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改写调查报告小学语文(推荐5篇)

2023-12-03 22:32:0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写调查报告小学语文(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改写调查报告小学语文(推荐5篇)》。

第一篇:语文调研报告

为比较全面地掌握全市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状况,我利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的便利条件,先后采用答卷、现场展示两种形式,在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中进行专业素养状况的调研,在此基础上,经过统计分析,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总体情况

我的调研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在部分教师中进行识字、写字水平考试,试题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选择50个比较常用的词语(90%是成语),要求为其中指定的字注音;第二部分选择48个比较常用的成语,要求找出并改正其中的错别字。第二个阶段在部分教师中进行学科知识水平考试,内容涉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常识、学科课程标准知识、学科教学理论及教研理论常识和学科基础知识四大部分;四个部分的分值分别是5分、20分、15分和60分,总计100分。第三个阶段在部分教师中进行古典诗词作品讲析水平测试,共选择15首比较著名的古典诗词作品,参加考试者通过抽签确定自己讲析的作品,每一首作品均设定了难度大体相当的4道考题,其中,朗读和讲解大意是共有的,其余两道题依据作品的突出特点拟定,涉及作品内容分析、写作脉络分析、表现手法分析、作品朗读、板书设计及书写等方面,总计60分。

二、考试成绩简要分析

(一)第一阶段

参加考试的20名教师,识字部分没有全答对的,最好的错3个,最差的错33个。比较典型的错误有:16人不认识“蛤蜊”中的“蛤”,14人不认识“暴虎冯河”中的“冯”,12人不认识“佶屈聱牙”中的“佶”。写字部分的成绩虽然好于识字,但仍然没有全答对的,最好的错2个,最差的错24个。比较典型的错误有:17人没有找出“床第之欢”中的错别字,12人没有找出“额首称庆”中的错别字,11人没有找出“鬼鬼崇崇”中的错别字。

(二)第二阶段

参加考试的38名教师中,总分及格者15人,占参评教师总数的39%。部分题目的满分率相对较高,第2题,1~2空满分23人,5~8空满分23人,9~13空满分25人;第7题满分25人;第10题满分34人;第11题满分32人;第12题满分36人;第13题满分35人;第14题满分28人;第15题满分25人。这些题目的总分35分,占整套试卷总分的35%,如果没有这些题目相对较高的满分率,则及格率不知会下降多少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也有为数较多的题目得满分的人数显得偏少:第2题,14~15空满分7人,16~17空满分8人,18~20空满分7人;第3题满分0人;第5题满分0人;第8题满分1人;第9题满分3人;第16题满分9人;第19题满分0人,及格者仅1人,零分者高达25人。学科知识部分总分60分,最高分52分,得分率87%;最低分29分,得分率48%。

(三)第三阶段

参加现场讲解的38名教师中,最高57分,最低47分,平均51分,及格率100%。

二、全市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鉴于参加考试的教师来自于全市12所高中,占全市高中学校总数的86%,应该说,基本能够反映全市高中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水平的整体状况。由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就整体看,我市高中语文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性学科素养水平偏低

第三阶段,参加考试的教师读错音的字有:“色侵书帙晚”“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东邻蚕种已生些”“壬辰寒食”“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未知轩冕乐”“老去相逢亦怆情”“川迥洞庭开”“吹人舞袖回”“e皱波纹迎客棹”“涵虚混太清”“随意春芳歇”“吹断檐间积雨声”“西崦人家应最乐”;写错的字有:胸臆、颔、喜、沧(苍)桑、晋、庭、张;两项共有32人次。朗读平直,松懈随意,缺乏最基本的抑扬顿挫者有17人。

