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职高

2023-12-03 22:21:3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础教育调查报告职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基础教育调查报告职高》。

第一篇: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我被分到衡阳市外国语学校初二(372)班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英语专业课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两个方面。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虚心的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实习期间,我也对我校做了一次深入的教育调查工作,针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这次调查的主要方法是发放问卷,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有所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调查的过程十分辛苦,为了得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为了更好的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况,最终的调查结果如表附一。

1.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 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在中学学校教育中比较普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调查 发现,因“喜欢学习”上学的初中生仅占 10.5%, 充分说明厌学在中学教育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学生厌学主要表现是: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 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 学习成绩差等后果。根据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心理诊断,学生 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 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 工作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 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 等情绪的反应。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 他们的身心健康。

2.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分析

2.1外在原因

2.1.1学习的时间周期较长。

学习是种内化过程, 不仅需要很大的心智努力, 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根据《教育法》的规定,适令儿童的基础教育需要九年的 时间, 如果升入高等院校需要更长的时间。 我们知道, 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 干的时间长了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厌倦情绪,何况至少要九年的持续学习呢?

2.1.2学习负担重,内容繁琐、教学方法的呆板。

现在,提高升学率更是各个学习的第一要务,这关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然而,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采取“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精神高度紧张。大量的作业,大量的联系使学生岳发感觉是极其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 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师、学生 及知识构成的传递系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 运转着, 很少发生变化, 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 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厌学心理。

2.1.3学生心理压力太重。

现代中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太重,无论是望子成 龙的家长,还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驱使的教师,都对学生的学习抓得特别紧。学 生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中接受最多的信息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 好学校。特别是家长教子心切,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又毫无心理学知识。 所以,总是无休止地埋怨、挑剔,使孩子产生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使家长满意的 挫折感。这样,学生心理产生太大压力,必然造成厌学心理。

2.1.4 缺乏必要的辅导和关心。

有些家长在平时从事繁重的工作,回家又要 忙于家务很是辛苦,他们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认为只要 将孩子的吃、穿照顾好就行了。孩子学习上无人辅导,思想上又无人关心,天长 日久,孩子怕苦怕累,遇

到困难绕道走,失去依赖就寸步难行。

2.1.5 教师原因。

常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反过来也有厌其师而倦其道。教育 方法落后,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 次学生因为对老师的反感而讨厌上老师的课,极力回避与老师的接触,最终发展 到对某一科目的厌学。有些则是过分的看中分数,使学生感到厌烦。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素质低下。教师是学生第一线的教育者,是影响中学生学习态度的最关键因素。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使学生不满。更有的老师,公然歧视所谓的“差生”,仅仅因为低他们的成绩不好而全盘否定,见了他们更是表现出不屑与轻视,一旦这些差生做错什么就严加惩罚,大打出手,仿佛遇见仇敌一般。“差生是由老师一手造成的”。低素质的教师使学生对其产生逆反心理,明知自己做得不对还是要做,为的就是“整老师”,“你想办法整我,我就想办法整你!”

2.2内在原因

2.2.1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没 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该怎样去学,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盲目 性。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还会受到来自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同时又不 知道怎样与教师密切配合和交流。导致自信心降低,遇到困难时就产生逃避的想 法。

2.2.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由于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导致学业成绩不良,造成精神苦闷,觉得难以学习下去,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极重要。

2.2.3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是导致厌学心理产生的内在原因。

厌学学生中一 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现在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 理解能力、创造能力都不会太高。

2.2.4人际交往问题。

青少年更渴望寻求同龄人的接纳、陪伴和友谊,倾向 于从同伴那里看到自己,否则学生会觉得孤单无助,自尊心受到打击,就开始讨 厌学习。他不是真的讨厌学习,只是不喜欢学校环境。从而对学校生活产生了恐 惧,开始逃避上学最终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3.解决方式

3.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社会、学校及家庭,为从根 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 和教材都适当降低了要求,减少了教学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从 过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有充裕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有利于 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 的精力,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生活。

3.2 充分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

突出实验教学,不但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 验,而且要组织好每一个分组实验。当上实验课时学生的积极性都是很高的,说 明学生喜欢实践活动。要尽量通过活动课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看录像等,开拓学 生视野,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克服厌学情绪。

