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良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不良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三篇)》。
初中生不良心理品行表现的调查报告
更新: 2005-9-7 来源:德育网 编辑:zgx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迫切需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状态、道德品行,不仅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且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目前绝大多数中学生受家庭的熏陶、社会的正面影响、学校的良好教育,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行。但是,也有一部分中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健全,社会上不良现象的误导,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心理和思想品德教育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少数中学生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良心理品行,有的甚至走向犯罪。这一现状,发展下去,实在令人担忧,必须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及时探究其成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校对初中学生的不良心理品行进行了广泛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旨在为诸多同行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一、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测试、座谈交流、家庭访问、心理咨询、调查摸底、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学生的心理状况、道德思想、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1.问卷测试:我们从知、情、意、行四方面着手,结合实际,编制了心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90题,涉及内容从学生生理、心理、喜怒哀乐到学习生活、待人接物,由学校到社会,内容广泛而具体。参加测试的初中生2138人,我们从中抽取800人的试卷进行统计,其中男生试卷472份,女生试卷328份。
2.座谈交流:我们分别召开学生、学生干部、课任教师、家庭等座谈会52次,参会人次600人次。
3.家庭访问:通过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教师全员参与家访,共家访1200多个学生家庭,收回家访登记表1200多份。
4.心理咨询: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共受理咨询400多人次。
5.调查摸底:政教工作人员深入全市10多所中学和司法、公安等部门进行调查、采访、参与人数达200多人次。个案跟踪调查500名品行不良初中生。
二、调查结果
(一)初中学生不良心理主要表现在:
1.依赖性强,缺乏自理、自律能力,凡事靠父母。28%的学生很少帮助家长做家务,有的学生在家长从未帮父母干过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学生从未独自乘车远行过,34%的学生认为“自己管不住自己”。
2.意志脆弱,经不起批评。有的同学做错事,老师还未批评,眼泪早像断了线的珠子,有的同学受到一点挫折就想到离家出走甚至想到了轻生。调查中,持“遇到挫折,可能采取离家出走”者占13.5%;有过“轻生念头”者占12%。
3.严重逆反心理,不听家长和老师劝导,任性、故意对着干,应该向东偏往西。在“对家长或老师严厉而又偏激的批评”问题上,有5%的学生选择的做法是“心里口里均不服,还可能采取报复手段”。
4.自私、孤傲、嫉妒心强,时刻把自己摆在第一位,很少替别人考虑,很少与同学交往,有事也不愿跟别人说。经调查,对“如果心中有了委屈,烦恼或知心话,最喜欢向谁诉说”这一问题,23%的学生选择“同学或朋友”,13.5%的学生感到“无处诉说”;17%的认为“很多方面与父母无法沟通”;53.5%的学生不愿意熟悉的同学、朋友比自己强。19%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知心朋友。
5.表现出焦虑、恐惧、考试紧张等。11%的学生经常有孤独感,19%的学生经常有烦恼,81.5%的同学认为最大的烦恼是学习成绩不好,34.3%的学生害怕陌生的环境和人。
6.23%以上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调查发现,对自己最不满意的方面,35.3%的学生认为是学习成绩,21.4%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相貌体形,15.9%的认为是健康,15.8%的认为是性格,45.3%的女生认为“女生不如男生”。
7.追求刺激。有48%的同学最喜欢看武打和枪战影视片。据调查,5.9%的学生曾经吸过烟,8.3%的学生曾经喝过酒,9.4%的学生参与过赌博,15.8%的学生认为打电子游戏机有好处。
8.厌学心理严重。31.5%的学生对非中考学科及发明创造没有兴趣,53%的学生缺乏认知需要,即缺乏重要的内在动力,对学习活动不能感到快乐。5%的学生没有任何爱好特长。
