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小黄车社会调查报告日记(推荐5篇)

2023-08-14 00:30:4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黄车社会调查报告日记(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黄车社会调查报告日记(推荐5篇)》。

第一篇:五年级社会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中小学生课务较重,课后除了完成作业之外,不是玩游戏就是看电视。眼睛的负担很重,平时参加体育活动又较少,所以学生的视力情况不容乐观。为此组织学生在综合实践网络小课题研究活动中开展眼睛和视力情况的调查。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根据卫生部、教育部的联合调查,目前我国学生近视发病率接近60%,居世界第二位,人数居世界之首。高中生近视率已达70%以上,患者人数超过6000万。因此,普及爱眼护眼常识已迫在眉睫。通过调查研究,让学生知道眼睛对于当前和今后的学习工作是何等的重要,应该注意用眼卫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看书写字姿势要正确,平时注意饮食营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同时通过操作计算机的过程达到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的操作技能。

三、研究方法:

  1、学生自己选择和修改调查项目,分若干小组进行,具体由组长负责,老师配合辅导。

  2、五年级学生的视力测试情况从校医务室视力档案中获取,然后输入电脑进行分析统计。

  3、调查学生及家庭成员视力情况由每位学生填表统计。

  4、网上收集有关眼睛构造、常见眼睛疾病、如何爱眼护眼的知识。

  4、其他调查方式由小组与各组长讨论制定,并随时调整实施。

  5、做好活动情况的记录和形成的资料归档工作。

  6、将各种调查数据制作电脑小报和电子幻灯片,撰写个人活动调查心得体会。

四、研究组织:

  以班级为单位,分八个自然小组由语文小组长兼调查小组组长。具体以组员个人为主开展调查。基本以计算机教室的网络设备进行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工作。老师起组织、协调、帮助提供有关学校统计资料及其它材料工作。老师还进行有关计算机操作的学习指导以及参与资料汇总工作。

五、研究过程:

  (一)项目调查

  1、五年级学生的视力测试情况与分析。

  2、目前五年级学生一天作业量和完成的时间调查。

  3、学生写字姿势和做眼保健操姿势准确情况的调查。

  4、学生配戴眼镜的近视度、人数比例与价格情况。

  5、学校教室采光要求(网上了解),我校采光情况调查分析。

  6、平均一天看电视的时间统计。

  (二)了解眼睛构造、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1、网上查找资料,了解眼球构造。

  2、网上查找资料,了解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3、预防近视的措施和做法有哪些。

六、研究结果:

  1、学生个人提交调查电脑小报一份,小组完成PPt幻灯片一份。

  2、调查组汇总编制二份电脑小报、二份PPt幻灯片,写出调查总结报告二份。(其中有有关电脑使用情况的调查的总结汇报材料)。

  3、学生完成活动参与的心得体会及建议文稿一份。

七、结论和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大家都达到了这样一个共识:知道了视力不良是目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病率较高的学生常见疾病,如此下去,这势必影响我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眼睛的用处太大了,我们每天学习、生活、劳动……无论什么都离不开眼睛。每个小朋友都知道,如果没有眼睛,那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怎么能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呢?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要好好保护眼睛。

  1.我们发现,沉迷于电子游戏中,对眼睛和身心都有极大伤害。同学们表示,要认真做眼保健操,平时就是要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写字姿势,饭前便后要洗手,要保持良好的照明环境,不能多看电视。连续看书一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

  2.我们应该做到三不要:

  (1)、不要在光线暗弱和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

  (2)、不要躺在床上和走路时或者在动荡的车厢里看书。

  (3)、遇到难题可以上网去查找你所需要的资料。你们多去找资料,不要老是玩游戏,一定要保护好眼睛。总之要做到事还有许多许多,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自己的眼睛吧!

  3.五(2)班小周同学建议,要改变学生沉迷于游戏之中的不良习惯,可以自己试着制作一个小游戏,这不是比玩游戏有趣多了?去试试flash吧,如果你学会了它,那么动画、小游戏都不在话下了。这真的很有趣,不信试试?五(3)班小徐同学建议学校里还可以搞食品营养问题的活动,因为现在许多同学都喜欢吃肯德基、麦当劳,却不喜欢吃蔬菜,对食品营养问题很不重视,所以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不注意食品营养问题的严重性。

  总之,我们五年级三个班级在网络综合实践小课题研究中,进行了对眼睛与视力情况的调查,我们从中知道用眼护眼有很多学问,目前学生的视力情况不容乐观,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

