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心得体会(范文八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心得体会(范文八篇)》。
此次会议在贵阳召开!三天的学习,是辛苦的,三天的收获,却是丰硕的!本届经验交流会围绕着“构建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参与会议的既有课题组的教研员,也有省教科所的教授专家们,还有许多对阅读教学孜孜不倦的一线语文教师们,大家听报告、做笔记、看课例、谈感受……打开了课外阅读的宏图,建立了课外阅读基本的指导模式,分享了课外阅读的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大会伊始,省教教育科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袁克丽做本次会议的精彩的报告。袁老师的报告高屋建瓴,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关注到农村偏远学校的课外阅读的推进与实施,更是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提出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解读了课外阅读的策略,指明课外阅读的方向。精彩的报告为参会的老师点亮了心灯。贵阳市云岩区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陈翎老师就“为什么要进行小学同步拓展研究”及“怎样进行小学同步拓展研究”两个问题进行了专项的报告。在报告中,既指出了进行同步拓展是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最有效的途径,又为老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阅读指导策略,使与会老师受益匪浅!大会还呈现了两节原生态的阅读课。两节课教学形式不一,各有精彩!其中程韶峰老师执教的班级读书会《心中的秋天》,将主题单元进行了整合,遵循学科特点,遵循语文的规律,检查阅读效果、进行阅读欣赏,使学生实实在在得到了语文的训练,得到了阅读的训练,是本位的、本色的阅读课堂。课后,四位特级教师还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当、细致的点评!七位教师有关课外阅读的经验交流也是大会的一道亮丽风景。七位教师各有所长,从阅读的方向、指导、策略、评价、交流、收获做了精彩发言,让我深深明白了阅读教学“得法课内,得益课外”的道理,明白了学校应该营造愉悦的读书氛围,明白了课外阅读是一项长远而利在千秋的工作。
自古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通过这次学习更加让我明白了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该如何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认为首先要为学生选择好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要课内外结合,并向课外延伸。第三要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第四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除此之外,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应该多动脑,勤动脑,采取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真正地爱上阅读。
初中生课外阅读与写作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和现状
语文就是阅读与写作这两个方面的学习,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写作是阅读能力的一个外在体现。曾有语文专家说:强调要以读、写为重点是有道理的,这或许可能对改变日前语文教育要求不切实际、过分繁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情感培育与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是为创作主体或阅读主体提供了一个必要的蕴蓄过程。所以说阅读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大背景和舞台,写作才会是在这种积累下的自然外现和表露。
初中生的阅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堂的时间相当有限,所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还需要争取课外时间,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是令人堪忧的。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在上课时生发一下,如说说一些作品中的人物,一些名言、警句,往往说出一部分,叫学生续说,但大多数情况是令人尴尬的,台下是一片鸦雀无声;让学生写点东西,大多写得苍白无力,难有精彩之处。由此,我们设置了一些题目,作为这次调查的内容,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找出症结所在,以此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二:调查的方法和对象
我们建立了调查报告研究小组,由夏礼平和吴海生老师制定调查表,由曹承荣老师进行情况分析。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法,我们对庐江四中七,八,九年级部分班级学生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80份(七年级330份,八年级319份,九年级331份),收回率为98%。
三:调查情况分析
一、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投入
1.时间投入。
从选项
9、
10、11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进入初中后,学生的阅读面应该更广,但事实上是初中生的阅读时间在逐渐减少。阅读的时间安排,除了有同学见缝插针看名著的有关电视剧外,大多数学生在假期中阅读,或在双休日老师要求做摘记时才阅读一些,其余情况阅读时间每天几乎为零。
究其原因,多数认为是学习任务重,作业增多,需要更多的时间预习和复习。至于课外阅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几乎全体学生都认为课外阅读可以开拓知识面,增长见识,尤其对提高语文成绩效果明显。这说明了学生普遍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只要稍加引导,相信会形成一种好的局面。我们期待这种局面早日出现。
