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学生的调查报告(范文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学生的调查报告(范文6篇)》。
前言:这份关于大学生恋爱情况的调查报告,既不是由我个人独自完成,也不是属于推荐之列,而是我在中国计量学院的一份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自制了一份调查表,采取了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随机发放了100份调查表,通过数据分析、结合前份报告,得出了这份调查报告。
大学恋爱的普遍和学生思想的开放,使得这次调查显得比较顺利。
通过调查,我发现39%左右的同学正在谈恋爱,61%的同学没有在谈恋爱。而在谈恋爱的人中,随着年级的上升,恋爱的人数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大一中,有 22.5%正在谈恋爱,大二.大三.大四中,分别为35%、46%、52%。
早恋的现象比较严重,在16岁以前谈恋爱的达到了15.4%,17-18岁为23%,19-20岁为19%,就是说57.4%的人都属于早恋,20岁以后的只为9.6%。而没有谈过的为33%。原因是刚刚高考结束的大一新生,一下子到了一个轻松的环境,没有了束缚,谈起恋爱也自由多了。
关于选择的恋人是自己喜欢的还是喜欢自己的,大概65%的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35%的人选择了喜欢自己的。65%选择自己喜欢的人中,男生的比例为 83%,女生为17%;而35%选择喜欢自己的人中,女生占了78%,男生为22%。为什么出现这种差异呢,男生本来就喜欢具有挑战性,越是竞争激烈对男生而言越是精彩。女生却偏偏相反,很多女生都喜欢被人追,很少会有女生主动去追一位男生的。这既是女生的一种矜持,也是一种虚荣心理。
在谈恋爱的动机原因中,超过一半的原因是彼此有吸引对方的地方比例为54%;而为了有人陪,内心空虚的人也很多,为23%,怕没面子的人为6.6%,其它的为16.4%。
在回答恋爱会不会对自身产生影响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了“会”,有学者指出:“对青年人来说,恋爱更多的是一种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体的事情。如果说一个人进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态度以及人生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导致这种变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过于恋爱的影响。而关于恋爱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时,35%的人表示,学习生活更有动力,此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能正确地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具有积极的心态。当爱情遭受挫折时能较好地应对挫折,有利于学习生活;而8.5%的人认为变成“两人”世界,脱离集体,影响正常的同学交往;有25.6%的人认为影响了学习.
根据调查,选择对方的依据中,32%的大学生首先考虑的是人品问题;34%考虑的是是否和自己性格相和,“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这你的选择是一种生活、一种目标。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因此人品和性格(是否和自己相和)是66%的大学生所选择恋人采取的依据。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择偶标准,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条件,如社会地位、物质等的择偶还要经受住社会现实的考验。当大学生情侣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担当家庭责任的现实问题直接摆在面前时,理想化的爱情能否维持还很难预测。也有11%的同学以相貌为依据的,这看也是正常,但这样的爱情难以天长地久。对于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依据,有15%选择这个,这其中女生占很大部分,很多女生则往往看重的是对方的能力,希望有一个能力比较强的男朋友。
如何认识自己的恋人,将近一半是自己的老乡、同学或校友,为49.5%,在长久的相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正是所谓的日久生情;大学的社会活动很多,这样,接触的机会也增加,有20%的人是通过这种机会认识的;经朋友介绍的,比例也多,占到了18%,这是一种比较土的方法,但也是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通过偶然机会碰到的只有7.5%,偶然碰到,本来就不怎么熟,那在一起的机会就更少。
对于失恋的问题,被调查者绝大多数都认为顺其自然比较好,有82.3%同学能够对自己自我调整,转移注意力,而有16.7%的.同学则认为自己不能很轻松得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甚至有小部分的人选择报复等一些不成熟的行为。
最后,面对毕业和以后,有什么打算,25%的表示,大家在一起不容易,要好好在一起,坚持,努力走到最后,直至婚姻;也有15%的人表示,假如现实不应许在一起,比如与事业的冲突,城市的距离。父母的医院,只能选择分手;也有48%的人,认为以后的事情难料,顺其自然好;大约12%的人表示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想现在开开心心的在一起。
在大学里,适当的爱情还是需要的,但我们不要过度的沉溺在爱情中,不要在热恋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毕竟大学生活是我们学习和适应社会的关键时期,不能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抛弃了。对于爱情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平稳心,正确面对爱情。
一.调查背景与概况
1.调查对象:大学生
2.调查方式:实地走访为主,参考资料为辅
3.调查内容:大学生对寒假生活的安排
二.调查内容及结论
寒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能够把握这一个月多的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就应当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通过调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寒假生活分为四类:
一、参加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二、埋头苦学,参加各类培训班。
三、出行旅游度假观光。
四、在家“无聊”一族。
社会实践 兼职打工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有35%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有36%的大学生是想自食其力;有29%的大学生认为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对报酬无所谓。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异常丰富起来。有22%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公司;4%的大学生选择暑期教师;19%的大学生选择市场调研员;13%的大学生选择营销策划员;16%的大学生选择做志愿者;9%的大学生选择做促销;5%的大学生选择到快餐厅做钟点工;12%的大学生选择其它。社会
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大学生也为数不少,这样既可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又可开阔视野,接触社会,为日后工作积累社会经验。寒假兼职打工赚钱是许多学生的选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时下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承的至理名言。传统的家教、推销翻译到现在的网吧管理员、市场调研员、快餐店钟点工,甚至是一些大胆另类的选择,如(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商店或)替网络公司试玩游戏等都成为现在大学生打工时所选择的职业。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天不足”。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件才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被骗入传销组织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埋头苦读 继续深造
寒假,成为一些大学生备战的“黄金时期”。参加各类培训班早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类形形色色的招生广告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寒假报名参加英语、电脑培训班的大学生,大都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取得多个文凭、证书更有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还有不少大学生趁寒假报名参加汽车培训,为了将来更方便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时用不上,也对自己有好处。此外,不少大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充电”,摄取精神食粮,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这些大学生如果能够劳逸结合,在用功学习的同时放松自己的心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与时代不相吻合,寒假是一个充电的好机会,也是一个了解社会的良机。
外出旅游 饱览风光
大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包揽祖国山河风光,使生活张弛相济、劳逸结合,使人脑得到精神保舰生命获得和谐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部分大学生利用寒假欣赏名山大川,不仅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经验,从外出经历中体会人生,感触社会,同时也能体验到出门在外的不易出行旅游,度假观光,与同伴相互照顾,增进了解,培养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目的
为了解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对803名机电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于调查
调查方式:网络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数目:机电学院本科生、研究生803份
问题方向:调查主要针对机电学院学生的阅读类型、阅读目的、阅读困惑、对传统文学和流行文学的认知的等。
数据分析
1在调查问卷中,关于平时选择较多的书籍类别,由被调查者选择科普读物的比例可知当前大学生选择的书籍类型均比较丰富,未出现某种类型书籍的空缺。其中学习娱乐类占较大比例,对于革命政治类书籍了解不太广泛。
2读书主要以学习和兴趣为主
结合问卷第一题与第二题,选择喜爱阅读并且日常接触比较多的书籍类型中:
科普读物(50.06%45.21%)
文学类书籍(41.59%49.69%)
专业用书(22.29%58.66%)
可见,由于学习需要,机电学院学生最主要接触的是专业类书籍,而其余感兴趣类型的书籍与其平时接触频率基本不变,说明其读书主要以学习和兴趣为主。
3阅读方式多样,电子阅读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对于读书方式选择的调研显示,学生阅读方式具有多样性,而选择电脑在线阅读和下载至手机阅读的共占总数三分之一。可见进行电子阅读的大学生也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
4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由机电学院学生每周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每周都会进行课外阅读,但是阅读时长较短,这与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有关,但是也显示出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
5上网和学习对课外阅读产生较大影响
在对影响学生课外阅读因素的调查数据中可知,由于学习的繁忙以及网络休闲娱乐的普及,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受到影响,十分有必要向学生强调课外时间的合理分配及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6在阅读中倾向于传统书籍