3.3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向 45 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的消化、吸收率高就等于减轻了学生 的课业负担。这样就杜绝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3.4 寓教于乐,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愉快的情绪相结合。

父母或教师应从 青少年身心的发展特点上掌握孩子最喜欢哪些事情, 然后把学习文化知识同引起 学生愉快情绪的活动结合起来,每当学生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时,就放手让 孩子自由选择去做自己喜欢干的事。长此以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建立 起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变厌学为好学。总之,要面对学生或多或少存在 着的厌学情绪,不断发现各种克服此现象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从而使学生生动活 泼、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业,以提高教育质量。

3.5 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营造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中,教师心中时时 要装着厌学学生,为其营造一个能广泛参与学习的机会,备课时要了解厌学学生 的知识结构,学习过程中做到五优先,即优先提问,优先答问,优先演算,优先 批改,优先辅导。四经常,即经常考察,经常指导,经常鼓励,经常强化。很多 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 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老师要及时想 办法,尽量创造环境,教师要用爱这把钥匙开启僵化的心灵,要爱得真,爱得持 久, 多关心了解, 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 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 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 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才会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 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3.6 老师要注意批评的尺度,成功时让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悦。

中学生的承 受能力远不如成年人,但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就要注意场合和尺 度,以激励为主,少用批评、责怪为妙。对学生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 肯定和表扬,让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能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 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 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 果.

总之,中学生“厌学”,除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注意因势力导,因材施教,齐抓共管,从严治校,那么,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扼止。

第二篇:学前教育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全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找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今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措施,近期,区统计局对延平辖区范围内的学前教育情况通过实地访问、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了深入调查。采集了大量反映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有效信息,本文在综合分析各类信息的基础上,查找当前学前教育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基本现状

(一)幼儿园配置基本状况

20xx年末,延平辖区有幼儿园138所,其中:公立幼儿园20所,在园人数4898人;民办幼儿园75所,在园人数10264人;普惠性民办园20所,在园人数2150人;参与加盟、连锁、并购幼儿园22所,在园人数4382人;无办园许可园1所,在园人员159人。民办园个数和在园人数分别占总量的79.2%和68%.

(二)师资力量配置情况

从教职工人数方面来看,延平辖区幼儿园职工数有1829人,其中:公立园职工总数436人,专任教师320人,具有教师资格证的320人;民办园职工总数1393人,专任教师798人,具有教师资格证的452人。民办园专任教师占总量的71.4%.

从教师收入方面来看,公立园在编教师月平均工资4696元,非在编人员月平均工资1900元;民办园教师月平均工资1700元。公立园平均工资明显高于民办园。

从教师学历方面来看,公办园教师本科生学历142人,专科及以下学历106人;民办园本科生学历98人,专科及以下学历643人。公办园教师本科生学历占比高于民办园44.1%

(三)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与收费标准情况

20xx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为5858万元,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重10.83%;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100元/生年,财政拨款标准100元/生年。

20xx年公办园收费标准在340-410元之间,普惠性民办园收费园最高限价800元,其他形式的民办园收费标准在150-20xx元之间。

(四)到20xx年教育资源目标与需求分析情况

20xx年延平区3-5岁幼儿数为14341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0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51.2%,全区公办幼儿园招生4298人。

到20xx年,预测全区3-5岁幼儿数有21264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目标85.2%,专任教师总量缺口1000人左右,学位总量缺口4500人左右。到20xx年拟新建幼儿园20所,其中公办园13所,新增学位数4050人;改扩建幼儿园数15所,其中改扩建公办园6所,增加学位数1500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所需资金预计21000万元。

