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科技创新的社会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2023-07-11 23:20:3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技创新的社会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技创新的社会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报告优秀

一、活动背景:

“一枝一叶总关情,绿化家园我行动”是以爱护植物、保护环境为主题的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该活动的设计理念不仅充分利用身边的植物资源,而且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社会热点、大众焦点等结合起来,体现了科普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普及性的特征,丰富了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内涵,使本土资源与科普教育实现了有机的整合。

二、活动目的:

通过对身边植物的辨名挂牌活动,增长学生在植物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通过对身边植物的认养活动以及通过绿色科普知识讲座、征文、主题班会、植物知识小报设计等科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自小树立起爱绿护绿、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他们长大后服务社会、建设国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施过程:

“一枝一叶总关情,绿化家园我行动”科技实践活动紧紧围绕“绿色”这个主题,从学习接受和宣传绿色知识,开展创绿护绿实践活动,提高绿色环保节约意识出发,主要分四组开展了绿色行动。

四年级第一组(11人):认识身边的植物。

1、引导学生走进植物,观察各种植物的特征,了解其名称及一些相关知识。

2、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植物名称及特点,观看相关图片,填写表格(一)。

认识身边的植物

内容名称特点

(大小、颜色、样子)

花草

树木

自己最感兴趣的植物

四年级第二组(11人):我为植物设计名片。

1、谈一谈自己最感兴趣的植物。

2、引导学生制作植物名片,在制作的过程中巩固知识,陶冶情操。

四年级第三组(10人):调查身边的植物。

指导学生调查自己家庭、居住环境周围的植物状况,培养环境意识,填写表格(二)。

了解身边的环境

调查地点有无植物

植物种类(树木或花草)

植物数量(品种繁多或稀少)

家庭

学校周围

居住周围

村子周围

我的建议

四年级第四组(10人):认识一些奇特、有趣的植物

1、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奇特、有趣的植物资料;

2、学生展示自己了解掌握的奇特植物,讲述有关植物的故事。

四、活动成果:

1、举办一次植物展览会,提前让学生收集一些直观资料,如树叶,果实等;为自己的植物查找资料,准备汇报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汇报。

2、活动图片展示。利用班会课在班级范围进行学习,利用PPT进行讲述,观看录象,形成建设绿色家园的良好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学生心得体会的交流。

4、植物小名片的展示。

5、活动调查记录展示。开展“家园绿色行动”科普知识讲座,主题班会,征文,以绿色环保,节约资源为主题的知识小报、黑板报创作活动,通过这些具体的行动,动员学生积极投身于“绿色行动”的活动中来,通过自身的参与,在学习绿色知识的同时,懂得创建绿色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提升自己的环保意识,使节约资源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五、活动收获

“一枝一叶总关情,绿化家园我行动”科技实践活动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使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具体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了学生的绿色生态理念,树立了基本的生态道德观。认识到建设绿色家园、加强绿色教育的重要性,从小事做起,从而树立起社会责任感。

2、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科技活动的参与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科技意识,学生学会了用绿色和生态的生活理念,绿色生态的行动去营造自己的生活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4、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和绿色生态的理念,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建设绿色家园,去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监督工作要点的安排,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专题听取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汇报。为做好审议工作,我委在有关领导带领下,做了大量前期工作。8月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贯一带领我委,赴市科技局和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和金鹰服饰、映鸿精瓷、农友集团、定园机械、美国西提种植公司等企业调研。9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熙雍又率我委和市人大财经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赴株洲、郴州、衡阳三市考察科技投入情况。9月15日,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雷绍业就我市推进科技创新的情况向市xx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了专题汇报。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及科技部门和相关企业以“科技创新年”活动为载体,加快推进创新型娄底建设,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客观地说,离年初的目标和兄弟市州的工作水准仍有差距。现综合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客观评价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成绩

总的说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做到了领导重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工作务实、成效明显,主要表现为:

1、以加大投入为保障,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各级领导的“第一生产力”意识不断强化,层层建立了“一把手”抓科技创新的工作机制。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科技工作汇报,四大家领导不仅亲自研究和部署科技创新工作,而且多次进大学、入企业、赴沿海,为企业找项目,为项目找资金,竭力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二是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创新型娄底的决定》、《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加大财政投入,20xx年全市科技事业财政投入3376万元,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四是深入开展4.26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等主题活动,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2、以产学研结合为中心,科技经济逐步对接。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产学研结合管理科,设立了专项引导资金。市、县两级政府都加大了对科技工作者和科技项目的奖励力度,如今年市委、政府便对2名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每人重奖20万元。全市新增“中南大学映鸿科技新材料产学研基地”等产学研合作基地8个,研究开发产学研结合创新项目75项,一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市校对接,高校、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产学研结合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3、以项目建设为突破,产业竞争力得到提升。

通过建立和完善项目评估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全市科技系统抓大项目、争取项目、服务项目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今年我市共申报项目71项,其中29项列入了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85.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1.7%,实现增加值12.14亿元。

4、以“五大工程”为载体,科技创新年活动稳步推进。

自市xx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将20xx年确定为“科技创新年”以来,市政府确定了“以新兴产业培育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创新项目种子工程、新兴产业培育工程、传统产业提升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工程)”的主攻方向,全市共完成省级以上科技、技改项目70余项,科技投入1.3亿元、技改投资36亿元,新增企业技术研发机构12个,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企业21家,并建立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农村科技合作组织覆盖面达到45%。

5、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为重点,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我市自20xx年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以来,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以上,累计申请专利1665件、专利授权627件。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9件,培育5家知识产权重点企业。今年9月,我市顺利通过了国家、省知识产权局的考核验收。同时,市、县两级科技部门加快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妥善处置了在涟源、双峰发生的3次有感地震,综合防震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充分正视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肯定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必须实事求是地指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科技引领意识不浓。

尽管“科教兴国”战略已经提出很久,但客观地说,部分领导对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总认为投资搞创新远没有招商引资、引进项目见效快,因而对科技工作持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应付式态度。从企业来说,也存在目光短浅、忽视科技投入和人才引进、主体作用发挥较差的问题,以科技创新求发展的意识不强、信心不足。据统计,在全市591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安排了研发经费的仅xx7家,占18%。全市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只有0.49%,远低于3%的规定要求。

2、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尽管近年来市本级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大幅增长,但570万元的总量仍然较少,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压缩科技专项经费20%后,更加无法满足科技创新工作需要。县市情况也不容乐观。以今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的冷水江市为例,研发经费只达到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0.2%,远低于先进县市1.1%的标准。产学研结合专项引导资金也至今没有确定,而全省90%以上市州设立了每年不低于500万元的产学研结合专项引导资金。由于各种因素,在有限资金的使用上还存在撒“胡椒面”问题,使用效益不是很高。同时,我市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中小企业因无足够的融资担保难以从银行贷款,制约了企业的科技投入。

3、人才紧缺是“短板”。

如果把我地科技创新比作一个木桶的话,那么研发人才就是这个木桶上的“短板”。此次调研揭示了一个令人心寒的数据:我市每万人中科技活动人员只有5.4人,只有长株潭平均数的9.5%;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只有2.21%,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存在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无力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科技部门专技人员的比例也很低。如冷水江市科技局干部职工22人,但包括班子成员在内,专技人员只有6人,占27%。其他县市更差,有的连地震监测设备都无法维持正常运转。同时,娄底市域内的大学以文科类教育为主,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与地方经济契合度低。

4、创新平台建设滞后。

在“3+5”城市群中,只有娄底既无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更无高新技术开发区,仅有一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在这个仅有的基地里,没有规划科技企业研发、培育机构,入驻的企业全部靠招商引资,产学研一体化难以起步,园区发展缺乏科技支撑。从微观层面来说,部分企事业单位认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只是一种管理模式创新,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对此不够重视。科技创新大厦、地震台等科技平台规划多年,但因缺乏资金至今没有建起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形势也很严峻,我市现有35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有15家过了有效期,需重新认定。总之,我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滞后,产学研结合层次不高,市域性创新能力尚未形成,对外依存度很高。

5、传统产业缺乏科技支撑。

钢铁、有色冶炼、建材、煤炭、化工、农业等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科技附加值不高、傻大黑粗、“三高一低”现象仍然突出。以农业为例。农业是我市的基础产业。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全市农业产业化虽有较大发展,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科技支撑,在产业链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仍然没有大的突破。农业科研体制陈旧,研究方法、检测手段落后,成果产出率和转化率都较低。在“吃饭财政”的背景下,市、县两级的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很有限,而且这点经费也常常“农转非”被挪作他用。农村技术信息网络不够健全,实用新技术入户率低,农业机械应用仍不广泛,“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正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龙头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弱,产品更新换代慢,真正在全省和全国叫得响、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农产品品牌很少。