  实践中我们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开展活动,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能力、获得了许多知识。

第二篇:共享单车调查报告

20xx年是资本市场低迷的一年,而共享单车领域却一枝独秀、屡获融资。作为共享经济的产物、主打最后一公里的单车租赁行业,在资本倾注下迅速在一二线城市蔓延,竞争激烈,一如当年网约车厮杀市场格局的重写。12月27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公布了《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首次对共享单车行业提出了鼓励和规范要求。当前共享单车市场正处在初级阶段,产品、用户间问题频发,行业内部正在不断调整,同时更多创业者的入局也有利于行业发展。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团队根据市场公开的网络数据和监测数据,结合相关用户调查取样,分析讨论共享单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快速萌芽的共享单车市场

中国的共享单车市场尚处在初级阶段。2015年共享单车概念开始兴起,资本和巨头开始了布局,20xx年可定为共享单车发展的元年,除了原本定位在校园的共享单车开始在城市普及,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创业团队斩获融资,市场大战一触即发。从市场规模上看,预计20xx年市场规模将达到0.49亿,较2015年翻了一番,明年共享单车市场的增速将会继续提升。

共享单车用户规模

用户规模上看,20xx年共享单车用户预计在455.2万人,其中用户主要以在校大学生、年轻的上班族为主,并且主要在一二线等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学校、公交站、地铁站等附近的共享单车,给使用者提供了最快捷的“最后一公里”行程方案,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对于城市来说,共享单车亦有着绿色出行的好处,在城市内快速普及。

摩拜、ofo领衔共享单车市场

尽管共享单车市场处在起步阶段,但当下市场上已经有十几家企业入局。从现阶段的共享单车APP下载量来看,摩拜、ofo小黄车在市场上遥遥领先,就像网约车市场最初的滴滴与快滴。摩拜、ofo分别斩获了366.49、347.1的下载量,处在伯仲之间。而下载量排在第三位的永安行,下载量则只有不到39万。但未来的市场格局仍有较大变数,其他共享单车品牌融资后,将会有新一轮的市场动作。

共享单车整体评分不高

从当前主流的十家共享单车APP用户评分上看出,共享单车行业整体的用户评价并不是很高,一步单车超过9分,小蓝单车超过8分,更多的共享单车APP评分惨不忍睹。作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自行车,本身就容易出现损害问题,并且和汽车不同,共享的单车长期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很多时候需要靠用户发现问题并反馈。尽管平台一直在加大力度促进规范化,但短期来看,用户反馈的问题很难一一解决。

共享单车用户使用频率不高

在用户的使用频率方面,大部分用户还没有对共享单车形成固定的使用习惯。可以看出,29.7%的用户表示使用共享单车的品牌在5-7天每次,3-5天使用一次的用户占比22.7%,而1-3天和每天都使用的高频用户分别仅占18.2%和10.7%,大部分用户只是在平台注册,并根据需求择期选择单车出行,而每天都使用的用户,则是在上学、工作中形成了使用习惯,成为共享单车的粘性用户。当前共享单车企业也在靠着补贴的形式获取用户、培养用户。

年轻化人群成为单车用户主力

年龄分布上,20-39岁的年轻化群体成为单车用户的主力军,而单车骑行运动本身也是年轻化群体更容易接受的出行方式和锻炼方式。19岁以下的用户更多集中于大学、高中,而20岁以上的用户则遍布大学、上班族、以及城市务工人员,对这部分用户来说,只需支付低廉的押金和低廉的使用费,就可以进行单车出行,一是方便,二是节约了自己购买单车的使用成本。

第三篇:共享单车调查报告

共享单车的出现肯定是对市民有好处的,但是如何管理是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未至科技的百花分市民信用评价体系可根据预设模型自动计算市民个人信用得分,形成个人信用报告,同时支持人工评价功能。百花分到达一定的分数,可免除共享单车的使用押金,次一级的可获得押金优惠。共享单车公司也可以对使用单车民众的信用进行打分,作为对个人信用分的补充。将共享单车与政府的.个人信用体系连接,也减小了共享单车公司的运营风险,借用单车的民众在政府系统有信用记录,相当于有了政府的担保,一旦车辆丢失、损毁也更容易获得保险赔付。共享单车+个人信用分,约束了对共享资源动歪脑筋的使用者,也一定程度上为发起公司减小了风险。只有完善了管理办法才能让共享单车走的更远。