在对于机电学院学生关于传统书籍与现代流行文学书籍的看法调查中,认为"传统文化书籍或许枯燥乏味,不如现代文学通俗易懂贴近现实社会"的学生占27.65%;认为“半数的人觉得传统文化书籍中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弘扬传统美德与革命道德而许多现代文学书籍则属于快餐文化,不能给人回味无穷的感受”的学生占60.02%;选择“表示只看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书,这两种都不看”的学生占12.33%。
可见,在传统书籍和现代流行文学书籍的选择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传统书籍更加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道德底蕴,在阅读中更倾向于传统书籍。
一、调查目的
在这样一个消费时代,谈论信仰,似乎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当代大学生的父辈一代人,曾经拥有过狂热的对革命和乌托邦的信仰,但他们在为信仰付出热情和劳作之后,发现自己被迫面对失落和荒谬,于是又轻易地抛弃了信仰。那么,当代大学生的情况又如何呢?根据《南方人物周刊》等媒体的报道,“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在其演讲现场鼓动学生下跪;而真的就有许多学生集体跪倒在地上。这不禁让人思考这样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究竟有没有信仰?在这样一个商品拜物主义盛行的社会,在自小受到过多的消费主义灌输之后,他们的头脑是否太容易受到此类邪教式的宣传手段的鼓动,而对真正美好和高尚的理想信仰置之不顾。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时代的生力军,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信仰状况,值得我们去认真的调查和研究。
根据以上的小结,我们归纳以下3个问题,待本次调查进一步验证。
问题1:当代在校大学生是如当何理解信仰的。
问题2:当代在校大学生产生信仰危机的影响因素如何。
问题3:当代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信仰在人的一生中的引领作用。
二、 调查方法和操作过程
本次调查活动采用个案调查与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辅以个案调查的方法。
1 、调查对象:复旦大学本科学生
2 、调查问卷:(发放200份,回收177份)
本次所用的调查问卷采用以固定答题为主,自由答题为辅的形式(见附录),有关信仰的内容包括:您的信仰,你的人生追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旨在了解被调查者的信仰状况和其周围的环境状况;另一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对于信仰和追求的坚信程度的内容:信仰在人生中起到的作用、是否会更改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对于信仰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否影响大学生的人生信仰形成。
本次问卷的设计,采用风笑天的《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及袁方教授《社会研究方法教程》中的有关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读书不仅可以开拓眼界,增长知识,还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更可以通过书籍了解前人的成就,让我们在人类文明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因此,读书很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书籍正在被人们渐渐地遗忘,越来越多的不再读书或很少读书,针对这种现象,我做了此次调查,主要对象是轻院学生,主要目的是了解轻院学生的读书现状。本次调查分为问卷和邮件两种方式,其中问卷30份,回收30份,邮件20份,回收13份。
一、 调查结果统计
通过本次调查,我发现我校学生的读书现状及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1、读书时间少,没有合理的读书计划或有读书计划但不能坚持
通过调查显示有21%的人基本上不看书,37%的学生有兴趣决定,32%的学生偶尔读书,只有9%的学生经常读书。而90%以上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都有自己的读书计划,只有10%的学生没有自己的读书计划。然而81%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一年内分别放弃了自己的读书计划。其中有34%的同学觉得课业负担过重,没时间和精力再读书,21%的同学觉得还有很多别的东西需要自己去学习,大部分的同学因为玩电子游戏或上网娱乐。
2、没有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对于读书环境,选择在图书馆、自习室的占了大部分,并觉得在这些地方素数的效果比较好,基本没有同学选择在宿舍或其地方读书。其中44%的同学人为这些地方比较安静,可以静下心读书,34%的同学觉得有别的同学在这里读书,比较有读书氛围,也有少部分为何自己的同学一起学习。
3、读书功利性,多数同学为应付准备作业或考试而读书
对于读书的目的,30%的同学为应付准备作业或课程设计查资料,21%的同学是学习专业知识,26%的同学为了准备等级考试及,而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为了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书籍种类的选择显示大部分同学显得急功近利,大部分同学选择短时间能增长知识的专业和关于考试的书籍,而对于能陶冶情操的文学类和法政类书籍很少有同学去读。有的同学更是临考急抱佛脚,在考前疯狂借读考试的书籍,考试后就不再理会。
4、没有良好的读书方法,效果不明显
相对于读书的方法,只有12%的同学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大部分的同学选择在书上做批注,对于图书馆的书籍(不允许在上面乱画),则读一下就算了,很少做记录。而众所周知,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可以增加我们对书上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调查中,大部分同学觉得读书效果不好。
5、图书馆图书不全,管理不合理