三、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如果仅是自己和自己比,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确进步很大;但如果和兄弟市州横向比,我市已经落后一大截,急需奋起直追。可以这么说,在当前和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科技创新工作必将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对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更高的认识、更有力的措施来布局和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娄底腾飞插上强劲的翅膀,为湖南的工业心脏增添澎湃的动力。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创新意识。

科技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功能,在宏观方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是在创新中前进,并因停止创新的脚步而落后挨打;在微观层面,创新是一个地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有创新,则生存,则发展;无创新,则衰退,则消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念,认真实施“建设创新型娄底”战略,将科技创新喊在口上,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效果上。

2、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要切实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责任,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汇报,加大政策扶持,解决实际困难,加强督查考核,确保科技创新工作落实到位。抓科技创新,必须有科学的工作机制。要建立科技创新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强化对领导干部的考核,既看总量,也看质量,既注重考核,也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以此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责任;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企校对接、部门配合、全社会支持的科技创新协调运转机制;要利用优势和资源,全面建立与省级厅局的科技会商机制;要创造条件共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平台,完善产学研结合创新的长效机制;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和创新激励引导机制,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3、加大科技投入,科学使用资金。

在当前金融危机刚刚见底和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我市财政收入减少,而刚性支出增多,收支矛盾很大。但越是如此,我们越要保证科技投入这个重点支出,因为这是应对金融危机、落实中央“调结构,上水平”方针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建议市、县政府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比例达到1%以上,并逐年有所增长,缩小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要引导社会及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的融资投入,探索建立科技风险融资担保机制,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要借助厅市会商机制,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要科学安排和使用有限的研发经费,突出产学研结合重点,突出产业龙头,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防止撒“胡椒面”。

4、打造引才“洼地”,用好用活人才。

政以才兴,国以才治;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娄底要打造“三基地一中心一枢纽”,离不开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强力支撑。要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需,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以更宽广的胸怀、更宏大的气魄,通“入口”,畅“渠道”,建造一个有利于广泛吸纳各类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洼地”。要在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同时,也欢迎二流、三流人才,避免不顾娄底实际的“贪大求洋”。要坚持引进人才与开发本土人才有机结合,既重视外来人才,善借“他山之石”促进地方发展;也注重本地“芳草”,用好身边人才,防止“招来女婿,气走儿郎”、“引进一个,流失一批”。要加强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本地急需的人才。要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平台,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政治和经济待遇,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要逐步优化科技干部队伍,培养好、使用好现有干部职工,促进合理流动,盘活人才“存量”。

5、突出企业主体,引导企业创新。

娄底要加速赶超,自主创新是关键,企业是主体。要尽快出台《专利资助办法》,《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形成比较完善的激励政策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大创新投入,增强创新动力。要引导企业坚持走自主开发与重点引进核心专利技术相结合的创新之路,鼓励企业大力开展自主创新,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和专利,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要建立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继续抓好“五大工程”、“九大活动”,为企业搭建好产学研对接平台。要以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调节、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逐步建立各种形式、各种产权的创新服务平台、技术合作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对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平台的,政府予以奖励。要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

6、依托现代科技,提升传统产业。

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产业。因为前者不是一蹴而就,而后者则现实可为。要以信息化为目标,以结构调整、节能降耗、效益提升为重点,加快对钢铁、有色冶炼、建材、煤炭、化工等传统产业企业的技术改造。特别要立足娄底是农业大市的实际,防止重工轻农倾向,切实做到两眼向“农”,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要改革农业科研体制,逐步形成一个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农业科研体系;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并存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稳定、培养和支持一支精干的农业科技队伍;要借助城乡统筹发展机遇,继续推进农业科技合作社、科技特派员、农机普及、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等工作,促进科技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要在现有优质米、楠竹、生猪及草食动物、中药材和果蔬等五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促进规模化经营,培育发展新的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项目,打造全国性品牌。要组建农业高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农产品项目精深开发研究,延伸产业链,强化科技项目支撑,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综合效益。

