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结尾(推荐6篇)

2023-07-11 23:21:0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结尾(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结尾(推荐6篇)》。

第一篇: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

前言

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以及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恋爱带来的问题。调查小组于11月10日在安工大东校区就所有(大一~大四)大学生做了随机的调查,调查人数为300人,有效问卷为260份,调查问卷涉及6个方面的问题。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以更真实的回答来反映大学生的恋爱观。报告结合同学们的回答结果展现大学生的恋爱观,并从中展开一些必要的讨论,对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和理论依据。

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与恋爱

1.作为大学生你正在谈恋爱吗?你渴望恋爱吗?你的恋爱经历是….

调查结果表明,有192位的同学(约76.5%)处于正在恋爱中或渴望谈恋爱,对恋爱抱有一种美好的向往。有49%的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由于学生的心智仍未完全成熟,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这个问题应予以正确引导。

2.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的依据

对这一问题,我们设了开放式的问答题,对于选择恋爱的对向,85%左右的学生选择的比例基本可以概括为“真心>人品好>兴趣爱好>能力>相貌”其中,大一~大二的学生偏向于真心和兴趣爱好,大三~大四组的则略偏向于人品好和能力。

在选择男女朋友的条件上,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们仍将“真心”“能力”“兴趣爱好一致”作为选择的重要指标。虽然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的流入,对本民族的恋爱观产生一定影响。我们的大学生仍坚守“真心”为第一标准,说明学生们选择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但在我们的调查中确实存在小比例的大学生有重视相貌,物质这种错误倾向。所以建议学校及家长留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应予以正确的引导,切忌不可忽视,以免学生误入歧途,丧失本应该幸福的生活。

3.大学生恋爱最初动机

大学时代是人生美好的时光。大学生恋爱的`动机究竟是什么?你选择男(女)朋友的依据是什么?根据调查,有49%的学生选择“能够体验一下浪漫情怀”“感觉好”,有15%的学生选择“弥补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还有49%的学生选择“彼此

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的动机是应该建立在彼此之间共同的生活基础和感情基础之上的,只有少数的部分因为空虚而盲目地去恋爱。

4.如果你有男女朋友,你们的未来是什么?

调查显示,大部分67%同学对他们的恋爱未来有较明晰的规划:其中,27%的同学选择“两人一起考研,或找工作,直至婚姻”;有40%的同学选择“恋爱双方尽可能朝同一方向努力”;但,还有33%的同学认为未来变数太多,难以预料或以后事以后说,现在快乐第一。

可见大多数同学对待爱情还是会有一种理性的分析,会考虑到如何让这份情感更好的继续下去,直至永远。只有少数人抱着玩乐主义来对待恋爱,这些应当注意。

对于大学生与谈恋爱,我想提以下两个方面的看法。

1.大学生对爱情应持慎重的态度

a. 不能错把友情当爱情。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两个不同性质的感情体验。

b. 不能错Z爱情的地位。不能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更不能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湎与感情缠绵之中。

c. 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片面地追求外在形象或只看重经济条件,或者仅仅把恋爱看成是摆脱孤独的方式,都是无法产生真挚的爱情,也得不到真正得爱情。

第二篇: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的效应对学生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下面是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欢迎参阅读借鉴。

篇一:

第一个是关于入学动机和特*状态选择中人际关系调查显示的特区当代大学生的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的结果。

第二个是关于价值观排序当中家庭安定和幸福被排在10个价值观念中末尾两位,而一种令人兴奋、有刺激的生活以及成熟的爱被排在前两位的结果。

第三个是人际关系调查当中显示出来的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结果,我们将做进一步具体的分析:

[1] 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

「1」社会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的效应对学生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衍生出来的越来越看重个人的价值这从第一部分中的关于入学动机前3位就可以看出来,不管好坏与否这种趋势在本次调查中表现得很明显。同时也显示出大学生开始倾心于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念,这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强化,但又使他们对人生价值出现不稳定的评价标准。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空前扩大,加上我国对外开放,各种西方思潮随之而入,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他们热切关注市场经济的进程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地观察社会,透视人生,正是在这种崇尚个*、崇尚自主的自我意识催动下,大学生日益表现出思想主体化的特征,渴望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强者,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急切地想抓住时代提供的这次机遇来*自己的价值,这便有了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生长沃土。但是,在全社会都改变了过去从上到下一律只讲集体发展,讳言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又产生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评价的多重标准:有的以对社会的奉献多少和创造力大小为标准,有的以含金量的多少为标准,有的以社会地位的高低和权力大小为标准,有的则以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为标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向是不少学生伴随着过去人生价值体系的否定*思考,出现了在人生价值目标上的迷失或偏离。西方哲学思潮的输入与传播,对此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自我至上价值观与大学生膨胀了的自我意识,在一种反传统、反主导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一起,使他们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一些学生的自我观念已开始滑向自我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他们对螺丝钉、老黄牛铺路石所象征的集体主义精神存有逆反心理,从我出发来评判事物,确定言行。所以为了振兴中华和为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选项也自然而然地排到了最低的位置。

「2」文化原因

大学生文化是各种文化中最富生气与活力的重要部分,它以学生群体为载体,以其文化的先锋*、对传统的反叛*和张扬的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品质,不断地给校园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随着社会的转型,作为精英文化一部分的大学生文化正经历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史无前例的冲突,表现出大众化、通俗化的特征,甚至出现了这一次调查中所有的个人价值的倾向:

在文化观念上,学子们已逐步放弃对文化终极关怀的追求,漠视高雅文化,追求随*所欲的应时文化和快餐文化,自觉认同某些庸俗的社会潮流,神圣的生活理想、人生准则以及崇高的精神追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反叛与亵渎;在文化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务实倾向和媚俗**,他们关注的问题越来越现实,追求的目标日趋功利,对个人前途的关注远高于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世俗化、功利化的浪潮在动摇和瓦解校园传统文化价值秩序的同时,并未为人们提供一种充分体现尊严和生命价值的令人信仰的价值信仰,使之成为生命意义新的荫庇所,一些青年学生日益陷入空前的文化危机中;在文化规范中,大学生文化逐渐疏离主流思想,回避矛盾冲突,逃避灵魂追问,漠视校园纪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的束缚,出现了文化价值失范的倾向;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上,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对校园文化传统的蔑视和对文化创新的懒惰,他嘲弄别人的价值,他唯一的信仰就是否定的哲学。他生活在既无过去又无将来的一条窄缝中,文化迷失、精神迷失、道德迷失日甚一日,虚无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的迷雾开始在大学校园中弥漫,甚至出现了一些*、反文化的行为,令人触目惊心,这一切构织成了一幅与大学生文化极不协调的精神画卷,使得对大学生社会评价降低,他们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智商没有教养,有青春没有热血,有个*没有品行。大学生正趋于庸俗,而庸俗的人必然是庸俗文化熏陶的结果,大学生文化在时代的喧哗与躁动中,正走向庸俗。

