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乡村(范文5篇)

2023-10-13 21:16:4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乡村(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乡村(范文5篇)》。

第一篇:大学生乡村社会实践报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话用在我们暑期社会实践上再适合不过了。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团,挥洒汗水,收获富足。

冒着三十多度的高温,克服着语言不通的困难,我们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横市镇界头村进行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南大学向来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锻炼自己,因而我们的调查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调查中,始终不忘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始终以中南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秉承着中南大学“经世致用”的校训。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我们的能力和耐力。

当然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在实践中,我们不仅得到了一系列的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更让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作为我们团队的组长,我更是肩负着更大的责任,我是团队的核心骨,既要掌握团队的行动方向,又要在具体实践中起到特定作用,还要协调整个团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尽管因为经验缺乏,我在这些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经过不断地反思和讨论,我总是能在最后做出正确的决定。

同时,这次实践更让我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的力量应该要大于我们五个人的合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每个团队成员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知识、时间等,并且我们需要向一台机器的各个零部件一样不断磨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好整个团队的作用。

总之,这次实践带给我的记忆是难忘的,我会不把这次实践当做结束,而是把它作为一个起点,积极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自我!

第二篇: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为改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国家曾建设性地提出建设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在国家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工作陆陆续续在全国各地开展,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然而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因而需要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再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实践目的:

深入农村,熟悉农村,体验生活,感受发展。通过亲身融入,切身体会,丰富寒假生活,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激发自身关注社会民生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知力。在进行社会考察调研的同时还能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内容:

从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方面了解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以及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

实践过程:

通过和家乡农村相关的基层干部人员的交谈,了解家乡政治的进步;通过切身体会家乡农村的节日气氛,感受家乡文化的繁荣;通过亲眼所见家乡的新农村面貌,座座楼房建起,条条公路修成,人人欢欢喜喜,体会家乡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破坏,如大量耕地被占用荒废,乡土文化景观被毁坏,传统民俗被淡化等等。

实践结果分析:

一、党的基层建设更加牢固,民主制度得到落实

我在和基层干部的交谈中了解到,自新农村建设以来,民主制度得到了落实。比如,基层干部的选举实行全民选票制度,每个公民都有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合适的当家人的权力,“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更加得到体现。近几年,我们这些大学生去当村官,更多的是国家考虑农村知识分子少,这样做不仅可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农村,带领农村走向新的发展,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响应国家的号召,而且还能锻炼当代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让他们了解农村发展的不易,从而激发自身关注社会民生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知力。民主制度的发展为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完备的政治保障。

二、相关民生政策的出台,让惠民更加明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出台解决了以前农民的“看病难”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集资金为每人每年30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近几年,村卫生室的建立,药物品种增多,实行药物“零差价”政策,更是解决了农村“缺药少药”以及“药物贵”的问题。

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农民生活得更好;农业税的免除,“农业补贴”政策更是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取得大丰收。另外,在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措施中有一项为:为年龄低于16周岁的独生子女家庭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当然是以自愿办理为前提),拥有此光荣的家庭每年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补贴(直到子女年满16周岁),当他们的父母年满60岁时,更是享有国家的保障,这一政策虽然在当前的惠民不明显,但从村民积极响应政策的实行的情况来看,村民养老有了保障。

新世纪以来,国家出台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相关政策一条又一条,为我们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三、政府加大投入,合理规划,农村有了新面貌

政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合理规划等多方面措施,加强乡村公路网建设。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唯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公路的建设是很重要的。农村公路发展了,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就改善了,能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随着公路的建设,沿着公路建起了座座楼房,家家住进了新房,高高兴兴过着新年。

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破坏

乱砍滥伐树林,开山采石,为建造房屋提供材料,从而导致水土流失,自然资源枯竭,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并未将来的农业发展埋下隐患;修路,建房大量占用耕地,导致农业用地不足;进行新农村建设,对农村进行改造,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让人难以释怀的是,“由于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如果建设不当,很容易对其造成破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在开发利用的名义下进行的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对原生态的乡村,按照现代人的审美口味加以改造,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被大量机械性复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繁荣了这个项目,其实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极大伤害。”旧的村子拆掉了,新的村子出现了,承载这个村庄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也随之灰飞烟灭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农村里原生态的赶集、庙会等传统,正随着建设的深入在慢慢流逝。

