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公园环境调查报告500字

2024-04-14 00:49:2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园环境调查报告5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园环境调查报告500字》。

第一篇:公园环境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公园绿地功能的调查报告?

摘要: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范围的迅速扩张对现代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追求蓝天、碧水、绿地式的乡村田园般生活环境。作为与自然环境有紧密联系的绿地系统也逐渐受到更多市民的关注,并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在过去,国内学者对于绿地系统的硬件设施布置和功能分区这两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而很少从人们心理感受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与作用,基于此种原因,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从人们心理感受方面来认识和分析城市绿地系统对市民生活的作用与影响,以求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与成果。

关键词:城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功能;调查报告;社会综合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快速膨胀,破坏了城市原本舒适的人居生活环境。城市居民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渴望亲近乡村特色的自然环境。绿地环境已成为城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冠以“绿肺”的美称。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联系,由点状向面状,由联系到融合的过程(图1),公园绿地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亲近和感受自然的重要场所之一。

(资料来源:刘骏,蒲蔚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目前,城市绿地功能调查研究主要围绕绿地的类型,空间分布情况等方面展开,很少有人从公园使用者的精神感受层面进行研究。本次城市公园绿地功能调查创新性地从人认知感受的角度入手(如:调查研究市民在公园中活动时的精神体会等),以一个全新视角来探讨绿地系统在城市居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二、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

1调查范围概况

本次调查选取××市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进行调查(图2)。人民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区,?注:文中“××”代表调查所在的城市名,按照参赛的要求,而将城市名省略。

属于中心点状绿地;铁牛广场位于××市涪江西岸,呈带状布置绿地,有很好的视觉通透性和景观效果;富乐山公园位于××市区城东二公里处,属于城市郊区的大型块状绿地,与城市中心区隔江相望。

图2调查区分布位置图

2调查形式的选择与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主要针对来公园游憩休闲人群,通过收集与统计不同地段、不同性质公园绿地的相关数据来揭示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作用,满足人们精神与情感方面的需求,为提高城市绿地的服务质量和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参考。

2.1调查样本的选择

调查形式以问卷调查为主,深度访谈调查为辅,采用多段调查随机选取样品调查方式,对不同时间段(如:工作日,周末;同一天中亦划分不同的时间段),不同年龄段(分18岁以下、18~30岁、30~50岁、50岁以上四个组)、不同职业和不同性别对象进行调查。在问卷调查过程中,选取参与意识强的调查对象进行深度访谈,进一步收集市民的意见。整个调查过程连续一周,既确保了数据样本的随机性与分布的合理性,又保证了数据的科学性。

2.2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以调查公园环境及设施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满足程度为主,兼顾公园基础设施布置的合理程度来设计初步调查问卷。在20xx年4月21日―20xx年4月28日进行的初步问卷实验性调查基础上,对问卷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与完善(如:用词过于书面化,问题答案设计不合理等),完成正式调查问卷,并于20xx年5月27日―20xx年6月6日进行正式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3份(铁牛广场173份,人民公园231份,富乐山公园131份),有效率达92.61%。其中男性241人,女性222人,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4岁。

1公园在受众精神方面的功能作用

1.1公园成为受众日常休闲活动的首位度因素

根据人们日常主要休闲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公园已成为大多数人日常休闲活动的首选(29.70%)(图3)。

图3受众日常主要休闲活动调查统计表

1.2公园活动已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市民参与公园活动的目的调查显示,公园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多样性需求。笔者将人们游玩的目的(公园的使用功能)分为锻炼身体、带小孩、溜狗、散步、打牌、喝茶、与朋友聊天、唱歌跳舞、读书看报等几个方面。“散步”和“与朋友聊天”在三个公园调查统计数据中所占的百分比分居第一位和第二位(图4),说明现在社会中,公园是使人们精神得到松弛的主要场所。

图4受众在公园中活动主要的目的调查统计

笔者将选项合并为三大块:精神认知(包括散步、打牌、喝茶、与朋友聊天、读书看报);身体认知(锻炼身体、唱歌跳舞、带小孩、溜狗)及其它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市民认为公园有精神认知作用的占73.66%(图5),人们对精神享受的追求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

