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走进家乡春节调查报告

2024-05-10 23:12:1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家乡春节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家乡春节调查报告》。

第一篇:春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

一、主题的确定

传统的寒暑假作业,老师一般都是布置学生完成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寒假(暑假)乐园》或《寒假(暑假)新时空》之类的作业。一学期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对这一类作业慢慢地产生厌倦感,觉得做这一种作业很枯燥、很乏味,从而在做作业的态度上慢慢变得漫不经心、敷衍了事!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作业兴趣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作业。话说每一年的寒假,都有一个我们中国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过春节,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令人兴奋的事儿!他们天天感受着有关“春节”的民风民俗。于是,“走进春节,感受春节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业就这样诞生了。

二、作业的指导

确定了作业的主题后,接下来就要设计作业的相关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的本次作业内容是:

1、查找资料,了解年和春节的来历。

2、了解自己家乡人们过春节的习俗。(吃的、穿的、人们的活动等)

3、搜集有关春节的对联和诗歌,并摘抄下来。

4、写一写过春节时,自己印象最深的事儿。

5、拍一拍过春节时,一家人团团圆圆热闹喜庆的照片。(至少3张)

6、画一画过春节时,家乡热闹美丽的景象。(8k纸)

7、做一做富有春节特色的手抄报。(8k纸)

8、剪一剪富有春节气息的纸工。(福字、春字、窗花等)

9、写一写本次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自己做了些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问题值得今后继续探究)

(备注:根据实际情况和居住条件的限制,可以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人一小组合作完成,必要时可以请家长帮忙,同时要注意安全。有条件的同学,有些作业成果,可以以电脑打字的形式呈现。)

在布置作业时,单单把这一大块作业内容抛给孩子们,那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这样孩子们会不知道自己该从何处着手,还需教师作细细地指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一)时间和内容上的安排

寒假前期,查找资料,了解年和春节的来历,搜集有关春节的对联和诗歌。寒假后期,画一画过春节时,家乡热闹美丽的景象;做一做富有春节特色的手抄报;剪一剪富有春节气息的纸工;写一写过春节时,自己印象最深的事儿;写一写本次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贯穿整个寒假的,了解自己家乡人们过春节的习俗(吃的、穿的`、人们的活动等);拍一拍过春节时,一家人团团圆圆热闹喜庆的照片。

(二)人员上的安排

根据孩子们居住条件和兴趣爱好,可以自由组队(要给自己的小队起一个富有新意的队名),也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几个人组成一小队的,一定要做到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有任务,比如谁负责搜集资料、谁负责整理资料、谁负责拍照摄影、谁负责美工设计等等,同时又要做到相互合作。独立完成的同学,必要时请求家长帮忙。

(三)作业形式上的辅导

五年级的孩子,大多数同学都具备了很强的作业能力,比如:编手抄报、画画、剪纸等等;但是对一些不常见的作业,还是需要教师在形式上加以指导。如写心得体会,要让孩子知道从“自己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做了些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问题值得今后继续探究”等方面去思考,为孩子们消除畏难情绪。

三、作业成果展示

开学初的第一堂课,是孩子们最激动最兴奋的一堂课,因为教室里成了孩子们的“作业展览会会馆”。孩子们个个喜气洋洋,脸上无不流露出幸福喜悦的神情。他们互相传递着自己辛勤换来的成果,彼此介绍着、交流着、欣赏着。于是,教师趁热打铁,先让孩子们在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优秀组派代表在班里进行交流。下面,摄取几组镜头:

摄影队:这几组照片是我们小组正月初六在皤滩古街拍的。我们赶到那儿,正好那儿有舞龙表演、花灯展出、民间舞蹈表演等等。我就快速按下数码相机的快门,留下到这一幅幅精彩的画面。此次的皤滩之行真快乐!

剪纸队:你瞧!我的“红色小兔子”剪得多精致呀!看上去,小兔子活灵活现的!因为今年是兔年,再加上我的阿姨是剪纸能手,于是,我们组的同学都向我的阿姨学习剪“兔子”,以表示喜庆。祝愿大家在兔年里快快乐乐、开开心心!

