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调查报告的作文500字(推荐5篇)

2024-06-28 23:29:0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查报告的作文500字(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调查报告的作文500字(推荐5篇)》。

第一篇:调查报告作文500字

题目:美丽的南郭寺

内容①看地图和资料,②实地考察。

报告内容:

南郭寺位于天水的东南角,那里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有平坦的大路,还有漂亮的房屋。这里风景优美,古树参天,梵宇辉煌,有汉柏隋塔唐槐之说。历来为天水第一古刹,“南山古柏”被列为秦州八景之一。南郭寺现存清代建筑较多,而且比较完整。西牌坊前有两株参天古槐,高约25米,围达6、8米,树龄均在千年以上,俗称唐槐。

每当星期六、星期天,就会有好多人来到这里,到小店吃吃饭、喝喝酒、看看美景,真是别有一番韵味儿。每天早晨,山脚下,就会聚一些老爷爷老奶奶,一起唱歌、跳舞,奏乐。尤其跳舞人最多,好多老奶奶一起唱呀、跳呀。

现在,南郭寺又焕然一新,绿树鲜花化着南郭寺,大路亭台装点着南郭寺,池塘溪水打扮着南郭寺,南郭寺又成为天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篇:小学生调查报告的作文

原因

多少年来,汉字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是地球上特有的语言,与其他语言有着很大的区别。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平时经常用到电脑等工具,很少动手写字,渐渐的开始对汉字产生了陌生感,很多非常容易的字却不会写或者写错。今天,我就对错别字进行了调查,现汇总如下。

调查

第一件让我想到有关错别字的事,就是小时候的我和几乎所有小朋友都会犯的错误。记得那时我上二年级,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但却有很多都不会写。当时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再、在”这两个兄弟了。虽然它们长得完全不一样,但我还是总写错。该用“在”的时候,我却用成了“再”,爸爸妈妈和老师还为这件事情说过我好几次呢。不过我现在长大了,我终于分清了它们兄弟两个,也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有一次,我在看书时,发现了一个“愈来愈美”这样的词。当时我就很纳闷:“愈来愈美”不应该是“越来越美”吗,难道他们写错啦?怀着这样的一种心态,我跑去问妈妈这是怎么一回事。妈妈说:“这两个词只是写法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并不是他们写错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的汉字真是奥妙无穷!

分析

现在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大部分是受了网络的影响,才导致了他们因为练习少而写错别字。也有一些学生在空余时间经常玩游戏而不多看看书,他们见得少了,自然也不会知道。

建议

我建议在空余时间,大家尽可能的多看看书。遇到不会写的字要积极的询问或查字典,这样就可以很有效的避免错别字的出现了。只有不写错别字,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才能健康发展下去,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才能发杨广大。

第三篇:00字调查报告

摘 要:随着时时代的改变,科技的日益更新,春节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的重头戏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但是无论怎么改变,春节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无论是对于一个家庭还是这个国家,春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关键词:春节 送灶 压岁钱 春晚

正 文:在我国要说节日的隆重恐怕没有什么节日能比得上春节了,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历时方面春节都是其他的节日所不能相媲美的。春节的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汉代。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就把夏年(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即“年”),春节从那时候开始便这样定了下来,流传至今

春节并不像其他的传统节日那样一天就搞定了,春节是慢慢过的,以时间为横轴,气氛为纵轴的话那么春节的图像就是一个抛物线。几乎是从冬天开始,大家就会想到快过年了。尤其是灶祭之后,也就是送灶,送灶的日期是腊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在这一天要送灶王爷上天。按照习俗这一天早上要起早吃糯米饭,同样的灶王爷也要吃,就把糯米饭涂灶王爷嘴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可以上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吃人的嘴短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哈哈其实送灶还有一个后续的环节,显然,灶王爷被送走了不能不会来吧,那什么时候回来呢?这个就有讲究了,按传统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会给诸神引路带来这家当年应得的吉凶祸福。这天只要换一个新的灶灯烧个香就行了,可是现在这个环节差不多都被省略了,起码就很少有哪家还换灶灯的。