(二)独立加工处理教学材料的能力偏低

第三阶段,参加考试的教师独立把握难度适中的中国古典诗词曲作品的能力还比较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数很多的.教师不能区别中国古典诗词曲与散文在布局谋篇、选择表达手法、锤炼语言等众多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在讲解作品大意时,仅仅停留在逐句翻译的水平上,没有将整首作品当作一个整体,该补充的没有补充,该调整语序、句序的没有调整,该忽略的也没有忽略,该联想的没有联想到位,致使作品内容解说缺少最基本的连贯性、统一性。二是很多教师不能准确理解作品叙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有的教师称《早兴》一诗表达了白居易浓浓的思乡之情;有的教师称《壬辰寒食》一诗传达出王安石壮志难酬的感情;有的教师称《示长安君》一诗表达的是王安石浓厚的离别之情。三是很多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分析作品中使用的表现手法。有的教师称《严郑公宅同咏竹》一诗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很笼统空泛;有的教师看不出《壬辰寒食》一诗使用了借代修辞格;有的教师看不懂遍布于《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一曲中的倒装;有的教师不会具体分析《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一诗使用的衬托手法。四是很多教师不会灵活有效地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等基本赏析方法。有的与作品写作时的社会政治生活联系得过于紧密,过于切实,忘记了中国古典诗词作品是主要抒写诗人自己内在思想情怀的文学体裁这一根本属性;有的不会适当利用注释信息解释、分析作品;有的不能立足人情理解作品。

(三)阅读面比较狭窄

第二阶段考试题中,有两道题的失分比较严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参评教师的阅读面狭窄。例如19题:简要叙述《红楼梦》中贾珍请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秦可卿丧事的原因和过程。(100字左右)(6分)必修三和选修第三单元都介绍了《红楼梦》,参试教师应该熟悉其中的一些极富代表性的段落,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就是这样的段落。我认为,这道题的满分率不应该低于50%;事实上,满分率是0,0分率高达66%。

(四)视野不开阔

出色的高中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教科书上,而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应该关注的问题。比如,必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努力将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关注学科教学、教研的最新动态,养成研究、反思的良好习惯;追踪高考命题的动态,努力寻求日常教学与应对高考的有机结合。在这些方面,教师们的差距还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

第一,课标题的得分率太低。第二阶段考试,我们设计了20分的填空题,涉及到课程性质、课程任务、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七个方面的常识,以检验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掌握程度。按理说,这道题的及格率应该达到100%,实际为42%,得分是个位数者高达42%,最低仅为2分。

第二,教学理论与教研理论常识题的得分率太低。在第三阶段考试前3个月,我给大家指定了一本必读书《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探?学理基础》,据此命制了3道很简单的简答题(3~5),每道题5分,共15分。第3题“就一般意义而言,所说的语文知识包含哪几个大方面的知识”,第4题“你所知道的语文课例研究的样式有哪些”,第5题请“简要谈谈你对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以及二者关系的理解”。这些都是教师们必须知道的,原以为他们会回答得很好,实际情况却令人很失望,第3题没有人得满分,第4题仅有5人得满分,第5题也没有人得满分。

第三,学科知识题的得分率偏低。第二阶段考试题的学科知识部分使用的是前几年几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考题。其中,6~9题是20xx年宁夏、海南卷的原题,10~13题是在20xx年上海卷试题的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14~16题是20xx年辽宁卷的原题,17题是20xx年天津卷的原题,18~19题是20xx年福建卷的原题。我个人认为,这部分的及格率应该达到100%,实际仅为79%。

(五)应试能力比较欠缺

第二阶段考试的成绩让我看到,很多一线教师的应试能力仍然比较欠缺。主要表现是:

第一,很多教师的审题能力比较低,找不准答题的切入点。比如,第3题“就一般意义而言,所说的语文知识包含哪几个大方面的知识”,很多老师因为忽视“一般”“语文”“大”等核心词语,回答自然知识和社会人文知识;陈述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诗歌鉴赏、文言文理解、现代文阅读鉴赏、语言文字应用、写作。再如第17题“请从下面的句子中提取3个反应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也是由于无视“关键”一词,很多人答非所问。

第二,很多教师的辨析能力比较低,不知道自己写的答案中存在明显的错误。这一点集中体现在第2题的种种错误答案中。第2题3~4空考查的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很多老师的答案不着边际:自主性和实践性、探究问题和发现问题。第2题5~8空考查的是高中语文课程的结构,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中,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很多教师的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去甚远,比如: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性/选择性;阅读教学/知识教学,基础性/均衡性。第2题9~13空考查的是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很多教师的答案甚至令人感到莫名其妙,比如:德、智、体、美、劳,知识积累、道德素养、语文应用、审美能力、写作能力。

第三,很多教师的分类能力比较低,不知道有些事物应该属于哪一个范围。第2题16~17空考查的是高中语文课程的评价,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高中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

