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2022-04-25 00:19:1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公德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第一篇: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革。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广大民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使社会公德建设凸显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使社会公德建设的价值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便备受关注。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我们小组于半个月时间里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55份,共收回有效问卷55份(问卷有限,所作分析和结论仅供参考)。调查对象涉及校内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认识以及个人道德实践等方面。

(一)、行为文明方面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图书占位子是一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图书馆是很多爱好学习的同学常去的地方,一般来说图书馆的环境是相当的不错的,绝对是同学们看书、做作业的首选之地。这样问题也就来了,如果看书的人很多,小小的图书馆怎么能保证每个看书的同学都有座位呢,占位子的现象也就随之而来。在我们的调查之中有3.6%的同学认为应该这么做,这样做的话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50.9%的同学认为大家都这样,见怪不怪,32.7%的同学认为没什么自己也曾这样做过,12.7%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应该受到谴责。

文明、礼貌,这些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同学心理面是知道怎么做的,但是在行动上却没有起到起个表率的作用,长时间的这种占座行为习惯让大家都麻木了,同学们的态度变得很无所谓。明知道这个行为是不道德的,没有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图书馆的资源,但是没有实际行动去改变这一不道德的行为。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行为文明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二)、爱护公物方面

校园中的“课桌文化”或旅游景点处的“涂鸦”我们已经司空见惯。在我们的调查中有3.6%的同学认为蛮不错的,它展现了个人风采,并且可以自由的宣泄感情,有54.5%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好的,它破坏了公物,造成了不良影响,有20%的同学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有10.9%的同学认为这是很随便的事,关注自己就行,10.9%的同学认为要想办法杜绝这种不良行为。

从数据和生活的观察上来看,大学生在爱护公物方面心理上是能够接受的,落实到实践中绝大部分大学生做的还是好的。对于自己的东西每个人都很爱惜的,但面对公共财产时,人性的弱点就显示出来了,有时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公共财产就成了牺牲品,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行为,近三成同学的却对这种行为持无所谓的态度,这是很可怕的,这是低端的个人素质。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保护环境等方面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在公共场合制造了垃圾,有64%的同学表示“一般不会扔”,有6%的人选择“经常仍”,另外有9%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周围没有人的时候会仍”,有21%的同学认为“只有在找不到垃圾箱的时候才会扔”。 数据表明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这个现象应该是和社会现象一致的,当今社会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很多人为了一己之利不择手段,当然不否认还存在许多为社会服务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要以当代大学生去影响下一个时代,而不是随波逐流,保护好环境,从自己做起。

活动总结

虽然这次调查活动,涉及范围比较小,调查对象比较局限,数据量有限,但是通过此次活动,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为我们今后的公德教育指明方向。

第二篇: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调查起因:在学习了《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内容后,同学们非常渴望了社会公德的现状,在史华红老师的积极倡导下,我组进行了校内调查实践活动。

调查目的:了解我校社会公德水平的基本现状,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7~22日

调查地点:xxxxxxxxxxxxxxxxx

调查对象:在校学生

调查人员:敬业队全体成员

调查方法:访谈、口头提问调查

调查过程:在校内随机找同学进行访谈

文明礼貌:

1.在路上碰到老师是否问好?

2.在公交车上是否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

3.在同学有困难是否积极主动帮助?

保护环境:

1.是否会随手丢垃圾?

2.碰到垃圾是否主动捡起?

3.是否践踏草坪随地吐痰?

遵纪守法:

1.是否熟知校纪校规?

2.是否有过打架斗殴行为?

3.是否有过考试作弊行为?

调查结果: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90%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0%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有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

调查总结: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仍有许多方面的不足,针对一些问题,我们应该继续大力倡导社会公德意识,时刻谨记社会公德的标准,并按这种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的更完美更好的做一名社会公德形象大使。

第三篇: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消费是一个社会最关注的话题,在改革开放这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也发生了巨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消费日趋多元化,借此时机,以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在这个暑假中,本人通过对我县经济发展网上资料的查阅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了十六以来我县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并由此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的措施和建议,据此做出报告。

一、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

(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演变。我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演变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20XX年为消费水平缓慢增长阶段。由于这一时期前两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产品价格低,农民负担高。因此,进入新世纪的前三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二是XX年为消费水平快速增长阶段。我市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使我市的农业经济迅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

(二)消费方式的演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而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消费方式转变的结果,消费方式的转变反过来又促进消费结构的变化,并转化为拉动消费市场的动力。近年来农民消费方式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是由满足生活需要向追求生活质量提高转变。在食品结构上,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各种副食消费不断增加,膳食结构向营养、科学型发展。在衣着消费上,农民穿衣在成衣化的基础上,更注重时尚化。20XX年人均衣着支出140.1元,同比增长35%。