未至科技的百花分市民信用评价体系可根据预设模型自动计算市民个人信用得分,形成个人信用报告,同时支持人工评价功能。百花分到达一定的分数,可免除共享单车的使用押金,次一级的可获得押金优惠。共享单车公司也可以对使用单车民众的信用进行打分,作为对个人信用分的补充。将共享单车与政府的个人信用体系连接,也减小了共享单车公司的运营风险,借用单车的民众在政府系统有信用记录,相当于有了政府的担保,一旦车辆丢失、损毁也更容易获得保险赔付。共享单车+个人信用分,约束了对共享资源动歪脑筋的使用者,也一定程度上为发起公司减小了风险。

第四篇:共享单车调查报告

别出心裁的诚信教育

近日,一所自助式图书馆成功地在微博上刷了屏,这所自助式图书馆伫立于某中学的校园中,它无门无管理员,还书借书皆凭师生自律。其虽无门,实有诚信之门死守。在我看来,这是一场独特的诚信教育,也是对多年来学生所接受的诚信教育效果的一种检验。

将信任还给大家,成就自律好品性,开创诚信新纪元。有别于传统的诚信教育中所采用的理念灌输、严规把守、监视防范等老套路,该校开创了一种新型的诚信教育方式――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来当行为的审判人,自己来做灵魂的修理师。这看似完全自由开放的图书馆,实则被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底线和诚信之门严把关卡。这基于学校对每一位同学自律性与诚实性的充分信任,我认为这已经是教育发展的最高境界,学生能够自己教育自己,而学校仅起一个创造诚信氛围、引领诚信作风的作用。这种方法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当学生被强行赋予了信任与自由后,出于人人皆有的自耻心和上进心,这相当于对他们诚信行为的一大鼓舞,这种鼓舞自然能大大激发人们诚实守信。

然而反观中国近年不少令人失望的道德新闻,例如正在风靡的共享单车,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本意方便市民出行,但乱停乱放、恶意破坏甚至直接骑回家等不文明现象频发,在社会上大规模推行自助图书馆恐怕仍不合时宜。但在小范围内与传统诚信教育方式相辅相成、互补互助倒是能起到更好地效果。只要坚持自助图书馆的方式,辅以传统诚信教育的熏陶,将自助图书馆作为检验与提升的工具,日积月累,必能感化那些尚未入诚信之门的学子,最终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道德风貌。

我认为在数个小范围内推行这种自助式公共设施,并在社会上进行诚信教育的宣传,则中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可计日而待,中国也有肥沃的道德土壤去滋养大规模自助式设施的运行!

共享单车如何避免人为破坏?

近日,一则“凭漏洞5秒解锁共享单车”的消息受到关注。其实,这只是共享单车遭到不文明现象的一种。现实中,共享单车快速发展中还遇到刷新漆、损坏二维码等“花”式破坏。据不完全统计,共享单车被损坏数量或超1万辆。

共享单车遭破坏?治安跟进不就得了!没那么简单:其一,破坏公共设施被抓,轻则有行政处罚,重则有刑法介入,但共享单车不是公共设施,所有权明确,没有报案就没有立案,更不可能处罚;其二,运营商可以选择报案,但共享单车价值低,要构成盗窃罪等不够标准,报案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其三,人为破坏的原因极其复杂,单车使用者不一定就是破坏者,“活捉”责任人无异于大海捞针,要做到精确打击,规制成本太大了。

如果治理层面都颇感为难,那么寄望于对单车的爱惜使用,则基本上更无可能。虽然行为最后都表现为破坏,但心理诱因可以说千奇百怪:有黑车觉得单车抢生意,也有人就是纯粹看不惯,有的人可能是图个乐,还有人就是拿它撒气。举例说,上海有个人连把三辆摩拜扔进黄浦江,当事人的'理由是觉得车里有芯片,不安全;广州有扔车进珠江的例子,理由是喝酒之后图个好玩;还有人想把单车占为己有,竟然在座位上放针……凡此种种,要规制更无从下手。

对此,“素质论”是常用总结,但素质太抽象,没有抓住实质问题。关键在哪里?共享单车的模式问题。虽然名曰“共享”,但它确切来说是租赁经济,特点是使用者和所有者分离。来区分几种情况:1.如果你就是车主,你很难对爱车拳打脚踢;2.假如你坐一辆专车,司机作为车主盯住你,你恐怕难起破坏之心;3.但如果你仅仅在租赁和使用一辆单车,车主完全没有在盯你,你有什么理由要特别爱惜它?可见,共享单车产权和责任分离的状态,导致了很多人对它不怀好意。

