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北京文化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二篇)

2024-03-20 00:21:2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文化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二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文化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二篇)》。

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一) 调查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时代新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扭转不良社会风气,发挥我们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道德智慧的效用,会对改善当前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用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和下一代,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二) 调查目的

为了加深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了解传统文化在当地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三) 调查过程

1、 调查方式:一些网络社交软件

2、 调查数量:90份

3、 调查时间:2015年寒假期间

4、 调查步骤:通过一些网络社交软件发送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整理统计

(四) 对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分析

1、 有74%的人喜欢中国传统节日,26%的人喜欢西方节日

2、 有100%的人认为京剧,诗词歌赋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40%的人认为看春晚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2%的人认为开派对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1%的人认为占卜算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3、 有10%的人认为清真菜是我传统菜系,85%的人认为苏菜是我国传统的菜系,仅有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菜系是什么

4、 有20%的人认为纵横,重农,洛桑为我国传统学派,100%的人认为儒家为我国传统学派

5、 有75%的人认为我国传统戏曲为花鼓戏,黄梅戏,20%的认为评剧为我国传统戏曲,5%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戏曲是什么

6、 有10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四大名著

7、 有5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医学著作,有5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两部及以上

8、 有4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数学著作,有25%的人知道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两部及以上,有35%的人一部都不知道

9、 有3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一部农学著作,有35%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农学部著作两部及以上,有35%的人一部都不知道

(五)调查总结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国家间软实力的较量,并将在未来构架国家综合实力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在此我总结了一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

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外患

一、部分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袭,如2005年11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韩国拟将“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10月,韩国在得过举办“韩国是印刷术的起源过”展览,并向联合郭教科文组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论证孔子、西施是韩国人,称汉字是由韩国人发明的……

二、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蚀,西方洋节掀起热潮,快餐文化盛行、日本卡通动漫、美国电影、韩国电视剧等外国文化产品的大量引进。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不少人也开始在接受外国生活状态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他国的行为价值观,有识人士已经开始思考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商业性中潜藏的文化危机,传承至今,中国传统文化耐寒减弱且造人捷足先登,这不能不给国民敲响了警钟。

三、外来节日冲击盛行,民族优秀传统节日反倒被漠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上诗歌都是传承着我们中国民族特有的节日,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内涵,然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只在民间断断续续地传承着各种习俗,没有正规的宣传,没有正规的保护传承,在民间传得艰难而断续;倒是所谓的“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在国内流行不衰。我并不排斥外来文明,只是不希望看到民族的东西最后被丢在社会的角落里。

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内忧

一、重大文化事件,领导从不做准备。中国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现状,那就是不管什么事件,领导永远都没有做准备。之所以不做充分准备的人,那是因为有人替他准备好了。清华大学校长没把自己赠给宋楚瑜先生的篆文看清楚,那是因为他自己没准备,是别人准备好了给他“上上台面”就罢了,尴尬当然在所难免。这只是一个缩影,但是影射了一个社会文化的怪圈。领导不是领导,而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充台面的人,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请个明星

二、社会乱用成语,误导群众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应该吸取了清华大学校长前车之鉴的教训,可是刚一出言,就发生了低级文字错误,“七月流火”……哪怕他后面慷慨陈词也已经无济于事。在这里用一条歇后语评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很多时候,社会的语言结构是由文化人、媒体来引导的,而很文化人和媒体都在乱用成语,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不容缓”,这是文化人带来的悲哀,误走文化路线将会让社会文化变得混乱无序。

三、语文、民族历史受到国人的冷遇。我们的语文和历史是国之瑰宝。从甲骨文开始,我们的文字就传载着我们先人的思想;从北京猿人开始,我们的历史就开始辉煌演绎……美国――号称超级大国的繁华社会,它的历史只有三百多年,它连最起码的传统文化都还得沿袭英国的。然而,不管是在教育考试上,还是在社会活动上,凡是涉及语文和历史的,都视为是副科附属物,这多么悲哀。随便抓一个在大街上的年轻人,问“开元盛世”是指哪个朝代的,鸦片战争什么时候开始,他们都支支吾吾搔头挠脑不懂回答,这难道不是悲哀吗?