9.出现早恋现象,持“如果某女生特别喜欢与某男生单独相处,他们就一定是在谈恋爱”的观念的同学占36%,16.5%的初中同学认为自己暗恋过异性,3.5%的同学认为自己有过初恋。
(二)跟踪调查品行不良初中性,发现他们有以下主要表现:
1.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调查中,对“读书为什么”这个问题,品行不良的学生中有36%的持“为了个人利益”的观点;12%持“是家长逼着读”的观点;35%的认为“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对“如果让你选择职业”这个问题,45%的品行不良的学生认为“选择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是有钱有权有势”。对“如果你手头有一笔钱,怎么利用它”的问题,57%的持“花钱要大方一些,免得让人瞧不起”的观点,只有11%的认为应“精打细算”,在校园中同学之间“有偿服务”成为一种时髦。帮同学写份作业要收钱,帮同学排队买饭要收钱,乃至帮同学考试作弊也要收钱。部分学生贪图享乐和崇尚奢侈。在校园里,部分学生对录像机、名牌服装、小轿车等高档商品的型号、特征、性能的了解不亚于成年人。他们缺乏远
大的革命理想,不重视个人的荣誉、成就,不关心国家的前途,精神空虚,缺乏文明修养的需要。对享受物质怀有强烈的占有欲,对灰色音乐、电影、画报、书刊等,怀有强烈的兴趣;他们大多信奉“享受至上”、“金钱万能”,他们常说:“前途钱图,有钱就图。”“理想利想,有利就想。”为了满足个人吃喝玩乐的欲望,他们就表现出损害集体、侵犯他人的不良行为,产生犯罪动机,甚至违法犯罪。据调查我们发现很多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起点和摇篮是在电子游戏室,他们大多先是迷恋玩电子游戏机,后来因为没有钱玩而开始走向盗窃和其它犯罪之路,还有些青少年犯罪团伙是在游戏机室认识后,结成一帮开始实施犯罪。许多家长说,他们的子女在电子游戏室里“身体打垮了,眼睛打瞎了,成绩打差了,品质打坏了”。
2.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友谊观,善恶美丑不分,容易接受不良影响。
在调查中,对“你心目中的英雄”这一问题,48.5%的品行不良学生把“天不怕,地不怕,不怕流血和挂花”式的黑社会流氓老大当“英雄”。67.3%的认为“穿奇装异服,染黄发很美”。对“拾到别人遗失的东西,你将如何处理”的问题,58.6%的认为“谁捡的谁得”,78.6%的认为“如果归还,则应给报酬”。对“看到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的问题,23.4%的会采用“事不关己,不操心”的做法;受武侠小说和影视片中“江湖义气”的影响,73.6%的品行不良学生把“哥们义气当作友谊”。有的人甚至还把义气编成歌诀:“拐子给我一杯酒,敢替拐子打出手,拐子给我一支烟,敢给别人闹翻天”。这些品行不良学生常常迟到早退,考试作弊,欺骗父母,浪费粮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小偷小摸,毁坏公共财物,打架斗殴,强讨恶要。他们不愿关心理解他人,有的甚至视助人为乐,救人危难为多管闲事,视学雷锋做好事为“做傻事”。
3.情感畸形发展,对周围的人和环境抱有戒备甚至敌对心理。
许多品德不忍受青少年是在被打骂、批评、斥责、讽刺中长大的,他们的心境被疑虑与恐怖笼罩着,常常表现出对周围一切都存在怀疑、不信任、甚至仇视心理。常常不尊重他人,没有同情心,爱以捉弄弱小者来寻开心。他们的自尊心畸形发展,躲开学校、家庭等正常环境,转向他们被激怒时,往往什么都不顾,很少考虑后果,连一些很凶残的事情也做得出来。作案手段的凶残,野蛮性大大增加。如我市某乡村中学两名学生因为偷学校老师的菜被学校开除,他们在开除的第二天就去偷老百姓的香菇,第三天他们又谎称卖香菇将香菇贩子李某骗到一隐蔽处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棒将李打昏,然后两人又将其抬到山里,当他们发现李某苏醒后,又残忍的用木棒击李的头部,用脚踩李的身体,直至将李打死才停手,后将尸体藏匿山头,抢劫现金4000余元。
4.意志薄弱,自我克制力差
品行不良学生犯了错误,经过教育,也有改正错误的念头,但他们在进步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缺乏毅力,常常有较大反复;一些品行不良学生常常受到师生家长的歧视,产生很强的自卑感,缺乏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甚至自暴自弃。此类学生在其它不良品行学生的影响和物质引诱下,他们常常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旧的不良品行未改正,又出现新的不良品行。
5.不良品行已成为习惯
不良品行的形成开始可能是好奇地尝试或偶然的发生,但一经反复强化,这种坏习惯就形成了,而且一旦形成,不知不学地采取类似习惯性作法,而维持坏习惯得来的舒服体验又会使这种坏习惯得于加强,要想改变往往需要经历很长而且反复曲折的过程。
三、初中学生不良心理品行的形成原因
(一)内因
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1岁到15岁之间,这一时期,正是童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国内外很多资料也认为,这是个体发展的“危险期”,在这个年龄阶段,认识水平、个性特征和行为活动等都由量的积累而产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12岁到15岁,是一个由少年到青年的转折期,这是一个在生理发育方面充满矛盾,很不稳定的时期。从生理上看,这是青春期发育很快的时期,身高、体重的生长速度比青春期前快1-2倍,机能代谢率每小时比18岁到40岁的人多8000卡左右,如果没有正常的释放处,就极易向不良心理品行方面发展。从心理上看,由于生理方面的迅速成熟,性意识萌芽,自我意识和认识水平尚未达到相应程度,使他们在为人处事上,大多感情冲动,不考虑行为的后果。从客观上讲,这一年龄大都是从小学转入中学,客观环境变化较大,原来的教育集体、人际圈子终止和基本终止,使他们要重新去适应新环境、新关系,这些也会直接引起心理上的突变,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导致心理平衡的破坏。因此,在这一年龄阶段很容易受到不良环境、不良思想的影响,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品德不良行为。从我们调查的青少年犯罪的数据看,实效犯罪年龄在“12-15”的有65%,说明了初中学生是良好心理品行形成的重要时期。