[2] 对于爱情的茫然

现代社会中,爱情婚姻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不再是一个朦胧而羞*的话题,被调查者们反映出来的这种渴望成熟爱情的思想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他们都是很重视感情的人是有别于对待家庭的但是不管怎样,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大学生渴望一种理*的思维模式和理*的生活模式。此外还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而言,爱情在其生活中还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本质上而言,如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所言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会我们重新做人,也就是说她不仅是浪漫的感情体验,更是一种责任,是有*爱,感情,理想和义务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精神生活现象。如此看来,大学生对成熟的爱的选择似乎与家庭安定形成悖论,这其实正好反映出大学生内心对爱情及其观念强烈的冲突:一方面,他们渴望去爱和被爱,向往神圣成熟的爱情,这种吸引力本身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法则,它的生根发芽成长源于人类最原始的爱的需要。它是个体成熟和社会成熟达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男女之间的相亲相爱,互相倾慕的美好感情;另一方面,大学生们都对他们所渴望的爱情信心不足,他们害怕被骗,更怕受到伤害,他们对于一种安定的幸福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做self-defense(自我防卫),人们往往说一些和自己内心想法相反的话,本来成熟的爱情的落脚点最终会是家庭的安定,但是由于对社会的不信任或者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难以把握,他们选择了放弃,甚至是否定。

会出现这一种迷茫和爱情价值观的激烈冲突,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两个:

「1」 爱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大学生对于爱情充满美好的憧憬,其中大多数具有浓厚的理想**,而对于社会现实认识得不够深入,容易把爱情和婚姻视为同一,这样也就在现实生活当中容易碰壁,而该年龄阶段的青年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所以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心理。

而婚姻除了要考虑爱情以外还有考虑诸如: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等各种因素。另一方面,现实中的恋人也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完美,他们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又各具优劣的人。这一切都使青年感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并常常由此产生失望、彷徨、烦恼和痛苦。

「2」 社会的原因

离婚率的连年上升,社会诚信度不断下滑,人们思想趋向越来越复杂,对于爱情和婚姻也日趋标准化这一切的一切都对大学生的爱情观有着或多或少的冲击和影响,甚至开始怀疑爱情的真实*。所以他们有些收起了内心纯粹的感情甚至于由于曾经的挫折封闭起自己的心扉,在这样的条件里健康的爱情观念以及自身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对生活的意义和态度都会发生畸形。

[3]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这个结果是一个推论,而表面的结果显示为大学生都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并出现个人价值的倾向。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大学生的这一种个人主义的倾向是来自于其心理深层的对世界的不信任甚至于恐慌(请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反面的名词:不信任)。

社会是人类的社会,由于有人的参与而带来了人际关系的联系,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使得人们尤其是我国人们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这一种信任危机不仅仅存在于完全社会人之中,也影响着即将进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信任的大敌是极端的完美主义者,除了他们自己,他们不相信别人有完成任务的能力,他们事必躬亲,对别人做的事总能找出错误、找到缺陷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便迫使大学生不得不在进入社会之前努力汲取知识,这也是和我们调查的结果相符合的。

现在,在组织中,要让每个人能心情愉快地完成任务,我们需要信任。信任总是出现在它的替代物消失之后。德国管理学者莱恩哈德。斯普伦格说,在他看来信任的替代物是权力与金钱。实际上,过去的目标并不包括让每个人心情愉快,而只是完成任务。权力和薪酬可以达到目标,最初权力可以让没有自主意识的人服从,接着薪酬又吸引他们继续这样做。但对于现在接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自主意识的人来说,权力和金钱的效果都在褪*这也和第一部分中当代大学生反映出来的个人价值倾向的结果相吻合。

六。建议和展望

从作这一次的调查开始,我们就在身边的同龄人身上深深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种种气息:有清新的,有偏激的,也有其他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认为不应悲观地看待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的状况。毕竟,他们是渴求发展渴求进步并努力迎合社会的一群,在这一次的调查当中,几乎全部的男生和女生都将一种令人兴奋的、有刺激的生活(有活力的,丰富多*的生活)作为价值观排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男生将这一项选择为第二重要的),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们朝阳般的气息和生命力,的确社会需要这种生机勃勃的干劲和理想才得以不停的往前发展。这种不甘平庸,积极创造的精神特质也是现代大学生身上非常可贵的品质。

而在着手写这篇报告的时候,我们翻阅了一些资料,许多资料表现出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结果: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和价值观的状况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危机时刻,但是从这一次的调查来看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还是相当理智和清楚自己所处环境的。尽管在这一次的调查中也暴露了一些诸如关于家庭、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冲突,欲求不满等方面的困惑,但对于正处于向现代社会转型期,全社会一时难以确立有共识的新的主导价值观的外部环境而言,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浮躁,迷惑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无所适从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此阶段的一切意识形态都将会成为新的价值观确立的铺垫和反铺垫。

众所皆知,人生价值的特点,首先在于价值关系中的两重*,人既有自身的需要,要求社会和他人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同时又有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其次在于价值表现上的能动*,人既是价值的承担者,又是价值的创造者。再次在于价值取向上的社会需要*,符合社会需要并被社会肯定的人生便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知识分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将对我们有更大的考验,特别是身处经济特区的我们,在第二次创业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更大的挑战,且各种思潮的涌入必然会让我们面临更多的诱惑。所以,更多地引导学生以面向未来的眼光看待现实,超越由现实问题引起的种种困惑,更多地倡导一种必要的牺牲精神,求得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的统一,对于这一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荡涤中健康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在这里,本着建立良好价值观念的目的,我们提出以下几个*作*强的建议:

[1] 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影响很大,故需正确运用网络,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念:如今的网络,可是说是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媒介之一,它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可提高大学生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可培养并树立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意识;还可利用网络上的大学生信息认识大学生、教育大学生。

[2] 正视自己,借助内外力量挖掘潜能: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受其本身自信心影响,最大限度的挖掘个人内在潜能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我们建议可以借助亲近的人的评价发现自己的潜能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我熟悉的生活圈子,各种不同年龄、不同*别、不同职业的人对你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在家庭主要有父母、亲戚、在外有朋友、同学、老师,因为长期的交往使他们对你有不同程度的印象和评价,大都很中肯、客观,这对了解自我的潜能起到了直接作用;另外一个方法则是借助咨询机构来了解自我潜能和发展计划*咨询机构一般会设计比较具体的问题,形成一套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再辅之于和*咨询人士面对面的交谈,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 针对调查中大学生轻看家、国的结果,提供系列讲座和咨询,使大学生认识到个人目前追求的一切东西都是与家和国休戚相关的。

最后,在这篇调查报告的结尾,我们展望一下未来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动向:

[1] 由于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所能吸收到的信息日益增多,价值观念将陷入一个更加错综复杂的状态。

[2] 由于大学生本身身处大学之中,所以在未来,大学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将一如既往的重要,其中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日子里面需要逐步改变的是:学校过强的共*制约以及过重的功利导向使部分学生个*发展出现偏差;过窄的*教育以及深度和吸引度不够的思想教育,使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发展受到限制。

[3] 价值观念中关于合作和创新的部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同时由于个人价值的地位逐步增加会给合作和思想以及行动的创新带来不小的阻力。

至此,我们这一次的分析报告就告一段落,虽然在这一次的调查分析中我们仅仅是探讨了特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中小小的一个区域,但是,作为这一次调查主体的同龄人,我们已经深深的体会到来自于我们和所有调查主体身体里的青春和朝阳的气息,尽管也会有颓废的时候,但是通过这一次的调查,我们仍然相信:世界的明天会因我们而变得更加美丽!

篇二:

[摘 要]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状况是健康的,但大学生也比较普遍地存在价值困惑问题;表面上目的*很强的学习其实有相当程度的盲目*在里面,就业观受父亲职业类型影响较大,城乡之间及大小城市之间的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的结构*差异显著;大学生消费分层现象在高校日渐明显;生源地为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学生对婚恋持更为开放的态度;生源地为城市特别是大都市学生更看重朋友的玩伴功能,而生源地为中小城市或乡村学生则较为看重朋友在交流信息方面的功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价值观 生活方式

价值观是人们所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违背意愿或符合意愿的观念,它是决定人们的目标和理想的普遍和抽象的观念。价值观念与人的行为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价值观念决定人们的行为,是所有行为的指南,人的行为因此被赋予意义。本研究旨在把握大学生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最新动态,探讨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机制,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与调研对象

(一)调研内容与抽样

本研究为随机问卷调查,调研内容包括学习观、就业观、友情观、爱情观、消费观、大学生消费分层以及家庭概况等方面。

本次调查对象为上海高校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按照分层、多段抽样法抽取样本,力求涵盖不同类型的高校:(1)被抽取的学校样本包括部委属、市属、民办等不同类型高校;(2)确定被调查学校后,从该校一年级到三年级所有班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3)从该班级中系统抽取25名学生做调查;(4)问卷调查采取在调研员指导下的自填法。被调查学校的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第二*医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上海工商外语职业学院、上海思博职业学院。

(二)调查对象

共回收问卷432份,有效问卷360份。360个样本中,男生193人(占53。6%),女生166人(占46。1%);独生子女300人(占83。3%),非独生子女57人(占15。8%);出生年份以1987年为最多(占30。3%),其次为1988年(占29。2%);一年级学生 137人(占38。1%),二年级学生116人(占32。2%),三年级学生105人(占29。2%)。被调查者父亲的职业类型众数是商业人员(占24。4%),其次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21。0%);被调查者母亲的职业类型众数是服务*人员(占25。2%),其次为办事人员及相关人员(占16。3%),被调查者父、母的职业为农林牧渔劳动者的比例分别为5。5%和4。9%。

(三)统计处理

调查的相关数据全部采用spssl7。0软件进行处理。

二、调查结果

(一)学习的目的*、功利*、**及因缺乏人生规划而潜在的盲目*

对于努力学习的原因,59。9%的学生选择找工作,20。3%的学生选择提升自身文化修养,12。3%的学生选择兴趣,5。0%的学生选择家庭压力,还有2。5%的学生选择其他。把努力学习的原因分别与*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努力学习的原因只与年级、生源地在0。05显著度水平上统计相关,表现为随着年级增长,找工作、兴趣成为学习主要原因的选率下降,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成为学习主要原因的选率上升,从大一的15。4%上升到大三的30。5%。把生源地按所属行政级别区分为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和乡村五种类型,在各类学生中,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学生选择找工作的比例最大(占68。0%),选择兴趣、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在各类学生中所占比率最低;而生源地为乡村的学生选择找工作的在各类学生中所占比重最低,选择兴趣和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比率最高。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学习带有明确的目的*和较强的功利*,而且居住在大城市的学生学习的务实*、功利*比居住在中小城市特别是乡村的学生更强烈。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学习的功利*有所减弱,注重通过学习提升综合文化修养。从学习的功利*以及学习目的随年级增长发生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不少学生缺乏人生规划,看起来目的*很强的学习其实有相当程度的盲目*蕴涵其中。关于未来,29。8%的学生对于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39。3%的学生有明确的目标,但不知道怎么做,30。9%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感到迷茫。

当问及如果一些课对你没有吸引力,你会怎么办时,66。6%的学生选择在课堂上做自己的事情,17。8%的学生选择逃课,而只有10。9%的学生选择仍旧认真听课,选择其他的占4。7%。把该选项分别与*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仅与年级在0。05显著度水平上统计相关。这说明不同*别与不同生源地的学生面对不感兴趣的课程时的态度差别不大。再以*别为控制变量,进一步考察该选项与年级的相关关系,发现女生在0。05显著度水平上统计不相关,男生统计相关,表现为随着年级增长,男生选择仍旧认真听课的比率下降。该选项表明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