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图5受众认知分析情况调查统计

身体认知

23.03%其它3.30%

精神认知

73.66%

为了寻求人们对于精神认知方面的感受,我们分别从缓解压力、消除疲劳和独自思考问题三方面进行调查。

1.2.1缓解压力方面

笔者从调查统计结果得出,有48.38%的被调查者把在公园中游玩作为缓解压力的主要方式(图6),其主要原因是市民对自然的渴望与向往。钢筋水泥墙的城市割断了人际交流,封闭了人们的感情,而公园可以充当人们感情宣泄的平台,使他们重拾自我,回归自然。因此,公园在缓解压力方面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图6缓解压力场所调查统计图

1.2.2消除疲劳方面

笔者通过对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得出,公园以其多功能性与良好的自然环境来迎合人们对休闲、游玩的需求(有60.47%人认为公园消除疲劳效果较好(图7))。

1.2.3独自思考问题方面

一般

41.90%图7消除疲劳情况调查统计图笔者通过对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得出,有10.37%的人认为公园的环境非常适合思考问题(图8),有41.68%的人认为公园的环境比较合适思考问题,有41.90%的人认为效果一般,6.05%的人认为不适合。可见,公园提供了供个人学习与思考问题的良好空间场所,但优势还不明显。(图8)不适合

6.05%非常适合10.37%比较适合

41.68%

图8独自思考问题情况调查统计图

1.3空间领域的作用日益明显

市民普遍认为公园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有45.36%的市民认为这些公园有很好的个人领域空间。有42.33%的市民认为有个人领域空间但布置不合理(图9),这是调查过程中反应出的问题之一,应引起重视,并加以改善。

1.4受众对于民俗文化的需求同公园所能提供的文化活动存在明显的反差

人们普遍认为公园中应该增加民俗文化场所(在铁牛广场、富乐山公园、人民公园中的比率分别为13.37%,16.43%,14.58%)(图10),这表明市民对于文化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公园不能满足市民这一需求。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人们对于城市个性化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当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将大大地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和谐发展是物质增长与精神文化发展两者完美结合的结果。

第二篇:公园环境调查报告

前言

千灯湖是属于城市中轴线大型综合公园,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该公园由一境外公司完成规划方案,建成之初就其形式、营造方法、设计理念等都有不少给人耳目一新之处。对这些异同之处,也产生了一些争议,既得到部分人好评,又受到部分人批评。目前,公园投入使用3年多了,其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实际使用中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本文着重对千灯湖公园使用者进行实地调查,并在调查结果基础上加以分析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对大型绿地空间的设计、建设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概况

千灯湖公园(图1)位于南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中心位置,处在由南七路、南八路、海三路、海八路围合成的中轴线开放空间中。属于城市中轴线大型综合公园。长3N多,宽260m左右,占地约70hm2,其中湖面面积约19hm2。千灯湖的整体空间骨架是“挖湖堆山”而来,中部形成长3N的宽阔湖面,周边是高4-5m的山体围合。

绿化空间:大部分植物集中在山体上的自然、多层次式的树群式栽植中。结合瀑布配置有别于其它地段的水边植物,密集而生长烂漫,充满潺潺流水的野趣;位于千灯湖南入口附近的几个可进入的小岛,采用自然式栽植,浓密的灌木配以或散或聚的塑石,凭添许多趣味。

公共活动空间:主要是由环湖的游步道把与周边山体结合的掩体商业建筑、管理房等,以及各个节点如迷宫小广场、塑石山谷、市民广场、步道相应局部扩大的休息空间、廊架等相连组织成有序又变化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其次是沿山体顶部安排了园路连接组织一些观景平台及节点,平台和节点上安排了廊架、灯塔等构筑物,既充实、限定了节点空间,又能形成标志物起到控制和组织全园景观空间的作用。

交通空间:全园共设有8个出入口通向城市干道,完全是开放性的,仅市民广场入口设有独立停车场空间。入口的开放不仅是空间的开放,而且是心理感受上的真正开放。公园与城市干道相交的几个交叉口都与公园形成一体化设计。

