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娱乐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的调查报告-(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娱乐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的调查报告-(范文五篇)》。
关于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娱乐方式存在的 主要问题研究的调查报告 前言
成员:XXX及其他
实践主题: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娱乐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时间:2012.01.10 地点:江苏无锡及周边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本次调查采用了网络问卷调查、 随机采访两种方法得到基本素材,结合文献和专家的分析,总结得到此次报告。 一、网络问卷和采访中发现的问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7月15日发布的《第26次中
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手机网民半年内新增4334万,达到 2.77亿人。其中青少年占到80%以上。
结合调查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关于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娱乐方式存在的 问题:
(一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人们很容易从网络中得到信息。而现在是信息大爆炸 的时代,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信息。而青少年正处于学习期间,是非观并没有定型,极易受到影响而扭曲。这些良信息不仅严重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还极
引诱青少年走上歧路,一去不返。(注:括号中为犯了网络问题例子例如: 1.色情信息→对性持开放态度。
曾有网友开玩笑说,此项造成医院妇科生意兴隆及某种商品种类纷繁并保 证销量。11年曾破获的某宗卖淫案件,其中的私娼大多是90后,令人叹息。 2.网络对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影响
道德层面:表现为漠视权威,忽视规则,不能承担自己的责任 价值观层面:多元化,价值目标模糊化,价值观物质化等(辛蓓, 2002 发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更容易在早年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初中生比高中生 表现得明显。网上聊天、浏览色情网站、网络游戏、网上赌博都与攻击性行为 有关。
(二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
网络的匿名性会增强青少年的攻击行为(Ybarra, 2004,在使用网络的青少年中,19%会卷入网络攻击行为。攻击者与传统的欺凌弱小者类似,他们可能会将网络上的攻击行为过渡到现实生活中,伤害他人或者自我伤害(焦君华, 2008; Whitlock, Powers & Eckenrode, 2006; Kimberly, 2004
(三过度使用网络的不良影响
1.造成青少年的日常活动之间发生冲突,影响到身心健康(Chien & Chun, 2000 2.造成自我价值感比较低(危珊珊, 2008,并且更可能产生抑郁、交往 焦虑等消极情绪(林伟,黄子杰 & 林大熙, 2004
3.即使是因为交流需要而过多上网,也会减少青少年在真实社会中的卷入度,降低心理幸福感(Kraut, 1998
“网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 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网络成瘾不仅能够带来生理上的不适应,同时会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Young & Rodger, 1998、学习生活(Young, 1996、人际关系(Kraut, 1998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危害。
二、对问题的研究及分析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 识到它的负面影响。
(一严重损坏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长时间呆在电脑前,会致使上网者腰肌受损,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精神 疲惫,身体受电脑辐射,给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长此以往,会导致 影响青少年的正常生活,甚至一生的幸福。 (二严重干扰青少年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
由于上网占用了网络成瘾者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致使这部分青少年无心 向学,忘记工作,甚至影响其与家人的和睦关系。我们的生活中不仅只有自己,与他人沟通交流才是我们的生存之道。网络上的交流,我们不知道是不是经过加工,这不是人与人真诚交流的体现。
(三严重妨碍青少年思维方式的发展。
有如百科全书或者十万个为什么的网络,帮青少年养成了依赖性。有问题?找百度!这句话就是网络依赖性的体现。网络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它具有高度的
综合性,超越简单文字或静态图像的桎梏,然而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必然会使青 少年习惯于放弃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养成了依赖性的人们,也会不自 觉的增加上网的时间,令自身的思维能力更加趋于沉睡,这个恶性循环。 (四严重污染青少年的思想,导致青少年犯罪增多。