二是由重食物消费向物质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食物消费更多表现为生存型消费,而服务型消费更多表现为提高型和享受型消费。服务消费比重逐年上升,反映出农民消费观念的积极转变,也反映出农民消费方式的多元化。

三是由自主性与市场化结合消费向更高的市场化消费转变。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消费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金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

二、扩大农民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农民收入问题。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以收入的提高为前提的。近两年,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民的购买力提高了,对收入的预期也提高了,消费水平就明显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但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现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还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并保持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收支预期的不稳定,是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近几年,我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保障体系,但这些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普及率也不高,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存钱养老、存钱防病的思想在农民中还普遍存在。另外,收支预期的不稳定,越来越高的教育投资,婚丧嫁娶的盲目攀比,也使得农民不敢贸然消费。

(三)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和消费环境欠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设备、日用品等有赖于新型业态如连锁超市在农村的延伸,而目前农村商业流通组织方式落后,商品流通不畅,成本过高,商品价高质次、假冒伪劣严重等问题,不能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和适应农民消费方式的转变。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讯、自来水等近几年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远远落后于城镇,运行成本、运行费用高也使得农民对一些耐用消费品买得起用不起,限制了农民的消费。

三、进一步推动农村消费的措施和建议

(一)增加农民收入。从长远看,增加农民收入是推动农民消费的根本措施。要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全面贯彻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又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随着近几年农民增收各项政策的全面、强力出台,今后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将进入常规阶段,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也是间接的、有限的。今后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不再是由政策决定的生产积极性,而是农民生产经营水平。因此,今后农民增收的核心应转向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上来。

(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体系,使更多的农民从传统的储蓄养老、家庭养老的方式中解脱出来;使更多的农民参入医疗保险,看得起病,吃得起药,降低因病致贫的风险。进一步理顺农村信贷关系,落实农村信贷政策,简化信贷手续。进一步降低学生学杂费,特别是高中、大学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民不致为了让孩子上学而贫困或债台高筑。

(三)降低收费门槛和价格,使大多数农民能消费的起。近几年所兴起的耐用消费品以及与人们生活极其相关的医疗、教育、住宅、汽车等高消费领域,其价格与收费门槛仍然过高,有的收费标准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在教育、医疗、住宅等方面,人们对现行的消费标准又不得已而从之。因此,下一步,首先在教育、住宅等方面,对超出居民承受能力的部分要合理降低,能规定收费上限的要予以明确,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乱收费的监管力度,严控超范围、超标准收费。其次在医疗、汽车等特殊服务、特殊商品方面,要合理地降低商品、服务价格,使老百姓能够在这些方面都能消费的起。

总之,在研究促进消费需求和调整消费结构的对策措施时,要根据我市目前农民已形成的高、中、低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这一实际,并把握不同群体消费需求走势,着力启动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力度,主要应以稳定收入和改变其心理预期为主。对中等偏上收入者,可用消费信贷等方式,引导一部分人向城镇转移,鼓励他们首先购房、买车;对中等收入者,可增加其文化娱乐消费;而对中等偏下收入者,则可增加其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与换代。

第四篇: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题目:社会公德状况调查

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违背社会公德现象产生的原因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研究表明:道德观念的形成遵循以下的阶段性原则,第一阶段是道德的他律阶段。以完善的制度和规则,甚至是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置或惩罚,是公民社会公德观念形成的基础环节和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道德的自律阶段。这个时期,人们逐步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评价能力,道德行为不再像第一阶段那样是外在约束的结果,而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促使人们从道德的他律阶段向道德的自律阶段转化的主要方法是道德教育,在社会公德教育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重人、关心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只有相互尊重、关心和照顾,才能避免造成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建立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使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尤其要教育青年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军烈属和荣誉军人,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

(二)在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社会公共秩序的好坏,对整个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社会的公共秩序良好,人们就能解除后顾之忧,整个社会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就会呈现出井然有序的局面。反之,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因此,青年人不仅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对于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要敢于制止,敢于斗争。

(三)在个人修养上,要教育青年讲究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既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表现,又是维护人们社会交往中友好和睦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就是要求青年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准则。

(四)在家庭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的基本单位,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家庭道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必须教育青年正确对待家庭关系。

综上所述,提高社会公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和规则,使公德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当出现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时,轻则有规则可循,重则有法可依。

(二)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导向作用。毫无疑问,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同时,每个个体也是公众舆论的构成者,是舆论方向的形成者。

(三)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只是空洞的口号,要掌握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的规律规则,遵循这些规则,采用复杂多样、灵活多变、易于为老百姓所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

(四)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在微观上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德素质水平,才可能在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面貌。

第五篇:大学生校园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导致外来多样文化的渗透形成对传统美德优秀文明的巨大冲击。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耻感意识却在不断地受到腐蚀。水电浪费、食物浪费、纸张浪费、一次性物品浪费、塑料浪费、电池浪费、等现象在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而由这些浪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污染更是相当庞大的一个数字。