第三篇: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中央及省委、市委战略决策部署,强化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站在“十四五”新起点,大力实施“开放+创新”,深耕“科创+产业”,不断集聚创新要素,深化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环境,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创新实力不断提升。紧紧围绕“科技兴农”做文章,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尤其是把茶产业作为山区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全市茶叶年综合产值达150亿;工业企业效益稳步增长,上半年来,全市工业投资、技改投资、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额、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较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初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2、4%。全市现有国家火炬XX软包装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1家,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4家,全社会研发经费同比增长46、9%,增幅居全省前列,有8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不断提升了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今年6月,XX市荣获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的市”表彰。

二是政策支撑不断加强。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制定了《关于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加快建设创新型XX》《XX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等创新激励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积极性。由市发改委牵头制定《XX市加快建设技术和产业创新体系工作方案》《XX市加快建设平台和企业创新体系工作方案》等文件,建立完善推进创新工作机制和创新政策体系。

三是创新主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主体。今年,第一批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16家,其中新申报69家,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66家;净增战新企业22家,战新企业总数达195家。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826”行动计划,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93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41家;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6家(其中省级联合体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02家(其中省部级示范合作社58家)。

四是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强化技术创新,全市共有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2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8家、院士工作站2个、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博士后工作站17家,引进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9家。XX高新区开展国家级高新区争创工作,强化“以升促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辐射作用,着力打造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二、存在问题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项艰巨繁重的系统任务,科技创新内容丰富,在工作推进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一些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浓,自主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市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创新平台功能不强,企业产品不少处于中低端,优质科技项目不多,牵动性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缺少。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1.04%,低于全省2.03%的平均水平,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布局不够、投入不足,尤其是原创性、前沿性、引领性创新突破较少。

2、创新链产业链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产学研用链接不畅通,科技服务机构不健全,多元化、较灵活的创新协作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创新链较弱,对产业链支撑力度不够,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机构有待健全。

3、科技创新资源不足。企业科技创新离不开高校的智力支持,我市高校大院大所数量也屈指可数,缺乏国家级大院大所和“双一流”高校,现有的研发平台规模小、能极低,高水平创新平台缺乏,省级以上科研机构、研发平台数量较少,一些企业技术革新、产学研合作,需要寻求市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产业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端、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比较匮乏。

三、工作建议

1、要进一步增强加快科技创新的意识。要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开放+创新”、“科创+产业”的战略决策部署,加快我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和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方案编制,启动创新型城市建设。要充分调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政策宣传培训力度,帮助企业充分了解掌握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助推我市实体经济发展。要营造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2、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总体实力。要建设高层次科技创新载体,积极推进企业、社会及校地合作创新平台、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量质齐升,深入学习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制定完善适合本地实际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惠政策,强化技术、资本、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和优化配置,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大力扶持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在内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吸引技术、知识产权、市场营销、金融投资等多方面人才,推动建立专业化、社会化、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保障机制,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做好资本运营文章,加速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要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将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成果应用的主体,以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意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要深入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稳增长机制,逐步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创新创业全链条孵化体系,培育催生更多的创新主体成长壮大。要支持行业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及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展重点研发活动,突破一批“卡链”“断链”及“卡脖子”关键技术,强化科技赋能,着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科技创新对我市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撑作用。

3、要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协同合作。要深化协同创新,坚持开放创新,强化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着力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加强与G60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对接协作,不断深化与上海市和杭州都市圈等地区域战略合作以及与中科大、合工大、安大、XX学院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全面合作。要继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以开放集聚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健全开放共享合作机制,开辟多元化科技交流合作渠道。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形成科技创新合力,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要通过“揭榜挂帅”、“科研飞地”等模式,吸引一批“候鸟专家”、“飞行博士”,集聚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4、要进一步发展新兴产业集聚地。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新兴产业集聚地的意见》要求,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打造我市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要将科创与文旅产业结合起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紧扣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景观工业、景观农业,积极打造高质量国家级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大力发展“科创+旅游”产业。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比如,将茶文化和新安医学与非遗传承创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中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的领头羊作用,推进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现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食品、健康体育、健康管理服务等产业协同发展,培育医药领域新的增长点,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第四篇: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报告优秀