二、主要问题

(一)幼教资源短缺。一是随着幼儿入园压力不断增大,幼儿园数量少、超规模、大班额情况十分突出。国家规定最大办园规模为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但本次调抽的夏道中心园和新东方幼儿园平均每班人数均严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二是公立幼儿园数量少,特别在近几年的招生中更出现了报名人数严重超过招生计划的问题,需要通过排队摇号入园。同时现有办园规模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经费保障不足。虽然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但仅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10.43%,并且只有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可以享受财政补助,而补助大部分都用于日常办公、园舍维修、设备添置、教师培训,所剩经费不多。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完全靠自筹经费支撑,有的园舍年久失修,教辅玩具短缺,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待遇不稳定,为了节省办园成本,经常招收半托生和日托生,处于超负荷运转。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是公办幼儿园在编的教师严重短缺。农村公办附属办儿班10人以下不给编制,外聘的保教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民办园为了降低成本,低薪招聘低学历非专业人员任教,无法保证教育质量。二是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全区外聘的教职员工(含公办园)月工资(含其他福利待遇)平均不到1800元,特别是民办园幼儿教师劳动强度大,很难保证"2师1 保".因此,民办幼儿园的老师遇到待遇更好的幼儿园就会立刻跳槽,老师流动性极大,人员不稳定,不利于幼儿园的发展。

(四)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一是安全意识不到位,部分园不重视幼儿安全能力的'培养,安全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二是部分民办幼儿园租用非教学用房,不符合抗震标准且无网络设施。三是部分园餐饮卫生条件差,消毒和防蝇设备不齐全,炊事员无证上岗现象严重,未配备保健保安人员。四是部分幼儿园周边环境差,门前摆摊经营小食品者较多,直接危及在园幼儿食品安全。

三、几点建议

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奠基工程,对个人的未来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意义重大。为加快发展我区学前教育事业,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认真落实规划建设扶持政策。一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安排和落实。在新城开发、旧城改造中,同步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幼儿园。对现有的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幼儿园,要逐步进行改造。二要把学前教育作为落实"惠民工程"的重要举措,抓住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发展学前教育的机遇,集中建办一批高质量、示范性、标准化幼儿园,利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

(二)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要科学安排学前教育投入。严格执行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政策,逐步将学前教育经费单独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对农村困难家庭幼儿、城镇低保家庭幼儿、孤儿和残疾幼儿入园给予资助。二要出台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目前全区民办幼儿园75所,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78.94%,在园幼儿占全区在园幼儿的一半多,这些民办幼儿园,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足,为全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收费较低、投入不足,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相比,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职工待遇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这种公、民办幼儿园表像上的待遇不公平,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在园幼儿受教育程度和效果的不公平。因此,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培训教师、结对帮扶、减免租金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给予扶持、研究出台对民办幼儿园的资金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园、投资办园。

(三)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要通过多种途径,建设一支稳定合格的师资队伍。一是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编制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测算和核定幼教编制,继续向省上争取幼教编制。二是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人社部门制定师资补充方案,采取引进、签约、招考、招聘、培训转岗等途径,加快幼教师资配备。同时,在职称评定、班主任津贴评审发放、评选优秀等方面,幼教与中小教享受同等待遇。三是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幼教培训纳入教师整体培训计划,尤其要把中小学转岗教师培训作为重点,通过园内培训、集中培训、远程培训、专家引领、专业自修等途径,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的幼教师资队伍,为提升我区学前教育质量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四)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幼儿园是幼儿活动、学习、休息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培养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任。一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定期进行应急预演练,确保紧急情况下教职工和幼儿能够安全地撤离、疏散。二要督促落实幼儿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幼儿健康体检等各项安全制度,对校舍、大型教玩具、消防器材定期检查维修,发现安全问题应立即解决。三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规,餐饮消毒、食品留样、防蝇防鼠设备应尽快配备到位,食品采购加工操作要规范。严格校车管理,坚决遏制违法违规驾驶行为。四要坚决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该关停的坚决关停,对民办幼儿园条件差、安全隐患严重、限期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采取强制措施予以取缔,不断规范办园秩序,推动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第三篇: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幼儿教育是为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组织方式与策略及教育环境的认识不仅影响幼儿园教育实践,同时也隐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