(二)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就业选择的结构*差异

调查显示,62。4%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就业,17。8%的学生选择考研,8。6%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把毕业后打算分别与*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仅与生源地在 0。05显著度水平上统计相关。家住城市的学生毕业后去向选择比较多,而且随着城市行政层级降低,就业选率呈递减趋势,考研与出国深造选率呈递增趋势。比如,家住直辖市的学生就业与考研的选率分别为72。7%和10。8%,而家住县级城市的学生此两项的选率分别为29。7%和32。4%。家住乡村的学生在出国深造和自主创业两个选项上的选率均为零,而就业选率为57。1%,考研选率为28。6%,选择不知道的在各类学生中比重最高,达14。3%。这些数据凸显出生源地为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的结构*差异。

大学生的择业标准排前三位的依次是发展前景(占32。3%)、*待遇(占28。4%)和兴趣(占21。4%)。不同*别与年级学生的择业考虑因素选率排序基本一致,而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对于择业考虑因素的选率排序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学生择业考虑的因素前三位依次是发展前景(占73。0%)、*待遇(占67。4%)和兴趣爱好(占47。8%);生源地为省会城市的学生择业考虑的因素前三位依次是*待遇(占70。8%)、发展前景(占62。5%)和社会地位(占37。5%);生源地为地级城市与县级城市的学生择业考虑的因素前三位排序与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学生相同,而生源地为乡村的学生择业考虑的因素前三位分别是*待遇、发展前景和兴趣爱好,而且它们的选率都是42。9%。

调查显示,大学生刚毕业满意月收入的众数组为2000-3000元(占43。3%),其次为3000-5000元(占36。4%)。把刚毕业满意月收入分别与*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均在0。05显著度水平上统计相关。其中,女生刚毕业满意月收入的中位数组为3000-5000元,男生中位数组为2000-3000元;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的刚毕业满意月收入的众数组均为2000- 3000元,而三年级学生的众数组为3000-5000元。如果以*别为控制变量,女生刚工作时满意月收入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a=0。05),男生卡方检验统计相关(a=0。05),表现为生源地为县级城市和乡村的男生刚毕业满意月收入的期望数额高于生源地为大城市的男生。

大学生就业首选类型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外企(占29。2%)、公务员(占5。1%)和国企(占16。1%)。把就业首选类型分别与*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仅与生源地统计相关(a=0。05)。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学生就业首选类型前三位依次是外企(占31。6%)、公务员(占28。1%)和国企(占18。2%),而生源地为乡村的学生就业首选类型前三位分别是国企(占28。6%)、公务员(占14。3%)和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占14。3%)。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学生选*营企业与自主创业的分别为6。1%和3。9%,而生源地为乡村的学生此两项选率均为零。这些对比说明,生源地为乡村或中小城市的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冒险精神比生源地为大城市的学生弱,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保守*。将被调查者就业首选类型和父亲的职业做卡方检验,两者统计显著相关(a=0。05)。父亲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公务员和国企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类型;父亲是商业人员的学生,就业首选是外企,其次是国企、公务员、民营企业等。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类型受父亲职业类型的影响较大。

(三)炒股、打工及大学生消费分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群体的经济自立意识日渐增强。前几年股市火爆,不少大学生投身炒股行列。对于学生炒股现象,15。0%的学生非常支持,49。4%的学生比较支持但仍在观望,1。1%的学生非常反对,34。4%的学生不关心。大多数学生对炒股理财表现出了兴趣,而且支持大学生炒股者中的大多数对炒股持比较理*的态度。把对学生炒股的态度看做一个定序变量分别与年级、生源地进行相关检验,在0。05显著度水平上皆统计不相关。

调查显示,50。3%的学生有打工经历。把是否有打工经历分别与*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其中与*别、年级两个变量统计相关(a=0。05)。有打工经历的女生比例(61。2%)超过男生(41。4%)。随着年级的增长,有打工经历的学生所占比例上升。大学生打工的目的以积累社会经验为主,男、女生选此项的比例分别达到67。5%与63。5%,13。8%的男生选择勤工俭学,18。3%的女生选择赚钱。把打工目的分别与*别、年级、生源地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它们在0。05显著度水平上都不相关。

关于生活费开支,28。3%的学生没计划,想用就用,50。8%的学生有计划,但做不到,20。8%的学生有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做。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计划*是比较强的。每月生活费,500元以下的占5。3%,500-800元的占45。0%,800-1000元的占35。0%,1000-1500元的占12。2%,1500元以上的占2。5%,平均值为822。5元,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的月生活费在800元左右。伙食费占月生活费的比重在30%以下的占8。5%,30%-50%的占43。1%,50%-70%的占38。1%,70%以上的占10。3%。中位数组为30%-50%组,由此可以估算出学生平均每月伙食费大概在400元左右。

随着社会分层的清晰化,大学生中的消费分层现象日益引起学界重视。调查发现,1。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在大学生中居于上层,20。0%的学生认为自己居于中上层,63。1%的学生自认为居于中层,12。2%的学生认为居于中下层,3。3%的学生认为居于下层。把自认为生活水平层次分别与*别、年级、生源地两两进行卡方检验,分别与*别和年级统计相关(a=0。05),表现为女生的生活水平分层认同分布偏向于中高层级,男生的生活水平分层认同偏向于中低层级。以*别为控制变量,对自认为生活水平层次与年级进行卡方检验,男生统计不相关,女生统计相关。女生随着年级增长,自认为生活水平层次有降低趋势。对月生活费额与自认为生活水平层次计算kendalls tau-c系数值为-0。214,概率值为0。000,说明月生活费数额与自认为生活水平分层的一致*程度比较高。

