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精选(优秀范文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精选(优秀范文三篇)》。
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张华清:作文到底该教什么
景洪春:好作文永远是生活的馈赠 崔国明:语文,你到底还有多少“性”?
为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基于语料库的基础教育教材语言资源建设与应用”课题组,对大陆地区初中生课外阅读组织了一次调查。该次调查共涉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66所学校的近10000名初中生和21个省市自治区47所学校的近6000名家长。调查共获取了16481128个有用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初中生的阅读现状、阅读习惯奠定了基础。
一、调查的缘起
开展初中课外阅读调查是基于以下的思考:
1.了解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主要是图书、杂志和报纸),以及选择这些读物的原因。这些读物和《语文课程标准》中开列的推荐书目,存在什么差异。
2.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资源和环境。要想在初中生中比较好地开展课外阅读,其先决条件是有书可读。首先是有一支专业的写作队伍,其次是出版社愿意出和出好这一类书,再者是要有适宜的书价,使学校图书馆和一般家庭能够经常买书。当然学校班级任课教师如果能主动组织盘活读书资源,使学生的个人图书变成班级的图书,这对于扩大阅读资源是大有裨益的。
3.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主要是父母的情况),及其对学生课外阅读产生的影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大部分时间在课外进行,因此父母对课外阅读的理解、所持的态度、参与的程度,以及他们自身阅读的情况,都会对学生的阅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4.了解学生性别、地域、城乡等因素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影响。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该次课外阅读调查的对象是以初中阶段的学生为主。从人的发展阶段来看,11岁到15岁这个年龄段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由儿童时期进入少年时期,思维逐渐趋于活跃深化,理解能力特别是理性思维能力逐渐提高,独立判断和自主选择的要求加强。表现在课外阅读方面也是如此,这就使我们能比较真实地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根据调查要求,我们设计了两份问卷:一份是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表”;一份是了解家长情况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表”。每份问卷根据需要了解的内容,分成若干板块。学生的问卷表由四个板块组成:图书阅读情况、报纸阅读情况、杂志阅读情况和被调查者的相关信息。图书类阅读调查开列的书目一方面依照《语文课程标准》中课外读物的建议,同时参照一些学者名家开列的推荐书目,以及主要网站发布的图书排行榜,经过反复论证、征求意见及试验性调查,确定了59种图书(含文学、社科、科普等)供学生选择。问题设计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相结合的方式。在规定书目之外,还另外设计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填写。报纸期刊两类则根据座谈、预测试、教师、学生推荐,分别选取在学生中影响较大、社会舆论认可、发行量较多的5类26种期刊和4类13种报纸供学生选择,同时也要求学生填写自己喜爱的其他杂志和报纸。
为了使调查能更贴近学生的阅读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调查的功能,提高调查的效率,课题组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先以上海市徐汇区一所普通中学为试验点,分别召开了若干次教师、学生座谈会,并在学生中进行了一系列的预调查。问卷初稿出来后,又分别在山东、河北和浙江的几所学校作了预调查,根据调查反馈的数据,又对问卷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形成现在的调查问卷。
三、调查的实施
该次调查的实施,取得了语文报社的支持,通过其覆盖全国的发行网,联络了相关学校参与这次活动,保证了调查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这次调查采取了分层取样与随机取样相结合的原则,将学校按办学层次分为:省市一级重点学校、城镇一级一般学校和农村一级乡村学校。每个省市在这三个层次中随机选取一所初级中学,每所学校聘请一名教师配合我们的工作。每个学校按每班50名左右学生进行取样,样本尽可能分布在各个年级段,这样布局可以形成涵盖东、西、中三类地区的各个层次、各个年级段的样本类型。对于家长的问卷,我们从每个省市进行学生问卷的三所学校中抽取其中一所进行,问卷随同学生问卷一并发放。
到2007年上半年,我们陆续收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66所学校近1000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这些省份是: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黑龙江、吉林、河北、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西、陕西、四川、宁夏、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和云南,收到21个省、市、自治区近6000名家长的问卷,这些省市是:北京、上海、天津、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湖南、黑龙江、吉林、江西、山西、河南、陕西、甘肃、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和四川,通过对这些问卷进行分类编码,利用Access软件进行了统计。