一、 调查项目及范围

调查项目主要包括: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幼儿的教学课程结构内容。幼儿的教学目标与评价几个方面。其中观察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程度为首要之重,因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理论决定实践。调查的对象范围是我区16所学校的学前班,我区属白塔幼儿园,部队蓝天幼儿园及慧枫幼儿园、水塔幼儿园等几所大型的私立幼儿园。开学以来共听了10节幼儿教师的课,同时为作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学科间的交流,提高整合课程的技能,我听了小学英语、语文、数学、音乐、美术43节。由于这次是先听小学课,历时一个月,接着听幼儿园课,后来由于非典原因,很大一部分私幼儿园没有走到,这将作为我今后的工作量。作为新教研员,刚刚从事这项工作,谈不上调研报告,只是自己在幼教方面的一些看法,供领导们参考

二 、 调查目的意义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幼儿教育教学情况,为更好地实施幼教新《纲要》而服务。

三 、 过程分析

幼教教学状况:

1、教学内容分为生活、学习、游戏、环境、运动,贯穿在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四个幼儿教育阶段。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和个性幼儿探究的特点和规律在共性当中也有其个性。

2、教学结构:活动课程,研究性课程

3、目标:转变观念,加强幼儿园科学管理力度,探索在新型师幼关系中,如何创设幼儿主动学习的良好教育环境与适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制度。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观察,我区幼儿教师积极性比较高,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吸取精华,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技能,教师与幼儿之间是一种对话与分享的关系,在活动中让幼儿尝试在先,教师指导在后,理解幼儿的探索愿望和探索行为,推动幼儿按他们的逻辑与方式进行适当的探索。如在蓝天幼儿园卫敏教师“能干的小手”这节幼儿活动课中,教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限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生活学习经验,使幼儿对自己的小手有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并培养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会做的自豪感,围绕小手这一知识点,通过儿歌、游戏、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孩子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到小手的作用。通过让幼儿动手制作,教师适时鼓励、及时评价、增强了孩子爱劳动的意识,从而使幼儿更加爱护小手,通过让幼儿欣赏手印画,感受手印画的美丽,激发起动手印画的兴趣,展示作品时,让幼儿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由此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大胆发言的好习惯,整个教学活动里,得到的是快乐和成功。随着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在我区幼儿园得到实施的'同时,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新型关系较为突出,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居高临下的倾斜,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分享,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和互相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自然与和

谐,充满了创造和快乐。如在白塔幼儿园金洋“我爱洗澡”这节幼儿活动课中,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对话与平等的关系,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身体的不同部位,并能用身体的不同部位随音乐舞蹈,让幼儿充分的享受自由舞蹈的乐趣,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用双手有节奏地搓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并使动作具有美感,从中培养幼儿爱洗澡,爱清洁的好习惯,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时间证实了幼教新《纲要》中的幼儿“探究性、学习”确实是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也看到一些问题,目前我区幼儿园部分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原因我个人认为是教师的惰性。因为幼教新《纲要》阐述的特别明白,而且他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去展示、去创造。

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部分教师不注重整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幼儿的反映作出灵活的设计和处理,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关节”这一课中,教师只注重教材,一节课从头到脚把所有的关节都教授出来,结果幼儿消化不了,把膝关节指成了肩关节,闹出了笑话。对这节课我进行反思,觉得对幼儿来说一节课所要教的知识多少要根据幼儿的课堂反映效果进行适当灵活的调整。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性而无趣味性,其实幼儿在做各种各样游戏活动时要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你身体哪一部位在动,幼儿会很容易找出来,但要如果让他把名称说出来就比较难了。所以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把各个关节名称谱于幼儿熟悉的优美乐曲中或编成顺口的儿歌,如:“腕关节,腕关节动动你的手;肩关节肩关节,晃晃你的肩”,并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把知识渗透在各种游戏活动和

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加以巩固和创新,这样使幼儿缩短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激起幼儿的求知欲的浪花,使他们爱学,会学和富于创造力。

2、幼儿园教育要注重科学性,避免赶热闹的现象。

如训练幼儿进行珠心算,这种集中时间训练出来的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不大,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靠牺牲幼儿大量游戏、活动时间换来的去渐渐被遗忘了,而且在幼教《新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把珠心算视为幼教中的邪教,所以我觉得在对幼儿教育中,一定要注重科学性、有效性,把儿童的头脑用到该用的地方去,用到需要智慧的而且能增加智慧的地方去。