调查显示,很多同学对于校图书馆的藏书提出很多意见,在校图书馆很多书不能找到,特别是很多当下流行的畅销书,图书馆都没有及时填充,而且图书馆的座位被别的同学大量占用上自习,影响阅读,应该加强管理。
二、 建议和对策
1、建立正确的阅读的价值观
我知道大家都想学习一点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同学会选择专业、考试类和小说等书籍来阅读,因为这些书可能很快显示出效果或者比较有意思, “学以致用”这本没错。但为什么学了都一定要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呢?我们对待阅读不要太功利,只注重读书对自己的现时作用,却不懂得厚积薄发,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的道理;因此,要建立正确的阅读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压力很大,各方面的诱惑也很多,在生活中我们更需要保持一块心灵的净土。哪怕每天读一篇散文,读一首诗,或者读几句话也行,只要养成习惯,阅读就会为你展开一个新的天地。在专业知识书籍阅读的同时,追求一下精神阅读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2、采取正确的读书方法
读书并不是读过就算了,这样对我们没多大作用。因此,我建议大家试试下面的方法。首先,在阅读时尽量做笔记,在书上批注虽然也能起到作用,但如果再写一遍,效果会更好。
其次,不要只追求读书的数量,还要注意质量,因此,如果有时间,每本书我们都要读二至三遍,或者更多,确保已经读懂了这本书,最后,当读完一本书时,写一篇读书心得至关重要,这样可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了解。另外,在读完后,每隔一段时间,温习一下书籍或者读书笔记,”温故而知新” ,相信你将有新的收获。
3、确保读书时间,增强校园读书氛围
鉴于读书时间和读书氛围问题,我觉得应采取一下措施:
(1)每天抽出一或两小时用来阅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每周的读书时间。
(2)学校在每月设立读书日,要求同学抽出时间读书。
(3)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相关社团举办有关读书之类的活动,比如读书交流会,知识竞赛,知识讲座等,并给予奖励措施,增加校园读书气氛。
(4)去掉或减少不必要的课目时间,改为读书课,有老师或学长学姐讲解读书方法,交流读书心得。
(5)将固定的教室设定为读书专用教室,为读书的同学提供理想的读书环境。
4、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和应用
图书馆是每一个大学生最宝贵的财富,充分利用图书馆将使我们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合理的图书馆的管理和应用很重要。因此,我建议:
(1)图书馆应及时添加新的书籍,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书籍所涉猎的范围要尽量广。
(2)增加图书馆中的座位数,尽量让想在图书馆读书的同学能找到座位。
(3)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做到书随人走,杜绝占位却不学习现象。
(4)设立电子阅览室,方便查阅书籍。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许多同学对读书很不重视,这种行为和想法很不应该,应该引起自己和学校的注意,尽量采取合适的措施改变这种,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获得良好的教育,为自己将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的问题成为了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地域差异造成的中西部差距,由于工业重工业分布不平衡造成的城乡差距。这些社会的差距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大学校园作为一个社会的缩影,亦缩略的表现出了贫富差距问题。在表面上面看来,大学生贫富差距问题只是物质性方面的问题,但是究其本质它体现了社会阶层分化,已经涉及到了社会认同等深层次的问题。面对这个表面看似简单实则很严峻的问题,我们作为大学生到底了解多少,对此,我开展了这次社会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从日常生活到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均有涉猎。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问卷共8道题目,均围绕“当代大学生群体贫富差距问题”展开, 在收回调查问卷后进行了总结整理并且制作成了图表,方便对周围的大学生群体贫富差距问题的思想观有了一个初步且较为明确直观的理解。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多数在校学生的消费状况比较适中,整体看来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其中也不乏“贫”“富”两种较为明显的对比,后者消费群体每月的平均花费是前者的3倍甚至更多。这是由学生的来源地区、家庭收入差距、城乡差异等诸多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
在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的贫富差距最直接的体现在消费方面。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追求另类与时尚,消费多元化。而条件较差的学生却要依靠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方式来维持学业和生活。例如条件较好的同学经常去学校外面吃饭,经常逛街等放松自己;而条件相对较差的同学则几乎每天都在吃食堂,也很少外出游玩等。而就衣着、食物、日常用品而言更是一目了然。调查现象表明,在本校乃至整个中国的各大学校中,贫富差距问题确实较严重的存在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
一、贫富差距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收入的差距是造成大学生贫富差距的最主要的原因
家庭收入的高低直接造成大学生子女的贫富差距。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他们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 使他们给予子女的钱物较普通家庭的多一些,而有些情况父母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给其子女起到了误导作用。进而家庭收入