整体性和综合性。比较离谱的答案有:知识性和创新性,过程和思想。再如第4题“你所知道的语文课例研究的样式有哪些”,教师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答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有人答导学式教学、五步教学、合作探究教学、情境教学;有人答自读课、探究课、鉴赏课、讲读课、阅读分析课;还有人答预习巩固-基础夯实-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三、几点建议

为从根本上提高全市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笔者提出如下粗浅的建议

(一)大力营造学习研究的氛围

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将教师参加学习研究的表现及效果列为其工作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以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校本教研

切实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使教师在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借助于同伴互助,稳步提升专业素养。

(三)举办各类竞赛和研讨活动

教育业务部门定期、分主题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研讨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从客观上促进其专业素养提升。

(责任编辑付淑霞)

第二篇:教育调查报告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方法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先决条件。一套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学生更好更系统地掌握所学内容。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研究教学法,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总结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对八年级学生的预习、听课、作业和复习等学习环节做了如下调查。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

2、分析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

3、找出改善这种状况的方法。

二、调查对象及其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是对灰埠二中的八年级六班学生进行整体问卷调查的方式,并选出几名优等生进行问答。

三、调查结果

(一)预习情况、方法。

预习是听好课的基础,也体现了学生自学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其中“老师要求预习”和“想起来就预习”的学生大约占45%,而自觉预习的学生只占25%。而大多数学生预习,也只是简单地把课本看一遍,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并找出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的学生则更少。优等生中也有人经常预习,他们预习通常采用找重点和难点的方法,而中等生和差生则至多是看一遍新课内容,很少或只完成老师课前布置的预习任务。以上结果都表明,预习是中学生学习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预习情况 不预习 老师要求预习 想起来就预习 课前看一下 经常自觉预习

所占比率 6% 17% 28% 24% 25%

预习方法 看一遍 找重、难点 对照资料 解决问题

所占比率 42% 20% 13% 25%

(二)听课情况、方法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途径,中学生自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老师讲课的方式和课堂的活跃气氛,这些因素约占70%。因此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笔记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成绩较好的学生多采用上课记重点的方法,这类学生约占22%,他们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节省大量时间。大部分中等生采用做详细笔记的方法,而差等生则很少或根本不记笔记。基于以上学生听课和记笔记方法上的区别,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听课、记笔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四)作业情况及其方法

作业方式 先看书后做 先做后看书 抄答案

所占比率 38% 55% 7%

调查结果显示,采用“先做后看书”的学生有半数多,而“先看书后做”的比率相对较低,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抄答案。结果表明,中等生和困难生基本采用后两种方式完成作业。先看书能比较清晰地掌握知识点后,再通过作业来检测所学知识,强化对有关内容的记忆,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部分优等生也采用先做作业后看书的方式,既能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又能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看书查缺补漏,对问题理解得更透彻。

(五)复习情况和方法

此次调查显示,经常复习的学生占大多数,考前复习的比率也较高。复习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点复习不懂或不会的知识,复习方法因人而异,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一位优等生介绍,他每次的考前复习都针对自己知识缺漏的地方,自己做题进行强化。这说明好的复习没有固定模式,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复习。

复习方式 看一遍 按老师要求复习 复习有关内容后做题 看主要内容 做疑难题

所占比率 10% 22% 40% 24% 4%

经过这一个星期的调查,目前中学生存在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现象,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改变这种现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改进学习方法,教师讲课之前,应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课时,要变“满堂灌”为“少、精、活”,要抓住教学的关键,将适当启发和适当精讲相结合。这样,学生注意力才能集中,才能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解决预习中遇到的疑难,找到学习规律。学生攻克了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体会到学习方法在学习中的作用,才能培养学习兴趣和树立学习信心,从而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篇:语文调研报告

4月初,我用两天的时间,在联校其他教研员的配合下对各中心校的语文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研。我采用学生问卷和询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两种形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业务材料两方面进行调研,从获得了非常重要的教学信息。这对于指导我校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学生综合素质调查

1、书写

⑴写字姿势不正确是各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与我们老师的要求有关系。

⑵书写整体来看比较整洁,但基本笔画书写不到位是通病,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课堂教学的书写指导。各年级虽然都有写字作业,但是淡化了对书写的'指导与训练。学生的写字训练本,大部分是被当作课下作业布置的,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