3、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充分地把家长调动起来,成立如“母亲沙龙”等形式的家长组织,由幼儿园主办,面向家长,以座谈、讲座、娱乐游戏等多种形式,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不定期发行小刊物,内容可以是交流各种有关育儿知识、信息、营养、生活常识,探讨家庭教育的内容等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让教师与家庭彼此沟通,互相了解孩子在家、在园时的情况,力求对孩子的教育观点,理念及方法建立共识,这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和幼儿园相比,我区学前班相对要差一些。

我区16所学校,共20个学前班,部分在职幼儿教师平均年龄为40岁左右,部分教师是外聘教师,从整体上来看,学校对学前教育还不够重视,管理不够规范,教学内容单一,忽视能力的培养,没有把创造性作为整体素质教育中的核心要素。在幼小衔接上出现了断轨现象。因此很多家长认为学前教育是浪费时间,因为教的很多是重复知识,上一年之后,教师还要重新教,这样再学时,孩子就无兴趣、无新鲜感了,或者觉得知识简单,就会养成骄傲,上课不注意听讲的习惯,这与当前幼儿教育《新纲要》和小学基础教育中提倡的探索型、

研究型学习大相径庭,而且很多一年级孩子在个人行为习惯养成、个人事物管理以及与人交流合作方面能力都非成差,不会扫地、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等等。因此,我觉得需要改善学前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学前教育这一阶段,应该注重加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自理自立,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进入小学一年级打好基础;

2、 加强学前班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通过继续教育加强自身学习,同时我也会随时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

3、 内容要有计划性,根据《新纲要》把该开的课程开齐,开全,开足,达到学前教育的目标;

4、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开设英语课,研究表明6岁左右正是学前教育这一阶段儿童学习外语的敏感期。如果在这阶段时间里,适当加大外语信息输入量,加强儿童学习外语实践活动,会大大地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也会大力支持、拥护。

总之,新课程带来了新教育,同时也向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会随时对自己的工作以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相信,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我区幼教工作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学前教育调研报告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如何因地制宜办好学前教育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民生课题。为搞清本地学前教育现状,找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秦皇岛市抚宁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就全区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抚宁区现有学前教育机构102所,其中公办幼儿园84所,民办幼儿园18所。共有3-5周适龄幼儿x人,在园幼儿x人,总入园率x%。幼儿教职工总数x人,专任教师x人。近年来,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以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改造提升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办园行为,着力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格局,学前三年入园率逐年提升,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一)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办园条件不断改善。按照“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安排,总投入x万元,全部完成一二期新建、改扩建任务,新增建筑面积x平方米,新增幼儿学位x个。其中新建幼儿园4所,利用原有教育场地设施改扩建幼儿园41所。在此基础上为公办幼儿园配置了室外娱乐设施、办公设施、食堂设备等专用设施设备3万余件(套),为33所一类以上幼儿园配备了触控电视电脑一体机,实现了“班班通”,投入x万元为10所民办幼儿园添置了256件(套)保教设备。此外,学前三期目标计划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完成改扩建幼儿园11所,设备装备累计投入x万元。

(二)着力加强幼教队伍建设,保教水平逐步提升。自“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共招录x名幼儿专业教师充实到农村幼儿园任教,同时鼓励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和幼教特长的小学教师通过培训转岗到幼儿园任教。截至目前,全区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有445人,幼儿教师专业化率达到74.54%。此外,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随着幼儿教师队伍走向专业化和年轻化,全区学前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三)切实加强园所管理,办园行为日益规范。教育主管部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打造规范化幼儿园。截至目前,全区拥有省级示范园1所,市级示范园6所,一类幼儿园31所,二类幼儿园42所,三类幼儿园12所,另有2所民办园跨入市级一类幼儿园行列。与此同时,从抓日常管理入手,从抓内涵发展着眼,通过规范收费管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推行科学保教理念等举措,不断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目前在规范化幼儿园就读幼儿6569人,规范化教育率达到了89%。

二、存在问题

(一)城区学前教育资源依然不足。现有幼儿园班额偏大,特别是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里不断迁移,加上二胎政策放开等因素,适龄幼儿增长速度加快,城区幼儿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日益凸显,短期内仍会面临“入园难”问题。