时光荏苒,一年的创新项目如期就要结束。能够参加这次项目,我感到非常荣幸,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创新项目,我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在日常学习中很难学习到的“知识”,也让我感受到实践带来的快乐和充实。一年的项目学习、实践不仅增添了我的课外学习兴趣,也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在逐渐的变得丰富多彩。对于很多画面和视频信息的捕捉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为此我和同学们对视频跟踪这方面产生了兴趣,并找到了相关老师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学习。接下来,相继地学习了meanshift算法的原理设计实践和opencv的环境搭建、原理及应用以及基于对话框的mfc编程。至此,已经对于视频跟踪技术作了基本掌握。

在项目结束之际,很庆幸我们收获累累,虽然在整个过程中,劳累、迷茫、喜悦时刻存在,但是正是这些才带给我们成长,让我们更加洗练。生活也就是在这种挑战和实践中慢慢地充实。

一、知识学习方面

大二上半学期在刚了解到这个项目的学习时,个人掌握的只有基础的c++编程基础,编程能力相当有限,深入算法的理解能力相当缺乏。在联系导师后,了解了即将学习的大概内容包括meanshift的相关知识和opencv以及mfc编程。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打印了相关资料、文档进行了入门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接下来在于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逐渐掌握了opencv的环境搭建以及相关函数的理解和学习,同时对于mfc编程的原理进行了理解学习。另外,meanshift的原理与设计实践也是项目的关键一部分,通过大家的协调分工学习,也大概地逐一理清。当然仅仅这些的不够的,课余之间,我也到图书馆借阅了相关书籍如,《opencvx中文版》、《opencv教程x基础篇》,并打印了关于meanshift的相关学习文档,供闲暇之际仔细斟酌思考。当然,编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安装了vc20xx,进行了程序的实践与学习。总而言之,此次项目内容主要分为2个方面,学习难度对于刚刚入门编程的我们难度较大,但是我们依然努力完成了任务,这得益于努力与坚持。而我的主要学习和研究方面在于meanshift的相关内容学习。

二、能力提升方面

首先在于项目本身的能力培养,即对于视频跟踪以及图像处理方面的能力提升。在对于列序图像中进行目标跟踪的视频处理一直是计算机视觉方面必不可少的技术,并拥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前景。自此之前,我们也深刻的体会到这种能力在以后学习和生活事件后的重要性,项目开始后,我也一直围绕着此问题逐渐展开自己的学习实践计划,努力跟小组与老师一起从最基础学起,循序渐进逐步学习掌握这种处理能力。虽小有成就,但仍有很多不足和遗漏,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是给自己留下了后续任务与要求。

其次在于整体编程能力方面的培养,从刚开始手里捏着“c++的基础编程”一头雾水地看mfc到最后能够基本理解掌握mfc的编程原理过程,其实是一种编程能力的提升。让我懂得编程能力的提升不仅有书籍能带来捷径,还有时间与实践带给我们更多地灵感,动手才是学习的本源。自然而然,mfc的编程拓宽了我的编程视野,给予我更多的编程灵感,也让我认识到c++的经典与局限。

再者就是对于陌生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很多知识对于我们的眼界都是很难想象的,有时候更是一脸茫然的,陌生带给我们恐惧与畏怯,但同时带给我们惊奇与渴望;它就像一层窗户纸,捅破它就能享受一片清澈的阳光。在开始时,对于mfc和meanshift的陌生也一度是我有种挫败感,但是看到其他小组成员的卖力与坚持,让我明白自信是学习新知识的最有力的老师。

最后在小组的.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项目开始到结尾,每个人都时刻在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学习心得,工作的分担以及相互的交流让我少走了弯路,多得了真理。

三、素质培养方面

从头至尾,项目给予我的收获,主要包括2点。首先是创新思维的整体提升,在自己的已有的知识层面上进行陌生知识的发现,探讨到实现,不仅仅是学习难度的提升,更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其实就是在整个学习中,团队的合作素养,交流与同进退的协作工作能力也不断让我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恰恰也是我合作素质的提高。

通过这次项目,不仅在学习实践方面收获颇多,也让我在为人处事方面更加成熟稳重。创新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也极大地磨砺了我的耐心与细心,也弥补了我这方面的不足。与此同时,它也让我感受到创新实践的乐趣,提高了扩展思维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在实践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结识了不少良师益友。希望以后还能更多地参加类似的活动,充实我的大学生活。