2.兴趣点。
我们学校不定期开展阅读课,主要是在学校阅览室,尽管阅览室买了很多《大纲》规定的文学读物,但学生去翻阅的很少,大多数同学喜欢看《读者》《格言》之类的文摘和漫画作品 ,学校借阅得最多的书是传记、历史及科技类的著作;如果在教室自带书籍阅读,学生则偏爱散文和小小说,原因是散文便于摘抄,小小说情节精彩,更不会用太长时间。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是为了积累写作素材和提高修养的并不多,他们阅读最直接的冲动是为了打发时
间,舒缓压力,甚至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通过翻阅简答题
29、30,我们发现中学生更喜欢青春读物,且种类繁多。31题是问“最近在读什么书”,回答读语文书乃至没读书的不在少数。
就总体而言,初中生课外阅读数量也与阅读的实际需要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与他们喜欢的程度之间也有较大的距离。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课外阅读兴趣点浓的同学,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他们不但知识面广,作文更有文采,而且语文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相反,对于阅读提不起兴趣的学生,将直接影响到对语文的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到其它科目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
3.精力投入。
一方面,学生舍不得买课外读物;另一方面,学校图书馆有现成的书库,如果老师不要求,学生是很少到图书馆去借书的。我们的教研组要求老师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两本读物,可真正下去找来看的并不多,不折不扣的看完就更少了。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心理是矛盾的,甚至有点投机的味道: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又舍不得花大力气;想花尽量少的时间去阅读,却想获得最多的收成。
二、家庭和学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
1.家庭的态度。
不可否认,家长在子女的教育投入上是倾注了全力的,我们也相信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全面发展,平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子女多看点书,开阔一下眼界。但在实际操作中,家长对子女的阅读的关注还是不够多。家中虽然有少量藏书,但大多是摆设,很少有人去翻阅。每周跟孩子谈谈心,说说考试成绩,大多数家庭都能做到,要问问有没有跟孩子聊一些作品的读后感、心得什么的,很多家长会一脸茫然。家长对学生选择读物基本不加干涉,也不提供建议,只要孩子看跟学习能挂上钩的就行。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要求他们达到的目标也很现实,虽然或多或少明白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但他们更愿意让学生多做点题,课外多辅导。
2.学校的态度。
国家规定了读书日,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执行。在班上,全校48个班级,只有少数几个班设置了读书角。初一时,班主任还能支持学生课外阅读,到了初
二、初三,班主任开始反对学生阅读。非语文科目的科任老师在初
一、初二时对学生课外阅读是默许的,但到了初三,便开始争取自己的领地,不准学生看这些“没价值”的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课外阅读榜样,能够增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对全班进行鼓励,提高大家的阅读积极性。但是,这种榜示作用,常常被我们的语文老师忽略。
诚然,学校必须不辜负家长的期望,要训练学生必要的应试能力,但学校从上到下,从班主任到语文老师,都还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甚至把看课外书的同学视为不务正业。其实,适当开展课外阅读,不但不会影响其他课的发展,反而能让学生缓解压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加快其人文素养的形成。这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课外阅读对写作的影响
学生阅读的时间不多,进行读后感的写作就更少了。有学生说,读后感从小学写到初中,越写越没意思,越写越不知道怎么写。每次写了,老师很少表扬读后感写得好的同学,更不会批改读后感。学生都知道对读过的东西进行摘抄可以积累素材,但坚持不久;能坚持下来的,也是东抄西放,没有明确分类。学生的阅读基本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状态,读了,有了点想法或感触,就是懒得动笔。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当学生的眼界打开了,书读得博了,心领神会,形诸笔端,自然会文思泉涌,下笔有神,就不会像现在的一些学生没吸半点笔墨,硬要高谈阔论,自然眉头紧锁,半天难成一篇作文。这样写文章,谁不痛苦?课外阅读,对写作的影响很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叫他们读什么,怎样读,怎样联想,如何积累材料,如何把所读的东西迁移化用到写作当中。
四:反思及对策
阅读,能让全民族精神起来;写作,能让全民族胸襟广阔。然而,中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现状非常严峻。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加上功利化阅读以及社会快餐文化的影响,中学生的阅读及写作的环境在逐渐恶化。中学生尚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如果我们不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他们很有可能不知如何选择读物,更不可能写出象样的文章。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朴素而又深刻地描述成功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特征:“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要收到这样良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做如下工作:
