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子产品市场调查报告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子产品市场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一、前言:
近年来中国的手机制造业飞速发展,创造了手机行业发展的许多奇迹。同时,国内手机生产厂商的异军突起也加剧了手机行业在中国的竞争。本文通过对现代手机消费者的调查,得出的数据和结论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手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特征。本文先概括论述了一下当前中国手机市场的基本状况。根据从网上收集的关于手机市场的数据,分析手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然后,分析国内手机碰到的问题和相应的建议。
二、市场调查的原因及背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截至20xx年底,国内手机用户数已接近4.6亿,稳居全球第一。我国用户对移动通信的有效需求持续加大,加上手机对固定电话替代性竞争加剧,手机用户数增长加快。
信息产业部统计显示,截至20xx年9月底,我国手机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5部。按照每月300万至500万户的增长规律,目前手机用户数已逾4.6亿户。
随着市场的扩张,手机普及率不断提高,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销售价格逐步走低,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从而使得对消费者行为和顾客价值的关注成为业内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三、调查分析:
3.1.中国手机市场特点
3.1.1 核心技术缺乏
中国的手机企业在20xx年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数据,20xx年上半年国内市场累计销售的4716.33万台手机,其中国产品牌手机的份额第一次超过了国际品牌,达到55%。波导股份公司和TCL公司已经进入国内手机市场销量前三名,波导半年销售超过600万台,以15.01%的市场份额领先于摩托罗拉(14.21%);TCL销售500万台,市场份额11.60%,位居第三。但核心技术的缺乏导致新产品推出的速度慢,产品间没有明显差异化和清晰的市场定位。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极力推广彩信手机、彩屏手机和GPRS手机时,国内手机厂商只有望洋兴叹。其二由于核心技术的缺乏,国内手机难以健全产品线,中高档的市场定位受到技术的挑战。在20xx年10月份诺基亚发布了七款新产品,三星也推出三款主打新产品,都基于MMS,彩屏和GPRS技术,而国内手机厂商一般每年仅能推出3-5款新产品。
3.1.2 重视手机外观设计
在手机外形上,国外品牌像诺基亚、西门子则一直坚持着直板的欧美风格,而国产手机大多采用了亚洲人更喜欢的折叠翻盖式,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核心技术一直是制约国产手机发展的一大障碍,国产厂商主要是从韩国引进机型,贴牌生产,因而丧失了很大一部份利润空间,目前国产厂商更多的是在软件方面进行研发,包括手机的外观、功能等,以此吸引消费者。
3.1.3 产品更新速度加快
快速将概念“市场化”是诺基亚手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速度竞争包括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和占领市场的速度之所以越来越重要,在于:
一是客户需求变化太快; 二是新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目前一款新的手机的市场生命周期平均不足五个月;
三是激烈的价格竟争,速度可以减小价格竞争冲击;四是速度是回击竞争对手的最佳办法;五是速度取得在位优势,容易成为市场热点,领导市场走向这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
3.1.4 营销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目标市场选择上,国外品牌已经开始从大城市向小城市转移,进军二三线市场,而国产品牌则在继续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开始从农村向城市包围。总之,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占领市场。在产品策略上,国外品牌依然保持高中低端产品全线进攻,并在高端市场引领潮流的策略,而国产品牌则开始了对低端产品的研发,因为相对于高端手机,中低档手机的市场容量更大,据估计至少占整个市场25%的份额。在渠道策略方面,国外品牌也已经开始借鉴国产品牌的经验,采用包销制。例如,摩托罗拉在华南地区就采取了省级包销的模式。
3.2.消费者心理动机分析
手机不只是单纯的科技装置,手机是一种社会化的商品,其使用往往反映出社会范畴或社会经济群体的差异,受社会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的制约,也塑造新的行为模式。手机以青少年与年轻群体为主要用户,反映出年龄在消费中的差异;富有阶层的炫耀型消费与收入较低阶层持有率较低的现象反应阶级或收入的差异;市场上针对女性设计、制造、营销,以及手机广告传递、塑造的女性印象反应出性别的差异。
3.3.手机市场用户关注分析
3.3.1 手机品牌关注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曾经高高在上的手机正在成为非常普及的消费产品,而手机产品的同质性要求手机生产商赋予其产品更多的附加价值,这使得品牌竞争成为了手机市场上的主流,因为只有用强有力的品牌,才能建立品质一流与值得信赖的公司形象。品牌带来的是用户的认同,在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的移动通讯市场上,抓住老用户有时候比拓展新用户还重要。所以对各手机企业来说,只有品牌才是核心竞争了,才是永恒的价值所在,必须让自己的品牌超越产品!
