观,但与整个县城相比之下就不堪一击。其中人均收入1500—2800元之间的户数为20户:1000—1500元的户数为80户:500—1000元之间的户数为100户:500元以下的户数为168户。

-

从调查的情况看,保边村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民收入水平低。10户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1446元。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小孩读书、生病就医费用,加上婚丧嫁娶等人情世故,农户所剩无几,甚至入不敷出。读书的费用就得1000元,占家庭纯收入的20%。

2、农民增收渠道变窄,难度加大。保边村大部分收入主要来源仍然是传统的粮、玉米、油菜等产品,卖难问题时有发生;下岗职工的增加影响了农户通过劳务输出获取现金收入的出路。

3、农户货币收入比重低。在调查的10户农民中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民,其卖不掉的产品占了其中收入的10%—30%即使全部卖掉,也是亏本钱卖。部分农民收入中以实物为主,货币收入较少。为了生产和生活,部分农民常常将农产品换取部分生资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以满足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4、农户收入不平横。少数农户的高收入掩盖了不少农户的收入下降的真相。保边村古永寨部分农户年均纯收入万余元,而在同村的有些农户已到了赊米、赊油和赊钱的地步。

二、----村农户增收的原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结构调整滞后。边远山区、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获得信息的途径少且慢,许多农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作出科学的判断,对种植、养殖产品的取舍往往只图眼前利益,不从长远利益考虑,盲从于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不能科学的、准确的判断市场规律。“村看村”“户看户”的生产经营现象,盲目生产,最终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价格下跌,农产品价格下跌后,卖出产品就意味着农民亏损,不卖出就会导致资金回收不了,影响来年的种植收入。因此,信息的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农民因此发出“谁能告诉我,到底种什么?”的无奈叹息。

2、增收难度加大。一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二是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依然存在;三是由于经济大环境影响,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第三产业等获取收入的渠道变窄;四是农户欠款的额数大和户数在不断扩大。

3、自然灾害频发,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农民收入增减的影响不言而喻。保边村古永寨分到的山地只砍不种,时常有旱、涝、虫交替灾害频发,经常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收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严重影响。

三、----村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1、强化农业基础的地位。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解决连片旱地,渍涝问题,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2、调优产业结构。农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忌一哄而上,要热中有冷;忌一成不变,勤于调整;忌一触即溃,要形成拳头。”

3、健全市场体系。一是尽快筹建大型农产品集散地,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二是健全全服务体系,按照区级为引导,以乡村为主体,从民间为补充的发展思路,通过建立中介组织,组织营销队伍,完善信息网络,强化科技指导等,另外要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的新路子,形成农民只思生产,不愁销路的局面,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

4、实施科技兴农。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导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加强教高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为此昔马作为欠发达高寒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推动,县、乡领导要高度重视农民技能培训,切实将农民技能培训纳入每年的人才培训计划中,并长期坚持,形成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如现场培训、电视讲座、网络宣传、农家书屋、农业学校、田间指导等,大力推行农科教结合,逐步提高

农民科技素质,从而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向科技进步要收入。

5、推进农业化。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防止通过政府行为“一哄而起”急进硬推。二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将闲田集中在种田或种田大户手中,让其自行调整、规模经营增加收入。

-

第三篇:基层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风和又拂南山绿,春早更催万象新。2014年春节期间,我局干部职工,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干部职工,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访民情、问民生、听民意,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家乡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局干部职工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家乡新事物

走在平坦的水泥路,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家乡以崭新的面貌迎来了新的一年。回乡欢度春节的干部纷纷感受到家乡发生的新变化,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竞争优势明显提升。干部职工普遍感到,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和深入,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各乡镇村级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每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几乎都有文化休闲小广场,配套有标准的舞台、篮球场以及健身器材,而且都组建了本村的篮球队和文艺队。 现在农民吃穿不愁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各个村里设立了农家书屋,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时不时有村民过来看书借书,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最受欢迎、实用。村支部宣传人员说,农家书屋给村民创造了聚在一起的机会,常常几个人围在一起交流,互相推荐,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再像以前农闲时没事干,整天东家长西家短,打麻将玩小钱。村里的文化休闲广场的建成,让群众有了锻炼、娱乐的好去处,既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又给村里增添了更多的祥和气氛,更成为村民们过年时的欢乐之地。

二、家乡大变化

(一)道路通行状况。自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进村道路和村里街道由土路建成了水泥路面。村路入口,标语醒目,彩旗飘飘。村内道路,灯光明亮,清洁卫生,每条村巷都写有名称,树牌立字,井井有条,令人耳目一新;宣传标语贴近生产生活,时常更新。走在平坦宽阔的水泥道路上,再也不担心雨天走亲戚时满脚泥泞的烦扰,村里呈现了“路通、宽敞了,街绿、漂亮了,灯亮、热闹了”的新面貌。

(二)村容村貌状况。自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以来,全县各村屯都设置了很多垃圾桶,各家各户实行“门前三包”政策,村干部带头、老百姓积极踊跃相互配合。现在村民们都知道以后自家垃圾不能随便在村里的偏僻处乱丢,或者再往绕村河里倒了。村民们很自觉地把生活垃圾归集到那几个大垃圾桶,然后由保洁员负责定时清运。

(三)文化设施建设。近几年,全县行政村修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里配套有农家书屋、青少年活动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并且把村篮球场、健身广场整合成村级文化休闲小广场。使村民开会有场地,学习有场所,健身有设施,娱乐有兴致。村里定期举办篮球赛、舞会、学习日等活动。特别是村干部利用各大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赛事,更是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健身热潮和自信心。村民现在是“能上微机了、都爱读书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农民感觉村里好多方面和城里的差别不大了。

三、家乡建设现状面临的一些情况

(一)对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的看法:虽然全区现在还在继续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如要持续保持,则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能兴起一时之风。还有些乡镇宣传力度不够,所以还存在许多群众的清洁意识比较淡薄,这不仅需领导干部带头,更需深入群众的心里去,积极做好发动群众真正地一起参与清洁乡村的专项行动来,用行动夯筑幸福家园。

(二)对于农村文体活动的看法:

1.专业人才数量少。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还有许多行政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出现偏大或偏小两个极端、主动性弱。在农村,平时在家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青壮年男女几乎都外出打工或者在外成家,所以导致村里出现年龄偏大或偏小两个极端。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

3.文体活动开展经常性差。有些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舞狮,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推荐专题: 实习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网 清洁乡村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