四、调查的结果
1.初中生的阅读内容。
封闭式问题选择中,初中生课外阅读图书排名前十位是:《西游记》(88.2%)、《安徒生童话》(85.2%)、《格林童话》(79.6%)、《十万个为什么》(78.0%)、《鲁滨逊漂流记》(78.0%)、《一千零一夜》(72.2%)、《射雕英雄传》(68.2%)、《哈利·波特》(67.8%)、《三国演义》(65.8%)、《水浒传》(62.2%)。开放性试题选择中,初中生感兴趣的图书有:《百家姓》(749人)、《千字文》(407人)、《巴黎圣母院》(381人)、《孟子》(290人)、《史记》(289人)、《茶花女》(234人)、《老人与海》(225人)、《大学》(220人)、《孙子兵法》(199人)、《幻城》(198人)。
杂志类阅读在封闭式问题选择中,初中生感兴趣的杂志是:《读者》(58.8%)、《故事会》(51.2%)、《幽默大师》(44.1%)、《故事大王》(36.7%)、《青年文摘》(31.8%)、《意林》(29.6%)、《科幻世界》(29.3%)、《格言》(29.0%)、《中学生阅读》(18.7%)、《我们爱科学》(18.5%)。在开放性问题中,初中生感兴趣的杂志有:《男生女生》(220人)、《漫画PARTY》(199人)、《小哥白尼》(180人)、《当代歌坛》(121人)、《中学生之友》(115人)、《上海电视》(104人)、《米老鼠》(102人)、《少年文摘》(101人)、《小星星》(100人)、《中文自修》(95人)。
在报纸类阅读中,中学生感兴趣的报纸有:《语文报》(55.3%)、《作文报》(26.0%)、《中国电视报》(25.2%)、《语文周报》(23.4%)、《中国少年报》(22.1%)、《中国中学生报》(20.2%)、《体坛周报》(19.1%)、《中国青年报》(17.5%)、《篮球报》(17.2%)、《中学生学习报》(17.0%)。进入中学生课外阅读视野的报纸还有:《英语周报》(385人)、《新民晚报》(327人)、《广州日报》(173人)、《晨报》(170人)、《新晚报》(159人)、《人民日报》(147人)、《生活报》(146人)、《合肥晚报》(144人)。
以上数据表明,图书依然是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选择,其次是杂志的阅读,喜欢读报的初中生相对少一些。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以下一些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值得引起我们注意。
★喜欢读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如《西游记》、《一千零一夜》、《哈利·波特》等。这可能和他们的年龄有关系,在这个时期的少年形象思维尤为活跃。
★喜欢读故事完整,结构较为复杂,篇幅适中,善恶分明,善最后总是战胜恶的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以及《故事会》、《故事大王》等报刊上登载的作品。
★四大名著中《红楼梦》没有进入前十名,这可能和中学生不理解那个时代那种贵族的生活有关,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理解、不喜欢两个主人公的性格和行动。再者小说进展的节奏也太慢,和他们的生活相距太远。
★励志类的作品受到重视。如《鲁滨逊漂流记》,阅读人数达到调查人数的78%。杂志中的《格言》则达到29%,占杂志类第八位。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读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的读者达到78%,几乎成为代代相传的经典科普读物。建议出版社及时更新内容,最好一年组织作者补充内容一次,三年大修订一次,形式上也要注重活泼生动,如多刊载一些权威图片等等。杂志类的《科幻世界》、《我们爱科学》也都进入了前十名。在自由选择的报纸类里,《小哥白尼》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在自由选择的图书类中,一批古代读物拥有不少读者,如《千字文》、《百家姓》、《孟子》、《史记》、《大学》、《孙子兵法》等,这可能和近年来的“国学”热有关系。教师在课内外都补充了这些读物作教学内容,这就使较多的学生接触这类读物。
★一些国内外经典作品还能吸引一批小读者。在自由选择的图书中,《巴黎圣母院》占第三位。在前十名中,还有《茶花女》、《老人与海》。这一方面说明了经典读物的生命力,也由此看出中学生阅读图书还是有选择的标准和欣赏的能力的。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在这里起着不小的作用。
★新闻媒体仍然是学生选择读物的主要依据,《哈利·波特》就是因为媒体的成规模的炒作,促使学生抱着好奇的心态去买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优秀的读物需要用各种手段进行一定规模的宣传,引起学生的兴趣。
★初中生喜爱读的报纸,大部分是学习类的报纸,如《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等等。进入前十名的主流报纸只有《中国青年报》,这和它求实的内容、关心青年的话题、独特的视角、引人注目的几种副刊是分不开的。主流报纸虽然大部分是给成年人阅读的,但是也要关心青少年群体,因为他们是这类报纸的未来读者,所以国外不少著名的报纸都会拿出一定的篇幅给青少年读者阅读。
2.初中生的阅读方式。