送灶之后这年味就可嗅可闻了。接下来大家就开始陆陆续续的置办年货了,有的甚至这之前就开始置办的差不多了。灶祭之后紧跟着就要蒸花馍了,我们这里叫做蒸糕,上面印有福禄寿喜才等等字的那种,要用到模具,很有雕版印刷的意思。打记事时起就很少有人家做这个了,但是爷爷每年都做好多还送人,越到后来就越来越简单了,但是每次都要把亲友召集起来一起蒸包子馒头什么的,从早忙到晚,小孩儿当然是从早吃到晚啦。 写春联这个是必须要进行的环节,没有春联就没有气氛。小时候每年快三十的时候庄上家家户户就忙着请人写春联了,写了十几年春联的老人如今都快80了,当然他也很久没有再写春联了,至今仍记得他当年泼墨挥毫在朱色纸上落下一个又一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时的那种豪情。那时候他才刚刚有点儿老春联的内容是很能反映一个时代的,以前的春联好多现在都不怎么能看到了,比如“天恩深似海, 地德重如山”等等这一类的。有些老春联还在用,比如“瑞雪兆非年,红梅报新春”,其实也不是很老,如今的春联增加了很多的现代元素,看了春晚的都知道。以去年的春节晚会就可以举很多例子,比如说:(北京)上联:三海九门 京华迎奥运(上海)下联:一江两岸 世博靓申城。

既然是过年嘛,那么在如此隆重的节日之前很显然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大扫除了,我们这里都叫做掸尘。小时候的时候都要用竹枝绑在竹篙上掸尘,现在都买现成的毛掸了。为什么要扫尘呢?其实就是因为尘与陈字同音,人们为了涂个吉利,又因为确实需要,所以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扫陈布新,把不好的东西全都扫出门,望即将到来的一年能够好运滚滚!

接下来可就是重头戏了,相信年夜饭在所有人的心中都占着最重的分量。打家都辛辛苦苦了大半年了,盼望的就是能和家人在一起幸福的吃个年夜饭,幸福的看看春晚。这个

晚上是有很多内容的。首先是它的传说,联系到它的名字除夕。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的时候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响声,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这个其实只是个插曲,最重要的还是主题。这个年夜饭吃了是有讲究的,丰盛自然不用说了,一定要有鱼。还有的就是吃饭的时候不允许争执任何事无论是什么程度的,因为这样对来年的家庭和睦有影响,奶奶对这个管的超严但是这个现在几乎没人在乎了,既然是年夜饭么,当然是要吃的开心,至于形式那个随便了。

在此重头戏的基础上还有一个重头戏,显然是发压岁钱嘛。每次除夕夜的年夜饭总是吃的最快,然后幸福的等着爷爷发压岁钱,知道妹妹也想早吃完的时候我才把这个第一让给了她。小孩子最期待就是这个环节了,记得小时候三个姑姑还没出嫁的时候每次过年她们的零钱便都是我的了。如今时代变了又变,我们也从收压岁钱到了发压岁钱的年纪,但是压岁钱这个环节始终这么有人气。

接下来便是守岁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话聊天来辞旧岁迎新年。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的普及守岁不再那么单调了,全家人可以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聊天,其乐无穷。

到这里其实还没完,这时候年纪越小便会越兴奋,因为明天早上大年初一要起早拜年。从这里开始,好吃的好玩的享用不尽,就这样一直到初五迎财神气氛不减。再接着走亲访友一直到十五元宵元宵节也是一个重头戏,从明代时在北京就已经很常见了。

结论:春节是集中展现传统文化的节日。过春节,是对和平、友谊和亲情的检阅和激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春节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受人喜爱,深入人心。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

第四篇:调查报告作文500字

近年来,我市部分主要交通路口竖起了大大的液晶显示牌,上面都有一组数字在不断地变化:77、79、83、71、69……它们是专门用来测量噪音的分贝器。分贝数越大,噪音就越大;分贝数字越小,噪音就越小。那噪音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危害?