网络是个信息宝库。人们可以各取所需地利用网络中的信息,但是,网络 同时也是一个充斥着信息垃圾的场所。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其中。有些缺 乏网上伦理道德意识的青少年,人为制造网上病毒,破坏别人的系统或进行金 融犯罪、经济犯罪,而这部分青少年以网络成瘾症者居多。 (五严重影响青少年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由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相异思想的冲击,而计 算机网络又将全世界联成了一体。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络上交融冲突。这对没有成型的青少年价值观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六严重混淆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
沉溺虚拟空间,将会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在网络上,用户所处的 环境是一堆没有生命的电子设备所形成的电子空间,交往的对象是失去了相貌、身材、年龄、性别、地位、情绪、心态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一个个符号,
表达感情的方式仅仅是点击鼠标和敲打键盘,无法把符号与表情、手势、语气 等联系起来;交流模式是简单的人机交流,久之,则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脱离了社会实践,脱离了群体,造成情感冷漠、性格孤僻等身心健康问题。
三、建议与感慨
关于网络文化环境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这方面,专家、学者们也进 行了较多的探讨。
网络文明与文明网络。这是我得出的结论。文明网络由成年人与网络管理者为青少年创造;网络文明由青少年和所有网络使用者遵循。
我国著名教育理论家班华教授的《网童的特点与教育引导》一文就很有代 表性。针对部分教师和家长惧怕网络的现象,他明确指出,对青少年进入网络 世界不能采取“禁”或“堵”的办法,而是要积极主动地根据网童的特点对之 加以教育和引导:引导、帮助网童学会关心自己,学会对自己负责;指导网童 提高自我教育力,学会教育自己;指导网童学会自我控制,保持并增强善的道 德力量。
互联网的问世,不仅在当下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为他们的终 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人类社会文化传承方式的改变,即促进了“前喻文化”,凸显了“文化反哺”。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年轻
一代易于接受新的思想和价值观、乐于探索、喜欢创造的积极面。既要继承传 统的修身养性方式,更要重视新型的网络道德学习方式。在道德自我修养上应 当拓展和改变自己的生活空间,学会新的学习方式,即网络道德学习。所以, 作为成年人,不仅仅要教育、引导孩子的网络生活、网络学习,同时也要争取 做孩子们的网友,向孩子们学习。
而有了网络这个近乎万能的生活帮手,我们也不能放弃动手能力。虽然我们已经得到某些问题的答案,但是也需要我们去实践。这实践出真知,同样
的一个实验,在不同的人手中会有不同的结果。
开放性的思维与动手实践的能力,个人觉得,这才是网络应该带给我们的。而不是理论上的依赖。
四、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舍勒.价值的颠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2.[德]孙志文.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 联书店,1994.
3.[美]Jones.G.R.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0.
4.《书摘》编委会.面对自我完善自我[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社,1988.
5.李河.得乐园·失乐园(网络与文明的传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997. 计算机工程学院 10软件2Z 黄秋妍
初级中学中学生沉迷网络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的13.2%,而根据网络调查的结果,这一比例还要更高,达到16.6%。以往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中约有10%-15%的网民上网成瘾,除了现有的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网瘾群体外,调查结果显示,在非网瘾暗群体中,另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
一、网络各成瘾的定义与症状。“网络成瘾综合症”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导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其症状可发展力食欲不振、头昏眼花、情绪低落、精力难以集中等,严重的可导致神经乱,免疫功能降低,引友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及眼睛方面的病症等。
二、我校中学生沉迷网络现象的类型。中学生沉迷网络现象大体上分为6中类型:
1、网各游戏成癌。根据对青少年上网目的的调查数据,玩游戏成为青少年上网的首选目的,所占比例高达40%以上。
2、网络交友成瘾。通过qq、微信等聊天工具、网站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沉迷于网络聊天交友而不能自拔,将网络上的朋友看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亲人和朋友更重要,追求浪漫故事,包括”网恋”。
3、网络色情成瘾。指沉湎于网络上的色情内容,包括色情文字、图片、电影和色情聊天等。
4、网上信息收集成瘾。总是不能自制地在网上搜索或下载过多的对现实生活没有多大意义的资料或据。
5、计算机成瘾。对计算机知识特别感兴趣,沉迷于电脑程序,对那些新鲜的软件有强烈的兴趣,迷恋网技术包括黑客技术,热衷于自建和发布个人网页或网站等。
6、其他强迫行为。如不可抑制地参与网上讨论、bbs发表文童、购物、拍卖等活动。
程度不同、类型不同的青少年网路成層者的症状是不一样的,其身心所受的影响也是大不相同的。实际上网络成瘾者多是以上几个类型的混合体。