视觉文化空间:包括视景、天际线、历史文化因素等。由山体围合了整个公园,阻隔了城市交通的噪音、废气,营造出一个基本上没有视线干扰的自然开放空间;山体的高差加上山体上的树群式植被和灯塔及廊架等构筑物,产生了起伏有致的天际线;各个景观空间相互交叉叠合,有序分布,产生对景,相映成趣。游步道沿着弯曲流畅的水岸线,因着山体的坡度和山体的弯曲的边缘线,引领着人们步移景异、景观亮点在山体的剪影背后层出不穷;对建筑小品、坡道、栏杆等运用统一的设计语言,如粗毛石与红色砂岩的组合,统一的色彩体系和细部特征,增加视觉的驻留,突出了景观空间的特征与印象,形成景观空间特定的基本情调。

关于历史文化因素的体现,千灯湖公园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外部休闲、游憩的场所,注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使用的舒适及协调美观的景观效果。

二、千灯湖公园植物空间类型及植物材料选择

千灯湖植物空间丰富,主要有以下植物景观类型:

(1)树群植物景观植物材料选择:大叶榕、小叶榕、水石榕、羊蹄甲、印度紫檀、阴香、木棉、麻楝、刺桐、塞楝、黄槐、蒲葵、海枣、大叶紫薇、散尾葵、南洋楹、非洲榄仁-红继木、四叶红花、黄榕、{杜鹃、杜鹃、大红花、小叶紫薇。使用效果:形成植物景观整体风格,起均质连续作用,片植灌木的景观效果好,树群草坡的配置使可进入性良好。

(2)溪谷岩石景观植物材料选择:大王椰子-散尾葵、花叶良姜、蒲葵+辟荔、肾蕨。使用效果:运用叶形、叶色的对比使多样性的植物组合成层次丰富的瀑布溪流景观,成为视觉趣味点。

(3)树阵景观植物材料选择:小叶榕。使用效果:形成舒适的覆盖空间供观看广场的活动;但节假日使用高峰期位置不够用。

三、问卷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

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来此公园频率;到此公园路程耗时;到此公园的目的;对此公园的整体印象;对此公园哪里印象最深;在公园活动地点选择;进行的主要活动;还应该增加项目情况;公园的长度感知;对户外空间性质的取向;绿化感知及取向;出入口的设置;的小品、设施使用情况等。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41份,回收率97.4%;有效问卷326份,有效率93.1%。有效问卷被调查者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少年儿童(15岁以下)占11%;青年人占(16岁~35岁)32%;中年人(36岁~55岁)占24%;老年人(56岁以上)占33%。

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如下:

(1)总体满意度

从调查结果看,使用者对于千灯湖公园总体非常满意,说明人们确实是需要这一类的户外空间。

(2)使用者特性

使用者包括老人、家庭主妇、学生、小孩等各种年龄层次,大部分经常性到这个公园游玩。千灯湖公园较远离城市中心区,而且尺度大,使用者包括能步行到达的附近居民,及乘坐交通工具到达的本市居民,经常还有旅游观光的团体和个人到来。

(3)关于空间层次

从调查中可知,绝大多数人们对户外游憩空间的取向都倾向于开阔。使用者对千灯湖的空间感觉是开阔并视线良好(占100%),但有许多使用者反映千灯湖公园不够舒适。由此可见,在带状公园中营造休息、滞留等多种空间层次的重要性。

(4)关于整体印象

使用者对公园的总体印象都是整体性强、印象完整。对千灯湖印象最深的是灯塔构筑物(占48.8%)。关于千灯湖的整体协调性,无论从使用者或是专业人员的角度,都处理得较为成功。使用者对水中不可到达的大型亭的建设表示不满(占75%)。可见对于使用者来说,出发点是健康、安全、舒适,更注重设施的使用功能。

(5)关于中心

许多使用者在使用带状公园时,经常是直接到达某个节点空间,或散步过程中受吸引而停留在某个节点(占61.7%)。而且许多使用者喜爱就近活动(占82.9%)。因此,在各个区段需要有一个相对独立、完善的,类似中心的节点空间,以供人们聚集。