信息时代传媒方式的变化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阅读调查中,我们有意区别了阅读的方式,分别以“读原著”、“读简缩版”、“读连环画”和“读影视版”为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读影视版”、“读连环画”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如对于初中生最感兴趣的《西游记》的阅读方式的调查,“读原著”有3424人,“读简缩版”有2189人,“读连环画”有2026人,“读影视版”有5852人。通过“读图”来阅读《西游记》的学生达到整个调查学生的58%,其他名著的阅读情况也与此相类似。在视觉文化的冲击下,充斥于当代生活的大量图像、影像正以惊人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取向,读图已作为一种普适性的快餐文化受到人们的青睐。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方式,该次调查设计了一道相关的问题,“课外阅读时,你在以下哪种阅读材料中花费的时间最多?”根据统计的结果显示:选择阅读文字书刊的有2971人次,占整个调查总数的33%。选择阅读图文书刊的有1658人次,占19%。选择观看电视节目的3240人次,占36%。选择浏览网络的1226人次,占14%。数据显示,传统的以纸质文本阅读为对象的阅读方式已不占据主导地位,而阅读方式的多元并呈正成为现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选择。
3.初中生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所谓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把语文阅读能力转化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坚持经常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动脑动手的习惯;阅读后要勤于思考等。该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初中生课外阅读时间:每周在1小时以内的有2196人次;每周在2小时以内的有3356人次;每周超过2小时的有2986人次。62%的初中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在20分钟以内,如果这个阅读时间还包括有浏览网页、看电视的时间,我们可以说现在的初中生基本没有阅读时间。
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特别是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如何处理,是考查学生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发现:有5049名学生选择了“查阅工具书”,占57%;有798人次选择“略过”,占8.9%。为了阅读的通畅,为了能准确理解所阅读内容,初中生在阅读时对于所遇到的疑难问题,特别是字词的理解,一般会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这说明,小学阶段在工具书使用方面的教学是基本成功的,为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对课外读书习惯,学生选择“圈画批注”的有2078人次;选择“摘抄好词句”的有2876人次;选择“写读后感”的有750人次;选择“只读,不动笔”的有3339人次。也就是说,有37%的初中生课外阅读基本是只读,不动笔。这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注意,在初中阶段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
4.初中生图书获取的途径与方式。
在问卷统计中我们发现,初中生获取图书的途径,根据教师推荐的有1128人次;根据父母推荐的有702人次;根据同学或朋友推荐的有1588人次;根据自己兴趣和需要选择的有6233人次。也就是说近70%的学生课外阅读完全依靠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内容,自主阅读的倾向性显著加强。
5.图书馆对初中生阅读的作用。
对作为推进初中生课外阅读主阵地的图书馆的调查发现,图书馆基本没有发挥作用。在回答“你经常从学校图书馆借书吗”的问题时,只有900名学生选择“经常”,仅仅占到调查总人数的10%;有2209人次学生选择“从没有从图书馆借阅过图书”,占调查总数的25%,也就是说有1/4的学生没有到学校图书馆借阅过图书。这就提醒我们,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应得到重视。首先要有书。不仅如此,而且要定期补充学生需要的图书,图书馆还要注意制度建设,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精神。
6.地域差异对于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影响。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各地的教育发展层次不尽相同。地域的差别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否有影响,有哪些影响呢?我们选取了上海、河北和宁夏三个省市的学生问卷进行了分类统计。该次调查共收到学生有效问卷来自上海的911份,河北的442份,宁夏的392份。比较结果显示,上海的初中生比处于中部的河北和处于西部的宁夏初中生有较多的藏书量,上海学生中拥有50册以上图书的达到39%,而河北和宁夏的学生分别只占到17%和11%。较多的藏书量为学生的广泛阅读提供了可能。在有关课外阅读内容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相比较于河北和宁夏的学生,上海的学生在课外看电视的时间相对要少一些。
我们尝试作进一步分析,正是由于上海的学生拥有较为丰富的课外图书,喜欢读文字书也成为他们课外阅读的重要阅读方式。为了检验我们的结论,我们以《西游记》原著的阅读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河北学生只有24%的读过原著,而宁夏为28%,上海为45%。此项数据说明图书拥有量跟其文字图书的阅读相关,但不是最终的关系。
在对三地学生进行的课外阅读时间比较中我们发现,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黄丹彤《世界读书日调查:近八成中学生没时间读课外书》)这些数字应引起我们思考:我们给学生留下阅读的时间了吗?
