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学术类调查报告分为几部分(大全)

2023-07-11 23:06:4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术类调查报告分为几部分(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术类调查报告分为几部分(大全)》。

第一篇:学术报告

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没有优质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好的教育,因此,要使新课程改革获得成功,必须拥有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而当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尚存在诸多问题,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不仅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的共同话题和主要发展趋势,同时也应是我们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与方向。下面就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与各位交流如下。

一、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这一过程,永无止境。教师培训和发展必须贯穿其专业生涯始终。要改变高学历就是专业化的片面认识,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教师就必须要在自身的职业岗位上执着努力。必须打破传统的划一型、封闭型、理论型和终结性培养模式,开放培养体系,实现教师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实践证明,教师参与校本培训、专家引领、课程开发和行动研究,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学校根据各自情况自主设计培训内容,自行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教材进行培训。由于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形成教师新课程下的专业能力也需要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校本教学研究,从而在理论的指导下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使新课程实施过程同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二)课题带动。

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引导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的关键。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的策略之一,就是课题研究。教师结合自已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其中教师是研究者这也是新课程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我们要敢于打破研究高不可攀的神话,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勇于反思、探询、研究,以自已亲身感受去验证、理解、关注,进而发现、提出、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以教学案例为切入口,构建一个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的教研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使教师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新手到专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三)课程开发。

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要求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人,要求学校真正成为课程开发的学习型组织。要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必须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与研发能力。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得以亲自参与到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国家提供的课程标准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研究的指导性纲要,国家提供的配套教材成了他们自主选择的对象,不再是提供给教师的课程集装箱。校本课程在学校现场进行,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及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取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位教师的共同参与、探究和合作,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在相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他们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

(四)行动研究。

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教师通过行动研究,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而是自己就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即这种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而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而是对行动的研究,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既是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教师本人的努力,而另一方面有赖于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机制是否完善和健全。要使广大教师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必须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营造教师发展的心理与工作环境。

教师工作富有创造性,教师在宽松愉悦的人际氛围中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探索教育规律,教师的心情是放松的,思维是开放的,工作的热情是高涨的,这样的氛围给教师带来的是无限创造力。许多奇思妙想油然而生,教师在工作中会创造出许多业绩。教师与教师之间在专业方面互相学习,相互交流,共享学习的欢乐,营造了浓浓的研究氛围。教师的人格、职业修养得以升华。这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就会变被动的专业发展为主动的、能动的专业发展。

学校要给教师发展的空间,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持条件,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去实践、去体验、去感悟。根据动机理论,教师拥有自主发展的愿望,把教育工作看作为是一种责任与使命,教师焕发的工作动力就越大,教师就能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就能发挥专业作用,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教师不再是被动地对待自己的专业发展,而把专业发展看作为是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需要,具有自主意识,从而达到一种职业的满足感。

(二)推进案例研究。

教师从事教学除了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和有关教育科学知识以外,还应该具备有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教学智慧等教育实践性知识,它需要教师不断的积累。教师的教学具有直接的感受,若能把课堂教学的过程通过案例形式撰写下来,加以思考、分析,从中找出有价值的内容并上升到课题进行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大有裨益。教师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边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把问题上升到课题,又在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教育科研能力,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学校要重视案例研究,指导教师怎样做案例研究,如抓住日常的教育教学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录、整理。学校还可以请专家学者指导教师编写成有较高质量的案例集。相对于教师个人的长期摸索、总结而形成经验,以听课为重要形式的“经验的移植和整合”研究和借鉴具体而鲜活地存在于身边的他人(专家)经验,则显得更为便捷;“反思性探究和实践”则从研究自身的专业活动出发,把自己的专业活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事件”,为丰富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智慧展现了又一条更有价值的思路;在教育专业研究人员指导帮助下开发教学案例和建设校本课程,针对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等教育教学工作,都能够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实践平台。

