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产品市场调查报告对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产品市场调查报告对象》。
调查地点: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
产品情况:六个系列共36种小家电产品,其中厨房系列共计15种产品,居室系列共计11种产品,此外还有浴室系列、水加工系列、美容系列和小视听系列等。
新型小家电尚未普及
在厨房系列产品中,传统小家电在消费者的家庭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电饭煲的家庭拥有率为91%,居于首位。其次为煤气灶(75%)。对于抽油烟机和微波炉这些在国内出现时间并不算短的产品来说,也已经有半数左右的家庭拥有。而诸如搅拌机/榨汁机、消毒碗柜、豆浆机、电子压力锅、电子咖啡壶、多士/面包机、电磁炉和洗碗机等新型小家电产品的家庭拥有率还比较低(见图一)。
在居室系列产品中,电风扇的家庭拥有率最高,为95%。其次为电熨斗(79%)。有不到两成的消费者拥有吸尘器、电暖气、空调扇和暖风机等产品。而对于一些在国内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产品(如:空气净化器、加湿机和氧吧等),就更是仅为极少数的消费者所拥有。
值得注意的是,从我们对消费者的收入分析中可以看出,拥有新型小家电产品的消费者的家庭收入普遍高于本次调查对象的平均水平。看来这些产品目前似乎还在作为一种生活品位和生活时尚的象征,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消费品。
近期前景不容乐观?
从我们对消费者在半年内对各种小家电的购买意向的调查情况来看,消费者近期的意向购买率较低。其中6%的消费者意向购买微波炉,4%的消费品意向购买饮水机,3%的消费者意向购买DVD ,另外还有极少数的消费者意向购买其它类型的小家电产品(见图三)。那么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现阶段消费者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是小家电对消费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还是小家电的价格令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或由于某些其它的因素?
由于传统小家电多数属于家庭生活必需品,所以目前的家庭拥有率较高,从本次调查的被访者购买小家电的时间来分析,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多数传统小家电从92年开始购买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在97-98年达到高峰,从99年开始又逐渐回落。而据我们调查显示,传统小家电的使用周期平均为5-6年,这说明近期内多数消费者拥有的传统小家电尚未到更新换代的高峰期,这也许是近期内消费者对传统小家电需求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有些小家电产品(如电风扇、空调扇等)的需求明显受到季节性的影响。有必要说明的是,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城市现有家庭, 那么对于每年新组建的家庭和农村、乡镇市场,相信传统小家电具有不可忽视的发展潜力。
而对于新型小家电来说,目前的家庭拥有率还很低,应该说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那么,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新型小家电在他们家庭生活中的必要性有多大。根据我们对消费者关于小家电的态度的调查,有65%的消费者认为“小家电是一种时尚的代表”,而只有35%的消费者表示“有了新品种的小家电,我都会买来试试”。看来,新型小家电在多数消费者心目中还没有树立起“实用”甚至“必要”的形象。需要通过一定的市场拉力来引导更多的消费者对新型小家电给予更多的关注。
“安全”“耐用”“功能齐全”―消费者选择小家电的三要素
在本次调查的四个城市中, 有64%的消费者认为影响他们选择小家电产品的因素为“产品的安全性”, 其次为 “产品的耐用性”和 “功能齐全”(分别为42%和30%),此外还包括 “产品性能”、“品牌有名气”、“产品价格”等方面。
消费者表示在购买小家电时,通常会倾向于选择他们信任的品牌和有实力的厂家生产的品牌。而“洋品牌”已经不再是获得消费者信任的唯一标准,“外国制造”也并非实力和质量的根本保障,不少消费者认为目前国产品牌的技术已经可以值得信赖。从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来看,广告多并不等于产品)。由此可见,目前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度仍然不高,单纯靠广告来建立消费者对小家电产品的信赖是远远不够的。
“小家电―电子商务”前途难料
目前消费者大多采用传统的途径来购买小家电,在四城市购买过小家电的消费者中,百货公司是他们最主要的购买地点,其次为电器商场。选择在超市/货仓商场和品牌专卖店购买小家电的消费者相对较少。而采用或准备采用在近年来最前卫时尚的购物方式―电子商务来购买小家电的消费者则少之又少。分析其原因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目前消费者对互联网的使用率还较低。在四城市中,只有16%的消费者曾经有过上网的经历。
其二,消费者缺乏在网上购物的习惯。在所有曾经上网的消费者中,只有7%的人曾在网上购物。
其三,现阶段在网上购买小家电还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有上网习惯的消费者认为,“不能预先看到实物”、“不能判断其质量、性能”、“怕被欺骗”和“质量没有保证”是他们对网上购买小家电的主要担心,此外还有消费者认为网上购买小家电还存在“不可以试”“没办法挑选”“付款不方便”“送货不及时”和“价格贵”等缺点。
