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酒店餐饮设备调查报告范文

2024-02-20 02:53:3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酒店餐饮设备调查报告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酒店餐饮设备调查报告范文》。

第一篇:酒店调研报告

算起来,我在国湘大酒店已工作将近一个月,从最初的不适应到现在的得心应手.不敢说,自己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只能说对酒店餐饮服务这个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附表1:国湘大酒店餐饮部工作时间表

9:30――10:30 集合,打扫包厢卫生

10:30――11:00 午饭时间

11:00――2 :00 工作时间

4:30――5 :00 晚饭时间

5:00――8 :30 工作时间

刚来的时候,比较辛苦,因为还需要培训(8:00――10:00),学习相关的一些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如:铺台布,摆台,折花……像我初涉这行业,可以说是"现学现卖",肯定少不了闹笑话,例如摆十人台位,我总是摆八人台位,摆完之后还自言自语,怎么多两套餐具呢,刘鹏(同事)说,你再仔细数数看.我一数,晕,桌上可不是只有八套,我说呢,怎么平白无故多两套出来!

从来都不觉得自己娇生惯养,但实际上,我也是一个啥也不会做的"米虫".拖地,擦家具,洗杯子这些小事虽然会做,但是却总是做不好,达不到要求.现在,这些事情成为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总算学会不在刚拖完的地板上留下自己的脚印,慢慢地,洗好的杯子上也不再有残留的痕迹,虽不值得夸耀,自己心里感觉还是挺自豪的.

餐前的准备工作是不难的,只要多练习几次,细心一点,就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铺台布是我最喜欢做得事情之一了.渔翁撒网式,推拉式,抖铺式是最常见的3种铺台布的方法.我用得最多的是推拉式,换下脏兮兮的台布,拿上一块干净的白色台布,稍微整理一下,然后"哗"地一声甩出去,台布如在半空中搭起一座拱桥,然后平稳地落下,真是太有成就感了.我是练了好久,才练成一次就把台布干净利落地甩出去,果然"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

折花,一件我认为很艺术的事情.一条普普通通的餐巾(必须是正方形),经服务员的手稍一摆弄,简洁明了的马蹄莲就成型了,更有神似的大白菜,花相芍药,梅花报春,翠叶挺立,孔雀开屏,星形扇叶……餐巾主要有棉质和涤纶两种,就定型性而言,棉质的优于涤纶的,而且涤纶的不吸水,去污能力较差.国湘使用的是橘黄色和白色的涤纶餐巾,所以定型性差了点,折出来的花效果不是很好,总有点摇摇欲坠的感觉.

现在淡季,有客人的时候,自然为客人服务;没有客人,那可就不轻松了,因为为客人服务的时候还能走动走动,可没有客人时,就得站台(站立迎客),动不动就是好几个钟头,一天下来,感觉脚都不是自己的了.

我的观点是,一个好的酒店,除了要有响应的设施外,好的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人与人的交流和相处又是最难的,东西它不会动,不会跑,只要多练习几次,就有一定的成果.可面对不断变化的客人,挑战就大多了.邵阳的客人是出了名的难伺候,如果我能够在这里从容地面对客人的刁难,那么这个月的实习可以说没有白费.

第二篇:酒店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时代给旅游酒店的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培养高素质的酒店从业人员一直以来都是我校的首要重任。中职酒店服务专业的教学如何适应酒店行业的发展需求,使得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理论基础是酒店服务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本文研究的关键点。

本校酒管专业的教师分别走访调查了酒店管理机构和酒店的从业人员,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访谈,邀请酒店行业的`相关专家与专业科的教师进行了座谈,并对酒店行业从业人员和本专业部的毕业生、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能够客观、准确地了解学生对于我校课程设置的评价、现代酒店需要的是何种类型的人才,而哪些素质和能力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冀望通过此次调查厘清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侧重点,并以此为基础对中职酒店服务专业的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广州地区各大酒店和管理机构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基层从业人员、我校酒管专业的毕业生以及在校生。

2、调查目的

拟对我校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广州各大酒店的发展现状、人才现状、酒店行业的实用性人才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期望为我校《酒店服务》专业课程改革指导方案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3、调查方法

(1)深入访谈法:本专业部邀请广州地区各酒店和管理机构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接受专业科教师的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围绕酒店的行业发展现状、人才现状、酒店行业的实用性人才需求、各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及我校学生在酒店实习和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各项职业能力的强弱项,并由此探讨如何在学校的职业教育中加强对职业能力的强化培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从而培养更适合现代酒店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专家座谈法:邀请酒店的高层和酒店管理行业的专家与我校专业科教师进行座谈,座谈内容围绕酒店业的发展趋势、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及我校的课程设置等问题展开,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

(3)问卷调查法:本专业部在访谈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调查问卷的内容和格式,并在酒店和我校毕业生以及在校生小范围内部进行了问卷的初步测试,在测试结果的基础上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内容和格式方面的修订,听取了填写问卷的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了调查所采用的正式问卷。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主要采用的是描述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希望为本校酒管专业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更多的信息。

三、酒管部在校学生学习需求调查分析

课程设置是连接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桥梁,而教师与学生是检验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的主体,因此,在对酒店行业及毕业生开展调研之前,我们首先对在校的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学习需求的调查,其调查内容主要是针对实行学分制所采用的课程,包括对文化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的毕业意向、对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活动的设置合理度、对校内服务周实践活动的满意度、对本专业部旅游一条街实践活动的满意度等等。对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1、文化课与专业必修课调查分析