编报队:同学们,新年好!请大家把目光聚集到我们小队同学精心编制的几张手抄报,这可是我们小队同学一寒假的心血呀!瞧!图案色彩鲜艳,字迹工整漂亮,内容新颖独特,主题鲜明突出,处处洋溢的春节喜庆热闹的气息!怎么样!给我们一点掌声吧!

小画家队:我们组在“郑王也画画大王”的带领下,每人都从不同的角度画出了新年新气象。方馨宁同学的“舞龙”、赵婉彤同学的“吃年夜饭”、朱霖同学的“放烟花”、郑王也同学的“看联欢晚会”等等,都富有新年喜庆快乐的味儿!我觉得大家虽然画得很辛苦,但还是觉得收获多多!

心得队:我觉得这一次实践活动非常有意思,不但让我们懂得了有关“年”和“春节”的来历,感受到了我们仙居人过春节的民风习俗,而且还提高了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我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还会有,这样的作业多多布置!

……

四、作业带来的思考

我觉得这一次作业设计有几大亮点:首先,作业设计有主题,整个作业都是围绕“春节”这一主题而展开,显得集中而不零散,学生作业过程中容易操作;其次,作业设计面广,有画一画、剪一剪、拍一拍、编一编、写一写、搜一搜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作业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都是来自学生的身边,是学生能触摸得到、感受得到的,是学生愿意去做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作业兴趣;第四,作业设计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在相互合作过程中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从而懂得合作是多么重要、集体是多么温暖。同时,通过这一实践活动的作业,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本次作业活动,从横向来看,确实是面上比较广,考虑到了各个方面;但是,从纵向来看,作业的每一个点都还没有做深做实,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点到而已,学生的作业不够丰厚、精致。

第二篇:家乡春节的风俗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xxx

【调查时间】:20xx年1月30日――2月15日

【调查地点】:xxx凤翔镇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寻访老人查阅资料

【调查目的】:为响应学校对寒假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激发学习体验,我们对家乡春节文化民俗民风展开了调查,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xxx农村春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形成文字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调查内容】xxx农村新年习俗和禁忌

【前言】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千百年来在每一个华夏子孙心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地域广袤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民俗,南北方的年俗文化更是存在巨大差异。例如09年我在海南省三亚市过得新年,大年初一不吃饺子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哥哥所在的重庆地区,新年第一餐吃汤圆,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远在新疆的姑姑家,新年第一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干做成的香喷喷的'普罗,还吃用面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带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我从小生活在xxx,记忆中每逢除夕、大年初一都吃饺子。除夕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饺子形似元宝,所以寓有进宝之意。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的在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中国的文化博大精神,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勾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就是我们调查的xxx地区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xxx地区正月期间的饮食有着丰富的含义,腊月初八,我们称为“腊八”,在这一天早上,我们要吃腊八粥,教育后人不忘勤俭。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称为“辞灶”这一天要吃水饺,大扫除,祭拜灶王爷,来保佑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腊月二十九清晨上坟祭祖,去上坟的都是家里的长者和小孩,表达对祖先的尊敬悼念和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的心愿,祭祖一般没有女性这是古代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遗留。除夕即大年三十,这一天就是吃、喝、玩、乐的日子,张贴春联和福字,xxx农村有个风俗,如果这一年家里有人去世是不能粘贴春联的,去世三年才可以张贴红色春联。除夕晚上全家团圆吃年夜饭,菜肴中必须有鱼预示着年年有余。守岁,在十二点时吃饺子,燃放最长的鞭炮,接财神。春晚成了全国家家户户的盛宴。全家集聚一堂,谈笑风生,守岁过节。大年初一,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开始了新的一年,早餐要吃素饺子,吃过早餐开始走访拜年,这是小孩最高兴的一天可以收到压岁钱。大年初一有个禁忌就是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就会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兴旺发达,财源滚滚。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着大人小孩会身体健康,无病无灾。正月十五,这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也称上元节,有观灯吃元宵的习俗,所以我们都叫元宵节。

在我的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禁忌剪头发,据说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什么好处,记得小时候妈妈就不让我剪头发,现在我长大了,社会也进步了也就没有这样的做法啦。我还听说在xxx地区正月里做媒也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意思。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里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到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