关键词:节约 用电 意识 学校 浪费 学生 大学生 污染 校园 大学

一、学校基本概况

海南师范大学坐落在美丽的热带海滨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校园椰风流韵、芳林叠翠、风景秀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办学特色,教、文、管、理、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是海南省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作为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大学生,应具有高文化和高素质的结合体。然而,我们的行径多数却与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相违背,据此,我对我校的部分突出情况做了初步的调查及附带粗浅对策。

二、大学校园的浪费 大学校园里浪费的岂止是钱?衣物、书籍、水电等,几乎能用的都在范围之内。

在采访中,一位大二学生说:“花的是我自己的钱,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这种对浪费现象的冷漠以及无意识的浪费,不得不引起深思。书籍、纸张堪称是学习最大的消耗品,浪费现象更是愈演愈烈。学习用的课本、笔记本,毕业时的论文,求职时的个人简历,是浪费的关键所在。许多学生习惯于每门学科配一本笔记本,不认真听课甚至逃课等因素导致笔记本连一半都用不了,便完成了使命;求职简历包罗万象,涉及个人经历、实践履历、获奖证书、自我介绍等,厚度甚至超过了书。不少大四学生为了提高求职的命中率,一般都是“遍地撒网”,但使用频率几乎都是一次性的。当调查部分学生问会不会选择不买教材,而是从高年级去借

或者买旧书时,大部分学生没有这样的打算。一位大学新生说:“这样不可以吧!上学就应该买新书,何必用旧的呢?”还有些学生认为与师兄师姐打交道很麻烦:“还得跑去借,说一大堆的话,多麻烦!上学就应该用新书。”水、电、粮食浪费是大学校园里的顽症。许多大学生对水、电的浪费处于无意识状态,宿舍的灯整日长明,笔记本电脑通宵上网,水龙头坏了不报修,任水长流??食堂是浪费最直观的地方,随处可见馒头或者整份的菜、米饭被扔掉,而理由常常简单到三个字:“不好吃。”“凭什么浪费?何况大多数花的钱并不是自己劳动所得??”没有人想到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更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不受外人的干扰。为此,他们不惜外出租房,使得原本就不充裕的生活费更加捉襟见肘了。对此,省城某大学负责团委工作的马老师认为,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名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不离,手机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这正是高消费的症结之一———受社会因素影响,自制力不强,没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建议大学生多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体会父母赚钱的不易。”中小学时,家长、学校将一切都安排好了,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理财等生活技能根本学不到。上了大学,可以自己去做了,学生却不会。因此,不论是衣食

费用,还是其学费、书杂费;不论是休闲娱乐消费,还是人际交往消费,都要在大学生中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反对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等浪费现象。同时,加强学生养成勤俭

节约习惯的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把中小学缺失的课补上。上学贵已经成为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大学生应该学会开源节流,尽可能在小代价下取得高回报,改变旧有观念。

学生社团班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约活动,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鼓励学生自发地组织起来设立节约监督岗,防止大手大脚、跑冒滴漏。

完善硬件和软件,为学生节约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在信息技术普及的有利条件下,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传递文本,探索无纸化的教学互动,避免作业、论文和毕业论文打印上的严重浪费。

严格规定双面打印,同时适当增加双面打印的优惠,以减少大量的单面打印造成的纸张浪费。

提供设施在学校里推行垃圾分类管理,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

中华民族历来倡导厉行节约,孔子把“俭”和“温良恭让”一同列为基本的道德准则。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和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之时,更应养成勤俭的习惯,更应倡导节约的`风尚,更应承担起节约资源、杜绝浪费的责任。在营造全民参与厉行节约良好社会风尚的大环境下,大学校园是个重要平台,大学生应该起表率作用。节约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品德,大学生要从节约入手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同学交往需要平等,高等教育需要公平,大学生要克服消费上的虚荣心和攀比心,优化校园风气。大学生厉行节约没有太多的惊天动地事情,也没有难以攀登的高峰,多半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大量的是“在细小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尽自己的责任”,像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点滴东西。大学生坚持不懈地做好这些节约小事,不仅展示了一个人认真做事的态度,而且孕育着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相信,不把节约当口号,厉行节约见行动,必然引领和推动校园的节约风气。节约是美德、节约是智慧、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三、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

现在大学生用纸浪费数目惊人。在求职过程中,大量的纸张被做 成了厚厚的求职简历,据统计,砍伐一棵5年树龄的白杨树所能制作的纸张,仅够3名学生求职用;另外就是现在用纸都只用一面,大量的纸张都因一面写写划划了一点点就会被扔进废纸篓;学生的做业和毕业论文等,现在都需要用打印出来的,而且都是单面,一张歪了或是稍有不清楚,便要重新再打印,这样纸张就被浪费了整整一倍甚至更多[1]。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节约用纸: 提倡一张多用,可将打印错误或写了一点点内容的单面纸张积累起来,订成册子,供做草稿使用。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如果能用文档来表示的尽量不要打印的,将电子文档推向广泛使用。

