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22-03-29 12:46:4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一篇:“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港城镇概况

港城镇位于广西贵港市城乡结合部,紧靠贵港市城区。北靠莲花山脉,东有贵港市作为大西南“西煤东送”的主枢纽港——猫儿港,南有黎湛铁路,金港大道(南梧路)横穿而过,城北北环路贯穿港城镇,地形面向城区呈扇形状,具有“沿江、沿路、环城、靠港”的区位优势。

全镇辖区14个行政村,分别为六

八、蓝田、龙井、富岭、麻山、樟村、石寨、旺岭、群山、猫儿山、旺华、棉村、平富、东山14个村委会,行政区域面积13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809亩,森林面积3万多亩,水面面积1530亩,总人口6.19万,其中壮族人口占65%。

港城镇主要农产品有大米、甘蔗、蔬菜、荔枝、龙眼等。全镇形成了连片开发优质谷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重要资源有镁矿、优质石灰石、矿泉水等。港城镇作为革命老根据地,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石牛水库、平田水库是离贵港城区最近的休闲度假的良好去处。

近年来,港城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富裕和谐文明港城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项目立镇、财政旺镇、农业富镇”的战略思路,努力拓宽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工作力度,目前已有香港、台湾、广东、福建以及本地的客商前来投资办厂,全镇形成了以水泥、化肥、植物香料、食品加工、木制品、制衣、化工、塑料等产业,国民经济出现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连续荣膺贵港市2005年、2006年“经济发展十佳乡镇”荣誉。

财政收入直线上升。港城镇加强财源培植,财政税收由靠农业特产税变成工业企业税收为重头,财税年收入由10年前的741万元猛增到2008年的6900万元。

工业兴镇之路越走越宽。放开手脚抓工业,迈开大步抓项目,迅速掀起工业兴镇促发展的热潮。至今,全镇落户工业企业126家,其中包括年产值10亿元的瑞康饲料、产值12亿元的芭田生态复合肥有限公司、产品

1 全部出口年创汇3000多万元的杰新香料厂以及港柳选矿公司、凯利达电动车装配厂、东禾米业、强业建材公司等骨干企业共51家。初步形成了以香料、饲料、化肥、水泥、矿业、木材、建材、塑胶等为主的工业格局。2007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187190万元,同比增长32%。

招商引资项目纷至。以突出提升服务质量为主要手段,实行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专业项目招商等有效办法,精心策划和包装一批又一批优质、可行的项目向外商推介,吸引了国内外一批又一批客商到港城考察、投资。

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快速反应。目前,全镇在城北北环路一带基本建成优质谷示范基地2.6万亩;以广西骏隆珍稀树木生态园为龙头,以免耕高产马铃薯、黑皮果蔗、大肉芥菜、蚕桑等为主的名优特色经济带;以龙井、富岭、樟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1万多亩;以东山、旺华为主的原料蔗基地1.2万亩;以猫儿山为主的西番莲种植基地250亩,以东山、猫儿山为主的家禽养殖示范户40多户。

新农村建设农民得实惠。港城镇党委、政府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解决农民行路难、饮水难的问题。近年来,总投资430多万元,建成供水设施5座,解决了2万多人的饮水难题;修建村级公路15条90多公里实现村村通四级公路,其中水泥路15公里,投资584.4万元,修建三面光水渠40公里。目前重点推进龙井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投资120万元解决全村群众的饮水工程已建成。

混凝土搅拌机隆隆的机声在僻静的村屯响起,贵港市港北区港城镇旺岭村旺新屯700米长的泥土路已变成了水泥路了;以干旱出名的群山村群众2008年全部饮用上了自来水„„这是港城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喜人成绩。

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农村通达工程,把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到2008底止,全镇村级公路总里程达30多公里,且全都是泥路。2006年港城镇着手规划村级水泥路建设,多渠道筹资近400万元修建水泥路10公里以上。其中,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龙井村水泥路投入52万元已于2008年初建成通车,2007年总投入近200万元铺设硬化石寨至峡山6