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多少,即家庭收入高,其子女则体现为较富;
反之,则体现为比较贫。
2、贫富差距的存在给予贫困生施加了严重的心理压力
针对大学生群体贫富差距问题日益严重,且给大学生心理成长造成的冲击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韩东晖说:“一般是富裕一点的学生在学校要比较活跃,而贫寒一点的学生则相对比较自我封闭一些。”由于自我封闭的错误行为,导致一部分贫困生存在“破罐子破摔”的错误思想,导致他们不能正确面对现状,不能用正确的精神动力去鼓励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去改变现状,突破由于家庭环境带来的贫困的状况,于是贫富差距问题愈加扩大。
3、大学校园无法很好的整合身份差距
如今大学生群体贫富差距现象已成为问题,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如今“学得好,不如有个好爸爸”等话语逐渐广为流传,如此,大学生进入大学时的身份差距很自然的被带入校园内并影响着同学的日常生活。其中,学校对于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确实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差距而产生的不平衡心理。
4、炫耀性消费的产生
随着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很多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不知创造财富的艰辛,甚至有些带有炫富的心态而毫无顾忌的大把花钱;而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有的会对此羡慕不已而激起自己的奋斗热情决定以后也让自己的后代过这种生活,但有的却仇视这些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而加入“攀比”的行列,不仅为自己的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校园炫耀性消费。
二、贫富差距问题引发的系列问题
1、人生观价值观带有功利性
虽然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仍有小部分学生推崇“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人生观。这直接导致了部分同学考虑问题不会想大局,只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2、仇富、显富对立心理
贫富差距使贫穷大学生与富有大学生之间形成了“仇富”和“显富”心理的对立。富有大学生行为言语无意的冲撞或伤害了贫困大学生,而贫困大学生因为自身存在浓厚的自卑感,却表现为极强的自尊心憎恨富裕的学生。这种心理的严重对立最终导致大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
3、以贫富划分交往群体对象
在校园集体生活中,贫困大学生与其他生活优裕的大学生朝夕相处,日常生活消费反差巨大,强烈的自卑感让他们很容易把自己严实的包裹起来。贫困生之间则因为生活都比较拮据,在一起的共同话语比较多;反之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也同样经常和一些条件差不多的同学聚在一起吃饭游玩,群体划分逐渐明显。
4、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校园贫困生与其他同学相比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双方面的制约容易造成消极的心理特点。大学之前贫困学生由于成绩优异还是有对自我价值的心里的肯定和认可,但进入大学后,大家都是学习上的精英,原有的优势荡然无存,心理落差极大。近年来,由于贫富差距的问题引发的大学校园犯罪现象屡见不鲜,小则小偷小摸,大则危机人身性命。
三、如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及其引发的系列问题
1、贫富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财富的地位是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但是在校园之中,每个同学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没必要因为自己的家庭环境而自卑或者骄傲,即使富裕学生享受的财富也是上一代创造的,每个人都应该依靠自己的奋斗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好。避免盲目消费和攀比消费,学习理财意识,量力而行,尽自己的能力。
2、完善助学帮困机制,加大对贫困生的物质扶贫力度
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建立了“奖、贷、助、补、勤”为主要形式的资助体系,对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困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应鼓励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把勤工助学作为高校资助贫困生的重要途径。在设立校内助学岗位的同时,要积极主动的面向社会,拓展更为广阔的助学空间,使每一个贫困生都可以申请到勤工俭学的机会。
3、加强价值观教育和贫困生的心理辅导
面对大学生群体贫富差距的问题,学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要使学生正确对待金钱。要使贫困大学生建立起自强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成长的信心,把逆境转化为财富,用奋斗改变命运。调整大学生的心态,使他们优化人际关系,调整心态,放宽眼界,塑造健康人格。
4、增强贫困生“从我这一代开始奋斗”的意识
在国外孩子18岁后父母就不再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赚钱来养活自己,此举很好的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能力,我们应该倡导并借鉴这一做法。要让学生更多的依靠自己能力来发展生活,“与其用一百个理由证明自己贫困,不如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劳动战胜贫困”。正如湖南怀化学院特困生洪战辉在20xx年“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上所说:“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自己劣势的现状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