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 读书 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 读书 调查报告》。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素养、拓展知识面,就应该了解其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基本情况,探索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从中获取知识,受到熏陶。
一、大学生的读书现状
现状一:大学生读书时间少
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生活离不开手机,当然他们
也很享受网络带给他们的乐趣,现在大部分大学生把时间用在游玩、打工上面,读书的时间很少,只有少数的为了考专业证和专接本的大学生才去读相应的书籍。而且他们每天的读书时间也很少。
现状二:大学生读书类型多样
在对大学生读书内容调查中发现,35%的学生选择了经济管理类图书,32%的学生选择休闲娱乐性图书,如漫画、时尚杂志等,一名大三学生解释说:“平时课业负担很重,读书时间本来就比较少,读这些休闲类书籍能让我放松下来,给自己减减压”。20%的学生选择了经典名著类别的书籍,他们认为这些书籍是真正的精华,能让他们汲取到真正的养分。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军事类、历史性读物、时政书籍的学生也有不少。 现状三:大学生读书功利性强
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读书功利性逐渐加强。很多技能型、实用型的书籍占书架上的大部分比例。在这些书籍中,英语四六级考试书籍、计算机等级考试书籍、考研书籍、BEC等考试书籍最受青睐。在课外读书时间中,这类书籍也已经成为了首选。不难发现,这些书籍中大部分与英语有关。在走访几家大型书店时也发现,书店摆在最显眼位置、最畅销的也往往是各类备考书。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读书是立足于现实社会的需要的。 现状四:阅读渠道多样,电子阅读成为时尚读书目的越来越实际。他们是从高考的千军万马中冲杀出来的,已经习惯了考什么学什么,因而他们在读书之前总是先考虑这本书对自己是否实用,显得十分急功近利。这和现阶段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例如很多招聘单位青睐那些拥有英语四六证书或者会计师证书的人,这就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压力,迫使大学生为了与招聘单位要求相符而读书,这无疑增强了学生读书的功利性。
二、大学生课外阅读类型情况
大学生喜欢的书籍类型前三名是网络文学、校园作品和文学著;阅读的杂 志有 54.5%是时尚休闲类;81.8%的人阅读课外书的原因是满足个人兴趣需要;当大家提到“书”这个名词时,潜意识中反映出来的几乎都是小说。
对于目前畅销的成功类图书,只有 23%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人生观形成有所 帮助,17%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将来找份好工作有指导意义,大部分学生不看好这 类图书,认为可以看看,但一般过后就忘,对自己产生不了什么大的影响。有的人对这类图书不太了解,还有个别人认为完全是夸大其词。像曾经流行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穷爸爸与富爸爸》只有少部分学生粗略读过。大家上书店也一般不买这类图书,只是在柜台前随便翻翻。
三、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习惯及重视程度
在时间上:63%的学生每天花1小时左右的时间作课外阅读,28%的学生花2小时,3%的学生花3小时,6%的学生花3小时以上的时间。所花时间在两小时以内的占总人数的91%,超过两小时的仅占9%,说明在课外阅读上所花的时间还是偏少。因为大学还是相别于高中的,我们有着很多的课余时间,从时间上看,我校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
在阅读习惯上:认真看的仅占30%,有65%的人只挑选有兴趣的地方看,5%的学生随便看看。从阅读习惯上暴露的问题则更加明显:大学生阅读习惯不那么好。在业余时间很充裕的大学里出现这种状况,不管怎样也不算是合不够理想,与以文科为主导的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状况
1、在访谈调查中发现,各年级的阅读需要类型也是不尽相同的。大一学生的阅读需要类型主要是消遣性阅读需要,大二大三学生的阅读需要类型主要是学习型阅读需要,而大四学生的阅读需要类型主要是属于研究性阅读需要和实用型阅读需要。
2、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分析
课外阅读兴趣,是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课外活动兴趣之一,占总人数的22%,这也是大学生作为知识文化群体的主要特征。访谈调查中发现,文学书籍(主要是小说)依然是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中最主要的读物,这与文学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读者》是大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杂志,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习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而《读者》所追求的隽永、和谐、亲情、人性等风格,非常适合大学生的阅读心理,因此成为了大学生首选的阅读刊物。综观造成大学生低年级和高年级阅读兴趣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学学习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较相对稳定的阅读需要特点。大多数低年级大学生由于知识结构以及理。所以虽然仲恺农大的人个性心理还未完全定型,专业思想不很稳定,兴趣广泛,特别对消遣性的文艺书刊兴趣很大,课外阅读非常活跃,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涉猎书刊范围较广,但对于专业书刊的需要很有局限,多是解决学业中的困难以及完成作业,并不是为了独立探索一些专业领域中的问题,他们的阅读需要容易与社会畅销书的出版和流行同步。特别是许多女大学生对严肃的逻辑性强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科技等方面的读物兴趣更少,而对活泼、轻松、娱乐性的文学类、生活类、言情类读物甚感兴趣,这主要和女大学生的重形象思维,情感丰富细腻,社会亲和性强等特有的性别心理有关。
而高年级的大学生思维逐渐复杂且有主见,专业思想稳定,专业性阅读兴趣较浓厚,阅读能力日趋增强,阅读目的明确,对文献的需要有明显的专业性、针对性、广泛性和系统性,多元化阅读大量的专业书刊,涉猎知识领域较广泛。在临近毕业阶段,他们要用大量的时间查阅许多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文献资料等,撰写毕业论文或搞毕业设计等。