酒管三年级文化基础课程学生选项统计

酒管二年级文化基础课程学生选项统计

酒管三年级专业必修课程学生选项统计

酒管二年级专业必修课程学生选项统计

2、专业限选课调查分析

酒管三年级专业限选课程学生选项统计

酒管二年级专业限选课程学生选项统计

第三篇:酒店调查报告

一、酒店人才现状

(一)人才流失严重

我国一般企业的人员流动率在5%~10%之间,旅游饭店业最适合的流动率在8%左右,然而中国旅游协会人才培训开发中心对全国二至三星级的酒店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旅游饭店人员流动率达到了23.95%,部分酒店人才流失率竟达到了45%以上。

当前,每个饭店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必须面对员工流失问题。而员工流失率偏高,又是各饭店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同时,员工流失率偏高也给饭店带来了负面影响,其负面影响集中表现在:员工的流失给饭店带来成本损失;员工的流失影响饭店的服务质量;员工的流失使饭店业务受损;员工的流失会极大地影响士气。

以下是酒店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1.旅游本身固有的特性

从旅游行业发展来看,一方面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人才引入的门槛较低,不需要较高的学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决定了旅游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的低准入和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旅游业的工作氛围,行业内跳槽思想变得正常和随意化;另一方面旅游行业发展本身的波动性和脆弱性影响,季节性的人员流动,淡旺季的差别及突发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也导致了整个旅游行业的员工需求弹性较大,一些酒店根据淡旺季的员工需求来安排长期工和固定工的人数,而让其他员工停薪留职甚至“去职”,这种变动无疑让员工增加了不安全和不稳定感,对有志于从事旅游业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再者,旅游行业是属于年轻人的行业,开放性强、工作节奏快、接触面广,对年龄也有一定的要求,年龄大的员工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其人员流动率高于其他行业也是显而易见的。

2.人们的观念问题

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很多人认为饭店工作没有地位,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员工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服务工作低人一等,因而,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到其他行业中工作。我国旅游饭店业自20世纪80年代初才迅猛发,长期以来在政治、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受重视,加之酒店的服务性特点,服务人员不受尊重甚至遭到歧视。同时,传统的职业观点要求工作要具有稳定性,而旅游饭店的客源具季节性,不能为就业者提供长期性、稳定性的工作,造成了很多劳动力不愿涉足饭店业。另外,在我国饭店行业中普遍流行着这么一种观点:干饭店工作是吃青春饭的行业。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饭店员工,尤其是那些年龄较大的员工,很难安心工作,跳槽也就成为他们经常考虑的问题之一。

3.寻求更优的工作环境

饭店员工,尤其是身处第一线的服务人员,工作量大,工作辛苦,有时还要遭受少数客人的有意刁难甚至是人格侮辱;在有些饭店里,出于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或管理方法欠妥,致使员工感觉没得到应有关心和尊重;有些饭店,特别是老国有饭店,存在着内部人员关系过于复杂、人际关系过于紧张的问题,一些员工因无法忍受这种压抑的工作环境而跳槽。

酒店有一个说法不眠不休不打样,它每年365天、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在营业,酒店最繁忙的时候是在周末和公共假期。前台工作人员需要倒班,工作时间不稳定,工作几年后职员就感到不适应,往往会选择一个“朝九晚五”的单位,对于在酒店工作的年轻男女而言,这肯定不是他们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就像其他人一样,他们也想在这个时候外出聚会而不是埋首工作。

酒店业对员工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需要形象气质佳、外语水平好的人,有些人工作几年后能力达不到要求不得不离开,而具备这样的能力和素质的员工,又往往跳槽到其他行业的跨国公司去工作了。今天我们年轻的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选择,虽然酒店业在中国上升得很快,但比较而言它仍然占经济领域中相对较小的部分。酒店业需要与其他行业激烈竞争这些年轻的人才,一般而言年轻人在找工作时注重安稳性、声望和正常工作时间。

4.寻求更高的报酬

在我国饭店业中,不同规模、档次与经济类型的饭店之间及饭店与基它行业间的报酬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一些外资高档饭店员工的收入水平普遍要大大超过国内饭店、高新技术行业的工资水平又大大高于饭店业。许多员工把饭店支付给自己的报酬的高低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尺。由此,导致一些员工在寻找到能够提供更高报酬的企业后,就有可能选择跳槽。

5.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报酬是在人们选择职业时比较注重的一个因素,但它并不是人们做出最终决策的惟一依据。事实也表明,有些人为了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宁可暂时放弃较高的报酬。反之,若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机会,即便是能在这家饭店拿到比同行们更高的收入,他们也会跳槽到那些能给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饭店或其企业去工作。

6.多数旅游饭店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旅游酒店中薪酬的高低、薪酬结构和薪酬分配的合理程度成为影响员工离职的主要因素。由于饭店的微利经营,不可能对每一个员工都提供高薪酬,但应在公平、激励原则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薪酬结构和福利政策,并可以考虑给予员工至少是核心员工带薪休假的权利,并对做出较大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充分体现优秀员工的价值,并扩大其榜样示范作用。对于优秀的、具有核心地位的员工来说薪酬固然重要,但他们更关心的是自我发展前景和潜力。

7.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员工没有忠诚感

年轻的雇员,特别是有才能的雇员,因其跳槽倾向而闻名,他们都愿意向最高的出价者出售自己的技能,并对任何雇主都缺乏忠诚感。劳动力成本以几何级数上升,同时生产率呈代数级增长,这对任何成长中的经济都是一个危险的趋势。劳动力密集的酒店业尤其难以承受。