(四)恋爱、婚前*行为与理想结婚年龄

调查显示,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选率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占33。2%),排遣空虚寂寞(占29。3%)、对爱情的好奇(占15。1%),而以结婚为动机的仅占5。6%。大学生恋爱动机与*别卡方检验在0。05显著度水平上统计不相关。以*别为控制变量,女生的恋爱动机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相关,男生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生源地为乡村的女生选择谈恋爱的动机是排遣空虚寂寞的占71。4%,选择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占14。3%,而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女生选择谈恋爱是出于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占42。3%,出于排遣空虚寂寞的占26。9%。这说明农村女大学生比城市女大学生对恋爱更倾向于持消极评价的态度。上述数据反映了当前大学生恋爱观的偏差,爱情成为部分学生填补生活无聊寂寞的东西。对爱情好奇和随大流的人也占了相当比例,可见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还不懂得爱情的真谛,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引导,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一组判断对婚前*行为态度的词汇,其中爱情、幸福、浪漫为对婚前*行为的褒义评价,而另类、叛逆、冲动、危险为对婚前*行为的贬义评价,开放、需求为中*评价。在各选项中,男生的选率从高到低居前五位的分别是冲动、开放、需求、爱情、危险,女生的选率从高到低居前五位的分别是冲动、开放、需求、危险、爱情,可见男女生对婚前*行为的价值判断基本一致,冲动选率位居各选项之首,开放、需求紧随其后,男女生选率前五项的差异在爱情与危险的排序。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大学生对婚前同居行为总体上持非正面评价态度,主要从生理需求的角度予以认可,认为其中有很大的冲动成分,女生对婚前*行为的态度较男生审慎。

调查显示,男生认为男*结婚的适宜年龄在28-30岁的占46。1%,在25-27岁的占有36。3%。女生认为男*适宜结婚的年龄在2830岁的占60。1%,在25-27岁的占22。8%。男生认为女*适宜结婚的年龄在23-24岁的占48。6%,在25-27岁的占36。3%,在28-30岁的占2。8%,30岁以上的为零。女生认为女*适宜结婚的年龄在25-27岁的占56。0%,在23-24岁的占24。7%,在28-30岁的占7。8%,30岁以上的占3。0%。以*别为控制变量,男生的年级与男*理想结婚年龄在0。05显著度水平上卡方检验统计相关,表现为随着年级增长,男生认为男*理想结婚年龄不断提高。以*别为控制变量,男生认为女*理想结婚年龄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女生认为女*理想结婚年龄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相关(a=0。05)。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女生选择女*理想结婚年龄在 23-24岁的占34。0%,生源地为乡村的女生的该项选率是14。3%;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女生选择女*理想结婚年龄在25-27岁的占52。0%,生源地为乡村的女生的该项选率为71。4%;生源地为直辖市的女生选择30岁以上的为零,而生源地为乡村的女生选择30岁以上的占14。3%。对于结婚与立业之间的关系,52。2%的学生认为不分先后,顺其自然;39。7%的学生认为应先立业后结婚;8。1%的学生认为应先结婚后立业。结婚与立业之间的关系与*别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a=0。05)。

(五)大学期间的朋友效用

友情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于朋友带给自己最多的是什么,大学生在各选项中,情感交流的选率为28。4%,学习或工作上的陪伴的选率为32。9%,交流信息的选率为20。9%,*消遣的玩伴的选率为15。8%,其他选率为1。9%。朋友带给自己最多的是什么与年级卡方检验统计相关(a=0。05),表现为:一年级阶段,大学生交友多出于学习或者工作上的陪伴目的(占43。8%);二年级阶段,多注重情感交流(占40。0%);三年级阶段,学生对于朋友的效用认识趋于分散,选率前两位分别是*消遣的玩伴(占28。6%)和情感交流(占26。7%)。以*别为控制变量,男女生在一年级阶段都认为朋友带给自己最多的是学习或工作上的陪伴到二年级,男女生都把情感交流看作交友的主要目的;到三年级,男生认为朋友带给自己最多的前三位依次是*消遣的玩伴(占32。6%)、交流信息(占26。1%)、情感交流(占21。7%),女生选择的前三位选项依次是情感交流(占32。6%)、学习或者工作上的陪伴(占25。4%)、*消遣的玩伴(占25。4%)。以*别为控制变量,男生关于朋友带给自己最多的是什么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相关(a=0。05),女生此两项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a=0。05)。生源地为大城市的男生更倾向于从朋友那里得到情感交流与彼此成为*消遣的玩伴,而生源地为中小城市或乡村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与朋友交流信息和成为学习或工作上的陪伴。

从整体上看,大学生认为室友比班级其他同学更亲密的占62。7%,认为与班级其他同学差不多的占32。2%,认为比班级一般同学更疏远的占5。0%。心情沮丧需要找人排解时,男生选择的前三位依次是自我排解(占87。6%)、找亲密朋友倾诉(占85。5%)、找亲人倾诉(占52。8%),女生选择的前三位也是自我排解(占82。5%)、找亲密朋友倾诉(占79。5%)、找亲人倾诉(占52。4%),有13。0%的男生和15。7%的女生选择找师长。对于大学生自杀现象背后的原因,30。7%的学生认为是情感压力,29。9%的学生认为是就业压力,18。0%的学生认为是人际关系压力,13。0%的学生认为是学习压力,还有0。5%的学生选择其他。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与年级卡方检验统计相关(a=0。05),表现为随着年级增长,认为是学习压力和情感压力的减少,认为是就业压力与人际关系压力以及其他原因的选率上升。

(六)对社会道德水平与新鲜事物的看法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社会的道德水平,认为有所下降的占52。6%,认为有所提高的占28。2%,认为不知道的占19。2%。这说明大学生对于社会的道德状况是不满意的。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绝大多数学生会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有可能不让座的仅占10。6%。不让座的理由大多是坐在老弱病残孕座位上的人应该让座,担心其他人会笑话的占13。2%,选择他们理所当然的态度让人不舒服的占18。4%。这说明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还是比较高的。关于志愿者活动,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学生占13。9%,偶尔参加的学生占65。5%,从未参加的学生占20。6%,可见参加志愿者活动还没有成为学生的经常*行为。参力口志愿者活动情况分别与*别、年级卡方检验统计相关,表现为女生参力口志愿者活动的比率超过男生:随着年级增长,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学生比率不断上升。