五、大学生的阅读动机
大学生读者的阅读需要既是一种个人需要,也是一种社会需求,它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以及知识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已步入了由自动化向网络化再向数字化方向推进的快车道,其服务方式以及馆藏结构发生了改变,大学生读者阅读的主动性日趋增强,因而导致大学生读者阅读需要呈现出了很大的变化。
从调查中发现,49%大学生的阅读目的是为了了解更多的知识,文气氛有所改善,名指导实践,懂得做人的道理,40%是为了个人兴趣,打发时间的也占了10%,而为了提高成绩的仅占2%。这说明在课外阅读中,人们的功利意识并不是太强,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提高考分,拿到学分,在考试中可以不“挂”,而是上升到一个高度,即为了自身发展,提高自己的素质,全面发展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格,也是为了指导自己的学习,
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同时,也是为了调节机械的专业学习,获取专业以外的知识,养成合理的习惯,从这一点上,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文学类读物更受大学生的欢迎了。而且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倾向已经有了较明显的变化和发展。过去大学生读者的课外阅读内容基本局限于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范围。由于教育教学改革中,高校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组课程体系,文理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读者不仅要阅读本专业及其教学参考文献,也须阅读跨学科跨专业的文献。文科学生借阅数理化类、工业技术类(主要为计算机方面)图书,理科学生借阅语言类、文学类、经济类、哲学宗教类、政治类以及历史类图书已成为勤奋好学的大学生读者的一种新倾向。
六、调查结果分析
1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积极因素
(1)读书源于兴趣,类别丰富。很多的同学看重自己认为比较有用、值得阅读的书籍,同时大多数同学在努力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同时不忘相关专业书籍,这对于我们提高专业水平是很有帮助的。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觉得应该多读文学类书籍,这有助于提高当今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其中也不乏像娱乐消遣这类质量相对较低的读物。但是不可否认这都反映了大学生课外阅读类别是比较丰富的。
(2)阅读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本次调查表明在课外阅读兴趣等方面,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虽然在调查中,我们知道的是大学生对文学类读物比较偏爱,但这并不能掩盖阅读的多样化倾向,大学生注重从多方面去发展提高自己,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入手,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
(3)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社会性和实用性。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大学生兴趣的选择也是其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反映。从调查得知,专业辅导类是大学生经常阅读的对象,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中对专业读物的关注,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现实,这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体现。也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关系认识的现实和实用的态度。
2.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
(1)阅读的时间少。60%左右的同学每天阅读时间不到一小时,这是远远不够的,提高自身素质就要多读一些课外书刊杂志。只有多阅读才能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才能提高自我。
(2)流行粗浅读物兴趣倍增。在课外所阅读的书籍中,娱乐消遣类占了23.5%,这也暴露了当前大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读物质量普遍存在问题,甚至无聊至极。而大学生却对此仍认识不够,实在令人担忧。
(3)学生对课外阅读有所重视,但程度有待提高。大多数同学每学期都会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籍,来提高自己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为大学生生活增添一份文学气息。但根据阅读时间和购书费用,也不难发现阅读课外书籍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并未 占较重要角色。
(4)购书仍占主流,网络异军突起大多数同学更青睐在书店、网店买属于自己的书籍,并一直珍藏,可见大家的惜书、爱书意识还是很强的;此外同学们彼此交换书籍,交流思想,也为新思想、新意识的形成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但这也意味着,有更少的人选择去图书馆阅览书籍了,一些重要的文献、个人难支付的巨著自然被浪费了,图书馆没有达到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网络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如网上购书、网上阅读在线交流等,随着大学生宅女宅男的日渐增多,网络为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但我们还是应更有效提高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毕竟那里有更全面的素材、资源;同时,在运用网络新手段时要学会辨别真伪、优劣,抵制不良阅读倾向。
七、培养课外阅读的好方法