既然如此,对症下药就是了,药方就是在研发和设计上多下功夫。摩拜的例子有代表性,要把产品设计成“防止所有意外情况”,二维码特别设计,你就刮不花;轮胎实心,你就无法扎带;极简化设计,你一个零件都拆不下;车子极其笨重,你想拿去卖都搬不走。再说价值性,一代摩拜单车的成本到了6000元,你敢破坏这样的车子够不够立案标准,当然够!上海就有判例,某市民觉得摩拜“高大上”就搬回家,结果被判了三个月。

同样,共享单车还存在违规驾驶和停放的问题,很多人觉得停哪就停哪,想冲红灯就冲红灯,原因太清楚不过――不必为这些行为负责嘛!因此,解决违停和驾驶的问题,也需要针对性施策,大体原则是要把责任明确给租赁人。怎么明确?关键还是在平台这里,通过设计信用分规则、举报机制等,记录租赁人的信用状况,对不守规则的人给予惩戒。如此,抓住单车研发、规则设计这个主体框架,单车破坏率将有效缩减。

由上观之,单车破坏行为至少涉及三个层面:在使用层面上,多数人不够精细化;在治理层面上,具有较大规制成本;在设计层面上,给了破坏者可乘之机。因此,需要三位一体来应对乱象:在使用问题上,把责任明确给使用人,引导使用规范化;在治理问题上,对一些代表性破坏行为报案,以儆效尤;更重要的是在研发和设计上发力,把潜在问题消灭于无形之中。

共享单车“停好”才算挺好

共享单车火了。不到半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橙、黄等各色共享单车。与公交车、地铁站等交通枢纽接驳,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无论是缓解交通拥堵,还是保护环境,共享单车都很有用。然而,在单车数量飙升的同时,停车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北京一些地铁站周围,共享单车“任性”停放现象明显:有的横亘在人行道上,妨碍行人走路;有的无序摆放,让本来就狭窄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更显紧张;有的直接停在出入口台阶下,挡住进站通道;有人甚至将车塞进绿化带里、锁在栏杆上、靠在大树边。在南京,共享单车进驻才半个月,仅是闹市区新街口一处就有近 600辆单车因违章乱放被管理部门拖走。在成都等地,共享单车也因“占道”等问题屡被城管部门扣押。

共享单车为什么停不好?这与租车者素质参差不齐有关系,一些租车者只顾骑、不顾停,不愿意花时间认真摆放单车;这也与单车公司跑马圈地、过量投放、管理粗放有关。有的街头地方狭窄,一下子容不下那么多单车,一些故障车长期摆放在街头,而单车公司又顾不上管理,加剧了停车乱象。

除此之外,也要看到,共享单车停车乱,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不合理很有关系――抛开老城区不讲,很多城市的新城区在最初交通规划时,压根儿就没给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系统预留足够的通行与停放空间。前期规划缺位,后期管理失位,让停车问题“雪上加霜”:君不见,多少自行车停车棚被摩托车、燃油助力车占据,多少城市主干道两侧的人行道与自行车道停满了小汽车,城管、物业、保安等各种管理主体,对这些问题已经“习以为常”了。

打造优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共享单车是一个创新。想要共享单车用得好,前提是“停”得好。政府完善配套服务是治本之策。当好“服务员”,政府大有文章可做。

停好车的前提是有地方停,这就要做好加减法。机动车占道,要做“减法”:交通、城管等工作人员加强巡逻频次,加大处罚力度,定时定点“清障”;自行车停放区不够的问题,要做“加法”:规划、城建、交通等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编制车道规划,完善停放导则,从总量上增加非机动车道、自行车停放区的供给数量。

共享单车流行,主要得益于无桩,随借随还。但自由泛滥成乱停乱放,原先引以为傲的方便,反而成为新的出行梗阻。不妨退回一步,借鉴传统公共自行车“空间划定性”的特点,在一些有条件的枢纽和地铁站周边,政企联手,共建一些自行车推荐停放区。依托运营企业的大数据,推动各物业按需求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

想要停得好,还要管得好。维护好共享单车的停车秩序,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对行业内恶性竞争、暴力破坏行为,对某些人公共意识缺乏、任意折腾单车的行为,有关部门要做好“善后”服务,追究相关肇事者的法律责任;推动征信机构和单车运营商合力共建租车人信用管理系统,奖罚分明。鼓励用户对违规停车者拍照举报,核实后奖励信用积分;对恶意乱停、滥用、损毁、盗窃单车等行为,将租车人纳入失信黑名单。