三、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主,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普遍缺乏交流和互通的渠道,而较重的学业负担也大大压缩了他们的社交时间,在有的家庭中,父母因离异或工作繁忙而缺乏与孩子的交流,或因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而令孩子精神负担过重,孩子只好上网寻求精神放松和情感交流。另外,不少家长对网络知之甚微,错误地认为孩子上网比看电视有益,因而不限制孩子上网。
2、学校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基础教育仍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在沉重的学习员担下,学生们易产生厌学情结,特别是在学业竞争中失利的学生,为了摆脱现实的困扰,有意进入网络的虚拟世界当中。同时,学校的教学目的较为单一,对青少年网问题不够重视,仅靠强制性的管理措施进行压利,缺乏有效的疏导手段,也是导致该问题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因素。
3、社会方面的原因。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游戏产值每年部人近50%的高速指长,呈膨脉型发展状态。游戏制造商千方百计吸引玩家成瘾,频繁更新游戏场景界面。有些网吧唯利是图,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对未成年人长时间上网、玩网络游戏或浏览色情暴力网站大开绿灯。在市场上,盗版游戏众多,价格低,也为孩子降低了购买门槛。另外,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缺乏完善的社会保护和教助机制,不能对网暗青少年进行及时有效的救助,也是致使该问题不断恶化的原因之一。
4、青中学生自身的原因。中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社会经验缺乏,不具备足够的识别和自制能力等原因,面对良莠混杂的虚拟网格世界,极易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拨,特别是男性青少年,由于更高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思维活跃而自制力较差,更容易利用网络宣泄负面情绪,甚至导歌降犯罪等更加严重的后果。青少年成瘾者,过度地沉溺网络于中的虚拟角色,容易迷失真实的自我,将网上的规则转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尤其当青少年在现社会中与人交往受到挫折时,转向虚拟的网络社会寻求安慰,消消极地逃避现实,这对青少年的自我人格塑造是极其不利的。
四、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
1、道德感的弱化。
在网络空间,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由于不必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从而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慎独"的道德自律,容易在备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自己的欲望。
2、人格的异化。
网络上90%的信息是英文,网络文化实际上仍受西方文化主导。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大力宣扬其法治制度和文化思想,以及网上大量的黄色、暴力等信息泛滥,青少年长久沉迷于网络中,是首当气冲的受害者,不利于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青少年长久沉迷于网络,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情感淡漠,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少,将自己封闭起来。青少年在络各上无拘无束的行为习性,容易导致自我约東力的下降,如将这种习性带入现实世界,容易产生冲突,导致违规甚至犯罪行为。
3、学习的挫折。
据华东某高校对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调查,有80%的学生是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成绩下降。北京某高校曾发生过两个专业90多名学生中竟有超过16的学生因沉迷于备而导致考试不及格,最终退学的事件。美国库州某大学调查表明,58%的青年学生因为花在网上时间太多而影向学习。迹象表明,青少年网成瘾者多因迷恋网络而无心学习,学业不佳,这已形成恶性循环。
4、健康的损害。
对于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的青少年而言,一旦沉溺于网络世界,长时间面对电脑,日常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饮食不正常,体重下降,睡眠减少,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更严重者容易导致死。
五、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对策 防范网瘾是一项综合性的会工程,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治理青少年网瘾问題。
1、家庭方面。家长首先要提高对网络的认识,学习备知如识,与孩子协高上网和共同上网,要适时提醒孩子上网有度,用自己对络的态度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刚备。针对青少年情感缺失问题,一方面应帮助孩子建立朋友圈,多为其提供社交机会,引导其多参加娱乐或交际活动,帮助孩子培养新的兴理,另一方面更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多抽时间陪伴孩子,满足其精神需求。