(6)关于绿化形式

多数使用者认为千灯湖公园的绿化应该以大树为主(占81.7%)用来遮阴,草坪、灌木不要太多(分别占53.8%和49.1%),说明人们在大尺度空间中对遮荫等的需求。

(7)关于活动内容

使用者在公园的主要活动内容是散步,其次是体育锻炼、陪伴小孩、骑自行车、聊天、放风筝、拍照等较为多样性的活动。促进运动、利于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8)关于运动场地

较多使用者建议增加活动场地,特别是羽毛球、篮球等场地及游乐设施场地。另外,较多使用者认为垃圾桶及公厕等设施不足。同时还认为雕塑、小品等艺术景观较缺乏。

(9)关于出入口

多数使用者认为公园的出入口标志性较强、各出入口相距较合适而使用方便。

(10)关于长度

48.9%的使用者认为千灯湖公园有点长。主要原因是千灯湖公园沿园路系统的驻留性小空间不足,缺乏休息设施,造成容易产生疲乏感。

四、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总结出以下若干结论以供同类或相近类型公园设计、建设时参考。

(1)该类型公园应充分考虑市民到达方式,合理设置出入口。

(2)该类型公园保持空间视线开阔的同时应该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例如休息滞留空间等。

(3)该类型公园应该有具有标志性的构成元素,有利于人们认知。

(4)该类型公园不适合建筑过多功能单一(例如纯观赏功能)的大型设施。使用者注重健康、安全、舒适以及设施的使用功能。

(5)该类型公园应该考虑中心分主次,分区段设置中心,多中心的并存。

(6)该类型公园应该十分注重遮阴、休息及其它人性化设施。

(7)该类型公园活动内容及空间尽可能丰富,促进运动、利于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8)该类型公园应当充分考虑人步行疲劳距离因素,适当设置休息设施与空间。

第三篇:公园环境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公园绿地功能的调查报告?

摘要: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范围的迅速扩张对现代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追求蓝天、碧水、绿地式的乡村田园般生活环境。作为与自然环境有紧密联系的绿地系统也逐渐受到更多市民的关注,并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在过去,国内学者对于绿地系统的硬件设施布置和功能分区这两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而很少从人们心理感受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与作用,基于此种原因,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从人们心理感受方面来认识和分析城市绿地系统对市民生活的作用与影响,以求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与成果。

关键词:城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功能;调查报告;社会综合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快速膨胀,破坏了城市原本舒适的人居生活环境。城市居民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渴望亲近乡村特色的自然环境。绿地环境已成为城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冠以“绿肺”的美称。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联系,由点状向面状,由联系到融合的过程(图1),公园绿地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亲近和感受自然的重要场所之一。

(资料来源:刘骏,蒲蔚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目前,城市绿地功能调查研究主要围绕绿地的类型,空间分布情况等方面展开,很少有人从公园使用者的精神感受层面进行研究。本次城市公园绿地功能调查创新性地从人认知感受的角度入手(如:调查研究市民在公园中活动时的精神体会等),以一个全新视角来探讨绿地系统在城市居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二、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

1调查范围概况

本次调查选取××市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进行调查(图2)。人民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区,?注:文中“××”代表调查所在的城市名,按照参赛的要求,而将城市名省略。

属于中心点状绿地;铁牛广场位于××市涪江西岸,呈带状布置绿地,有很好的视觉通透性和景观效果;富乐山公园位于××市区城东二公里处,属于城市郊区的大型块状绿地,与城市中心区隔江相望。

图2调查区分布位置图

2调查形式的选择与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主要针对来公园游憩休闲人群,通过收集与统计不同地段、不同性质公园绿地的相关数据来揭示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作用,满足人们精神与情感方面的需求,为提高城市绿地的服务质量和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参考。