2 公里水泥路,投入73万元长2.4公里的下岭屯至棉村村委会的水泥路于2008年动工建设,于2009年初建成。同时,石寨至樟村长1.5公里的水泥路、旺岭村村委到谢屋屯长2公里的水泥路也于2008年建成。此外,计划投入22万元修建了2.2公里长的棉村至平富村砂石路,正在筹划建设当中。

港城镇党委、政府把解决群众饮用水困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工作来抓实抓好。深受干旱之苦的群山村村民2008年初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群众自筹资金和争取上级补助,投入80万元在村边的一座山上建蓄水池、铺设水管,盼望已久的自来水终于哗哗流进全村各家各户。镇党委、政府还引导蓝田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动经济能人捐资12万元从4公里外的凉水山上引来矿泉水,使全村80%以上的农户饮上了甘甜的自来水。六八村群众借助北潭水厂离村较近的便利,自发筹资20万元,铺设水管,全村50%以上人口告别了挖井挑水喝的历史。龙井村投资90万元、平富村蓬富屯投资48万元的人饮工程,于2007年建成投入使用。计划投资200多万元可供棉西片使用的棉村人饮工程也正在筹建之中。

调查人:xxx 2009年8月

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三下乡社会实践

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第二篇: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研究

学院:工学院

姓名:裴绍鹏

班级:07机械二班

学号:27702022

2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研究

内容摘要:“十一五”时期,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和困难同在,蕴涵着新的发展态势、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兰州市应面对新的形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机遇 挑战 发展趋势

现阶段,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和困难同在,蕴涵着新的发展态势、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兰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时期以来,兰州市服务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兴服务业开始起步,金融、电信、广告、家政、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新型业态不断扩大”。“十五”末年(2005),兰州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市场销售额稳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8%;商贸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场年成交额突破200亿元;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6%,比上年上升0.6%;物流业发展较为迅速,货运总量已达5972.19万吨,比上年增长3.22%,旅客发送量已达2545.68万人,比上年增长了5.35%;电讯及信息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2.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2.64%,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17亿元,比上年增长5.26%;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接待入境旅游者5.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5%,接待国内旅游者2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6%,旅游总收入已达到9.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3%;金融业稳步发展,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421.92亿元,比2005年初增长11.91%,各项贷款余额1089.42亿元,比2005年初增长3.26%;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进出口贸易总额达7.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9.4万人、56.5万人、50万人、20万人和25万人。可以说,“十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最快的时期。

“十一五”时期,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一些新的机遇: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使产业结构进入快速变动期,将为兰州市加快结构调整和提升经济竞争力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城市规模扩展,将使兰州市城乡基础设施条件、生产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为兰州市加快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政策条件;四是随着改革攻坚的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消除,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将使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内在动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五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以汽车、住房、旅游、文化、教育、福利、保健等为主要内容的宽裕型、发展型消费加速普及,将为兰州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开拓广阔空间。

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潜力尚待挖掘

现代服务业的体制机制还不够活,改革开放力度还不够大。近年来,虽说外资、外企

已较多的进入现代服务业,如“十五”末年,兰州市“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到1468户,合同直接利用外商投资2.22亿美元,苏宁、国美、康师傅方便食品、吉利汽车等知名品牌落户兰州”,但由于金融业、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开放程度还不高,所以从规模上看,外资所占比重仍然较小。另外,在经营方式和效率上与国内其他省份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现代服务业总量不大,门类不全,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发展特色产业、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目前,兰州市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等行业,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型服务业包括现代中介咨询、物流等领域相对狭窄且发展不快。这种内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运用现代经营方式、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力度不大;医疗、卫生、体育等行业的产业化步伐不快;以信息科技、现代管理为支撑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的发展较为薄弱,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不太明显。

(三)现代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现代服务业市场发育不足,是兰州服务中心地位和辐射功能不足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于市场化程度不高。尤其是金融领域改革相对滞后,按行政区划和层级设计的区域网络、高度集中的金融配置权力、经营机制的僵化,都使金融资源难以优化配置,带来一系列矛盾。同时,生产要素的市场定价机制和途径尚未真正形成,产权、技术交易多年来难有大的突破。另外,现代服务业目前主要服务于省内的企业和消费者,而没有把市场放大到整个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这进一步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四)现代服务业区域布局不尽合理