(三)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不断提高专业水准。

教师的反思是从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在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学校可以通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直接与教师对话、沟通交流、组织教学反思与个案交流观看课例等,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探索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的主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能够帮助教师获得理性的升华。没有的反思的教学行动是机械的运动,也不会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四)改变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为此,必须构建一个适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从六方面着手考虑,即教学目标、面向全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效果,着重体现有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了推进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一要精心地备课,设计好教学的每个环节,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在备学生上花功夫,不断优化教学目标;二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三要正确地把握课程标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四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五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让学生敢说、敢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校长对教师的学术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肖家坡小学 田富斌 2017.5

学术部述职报告

学术介绍信

调研报告格式模板范文

调研报告格式

调研报告格式及

第二篇:学术报告

1学术报告题目: 数学与统计在社会中的作用

报告人: 严士健 教授

时间: 2011-11-19 00:00:00.0

地点: 数学与统计学院二楼学术会议报告厅

体会

北京师范大学的严士健教授是一位在代数、数论和概率论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及教学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我们有幸通过这次报告领略到严教授的大师风采。尽管严教授已是80多岁高龄,但是他看起来仍然精神矍铄。“正是由于数学与统计没有广泛地应用,所以很多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都不在我们手中。”在整场1个多小时的报告中,严教授 神采飞扬,始终以清晰的思维和理性睿智的语言为我们阐述数学与统计的社会性和必要性,引起了在场学生的共鸣。和我们畅谈他的人生经历和他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以此来向我们展示数学与统计在社会中的应用。

在谈及数学与社会的关系时,他呼吁“其实各个领域都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让数学融入我们的文化传统!”严教授不仅培养了如陈木法院士等众多非常杰出的数学家,还十分关注和积极献身于我国数学和统计的教学和教育,和我们分享了他几十年里从事数学教学和教育研究的心得体会。在这场报告中,我不仅看到了一个科学家谦虚谨慎的科研态度和科研精神,还看到了一个教育家的奉献与执着。整场讲座条理清晰,又不失风趣,在场同学都表示受益匪浅,在对学习的认识上受到了一次理性与智慧的精神洗礼,同时,再次深刻体会到“在抽象的意义下,一切科学都是数学。在理性的基础上,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并坚信“ 数学使人聪明、统计使人理性”,立志做一个聪明理性的人。

2学术报告题目: 微积分能挣钱吗

报告人: 吕克宁 教授

时间: 2011-12-01 00:00:00.0

地点: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1F-7学术报告厅

体会

2011年12月1号下午2点,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美国杨伯翰大学终身教授吕克宁老师虎溪校区1F-7学术报告厅为重庆大学的广大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微积分能挣钱吗?”的专题报告。在众人的眼中,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没有任何价值的学科。但是听完此次报告后,就会改变人们的这种态度。其实,数学是很有价值的一门学科,在其他的很多领域都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如经济学,计算机及视觉,信息智能控制等领域。

在此次报告之前,吕教授在数学与统计学院会议室做了一系列的关于布朗运动下微分方程的混沌行为的学术报告。在这次报告中,吕克宁教授从微积分的起源及发展说起,并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了一系列对微积分这一学术领域的形成及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笛卡尔、牛顿、莱布尼兹等,同时介绍了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学术成果,激起了同学们的广大兴趣。随后,吕克宁教授着重介绍了微积分在天体研究、人口学、电磁学、股票风险,神经网络等方面的应用,解答了大多数同学关于学习微积分的实用性的疑惑。最后吕克宁教授以一个幽默诙谐的简短故事结束了本次讲演,同学们都热烈鼓掌并积极地于课下与老师做了交流。

吕克宁教授的个人魅力与渊博的阅历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他对知识由浅入深的讲解,也使得讲座格外成功。在场同学均表示受益匪浅,并更加坚定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术报告题目:自适应有限元方法及其应用 报告人:陈志明 研究员