(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总体来说,农村公办幼儿园办园标准不高,办园条件不均衡,管理依然薄弱,特别是师资专业化比率不高,保教质量有待提升。此外,受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差、家长观念守旧等因素影响,偏远山区农村幼儿园学前三年入园率偏低,普及工作还有待深入。

(三)民办幼儿园监管难度较大。部分民办幼儿园,特别是一些无证幼儿园场地较小,条件简陋,且无专业教师,科学保教和禁止“小学化”倾向难度较大。但因其便利性和实用性,迎合了部分家长的心理需求,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生存空间,仅凭教育部门一家之力难以监管到位。

(四)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尽管区政府每年都在招录幼儿教师,但师资力量依然薄弱。现有编制严重不足,按照“两教一保”标准要求,全区幼儿教师数量存有较大缺口。同时,一些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公办幼儿园的部分教师没有受过正规培训,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不高,教育方法单调,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北部山区幼儿园难以留住人,教师流动性较大,不利于山区学前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认真调研、科学规划,确保学前教育布局合理。要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未来相结合,在解决现有矛盾的同时,也为长远发展留足空间。要认清人口流动的趋势,掌握人口分布规律,用发展的思维做好规划布局。为此,要认真搞好调查摸底,联合卫计部门摸清农村和城区各个片区现有和潜在的学前儿童数量,做到进退有据,以免布局失理,浪费资源。同时要做好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衔接,在开发住宅小区时,按照配套标准,置留出幼儿园建设用地。

(二)多措并举、统筹资源,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在前期做好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加大落实和推进力度,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各个项目顺利实施。一是加快推进骊城学区第一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启动实施原教师进修学校校址新建公立幼儿园项目,切实解决城区“入园难”、大班额问题。二是继续鼓励民资进入学前教育领域,支持发展连锁式民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园向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弥补公立资源的.不足。三是向农村倾斜资源,统筹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以打造规范化日托园为突破口,逐步解决农村幼儿园标准不高、管理欠规范、入园率不高等问题。

(三)招管并举、抓好培训,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要想方设法解决编制问题,根据区情实际,每年定期招聘一定数量的幼儿专业教师,充实到农村幼儿园任教,同时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完善管理办法,稳定山区幼儿教师队伍,有计划、分步骤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率。此外,狠抓幼儿教师素质提高,通过以赛促练、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特别是对没有取得资格证书人员,每年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保教水平,以适应学前教育发展需要。

(四)强化管理、提升内涵,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底线思维,监督和指导幼儿园做好安全防护、食品卫生、消防、传染病防治和园舍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切实加强对民办园的管理,促其规范化。针对无证园,区政府要统筹协调,建立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各司其职的合力监管机制,对安全隐患大、保教质量差的家庭作坊式幼儿园坚决予以取缔。要注重内涵发展,创新适宜的教育模式,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突出素质和启蒙教育,注重幼儿体育锻炼、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确保每个幼儿平安、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

第五篇: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对某种教育现象调查后,对其结果整理成的文字材料,就是教育调查报告。其作用是就某一科研课题搜集材料、罗列现象,在整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分析、归纳综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探索事物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找出解决总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调查报告一般都包括总提、主体、结论这三个“老三段”的基本格局。调查报告结构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导言。(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交待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通调查还是非普通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体现调查报告的价值。

(3)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条分缕细地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数据如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可以增加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①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②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的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③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性;④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讨论或建议。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结论。利用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列出参考资料。即在写调查研究报告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篇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日期),目的在于对所写报告负责,并对读者提出信息,也是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第六篇: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全面贯彻实施,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管理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已愈来愈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完善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管好用好教育经费?xx市各级财政部门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

20xx―20xx学年度,xx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农村中小学校1671所,其中:农村小学1461所(含389个教学点,220所中心学校),初中学校210所。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83831名。在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25505名。