下面是网上查找的数据:
诺基亚以29.1%的用户关注度名列第一,诺基亚在手机市场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说明了这个国际手机生产商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地位还是很高的。摩托罗拉以20.3%排名第二。再就是三星,用户关注度为9..7%。而国产的所有品牌手机的总和才25.8%,不得不为国产手机的命运担忧。
3.3.2手机外观关注分析
经过多年的努力,手机的功能设计基本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消费者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多层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手机外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往往对外观设计平庸或雷同的手机不屑一顾,而对外观设计特点明显并符合自己的身份的手机情有独钟。因此,靠创新外观设计征服消费者的发展空间还是相当大的。面对市场的巨大挑战,手机的外观设计就要迎难而上。手机的外观设计在适应功能设计的前提下,把外观设计和产品工艺、色彩及文化合理有机地融合,实现手机的进一步时尚化、人性化、个性化和娱乐化,这是未来中国手机外观设计的一个新趋势。
下面是调查得出的手机用户对手机的外观偏好,包括板式和颜色。
可以看出:传统的直板式手机还是大家更乐意接受的机型,喜好度为45.3%。而最近流行的滑盖手机也比较受欢迎,再其次是翻盖的机型。
3.3.3手机功能关注分析
在中国手机业刚起步的时候,手机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是一种奢侈品,因为当时手机的价格非常昂贵,高达一万多元一部,也正因如此,手机便成为了个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变,所以人们对手机的要求也正在不断改变。手机已成为很多现代人工作、生活的必备品。从只有通话功能的大哥大到现在走向2.5G、3G的智能手机,它所扮演的`角色已不再只是一个通话的工具,而是成为人们移动办公、休闲娱乐的得力助手。在这个处处强调创意的时代,手机就是我们握在手中的个性。
四、问题及建议
4.1问题
4.1.1高知名低美誉。国产手机在市场开拓前期,考虑的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占领市场份额,以及如何在短期内让品牌知名度最大化,将注意力集中在比产销量、比品种数目、比新品推出速度上,而忽略了产品质量的提高,服务的优质,技术的进步,品牌形象的确立以及对品牌美誉的提升。随着消费市场对国产手机的新鲜感已经过去,开始追求其内在的品牌价值而国产手机上述的做法造成了国产手机在消费者心目中高知名度而美誉度极低,长此以往,这几年本土品牌手机刚刚抢回的地盘,将重新失去。
4.1.2重销售轻品牌。国产手机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大部分国产手机,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大量的促销机蜂拥而上,新品上市不久就大量降低价格,过于轻率地使用一些有短期效果而会影响品牌核心价值的战术,最终受损的还是国产品牌本身。
4.1.3有策略无战略。国产品牌前期的成功只是靠营销手段和营销创新来完成的。但在品牌发展战略上缺乏定力,尽管大量的广告投入也能促进产品销售,由于形象变化比较快,几年下来品牌个性并未建立,品牌资产和品牌价值并没有得到提升。可见一味的追求时尚,一味的洋化,不具有高度差异性的品牌价值就等于失去了品牌忠诚。
4.2建议:
如今消费者对产品内在的品牌价值、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将会有更多的体会和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国产品牌来说,不建立自己的品牌忠诚度最终还是会失去自己的市场,但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分析,国产手机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慢慢的打好自己的品牌。
4.2.1把握好产品质量。“品牌是核心,产品是保证”,国产企业可以多于外企合作,或出国访问,多在技术上下功夫,以提高产品质量,只有质量得到了认可,才能近一步做好品牌推广。
4.2.2提高服务质量。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产品有形差异逐渐弱化的今天,服务已成为建立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所以国产手机企业应价加强产品服务体系建设,从而扩大市场的认同度。
4.2.3做好市场细分。高端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而且几近饱和,如果国产品牌想继续在站有一席之地是非常困难的,或许厦新,波导等这些颇有知名度的品牌还有发展前景,但对更多的国产企业来说或许难如登天。因此他们可以进入低端市场发展,利用低价获取用户,也可以与运营商合作,优惠话费,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以通过细分群体,把自身品牌建立成为某种行业购买标准,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某细分市场的代名词。如“技术型的”,“价廉物美型的”,“功能实用型的”,甚至如“电池耐用型的”,“接收信号强的”等等。
4.2.4寻找国外生存机会。目前还有很多国外市场是比较落后的,如印度目前还处于中国三年前的状态,俄罗斯还处于中国两年前的状态。在国外打好品牌再回到国内,或许路会变得更宽。
五、结尾:
通过这次对手机的市场调查,可以得出手机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大,手机市场竞争的最终趋势是产品高度同质化,只有知名的品牌才能稳定更多的用户,所以企业要发展还是要注重品牌的长远发展,这才是一个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
推荐专题: 电子商务专业实习报告 电子商务实习报告 电子产品市场调查报告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