2、学校方面。要在学习之余为青少年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组织各种比如(体育、绘画、唱歌)等,成立各种社团,如文学社、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志愿者服务协会等,引导学生参与积极的校园交往,减少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要转变价值导向,为学生提供能够完分发挥自身专长的平台,并通过多种形式对其进行肯定。学校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科学使用网培的知识,预防不健康的内容。
3、社会方面。要大力推广"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統“,进一步强化对各行业的监管,从技术、管理、法规等方面規范网吧、网站、网络游戏制造商等的从业行为要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文明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认清消沉迷网的危害,增自我保护能力;要利用互联网、影视、广插、択刊等媒体,普及青少年安全文明上网知加识,向家长和老师讲解青少年安全文明上网、远离网络的主要做法,不断提高监护能力和导水平;动员社会力里特别是青少年研究和心理矫正机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沉述网络的青少年进行封性训练和矫正;组织招募数师、社工,专家学者等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区志理者,固炎同将青少年建立志庞者”一助一"长效工作制度;加强12355当少年服务台和青少年自我保护数育网站的建设,为青少年远离网问题提供咨询和各种现实的帮助。
沉溺于网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題,它渉及个人、家庭、学校、治疗机构等社会多方因素的影响,也需要各方的合作才能解決,青少年自身要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与接子沟通的方法与管教方式,学校要对面临严重学业压力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网治疗机机构要更多地承担社会任、增加师资力量、与科研机构合作深入研究网瘾问题;政府要重视青少年网瘾问题,加大对中学生网瘾的科研力度、为保护未成年人上网立法、建立网瘾治疗和救助基金、规范和清理网络游戏及网上不良信息,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为中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
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现象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在网络盛行的今天,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开始意识到它所带来的层层隐患,网络沉迷在美国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也在深入的思考,在中国时至当下,网络盛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把宝贵的时间和自己有限的经济资源用于网络冲浪,沉迷其中。
现状分析:
据新华社 2009 年11 月24 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介绍说,我国自1994 年正式接入互联网,迄今我国网民人数达到3.6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截至2003年底,中国大陆的网民数已达7950万人,其18岁以下的占18.8%,这表明,我国青少年网民人数不少,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突现出来。但随之而来的是“网游色情暴力让纯真心灵堕落”、“花样年华迷失在网吧”、“沈阳‘恐怖网吧’教孩子解剖半裸女尸”、“黑网吧‘囚禁’孩子5天4夜”等触目惊心的事件。据调查显示,青少年30%是每天都上网, 16% 人从不上网 ,44%不固定。平时:80%在周
六、日上网,20%人不上网(原因是父母控制)。66%的人认为自己上瘾了,34%的人认为自己没上瘾。 青少年沉迷网络原因:
(一)青少年意志力较薄弱,游戏闯关的过程使每个人感觉到有吸引力。有个同学这样说,如果学习也能像游戏闯关这样一步一步有吸引力就好了。游戏的魅力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隐的原因之一。
(二)现代家庭亲于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调查结果显示,91.5%的中学生认为在家上网与去网吧上网没有区别,却有90%的人选择去网吧上网,这正是因为家长过分强调网络消极的一面,不允许孩子上网导致的。亲子之间缺乏情感的沟通、思想的交流,既然不允许在家上网就选择去网吧,最终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其实家长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或学习,或娱乐,既增进感情,家长又能有效地监督和引导孩子上网。
(三)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力度不够。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相关规定也很明确,但是仍有1/3的学生不知道这些规定,大部分家长对相关规定也只了解一点点,这就说明法律宣传力度不够。在网吧管理方面,从我们调查的新华区39家网吧来看,上网的几乎都是未成年人,可是却无人管理。现实状况是虽然有法可依,却未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网吧自身管理的不规范性。网吧作为互联网的载体本身是合理的,是人为因素导致网吧成为众矢之的。网吧老板为了赚钱,不顾法律、法规的规定让未成年人进入;一些不法之徒将网吧作为自己盘居的聚点。这里没有道德约束、纪律约束,使一些消极事物不断发展;加上缺乏法律严管、政府部门监督,网吧这一合理事物被参进了不合理的因素。
青少年沉迷网络影响:
(一)对于青少年来说不能很准确辨别是非,网
上交友易上当受骗。对于意志薄弱的中学生而言,接触网络的不良信 息会使他们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日趋走向堕落,甚至刺激不良欲望。
(二)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沉迷于虚幻的世界,不再关注身边的一切,甚至于引发心理病变--孤独症。