一、提升中学生的阅读品位。
如今是一个娱乐致死的时代,各种参差不齐的信息充斥网络与现实,中学生的辨别力不强,如果我们一味放任学生阅读而不适时进行引导,我们的学生就会把一些玩弄文字游戏的文章视为有个性之作,对那些媚俗不负责任的垃圾文学不加辨别地热情追捧。
既然阅读是民族的灵魂,我们就得担当起阅读的责任,阅读经典之作,因为多读经典作品,就犹如和大师谈话,经常与大师接触交流,经常聆听大师的教诲,就可以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大师的影响,可以把自己的学识和文学品位快速提高。严肃文学当然不好读,但我们也要像辛弃疾、鲁迅、郁达夫等爱国志士一样,人在课堂,胸怀祖国,了解现实的残酷性,关注民生,为弱者说话。
二、 改善中学生日益恶化的读写环境。
中学生的阅读环境主要指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家庭方面,家长鼓励阅读,最好是自己身体力行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阅读就能起到促进的作用;学校方面,在“硬件”上,进行图书馆的配置和管理,要适应中学生的阅读要求,在“软件”上,校园的文化氛围、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态度,应对学生的阅读产生积极的作用;社会方面,我们全社会都应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地成长,进而关心学生的阅读环境。
大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写作活动,通过阅读提高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通过写作活动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作者:王尚志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过程是一个自我跟文本和大师对话的过程,通过阅读从而丰富充实深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感受与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纯洁自己的心灵,提高每个人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的过程是引导每个人精神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也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吸收的过程。
为了加强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背诵篇数和课外阅读量,并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而在2001年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7—9年级“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至三部名著。背诵篇数不少于80篇。”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推荐篇目大多是古今中外一流大家的精品,如《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繁星春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语文课程标准更强调了要重视阅读,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社会上大声疾呼利用读名著等方式唤起学生的人文精神,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家长、学生也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课外阅读对语文成绩的直接影响的确不如课内阅读,在中考的指挥棒下,考试成绩的利益攸关,让人难以理直气壮地为课外阅读撑腰:学生爱读,却怕家长老师反对,家长和老师都怕孩子读课外书而影响了学习成绩。所以,目前很多学生,达不到课标要求的阅读量。
二、现状调查
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巨大反差,也可以从下面的对我校学生的一个调查来印证。
在2009年3月,我拟定了一份《学生课外阅调查问卷》,对在校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
召公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问卷
1、什么是课外读物?
A 课堂以外的书籍B报纸杂志C网络D不清楚
2、你阅读文章的方法是
A默读B朗读C指读D其他
3、你对某篇文章印象最深的是
A文章的词句段落B文章的主要内 C文章的表达方法D其他
4、你一般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课外知识?
A书籍B报刊C网络D其他
5、你喜欢阅读吗?
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一般D不喜欢
6、你阅读的书籍或报刊是从哪儿来的?
A买的B送的C借的D换的E其他
7、你喜欢用怎样的姿势看书?
A躺着B趴着C坐着D随意
8、你经常看哪一类书?
A科普类 B 动画卡通类 C学习辅导类 D故事类 E其他
9、 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为多少小时?
A无B半小时以内C半小时—1小时D 1小时以上
10、在什么环境下,看书效果好?
A安静B比较安静C吵闹D无所谓
11、看书有困难时,你以何种方式解决?
A查资料B 请教C 跳过D不看了E其他
12、看书时,你进行其他活动吗?
A吃东西B听音乐(广播) C看电视D不进行
13、你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A喜欢 B提高语文水平 C与他人交流D为完成任务
14、阅读了一本好书后 ,你会干什么?
A说给别人听 B做读书笔记C运用于习作中 D看过就算了
15、属于你个人的课外书有多少?
A没有B 1—20本C20—40本D 40本以上
16、你看书受谁影响最大?
A爸爸妈妈B同学、伙伴C老师D其他
17、你希望学校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吗?
A很希望B比较希望C随便D不需要
18、学校的报栏,你经常阅读吗?
A经常B偶尔C不看D不知道
19、你对学校的报栏橱窗有什么建议?
20、写出你最喜欢看的五本书或杂志:(按喜欢程度排列)
21、你最近在看什么书?