20xx年,xx市在1区9县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这项政策惠泽了全市80万农村中小学生。各级财政部门以实施新机制为契机,优先保证并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保障力度,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以20xx年为例,全市10个县区全年预算内教育支出56179万元,加上中、省、市安排的“两免一补”资金9160万元、危房改造资金7051万元、教育专款2963万元、县区配套20xx万元,教育资金投入总量达77967万元,比20xx年增加了18898万元,增长32%。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公用运转经费4778万元,教职工人均年公用经费达1873元,比以前年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学校的正常运转,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校资金量增加,管好用好教育资金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为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于20xx年在全市初步建立起“预算到校,专户到校,拨款到校”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方式。各县区按新的管理方式,设立了教育资金专户,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逐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新的管理方式运行后,对规范农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方式对比分析

目前,从全市情况看,各县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银行代发,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和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大体来看,有以下五种管理方式:

第一种是中心学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核算与管理集中在中心学校。如旬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年初预算到县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根据二级预算分期拨付到校,以中心学校为独立核算单位,村组小学经费支出向中心学校报帐。对于专项资金实行财政、教育部门两家联合下达资金分配文件,教育部门负责项目实施,财政部门负责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工程完工后,由县财政、教育部门对工程支出票据进行审核报帐。财政部门不直接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实施监督,由教育部门、中心学校实施内部监管,以学校自行管理财务为主。

第二种是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对农村中小学校经费实施集中核算与业务管理。如平利、岚皋县,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对专项资金实行报帐制,即:学校将项目建设支出票据报送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工程进度直接将资金拨付到校。

第三种是会计委派制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县财政部门委派会计驻乡镇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实施支出审核管理。如白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驻乡镇委派会计审核把关后支付。对于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校,由县教育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财政部门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支出票据由委派会计和财务总监审核后支付。

第四种是县教育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县教育部门内部设立核算机构,对乡镇初中学校、中心学校财务集中核算。如石泉县今年在县教育局内成立了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财务核算与监管,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校核算,报帐制管理”的办法,财政部门负责按预算拨付资金,资金监管由教育部门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

第五种是县财政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收到县级集中管理。如汉阴县,在县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教育经费核算股,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业务,直接管理到初中及中心学校。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专项资金由教育经费核算股集中核算,实行报帐制管理,从收支源头上监控财务活动,增强了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xx市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管理方式不统一,有的管理方式停留在旧的“以乡镇为主”的办学体制下,有的管理方式已与“以县为主”的新体制相适应,还有的管理方式处在新、旧体制的交叉运行中。从各县区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财政监管缺位。实行学校集中核算、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及会计委派管理方式,县区财政部门实际上只管了经费的预算与拨付,面对量大面宽的教育经费监管没有到位,由学校、乡镇或委派会计实施监管,一些学校财务管理出现了漏洞。

二是管理关系不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学校独立核算或会计委派管理,县区财政部门未对学校经费进行核算和监管,乡镇领导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会计核算环节中经费支出的审签,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财务主体地位。教育部门认为只参与资金初级分配,对学校资金监管中间隔着乡镇政府,想管而又不便于去管,使本系统财务监管难以实施。

三是运作程序繁杂。实行乡镇集中核算,学校整个资金的审批,除工资外,学校领导先签字,送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报帐员审核,之后总会计把关,送财政所长签字,重大支出需送乡镇分管领导,甚至乡镇长审批后报帐,造成审批环节多,工作效率低,学校对此意见较大。

四是管理效果不同。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资产及债权债务的全程监管,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而其它几种管理方式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缺欠。

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于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农村中小学校财务一般不与乡镇财政发生核拨关系的实际,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管理的方式比较完善、规范。这种方式体现了“校财县管”集中核算,统一管理的特点,适应“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最大的优点是融会计核算、财务监督、资金管理为一体,能把财政的基本职能贯穿于资金的预算、拨付、核算、监管之中,有机地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的监督,尤其是财政部门对资金监督由过去的事后监督、结果监督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督,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资金拨付后,单位随意开支,财政部门“亡羊补牢”的现象,进一步规范了教育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因此,统一实行“校财县管”模式是规范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管理模式的对策

完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强化学校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关系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新机制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要按照“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在坚持单位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支出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上收县级统一管理,在县财政部门或会计核算中心内部设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核算管理机构,负责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集中核算与管理。切实建立“校财县管”的管理模式,实行“预算到校、拨付到校、核算到校、监管到校”的管理方式。