在家乡的新年期间对天气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到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这些再简单不过的民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人们的希望。在人们不知不觉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产生动力去创造生活创造幸福。

【结论】这次调查报告让我对家乡的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系统地收集了xxx地区乡村民俗的信息,想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年俗,关注身边的普通文化,捍卫乡土文化,避免文化的大量流失。

第三篇:家乡春节的风俗调查报告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另一名称为“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目,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五,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风俗习惯,许多相传至今。

关于过新年还有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除夕这天从海底爬上岸伤害人命。一位智慧的老人,在门上贴大红纸,燃放能发出劈劈啪啪响声的竹子,把“年”吓跑了,人们再也不用四处躲藏了。因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主要有:

1、腊八粥:腊八这天,不管富人和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是过新年的前奏。这天之后,人们就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2、祭灶神:腊月二十三,人们供红烛、糖瓜,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3、扫尘:腊月二十四,全家一起年终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4、贴对联: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对联,表达人们迎新纳福,祈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5、贴年画:年画和对联一样,起源泉于“门神。”各种彩色年画,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发展到现在,月历和年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挂历。

6、倒贴福字:人们用福字来表现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7、除夕守岁踩岁:除夕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重要时候。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别换新岁。俗称“熬年”,在年夜饭之后,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8、年夜饭:除夕之夜,全家一起吃团圆饭。寓意着全家团圆。

9、压岁钱: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10、放爆竹: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给人们带来欢娱和吉利。

11、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与年夜饭一样,最能体现年味儿的春节习俗。拜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

12、逛庙会、观社火:庙会上,人们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还有各种小吃和传统节目: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13、包饺子: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饺子的形状象元宝,意味着包住福运,象征生活富裕,大吉大利。

14、元宵:元宵节吃“汤圆”,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三、不同时期的过新年方式

下面由我来当小记者,分别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是怎么过春节的。

1、爷爷奶奶儿时的记忆。

小记者:“请问爷爷小时候过新年吃什么?”

爷爷:“我小时候,过新年只能吃黑面馒头,最好的情况是在初一早晨吃上一块白面馒头。”

小记者:“啊?那么不好!怎么不吃点面包什么的。”

爷爷:“那时穷呀!哪像你这么富有,还有地主要来收税呢!”

小记者:“那过新年放鞭炮吗?”

爷爷耸耸肩:“也放鞭炮,但是只有一小挂,没有现在这样五彩缤纷的烟花。”

“那你们过新年有压岁钱吗?”小记者好奇地问。

“当然没有了,都没钱吃白面馒头,有什么压岁钱呀!”奶奶插嘴说,“那时候呀,我们过新年都追着大人磕头,只为了女孩要花,男孩要炮。”

小记者:“没有压岁钱还要拜年吗?”

爷爷说:“当然要拜年,初一的早上,早早起床,先给长辈一一磕过头,才能吃饭呢!”

“我的`妈呀!我可不要回到旧社会!”小记者惊呼到。

2、爸爸妈妈儿时的过新年方式

小记者:“请问您小时侯吃什么呢?”

爸爸:“我小时候,因为爸爸在外面工作,所以过新年不但可以吃上大肉包子,还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肉呢!”

“哇,那么好,比爷爷奶奶可强多了!”

“那当然,旧社会正在一点点地消退嘛!”爸爸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看着爸爸那得意洋洋的模样,我接着问道:“那你过新年玩些什么呢?”

“过新年可是我们的天堂,穿着新衣服到外面去拣许多的鞭炮回来,每天都有小鞭炮放。”爸爸说。

“为什么不买成串的新鞭炮回来,那不是玩得更爽吗?”我问道。

爸爸的情绪开始失落起来,“那时大人怎肯花这个钱呢!他们觉得花钱给我们买炮是一种奢侈。”

“那您能有多少压岁钱?”我问道。

“大概一次20元吧!”爸爸怔怔地说。“已经很不错了”妈妈插话说,“我小时候,奶奶让磕头,一次才给2元呢!”