一般认为,青年大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本调查设计了写博客、选秀、学者明星化,同*恋可以结婚等时髦话题考察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态度。对于写博客供人评论,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比较赞同和一般,两者选率分别为42。2%和37。2%。写博客供人评论与年级卡方检验统计相关(a=0。05),表现为随着年级增长,学生中持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态度的比率不断升高。对于选秀活动,绝大多数学生持平常心看待,没有表现出选秀现场的那种狂热情况,持赞成或反对态度的学生比例基本持平。对于学者明星化现象,反对与强烈反对两项的选率合计达35。4%。以*别为控制变量,男生中对学者明星化的态度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女生统计相关(a=0。05),表现为生源地为城市的女生比生源地为乡村的女生在学者明星化问题上表现出更为宽容的态度。对于同*恋可以结婚,持赞同态度的占41。9%,持不赞同态度的占34。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23。1%。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持支持态度,男女生选择支持的比率分别为50。9%和34。4%。随着年级增长,学生对同*恋可以结婚的态度更加开明。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都比较熟悉,并且有自己的*见解。

三、结论与建议

在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多元*特点也日趋明显,户籍、生源地、*别等结构*变量成为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状况的有效视角。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状况是健康的,如大学生对炒股热、学者明星化、选秀等社会现象都有比较理*的认识,乐于参力口志愿者活动,等等,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容小视。

对于未来,39。3%的学生有明确的目标但不知道怎么做,30。9%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感到迷茫,这说明高校人生规划与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但表现出较强的功利*,而且表面上目的*很强的学习其实有相当程度的盲目*蕴涵其中。学校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教育,使学生学会从个人的长远发展角度来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依然受父亲职业影响较大。生源地为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的结构*差异非常显著。生源地为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更看重职业发展的前景:而生源地为中小城市和乡村的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的比率较高,在择业时对职业收入比较看重。大学生就业支持网络的结构*差异是造成大学生择业取向差异的决定*原因,希望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这种差异能够逐渐消弭。

大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计划*较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有打工经历,而且有打工经历的女生比例超过男生,积累社会经验是大学生打工的首要目的。大学生消费分层现象在高校日渐明显,这将对大学生价值观变化产生深远影响,希望有关方面对此予以重视。

谈恋爱成为大学生期待的高校生活中的重要篇章,生源地为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大学生对婚恋持更为开放的态度,而生源地为乡村的大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对大学生谈恋爱倾向于消极评价的态度。总体而言,大学生的恋爱观还存有一定的偏差,爱情成为部分学生填补生活中无聊寂寞的东西。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引导,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友情是人生的宝贵财富,网络时*阔了大学生的交友空间,但班级同学特别是室友仍然是大学生交友的主要对象。情感交流是男女学生交友的主要目的,但生源地为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学生更看重朋友的玩伴功能,而生源地为中小城市或乡村的学生则较为看重朋友在交流信息方面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在心情沮丧需要排解时,都把自我排解、找亲密朋友倾诉、找亲人倾诉放在优先选择的前三位,选择找师长的比例很低。应着重研究师长在大学生排解心理压力时缺位的原因,以密切师生关系,预防大学生自杀等悲剧事件的发生。

第三篇: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我校做了一次随机调查,由于时间有限,学院有限 ,有些学院的男女比例太大,接受问卷调查的只有60人,其中包括男生30人,女生30人,而且,正在谈恋爱的人和没有在谈恋爱的人在思想上是有差别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事情必须身临其境才有答案。不过我们相信此次调查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1,帮助大学生顺利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数据如下:

一、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1.恋爱人数增多,且十分投入与公开

2.恋爱的低年化

3.恋爱出发点盲目

(1)为爱而爱。这部分同学为了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他们

的情感大于理智的成份。一旦有爱的心声在召唤,则犹如“寂寞梧桐”般从心底发出幸福的回应。他们的信仰是“不要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或者是“只求曾经拥有,更求物质占有”,只注重恋爱的过程而不考虑恋爱过后能得到什么。

(2)为满足虚荣心而爱。这部分同学认为在大学期间没人追

求或追求不到对象,则是自身价值不高、低人一等的象征,心里产生自卑。只有追求到了或被追求了,才能显示出与其他同学是平等的或高出他们一等。

(3)为摆脱孤独寂寞而爱。这部分同学认为在大学读书是苦

行僧,非常寂寞孤独,只有谈了恋爱,才能解决临时的困难。这种恋爱被称之为“寂寞期恋爱”。

(4)为追求金钱、名誉、地位而爱。这部分同学认为在市场

经济社会里,青春、爱情也只不过是一种商品而已,只要能换取金钱、名誉、地位,爱情就可以付出。只讲感情不讲条件,那是在真空中生活,爱的感情里还应该有面包和咖啡,因此各种畸形爱情频频产生。

(5)为做试验而爱。这部分同学在校谈恋爱好比是做试验、

种试验田,取得第一手资料,成功则已,不成功则取得经验。他们认为趁现在年轻不学几招,将来到社会上翻了船可不得了。

4.女生的恋爱比例高于男生

5.男生主动性高于女生

6.恋爱随意性大

7.恋爱成功率低

8.恋爱观念日趋开放

二、大学生恋爱的几大特点:

1、相互攀比,赶潮流而行。有些同学谈恋爱不是为了寻觅知音,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

2、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在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就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

3、恋爱过程简单化。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是简单的.、快速的。社会在快节奏的生活,大学生的恋爱也开始简单化,从思想上没有了以前固有的“审时度势”,恋爱观简单了起来。男生们已经不喜欢欲

言又止,欲进又退的恋爱花招,他们想爱就爱、想恨就恨,嘴上不明说,行为却很直接,遇到心仪的女孩,他们就会很快表示自己的爱意。 4、恋爱中片面化。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时,往往考虑的问题都比较片面,只考虑两个人在一起时的事情,如何让彼此的感情得到升华,而没有考虑到家庭、社会、周围事物的影响。在一时的冲动下,不顾及后果和影响。有的同学则认为学习不紧张、空闲时间多,找个伴玩玩;有的大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则羡慕不已,自己也要寻求一份爱情,但想法都是片面的,都表现出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不成熟、做事不计较后果的心态。

5、恋爱中浪漫化。当代大学生恋爱更多注重的是感情上的愉悦,追求现实的快乐感,在两个人交往期间,往往把每个节日排成了时刻表,互相送礼物是稀疏平常的事情,在校园里,经常看到男生跪拜在女友的前边,红色的鲜花数量及求爱的方式让人触目惊心。

6、恋爱中理想化。当代大学生在其心理总有一种理想的恋爱模式,在思想上表现出理想化,在恋爱上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寻找对象,在交往的过程中也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进行交往,如果有一点与自己的模式不想符合,恋爱就即将失败,最终导致不符合实际的恋爱。