(三)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更有甚者昼夜泡吧,摧残身体,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解决措施:
(一)学校可以采用“兴趣转移站”,开展一些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比如说,组织足球、篮球、乒乓球比赛,卡拉OK比赛,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健美操比赛等等活动。学校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可以充实中学生生活,把学生的精力转移到有意义的事情中来。为中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孩子们从电脑、电视前面暂时拉开,使青少年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我,实现价值。
(二)学校要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中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培养科学上网的习惯。学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专门设有学生频道,可以网上聊天,还可以同老师进行网上交流。学校还准备建立我们自己的“网络家园”,在每台电脑上都安装了过滤软件,不良网站和游戏无法运行,还配备专门老师为我们指导,为我们科学利用网络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提高家庭的引导职能,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1)父母要为孩子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经过老师的努力,许多家长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我们感觉和家长谈话多了,也更能理解家长的苦心。虽然有时也有小的摩擦,但是家长更信任孩子了,唠叨少了,沟通多了,家里就温暖多了。
(2)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和计划,做到有章可循,形成自觉遵守约定的习惯。
(3)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让孩子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例如,暑期夏令营、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
(四)建立健全网络法律规范、加强对网吧的管理。政府要坚决治理黑网吧,适当关闭部分网吧,特别是学校附近的网吧。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使其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间,午夜12点必须关闭。可以利用电信部门对宽带严格监控,到点切断信号,同时应加强经营者思想道德建设,违法者一经发现,应处以终生不得经营网吧。
人类社会从20 世纪末进入了知识大爆炸时代,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进程扑面而来。网络的众多优势使它拥有强劲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我们看到网络发展的未来的同时,也日渐意识到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并避免之。
一、 调查背景
网络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交流越来越便利,网络正广泛深入地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及工作方式。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最活跃的人群,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用户。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能更加有效和广泛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又以令人眩晕的色彩诱惑着涉世不深的学生,使得部分学生遭遇到一定的迷茫。对于上述有关的问题和出现的情况,为有效地开展网络服务、加强网络服务管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坚实的基础。为了解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促进网络设施与服务的改善、探讨加强网络服务管理方法,促进大学生积极理智地使用网络。同时也就对于大学生使用网络该注意什么进行分析,并对提高大学生上网的效率提出有关的见解。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科学客观的方法对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得出一定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二、 调查内容
(一)调查方式:
20xx年4月12号到18号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对矿业学院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 (抽样方法)进行调查,为保证全面了解各类学生情况,避免由于抽样误差形成特殊样本群,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样总体为矿业学院本科生,抽样框为按顺序排列的矿业学院本科学生宿舍寝室号序列。具体抽样过程是:首先对本本院本的科学生宿舍楼进行抽样,抽得三号、四号宿舍。在每个宿舍楼,基本上按25%比例随机抽取具体寝室号,然后选择第一个开门的同学或离进门最近的一位同学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15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对上网的时间及方式