2、课文朗读

检查课文的诵读情况,采用齐读、指名读和重点课文的背诵三种形式。

⑴学生的背诵和朗读都使用普通话,基本能达到课标“正确、流利”的要求,但学生的情感流露不充分,表现为朗读的节奏快,不注意停顿,唱读是个别现象)。

⑵多数学生的读书姿势正确,都能自觉地将课本端起,且有一定的斜度。

⑶重点课文很少有背不过的。

3、读书做记号

读书做记号是四上提出的习惯要求。4-6年级也是这一学习习惯的检查重点。

⑴多数学生课本上有标划,标有注音,字典上的词语解释。

⑵从学生的课本中很难看到学生对好词、好句、精彩片断的个性感悟和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的标注中应该能体现出学生对文本的品味。可是很遗憾,在学生的课本中,能看到的有价值个性感悟凤毛麟角。

4、古诗积累内化

前段时间,按课标要求联校统一印制了20首古诗。对古诗背诵,可以说时间短、进展快,很多学生都能背得出。

⑴各校对古诗的张贴缺乏统一规划,各班帖得比较凌乱。

⑵古诗积累要求层层深入:背诵―默写-品味-交流-运用。联校将按这一程序,循序渐进地检查积累效果。

⑶继续增加古诗积累量,实现稳步推进,逐步深化。

二、业务材料调查

这次调查重点关注了高年级的主题阅读和采蜜集。

1、主题阅读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积极认可。

2、采蜜集的使用从上学期至今效果都不好。

⑴现状:学生对阅读摘抄内容不加选择,教师对此也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要求。体现在摘抄的内容具有随意性和无目的性;学生对阅读内容不进行重复阅读;所摘抄内容的面太窄,多数是摘抄作文选内容;我的平台部分则是摘抄作文后的评语。

⑵措施:明确把课外阅读的目的当作获取新知识的手段。

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

②重视阅读质量和阅读深度,重视阅读的技巧。让学生学会品味经典,咀嚼经典。对作品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断反复品味欣赏,做到精、细、密。

③期中考试后,结合采蜜集,3-6年级全面推动“5+2”经典阅读模式。

确定可行的阅读指导方法――学生阅读采用四遍六步阅读法,加大对各班阅读成果的检查力度。

三、今后工作目标

1、加强对各中心校的教学视导

2、全面推动古诗积累、主题阅读、“5+2”经典阅读,到下学期末初步形成我校特色,学生综合素质(听说读写能力)见成效。

3、各班建立这三方面工作的自主运行机制,健全学校评估机制。

第四篇:语文调研报告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改革实践中,广大教师努力转变观念,认真探索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落实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改革作业方式、改革考试方法等措施,优化了语文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回顾10年来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历程,赤峰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逐渐从一种实验性、探索性的课程实践,转变为一种常态的语文课程实践,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各个旗县区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已基本形成,改革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了进一步发挥优势、克服不足、优化过程,现将目前全市小学语文课改实施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在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的组织引导下,广大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中。如参加各种形式的新课程培训、教研活动、专家讲座等等。只要我们参与教师对语文课程教学问题的研讨,去查看语文教师的教案、论文、教学反思或教学札记,我们都会听到、看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等语文新课程理念的表述。这些现象表明,语文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已经逐渐融入到语文教师日常的工作话语中。可以说,经过10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已经为广大教师所熟悉、所认同,并且逐渐融入语文教师日常工作的话语系统。教师们已经初步树立了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2、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步的转变

经过10年的语文课改实验,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渐发生变化。那种“满堂灌”的讲解少了,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强调诵读领悟的多了;以教参中的解释作为唯一正确解释的少了,尊重学生的理解,强调通过阅读讨论、分享交流生成对文本的合理理解的多了。注重积累,培养语感,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的表达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

随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为学生所熟悉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方式表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阅读、朗读、思考、想象,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传统的“教会”向现代的“学会”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还非常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关注学生的需求,注意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有的教师也开始从“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误区走出来。体现在:形式多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全班讨论等多种形式;有效合作――讨论的问题有挑战性、有思考价值,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恰当指导――老师参与学习讨论,适时引导点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合作探究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3、语文教师建立了初步的学生意识和课程意识。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学生会怎么想、学生会怎么做;教学过程中关注的不再只是重点、难点和考什么,而是更多地去思考什么地方打动了学生,什么方式学生最喜欢。很多教师为此建立起了儿童意识,尊重童真、童趣,通过游戏、故事、艺术表演等情境教学,让学习成为儿童幸福童年的快乐音符。教师们真正开始尝试以学生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新课程理念。