1.选读法。此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同学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在同学去借阅相关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要求同学们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四到”(即口到,眼到,心到,手 到)、“三边”(边读,边想,边批注)、一养成(即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 速读法。这种方法要求同学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 摘录批注法。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种阅读法,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诠释、写评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我们应该根据个人不同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运用。
八、建议和总结
(1)阅读从兴趣开始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调查我们认为要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可以组织活动来提高阅读能力,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同学们的心理,使大家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而且在活动中应该互动、比如让同学们上台讲故事等等。长此下去,同学们就有可能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们可以采用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提高理解的兴趣。”
(2)推荐材料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帮助同学如何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同学们去阅读,这样同学们才能博览群书。同时也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籍。
(3)选择性读书 有的同学认为“大学时代要博览群书”,因而见书就读。这其实是不合适的。“博览群书”的概念由于时代的不同,“群书”所表示的数量是不同的。今天,人们常用“信息爆炸”来形容信息量的增长速度,一个人能力再强、阅读速度再快,也是不可能把世界上的书读完。因此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比如说选择图书的能力就变得重要起来。俄国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从读书的效果出发,必须学会有选择地读书。选书,目的是区别哪些书应当精读,哪些书应当泛读,哪些书只要读部分章节,哪些书要放在案头随时备查,哪些书暂时可以不用读。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指导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我们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而且必须要“会学”。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有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但是如果我们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书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获不得而知。因此,我们不仅要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6日――20xx年7月31日
调查对象
大学部分学生及部分其他高校学生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和电话采访
调查背景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网络技术已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越来越多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对广大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调查目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对走在信息时代前沿的大学生。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简单;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大学生沉迷网络、网恋、浏览不健康信息等。这些问题不仅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对我们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此次调查初步了解大学生上网时间及上网用途,了解大学生对网络的态度。
调查过程及分析
20xx年7月16日,我开始了历时两周的关于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首先我做好调查前的各项准备,拟定好调查问卷,然后再我身边的大学生范围内展开调查,主要借助于网络、电话等工具我先后调查了有五十个人。以下是我的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 (34)B、女(16)
2、您现在的'年级?
A、大一(8) B、大二(24) C、大三(14) D、大四(4)
3、您最早在什么时候接触网络?
A、初中以前 (10)B、初中(17) C、高中(21) D、大学(2)
4、您现在有电脑吗?
A、有 (38)B、没有(12)
5、您现在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是多少?
A、1个小时以内(13) B、2到4个小时 (20)C、四个小时以上(17)
6、您每周上网的平均花费是多少?
A、低于10元(8) B、10到25元 (39)C高于25元(3)
7、您通常上网的场所为?
A、网吧(20) B、校园机房(17) C、宿舍(13)
8、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查资料、浏览新闻(8) B、学习软件等计算机技术(16) C、打发时间(玩游戏等)(26)
9、您感觉上网会影响您的学习吗?
A、上网会耽误学习(35) B、上网可以促进学习(15)
10、您在上网时玩游戏吗?
A、经常(31) B、有时(14) C、很少(5)
11、您是否通宵上网?
A、经常 (14)B、有事 (10)C、很少(26)
12、您最喜欢网络的哪个特点?
A、快捷性 (12)B、信息丰富(20) C、娱乐性(18)
13、您现在网购吗?
A、从来没(24) B、偶尔(20) C、经常(6)
14、您上网和陌生人聊天吗?
A、基本上没(10) B、无聊的时候会 (23)C、经常(17)
15、您对网恋有什么看法?
A、支持 (4)B、反对(42) C、无所谓(4)
16、您是否沉迷于网络?
