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心得(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心得(大全)》。
一、调查目的
在这样一个消费时代,谈论信仰,似乎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当代大学生的父辈一代人,曾经拥有过狂热的对革命和乌托邦的信仰,但他们在为信仰付出热情和劳作之后,发现自己被迫面对失落和荒谬,于是又轻易地抛弃了信仰。那么,当代大学生的情况又如何呢?根据《南方人物周刊》等媒体的报道,“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在其演讲现场鼓动学生下跪;而真的就有许多学生集体跪倒在地上。这不禁让人思考这样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究竟有没有信仰?在这样一个商品拜物主义盛行的社会,在自小受到过多的消费主义灌输之后,他们的头脑是否太容易受到此类邪教式的宣传手段的鼓动,而对真正美好和高尚的理想信仰置之不顾。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时代的生力军,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信仰状况,值得我们去认真的调查和研究。
根据以上的小结,我们归纳以下3个问题,待本次调查进一步验证。
问题1:当代在校大学生是如当何理解信仰的。
问题2:当代在校大学生产生信仰危机的影响因素如何。
问题3:当代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信仰在人的一生中的引领作用。
二、 调查方法和操作过程
本次调查活动采用个案调查与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辅以个案调查的方法。
1 、调查对象:复旦大学本科学生
2 、调查问卷:(发放200份,回收177份)
本次所用的调查问卷采用以固定答题为主,自由答题为辅的形式,有关信仰的内容包括:您的信仰,你的人生追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旨在了解被调查者的信仰状况和其周围的环境状况;另一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对于信仰和追求的坚信程度的内容:信仰在人生中起到的作用、是否会更改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对于信仰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否影响大学生的人生信仰形成。
本次问卷的设计,采用风笑天的《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及袁方教授《社会研究方法教程》中的有关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摘要:在对贵阳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道德实践有以下特征:以认知(观念)为主导,支配道德行为;以利益为标准,选择道德行为;以法律为杠杆;调节道德行为;且大学生道德行为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是有所启示的: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多管齐下”,知行并重;情法并用;义利并举;自律与他律并行。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道德状况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特别是了解大学生道德实践情况,20xx年下半年,我们在贵阳四所高校展开了调查。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96份。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实践领域呈现的特质与差异,主要调查大学生在道德实践范畴(道德认知、道德关系、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情况,试图揭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的基本状况,了解认知对实践的影响,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情感、意志特别是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水平的对策。
一、认知与道德行为选择
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认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正义感”、“责任感”、“良心”、“爱心”都在调查中得到不同程度反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主流是健康的。83%的受调查者表示想了解现代生活礼仪,92%的受调查者表明认同加强基础文明建设,说明了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的主观意愿。78%的同学希望建立一种真诚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对背后说风凉话84%的受调查者表示谴责。可以说,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伦理规范形成过程中,大学生既吸取了传统美德的营养,又突出了自主、竞争、公平意识、效率等时代特征。在道德实践领域大学生所体现的也正是一种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状态。
在处理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关系上,当代大学生存在两个值得关注的倾向:
1、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存在较大的行智差。大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强,但道德行为能力不够强,认识能力与行为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对“因个人喜好破坏宿舍整体环境”,能够容忍和很能理解的只占15%,而同样性质的“休息时间在宿舍内大声喧哗”绝不会发生的只有44%。
2、道德认知的模糊决定了道德实践的失范。当代大学生由于身处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书本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他们经常会产生矛盾心理,对一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导致了其行为的失范。比如“老师上课不关手机”是一种不尊重学生、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形象。但是持反对态度的只占33%,所以也只有29%的大学生绝不会在上课时接收手机或发短信息。对家长年底会到自己家里“活动”一事,26%的同学认为“现在社会都这样”,或无所谓或支持,因此也就有20%的同学会或可能找关系入党,对于考试作弊,仅仅28%的同学认为是不道德行为,所以有11%的受调查者表示会会可能会作弊。
我们可以发现,认知与实践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我们发现,外部环境和其他条件对行为选择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
二、道德实践能力分析
在“你和朋友在宿舍聚会,其他同学提醒声音太大”时,79%的同学会招呼声音小一些,17%的同学会致歉。当“同学家长或朋友远道而来,他恰不在”时,93%的同学会主动帮着找或陪着说话或带去吃饭。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的占88%,同学生病主动关心护送到医院的占97%。99%的受调查者表示若果家庭贫困,会不买手机或节省使用。对集体活动热心参与的占到64%,而几乎所有同学近来都参与过社会捐助活动。
概言之,当代大学生初步具备道德实践的主体行为能力,其道德行为既体现了传统美德,也融入了时代精神。
不容忽视的是,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在道德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道德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控能力是指自我调节与控制其行为的能力。自控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大学生认识到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有违“良心”的事,会受不了理性的控制,“忍不住”去做;大学生认识到如何社会道德规范的,做了对社会或他人有好处的(比如见义勇为),却不一定去做。30%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曾经骗过人至今想来还惭愧的`事。在违反社会公德的三个现象――随地乱扔果皮杂物,排队时插队,在教室内吃零食、喝饮料中,分别只有34%、26%、14%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绝不会发生。当发现有人斗殴时,49%的被调查者表示会选择“赶紧走开”。
2、道德关系的调节能力较差。在调节与他人与集体的道德关系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现的无所适从。如面对同学借款不还一事,“不支声,但一直记在心里”的有21%,“不好意思,不要了”占33%,“也向他借钱,也不还”的占4%,只有42%的表示“会主动找他要”。发现同学作弊,“很气愤,但不知所措”的占29%,“无所谓”的占61%,“私下要挟的”的也有7%。发现别人插队,55%的受调查者表示无可奈何,还有11%也会跟着插队。
实践证明,“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并非由抽象的知识直接转化而来,而主要来自他们每天经历的充满着丰富细节的生活,学生的道德困惑主要来自对生活细节(有时是极细小的生活细节)的体验,学生道德能力的发展也就是源于不断地克服这些道德困惑”。
调查中反映出的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具体生活细节的正确指导。忽视了学生人际交往实践的重要性,导致了学生学生在调解道德关系时不懂得如何“对话”,如何发挥机智解决“冲突”。
三、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水平的思考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水平。因此,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关键在于:重视对大学生具体生活细节的指导,帮助大学生解决到的困惑和实际问题。体现在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上:要深入大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如心理健康、学习生活困难、人际矛盾、素质拓展、就业创业等,帮助大学生解决具体困难和道德困惑,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正确指导学生个体如何成才,增强大学生道德实践体验和生活经验。这也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推荐专题: 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大学军训心得体会 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