共享单车是新事物,政府部门应该以服务思维引领,多呵护,多扶持。配套服务好了,单车停放有序了,人们愉悦、方便出行的生活小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

第五篇:共享单车调查报告

别出心裁的诚信教育

近日,一所自助式图书馆成功地在微博上刷了屏,这所自助式图书馆伫立于某中学的校园中,它无门无管理员,还书借书皆凭师生自律。其虽无门,实有诚信之门死守。在我看来,这是一场独特的诚信教育,也是对多年来学生所接受的诚信教育效果的一种检验。

将信任还给大家,成就自律好品性,开创诚信新纪元。有别于传统的诚信教育中所采用的理念灌输、严规把守、监视防范等老套路,该校开创了一种新型的诚信教育方式――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来当行为的审判人,自己来做灵魂的修理师。这看似完全自由开放的图书馆,实则被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底线和诚信之门严把关卡。这基于学校对每一位同学自律性与诚实性的充分信任,我认为这已经是教育发展的最高境界,学生能够自己教育自己,而学校仅起一个创造诚信氛围、引领诚信作风的作用。这种方法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当学生被强行赋予了信任与自由后,出于人人皆有的自耻心和上进心,这相当于对他们诚信行为的一大鼓舞,这种鼓舞自然能大大激发人们诚实守信。

然而反观中国近年不少令人失望的道德新闻,例如正在风靡的共享单车,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本意方便市民出行,但乱停乱放、恶意破坏甚至直接骑回家等不文明现象频发,在社会上大规模推行自助图书馆恐怕仍不合时宜。但在小范围内与传统诚信教育方式相辅相成、互补互助倒是能起到更好地效果。只要坚持自助图书馆的方式,辅以传统诚信教育的熏陶,将自助图书馆作为检验与提升的工具,日积月累,必能感化那些尚未入诚信之门的学子,最终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道德风貌。

我认为在数个小范围内推行这种自助式公共设施,并在社会上进行诚信教育的宣传,则中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可计日而待,中国也有肥沃的道德土壤去滋养大规模自助式设施的运行!

共享单车如何避免人为破坏?

近日,一则“凭漏洞5秒解锁共享单车”的消息受到关注。其实,这只是共享单车遭到不文明现象的一种。现实中,共享单车快速发展中还遇到刷新漆、损坏二维码等“花”式破坏。据不完全统计,共享单车被损坏数量或超1万辆。

共享单车遭破坏?治安跟进不就得了!没那么简单:其一,破坏公共设施被抓,轻则有行政处罚,重则有刑法介入,但共享单车不是公共设施,所有权明确,没有报案就没有立案,更不可能处罚;其二,运营商可以选择报案,但共享单车价值低,要构成盗窃罪等不够标准,报案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其三,人为破坏的原因极其复杂,单车使用者不一定就是破坏者,“活捉”责任人无异于大海捞针,要做到精确打击,规制成本太大了。

如果治理层面都颇感为难,那么寄望于对单车的爱惜使用,则基本上更无可能。虽然行为最后都表现为破坏,但心理诱因可以说千奇百怪:有黑车觉得单车抢生意,也有人就是纯粹看不惯,有的人可能是图个乐,还有人就是拿它撒气。举例说,上海有个人连把三辆摩拜扔进黄浦江,当事人的理由是觉得车里有芯片,不安全;广州有扔车进珠江的'例子,理由是喝酒之后图个好玩;还有人想把单车占为己有,竟然在座位上放针……凡此种种,要规制更无从下手。

对此,“素质论”是常用总结,但素质太抽象,没有抓住实质问题。关键在哪里?共享单车的模式问题。虽然名曰“共享”,但它确切来说是租赁经济,特点是使用者和所有者分离。来区分几种情况:1.如果你就是车主,你很难对爱车拳打脚踢;2.假如你坐一辆专车,司机作为车主盯住你,你恐怕难起破坏之心;3.但如果你仅仅在租赁和使用一辆单车,车主完全没有在盯你,你有什么理由要特别爱惜它?可见,共享单车产权和责任分离的状态,导致了很多人对它不怀好意。

既然如此,对症下药就是了,药方就是在研发和设计上多下功夫。摩拜的例子有代表性,要把产品设计成“防止所有意外情况”,二维码特别设计,你就刮不花;轮胎实心,你就无法扎带;极简化设计,你一个零件都拆不下;车子极其笨重,你想拿去卖都搬不走。再说价值性,一代摩拜单车的成本到了6000元,你敢破坏这样的车子够不够立案标准,当然够!上海就有判例,某市民觉得摩拜“高大上”就搬回家,结果被判了三个月。