第二篇:北京调研报告

今年冬天,多次出现的雾霾天气,不仅对海陆空各类交通运输造成影响,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医院里增加了很多病人。那么,到底什么是雾霾?雾霾的成因是什么?雾霾有什么危害?个人在雾霾天气该怎样防范?为此,我通过上网查资料,询问家长,查阅书籍等方法,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什么是雾霾

雾霾天气是一种空气质量严重恶化的产物,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颗粒大量积聚,特别是PM2.5含量剧增,在很大空间内造成能见度模糊的一种天气现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12月4日早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霾橙色预警并升级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中央气象台称,12月4日至5日上午,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将持续雾霾天气,其中北京南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河北中南部局部地区PM2.5峰值浓度可达500微克/立方米以上。监测数据还显示,12月4日早晨至上午,北京东南部、天津北部、河北中南部、四川盆地、重庆西部和东南部、贵州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局地有能见度低于50米的.特强浓雾。我们滨州也遭遇了雾霾的袭击。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

总的来说雾霾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工厂废气和二次污染,烟花爆竹等人为因素加上一些自然因素催生的。在工业发展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地区,灰尘大,各种废气排放严重,加之较大的空气湿度和风力小,空气流动性差,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滞留,是最容易出现雾霾的。此外,一些人为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人们经济水平普遍提高,加上汽车价格的百姓化,买车的人越来越多,尾气排放加剧。工业城市废气严重超标,不良排放导致二次污染严重。城市建设大兴土木,扬尘在所难免。还有冬季取暖排放的污染物,烟花爆竹的燃放等都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

三、雾霾天气的危害

1、对人体的危害:由于雾霾中混有大量有毒有害的小颗粒,人在呼吸的时候就随着空气进入呼吸道和肺部,轻者会引进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重者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疾病。

2、对生产生活的危害:雾霾天气能见度低,给航空、铁路、海运、公路等各类交通运输行业造成影响,容易导致交通安全事故,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同时,对建筑物、车辆等固体物具有腐蚀性。

四、个人在雾霾天气该怎样防范

1、减少外出

减少外出可以帮助防范雾霾,如果要外出的话也一定的要戴口罩防护身体,防止污染物由鼻、口侵入肺部,外出归来后,也应该立即清洁面部及裸露皮肤。

2、封闭门窗

封闭门窗可以帮助防范雾霾,这样可以防止室外雾气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从而防止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注意饮食

雾霾天气要注意的饮食,尤其是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日子规律,防止过度劳累,平时要多饮水,最好能够饮食清淡,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时要弥补维生素D。

4、行车当心

雾霾天气能见度比较低,因此行车走路的时候一定要倍加的当心,尤其是经过穿插路口和无人看守的铁道口时,要减速慢行,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5、减少户外锻炼

雾霾天气要减少户外锻炼,因为空气中悬浮很多尘埃等有毒颗粒,因此应尽量防止户外锻炼,防止诱发缓慢病得发生或加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冠心病等缓慢病病人不宜做户外锻炼,以防止诱发心绞痛、心衰。

如果我是城市规划师我将让工厂建在人烟稀少的郊区,并且一定要有污水和废气处理设备,禁止让严重污染环境的工厂进入我的家乡。在城市规划中一定加大绿化面积并且增加水库、河流、湖泊的面积。提倡人们把汽车换成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每条公路上都安装充电站。增加公交线路和非机动车道路,鼓励人们绿色出行。向政府申请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用更加环保的形式举行庆祝活动。

相信只要人人重视环保,从我做起,相信不久的明天雾霾一定会从我们身边消失,大自然一定会还人们一个优美清新的环境。

推荐专题: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 北京文化的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