可将废纸进行分捡,或用于二次利用,或卖废品减少浪费。

四、节约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大学生自查曝光校园惊人浪费 食堂一周倒掉一亩粮”。面对这触目惊心的数字,每个人都需要扪心自问:“我们凭什么浪费?”因为花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吗?钱是你们的,但资源却是大家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浪费!在你把饭菜倒进垃圾桶的同时,就构成了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更是在挥霍父母的血汗。仅仅一周的时间就有相当于一亩地产量的饭被倒掉,说明浪费普遍存在。然而,比现象更可怕的是学生们的漠然和节约意识的极度匮乏[2]。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来讲,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从小就接受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居然无知和麻木到这种程度!

首先,学校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节约资源的规章制度,把节约付诸于行动,更要列入学生的思想道德评定中。其次,学校可组织专门的《节约小组》,针对校园浪费和节约进行有力度的图文宣传或文艺演出。第三,可在食堂里挂上各种活泼有趣的有关宣传“节约是美德,浪费可耻”及相关的宣传标语,时时刻刻提醒前来就餐的学生和教师:劳力成果,不容浪费。第四,作为大学生,不能把节约看成小事。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是一个人修身养德的必备条件。大学生,更该如此。最后,对节约有效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和

奖励,号召全体师生树立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摆脱贫困而节约是一种本能;为养成习惯而节约是一种毅力;为形成文化而节约是一种美德;为打造文明而节约是一种品格;为促进社会发展而节约则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杜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环境污染。学校可采用以下办法来杜绝一次性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学校的超市或卖场对于塑料袋的使用应加强控制,不提供或有偿提供塑料袋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白色污染。

现在在大学校园中,随身听、CD、MP3、文曲星等已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品,而电池的消耗也很大。通常同学们将用过的电池直接扔入垃圾桶,有时会有有毒液体泄漏,同时对环境也造成污染隐患。可用充电电池代替普通电池,那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减少电池所造成的污染。 用手绢代替纸巾、用瓷杯、玻璃杯代替纸杯和塑料杯、用自动铅笔代替木杆铅笔。

每一个班在班内建立一个小型垃圾点,将垃圾按类分类收集。由于纸类、塑料数量较多,可以一天清理一次,另外考虑到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建议同学们把废旧电池统一回收。 学校设立几个大型垃圾箱,统一回收各班分类垃圾箱中的垃圾,并在校园内多设置一些小型分类垃圾箱。学校负责与社会回收单位联系,及时送出回收来的垃圾。

应当看到,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杜绝校园白色污染,就必须在学生心中树立环保的观念,因此建议学校多多加强环保教育,如征集环保标志,开展环保写作大赛,举行环保歌咏比赛等活动,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工作,目的还在于向全社会宣传环保知识,因此建议学校通过多方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活动

六、一物多用,减少日用品浪费

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更多的大学生在不停地赶新潮流,流行什么就买什么。其实很多东西并非不能用,只是不流行了,不想要了就换。在他们看来,这事太小了,自然不会想那么多。 一物多用,对物品进行多次利用,应当成为新的校园风气,新的生活追求[3] 。

避免冲动购物。购物前,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件物品是奢侈品吗?买了它是否要淘汰掉另一个还能用的物品?如果答案都是YES的话,那就忍一下,不要买啦。

做好计划。经常统计一下自己的物品,能用的就要用,可以运用一些小的手法来进行装饰,使其更美观;未损坏但自己实在用不上的,可送人或损赠给灾区;实在无法补救的才可以淘汰。

电池本是消耗品,没电了就换也是很正常,但如果将需用电池物品的用电量由高到低排。

第六篇: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以帮助当代大学生了解自身消费情况,从而有助于大家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调查地点: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四、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五、问卷分析

1、消费层次两极分化。月消费最高达到1200元以上,最低的只有250元左右。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

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

3、我们可以看到娱乐一项的人数虽然不如选择花费在饮食上的人数多,但在个体每月的消费上却相差无几甚至有过之,相信在一定时间的发展后,用于娱乐的金钱必将占据未来大学生消费相当重要的分量,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4、在调查中则显示了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

5、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72%,远超过一半。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

6、在最后三道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六、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5.经济的独立意识与储蓄观念

大学生作为接受先进知识,随时走上社会的专业人才,很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就尝试经济上的独立,培养一定的投资理念,并发展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储蓄观念。这对于将来管理自己的生活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做法。不仅能够降低家庭的负担,让父母减少对于自己的担心,更能锻炼自己的投资意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推荐专题: 大学生自我介绍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校园文明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