22、你知道哪些名著?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其基本情况是:
1、初中生课外阅读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阅读量不足是普遍现象。半数以上的学生阅读热情来源于兴趣,爱看什么就看什么;其次是因为阅读可增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再次是为修身养性,陶治性情;少数人将课外阅读作为消遣。
2、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看课外书。调查结果显示:
初一年级,72%以上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21%以上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个小时以上;7%以上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达到1小时左右.初二年级,51%左右的学生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32%左右的学生达到2小时以上,13%左右在1小时以上,只有不到4%的学生每周的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下。
初三年级,33%的学生每周的阅读时间在3小时以上,24%的学生在2小时以上,而每周阅读时间1小时或1小时以下的占43%。
从以上数据的分析看,初一年级的阅读情况还比较不错,但随着年级的增加,阅读情况变得越来越差。这说明学生大多数都有看课外书的意识,但真正坚持做到的不多。尤其初三年级,能坚持阅读的也仅有三分之一了。当然,初三年级面临毕业,课业负担重,时间紧是事实,所以,阅读对于大多数初三学生来说只是一种应付的作业。
3、大多数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并没能作硬性要求。但是,多
数以上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读课外书不是太支持,就是怕读课外书而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
4、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爱看杂志(55%),小说(50%)及科普类书籍(50%),其中《同学》最受欢迎。对古代文学、地理、历史、外国名著及专业研究涉及较少。对学校的报栏关注极少,因为没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三、对现状的原因分析
课外阅读对语文成绩的直接影响的确不如课内阅读,在中考的指挥棒下,考试成绩的利益攸关,让人难以理直气壮地为课外阅读撑腰:学生爱读,却怕家长老师反对,家长老师也不是不想让学生读,但学生若因此影响了成绩,却是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的。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造成初中生课外阅读达不到新课标要求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教师的观念和家长的认识不到位,加之学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处于一种漠视状态。一方面,由于某些学校的办学思想不端正,急功近利,无法(也不愿)充分认识语文学科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很难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他们的目标是想把学生训练成缺乏人性的应试机器,尽管他们也口口声声喊着“素质教育”。更有些神经过敏的老师(主要是班主任),一看到学生手里或课桌上有《三国演义》、《水浒》、《读者》、《小小说》等一类的书籍杂志,总是横眉怒目,甚至大加挞伐。作为班主任的语文老师,也担心因学生读课外书影响了自己班级的总体成绩,而加以遏制。家长更是如此,孩子书房里只要有一本杂志类的东西,便严加管教,生怕因读课外书而影响了学习成绩(当然,现在书市鱼龙混杂,孩子可能会接触到一些有害书籍,这是家长所担心的。这倒可以理解。)。试想,哪个学生愿意冒这个“课外阅读的风险”呢?同时,平时由于作业量大,课业负担重,学生忙于应付各种作业,也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了。另一方面,作为语文教师总是对课堂教学投入极大的热情,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予以应有的关注和指导。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说到底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与素养。
叶圣陶说的好:语文不仅仅是“教材”、“课堂”所包容得了的,“课文只是例子”,语文是生活,是贯穿学生一生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课堂”引导学生扎进无限的课外阅读的空间中去,去关注现实,感悟人生。
造成学生课外阅读不景气的又一原因,就是语文教师缺乏进取精神,腹内空空。语文教师很少读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本来可以把从大学学得的最新知识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而过了一两年后,却发现不能达到应有的目标。因为初中生畏惧严厉的老师,而把大量精力用在学习严厉老师所教的那门功课上,而大多数和蔼可亲的语文老师只好,也不得不让道了,所以结果是学生成绩不好,领导要找谈话,家长提意见,甚至影响到下一年的聘任。教师迫于工作压力,参与分数竞争,整天忙于备课、批改作业、批评教育学生中(不是说备课、改作业不重要,这诚然是主要的),又要培优补差,还要应付各种检查等,天天忙得不亦乐乎,一旦稍有空闲,就无所事事,不知课外还有“读物”,要不就去网络休闲一下。而有些教龄长的教师,则凭“经验”行事,死抱教参和教科书,甚至照本宣科,只要成绩还不赖,说得过去,也就万事大吉,得过且过了,不肯花点时间和精力用于对课外读物的阅读和研究。由于教师腹内空空,讲课自然也就捉襟见肘,索然无味了,学生学语文也没了兴趣,更不要说去读课外书了。
四、应对措施及途径
针对以上对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要搞好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要改变目前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必须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认为: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首先,要更新观念,加强协调。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灌输式”教法的熏陶,初中生存在着“重记忆、轻理解,重课内、轻课外”的倾向。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水平和效益,必须要让学生更新观念,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先让学生了解“新课标”中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明确自己在阅读量方面的差距。