时间: 2012-03-14 00:00:00.0

地点:数学与统计学院楼二楼学术报告厅

陈志明教授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1992年在德国Augsburg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年10月被聘任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973项目“ 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首席科学家。陈志明教授是200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唯一受邀做45分钟报告的国内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值分析与科学计算,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自适应有限元方法、非均匀多孔介质流动问题的多尺度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自适应有限元方法根据后验误差估计自动调整有限元网格,且具有最优计算复杂性,近年来得到科学计算领域的广泛重视。报告介绍自适应有限元方法和后验误差估计的基本思想以及在电磁场问题和非线性对流扩散问题自适应计算方面的一些工作。

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很多工程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微分方程,但用计算机求解微分方程需要进行大量计算。有时候,为了把误差控制在足够小的范围内,需要进行上亿次的运算,这对一般计算机来说非常吃力。有时即便进行上百亿次运算,也无法把误差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为了减少运算次数、控制误差范围,显然,需要更好的求解方法。

用有限元方法解微分方程有三步:设计网格、在网格上将微分方程离散、解代数方程。方法的目标是极小化误差,使得网格模型的解最接近实际解。传统的有限元方法误差收敛速度太慢,因此即使对于一些简单方程,求解起来也非常困难。

自适应有限元方法以常规有限元方法为基础,以后验误差估计和自适应网格改进技术为核心,通过自适应分析,自动调整算法以改进求解过程。“从方法论角度来说,人们已经得到结论,自适应是用有限元方法解微分方程的最优离散方法。”陈志明教授说,在微分方程求解的有限元道路上,自适应已经是数学上能找到的“极限”方法了。

在报告中陈志明研究员着重讲述了自适应有限元方法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这也是他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方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比如说麦克斯韦电磁散射问题在民航客机和军用飞机领域上是一个关键性问题,Helmholtz方程在石油勘探方面具有指导作用。陈志明研究员在这些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国际学术界认为“非常重要和有用”。

4学术报告题目: 怎样用英语撰写数学论文

报告人: 李福安 研究员

时间: 2012-04-18 00:00:00.0 地点: 数学与统计学院422

体会

2012年4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福安教授来我院作了题为《怎样用英语撰写数学论文》的报告。

李教授认为选择适当的文种撰写论文非常重要。尽管法国人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中国人则认为汉语奥妙无穷,甚至von Neumann都说汉语是诗歌的语言。但我们必须承认,英语是国际学术界使用最多、影响最大并被普遍接受的语言,所以最好用英语撰写论文。用中文发表的论文不可能在国际上引起较大关注,中文版的刊物也不可能进入SCI。

一篇论文能否被国际性的学术刊物接受,最重要的是该文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但英语写作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文字不规范甚至错误百出、逻辑混乱,那就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路、方法和结果,审稿人和编辑显然也会对作者的研究能力产生怀疑。英语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到论文是否能被录用。当我们学习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并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献,熟悉了本领域某个研究方向的现状以及普遍使用的方法,而且有自己新的见解和想法,解决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以后,就可以开始论文的写作

了(可以先用中文写,再译成英文)。李教授通过结合自己长期在Algebra Colloquium任职的体会,介绍了怎样用英语撰写数学论文,从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英语的语法、词法等方面,分析一些常见的错误。同时介绍了Latex排版中的 若干技巧。

通过李教授的报告,使广大师生深刻了解到使用Latex时的一些技巧。最后,李教授希望大家能在论文完成后再细心地检查至少5遍,使其完美,令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他做学问的严谨态度。

5 学术报告题目:Nash Equilibrium---the Model, the Solution, and the Applications 报告人:Lan Zhao教授

地点:数学与统计学院422 时间:2012-06-07

本周末有幸听取了纽约州立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任终生Lan Zhao教授的题为《Nash Equilibrium---the Model, the Solution, and the Applications》的学术报告。