2.1调查样本的选择

调查形式以问卷调查为主,深度访谈调查为辅,采用多段调查随机选取样品调查方式,对不同时间段(如:工作日,周末;同一天中亦划分不同的时间段),不同年龄段(分18岁以下、18~30岁、30~50岁、50岁以上四个组)、不同职业和不同性别对象进行调查。在问卷调查过程中,选取参与意识强的调查对象进行深度访谈,进一步收集市民的意见。整个调查过程连续一周,既确保了数据样本的随机性与分布的合理性,又保证了数据的科学性。

2.2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以调查公园环境及设施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满足程度为主,兼顾公园基础设施布置的合理程度来设计初步调查问卷。在20xx年4月21日―20xx年4月28日进行的初步问卷实验性调查基础上,对问卷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与完善(如:用词过于书面化,问题答案设计不合理等),完成正式调查问卷,并于20xx年5月27日―20xx年6月6日进行正式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3份(铁牛广场173份,人民公园231份,富乐山公园131份),有效率达92.61%。其中男性241人,女性222人,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4岁。

1公园在受众精神方面的功能作用

1.1公园成为受众日常休闲活动的首位度因素

根据人们日常主要休闲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公园已成为大多数人日常休闲活动的首选(29.70%)(图3)。

图3受众日常主要休闲活动调查统计表

1.2公园活动已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市民参与公园活动的目的调查显示,公园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多样性需求。笔者将人们游玩的目的(公园的使用功能)分为锻炼身体、带小孩、溜狗、散步、打牌、喝茶、与朋友聊天、唱歌跳舞、读书看报等几个方面。“散步”和“与朋友聊天”在三个公园调查统计数据中所占的百分比分居第一位和第二位(图4),说明现在社会中,公园是使人们精神得到松弛的主要场所。

图4受众在公园中活动主要的目的调查统计

笔者将选项合并为三大块:精神认知(包括散步、打牌、喝茶、与朋友聊天、读书看报);身体认知(锻炼身体、唱歌跳舞、带小孩、溜狗)及其它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市民认为公园有精神认知作用的占73.66%(图5),人们对精神享受的追求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

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图5受众认知分析情况调查统计

身体认知

23.03%其它3.30%

精神认知

73.66%

为了寻求人们对于精神认知方面的感受,我们分别从缓解压力、消除疲劳和独自思考问题三方面进行调查。

1.2.1缓解压力方面

笔者从调查统计结果得出,有48.38%的被调查者把在公园中游玩作为缓解压力的主要方式(图6),其主要原因是市民对自然的渴望与向往。钢筋水泥墙的城市割断了人际交流,封闭了人们的感情,而公园可以充当人们感情宣泄的平台,使他们重拾自我,回归自然。因此,公园在缓解压力方面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图6缓解压力场所调查统计图

1.2.2消除疲劳方面

笔者通过对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得出,公园以其多功能性与良好的自然环境来迎合人们对休闲、游玩的需求(有60.47%人认为公园消除疲劳效果较好(图7))。

1.2.3独自思考问题方面

一般

41.90%图7消除疲劳情况调查统计图笔者通过对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得出,有10.37%的人认为公园的环境非常适合思考问题(图8),有41.68%的人认为公园的环境比较合适思考问题,有41.90%的人认为效果一般,6.05%的人认为不适合。可见,公园提供了供个人学习与思考问题的良好空间场所,但优势还不明显。(图8)不适合

6.05%非常适合10.37%比较适合

41.68%

图8独自思考问题情况调查统计图

1.3空间领域的作用日益明显

市民普遍认为公园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有45.36%的市民认为这些公园有很好的个人领域空间。有42.33%的市民认为有个人领域空间但布置不合理(图9),这是调查过程中反应出的问题之一,应引起重视,并加以改善。

1.4受众对于民俗文化的需求同公园所能提供的文化活动存在明显的反差

人们普遍认为公园中应该增加民俗文化场所(在铁牛广场、富乐山公园、人民公园中的比率分别为13.37%,16.43%,14.58%)(图10),这表明市民对于文化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公园不能满足市民这一需求。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人们对于城市个性化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当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将大大地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和谐发展是物质增长与精神文化发展两者完美结合的结果。

推荐专题: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环境调查报告 公园环境调查报告500字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