课程不再被简单地误认为是少数人的专利和工作,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深刻地认识到,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和建设的过程。于是打破了传统的简单、被动地任务完成式的工作思路和方式,以《纲要》、《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自主、灵活、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主要表现为:

(1)重新把握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不再简单地拘泥于教材,“教”教材本身,而是用教材的内容,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多数教师意识到不能再把教材当作“圣经”来解读,而是着眼于生活、着眼于儿童经验。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主动开发当地课程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10年间,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很多实验教师和学校的领导做了大量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意识逐渐增强。建立大语文观,扩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推进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成为许多教师课程开发的重点。很多学校语文老师会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介绍自己在课外读的书,精心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不少学校把古诗文经典诵读、古诗文鉴赏、书法等列入校本课程。

许多实验教师在集体备课中,运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思考并挖掘当地的课程资源,建立起了自己的课件库、探究基地,并制作了许多活动材料,有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随着各实验学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语文课程基础性及其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得更为明显,语文课程的活力也明显增强。这样的课程意识,是打破以课本为本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口。

4、语文考试评价改革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考试评价对语文教学实践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很多人都把考试称为“指挥棒”。改革语文考试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发挥考试评价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改进的功能,积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是10年来语文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

赤峰市各旗县区的语文考试评价,注重评价形式的多元化,从以前对学生终结性评价,到现在的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试形式由过去的单一笔试改为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口试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字、朗读、口语交际和课外阅读积累等情况。笔试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情况。从测试的内容上看,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基本价值追求。积累与运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都成为考查的内容。试题也更加关注对学生实际语文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恰当地运用语言,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文本信息并联系个人经验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重视学生多角度地理解问题,侧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的体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重视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等,都成为考试内容的重点。从测试题型上看,零碎繁琐、死记硬背的题目越来越少,题目的综合性、开放性明显增加。刻板的命题作文越来越少,自拟题目、不限文体练习习作的则越来越多。简单唯一的评分标准越来越少,依据学生不同的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以及思维水平赋分的越来越多。所有这些变化,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5、实验学校敢于挑战课改难题

语文评价改革、校本课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运作中的难点,大部分的学校没有等等靠靠的思想,主动地承担课题,挑战难题。对课改中的难点作了初步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值得我们学习。如:有对评价改革的探讨,有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有对教师培训的探讨,有对习作教学的研究,有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有对开设校本课程的尝试,尽管这些做法还不很成熟,但是,可贵的是我们都去尝试了,去探究了,这就是新课程理念在各实验学校领导头脑中的集中体现。

二、存在的问题

1、等、靠、看的思想依然存在。对于课改,首先是“态度决定一切”。有的学校处于观望状态,认为有现成模式可套,现成经验可用,抱着等、靠、要的思想;有的教师反映,因为我们的班额太大,所以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我们,等班额小了再说;还有的老师说,新的教学方式该怎么教,等教研室给我们提供一种现成的模式就好了;还有的学校说,评价改革不好操作,看看别的学校怎么搞,我们照着办就行了,等等。

2、常规教学与课程改革分离。认为常规教学是实的,是抓分数的,课程改革是虚的,是做给别人看的,教学与课改相分离。有的学校认为课改是应付各级检查,耗时费力,影响校长和教师的精力,认为课改与教学质量是两回事。新课程理念没有真正融入平日的教学管理中,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还不健全。

3、新课程目标的落实不到位。尽管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很难使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对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上,出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了,新的教学方式又没有很好的把握的尴尬局面。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成了一种形式,有的一节课只听到老师“讨论讨论”的声音,至于学生是否运用这种方式解决了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合作的时效如何,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的作用,却关心得很少。有的课在落实“三个维度”目标的达成时,过分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略另外两个方面。有的老师一节课下来,基本的教学任务都完不成,甚至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顺,就让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讲解分析的现象依然存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无从谈起。

4、对校本课程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力度不够。目前还缺乏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同于一般活动课,搞成了学生在学校演演唱唱的非语文的活动。