现代服务业区域布局不尽合理,城市圈内现代服务业的资源高度向城关区集中,周边县(区)特别是农村的产业发育十分薄弱,城市与农村的产业发展更是严重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市带动农村的任务相当艰巨,即使是群众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商贸业,在周边县(区)特别是农村存在网点少、效率低,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金融资源在周边县(区)特别是农村更是稀缺。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到周边县(区)产业、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到群众的基本生活。

(五)现代服务业政策引导滞后

政府对现代服务业的建设投入不足,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抓好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和大项目,克服资金“瓶颈”仍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还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对现代服务业管理部门属性的定位,与其实际所应承担的行政职能已不相适应。相关政策有的尚未出台,即使已出台的还有一些规定不明确,政策引导相对滞后。

(六)现代服务业管理人才相对短缺

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不足,发展观念不强,导致了现代服务人才的欠缺。就目前来说,服务从业人员大部分仍集中在传统服务领域,精通信息技术、现代管理和统计等方面的人才较为缺乏,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营理念相对落后,服务效率和人均增加值不高。在服务业从业人员中,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较少,特别是从事国际贸易、金融、保险、国际劳务合作、国际旅游、咨询、信息、广告、会计、中介服务等方面的优秀管理人才相对短缺,这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尽管未来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但“十一五”时期仍将是兰州市现代服务业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兰州市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旅游和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培育资本、产权、土地、技术、信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十一五”时期,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是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的加速发展阶段,强化投资和产业支撑,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

向;二是处于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阶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遵循市场原则,是加快兰州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处于经济结构大调整时期,依靠科技进步、人才集聚和体制机制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的全面提升和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兰州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四是处于区域经济大开发时期,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着力招商引资,增大资本运筹总量,是兰州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五是处于社会格局大变动时期,坚持以人为本,拉长社会“短腿”,全力维护稳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是兰州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兰州市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

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着差异,即佩蒂——克拉克定理。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通过对世界各国各类产业占国民收入比重变化的分析研究,进一步证明和完善了佩蒂——克拉克定理。世界经济史也表明,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经济发展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发达的经济都有很高的服务业就业人口。据世界银行统计,早在200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就为62%,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43.5%,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2%,22个高收入国家为65%,而我国平均水平仅为50%左右。2000年,从兰州生产总值构成来看,第一产业占5.29%,第二产业占46.85%,第三产业占47.86%;但到2005年,第一产业占3.9%,第二产业占44.1%,第三产业已占到52.0%。从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来看,2000年发达国家为60%至78%,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为45%至62%,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为30%至45%,而我国平均还不到40%。2000年,从兰州社会劳动者构成看,第一产业占31.19%,第二产业占30.12%,第三产业占38.69%;但到2005年,第一产业占29.64%,第二产业占28.64%,第三产业已占到41.72%。

“十一五”时期,兰州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将由2005年的3.9:44.1:52.0调整为2.8:46.2:5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二)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

现代服务业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充分显示出现代服务贸易在未来时期内将在世界市场上持续扩张,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则为现代服务业国际分工提供了物质前提。现代服务贸易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项新内容,客观上要求打破国家壁垒,实行自由化发展。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已远远超出同期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据专家估计,到2010年,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将会“平分秋色”。另外,经济全球化分工也带动了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据预测,到2008年仅在全球计算机用户电话服务中心领域,就将为印度提供110万个就业岗位和价值210亿至240亿美元的服务收入。到2015年,美国将有330万白领工作岗位以及1360亿美元的工资转移到海外,诸如俄罗斯、印度、中国和菲律宾等国。在今后的20至30年间,整个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的比重大约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预计到21世纪30年代,服务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和内容。

“十一五”时期,兰州市应构建西北五个省会城市与呼和浩特、拉萨两个省会城市共同联手的西部地区“5+2”城市合作发展联盟,加强与西宁、拉萨两个城市之间的经济协作,形成贸易、旅游经济长廊,使兰州成为西藏拉萨在祖国内陆地区的生产、生活及日用消费品流转基地,促进兰州与祖国西南地区的能源、原材料、农产品和各类工业消费品的经济贸易交流。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使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着力扩大提高利用外资的规