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体现创新精神的中考题和一些简单的高考题,让学生明白:仅凭死记硬背及有限的课内阅读是不可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作文课上常常读一些考场优秀作文,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广泛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另外,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经常与班主任和其他课任老师讨论交流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征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去读规定的课外书,一般不加干涉(最好在完成所有课任老师作业的前提下进行的)。对于家长,可以以书信的形式让家长把意见反馈给我们,我们把家长集中反映的问题予以一一分析、解答,也让家长理解、支持和配合,效果非常明显。学校方面,我们提议在抓分数和升学率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
培养,要定期开放图书馆和阅览室,报栏一天一换,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条件和空间。只要学生、老师、家长和学校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加强理解与协调,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外阅读环境,学生的阅读欲望自然会被激发起来。
第二,激发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也就能使学生自发地去阅读课外读物了。据我们调查发现:我们的学生大都有阅读课外书的强烈愿望,只是迫于老师和家长的严管,加之平时作业量大,老师挤得紧,学生根本没有空余时间去读课外书。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导地位作用让语文课充满激情与活力,把语文课讲得声情并茂,以此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服”你。在此基础上,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如提到文学常识,延伸到作者的传记;讲名著节选时,延伸到原著,引导他们去主动的读原著……记得在讲《鲁迅自传》时,除文中提及的内容外,我们可以大讲鲁迅的童年、他为何弃医从文、经历了哪些变故、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学生听起来很感兴趣。然后水到渠成:引导学生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等作品,学生自然乐意去做。这比我们平时硬性要求学生去读鲁迅的作品的效果要好的多。
有时,在辅导课上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伟人、名人的事迹,或介绍高考优秀学生的读书方法,给学生讲明读课外书要会找零碎时间,也可向学生介绍老师自己读的新书。如果某位同学也读了这本书,一定会很激动、很开心:我读的书,老师也喜欢读!这样更能激发这位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影响到了其他的同学。课余时间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评论毕淑敏、余秋雨,议韩寒、比尔〃盖茨、周杰伦等学生们感兴趣的人物。我曾与同学们经常交流读书心得,就课外阅读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展开过辩论,从而消除了学生的顾虑,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想让他读都难,几天不读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
第三,正确引导与选材。
书海茫茫。初中生初涉其间,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加之初中生年龄偏小,书市又不规范,作为语文老师就有必要正确引导,严格把关,避免学生选择品味低或不健康的垃圾书籍。选材总的原则是“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选取阅读材料应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面要广,量要大,文要精。或采取民主讨论的形式进行摸底,尽量将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优秀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因此,除“新课标”上规定的书目外,教师要建议学生读一些具有鲜活时代特点、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小小说选刊》、《杂文》、《读写月报》、《时文选粹》、《美文拔萃》等。其中在我校报栏内常见的报纸中指定一些版面让学生阅读。例如:《新华日报》的“新潮”、
“新华箴言”栏目,《中国教育报》的“读书”栏目,《徐州日报》的放鹤版和教育版,《扬子晚报》的“繁星”和“美文拔萃”等。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进行屏幕阅读和网上阅读。但这方面不容易掌控,必须有家长配合才能进行。平时教师也应选取一些文质俱佳、形神兼备的时文佳作与学生共同欣赏,让学生们知道:老师也在阅读。这样做,不仅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动机、兴趣和情意,而且促使学生乐读、善读、勤读,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四,加强激励,注重积累与训练。
由于初中生学习科目多,任务重,课外阅读不断受到冲击,语文教师要适时安排一系列活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调控和监督,激励学生保持持久的阅读内驱力。同时注重阅读积累与训练。
总之,中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靠一时的热情就可取得效果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通过长期有步骤地进行下去,学生的语文素质一定会得到提高。我们应该把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而且,我们的语文课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任务,要把这个工作看成是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是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大群乌鸦栖息在沈家左侧的一棵菩提树上。起初,沈对恨之入骨。但是有一次,沈把小乌鸦从红嘴蓝喜鹊手里救了出来。然后沈去打猎,乌鸦救了沈。后来,沈与乌鸦和睦相处。一天晚上,当沈呆在家里的时候,他听到乌鸦在大声地叫。他觉得有些奇怪,就离开了家,留在村长家。结果房子很快就塌了。之后乌鸦就消失了。
在这个故事里,一直被人类视为不吉利象征的乌鸦,是那么深情,那么正义。如果乌鸦不肯鸣笛救他,沈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相反,长相艳丽的蓝喜鹊利用人的危险去攻击别人,内心极其恶劣。
不要以貌取人。如果把这件事带入我们的生活,把红嘴乌鸦和蓝喜鹊当大人看待,我们身边的这些人和这些事算不算?如果脱掉华丽的外表和语言的伪装,里面是什么?