(二)外因
1.家庭的不良影响和教育。家庭是教育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活动在父母身边,父母的言行对孩子心理品行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据调查,有的独生子女家庭由于生活富裕,对子女过于溺爱、娇宠,不让孩子吃一点苦,事事处处包办代替,甚至包庇孩子的不良行为;还有的家庭,父母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往往造成孩子阳奉阴违或形成逆反心理或自卑心理等;特别是残缺家庭的子女,由于父母的离异或去世,跟着继父母或别人生活受到歧视、虐待产生自卑心理或抵触情绪,自暴自弃,甚至走向犯罪道路。在家族直观教育中,有的家长经常当着孩子抹牌赌博,有的家长有小偷小摸行为或在工作中存在不正之风,在孩子面前不检点。为人父母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言行及正确教育方法,是形成初中学生不良心理品行的家庭原因。
2.社会的不良影响。国际格局的转化,国内社会的发展,使当今时代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一段时间曾出现的新的“读书无用论”,“拿毕业证不如拿营业证”,使有些学生不安心学习,甚至中途辍学,跑去做生意或在社会上闲荡。游荡社会的青少年聚合在
一起,十分容易滋生犯罪。又如:一些领域道德失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侵蚀,那些低级、庸俗的非法书刊和色情、武打的音像制品充斥市场,对那些鉴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的青少年无异于精神鸦片。这都是形成青少年不良心理品质的社会原因。从我们调查的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的数据看,少年犯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3.学校教育工作的失误。有的学校忽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对成绩不好的学生采取冷漠、歧视态度,使其中不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双差生,流失生放任自流,有的学校甚至将双差生推向社会致使部分学生有学不上,有家不归,闲荡社会。学校虽设有政治课,但内容与客观现实距离较大,学生不感兴趣,有的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针对初中学生心理弱点进行正面引导,有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在教育方式上简单粗暴。
摘要
作者选择“强迫症在高中生群体中的表现情况”为考察对象对母校某班学生作了有关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本文以此调查作为素材,并在此基础上集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话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反映了自己的关注,统计了问卷结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重点向被测对象及单位作了回应,最后提升自己的认识,总结了部分结论。
关键词
强迫症 高中生 心理健康 成长关注
引言
笔者在校常常阅读心理类书刊,并努力发现揭示自己的心理。在自我感悟的时候,逐渐关注别人的心理状态,热心于心理工作,产生了与他人心理沟通的兴趣。本次暑假,在学院社会实践的光荣号召下,我大胆的将理论学习寓于实践中,选择一有关心理的课题对母校某班进行了问卷调查。
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以及人们参与社会的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心理发生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深刻变化,也由此产生了各类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同时,也由以上原因,人类以前所未有的态度关注个体的生命质量,心理科学成为人们完善自我、追求身心和谐的重要参考学科。
高中生处于一个极为特殊的人生发展阶段,生理上发生着改变并趋于成熟,心理上也表现的异常活跃,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在这个阶段频发。
有关调查表明,同时也是社会的一项共识,目前的众多中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大多表现在行为缺陷,性格异常,情绪不稳,社会功能障碍,心理苦闷,思维障碍等类型上。[1]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一项新课题,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强迫症简介