旅游饭店的企业文化是这个饭店特有的传统和风尚,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促使员工共同遵循一样的价值观、信念态度、经营哲学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形成团结互助,互相认同的企业文化。目前饭店中真正具有凝聚力、号召力企业文化的相当少,当人才自身的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相冲突时,他们必然会选择跳槽,从而加速了人才流失。

8.其他方面的原因

一些员工出于工作以外的个人方面的原因也可能做出跳槽的决定。例如,有些女性员工在结婚之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他们可能放弃现在的工作;饭店工作比较辛苦,有些人会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而退出饭店行业。

(二)中高层管理人才竞争激烈

近几年,我国旅游饭店业发展迅速,大部分酒店都面临人才缺乏的困境,培养人才不如猎取人才的观念促使人才竞争的重心转移到那些具有十分丰富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具有良好业绩的营销人员群体。

二、酒店人才需求状况

酒店业呈现了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一)星级酒店的用工特点

酒店业目前供应和需求量均较大的主要集中在低端服务人员,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部分人进入酒店后主要担任前厅和客房服务人员,但要成为高级管理人员,存在一定难度。

目前星级酒店紧缺的专业人才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宾馆酒店总经理、各部门经理等中高层管理人才;第二类是技能级别较高的餐厨、服务等技能型人才;第三类是具备较强“补位”意识的服务型人才,这类人要能弥补酒店各个部门之间的服务空白点。

按照酒店部门来分析,酒店业目前在餐饮部、销售部、客房部三大部门用人需求比较大。酒店业内人士介绍,餐饮部是企业对外的部门,用人需求最为旺盛。从基础服务人员到餐厅经理都有需求。销售部紧缺的是营销管理人才,需要有若干年的行业经验,并且熟悉酒店特色和产品,熟悉酒店客房、餐厅、前台等各岗位工作特点,有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此外,随着各类进口保洁工具价格的攀升,如今酒店越来越重视客房部的工作,优秀的客房管理者首先要熟悉各类进口保洁工具,能进行工具性能维护和维修,此外还将承担下属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

宾馆酒店一般都采用“三班倒”工作制,员工在生理和心理上要不断适应。如上班时间不能休息,中午吃饭一般也只有半个小时,而且必须轮换就餐等。

(二)酒店中高级管理人才特点

调查发现,认为经理人必须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占76.08%,10.88%的酒店认为,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合格的酒店经理人必备的条件,而11.04%的酒店认为酒店经理人必须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只有2%的酒店认为经理人的“学历”是最重要的。

在酒店经理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方面,不同的酒店显然有不同的要求。调查显示25.11%的酒店要求经理人具备“团队协作精神”,20.82%的酒店则要求经理人有“开拓精神”,而要求经理人必须“善于协调”和“善于沟通” 的分别占14.58%和12.50%,14.58%的酒店认为经理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勤勉敬业”,10.41%的酒店则比较看重经理人是否“诚实守信”。

因此,在酒店管理这个特殊行业里,最重要的素质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前有人看不起服务业,不愿意在酒店这种“伺候人”的行业里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对职业没有认同;酒店经营管理人才还要具备一项素质,即处理人际关系的高超本领,因为酒店业做的是“人”的生意,比起其他行业更需要频繁地与人打交道,如果性格不适合与人沟通,就比较难在这一行立足;酒店职业经理人需不断升华自身职业素养,衡量成熟的职业经理人能力的最高标准是对旅游市场的正确决策和把握,既要熟悉旅游市场动态,在把握发展趋势、确立市场定位等决策层面上具备判断力,又要精通业务,懂管理,能进行实际操作。

三、旅游专业毕业生酒店就业状况及酒店期望

现在全国各地每月甚至每天都有新酒店开业,并且档次高,星级高,再加上高薪酬的一些国外酒店集团也在不断进入中国,这就从客观上为旅游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条件,可就业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毕业生在饭店工作现状

目前,我们在饭店工作的毕业生中,绝大多数都在三星级以上的旅游饭店工作。

1.从工作的岗位来看,既有业务部门,也有职能部门。在业务部门工作的主要是一线的服务员。譬如:前厅接待员、行李员、中餐服务员、西餐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销售代表等,在职能部门工作的主要是从事一些基本的工作。譬如:人力资源部文员、部门经理秘书、人力资源部培训员等。以上只是毕业生刚入职时的工作岗位,如果能够坚持继续在饭店工作的,基本职位上都有所提升。在走访过程中,有个别毕业生已经做到了某四星级饭店的销售部经理,还有做到大堂副理等等。

2.从工作持续时间来看,绝大多数毕业生在一家饭店的工作时间都很短。也就是说,大学生员工的流动率很高。当然,这期间不乏有饭店自身的原因,但作为大学生本人也有一定的责任。

3.从饭店招聘情况来看,近几年大专毕业生比较受青睐。作为饭店行业,本身的员工流动率就很高,而招聘来的学旅游的本科生,很少有在饭店工作时间长的。作为饭店方认为,并不是不给这些高学历的大学生提升的机会,而是有许多大学生不愿意从一线的服务员做起,刚进入饭店就想做管理岗位,但其实这是不现实的想法。所以导致了饭店不愿意招聘学历较高的大学生,等把人培养的差不多了,人却辞职了。这样对于饭店而言则是较大的损失。