模和水平,对外资企业实行平等的国民待遇。

(三)现代服务业竞争的信息比较优势日益突出

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一国或地区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主要是通过信息业来完成的。因此,传统比较优势将逐渐弱化,信息比较优势将成为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操纵与控制能力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应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而不是传统服务业的简单复制和数量叠加,网络化的水平决定着现代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因此,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介机构,当务之急是要创新网上运营机制;消费性服务业作为沟通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一座桥梁,应尽快搭建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现代服务业要发挥以信息导向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依托信息化手段。兰州市应以信息化为基础,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加强兰州信息港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到2010年使信息产业的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占GDP的10%以上,实现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现代服务业将是带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

现代服务业是建立在现代信息化、国际化意义上的服务业,具有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和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等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的特征。兰州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会成为第

一、二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因素。

1.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第

一、二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与第

一、二产业的结合将更加紧密,进而成为推动这两大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的工业和农业将成为“服务密集型”领域,出现“产业服务化”的趋势:即一些工业或农业部门的产品主要是为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的,知识和技术服务等将随产品一同售出,这种服务将会引导工业、农业部门的技术变革与产品创新。

2.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因素。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极大地带动这一产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将直接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高效率的服务给予支撑,现代服务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应用领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服务业的现代化就是服务业信息化的过程,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将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主要源动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对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将促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进行创新和实现突破。

(五)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趋势明显

根据产业经济理论,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机制有两个:一是市场机制,另一个是政府干预。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正是在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同时作用下进行的。只有两者彼此配合,才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因此,在建立规范的市场体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区域规划,制定合理的区域产业政策。“十一五”时期,兰州市要强化服务业功能分区,依托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组团功能和区域环境特点,合理设置规模、功能、形态,完善服务业布局,构筑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网络。要高起点完善和建设“一区一带一圈”,即:中央商务区、东部商贸经济带和西部商贸经济圈,在中心城区和郊区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以大型综合市场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城关区要突出行政管理、商贸金融、文化娱乐、科学研究等功能,加大对张掖路步行街、农民巷食品街的综合整治和建设,在提升南关什字商务区功能的基础上,建

成盘旋路至西关什字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兰州中央商务区,改造和提升东部商贸经济带,优化整合西部商贸经济圈;西固区、七里河区要突出商贸、仓储、运输功能,围绕铁路、公路多式联运,配套完善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安宁区要突出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科学研究、观光旅游功能;榆中盆地要按照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引导接纳老城区的部分功能,形成科教、生活居住、休闲度假的功能区;皋兰县、永登县、红古区要合理均匀布点商饮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文娱体育、交通站场,优化服务业功能结构。

总之,“十一五”时期,兰州市应面对新的形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以湘.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M].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

2.兰州市统计局.兰州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兰州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纲要,2006