五、新农村建设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青少年大多外出务工,村中剩下的多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建设新农村缺少主力军;绝大多数农民的综合素质不容乐观,农民思想较保守,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新农村的要求差距甚远;村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农作物种植和副业养殖过程中,仍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集约效应等等。

六、新农村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

虽说新农村的房屋价格不是特别的高,但是对于收入甚微的农民们来说无疑不是一笔巨大的资产,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搬出住了几代人的老家,花钱住进新农村,这又有巨大的挑战。另外,新农村是聚集在一起的,一个镇,一个村农民都是分布在各个地区的,假使农民们真的搬进了新农村,那原来留在老家的许多耕地就会由于无人耕种而荒废,就算去耕作,路途的变长又无疑会成为一种负担,会大大的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好后,一个地区聚集的人一下子增加了不少,人口的聚集必然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一旦邻里发生一些争执,是否应该有一些类似于社区的专门的居民委员会进行协调。人口聚集后,相应的基础设施是否能跟上,是否能配套建设一些休闲设施和娱乐场所,或者一些日常的商铺以便居民们购买日常生活必须品,以及相应的医疗机构等。

另外,新农村建设后对当地的生态又会造成怎样的改变,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是否还会像以前在农村一样随手乱丢乱扔,能不能像城里社区一样集中打包,统一处理。住进新农村后,居民的素质能不能跟得上,这又无疑是一大问题。

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为了更好地让农民朋友们得到真正的实惠,享受时代发展的成果,就必须完善政策,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并想好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新农村的建设才会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它应该发挥出的作用。

实践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了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以及村民的努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作用。而且,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体会到了家乡新农村的独特风味,丰富了我们的寒假生活,我们真切地为家乡的发展而感到骄傲。同时,我也知道了国家实行各项政策措施的不易与艰难,不仅要狠下心花大价钱来进行建设,同时还要考虑各样的问题以及顾及各方的感受,只有做到了面面俱到,才能更好地使政策得以顺利实施,工作顺利开展。

“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现在只有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知识财富,才能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出一份力,帮助自己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第三篇: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这个寒假过的跟以往有很大不同,我第一次自主的做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是关于我们村近几年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发展变化的。第一次深入农户、与村干部交流,感受颇深。在调查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我们村的巨大变化。同时,也看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我在得到社会实践锻炼的同时,也更进一步的了解了我的家乡。

首先是经济方面,在前两年,荣乌高速公路的修建占用了我村的大量农田,因此,村与村民得到了相应的补偿。因为当得水利条件差,农田灌溉不方便,所以每年农田收入不稳定甚至有严重歉收风险。而这种类型的补偿每年都是固定的,所以村民都乐意接受。还有,近几年工业园大批建设,既有占用土地补偿又能吸引村里的大批劳动力,带动了我村经济的发展。另外,我村盐滩承包年限去年到期,又有大笔承包费收入,因此,村里按人口每人千元的补助金。我村在土地利用方面,近几年,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多,尤其是棉花,有些农户通过承包土地大面积种植棉花每年也有相当可观的收入。另外,从前年开始,我村开始批放开发养殖区,我村的养殖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例如生猪、肉鸡等的养殖。因为有了较为可观的经济保障,我村各硬件设施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前年,我村全面翻修了全村街道,实现了全面硬化。去年,我村各主要干道全部安装了路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此外,还全面实现了电视信号数字化,让村民看上了更多更清晰的节目。我村村民不再是单一种田,而且从事各种打工职业,实现了收入的多元化。村支书张春廷说,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村实现了村民收入翻番的任务。

在文化方面,我村去年加大了投入。建造了自己的篮球场、健身区。每天傍晚健身区都能看到老人的身影。我村还与邻村联合组建了秧歌队、鼓乐队、老年曲艺队等,每逢较大的集会都会看到他们热闹的身影。在教育上,我村小学因资金不够充足师资力量较弱,硬件设施跟不上人数少生源不足等原因与岔河小学合并虽然路途比以前远了些,但让孩子接收到了更好更全面的教育。同时村里也越来越重视义务教育,努力确保每个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加大与学校沟通,尽量减少辍学人数。

在民主建设上我村也开始了落实行动,不再是以前的空头支票。设立信访举报箱,有专人负责,每天清查一次,作好记录,并及时与村领导沟通。村务公开栏切实认真的.张贴村内财务开支、政策动向、上级指示等,让村民尽快了解到。