我们身边,像一只乌鸦,没有美丽的容颜,却有很多懂得报恩的人:日夜坚守岗位的警察叔叔;抛开冰冷酷酷的部门,默默为社会清洁买单的清洁工爷爷;给我们知识的老师;也有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就注定要努力一辈子。这些默默付出的人,从来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却依然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啊!这不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吗?
让我们摆脱所谓的虚荣和伪装,用自己的力量站在每一个班次上,用我们的力量证明我的力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激动之下,我打开了一篇古典文学中题为《赤壁之战》的文章,名为《三国演义》。本文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的诡诈,刘备的卑微孙子,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小心眼,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描述的很透彻,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个境界。孙权、刘备会师,率军在赤壁与他们交战。
黄盖献火攻,周瑜、黄盖连担风险,然后令蒋干送诈书。后来,赤壁被烧,曹骏受了无数的伤,只好丢下头盔狼狈逃窜。曹操,你为什么输得这么惨?是兵力不够吗?你的八十万大军打不过孙权的三万大军吗?会在瞬间消失吗?军队士气低落吗?我想你曾经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也许你轻易相信人,先靠周瑜的计谋,再靠蒋干的诈书。
曹操曹操,让你疑神疑鬼,逃不出周瑜的一系列诡计;也许是因为你是远方的老师,一路跋涉,疲惫不堪,周瑜完全是在等待工作;也许你们是陌生人,周瑜有长江天险,会牵着你的鼻子走;可能你太低估敌人了;如果人多周少,你就赢了;也许你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懂水性。虽然是陆地上的精英老师,无敌无敌无敌,但一旦到了长江这样的大河,就成了乌合之众;可能孔明太聪明,东风对周郎感兴趣。可能。曹操,你的失败给现代人留下了很多疑问。至今很多人还在争论。你的失败是必然的还是天意?
曾看到一些中高年级的孩子在读书时仍热衷于插图绘本类,对文字类的厚厚的'名著敬而远之;而有的孩子抱着一整本名人名言,在信手翻阅着……我们一直提倡读书,那么读书到底是在读什么呢?
相信很多家长激励孩子读书是为了拓宽孩子的视野,启迪孩子的思维,通过一本本丰富多彩的书籍,孩子们看到了一个个新奇的世界,感受到了世界百态,吸吮着知识与智慧,图书带给孩子们的是一场心灵的盛宴。
鼓励孩子们多读书的另一个缘由:是希望孩子们“下笔如有神”,老师会要求孩子们做读书笔记或好词好句摘抄,乃至美文诵读。这时的读书,是学习作者优美的辞藻和行文的艺术,需要孩子们不断积累、练习和揣摩。
而我认为读书重要的是读作者的思想。华丽的词句和生动的故事,最终都要服务于思想,文章主旨,作者的感情,这才是一本书读后应在我们心中留下的东西。
读书时,或坐或躺或立,不必拘泥,品读着一行行铅字,醉心于作者描摹的一个个真切的场景,身临其境,感受着作者的百感交集,欢喜着他的欢乐,忧虑着他的忧愁,透过文字的背后,不断汲取着伟大思想的力量。
巴尔扎克曾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读一本好书,如同一个智者谈话,学习他深邃智慧的思想、高瞻远瞩的眼界,并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融会贯通,转化为自己的思想。
另外,读书读的还是一份情怀:对弱者的同情,对黑暗的憎恶;对家乡的无尽思念,对未来的自信、希望;对美好事物的坚持,对陋习的勇于摒弃……这些高贵的感情,于平实的文字中,给予了我们一次次精神的洗礼。
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阅读的书籍要有所选择,浅显的启蒙类书籍或许已难以满足你们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了,而抽象深奥的理论类书籍则容易让幼小的你们营养过剩、食欲不振,学会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选择优秀的少年读物杂志来阅读。
孩子,读书的乐趣只有你静心读后才能发现,读好书,并用心去品味作者的感情,感受他们思想的力量吧。
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推荐专题: 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 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