从调查情况看:75%的同学有过逃课或者通宵上网的经历,98%以上的同学在一周内至少要接触一次网络,上网的地点不统一,网吧、宿舍、家里都是同学们上网的地方,其比例分别为:32%、66%、2%。其比例如图所示:
2、上网的目的及上网做什么
从调查情况看,88%的同学上网时没有任何目的,因为上网之前没做任何计划,纯属消磨时间和发泄对社会的不满等,12%的同学接触网络则是为了自己的学习需要。少部分同学通过网络游戏来刺激自己,在虚拟的网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 其比例如图所示:
3、上网对身体的影响及看法
从调查情况看:接近七成的同学认为上网主要影响心理,接近八成的同学认为对身体没有伤害,45%的同学知道上网有害健康,但是还是坚持上网,原因是他们认为这种伤害对身体或者本身来说无所谓,是值得的。少数同学意识到上网会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其比例如图所示:
4、上网的花费来源
从调查情况看:同学们上网的花费来源是很明确的自给,省吃俭用的很少了,还有极个别的同学的上网花费还在向父母索取,少部分同学上网话费来源不明确。其比例如图所示:
5、对互联网信息的看法和减少上网或停止上网的态度:
从调查结果看,互联网的信息有好必定也有害,45%的同学认为互联网是很有必要存在,因为互联网可以提供很多信息便于及时的查找,55%的同学认为好与害是看自己上网时作何选择,如果减少上网或停止上网,超过90%的同学表示无法生存或感觉生活会很无聊。
三、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存在问题
1、长期的上网,不但觉得眼睛发酸,而且有时会感觉眼睛模糊,看东西不清楚,影响视力。
2、电脑有一定的辐射源,这些辐射源直接会影响到我们身体的内分泌系统的稳乱。从而使皮肤代谢不规律,会使皮肤变差。
3、更多的是通宵上网,逃课上网,过度上网导致影响身体,心理问题也不断的上升。
4、学生沉迷网络,有的同学通过网络游戏来来寻求刺激,在虚拟的网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体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有的同学会去光顾,从而影响心身的健康。 6、有的同学利用网络聊天打发时间,发泄等等表现出了同学们无心学业等等。
(二) 对策
鉴于上述的问题我们做出以下的对策:
1、 我们必须好好利用网络。
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大学生要求的提高,熟练使用网络已经成为他们需要必备的技能之一。可以说,接触和学习使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在大学里的必修内容之一。但是网络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要端正上网的态度。虽然大部分同学上网是为了获取信息,进行网上写作等。但也有那么一部分同学,上网消磨时间。他们搜集不健康信息,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玩游戏、看电影等娱乐上。这种态度是需改正的。 上网时间要适度,否则会影响自己休息。我们同学大部分都能够按时作息,但也有少部分的同学上网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逃课上网者也屡见不鲜! 再次,理智地对待上网。记得原来我们学校一名女生,沉溺于网恋,不惜放弃学业,与千里之外的网友见面,结果一去不复返。这是极不理智的。还有网络具有隐蔽性,也很容易让人形成一种玩世不恭的社会心理。这也提醒我们,要理性看待上网,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交流活动。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学一些编程设计,练习制作一些网页。千万不要沉溺于网络游戏。否则,将可能一无所获。
2、搭建网络教学交互平台
通过搭建互动的网络学习的平台,提供及时、便捷、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大学生的交流互动提供环境和支持。各高校应该通过开设各种专题网站、主题论坛以及在线学习小组等方式,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师生畅所欲言,真正发挥网络互动功能,以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及与网络媒介之间的互动。
3、发挥教师的网络教学作用
尽管大部分网络学习的平台都提供了交流互动工具,但由于缺乏合理的组织和有效指导,导致网络交流工具利用率低,因而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网络互动率低的现状。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通过教师对网络学习活动的组织、过程的调控和管理等活动,通过增强教师对网络学习的参与度,通过教师充分在线及时交流和错时互动,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以提高网络学习效率,激发大学生的网络参与热情。
4、培养学生自身的主动性
许多大学生仅把网络当作获取信息的工具,进行网络学习时缺乏交流和分享意识,限制了网络积极作用的发挥。大学生们应转变态度,努力掌握网上沟通技巧,通过交流协作,进行思维碰撞,建立并维持和谐的网络互动关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网络互动,增强认同感、归属感,进而提高网络学习的参与度。
5、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辨识力
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网络信息,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但还是很容易迷失其中。所以,有必要锻炼其信息辨识能力、批判能力、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在三个层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一是对大学生进行动画和网页、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技术层面的技能培训;二是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地搜集、获取信息,筛选整理信息,发布信息等知识技能的专题培训;三是进行创造性地运用信息的方法和策略的培训,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抵抗信息干扰的能力,为有效开展网上学习创造条件。