一、基本情况:
1、调查总人数:共回收调研表格113份。
2、应用分类:用于养生11人,药食联用2人,药食交替2人,食疗94人,病后康复1人。
3、有可比性材料数:具有应用保健食品前后对比数据的材料72份。
4、材料来源情况:美罗国际按中华亚健康研究协会的要求,发放统一表格,由消费者填写后直接寄给协会。
5、调研涉及产品:均为美罗国际产品,灵芝菌丝体胶囊、香杞胶囊、松茸胶囊、仙叶胶囊、慧源胶囊、新慧通胶囊、慧清胶囊、玫瑰胶囊、仁美营养胶囊、和中胶囊、红钙D将囊、欣舒宁胶囊、桑菊灵芝茶、多糖蛋……等。
二、调查主要内容与结果:
㈠、产品应用定位:
1、养生:单独应用食用菌类保健食品,目的是“治未病”即养生、防衰、强生(防感冒等疾病)。
2、药、食联用:在应用明显毒性药物的同时,加用可减轻毒副作用的食用菌食品。如肿瘤化疗时,加用灵芝系列产品。
3、药、食交替:在应用具有依赖性(成瘾)的药物(如药物)时,为减轻依赖性,开始服药时,同时加服于药物相似功效(如镇静、安眠)的食用菌类食品,然后逐步减少药物用量,最后仅用保健食品,完全解脱药物的依赖。
4、病后康复:在病后或手术后,应用保健食品加快体力恢复。
5、食料:对一些长期“药疗”无效的人群,干脆放弃“药疗”,改用“食疗”,用保健食品进行全身调理,让体内慢慢增强抵抗力,从而获得康复。
㈡、经济对比
对72例保健食品应用前后有药物治疗作对比的人群,进行了经济负担分析,72例在应用保健食品前,曾以药物治疗花去医药费共计208.4352万元,人均花费2.8949万元,但结果均未获得满意效果,临床症状获得暂时缓解的人仅20人,占27%,其余均无效。这72位消费者因药疗效果不佳,停止用药。改为食疗,共花费25.1573万元,人均消费0.3494万元,取得显效的60人,占83.3%,有一定效果的12人,占16.6%。
㈢、治疗与时间对比:
对上述72位消费者,在药疗和食疗上所耗的时间进行了对比,72位位消费者进行药物治疗所耗的时间总数为6558个月,人均消耗时间为91.08个月(相当于7.59年),停用药疗,改用食疗后,72人用于食疗的总时间是327.89个月,人均消耗为4.55个月。
三、对调研结果的分析:
1、保健食品应用定位的思考:
保健食品应用定位,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定位不当往往会有违反食品管理的有关法规之嫌,但消费者是讲实效的。因此,这次调查出现了五种应用定位,这是消费者从实际需要出发,灵活处理“食疗”与“药疗”关系的结果,是群众自发的创举。这五种定位,从我国传统“食疗”的观点分析,应该认为是合理的,是符合科学的,对疾病的治疗,随着科学的发展,也开始强调不能单纯的依赖药物,而应该从全方位(包括饮食、环境、工作压力、生活习惯……)来进行综合治疗。因此,五种定位中提到的“药食联用”、“药食交替”都是十分科学的“药、食”结合。癌症的化疗药物公认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抗结核药亦是公认有毒副作用的药物,而有些保健食品就能够减轻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能够减轻抗结核药对肝脏的损害,实际上“药、食”结合应该是今后医疗技术创新的一个方向。
关于定位中的“食疗”,有人会认为是把保健食品当作药品,是违规、是误导消费者,这实际上是对“食疗”的认识问题。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指出“为医者,当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可见食疗为治疗之首选,以食治病由来已久。现在科学进步了,却否定了“食”与“治”的关系。把“药”作为治病的首选甚至是“唯一”,但在实际生活中单纯“药治”无效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这次调研中采用“食疗”的消费者,都是“药疗”无效后才改用“食疗”的,是消费者处于绝望的情况下,寄希望于“食疗”。《现代医学报》07.3.27题为“望闻问切、把脉中医”一文中,谈及中医是否伪科学时,引用了一位普通群众的一段话“科学不时最高目的,中医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并不重要,只要中医中药能够在西医之外,提供另外一种就医的可能性,就没有舍弃中医的理由,西医也不是万能的,那么多一种选择,对病人来说不是更好吗?”对待“食疗”,笔者认为也应该持有这种观点,“药疗”不是万能的,多一种“食疗”对病人来说有什么不好呢?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度”,食品和药品绝不能等同,“食疗”是“食疗”,要让消费者明白二者的区别,不要误导消费者。
2、保健食品的'经济意义:
从调研材料分析,在“食疗”前,用于药疗的费用是人均2.894万元,开始“食疗”后人均费用为0.349万元,“食疗”费用为“药疗”费用的12.06%。有效率从“药疗”27%上升到83.3%的显效率。(这里的“药疗”有效率低,不是泛指“药疗”,而是由于调研中都是“药疗”效果不好的对象。
医疗费用明显高于“食疗”,其原因除医、药本身因素外,很重要的一条,调研中的人群均属慢性、顽固性疾病,所耗治疗时间长,总费用相应较高,而食疗所耗时间均较短,见效快,费用就较低(实际上保健食品在一定的范围内,其费用不一定低)
3、时间就是金钱:
72位消费者,药料时间,人均所耗时间为7.59年,采用“食疗”后,所耗时间仅4.5个月,是“药疗”的4.9%。这不仅减少了疾病折磨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病人提早康复,恢复了工作能力,能为社会、为家庭创造新的财富。这是不可低估的效益。
4、“治未病”尚需努力:
调研材料中,保健食品应用于“养生、防病、美容、抗衰”的有11例,占调研总数的9.7%,其中纯粹是为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有5例,占4%,他们每年购买保健食品的投入数为4050元,人均每年810元,其中全年食用的有4人,每年仅服3月的1人。最突出的效果是抵抗力增强全年无感冒发生,年龄偏高者还呈现“年轻态”!