(二)毕业生酒店流失率较高

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中专生和高职高专学生比较能够尽快适应企业要求,动手实践能力强,较受企业的青睐。而从高校毕业的本科生,在校学习的多理论知识,而没有接受良好的技能培训,进入工作后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加上大多数学生对就业岗位和待遇期望值较高,使得自身和企业需求方存在严重分歧,以此导致就业率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再者,旅游人才的成长历程也决定了跳槽相对多的现象。旅游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旅游专业的学生一般性格外向、思路开阔,总想涉猎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领域或岗位,这种性格和思想的好动性,决定了他们为寻求人生体验而跳槽。特别是在星级酒店工作过的年轻人,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他们要生存、要发展,理所当然要它跳槽。

据调查,我校旅游英语专业的01届毕业生,到酒店中第一年的流失率竟高达50%,在其后的两年中,流失率为80%,只有少数几个人仍留在饭店工作。对沈阳市10家酒店的调查表明,近3年来,酒店招聘大学生168名,到目前已流失111名,流失率为66.1%,其中进酒店不到1年流失的大学生有81名,占流失人数的73%,有个别酒店连续3年新招聘的大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在1年内流失。

中国旅游饭店协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大部分旅游饭店专业的毕业生不选择旅游饭店就业或转行的原因是:41.8%的院校选择了旅游业的薪酬水平缺乏吸引力,25.4%的院校选择了旅游业的职业发展缺乏吸引力,23.9%的院校选择了旅游业的社会地位缺乏吸引力,仅有3%的院校选择了户口等政策性因素。

当然,酒店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是造成的大学生流动的原因之一。

一是酒店对人才规划缺乏长远观念,对所需大学生员工岗位缺少正确的设计和分析。有些酒店尽管每年通过各种招聘会招进了一些大学生,但对大学生员工没有明确的培养与使用目标,抱着一种“使用了再看”的想法。其结果是,要么因“人才高消费”,进来的大学生员工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要么因使用不当造成“招进来,留不住”。

二是酒店对大学生的培训和开发不足,“只使用,不培养”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对于刚刚毕业,没有什么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酒店方对其缺乏应有的重视,使之较难在酒店立足,更谈不上有所发展,因此许多大学生纷纷选择跳槽。

三是酒店的人事管理制度僵化。酒店仍然遵循大学生与职高生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做法,提升制度也并不倾向大学生,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目前酒店业已渐入成熟阶段,且现有的中层管理人员年龄较轻,因此大学生提升机会就相对减少,于是缺乏对未来的信心而选择跳槽。

四是薪资水平的高低是大学生就业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刚刚从学校出来的大学生,都希望能凭自己所学的知识获得比较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酒店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其工作时间较长,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少,工作的轻松自由程度不高且薪金待遇相对其他行业水平偏低。这也是留不住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原因。

五是酒店决策层,人力资源等部门用人观念陈旧,把员工看作是一种成本而不是资源或无形资产,只重视员工的工作成绩,忽略了员工的个人感受。特别是对于刚刚踏上社会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心理和感情上可能会比较脆弱,如果酒店管理者对之再不关心不重视,他们感受不到个人存在的价值,会因缺乏成就感和归宿感,而流动。

(三)酒店对旅游专业学生的期望

1.既懂管理,又会操作

旅游饭店企业要求旅游高职教育加厚基础课程,重视实践操作,使学生达到文理兼容、专业知识宽、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要求。饭店希望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管理知识,为今后进入管理层打下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精良的专业操作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成为既懂管理,又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

2.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旅游行业是一个综合性强的行业,是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实现情感交流的行业。面对日益成熟的旅游消费者,饭店必须创新原有的标准化服务模式,逐步进入个性化服务的时代。要向客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就必须加强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饭店与客人之间的交流,必须要求饭店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3.持有“双证”

所谓“双证”,就是学生在毕业前取得旅游高职大专学历证的同时,还须取得该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代表的是综合文化素质,职业资格证代表从事某工作的专业能力,两者在学生就业中都十分重要。在劳动部规定的90个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工种”中,饭店行业的“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调酒师”等就在其列。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就要求其毕业生必须具有“双证”(“毕业证+导游证”或“毕业证+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资格证”)。实践证明,“双证”学生受到了饭店的欢迎。

4.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尽量放低姿态

跳槽是旅游饭店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旅游从业人员流动的原因很多。目前,部分高职大专生频繁“跳槽”,主要是没有“从基层干起”的思想。实际上,不管你是多么高级的人才,要有从服务员、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酒店管理人员需要知识,但更注重经历。要做好高层酒店管理者,必须要有基层管理员、服务员的经验,能够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否则,就很难在酒店有长足发展。

5.较高外语口语水平

有许多毕业生在面试时听不懂考官的意思,还有人不能用外语流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导致未被录用。对于一些高星级饭店,面试的后几关都会有外语面试,个别的还有外方的高级管理人员参与。所以外语的口语水平不仅决定着是否会被录用,而且在工作当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四、酒店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一)酒店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

调查结果表明,酒店企业普遍认为,前厅管理与服务、客房管理与服务、餐饮管理与服务、康乐管理与服务、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知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酒店心理学、酒店公关礼仪和现代酒店管理与操作实务等方面的知识、酒店服务职业道德等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程非常重要。在酒店业发展的过程中,酒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规范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提供的最佳结合也成为酒店消费者的要求。

(二)酒店人才所需的能力结构

酒店企业一致认为,酒店专业的学生的能力要求着重体现在:酒店服务技能、酒店的职业礼仪、职业道德、语言表达能力、外语表达能力、酒店行业政策法规的领悟和理解、酒店的经营与管理能力、酒店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能力是必须具备的能力,计算机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也是必备的办公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现代酒店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酒店人才所需的素质机构

