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产品市场调查报告对象是(范文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产品市场调查报告对象是(范文三篇)》。
一、基本情况:
1、调查总人数:共回收调研表格113份。
2、应用分类:用于养生11人,药食联用2人,药食交替2人,食疗94人,病后康复1人。
3、有可比性材料数:具有应用保健食品前后对比数据的材料72份。
4、材料来源情况:美罗国际按中华亚健康研究协会的要求,发放统一表格,由消费者填写后直接寄给协会。
5、调研涉及产品:均为美罗国际产品,灵芝菌丝体胶囊、香杞胶囊、松茸胶囊、仙叶胶囊、慧源胶囊、新慧通胶囊、慧清胶囊、玫瑰胶囊、仁美营养胶囊、和中胶囊、红钙D将囊、欣舒宁胶囊、桑菊灵芝茶、多糖蛋__粉……等。
二、调查主要内容与结果:
(一)、产品应用定位:
1、养生:单独应用食用菌类保健食品,目的是“治未病”即养生、防衰、强生(防感冒等疾病)。
2、药、食联用:在应用明显毒性药物的同时,加用可减轻毒副作用的食用菌食品。如肿瘤化疗时,加用灵芝系列产品。
3、药、食交替:在应用具有依赖性(成瘾)的药物时,为减轻依赖性,开始服药时,同时加服于药物相似功效(如镇静、安眠)的食用菌类食品,然后逐步减少药物用量,最后仅用保健食品,完全解脱药物的依赖。
4、病后康复:在病后或手术后,应用保健食品加快体力恢复。
5、食料:对一些长期“药疗”无效的人群,干脆放弃“药疗”,改用“食疗”,用保健食品进行全身调理,让体内慢慢增强抵抗力,从而获得康复。
(二)、经济对比
对72例保健食品应用前后有药物治疗作对比的人群,进行了经济负担分析,72例在应用保健食品前,曾以药物治疗花去医药费共计208、4352万元,人均花费2、8949万元,但结果均未获得满意效果,临床症状获得暂时缓解的人仅20人,占27%,其余均无效。这72位消费者因药疗效果不佳,停止用药。改为食疗,共花费25.1573万元,人均消费0.3494万元,取得显效的60人,占83.3%,有一定效果的12人,占16.6%。
(三)、治疗与时间对比:
对上述72位消费者,在药疗和食疗上所耗的时间进行了对比,72位位消费者进行药物治疗所耗的时间总数为6558个月,人均消耗时间为91.08个月(相当于7.59年),停用药疗,改用食疗后,72人用于食疗的总时间是327.89个月,人均消耗为4.55个月。
三、对调研结果的分析:
1、保健食品应用定位的思考:
保健食品应用定位,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定位不当往往会有违反食品管理的有关法规之嫌,但消费者是讲实效的。因此,这次调查出现了五种应用定位,这是消费者从实际需要出发,灵活处理“食疗”与“药疗”关系的结果,是群众自发的创举。这五种定位,从我国传统“食疗”的观点分析,应该认为是合理的,是符合科学的,对疾病的治疗,随着科学的发展,也开始强调不能单纯的依赖药物,而应该从全方位(包括饮食、环境、工作压力、生活习惯……)来进行综合治疗。因此,五种定位中提到的“药食联用”、“药食交替”都是十分科学的“药、食”结合。癌症的化疗药物公认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抗结核药亦是公认有毒副作用的药物,而有些保健食品就能够减轻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能够减轻抗结核药对肝脏的损害,实际上“药、食”结合应该是今后医疗技术创新的一个方向。
关于定位中的“食疗”,有人会认为是把保健食品当作药品,是违规、是误导消费者,这实际上是对“食疗”的认识问题。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指出“为医者,当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可见食疗为治疗之首选,以食治病由来已久。现在科学进步了,却否定了“食”与“治”的关系。把“药”作为治病的首选甚至是“唯一”,但在实际生活中单纯“药治”无效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这次调研中采用“食疗”的消费者,都是“药疗”无效后才改用“食疗”的,是消费者处于绝望的情况下,寄希望于“食疗”。《现代医学报》07、3、27题为“望闻问切、把脉中医”一文中,谈及中医是否伪科学时,引用了一位普通群众的一段话“科学不时最高目的,中医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并不重要,只要中医中药能够在西医之外,提供另外一种就医的可能性,就没有舍弃中医的理由,西医也不是万能的,那么多一种选择,对病人来说不是更好吗?”对待“食疗”,笔者认为也应该持有这种观点,“药疗”不是万能的,多一种“食疗”对病人来说有什么不好呢?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度”,食品和药品绝不能等同,“食疗”是“食疗”,要让消费者明白二者的区别,不要误导消费者。
2、保健食品的经济意义:
从调研材料分析,在“食疗”前,用于药疗的费用是人均2.894万元,开始“食疗”后人均费用为0.349万元,“食疗”费用为“药疗”费用的12.06%。有效率从“药疗”27%上升到83.3%的显效率。(这里的“药疗”有效率低,不是泛指“药疗”,而是由于调研中都是“药疗”效果不好的对象。
医疗费用明显高于“食疗”,其原因除医、药本身因素外,很重要的一条,调研中的人群均属慢性、顽固性疾病,所耗治疗时间长,总费用相应较高,而食疗所耗时间均较短,见效快,费用就较低(实际上保健食品在一定的范围内,其费用不一定低)
3、时间就是金钱:
72位消费者,药料时间,人均所耗时间为7.59年,采用“食疗”后,所耗时间仅4.5个月,是“药疗”的4.9%。这不仅减少了疾病折磨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病人提早康复,恢复了工作能力,能为社会、为家庭创造新的财富。这是不可低估的效益。
4、“治未病”尚需努力:
调研材料中,保健食品应用于“养生、防病、美容、抗衰”的有11例,占调研总数的9.7%,其中纯粹是为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有5例,占4%,他们每年购买保健食品的投入数为4050元,人均每年810元,其中全年食用的有4人,每年仅服3月的1人。最突出的效果是抵抗力增强全年无感冒发生,年龄偏高者还呈现“年轻态”!