首先是预算到校。

一是把所有农村中小学校纳入县级一级预算单位,建立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把单设的初中、九年制学校从中心学校剥离出来,以回避中心学校权力过度集中。

二是统一预算编制口径,收入统一按省、市明确的经费标准纳入预算,学校所有收入(指辅助事业收入,包括勤工俭学等)纳入专户管理。支出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全额预算。

三是对学校公用经费部分作出规定,合理核定各项支出标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学校公用运转支出,突发事件处置和学校正常维修支出,教学如教研活动、设置购置及教师培训支出。学校根据县区指导意见和原则要求,编制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经县财政、教育部门审核,分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

其次是拨付到校。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由县财政部门预算下达指标,国库直接将资金(除工资外)拨入教育经费核算机构各校帐户。对“两免一补”资金按月拨付。对学校支出实行“报帐制”管理,由初中、中心学校报帐员向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报帐,支出票据由分管财务校长一枝笔审签。小额支出以现金支付,大额支出以转帐支付。同时,对学校区分情况,核定备用金,提前借支,用于学校日常运转。

再次是核算到校。由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承担县区农村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业务和履行财务监管职能,负责管理所有预算单位。对核算机构人员实行“分校负责制”,明确每个人管理的学校。对学校的财务核算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撤销各学校原有帐户,只保留工资专户,将所有预算单位在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统一开设教育经费帐户,实施一校一户,分户核算。

最后是监管到校。

一是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每月向学校提供财务报表,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分析报告,使其及时掌握财务活动情况。

二是强化制度约束,县财政部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业务运行。

三是对学校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登记,纳入县教育资金核算机构业务管理范围,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对学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票据统管”约束,确保收入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

五是对项目实施,如危房改造、校建、大型购置等实行招、投标,由县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相关学校参与配合,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形管钱与管事相结合的机制。

六是学校采购业务,全部进入政府采购管理,按采购程序办理。

七是实行民主理财制度,由教职工推选产生学校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学校每月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初审,学校对本单位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实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学期公开一次本单位的财务活动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实施“校财县管”模式应注重的工作及措施

一是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如: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等。特别要强化实行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阳光采购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突出把好“收、支、购、建、拨”五个关键环节,真正使学校财务管理做到收有据,支有度,购有章,建有规,拨有法。同时,要加强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与中小学校的工作衔接配合,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定期通报、研究教育经费管理情况,为“校财县管”模式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要积极探索教育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预算到校编制工作,增强预算约束力。农村中心学校编制预算,要按照县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支出项目,促进县区财政部门对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控管由总额控制转变为定额控制。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根据各学校的情况,对川道、山区、边远学校分类别核定支出项目、支出标准,如学校招待费、购置费等,通过实施项目标准控制,节约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第三,要强化支出控制,坚持用一种模式,一套审核标准,一个支出口径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各项支出控制在年度预算指标以内,并对资金支出和使用效果进行检查验收,以控制和减少不合理的开支,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加强学校资产、债权债务管理。对学校的资产要进行清理、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对学校的债务要逐校进行核实登记、锁定基数、控制新债、制定化解旧债的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措施,促进学校债务化解。要把资产、债权债务体现到学校财务上来,融入财务管理之中。

四是要重视财务分析和结果应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定期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活动情况,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促进教育资金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县区财政部门资金拨出后,要以学校预算为核心,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集中核算为手段,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做好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乡镇财政所要积极配合上级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监管工作。

五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搞好培训是强化财务管理的基础,而夯实这一基础的重要手段是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要对学校校长、分管财务的校长和报帐员进行业务培训,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加强财经政策法规的学习,增强守法意识,尤其是加强《会计法》、《审计法》、《中小学财务制度》以及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和新机制相关制度的学习,使财务人员严格按制度办理支出,真正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逐步增强法制意识和责任心,提高理财水平,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六是要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的监督检查工作,将财政监督职能延伸到校。要坚持每年组织专项检查,把检查的重点应放在学校预算与执行,资金使用与效果,日常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确保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资金落实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推荐专题: 小学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职高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