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方面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方面的调查报告》。
摘要:小学生不会观察,作文时无话可说,是造成学生作文困难的主要原因。观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任务。
小学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来抓。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观察培养
一、 调查概况:
(一)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15日――19日
(二)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二曲镇东街小学四年级十二、十三班
(四)调查目的:
了解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的一般状况,
找出学生作文困难的症结所在,从而为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提供习作水平提供依据。
二、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调查问卷包括三个方面及简单分析。
(一)关于读书的兴趣、方法、读书笔记。
问卷情况统计:在100份问卷中,喜欢读课外书的占86人,每天读书时间为半小时到一小时,但能及时做读书笔记的同学只有18人
分析思考: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作文素材积累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指导有效的读书,养成随时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二)作文目的、感受及对当前作文课的评价。
问卷情况统计:在100分问卷中,有74人认为作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0人认为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6人作文目的不明。
分析思考:写作文的出发点就是我手写我心,即就是作文不是为了老师、家长,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喜怒哀乐。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的点滴中寻找写作素材。
(三)积累素材的方法
问卷情况统计:在100分问卷中,有60人认为作文素材来自身边的生活;10人认为作文很难,无从着手; 23人能够仔细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27人能把自己身边感兴趣的是随时记录下来。
分析思考:学生留意身边生活的习惯基本养成,但留意记录素材的习惯不够好,教师应该在引导与鼓励方面变换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我根据自己在三个月的实习期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语文课课堂管理现状问题问卷调查表”,并在石柱民族中学高二年级进行了实地调查。
1 问卷调查
1.1调查对象和方法
结合自身在实习三个月的时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语文课课堂管理现状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高二年级5个班级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各班各40份。高二(3)班共收回30份,有效卷25份;高二(7)班共收回35份,有效卷32份;高二(8)班共收回40份,有效卷35份;高二(11)班共收回37份,有效卷35份;调查问卷共24小题,均为单选题。每题共四个选项,分别是:A、总是100%; B、大多时候75% C、偶尔25% D、从不0%
调查问卷主要从明了课堂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追求自己的兴趣、体验成功、收到迅速,真实的反馈、受到合理的约束、整合学习的时间、与同学积极交往、得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共10项问题进行调查。
1.2调查结果分析
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普通高中语文课课堂教学在不断优化,取得很多成就。金无足赤。当前普通高中语文课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1、3、4、5、6、8、10题依次反映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学方法层面的具体问题);二是教学交往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2、9题所反映的);三是教学纪律管理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7题所反映的)。
下面着重就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2 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过多强调对学生的管束和学生的顺从,而较少给学生留出自由的空间。我国现阶段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阶段,很多地区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基本上是倾向于课堂秩序的控制和维护教师的权威,在绝大多数学校里,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是安静的课堂,能够控制的课堂,学生听从指挥的课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多,时间久了,学生养成了习惯,所以他们不会经常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提出改进我们的教学的意见了。
其次,在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学生花在小组和全班活动的时间极不平衡,绝大多时候课堂上进行的是单一的全班活动,课堂交往时间比重的失调导致学生个体意识的缺乏。 再次,我们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教师往往对活跃而爱表现的学生予以较多的关注,而对沉默的学生缺少关爱、缺少尊重,以至于在课堂交往中,一部分学生成为交往的“贵族”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沦落为交往的“奴隶”,甚至出现了教师教学失明失聪的现象。
2.2 相应对策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交往氛围是课堂交往和谐进行的基础。
1、养成平等对话的教学风格。现代教育学认为,教与学的平等互尊是促进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其个性和需求;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实现,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发现、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自由、灵活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信任并鼓励学生参与交往。教师真诚的信任、赏识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交往信心,“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又可增进学生的“向师性”,促进师生友谊,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现合作学习,强调生生互动。
合作学习是交往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是一种促使学生之间人际交往和合作互动的基本形式。最初学生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和他人交流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如何合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我们可以在两个步骤上掌握这一过程:学会珍惜合作,掌握合作的技巧。 第一步,让学生必须懂得珍惜合作。如,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各个小组的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完成任务。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使其意识到彼此的需要,彼此能够互相帮助。
第二步,学生在逐渐适应合作后,教师可以先让他们参与塑造团体形象、增强小组凝聚力的活动。如让小组设计横幅或海报展示小组的名字和标志。为了确保每个人都参与设计,可以要求在内容上必须有每个成员的作为。在学生慢慢学会了合作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各种团队竞赛,如“知识接龙”,“辩论赛”等。 总之,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可以培养学生的.“竞合”精神,让学生既要学会在啊竞争中胜出,还要学会在合作中超越!
三、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的课堂交往技巧。
1.教师要学会实现心理角色换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实现师生双向互动。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依次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当低层次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当人们的这一高层次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的时候,人们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产生积极进取的渴望,也才会有开朗的性格,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愿望的动机,才能创设相应环境,激发学生潜能,保证教育最佳接受效果的出现。
2.教师应该擅长使用一些小技巧。如,准时上课、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等获取心理优势;掌握课堂提问、师生对话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策略和具体方法必将营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交往。 教无定法。我们的教学本就是充满激情和生命理想的师生共识、共享和共进的过程,让我们师生双方用心用智慧去实现和升华这一过程。
调查时间:20xx年4月1日
调 查 人:四年一班 郑同
调查方式:上网查资料 采访家长
调查主题:清明节的渊源,清明节纪念方式,清明节的诗歌,清明扫墓活动
调查内容:
一、清明节的渊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1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画蛋。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干,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宫词》:“寒食宫人步打毯。”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
二、清明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三、清明节纪念方式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
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采用树祭、花祭、网祭等全新的形式去祭奠逝者,表达哀思,越来越注重心底真实的情感。
推荐专题: 语文方面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