“那你们的年有什么好的?”我嘟囔道。

“好玩着呢!”妈妈说,“我们小时候,快过新年时,会上街买漂亮的年画送同学;大人们都休息下来了,在一起耍狮子、舞大龙、划旱船、踩高跷……大人玩得热火朝天、红红火火,我们跟在后面,一路吃着、笑着、闹着,别提多开心了,可惜你现在看不到这个场面了。”妈妈一连串说了这么多,我真担心她会喘不过气来,馋得我呀……

看着我有点失落的表情,妈妈又说:“还是你们幸福,我小时侯,为了能吃上肉,妈妈晚上煮肉,我就像只小馋狗,围着妈妈,只等着香喷喷的肉出锅,好有大骨头啃。”哈哈,我又笑了。

想想我们现在过新年,可以随心所欲地放鞭炮;吃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压岁钱也比爸爸妈妈小时候多,坐在家里用手机就可以拜年;生活不知要比以前强多少倍呢!但是,在娱乐的过程中也失去了许多的年味儿和乐趣。

通过调查,我发现:传统文化习俗正在一点点消退,新的过新年方式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其实,春节的一些传统文化习俗不应该被我们丢掉,有了它们,我们的春节会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第四篇:家乡春节的风俗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个节日都很高兴。为了让人们了解春节的民风民俗,特作如下报告:

调查时间:

20xx年1月22日至2月4日

调查地点:

自己家里及邻居家亲戚家

调查方法:

查书查电脑问长辈

调查结果: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年节是除旧迎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从腊月二十三已经开始。民间俗语有“二十三,祭灶官”这一天,远在外面的孩子都要准备回家过春节了;“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吃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灌酒;三十下午,吃饺子”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大年三十也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饺子,放鞭炮。最令人兴奋地是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著名的主持人、相声演员、演唱家等都会上台演出,给大家拜年。每当看到这样的演出,我都兴奋不已,我会一直看到节目结束。除夕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大年初一这天凌晨5点多钟我们就起床了,包好饺子先祭列祖,再给爷爷、奶奶送饺子、拜年,爷爷奶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然后,我们再去给街坊邻居拜年。这天中午,全家人还会吃一次丰盛的午餐。

大年初二这天,是已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女儿携“姑爷”回家拜年,娘家要盛情款待。“姑爷”被称为“贵客”,吃饭喝酒要坐在首位子上;回门的女儿则陪着久未见面的母亲和姐妹们说说知心话。初二闺女回娘家的习俗至今流行不衰。初三、初四还会去姑妈家或姨妈家拜年等。

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灯会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因此,春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近年来,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并成为我国人民的法定节假日。

第五篇:春节现象的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在春节期间,我国每个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应了解这丰富多采,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

调查时间:

20xx年x月x日

调查地点:

家中及周边

调查对象:

家中及附近老人

调查方式:

询问并记录

调查结果: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直到正月十五。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扫尘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家中,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恶行。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到灶房摆上桌子,向灶王爷敬香,供上甜品。举行过祭灶后,便要扫尘,新春扫尘其用意是要把“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腊月三十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守岁年吃饺子放爆竹给压岁钱除夕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过年都有贴门神春联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旁,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春联原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大红纸上,有吉祥避邪的意思,但守制要用白绿黄三色。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饭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而饺子则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在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到半夜子时吃。当新年钟声敲响时,整个中华大地上爆竹声震响天宇。下面就是给压岁钱,这可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了。

正月初一开门炮仗拜年聚财春节早晨,开门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拜年的形式一是走亲戚的拜访。初一必须到长辈家,须带礼物。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般寒喧两句就要告辞。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一年来欠人家情,就要借拜年之机买些礼物。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见面彼此说:“恭禧发财”

另外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

正月初二祭财神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正月初五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新年中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天上一轮圆月朗照,人间则聚食形如满月的元宵。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丰富了,不少人甚至开始了中西结合吃法,比如巧克力就已成为元宵馅之一。鳌山灯杆、火树银花,这是元宵节最突出的景观。张灯放火、观灯游赏是元宵主要的节俗活动。元宵节真是中国的狂欢节过了正月十五,这一年的春节算是结束了

推荐专题: 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走进家乡春节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