A、是(0) B、没有(43) C、曾经沉迷过(7)
17、您感觉网络对你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A、利大于弊(24) B、弊大于利(26)
18、您觉得对于大学生上网最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本次共调查50名大学生,其中男生34人,女生16人,大一8人,大二24人,大三14人,大四4人。
根据调查分析显示:
1、有76%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私人电脑,而且其中男生居多占29人。
2、绝大多数学生在高中以前都开始接触网络96%,只有两名同学是在大学开始接触网络。
3、大学生上网时间偏长,有34%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只有26%的同学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
4、上网打发时间的学生占到半数52%,只有32%的学生用来学习软件等技能,剩下的为查资料浏览新闻等。
5、很大度分同学都经常玩游戏,特别是男生有91.2%玩游戏,并且有28%的同学经常通宵上网。有14%的同学曾沉迷于网络。
6、对现在新兴的网购、网聊功能大学生比较喜欢,特别是网聊,有34%的学生经常和陌生人聊天,40%的同学曾经网购过,12%的同学经常网购,但对于网恋只有8%的同学支持,84%的同学都反对。
7、大多数同学每周上网的花费在10到25元占78%,站生活费的不消一部分。
8、大学生通常的上网地点为网吧和宿舍占66%,这些场所的环境都不利于学习,特别是网吧。
9、对网络的评价是众口不一,有48%的同学认为上网利大于弊,他们大多上网是用来学习,查资料的。但也有52%的同学认为网络弊大于利,他们大多是曾沉迷与网络和喜欢游戏的同学。
10、大家感觉上网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是网络安全。
调查结论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产生着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给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线性思维。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思维是一种超越和挑战。它是一种跳跃式、非线性的思维方式。网络时代的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网络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网络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征。它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教育途径,帮助大学生在宽广的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发展和形成个性。尤其是校园网和思想政治工作网的建立和发展,为大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3、网络使得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得到大大的提高。过去,传统大学思想教育往往局限在课堂教学,传统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占主导部分。网络的出现,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通过网络,学生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各种社会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
4、网络使我们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特别是一些受到普遍关注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们会乐于在网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讨论,这都是学生真实思想的流露。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这些网贴,从而找出对策。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这把“双刃剑”再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略。网络的开放性使大学生接触到的大量信息是原始的、未经“过滤”,虚假信息、违法信息、反动信息以及垃圾信息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大学生对这些信息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它们就会潜伏在学生的意识中,即使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受到不良影响,但在适当时候它们会从行为中表现出来。如果学生过度沉迷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会使他们逐渐丧失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性格变得紧张、孤僻、冷漠。
针对现在大学生上网时间长,沉迷网络多的情况我认为:作为现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做到合理上网,拒绝沉迷。
小组成员:
女:
男:
调查时间: xx年11月19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 抽象调查
前言介绍
爱情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一直是大学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我们对适度和理性的大学恋爱是理解和祝福的,但我们仍要提醒热恋中或已经迷失的同学们:大学是装载我们人生“知识之手”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学习和恋爱是大学生的任务。学习之外,恋爱亦是热门话题之一。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特此对本大学生的基本恋爱进行了调查,有了3种看法。
第一种 大学生不说等什么时候?等30好几谈啊?现在连小学生都开始谈了,到大学生的时候说不定都结婚了,还等什么啊!想单身一辈子啊?
第二种 顺其自然,遇到合适的就谈:大学里谈的还比较单纯;大学时间里空余时间比较多;没成功也可以积累经验。
第三种 谈恋爱不是说该或不该,而是要不要的问题。
调查内容
1 你正在谈恋爱吗?
调查统计42%的同学正在谈恋爱,而58%的同学没有谈恋爱。其中22%的大一,36%的大二和42%的大三同学正在谈恋爱,说明很多人在大学谈恋爱,而且人数还不少。
2 你的初恋是什么时候?
调查发现有17%的同学16岁以下就开始谈恋爱了;初恋在17~18岁的同学占23%;19~20的占20%,加起来有60%的同学是早恋的,足以说明早恋问题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3 你选择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调查中“相貌好”占19.5%,“人品好”占14.6%,“和自己志趣相投”占26.8%,其它的占了2.4%,并且恰好理由都是“对他(她)好”。人品的好坏左右着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
4 你想在大学里谈恋爱或者你在大学里谈恋爱最初动机是什么?
调查发现10%同学是因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觉得自己没面子才开始谈恋爱的;30%的同学则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很多同学都是背景离乡来到这里求学,远离父母,即使想倾诉也不现实。所以只好向身边的朋友倾诉,此时爱情就将是生活中一个很好的依附。15%的同学是因为对方的追求激烈,不好意思拒绝;45%的同学是由于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
5 就大学生谈恋爱的影响,你怎么看?
调查表明55%的同学认为恋爱对自身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20%的同学认为学习生活更有动力,此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能正确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8%的同学认为只有“两人世界”,脱离群体;17%的同学认为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
6 你对恋爱的态度是什么?
调查发现63%选择的是“顺其自然”; 27%选择的是“共同努力,坚持到底”;10%选择的是“有了更好的换”,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7 如果恋爱失败时,你认为对你以后的学习生活意味着什么?
调查发现92%同学能正确面对失恋。其中有52%的同学认为可以以后的恋爱积累经验;13%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可以再找一个;14%的认为此可以理解,集中精力去学习。
个人感言
在我看来,爱情是一种过程,一种成长的过程。每个人或早或晚都回接触它。我们不应该通过一些流行的歌曲和优秀作品来理解爱情。高中时候父母关的很严,很多同学把美好的愿望留在心中,等到大学宽松时去实现。如果有人选择了爱情放弃了一切,这是不明智的选择,可能会把自己的大好前途给葬送。这就面临了一个问题――怎样处理好学习和爱情的关系很重要。我的原则是该爱的时候尽情的爱,该学习的时候认真的学习,不能因为别人爱情而埋没别人,在处理好人际关系上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要因为爱情而没了朋友,不要因为朋友没了爱情,所以对大学生来说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关系是对爱情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的祝福,更是对未来人的祝福。
对于这我的意见是:
1 加强大学生的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可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各种文体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也可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 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