同样,共享单车还存在违规驾驶和停放的问题,很多人觉得停哪就停哪,想冲红灯就冲红灯,原因太清楚不过――不必为这些行为负责嘛!因此,解决违停和驾驶的问题,也需要针对性施策,大体原则是要把责任明确给租赁人。怎么明确?关键还是在平台这里,通过设计信用分规则、举报机制等,记录租赁人的信用状况,对不守规则的人给予惩戒。如此,抓住单车研发、规则设计这个主体框架,单车破坏率将有效缩减。

由上观之,单车破坏行为至少涉及三个层面:在使用层面上,多数人不够精细化;在治理层面上,具有较大规制成本;在设计层面上,给了破坏者可乘之机。因此,需要三位一体来应对乱象:在使用问题上,把责任明确给使用人,引导使用规范化;在治理问题上,对一些代表性破坏行为报案,以儆效尤;更重要的是在研发和设计上发力,把潜在问题消灭于无形之中。

共享单车“停好”才算挺好

共享单车火了。不到半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橙、黄等各色共享单车。与公交车、地铁站等交通枢纽接驳,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无论是缓解交通拥堵,还是保护环境,共享单车都很有用。然而,在单车数量飙升的同时,停车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北京一些地铁站周围,共享单车“任性”停放现象明显:有的横亘在人行道上,妨碍行人走路;有的无序摆放,让本来就狭窄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更显紧张;有的直接停在出入口台阶下,挡住进站通道;有人甚至将车塞进绿化带里、锁在栏杆上、靠在大树边。在南京,共享单车进驻才半个月,仅是闹市区新街口一处就有近 600辆单车因违章乱放被管理部门拖走。在成都等地,共享单车也因“占道”等问题屡被城管部门扣押。

共享单车为什么停不好?这与租车者素质参差不齐有关系,一些租车者只顾骑、不顾停,不愿意花时间认真摆放单车;这也与单车公司跑马圈地、过量投放、管理粗放有关。有的街头地方狭窄,一下子容不下那么多单车,一些故障车长期摆放在街头,而单车公司又顾不上管理,加剧了停车乱象。

除此之外,也要看到,共享单车停车乱,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的不合理很有关系――抛开老城区不讲,很多城市的新城区在最初交通规划时,压根儿就没给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系统预留足够的通行与停放空间。前期规划缺位,后期管理失位,让停车问题“雪上加霜”:君不见,多少自行车停车棚被摩托车、燃油助力车占据,多少城市主干道两侧的人行道与自行车道停满了小汽车,城管、物业、保安等各种管理主体,对这些问题已经“习以为常”了。

打造优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共享单车是一个创新。想要共享单车用得好,前提是“停”得好。政府完善配套服务是治本之策。当好“服务员”,政府大有文章可做。

停好车的前提是有地方停,这就要做好加减法。机动车占道,要做“减法”:交通、城管等工作人员加强巡逻频次,加大处罚力度,定时定点“清障”;自行车停放区不够的问题,要做“加法”:规划、城建、交通等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编制车道规划,完善停放导则,从总量上增加非机动车道、自行车停放区的供给数量。

共享单车流行,主要得益于无桩,随借随还。但自由泛滥成乱停乱放,原先引以为傲的方便,反而成为新的出行梗阻。不妨退回一步,借鉴传统公共自行车“空间划定性”的特点,在一些有条件的枢纽和地铁站周边,政企联手,共建一些自行车推荐停放区。依托运营企业的大数据,推动各物业按需求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

想要停得好,还要管得好。维护好共享单车的停车秩序,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对行业内恶性竞争、暴力破坏行为,对某些人公共意识缺乏、任意折腾单车的行为,有关部门要做好“善后”服务,追究相关肇事者的法律责任;推动征信机构和单车运营商合力共建租车人信用管理系统,奖罚分明。鼓励用户对违规停车者拍照举报,核实后奖励信用积分;对恶意乱停、滥用、损毁、盗窃单车等行为,将租车人纳入失信黑名单。

共享单车是新事物,政府部门应该以服务思维引领,多呵护,多扶持。配套服务好了,单车停放有序了,人们愉悦、方便出行的生活小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

推荐专题: 小黄车社会调查报告日记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