对于社会所需求的人才素质要求而言,专业知识是最核心的素质、专业技能是学生对知识实践运用的集中体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酒店行业的外来企业日益增多,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其应用能力也非常重要。由于酒店业的综合性强,对行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精神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另外,创新能力、积极的心态、仪容仪表、领导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成为现在酒店从业者的必备素质。

五、高校如何应对酒店人才需求

目前,我国旅游院校在人才培养结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比较机械、保守。从课程层面看,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从市场供需层面来看,旅游教育受教育传统模式及世俗偏见的影响与饭店业的需求严重脱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旅游教育,注重研究饭店业市场,加强与饭店的沟通、合作,借鉴国外旅游教育的经验,科学办学定位、人才定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的旅游教育模式。

(一)建立以就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

酒店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酒店企业的从业者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酒店和酒店产品是及时消费品,所接受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因此,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直接体现为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由于专业的实践性强,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摆在第一位。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酒店礼仪规范尤其重要。前厅管理与服务能力、客房管理与服务能力、餐饮管理与服务能力、康乐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知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会展概论、形体训练、计算机应用及实习、普通话的训练、英语听说的训练等实践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以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对上述的主要课程进行训练,掌握主要的操作要领。

完善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志愿者、义工、临时工等方式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设置专门学分。实习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们在工作中所学到的实际经验必须在回到课堂教学中以研讨会或者论坛的形式加以巩固。实习的学生们在工作环境中所学到的东西经过进一步的消化吸收将来在他们进入最终社会时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技能。

(二)引导职业导向,拓展其它技能

学生在大学里选择一门专业学习应该知道这门专业最终导向的工作类型,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在充满竞争的社会,学生们更感兴趣的是在大学里找到一个所谓的学位,这是他们所学的而不是他们喜欢的课程,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不要错过搭上大学这班车。大学生应该在他们进入就业岗位做更多的准备,许多人对他们的求职所需并不知道,他们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何种工作,更不用说短期及长期的职业计划,这相当的令人失望,这些毕业生进入大学只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而不是为了获得知识及生存技能,以便进一步实现他们的职业包袱。所以,应通过岗位认识、专业实习、旅游职业规划等引导学生的职业导向。

调查结果显示,酒店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学生的人际沟通和交流方面、学生的承受能力、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方面及学生的处理问题的灵活能力方面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学校方面而言,不但应着眼于服务技能的培养,也要横向拓展学生的其他技能,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工程”中要求的“五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专业教师真正“双师型”

正如许多其他的职业一样,比如说医生,老师必须跟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保持齐头并进,不仅仅是专业的文章和杂志,还要通过真实的工作实践,只有这样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才能更好的跟实践相结合。我们经常听学生们说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不是这样教的。

笔者调查发现,学生最希望教师有过实践经历、关注行业动态、与业界保持良好的关系,其次才是良好的教学能力、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这说明,学生更加希望自己受到与行业发展相关的教育,对老师在理论、学术上的造诣并不十分关心。这与大学对教师的要求不一致,大学一般都朝研究型发展,更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对科研成果的重视要大于真正为学生授课、培养学生的力度。因此,老师在这种激励制度下,势必选择对自身有利的行为,也就是采取大力科研、适当教学的行为方式。要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应该适当调整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考核制度,或者对不同的人才给予不同的考核指标,以激励现有教师实践的积极性,也可以吸引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界人士来校担任专职教师,使得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一致。

对人才需求从质量上来说,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不仅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也是与世界接轨的需要。学校要与企业联系,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第四篇:酒店调查报告

中国酒店业从1998年开始进入全行业亏损之后,终于迎来了2005年的飘红。由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数字显示来看,增长主要体现在绝对量上,体现在星级酒店数量及营业额、上缴营业税的增加,平均客房出租赁率的增加,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加等。

同时,由近来国内外各大酒店公司逐步披露了2005年年报、快报和经营业绩,加之各公司的经营结果和策略转变中,结合国内酒店情况,可以发现一些市场的动向和趋势性的东西。根据动态性的数字分析观察出现的变化,根据变化的出现寻求发展的新方向。据此,对中国酒店业市场的数字化进行简要分析,从供同业者和投资者参考。

一、中国酒店业取得的新数字

国家旅游局9月发布了200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酒店业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酒店业的经营效果方面。

1、出租率

2005年,全国星级酒店的全年平均客房出租率达60.96%,比上年提高0.34个百分点。从这项指标来看,全国星级酒店可以扭亏为盈,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2、利润

2005年,全国11828家星级酒店营业收入总额1346.69亿元,比上年增长8.72%;上缴营业税77.16亿元,比上年增长8.58%;全员劳动生产率8.88万元/人,比上年上升3.62%.但在统计公报中,仍然没有利润指标。1997年,全行业尚有7亿元利润,自1998年开始,酒店全行业进入亏损状态,当年亏损32亿元。之后是连续六年的低谷,2005年,应当是全面转变的一年。

3、结构

一是从产权结构来看,公有制酒店仍然占据半壁江山。酒店数量和客房总数都占星级酒店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中外合资企业,包括港澳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总数上占4.82%,比去年微降0.06%;客房数占9.49,也微降0.19%.