三、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1、用爱情转移思想上的空虚。

2、恋爱观上表现出择偶动机不纯。

3、思想上不成熟、不稳定出现矛盾冲突。

4、只在乎爱的过程。

四、大学生恋爱现状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虽然普遍存在,这无需回避,那么,我们说大学生恋爱现状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冷静的分析其原因。

1、主观原因

1. 大学生生理上的原因

大学生在校的年龄一般都在17~24岁之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已跨过青春期而进入成熟期,其生殖系统发育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而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满足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敏感、简单、易冲动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在异性的吸引、彼此有好感的情况下,产生“恋爱滋情感,润心细无声”的身心需求,大学生心田萌发爱情蓓蕾是正常的。

(1) 大学生心理上的原因

恋爱观的排他性。恋爱观的排他性表现在对恋人的控制和占有上,两个人在相处的日子里,在思想上、意识上排斥一切与对象相接触的事物,尤其是接触恋人的异性,不允许自己的恋人与异性单独的接触和交往。

恋爱观的冲动性。恋爱观的冲动性表现在两个人交往之间“性”问题和感情出现问题时的心理冲动。在情欲高涨和性爱激发时,恋爱观又会冲破一切。冲动的发生越轨行为,而不考虑后果。恋爱观波动性。恋爱观的波动性表现在交往两个人思想上的波动,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思想上比较孤傲和脆弱,遇到问题时,不愿意与别人分担,表现出极端和消极。冲动性较大,恋爱观的波动性使当代大学生在恋爱中,表现出极其不稳定的状态。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有时会对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尤其感情脆弱的青年们,容易出现自杀、他杀等伤亡的后果。

(2) 情感需求比较强烈

经过十年寒窗苦,奋斗拼搏,才有机会进入大学的青年男女,一方面,在中学时由于升学的沉重压力和父母、老师的严格监控而不得不压抑自己丰富的情感需要,进入高校后,心理压力减轻了,周围环境的监控约束力减小了,自我意识增强了,情感需求渴望得到满足了。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校园里共同学习、生活和交流,思想观念的相似。看到恋爱的同学生病有人问寒问暖、求医送药、无微不至地照顾,生日有人送礼品真诚祝贺,苦恼时有人劝说解闷,平时有人陪伴呵护,出门成双进门成对,很容易使它们产生羡慕和向往之情,促使他们跃跃欲试。

第四篇: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我校做了一次随机调查,由于时间有限,学院有限,有些学院的男女比例太大,接受问卷调查的只有60人,其中包括男生30人,女生30人,而且,正在谈恋爱的人和没有在谈恋爱的人在思想上是有差别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事情必须身临其境才有答案。不过我们相信此次调查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1,帮助大学生顺利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数据如下:

一、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1.恋爱人数增多,且十分投入与公开

2.恋爱的低年化

3.恋爱出发点盲目

(1)为爱而爱。这部分同学为了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他们

的情感大于理智的成份。一旦有爱的心声在召唤,则犹如“寂寞梧桐”般从心底发出幸福的回应。他们的信仰是“不要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或者是“只求曾经拥有,更求物质占有”,只注重恋爱的过程而不考虑恋爱过后能得到什么。

(2)为满足虚荣心而爱。这部分同学认为在大学期间没人追

求或追求不到对象,则是自身价值不高、低人一等的象征,心里产生自卑。只有追求到了或被追求了,才能显示出与其他同学是平等的或高出他们一等。

(3)为摆脱孤独寂寞而爱。这部分同学认为在大学读书是苦

行僧,非常寂寞孤独,只有谈了恋爱,才能解决临时的困难。这种恋爱被称之为“寂寞期恋爱”。

(4)为追求金钱、名誉、地位而爱。这部分同学认为在市场

经济社会里,青春、爱情也只不过是一种商品而已,只要能换取金钱、名誉、地位,爱情就可以付出。只讲感情不讲条件,那是在真空中生活,爱的感情里还应该有面包和咖啡,因此各种畸形爱情频频产生。

(5)为做试验而爱。这部分同学在校谈恋爱好比是做试验、

种试验田,取得第一手资料,成功则已,不成功则取得经验。他们认为趁现在年轻不学几招,将来到社会上翻了船可不得了。

4.女生的恋爱比例高于男生

5.男生主动性高于女生

6.恋爱随意性大

7.恋爱成功率低

8.恋爱观念日趋开放

二、大学生恋爱的几大特点:

1、相互攀比,赶潮流而行。有些同学谈恋爱不是为了寻觅知音,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

2、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在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就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

3、恋爱过程简单化。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是简单的、快速的。社会在快节奏的生活,大学生的恋爱也开始简单化,从思想上没有了以前固有的“审时度势”,恋爱观简单了起来。男生们已经不喜欢欲

言又止,欲进又退的恋爱花招,他们想爱就爱、想恨就恨,嘴上不明说,行为却很直接,遇到心仪的女孩,他们就会很快表示自己的爱意。 4、恋爱中片面化。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时,往往考虑的问题都比较片面,只考虑两个人在一起时的事情,如何让彼此的感情得到升华,而没有考虑到家庭、社会、周围事物的影响。在一时的冲动下,不顾及后果和影响。有的同学则认为学习不紧张、空闲时间多,找个伴玩玩;有的大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则羡慕不已,自己也要寻求一份爱情,但想法都是片面的,都表现出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不成熟、做事不计较后果的心态。

5、恋爱中浪漫化。当代大学生恋爱更多注重的是感情上的愉悦,追求现实的快乐感,在两个人交往期间,往往把每个节日排成了时刻表,互相送礼物是稀疏平常的事情,在校园里,经常看到男生跪拜在女友的前边,红色的鲜花数量及求爱的方式让人触目惊心。

6、恋爱中理想化。当代大学生在其心理总有一种理想的恋爱模式,在思想上表现出理想化,在恋爱上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寻找对象,在交往的过程中也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进行交往,如果有一点与自己的模式不想符合,恋爱就即将失败,最终导致不符合实际的恋爱。