每年花不足1000元,能获得全年无病灾,真正实现了“花钱买健康”。
孰真孰假?是时候来了解方便面了。
3分钟泡面,32天解毒?假!
网上常流传着方便面有多种添加剂,32小时都不消化,方便面有毒,肝脏要32天才能解毒之类的说法。这些流言变来变去,其实主要都是在针对泡面中的食品添加剂。其中最常躺枪的是三大类:抗氧化剂、香精香料,以及防腐剂(油炸方便面本身很干,防腐剂并不必需)。
其实,食品添加剂并不是魔鬼,只要使用得当,它们是食物风味和安全的保障。举个例子,方便面最大的优势在于方便,用热水一泡就可以吃。之所以能这么方便,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油炸。而油脂是很容易氧化的,氧化之后方便面的品质和口感都会大打折扣,甚至会有一股哈喇味。所以,为了不让你吃到变味的面条,厂家通常就会加入一些抗氧化剂。
不用担心,这些食品添加剂都是国家允许添加,而且每一种类的用量都有明确的规定。国家在制定食品添加剂标准时,早就做了大量的实验来评估安全性,只要是合格的产品,就不会有危害。至于所谓32天肝脏解毒周期,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只是以讹传讹,博人眼球的谣言罢了。
方便面致癌?假!
你肯定看到过类似的新闻:为考研连吃1个月泡面,24岁女大学生患胃癌。先不论这类传言是否真有其事,癌症的发病的因素很多,至今尚无定论,就凭个案推断方便面致癌,实在是说不通。
桶面包装有蜡?有毒?假!
传说碗面内壁有一层蜡,遇到热水会溶解,人体无法消化。其实呢,现在的桶面包装,内壁薄膜一般都用的是较为安全的聚乙烯(PE)材质。加入热水后,并不会释放有害物质,吃货们大可放心。至于涂蜡杯,因为蜡遇热会融化,所以这种包装一般是作为低温食品的容器,比如冰激凌、可乐。对于方便面来说,采用涂蜡包装,不仅毫无意义,蜡化了还会影响口感,厂家是多想不开才会这么干……
安全是安全,但真不健康
1.营养不均衡
方便面并非一无是处,实际上,它是一种油盐比较多的'主食。一包方便面的热量大概在500~600大卡,脂肪含量一般有20%。特别是酱包,可谓是小身材、大热量,几乎一半都是油。也就是说,方便面能让你吃饱,但同时会带来过多的脂肪,而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却严重不足,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很少。如果经常用泡面打发一餐,可能就会营养不良;而如果常把泡面当夜宵,长胖也就不奇怪了。
2.钠含量太高
一桶方便面中,钠含量通常为20xx~3000mg(膳食推荐量大概是2300mg),其中30%左右存在于面饼中,其余70%则是在调料包和酱包里。吃下一桶泡面,一天的盐量都够了……
方便面怎么做好吃
懒人炒方便面
材料
方便面1包,绿豆芽100g,卷心菜100g,胡萝卜50g,鸡蛋1个,青蒜几根,花生油少许,葱段,姜片。
做法
1、锅里热少许油,打入一个鸡蛋,翻炒至稍凝固,盛出,不要炒过。
2、再放少许油,放葱姜炝锅,放入绿豆芽、切丝的卷心菜和胡萝卜翻炒均匀,倒入开水(水不要放太多)。
3、放入面饼和调料包拌匀,盖盖焖5分钟,然后大火翻炒收汁。
4、倒入炒好的鸡蛋拌匀。
5、加青蒜关火拌匀即可。
推荐专题: 市场调查报告格式 市场调查报告 产品市场调查报告对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