对阅读行为和习惯,三地学生没有显著的差异,都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对于写“读后感”一项的选择中,河北的学生为6%,宁夏为7%,上海为6%。而选择“只读,不动笔”的学生,河北为37%,宁夏为40%,上海为43%。这反映了一个问题,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水平?根据刘月月对平湖市的3所小学的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反而有劣化的趋向,具体表现为不经常作摘抄与记录,不愿自觉反思、写读书心得等。(刘月月《小学4-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什么学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阅读习惯反而越来越差了呢?原因当然很多,但是我们应该着重问教师是否真正指导过学生如何读书。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英语课程标准》的日益完善,为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变成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能使学生能够得心应手的应付考试,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课堂上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计,只有通过各种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能力。对此,我们课题组在结题阶段对延安市实验中学初中三个年级随机选取的120名课题实验学生进行了“中学生英语阅读课情况”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我们为期一年的课题《初中英语阅读课课堂活动设计探究》研究已接近尾声,为了进一步摸清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策略和技巧, 进一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了解我们的研究成果在教学中运用的效果,我们第二次做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
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三个年级中分别随机选取x名学生,共发放问卷x份,回收问卷x份,有效率达x%。
三.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封闭式问卷为主,部分问题设开放性选择。
四.调查内容
问卷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出发,主要从英语阅读课课堂活动设计和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和表现方面设计了十道主客观题。
五.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20份,分别从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随机抽取了各40名同学。其中约有90%的同学认为丰富的课堂活动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且这些活动能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大部分同学(占85%)在英语阅读课上能发挥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剩余15%的同学由于英语基础和词汇量的影响,发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或者较低。在阅读过程中,约有72%的同学能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理解课文内容上,而20%的同学用于语法句式理解,还有8%的同学用于词汇意思理解上。约有80%的.同学在平时阅读中使用老师教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但剩余20%的同学还不能熟练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从调查问卷中也可以看出学生(约98%)在阅读方面对老师的期望很高,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老师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而且他们喜欢各种各样不同的课堂活动,这就对老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还需不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能力。
六.调查分析
1.学生方面:大部分学生喜欢上阅读课,课上很积极,但是少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和个人差异而对短文阅读望而生畏,于是不太喜欢阅读课,阅读习惯和效果欠佳,他们在阅读课上的积极主动性一般或者很低。经过我们课题组的探究努力,很多学生意识到了阅读策略和技巧的重要性,他们在不断努力去尝试使用不同策略技巧去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同时,学生也期望老师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设计运用不同的课堂活动,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2.教师方面: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有些老师在阅读课上设计活动较少,注重讲解单词和句型,课堂有些枯燥乏味,因此,课堂氛围不好,学生积极性不高,阅读效率也受影响。
七.调查结论
综合上述实际调查和具体分析,在实施《初中英语阅读课课堂活动设计探究》一年来,学生在英语阅读兴趣、阅读策略和技巧、阅读的积极主动性、阅读习惯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说明我们的课题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了阅读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了阅读自信,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强化素质教育,设计出灵活多样,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技能,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的效率。
一.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
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XX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 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 附录 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推荐专题: 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 初中生阅读调查报告 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