5、校本教研力度有待于加强,教研的形式亦需改革。全市大部分乡镇学校的低、中年级同学科教师只有一到两名,大多数的教师包班,受时间空间的制约,受资金的限制,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参与的大多是学校内部和其他年级的教师统一进行的教研活动,针对性不强。教师们反映学校开会太多,搞教学研究少。

三、反思与建议

1、加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的领导。

课程改革不是仅改变一下教材而已,它是一场重要的教育变革。不要把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等同于一般的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而要把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作为一项巨大的工程对待。校长要加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宏观管理,挖掘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最大潜力。同时,校长应该积极参与到新课程的改革中,把握新课程的工作方向,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活动,进一步感受新课程。

充分发挥基层教研组织的作用。把教研室、教导处的工作重心要下移,深入教学第一线,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入课堂,和教师一起研讨教学。通过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活动发现问题、研讨问题、总结经验、推广经验,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的辐射作用。各旗县区不仅要关注城区学校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更要关注乡镇农村小学的语文课程改革,对不同的学校在要求上要有所区别,分出层次,对师资力量相对强的城区小学,可以要求教师按新课程改革的更高要求进行,对乡镇农村小学就应该考虑其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工作量大的实际情况,在当前的情况下,可以相对放低要求,比如:首先要保证语文教学计划的正常实施,要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然后再要求教师尽快适应新的课改理念,用新的语文课改理念进行教学、评价。

2、进一步加强小学语文新课程培训的力度。

新课程培训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提升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走到今天,人们已经少了许多偏执和浮夸,多了一些理性和平实。这无疑会使我们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路上迈出的步子更加坚实有力。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本要求,有所认识和了解,在课堂教学中也有所落实和体现,但对课标的精神实质把握的不够全面、准确,有的只是一些浮浅的、形式化的东西。所以,要引导广大语文教师进一步加强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学习,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努力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转化成教学实践,形成教学策略,落实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成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3、持续改进阅读教学,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吃准目标 准确把握年段目标,增强目标意识。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级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2)、精选内容 依据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学生实际,精选教学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夯实基础 就是要做好小学语文该做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的通顺。一句话就是打好听说读写书的基础。

(4)、指导学习 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本年级、本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文本作出解释的能;对文本作出评价的能力。四种技能:朗读、默读、略读、浏览。五种习惯:预习与自学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听课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

(5)鼓励创新 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

4、加强校本教研的指导和管理。

校本教研是解决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各学校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让每位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研究如何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思想、新理念转变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落实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的、典型的问题。同时,采取切实措施,促使校本教研经常化、制度化,本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的原则,将校本教研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5、加强对语文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

评价机制是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如果评价机制不能与课改要求相统一,那么,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就成了一句空话。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大家都感觉到了评价改革的难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难就裹足不前,而应该进行积极的探索。我们的评价是为了教师学生的发展,重过程性评价,轻甄别性评价,让教师学生时时感受到自己在成长。从调研的情况看,由于评价机制的原因,很多老师担心按新课改的要求教学会影响教学质量,故“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加强与新课改相适应的评价机制的研究与探索,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和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建立和健全新的语文评价机制,从而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第五篇:语文调研报告

调研者: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2、学生对于云够用多媒体教学的看法

3、学生希望运用多媒体教学应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二)调查方法

1、访谈,与本学校几个班共10位老师进行了访谈

2、学生问卷,内容涵盖对多媒体教学价值观、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

三、调查过程及结果

(一)教师使用多媒体的现状

1、中老年教师的使用情况:

2、青年教师的使用情况:

一部分青年教师,因其有过培训经验,其有熟练的信息操控技术,加之接受新知识、新信息较快。因此平时都会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在年轻教师中使用率较高。

(二)学生的看法及建议

四、调查结果显示出的问题

目前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调查结果总的来看,学生认为多媒体上课效果好,能够提高学习兴趣,认为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形、声、色等方面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受,是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

尽管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作用很大,恰当借助课件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但如果每堂课都制作课件,这样会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精力甚至会转移教师的注意力,忽视对教材重点难点的钻研,更何况并非所有的课文都适合制作成课件来进行讲授,若为制作课件而牵强附会,课件不但起不了作用,而且还会弄巧成拙。

推荐专题: 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改写调查报告小学语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