Lan Zhao教授主要介绍和讨论NASH均衡问题的建模,求解及其理论。并且以交通运输网络的流量均衡问题为案例,讲解解决具体问题的流程。Lan Zhao教授又介绍了NASH均衡问题提出动机和一些发展历程,它是John Nash于1951年提出的博弈机制中的均衡问题及其理论,并使他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随后,Alvin E.Roth, Lloyd S.Shapley 从应用的角度发展出了匹配稳定性理论,为此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些数学家们从数学的角度致力于找到充分条件,保证NASH均衡点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主要的做法在于把NASH均衡问题构造成变分不等式问题或者纳入互补理论,不但从理论上完善了NASH均衡点模型,更使求解均衡点的算法程式化,使得大规模博弈的求解成为可能。

Lan Zhao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此报告。使我们对NASH均衡问题以及它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给了我们极大的收获。Lan Zhao教授整个报告逻辑严密、立意深远、学术性强,给我们以极大启迪,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6学术报告题目: 全球宏观金融大统一理论初步

报告人: 潘和平教授

时间: 2013-06-26 00:00:00.0 地点: 数学与统计学院422

体会

2013年6月26日潘和平教授在重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四楼会议室做了关于“全球宏观金融大统一理论---兼论智能金融与量化投资的科学技术体系”的学术报告。

潘和平教授是长江学者、重庆市百人计划专家、重庆金融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电子科大经管学院博导、曾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预测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武汉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等。兼具财经科和理工科的科学技术训练和研发管理经验,专长于战略思维、数学建模与系统开发。目前他 重点研究“全球宏观金融大统一理论”,并着力于研发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的智能投资交易策略与系统。

此次报告,潘教授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全球化时代的金融与投资,从量化到智能化;

2、从信息战与总体战的角度看金融投资;

3、全球宏观金融统一模型的圈层结构,包含了套利定价、经济均衡以及博弈均衡;

4、全球宏观金融统一模型的数理形态,过程模型为随机动态过程模型,网络模型为复杂网络推断模型,仿真模型为计算实验仿真模型。同时,潘教授还展示了全球股指超级贝叶斯影响网络、任意频率外汇指数动态配置模型、外汇市场多尺度多步长预测、阴阳波动率与外汇交易机器人。

最后潘教授以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告诉了“潘和平交易生存三条最终法则”,即:

1:Do Not Overtrade:Start Small,Win your Right to Trade Big——不要过度交易:先小做,赢得你做大的权利。

2:Do Not Mi the Trend——不要错过趋势。

3:Avoid or Embrace the Volatility——避开或拥抱波动。

通过听取此次报告,对于我了解宏观金融现状以及研究趋势、方法有了很深的了解,对于以后课题研究、实践有很大的帮助。

7学术报告题目: The Indian Genius, Ramanujan: His Life and His Lost Notebook

报告人: George Andrews 教授

时间: 2013-08-06 00:00:00.0 地点: 数学与统计学院422

体会

2013年8月6日上午10点半,国际著名数学家、美国科学院以及艺术与科学院两院院士、美国The Pennsy-lvanita State University的Evan Pugh教授George Andrews冒着炎炎酷暑不辞辛劳来到重庆大学,为数统学院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题为“The Indian Genius, Ramanujan: His Life and His Lost Notebook”的讲座。

Andrews教授先是简短的回顾了印度的传奇数学家Ramanujan短暂而又令人称奇的一生,重点交待了Ramanujan如何在极其艰苦的成长环境以及条件下坚持进行数学研究,并在英国著名数学家Hardy的引荐下顺利来到剑桥与其合作进行研究。随后,Andrews教授以一个浅显易懂的公里与英里换算问题出发,展示了Raman ujan所研究的连分式的威力。在转入另一个由Ramanujan所开创的研究领域——Mock Theta Function之前,Andrews教授简略的回顾了自己是如何在1976年重新发现了Ramanujan丢失的笔记本(Lost Notebook),并由此开启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Andrews教授与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Bruce Berndt教授合著的系列丛书《Ramanujan’s Lost Notebook》已经出版到了第四部,第五部也正在积极编撰中。