三、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1、用爱情转移思想上的空虚。

2、恋爱观上表现出择偶动机不纯。

3、思想上不成熟、不稳定出现矛盾冲突。

4、只在乎爱的过程。

四、大学生恋爱现状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虽然普遍存在,这无需回避,那么,我们说大学生恋爱现状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冷静的分析其原因。

1、主观原因

1.大学生生理上的原因

大学生在校的.年龄一般都在17~24岁之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已跨过青春期而进入成熟期,其生殖系统发育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而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满足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敏感、简单、易冲动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在异性的吸引、彼此有好感的情况下,产生“恋爱滋情感,润心细无声”的身心需求,大学生心田萌发爱情蓓蕾是正常的。

(1)大学生心理上的原因

恋爱观的排他性。恋爱观的排他性表现在对恋人的控制和占有上,两个人在相处的日子里,在思想上、意识上排斥一切与对象相接触的事物,尤其是接触恋人的异性,不允许自己的恋人与异性单独的接触和交往。

恋爱观的冲动性。恋爱观的冲动性表现在两个人交往之间“性”问题和感情出现问题时的心理冲动。在情欲高涨和性爱激发时,恋爱观又会冲破一切。冲动的发生越轨行为,而不考虑后果。恋爱观波动性。恋爱观的波动性表现在交往两个人思想上的波动,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思想上比较孤傲和脆弱,遇到问题时,不愿意与别人分担,表现出极端和消极。冲动性较大,恋爱观的波动性使当代大学生在恋爱中,表现出极其不稳定的状态。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有时会对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尤其感情脆弱的青年们,容易出现自杀、他杀等伤亡的后果。

(2)情感需求比较强烈

经过十年寒窗苦,奋斗拼搏,才有机会进入大学的青年男女,一方面,在中学时由于升学的沉重压力和父母、老师的严格监控而不得不压抑自己丰富的情感需要,进入高校后,心理压力减轻了,周围环境的监控约束力减小了,自我意识增强了,情感需求渴望得到满足了。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校园里共同学习、生活和交流,思想观念的相似。看到恋爱的同学生病有人问寒问暖、求医送药、无微不至地照顾,生日有人送礼品真诚祝贺,苦恼时有人劝说解闷,平时有人陪伴呵护,出门成双进门成对,很容易使它们产生羡慕和向往之情,促使他们跃跃欲试。

第五篇:异地恋调查报告

异 地 恋 调 查 报 告

级:09级物业一班 小组成员:梅盼盼(16)

焦匀韵(18)李丹丹(50)白佳丽(53)

洋(62)

一、前言

随着管理者对在校期间恋爱问题持宽容态度,现今高校学生绝大部分已把恋爱带入自己的生活,恋爱成为校园生活的一大内容,校园里恋人们相拥而过已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我们的大学也因为恋爱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大学校园爱情还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异地相爱的恋人们。

异地恋,顾名思义,是相隔两地的恋爱。在大学校园里,这种恋爱方式也越来越广泛存在,这主要是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的开放,信息传播方式的发达,以及交通工具等不断发展等因素。

然而,这种恋爱方式一直以来也倍受争议。关于异地恋的各种争议,已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我们围绕异地恋引发的种种问题做了这一调查,希望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为那些处于异地恋或者即将处于异地恋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从而使同学们能够得到一份更加美好的爱情。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访谈和问卷的调查形式。

1、网络主要是搜集网友的意见和有关异地恋的调查数据

2、访谈的对象主要是河南商专在校大学生,通过校园随机访问和宿舍个别访谈来获得信息。

3、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工商管理系09级学生。发出问卷100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占38%,女生占62%。

三、调查结果

源自中国调查网····

正方:408人 66.8% 反方:202人 33.1%

正方

支持异地恋。大学生谈恋爱往往是为了填补空虚,但是异地恋就能保证是真正的感情,而且两个人 如果能经受住几年的分离,以后的感情会越来越 坚实,而且随着交通便利性的提高,异地恋常年 不见面的状况也可以有效解决。

反方

反对异地恋。两个人不在一起,恋爱的感觉会 逐渐消失,最终还是分手,没有结果的感情为 什么要开始。而且异地恋花费很大,话费、车 费都限制了双方见面的可能性。更何况,上学 就是异地,将来的工作更可能是异地,这种感 情没有前途,只是一时任性的结果,缺乏理性 思考。

(一)大学生异地恋现状

1、异地恋在大学生中认可度及发生率较高

据中国调查网资料显示,异地恋支持率为66.8%,他们认为能耐得住寂寞的异地恋为真正的爱情;

毕业后,爱情进一步加深,而33.1%的人不支持异地恋,当激情耗尽时异地恋慢慢暗淡,最终分手。

据问卷调查我校支持异地恋的为66%,18%中立,16%反对。

67%的 同学的身边都存在异地恋。

异地恋在大学校园中普遍认可,且势不可挡,异地恋成为大学校园重要爱情方式,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发生率。

2、QQ、电话、短信是异地恋者联络感情的主要途径

据问卷调查结果,78%的 人选择用电话和手机短信和恋人联系,34%的用QQ联系,经过访谈多数女生都时时刻刻想和恋人联系,所以不断地发短信打电话。

3、影响异地恋感情的主要因素是信任危机

据问卷调查,大多数人都认为信任是维持异地恋最重要的因素,这说明了异地恋者都缺乏安全感和对彼此的信任。

4、在恋人变心后,女生更多选择高调的分手

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在恋人变心后,男生67%选择随女生的变化,33%选择等待,而女生70%选择高调甩掉恋人,30%选择随男生的意见。在访谈中,女生大都不能接受感情瑕疵,觉得恋人的不忠诚是不能被原谅的。

5、异地恋相比更不容易产生矛盾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异地恋更不容易出现矛盾,因为异地恋者在一起机会少,减少因琐事产生的矛盾。

异地恋者更容易珍惜彼此,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争吵中,更害怕第三者乘虚而入。

(二)异地恋存在的问题

1、表达障碍

短信听不到语气,电话看不到表情。

其实我没生气,你当真了;我在笑呢,你看不到吧;我哭了呢,抱着手机哭倦了睡过又醒了,你在忙吗?

2、共同语言

如果两个人在一起,两个人的交往圈会融为共同的圈子,话题永远都在更新。

而不在一起的两个人,对彼此身边的环境都会因陌生而逐渐失去兴趣,慢

推荐专题: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结尾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