4.中共兰州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

第三篇: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其中尤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突出。在大学里,我决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探讨“空巢”出现的原因。我相信,通过对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可以培养我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和初步尝试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对于我们大学生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发现、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大的好处,所以我决定利用大学生涯的第一次关于“空巢老人”现象的社会实践调查。  一、社会“空巢”现象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暴露了出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世界头号速度的高速增长,但与此相辅相成,理应配套发展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法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的财富分配问题的解决却没有很好的适应当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这就进一步催生了社会问题的产生,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由这两者脱节所引起的。  (一)“空巢”现象是近几年出现的比较显著的社会问题。“空巢”是指家庭  中出现的由于子女外出而家中无人的现象,“空巢”老人是由于子女外出而只将父母留于家中,造成老人无人奉养的现象。  (二)“空巢”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由于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格局所造成的。  (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决定为新中国规划了一份崭新的蓝图,从此中国决定改革开放,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东、中、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由于显著的地缘优势,在经济上展现出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而西部和中部由于深居内陆,基础设施差等原因而丧失了同东部地区竞争的地位,这也就造成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的巨大差异,而“空巢”现象的产生与这一发展结果直接相关,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有更好的教育、医疗、生活条件,越来越越多的年轻人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待遇,开始想东中部迁移,而这一现象就造成了“空巢”家庭的产生。  二、“空巢”现象分析  通过查阅资料我得知“空巢”家庭多集中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例如西南、西北、华北等地,其中尤以甘肃、云南、山西、贵州、青海等省份居多。而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以上的结论,这些地区基本上都处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因为本地的工作机会少,工资水平较之东部地区低,于是,很多一些人便将家庭托付于年迈的家中老人,只身前往东部或其他经济发达薪资较高地区寻找工作。  (一)“空巢”现象的出现应当说不是人们的本意,很多家庭,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其中还有很多人在外地成了家,这无形中便将老家中的生活负担寄予家中老人身上,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大多数在家中“留守”的老人们已经很年迈了,让他们照看本已穷困的家是非常不容易的,况且,老人们的身体大多不好,一旦出现一些急性的疾病,那么后果就很严重了。而这一点也是“空巢”家庭让很多人感到痛心的原因之一。子女们长期在外,只能在经济上给与家中父母一些支持,但老人们需要的真的不仅仅是这些。  (二)根据我的一些调查,我所在的省由于处于西部地区,“空巢”家庭不在少数,“空巢”家庭是缺乏温暖,缺乏关爱的家庭,在家庭生活中,老人需独立承担家务琐事,使老人本就虚弱的身体更加的不堪重负,更为令人担心的是,老人由于长期缺乏来自家庭的温暖,更使老人变得少言寡语,精神状态不佳。  三、社会“空巢”现象的弊端  “空巢”家庭对于老人的伤害是巨大的。  (一)早前,媒体曾报道贵州省的一户家庭所发生的惨剧:一位老人在家中突发心脏病,因无人照料而死于家中,几个月后才被人发现。事后调查发现,老人的子女长期在外,老人在独自在家中。这个家庭是典型的“空巢”家庭,然而这仅仅是中国成千上万户“空巢”家庭中的一个缩影。众多的“空巢”老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做饭,家务等琐碎事物都必须由老人亲自来做,甚至是生病了也要去自己看医生,若是出现一些急性病(高血压、心脏病)则很难得到及时的救治。  一方面,众多的“空巢”家庭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差,大多数的“空巢”老人生病都不能就近就医,而造成的病情延误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同时,不能忽视的是,“空巢”老人们的心理及精神状况也因为长期缺乏来自亲人的关心和照料而不容乐观。长年累月的孤独,石老人开始越来越少和人交流,人是社会化的产物,需要不断的与外界交流获取信息才能得到生活的乐趣。科学家曾做过实验,将一个人长期禁闭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内,不能与任何人交流,参与试验的人无一能忍受孤独寂寞的煎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那些长期孤独寂寞的老人们每天都在忍受孤独的痛苦,精神状态自然不好,长期下去,很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何谈幸福的晚年?  另一方面,与“空巢”家庭相似的是,中国有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这同时也是“空巢”家庭的另一个恶果。外出的打工的年轻父母将孩子寄给老人看养,而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变的自私,冷漠,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成长的阴影,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二)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了“空巢”家庭对老人孩子的伤害,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行动起来,也有部分在外务工的青年人尝试在家乡寻找工作,以便照顾老人和孩子。当然“空巢”现象的解决也不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减少和消除“空巢”家庭的产生。  四、解决“空巢”现象的措施  (一)前文提到,“空巢”现象的产生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1.在经济层面上:一定要注意发挥“先富带后富”的作用,不论是地区经济、个人、还是从经济实体上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应该注意均衡发展西、中、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化经济发展格局,提高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大力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净化投资环境,挖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和潜力,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就业,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空巢问题。当然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绝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循序渐进的实施。同时,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上,应保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陪制度,坚持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2.在政策层面上:政府应当给予中西部地区一些政策支持,给予中西部地区一些合理的政策倾斜,例如在十八大上获得通过的允许农民将土地进行流转的问题,这一政策很好的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空巢”家庭的产生。  3.通过以上的种种措施来逐步解决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从而解决“空巢”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给予老人们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五、调查总结  尽管这是我大学生活的第一次社会实践,肯定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相信,通过对“空巢“现象的认真分析我加深了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提高了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通过对“空巢“现象得的研究,对我来说很陌生,但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推荐专题: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