二是从档次结构来看,高星级酒店仍是发展热点,低星级酒店逐步萎缩,经济型酒店迅速崛起。在增加的940家星级酒店中,五星、四星酒店增加214家,一星级酒店减少52家,三星、二星酒店则增加了674家,占据70%以上的增加值。

三是从规模结构来看,大酒店兴建也是重点。跨国酒店集团已经进入除青海、山西两地的所有中国省市,而且发展越来越快。以香格里拉、凯悦、万豪、喜达屋、洲际等为代表的31家国际酒店管理公司的47个品牌都已进入中国。

二、主要国际酒店集团出现的新变化

就国内外各大酒店公司逐步披露的2005年年报、快报和经营业绩,从各公司的经营结果和策略,希望为中国酒店业市场,特别是中国酒店集团提供一些趋势化的参考。

1、洲际酒店集团(Intercontinental Hotels Group)

洲际在2005年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转型,出售旗下的126家酒店,从而变成了一个完全的酒店管理公司,而不再拥有酒店的产权,但仍保留售出酒店的管理权。集团的发展方向更为集中,将主要依靠品牌扩张。集团的经营利润为3.17亿英镑,增长2000万英镑:其中特许经营为2.14亿英镑,管理合同6700万英镑,持有及租赁酒店3700万英镑。旗下3600间酒店的RevPar平均增长9%.洲际的经营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通过其自身预定渠道的客房销售收入达48亿美元,占全部客房收入的41%(04年为38%);而其中的38亿美元来自于其常旅客计划"优先俱乐部"(Priority Club Rewards)。

2、万豪(Marriott International Inc.)

从业务结构上看,到05年底特许经营1707家酒店(232048间房),管理合同及租赁经营1017家(261800间房),拥有17家酒店(5317间房)。营业收入由04年的100.99亿美元上升至05年的115.50亿美元,增长14%。净利润由04年的5.96亿美元增长12%至05年的6.69亿美元。总资产收益率7.84%,净资产收益率20.57%.其特许和管理费的收取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受益于市场条件好转,RevPar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3、胜腾公司(Cendant Corporation)

05年收入由上年的166.89亿美元增长9%至182.36亿美元。净利润由上年的20.82亿美元减低至13.41亿美元。总资产收益率为3.93%,净资产收益率为11.8%.其几大业务版块房地产业务收入、旅游服务收入、分时度假收入、租车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幅度较大。公司重大的战略计划是将旗下的业务版块分拆为四个独立、专业的上市公司,目前已在实施过程中。房地产服务和旅游服务将分别于06年二、三季度完成,而旅行分销和汽车服务于十月份完成。

4、喜达屋(Starwood Hotels & Resorts Worldwide Inc)

05年营业收入59.77亿美元(+11.35%),净利润4.22亿美元(+6.8%)。总资产收益率6.09%,净资产收益率7.12%.平均RevPar为123.14美元(+10.9%),平均房价(ADR)174.70美元(+7.5%),平均客房出租率70.5%(较04年增2个百分点)。营业收入中来自其全资、并表和租赁酒店的收入为35.17亿美元(+5.7%),产权度假地和住宅的销售收入为8.89亿美元(+38.9%),管理费、特许费及相关收入共计5.01亿美元(+19.6%),来自管理和特许经营酒店的.其他收入为10.7亿美元(+8.9%)。

最近宣布其新战略,将减少在自有酒店方面的投资,而集中于管理合同与特许经营,并且正逐步出售其酒店,包括以约41亿美元向Host Marriott公司出售38家酒店。2005年拓展的业务主要体现在管理合同的签订范围扩大,包括并购艾美酒店集团(Le Méridien)而增加了103间合同管理酒店;以及进一步出售特许经营权,05年底特许经营酒店总数为337家(约90000家客房)。

5、雅高集团(Accor Group,AC.FP)

2005年集团营业收入76.22亿欧元(+7.9%),净利润3.33亿欧元(+42.9%)。总资产收益率2.53%,净资产收益率7.74%.雅高的战略重点集中在品牌上,雅高与一家名为Foncière des Murs的公司签订合同,将在法国的128家酒店以10.25亿欧元售出,然后再回租经营12年(雅高可有选择性的续约),此项交易产生了1.07亿欧元的资本利得。此外,雅高还售出了17家酒店。另外有25家租赁经营的酒店被售出转为特许方式经营,2家酒店被售出转为管理合同方式经营。雅高为了加强在德国市场的地位,也并购增持了Dorint AG酒店的股份。在2005年,雅高集团通过并购及种种方式增加了502家酒店(77,892间房),另有90家酒店(11,540间房)退出。

6、锦江酒店

2005年集团主营业务收入9.02亿元(+4.49%),净利润1.93亿元(+32.64%)。总资产收益率7.77%,净资产收益率9.76%.公司管理的星级酒店达85家(03年70家,04年80家)。公司参股20%的锦江之星达110家(含筹建,04年65家)。同时出资3.8亿元增资锦江国际旅馆投资有限公司,发展连锁经济型酒店。公司更加注重支持酒店管理能力的提升,自03年底和集团进行资产置换后,旗下的酒店管理子公司在营收由04年的17002万元上升到05年24166万元的基础上,税后利润由3475万元上升至7210万元。

总体看来,国内外主要的酒店集团都在谋求一定的战略变局,逐步减少自有物业的数量,而着重发展其管理能力,利用品牌及其营运体系进行扩张。由于近年来全球房地产凌厉的上涨,酒店集团将物业在高位变现很有利可图。同时,这些公司更为注重其核心资产和核心竞争力,不符合此战略意图的资产都将被剥离,从而使得公司的经营更为专业、专一。

三、中国酒店业发展的新方向

(一)中国酒店业存在的差距

1、中国酒店业的"虚胖"