强烈的好奇心让我在《百科全书》中寻找到了答案:噪音是人类不需要的、令人烦躁的声音。60—80分贝为吵闹,81—100分贝为嘈杂,100—120分贝可以使人导致耳聋!有人曾做过调查:在噪音为94—106的工厂车间长期工作的职工中,40%的人有听觉障碍,57%的人耳鸣,60%的人失眠。工厂车间的噪音污染如此严重,不知我市的噪音污染情况如何?

我选择了孙塘路与国道线的交叉路口为观察地点,分几个时段进行观察:

早晨7点—8点:65—70分贝。新的一天开始,来来往往载着上班的人们的车辆陆续多起来,刹车声、汽笛声,还有小摊贩的吆喝声,打破了早晨应有的宁静。

中午11点—12点:75—85分贝。午饭时间,下班的人、车逐渐增多,噪音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85分贝。货车震耳欲聋的马达声不绝于耳,这样嘈杂的环境让人难以忍受,情不自禁地堵上耳朵。

夜晚21点:60—70分贝。本以为夜幕的降临能让马路安静下来,谁知,马路上的噪音还高达70分贝,也不知马路边的居民能否安然入睡。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自己居住的城市有较为严重的噪音污染,它时时威胁着市民的健康,希望有关部门能早日治理,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禁止超大超重的货车在某些时段在城区内通行(如晚20:00—凌晨5:00),给市民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2、建设道路绿化带,大量种植隔音植物(如珊瑚树、桂花树等,它们能吸收10%到11%的噪音)。

3、加强市区禁鸣力度,大力宣传噪音的危害。

最后,我再次呼吁:请人类不要制造噪音,还自己一个安静的世界吧。

第五篇:00字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已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一)消费收入来源

有72%的同学靠父母,12%的同学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7%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只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二)消费观念及方式

大学生站在先进文化的最前端,容易接触、也容易接受时尚,消费观念也比较超前,消费观念也变化比较快,比如对网上购物、对“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等消费方式容易接受。在他们的钱包里,除了就餐卡外,78%大学生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储蓄卡、上网卡、运动健身卡等等,充分享受着“嘻唰唰”的便利。可以说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

(三)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时尚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消费观念。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每月生活费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四)消费结构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

调查表明,生活、学习费用仍然是当前大学生第一支出对象。其次就是交际、娱乐、恋爱、手机电话、旅游、美容化妆等消费。反映出如今的大学生和过去的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不同追求。如今除了书籍外,手机、电脑、MP3、音像制品、培训、娱乐、健身、艺术等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五)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对商品的品牌以及商品包含的情感内涵和事物的外在形象比较看重,容易受宣传媒体引导的特点,受厂家广告等外来影响比较大。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生了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表现了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

(六)消费具有阶段性

刚经过高考洗礼的大一学生消费支出主要侧重于娱乐、休闲、旅游、体育、文艺活动等。大二学生消费逐渐转向学习支出,参加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等考试,资料费、培训费,数目不小。大三学生的消费支出主要集中于就业或考研。大四学生消费支出主要是就业找工作,包装自己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时尚物品变化较快,使得大学生消费更新也很快。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需培养科学的理财观

调查显示,每月的消费,约有60%的同学有超支情况,更有8%的同学总是出现财政赤字。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理财观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8%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36%的同学在400-60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6%的同学在600-900元之间“稍微有点爽”,有10%的同学在900-12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10%的同学月消费12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过分追求时尚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化妆品或者一件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推荐专题: 自我介绍的英语作文 闪闪的红星读后感500字 调查报告的作文500字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