第五篇: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为加快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助力阳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7月17日,市政协副主席林旭带领工交和资源环境专委会委员,深入到我市工业园区进行专题调研。委员们先后参观了广东精装照明有限公司、广东一片天医药集团、阳春市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建设,听取了市科技局、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情况汇报。委员们对我市近年来科技创新工作给予了肯定,对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基本情况

(一)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在省、阳江市“科创十二条”政策颁布后,我市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全面推动我市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市科技主管部门制订出台了《阳春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方案(20xx-20xx年)》、《20xx年科技专项经费使用方案》、《市科技计划项目结题管理的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科技资金投入逐年增长。

(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我市坚持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以龙头、骨干和科技型企业为重点,紧密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大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培育。20xx年,阳江市联邦金属化工有限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到8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149.2亿元,同比增长8.5%。

(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效推进。我市持续深入实施企业研发机构覆盖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xx年,阳春酒厂有限公司创建广东省露酒产品开发与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阳江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阳春市青年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广东省农村创新创业星创天地认定,陂面镇被认定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陂面淮山)。20xx年,广东信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广东省功能性保健食品研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全市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2家,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7家,阳江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阳江市新型研发机构1家,阳江市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全市规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覆盖率达到17.24%。

(四)科技自主创新成效明显提升。全市企业累计实施自主创新项目66项。其中,获省科技专项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和阳江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5个,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4个。20xx年全市新增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16个,9家企业纳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全年申请专利量885件,比上年增长10.21%,其中发明专利40件;专利授权557件,比上年增长10.74%。

(五)民生领域科技事业持续发展。我市积极组织举办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深入开展科技进机关、进军营、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大力加强科技政策宣传和科学技术普及。20xx年,陂面镇中心小学承担粤东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校科学馆(室)项目建设,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累计申报阳江市科技计划(卫生类)项目67项,16名本土农业专家被认定为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并与贫困村结对帮扶,为当地农户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全年累计组织各类种植养殖技术培训50多场,培训农户2500多人次。

二、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支撑我市科技创新的政策仍不健全。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省、阳江市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优惠政策,但由于我市缺乏相关政策惠及的主体,如科技金融科技文化融合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在我市能真正有效落实的创新优惠政策并不多。

(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任务艰巨。根据《阳江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方案(20xx-20xx年)》,到20xx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要力争达到50家。在20xx年,我市筛选了10家条件相对较好的企业列为培育目标企业,但提交申报材料的只有3家,通过认定的仅为1家,而且通过认定的这家企业还是再次认定的原高新技术企业。因而在我市目前现有8家的基础上再大幅增加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任务十分艰巨。

(三)科技创新平台的研发实力有待提高。高水平的创新平台不多,我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多为阳江市级,省级创新平台不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还未取得突破。研发项目的质量不高,缺乏高技术科研项目成果,承担省、阳江市重大科技专项的能力不足,开展产业领域瓶颈技术攻关的项目不多。

(四)高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工作有待加强。近年来,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虽然逐年壮大,但高级以上职称技术人才占比不高,在企业从事科技研发、技术攻关的技术人才仍然缺乏,支撑高技术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仍不健全。

三、加强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通过调研视察,政协委员对我市近年来坚持科学发展理念,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进一步增强表示了充分肯定。同时就大力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助力阳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继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法规。积极对标省内外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以中央、省、阳江市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法规为依据,制订出台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健全我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二)大力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以及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积极主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xx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到12家。

(三)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培优计划,推动阳江市级创新平台建设成为省级创新平台,引导新钢铁、新兴铸管、凌霄泵业等企业建设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积极争取省、阳江市科技项目、资金支持,推动技术创新专业镇和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积极构建特色产业发展创新服务平台。

(四)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鼓励高技术人才进驻我市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开展科技项目需求征集活动,将企业技术需求推向技术市场,促进高端技术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借力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创新资源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

(五)加快构建科技孵化育成体系。抓好省级高新区创建工作,实现以创促建、以创提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效益。进一步加强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支持阳春市青年创业基地创造条件建设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众创空间,加快建成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园区产业孵化中心。

(六)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拓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渠道,积极引进带着项目、技术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到我市从事科研工作。鼓励、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谋划推动成立科技创新协会。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推荐专题: 社会调查报告2000字 社会调查报告 科技创新的社会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