1、医学上如此描述强迫症:
[2]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2、通俗表述。
就是一个人对于一个事物总是念念不忘,由此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快乐。此病症虽然描述起来十分简单,但它对于患者的心理折磨与摧残却是十分严重的,它对患者个体以及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是强烈的。它使患者不能进入正常的生活状态,有时虽然表面上未发现有任何异常,但内心却充斥着激烈的冲突,让患者痛苦不已,严重时也会反映到外在言行。
3、强迫症的几种类别
a强迫观念 b强迫动作 c强迫意向 d强迫情绪
患者一般拥有其中的一种,但通常拥有其中的多种,强迫症的具体内容则是多变的,即在生活中的任意一个环节他都有非正常性思维,也就是说强迫症指的是一种思维行为习惯,具体的表现有总担心门没有锁,以致最后成为一种变态的担忧,并反复的检查;为一个问题困扰不已,明知道自己不必要思考那么多,还是穷思竭虑;强迫的对立,有事看到一个句子,觉得它有语病,接着有说服自己它没有语病,又觉得别扭,反反复复的思考,即认为对,又认为错;特别注意卫生,以至于吹毛求疵,不容许任何瑕点,于是又反复的洗涤;强迫计数,如反复的数钱,看是不是某个数量等等……
但万变不离其宗,强迫症的关键在于不能中止一个习惯,不能抛开一件事情,这个特征使当事人痛苦不已。
4、最新研究成果
[3]XX年年,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对14名强迫症患者及其12名直系亲属进行了研究,并与另外14名无强迫症家族病史的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识别图像目标的特殊实验,当这些人参与实验时,用“功能性核磁共振”设备扫描他们的大脑。扫描结果显示,强迫症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的“眶额叶皮质”外侧区域都不活跃,而这个大脑区域负责终止各种习惯性行为。
这项成果从生物学角度阐释了强迫症的心理特点
5、治疗
主要可分为心理辅导和临床药物治疗
心理辅导通常是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学原理的运用和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进行解释与疏导,重塑他们的心理健康。森田疗法通常是心理辅导的理论方法,精髓在于“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药物通常是指运用相关药物对患者引起病变的生理因素进行调理,因为心理失调同样对应于生理病变,并交相作用。药物治疗通常为人们所不解,他们觉得用药控制心理不可思议,其实这也是人们对心理科学的不解与隔阂造成的。实际上,药物并不是彻底改变人的思维心理内容,他只是改变一下心理中的某些过激的方式、态度,和由神经系统紊乱造成的情绪错乱,只是稍微修补,而并非神奇夸张的思想控制。
二、调查意义
1、强迫症是一项非常隐蔽的病症,患者在未懂得心理卫生,在心理健康上还处于盲的状态时,如果自己为病症所困扰,他并不会有心理失调的意识,或者朦胧地有,也不能科学对待。据多数患者的经历,他们开始很不好意思把这种状态反映给别人,他们觉得自己很无聊,认为那种强迫状态说出来很丑,并且他们夸大自己内心的特异性,认为这种心理说出来大家也不会懂,反而会得到嘲笑。的确,由于心理知识的普及率不高,一些人对于别人不一般的心理描述给予不理解甚至讥笑的态度,这大大妨碍了患者治疗的进程。而尽早干预则会有利于病症纠正。
2、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非常繁重,升学压力非常大,学生生活只围绕着高考的主题,这影响了学生对身心和谐的探知,如果出现了不和谐因素,也会对考试不利。但是,在教学只周旋于高考应试的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未正式地列入教师的教育日程。
3、和所有心理障碍一样,随着时间延续、病史增长、强迫内容积累,强迫症的复杂程度会越来越高,病症越来越严重,治疗的难度就越来越大。
4、对于没有强迫障碍的人来说,(严格的说,人人都有强迫的状态)通过问卷向他们普及一下心理科学,也会增长他们的知识,减弱他们的偏见,这为患者营造了宽松的条件,也对未患者预防起一定的积极作用,为现在的未来的社会增添了一份和谐因素。
鉴于以上并列的或递进的4点原因,我认为在高中实行一项问卷调查,具有一定意义。它可以发现群体中的障碍因素,为学生尤其是有强迫障碍的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关注和建议,或多或少的为和谐教育环境提供了参考。
三、调查方式
1、选择国际上鉴别强迫症使用的pauda inventory问题,问题为生活中心理状态的描述,对每题作“0没有1轻度2中度3较重4较重”的分值量化,要求被试根据自己与所述情况的符合程度定分。此外,还附有姓名、性别、来自城镇或农村、是否做过同类测试,以及其他需要表达的问题。将其打印成a4纸问卷表。
2、此表共60题,但国内只选择其中48题进行鉴定。48题分为四个考察方向:a思维失控与怀疑感(共22项)b受驱使与行为失控c污染反应d检查行为
对被试的四个方面分别累分,然后累计总分
3、测试对象说明
贵池中学高三15班(理科复读班),复读班的特殊性可能对于此调查更能产生考察意义。样本容量为75。
本班性别分布为男53 女22 ,性别分布差异为调查在性别探讨上带来障碍;
城乡分布为城镇学生 34 农村学生41,差别不很悬殊,探讨城乡有一定可行性。
4、测试时间:2010年8月23日晚
5、调查经过:由班主任带领进入复读班班级,先由老师引荐,再自我介绍,然后请大家配合做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调查,但不涉及强迫话题以免学生对号入座产生干扰;请班长帮助发放问卷;说明如何填写;收回问卷整理,并请大家等候结果。此外还简单的谈到了复读生应该珍惜与悦纳这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充实的过好学习生活,珍重复读班老师的关爱,在此和大家建立了共识。