经过全村人的努力,近几年我村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并在20xx年被评为“文明村”。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大量修路建厂房,占用了大批土地,导致农田面积锐减。另外,工业园快速发展,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空气、水等环境污染。水利设施不完善,农业灌溉不方便,人畜饮水有时困难。在文化、民主等方面人民群众积极性不高,认识不够。各种政策落实体系还不完善,许多旧老观念仍存在与村民之间,这对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一些障碍。在医疗卫生发面,虽然有自己的医疗室,但是人手不足,硬件设施条件差,医护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村民就一直病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与存在的问题。只要全村村民同心协力,迎难而上,发挥优势,保持发展,克服不足,解决问题,从实际出发,相信今后的家乡会跟美好。

第四篇: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Cxx市xx区xxx村,这里有勤劳的农民,良好的农业环境,下面我将分类介绍一下这次调查中我获得的信息. 。

(一)农业:我先介绍一下这里的农业发展状况。“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地处亚热带,平原为主,少量丘陵地带,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以棉花、花生、黄豆、油菜,还种植少量绿豆、条树(用来扎扫帚和刷子)。作物为一年一熟。

国家对农业实施补贴政策后,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明显提高,暑期我们村每家都收到了国家补助的尿素。

(二)农民与教育: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以前村里大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较严重,家里有儿女的,通常只支持儿子读书,对女儿则不然,即使女儿成绩好也顶多让其读至初中毕业。我们村里跟我你年龄相仿和比我大的别家女孩子没有一个读至高中毕业。有一个考上高中,父母却不让读,认为女孩子迟早是要嫁给别人的,读那么多书没用,还浪费钱,留给儿子读才有用。

而现在,我们村年轻一代结婚生子的第一胎多为女婴,加之计划生育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她们都是家中宝,孩子们四岁左右就接受启蒙教育。不过,受传统习俗影响,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受教育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本无可厚非,但农民最终是想让孩子走出农村,远离农村,摆脱农村的`束缚。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没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势必让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的继承缺少后劲。

(三)经济:首先前几年彩电开始普及,现在家家都有彩电;二是摩托车也普及了;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不是很多(集中在打工一族)。

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家深有体会。我爸经常回忆:你们读小学时,家里穷得连买盐的钱都没有,你妈要到村里借我都不准,我们就蘸点腐豆腐度日子。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从没买过新衣服。过年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买新衣服的节日。而现在,吃饱穿暖甚至吃好也不是什么很大不了的事情了。

我爸时常念叨:共产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每年的春联都有几幅是我爸亲自编的有关赞扬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小病不看,大病靠拖,这是贫困农民的典型写照。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交300元就可办住院,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存在问题

(1)农村合作医疗确实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不得不承认这也存在一定纰漏。一些医院把药价提高到一个新台阶,这变相加重农民的看病负担。

对此,我认为,建立有效的价格监督机制迫在眉睫。

(2)农民缺少凝聚力。中国的小农经济有几千年的历史,自给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

(3)市场机制的冲击。小规模家庭经济无力抵御变幻莫测的市场价格,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农民处于无组织状态。这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以上2点问题,我认为基层干部难辞其咎。基层干部应多余农民交流,了接民情,对农民加强指引。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

(4)农民权利意识薄弱。村干部的投票选举简直就是走形式!而农民们对此也毫无异议,听之任之,让投谁的票就投谁的,认为都是选个人,投谁的都一样。

(5)农民的法制观念淡薄。

对此,我认为,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其权利义务观念和法制观念。

找出问题,拿出对策,领导们在工作中改进方法,加强对农民的积极引导,农民朋友们也应积极参与,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我相信,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在有着两千多年“乡村中国”历史的泱泱中华遍地开花!

第五篇: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为改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国家曾建设性地提出建设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在国家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工作陆陆续续在全国各地开展,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然而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因而需要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再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实践目的:

深入农村,熟悉农村,体验生活,感受发展。通过亲身融入,切身体会,丰富寒假生活,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激发自身关注社会民生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知力。在进行社会考察调研的同时还能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内容:

从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方面了解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以及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

实践过程:

通过和家乡农村相关的基层干部人员的交谈,了解家乡政治的进步;通过切身体会家乡农村的节日气氛,感受家乡文化的繁荣;通过亲眼所见家乡的新农村面貌,座座楼房建起,条条公路修成,人人欢欢喜喜,体会家乡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破坏,如大量耕地被占用荒废,乡土文化景观被毁坏,传统民俗被淡化等等。

实践结果分析:

一、党的基层建设更加牢固,民主制度得到落实

我在和基层干部的交谈中了解到,自新农村建设以来,民主制度得到了落实。比如,基层干部的选举实行全民选票制度,每个公民都有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合适的当家人的'权力,“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更加得到体现。近几年,我们这些大学生去当村官,更多的是国家考虑农村知识分子少,这样做不仅可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农村,带领农村走向新的发展,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响应国家的号召,而且还能锻炼当代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让他们了解农村发展的不易,从而激发自身关注社会民生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知力。民主制度的发展为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完备的政治保障。

二、相关民生政策的出台,让惠民更加明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出台解决了以前农民的“看病难”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集资金为每人每年30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近几年,村卫生室的建立,药物品种增多,实行药物“零差价”政策,更是解决了农村“缺药少药”以及“药物贵”的问题。

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农民生活得更好;农业税的免除,“农业补贴”政策更是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取得大丰收。另外,在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措施中有一项为:为年龄低于16周岁的独生子女家庭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当然是以自愿办理为前提),拥有此光荣的家庭每年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补贴(直到子女年满16周岁),当他们的父母年满60岁时,更是享有国家的保障,这一政策虽然在当前的惠民不明显,但从村民积极响应政策的实行的情况来看,村民养老有了保障。

新世纪以来,国家出台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相关政策一条又一条,为我们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三、政府加大投入,合理规划,农村有了新面貌

政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合理规划等多方面措施,加强乡村公路网建设。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唯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公路的建设是很重要的。农村公路发展了,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就改善了,能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随着公路的建设,沿着公路建起了座座楼房,家家住进了新房,高高兴兴过着新年。

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破坏

乱砍滥伐树林,开山采石,为建造房屋提供材料,从而导致水土流失,自然资源枯竭,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并未将来的农业发展埋下隐患;修路,建房大量占用耕地,导致农业用地不足;进行新农村建设,对农村进行改造,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让人难以释怀的是,“由于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如果建设不当,很容易对其造成破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在开发利用的名义下进行的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对原生态的乡村,按照现代人的审美口味加以改造,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被大量机械性复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繁荣了这个项目,其实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极大伤害。”旧的村子拆掉了,新的村子出现了,承载这个村庄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也随之灰飞烟灭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农村里原生态的赶集、庙会等传统,正随着建设的深入在慢慢流逝。

五、新农村建设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青少年大多外出务工,村中剩下的多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建设新农村缺少主力军;绝大多数农民的综合素质不容乐观,农民思想较保守,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新农村的要求差距甚远;村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农作物种植和副业养殖过程中,仍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集约效应等等。

六、新农村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

虽说新农村的房屋价格不是特别的高,但是对于收入甚微的农民们来说无疑不是一笔巨大的资产,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搬出住了几代人的老家,花钱住进新农村,这又有巨大的挑战。另外,新农村是聚集在一起的,一个镇,一个村农民都是分布在各个地区的,假使农民们真的搬进了新农村,那原来留在老家的许多耕地就会由于无人耕种而荒废,就算去耕作,路途的变长又无疑会成为一种负担,会大大的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好后,一个地区聚集的人一下子增加了不少,人口的聚集必然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一旦邻里发生一些争执,是否应该有一些类似于社区的专门的居民委员会进行协调。人口聚集后,相应的基础设施是否能跟上,是否能配套建设一些休闲设施和娱乐场所,或者一些日常的商铺以便居民们购买日常生活必须品,以及相应的医疗机构等。

另外,新农村建设后对当地的生态又会造成怎样的改变,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是否还会像以前在农村一样随手乱丢乱扔,能不能像城里社区一样集中打包,统一处理。住进新农村后,居民的素质能不能跟得上,这又无疑是一大问题。

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为了更好地让农民朋友们得到真正的实惠,享受时代发展的成果,就必须完善政策,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并想好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新农村的建设才会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它应该发挥出的作用。

实践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了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以及村民的努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作用。而且,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体会到了家乡新农村的独特风味,丰富了我们的寒假生活,我们真切地为家乡的发展而感到骄傲。同时,我也知道了国家实行各项政策措施的不易与艰难,不仅要狠下心花大价钱来进行建设,同时还要考虑各样的问题以及顾及各方的感受,只有做到了面面俱到,才能更好地使政策得以顺利实施,工作顺利开展。

“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现在只有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知识财富,才能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出一份力,帮助自己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推荐专题: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乡村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