与主要酒店集团比较起来,中国酒店业资产净收益率和RevPar较低。按照经营实绩,越是高星级酒店和大酒店,出租率越高,市场形象越好,自然引发了上述情况。但是真正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并不完全如此。这其中就必须要考察成本的因素。除净资产收益率外,RevPar也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酒店经营效益的指标。RevPar的两大要点是出租率和房价,单方面的指标都不足以充分解释酒店业的绝对数量提升。由于这两项指标在行业内进行统计时的长期缺失,使得业内人士在哀叹经营酒店困难的同时,仍有大量高星级、大规模的投资进入酒店行业。作为一个经济产业,没有足够的财务指标,也无从细致分析,只能导致市场的盲目性。

2、中国酒店业电子商务发展较慢

国际上旅游业的数字化发展势头迅猛,酒店业的网络化运作程序高,大型连锁酒店集团基本上已经实行了无缝的数字化管理和运营,旅游电子商务已经成了旅游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美国几乎所有的旅行社都在使用GDS(全球分销系统),在法国已有85%的旅行社拥有GDS,在整个欧洲有40%左右的旅行社拥有GDS.美国美林公司的调查指出,2005年全美在线旅游销售收入占旅游市场总收入的30%。洲际酒店集团在2005年来自互联网的客房销售就占14%,较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其中的86%来自洲际自己的网站。国内市场上,根据艾瑞市场咨询的数据,2005年我国网上旅游服务收入仅占旅游总收入的0.1%.另据调查显示,目前在旅游信息化发展相对较好的广东省7000家宾馆酒店中建立网页的有1035家,有独立域名的28家,能够实现在线订房的只有18家。全国拥有GDS的基本上是三星级以上的酒店,仅占17%左右,总体信息化水平落后于国际水平10-15年。

3、中国酒店集团战略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资本运作困境

由上述主要酒店集团在资本运作和优化方面采取的战略转移可以看出,在一定的市场基础和经营规模下进一步优化整合才有可能。这是未来酒店业市场发展的趋势,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讲更多的还是要进行基本建设,而在经营环境方面由于产权制度的限制和交易机制的缺失,酒店公有制企业占据半壁江山,本土企业在资本重组及优化方面仍将步履蹒跚。

(二)中国酒店业发展的新方向

1、单体酒店细分化

面对七年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产业结构的升级,客源消费观念培育的成熟,酒店市场细分化也在此中进行。主题酒店、商务酒店、度假酒店、产权酒店、绿色酒店等都是酒店业市场细分的产物。除了产权酒店在中国现行不成熟的市场模式下暂时处于提的多、做的不多、有成效的几乎没有的态势,其他四类细分酒店在几年的摸索中已经初具发展模式。

2、连锁酒店品牌化

品牌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对于酒店行业,单体酒店讲求品质,连锁酒店则更应看中品牌。"如家快捷"是近年中国酒店业的领头羊,它是国内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酒店服务企业。"如家"连锁投资于经济型酒店,自2002年6月组建后,其增长速度以每年翻番的态势引发了新的对经济型酒店"品牌化"的热潮。2003年在4个城市有"如家"经营及授权管理的酒店数量为10家;2004年,增长至8个城市,26家酒店了;2005年,为22个城市,68家酒店;截至2006年6月底,经营及授权管理的酒店数量已达82家,筹建数量为57家,总收入已达到2.49亿元人民币,净收益为2700万元。

因此,结合国内酒店连锁和国际大型酒店集团的经验,酒店在品牌上的考虑基于三点:从运营上看,强势品牌能够促进更多的收入增长,并吸引更有才能的人士加入;从资产管理的角度看,品牌化能够提升酒店集团的形象,强化与世界上主要房地产开发商的战略伙伴关系;从市场扩张上看,强有力的品牌能够使酒店集团通过不同的方式加速扩张。

3、酒店集团国际化

全球酒店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国际主要酒店集团的战略调整,为本土企业提供了国际化的参照,结合中国国情,中国酒店业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可以从资产整合优化、管理能力构建、中央预定系统等技术应用方面进行努力。

(1)资产整合优化

酒店集团对经营模式进行战略转型的主要考虑是通来特许经营和管理合同的方式能够以较少的资金达到目标,对资产重新整合优化,将不是核心资产或不能凸显核心竞争力的资本部分剔除,留下有效的资产重新选择投资,由较强的经营体系支撑其未来的扩张。

(2)管理能力构建

用较少的全额资金,较多的参股纽带,通过增加管理合同和特许经营的数量实现收益和现金流量的最大化的方式,扩大酒店集团的控制面和控制力。

(3)中央预定系统

中国网上旅游服务收入主要来自酒店和机票,但随着"电子机票"的推出,酒店网络销售的比例在萎缩。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网上交易额依据国际趋势将会不断扩大。一方面加入国外的中央预定系统和全球分销系统是参与国际竞争、分享国际客源、赢得国际收益的国际化方式,另一方面,国内开发自己的中央预定系统,HUBS1的开发成功,正在弥补本土化中央预订系统的缺憾,以此达到在技术上与国际同步。

总体看来,今后中国酒店业的发展的瓶颈和突破点集中在科技化的发展、单体酒店的细分以及酒店集团的资产优化重组上。这既体现着国际标准的趋势,也是中国业内的特点。

第五篇:酒店调研报告

餐饮业是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于一体,向消费者专门提供各种酒水、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而不同的酒店有不同的餐饮条件。高端餐饮星级酒店为主,之前以企业模式经营,有主管经理负责销售、服务,厨师主管后厨的加工制作。低档酒店和小型餐饮业则不同,一个人经营为主,一切自己做主。但归根揭底,在全社会都在理性消费的同时,餐饮业要想很好的经营,就得符合消费者的消费情况。