每年花不足1000元,能获得全年无病灾,真正实现了“花钱买健康”。
如今在校的大学生们,其经济来源还仅靠父母支援,而大部分的大学生未能经济独立,旅游费用还仅凭自身的经济能力,由此在行动上有了较大的局限性。进而价格就成为大学生们外出旅游首要考虑的条件,吃、住、行是基本的消费项目。
最不愿意接受的便是进店购物,这同旅游公司以购物来填补团费的运营模型有了较大的矛盾。虽大学生也有旅游购物花费,可一般金额较少,而有着较大的吸引性则是富有当地特色的纪念物或特产。一般不考虑娱乐项目。
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实施方法
(一)旅游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做好校园营销
1、将校园营销与大学生课堂相结合
同高校教学部协作,把授课内容同旅游结合一起,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并能为旅游公司带来生意。例如思想政治课里,便结合进红色旅游项目,召集大学生旅游参观革命景区;可将乡村旅游项目推荐给专业是农林动的大学生,促使他们能径直地感受农村生活,并有较强烈的兴趣。
2、加大旅游企业在高校的宣传力度
如今大学生获得旅游资料,一般都通过互联网或是亲朋好友。可大学生作为其旅游公司的市场,还未从本质里受到关注,所以一般没在广告或宣传方面进行投入。旅游公司应扩大对大学生的宣传度,经不同的渠道,如校园里分发宣传海报、旅游单及支持学生活动项目等,能增强旅游公司在大学生里的知晓度。
(二)做好市场调查工作,设计适合大学生的特色线路
1、树立“薄利多销”的营销理念
旅游公司需从本质里关注大学生,建立起“薄利多销”的销售观。纵使市场利润不是很大,但此市场潜在的规模较大,所以公司需有专门人员进行负责,经不同方式的调查,如访谈、问卷等,凭大学生对旅游意向来安排具体线路。
2、与高校学生社团合作
同高校社团进行协作,让大学生一同进行线路的开发。旅游公司不仅需做好市场调研,还需举办各项活动,让大学生真正地加入开发旅游项目中。譬如开展校园设计旅游路线比赛,依据大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具体线路,且评选出“最高人气路线”奖,而受大学生欢迎的路线需增强宣传力度,由此使参与旅游的.大学生人数增加。
(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大学生作为观念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团体,所以旅游公司更应提供给他们充足的有着丰富经验的导游团队,经旅游过程提供的高品质服务来博得他们的信赖。
与此同时,还需研究出相关纪念意义的旅游产品,虽大学生不会花费过多的旅游开销,可习惯为亲朋好友带回纪念品,所以导游需在恰当时间,引领他们进到相关商店进行采购,特别是有品质保证、价格低且迎合大学生审美观的旅游纪念品。
市场前景
1、大学生旅游动机强烈
依大学生对旅游兴趣的相关调查表明,有浓厚兴趣者占80.8%,兴趣一般占14.2%,而反对者仅占5%,因其较高的学历、知识及素质,较强的好奇心与旅游动机,所以,旅游便成为大学生们最愿意选择的休闲形式。
2、大学生闲暇时间较多作为国内的大学生来说,大概拥有占据全年时间47%的休假日,即约172天,包含寒暑假及国家规定的节日假;与此同时,国家教育部还提供给大学生较多的自习及社会实践的时间。所以,他们具有较充沛的旅游时间,且能自由地选择旅游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大学生消费受制于自身经济能力的限制,但从旅游动机和闲暇时间上来看,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前景较为乐观。在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方面,旅游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做好校园营销;做好市场调查工作,设计适合大学生的特色线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旅游消费,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旅游市场的开发,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使大学生缓解学习、就业及生活的压力,娱乐身心,领略大自然的瑰丽与神奇,增长见闻,磨砺心志,做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推荐专题: 市场调查报告格式 市场调查报告 产品市场调查报告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