6、审阅问卷,录入数据
先观看学生“想说的问题”,与被试者在文字上作简要接近,初看大家的问卷结果,重点看学生有否在哪一项上填了“4”这个反映感觉很深的题项。
对样本编号,然后一一算出个学生四个方面的各个方面的得分,使用excel电子工具录入,并让计算机统计总分,按分数高低排序。按分数高低重新编号。
枝江一中是一所育人环境优美,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较完善的广湖北省示范学校,在办学的历程中她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和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但是随着扩招热浪的影响,学生的总体素质在逐年下降,学生在学习、心理等方面曝露了某些不足,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特别是高一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心理现状,通过开展《中学生心理调查问卷》的形式,我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调查工作。(调查问卷样式附后)
本次抽样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的年龄在15岁到17岁之间的高一年级学生,收回有效的问卷165份;另外在调查方式上还采取与和个别学生谈话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由于在调查之前,事先已经在学生进行了比较好的准备,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了本次调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的数据分析,和自己在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的记录,结合自身在实践中的感受和认识,现将此次调查问卷反映的`内容、分析的结果以及问题解决的策略等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一、学生学习压力状况:
(一)中学生学习压力的基本状况
1、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有34.4%学生认为学生压力过大;58.8%觉得“还可以”;对于目前的学习任务,有87.5%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在对于进入高中后,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是否感到不太适应这个问题上,有71.5%学生选择的是“有时”;18.4%选择的是“总是如此”;这表明学生学习压力已经超负荷。
2、学生学习压力主要来自各方面的期望、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的改变。
(1)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关注达到83.3%,对于为短时间内成绩没有提高而苦恼不己选择“总是”和“有时”的选项分别达到17.4%和64.5%。成绩是学习效果的反映,学生对于成绩的关心和获得高分的愿望自然十分强烈,但在与学生进行个案调查的时候,学生无不表示畏惧成绩的排名,特别是在尖子班,这种抗拒感十分的强大。成绩排名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固然是激励与肯定,同时这也会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他们必须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否则,被师长视为不正常;而成绩排名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被击败,受老师冷落同学歧视家长责备,背上沉重心理负担,甚至自暴自弃。可见,成绩排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仅是在学习上的,它最大的影响是在心理上的。
(2)是否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造成学习压力的重要因素。在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上,有60.5%的学生对学习上提出自己的疑惑,没有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感到苦恼。
(3)学习的压力也有来自自身的要求。调查数据表明,有65%的形式认为目前的学习压力来自于“自己的期望”,32%来自家庭的压力,来自于“老师的期待”则仅仅为2%。对于学生对高中生活的适应性的调查有71.5%学生选择的是“有时”;18.4%选择的是“总是如此”的结果,主要是上述原因发展积聚的一个必然。
(二)实施对策
高中阶段学生多为15——17岁,属于青春期,正处在一个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是初中阶段的继续,因而具有许多与初中生相似的特点。但其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阅历的丰富,显得相对成熟、老练些,在表现程度及关注的焦点上也有所差别;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未来有无限美好的憧憬,他们的想象丰富但又常脱离实际,他们都期望拥有一个理想的、完美的“自我”,这种理想在一定的时期内,确实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具有指明方向、产生动力的作用。但现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由于其期望值过高,使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存在距离,或急于求成,于是常因此而产生心理挫折,使自己处于矛盾痛苦之中,久而久之出现悲观消极的现象。因此针对上述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解决他们目前的困惑:
首先,提高学生自我的认识能力。人贵有自知之明,班主任在开展日常的的辅导工作中,关键是要做到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对自己做出一个适中的评价。通过对学生进行“责任理想”的教育,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教育学生处理同学关系的技巧,班主任应该多到学生宿舍等群体活动的地方,密切了解和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在新的生活环境中,消除陌生感,提升他们对环境适应度。
其次,学校建立与家庭相互沟通的制度。家庭、学校都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对孩子的期待永远都是高的,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一种无形的压力,处理不好,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不良的后果,为此,在家庭教育上,家长主动联系学校,主动与班主任沟通,密切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的发展,无疑是必要的。而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保持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有效的教学管理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过于苛刻的规章制度学校应该要慎重考虑。虽然学生都基本认同并能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但是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对新事物敏感,接受快,思想活跃,爱赶时髦,追潮流,也是各种观念和意识逐步形成的一个阶段,当世界观初步形成在行为中形成个性的张扬与学校制度的冲突,也会造成他们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上,建议学校应该采取一种人文意识,既要让学生认识到学校管理制度的作用,又要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可以保证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它也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十分重要。各课老师应该要向学生明确讲清自己学科的特点,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方向;努力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活动,而且要重视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生活,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授人以渔”,寻找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途径,传授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和分数观。
二、学生学习态度和目标: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统计,在接受调查的学生群体中,有5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有64.7%的学生不监督就可以自主学习,有76.1%的学生对高中的学习有个明确的计划,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明确处理学习与娱乐之间的矛盾,能够认识到高中的知识点是一种理解与记忆相结合的学习,也能够独立完成各门功课,会利用空闲时间来温习,这些表明了在调查的学生中,基本上能够意识到自己现阶段的任务,角色的定位准,学习的目标明确。但是在调查中,有几组数据也是不容忽视的:有46.6%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不得不做的事”; 有45.2%的学生“经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还有18.3%的则对“不喜欢的功课放任自流”这也突出反映了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上存在偏差。
(二)对策分析:
对于上述问题,主要是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来着手。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也是一样,部分学生之所以认为学习是不得不做的事,它的根源在学生缺乏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同时这也是学生对学习本身的过程认识不足的结果,因此,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可以向学生点明学习它是“马拉松“式的比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一个积少成多的积累过程,这个过程艰巨而又辛苦;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种意志、毅力的主题班会的教育,帮助他们在学习上树立起敢于面对挫折,敢于挑战自我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还要指出学生认为学习是”不得不做的事“这种看法本身就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会给自己造成压力,影响健康,是不取的。
2、对于学生不劳而获的思想,教师不应该嗤之以鼻。这类现象,应该结合思想教育为主,帮助学生认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天底下是没有免费的午餐。
3、调查显示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71.1%的学生认为“共同学习”的效果会好点,但在学习时间的分配上有70%的实行平均的形式,18.3%的则对“不喜欢的的功课放任自流”,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对这部分的学生,可以通过采用个案处理,个别谈话的方式来加以教育。
三、学生心理压力的调节
(一)中学生心理压力的调节方式:
1、从调查问卷分析的结果来看,当前中学生在压力舒缓上的方式存在以下的情况:有15.7%的学生向家长倾诉;75.8%的向自己的好朋友倾诉;令人惊讶的是找老师倾诉的只有1.8%,还剩下的则会以发脾气、上网聊天、写日记、做运动、听音乐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快与抑郁。
2、在对待心理咨询这个问题上,有26.6%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会去做相关的咨询;有33.3%的则不知道有这样的一种舒缓压力,解决心理障碍的方法;只有5%人选择这种咨询方式。
(二)对策分析:
适度的压力是一种动力,但是目前中学生所遇到的压力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压力,因此心理压力的疏导与宣泄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很重要的,他们都在以各种方式去减轻或解除心理压力。学生多数选择向朋友倾诉,这符合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谊的需要日趋强烈的心理特点,但不太愿意与师长交谈,或许会使学生心理压力的化解缺乏正确的指导,因此班主任在这方面,应该要主动做他们生活学习的引路人,教会他们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人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在引导学生舒缓压力的过程中,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文明、健康、科学的方法。
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心理档案管理体制。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隐性问题,学校在这方面应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引进一些比较科学的心理测试机制,多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为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
另外在开放性题目中,也有部分学生反映由于紧张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造成了失眠的现象,情绪的波动很大;还有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信心不足;与同学沟通、师长的交流存在隔膜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对学生进行各种卫生知识的宣传;心理室的老师也可以定期组织各种心理的相关讲座,提高学生在交际、与人沟通的技能等;同时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可以建议多搞一些贴近中学生思维,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主题班会,在无形当中给予适当的教育等。
通过与学生的接触,无论学生是从学习上,还是生活,抑或是面对的压力上,他们都比其他部分群体要重,对于一个刚刚结束中考紧张的学习状态的高一学生,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学校提供更多的关注,家庭给予更大的体谅,社会给以他们更多的支持,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亲密的班主任,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利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业,让他们健康成长。
推荐专题: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 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 高中生心理压力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