通过网络信息了解到:

中央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以及反对铺张浪费、遏制公款消费的常态化,赢得民众一片叫好声,同时也让餐饮业陷入了集体反思。今年以来,无论是单月数据还是一季度数据,餐饮业均以个位增幅继续拉低消费增幅水平线,而限额以上企业的餐饮收入更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面对大形势的变化和税费负担过重,“四高一低”等顽疾,餐饮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行业转型升级势在必然。中国烹饪协会认为,餐饮企业应加快自主创新,在商业模式、经营业态、提供服务等方面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不断提高竞争力,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近期,不少餐饮企业都在行动着。一些高端餐饮业已进行了产业转型,并收到良好效益。如:国内餐饮高端品牌湘鄂情宣布公司取消高端餐饮,转型ktv家庭欢聚餐厅后,净雅日前也宣布从高端路线回归大众餐饮。净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透露,净雅将在各店一层开设火锅店,经营海鲜豆捞。待7月份火锅店开业后,净雅集团餐饮板块就形成了正餐、火锅、自助餐不同品牌的多业态经营格局,“这样可以用大众餐饮的菜品弥补经营高端正餐的亏损”。

高端餐饮业利润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扭亏为盈,越来越多的高端餐饮酒楼开始走“平民”路线,推出中低价菜式或半份菜,并从主攻宴请招待转为更多的依靠自助餐、外卖。中国烹饪协会会长认为,餐饮业中大众消费的`层次很丰富,高端餐饮企业根据自身的硬件、软件条件和特点,找到新的目标群体定位是积极的尝试。

当下已有一些名词出现:多元化发展、多业态组合、多服务模式。

国内大型餐饮集团也在利用企业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生产、运营、管理体系,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如陶然居、齐齐火锅、金百万、嘉和一品等大型餐饮企业都建有自己的原材料生产基地,通过介入上下游产业链,涉足生态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行业,完成产业链的整合,达到降低交易成本,并为企业规模化生产、复制扩张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不少餐饮企业也在商业模式上寻求着多业态的组合。如海底捞、眉州东坡、狗不理等大型餐饮集团纷纷自建商圈,错位经营,发展各类项目。百胜集团在进入中国后一直在寻求多业态发展,成功收购了小肥羊后,又与碧桂园地产战略合作,涉足地产、连锁超市、餐饮,进一步完善商业资源配置。

一、酒店餐饮业现状:

1、经营业态多样化,品种丰富多彩:综合性高中档酒店、饭店、专业饭店、酒楼,以及大众快餐、自助餐、休闲餐、娱乐餐饮、特色餐饮、地方小吃为主。

过去,餐饮业经营是以地方菜和少数份额的北方菜为主,现在是鲁菜、川菜、京菜、沪菜、粤菜、东北菜等应有尽有,形成了花样繁多、丰富多彩,南北菜系大合唱。

2、餐饮企业经济成分和网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酒店餐饮市场发展的需要,行业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国有经济为主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社会上各种经济成分的酒店餐饮企业,诸如多种形式的股份制、私有制酒店、饭店迅速发展。据调查,现有的全部餐饮业网点中,非公有经济性质的企业都占80%以上,但在餐饮大店中国有经济仍占较高的比重。

酒店餐饮业的网点结构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过去是以中、小规模为主,大规模、高档次的酒店很少。现在是新建、扩建的大型、豪华、多功能、高档次和具有品牌特色的饭店、酒店不断增加;各种方便大众消费、具有经营特色的小餐馆、小吃店更是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与此相反,中等规模、档次的餐饮企业发展缓慢,有的甚至逐步减少。

3、市场竞争激烈,酒店餐饮企业盈利能力减弱:该行业已成为市场化程度极高的行业,

竞争激烈,优胜劣汰,重新“洗牌”的程度加大。竞争促进了餐饮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但多数酒店餐饮企业盈利水平偏低。从调查情况来看,淡旺季节明显,甚至在某些时候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部分酒店的客房入住率不足30%,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

二、餐饮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自律和行业协调服务:没有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特别是一些私营小企业缺乏诚信,违规违法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影响了行业形象。

2、经营观念转变慢,研发创新不够:随着餐饮业发展,大部分酒店、饭店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相当数量的酒店、饭店在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管理技术等方面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科学技术应用程度不高,软硬件不配套,经营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还比较低。

三、该酒店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及现状:

1、经营方式的转型困难:

由于当地的背景,他们不能向其他同行那样承揽多种商业性活动,导致许多慕名而来的商户转投他家,从而造成了本处在经营形式上的缚手缚脚。但同时,该背景也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行业影响力,应该更好的利用这种影响力来拉拢客户。

2、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不足,引进力度不够,培训工作又跟不上,

餐饮烹饪研发创新不够,菜品、经营缺乏特色。解决行业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一是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二是切实抓好行业培训工作。在人才引进的同时,重点是抓好在职培训工作。

3、在巩固和保持现有客户的同时,还要更多的面向社会,积极扶持适合大众消费、具有经营特色、诚信服务、卫生、方便、实惠的经营方式,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打造餐饮酒店名牌,发展特色经营,是提高本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总之,餐饮业要继续良好经营下去,就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加快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创新与发展,创品牌、创名牌,突出经营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仅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推荐专题: 酒店餐饮设备调查报告范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