6、整合网络学习资源,建立学科性强、专业化的学习网站
当前大学生网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网络上有效的学习资源少,需花费较多时间甄别;网络学习资源太分散,整合不够;有深度的专业性网络学习资料较少。相较之下,国外一些知名大学注重实施课程开放计划,网络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当下亟需整合各类网络学习资源,适应高校学科建设需要,建立学科性强、专业化的学习网站,丰富和推广各类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以改善网络学习资料少、专业性不够、过于分散的现状。对于专题化学习网站既要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资源库,还应建设学习导航系统和反馈系统,以使得学习内容更加条理化,便于知识搜集、筛选和互动。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上网行为处于一种自由、放任和散漫状态,缺乏对时间的计划,这也势必影响到大学生利用网络的效率。建议大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时,要具体化、明晰化。通过增强自律意识,提高网络时间的管理能力,提高网络的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使用网络时应该明白,网络的存在和不断发展自然有他独有的生存原因即快捷方便,但他的反面影响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及众所周知的即虚假与迷恋。对此我们希望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都能与我共同正视这个问题,我们要驾驭网络让网络成为我们的工具,而不是让网络驾驭我们成为网络的奴隶。都要小心玩物丧志,美好的东西事物过度的追求和利用都将会物极必反,总而言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最起码要知道自己上网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什么。只有理性对待网络,才能让网络真正地为我所用,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近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20xx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2.56亿,占整体网民的41.5%,占青少年总体的71.8%。
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攀升,向低龄群体渗透加大
20xx年,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继续攀升。截至20xx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56亿,占青少年总体的71.8%,超过全国互联网普及率45.8%的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较2012年增加了5.4个百分点,延续增长之势。其中,对12岁以下青少年群体的渗透进一步加大。20xx年底,6-11岁年龄段网民在青少年网民中的占比为11.6%,相比2012年底增长了近4个百分点。
手机成为青少年最重要的上网终端,使用比例高于整体网民
手机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终端。截至20xx年底,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三种上网设备的比例分别为86.3%、71.2%和51.2%。手机是青少年上网使用最多的设备且使用热度持续上升,相比2012年,20xx年青少年使用手机的比例增加了2.8个百分点,在三种上网设备中使用比例增加最多。
截至20xx年12月,青少年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2.2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8个百分点,增长率高于2012年。青少年网民中手机上网比例为86.3%,高出整体网民中手机上网比例(81%)5.3个百分点。
青少年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深度不断加深
青少年各群体对互联网的使用时长均有所增加。截至20xx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0.7小时,较2012年增加了2.3小时。其中,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非学生网民每周上网时长分别增加了3个、6.1个、2. 3个和2个小时。
除电子商务类应用,青少年网民在各类互联网应用上的使用率均高于总体网民。其中,网络娱乐类应用是青少年群体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在青少年各个群体中的占比均高于全国水平。虽然商务交易类应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使用率低于总体网民,但大学生网民对商务交易类应用使用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商务交易类应用的活跃群体。
城乡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差异明显
青少年网民城乡普及差异明显,城镇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远高于农村地区,且两者差距呈扩大之势。20xx年,城镇青少年网民对各类应用的使用率普遍高于农村地区,仅即时通信使用率低于农村青少年网民。其中,商务交易类应用是城乡间差异最大的应用类型,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和旅行预订在城镇青少年中的比例均高出农村青少年网民15个百分点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