Andrews教授虽已75岁高龄,但是他不仅依然在研究领域非常活跃,同时也一直担任着重要学科的教学工作。Andrews教授在全球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都进行过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他丰富的讲学经验和教学热情,让重大学子领略了大师风采。今天的讲座有点有面、深入浅出,在座的学生老师都听得聚精会神、饶有兴致。讲座后的提问时间,大家争相发言,享受与大师学术交流的珍贵机会。

8学术报告题目: 如何开始做数学研究工作

报告人: 杨乐 院士

时间: 2013-09-25 00:00:00.0

地点: 数学与统计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

体会

2013年9月25日中国科学院杨乐院士为数学与统计学院师生进行了一场“如何做好数学研究工作”的讲座。

杨乐院士是著名基础数学家,现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由于在函数模分布论、辐角分布论、正规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获得华罗庚数学奖。

此次讲座主要包括引导研究生如何做好数学研究工作,包括如何选择研究项目、完善研究过程、获取研究成果的一系列细节问题。在座的同学认真聆听讲座并积极踊跃向杨院士提问,为自己的今后研究生求学过程做充分准备,在研究生路上有更好的收获,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同时,杨乐院士的讲座也引发了在场同学对研究数学未知道路的好奇心。关于数学史的发展,数学史上一直没有被破解的难题;关于数学的趣味,无不让整个讲座充满愉悦,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数学的独特魅力。杨乐院士也强调了一个问题,数学家并不只是靠着自己的天资,更多的靠自己的不断努力、不断思索、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他告诫同学们一定要用汗水才能换取最后的成功,只有努力才会看到不一样的未来。

虽然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听取的这个报告,但是对于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仍然有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数学研究,做任何工作都要像杨院士说的那样,不能靠自己的天资,更多的要自己的努力、创新。

第三篇:学术报告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系列学术报告信息

院士学术报告信息

(一)

报告题目:特征建模的理论及应用 报 告 人:吴宏鑫 院士

时 间:2013年4月27日(星期六)上午8:30-9:20 地 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吴宏鑫,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教授,武汉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航天和工业领域的自适应控制和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先后承担了卫星型号任务、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多项国家任务和工程项目。院士学术报告信息

(二)报告题目:智能驾驶研究与实践 报 告 人:李德毅 院士

时 间:2013年4月27日(星期六)上午9:20-10:10 地 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现任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

学术报告信息

(三)

报告题目:社会信号的处理与解析-框架与方法 报 告 人:王飞跃 教授

时 间:2013年4月27日(星期六)上午10:20-11:00 地 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王飞跃,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IEEE Fellow,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管理国家重点科学重点实验室(筹)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社会计算与平行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亚利桑那大学机器人与自动化实验室主任、复杂系统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和中美高等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等职、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术报告信息

(四)

报告题目:一定信息量下的控制器设计 报 告 人:张纪峰 教授

时 间:2013年4月27日(星期六)上午11:00-11:40 地 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张纪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自动控制专业分会委员,中国控制会议组织委员会协主席。IEEE Society 高级会员。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学术报告信息

(五)

报告题目:复杂系统故障诊断与主动健康维护 报 告 人:王宏 教授

时 间:2013年4月27日(星期六)下午14:00-14:40 地 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王宏,东北大学教授,IEE Fellow, InstMC Fellow,兼任七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国际控制联合会三个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控制工程终身教授、校董事会成员、控制系统中心主任(该中心是现代控制理论三大体系发源地之一),作为海外杰出学者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参加国内研究工作,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东北大学),先后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基金(B类),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和中科院海外杰出青年基金,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合作基金,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9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学术报告信息

(六)

报告题目:精细抗干扰控制方法初探 报 告 人:郭雷 教授

时 间:2013年4月27日(星期六)下午14:40-15:20 地 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郭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蓝天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随机与不确定系统控制、导航与控制一体化技术。发表SCI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两项,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北航2011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学术报告信息

(七)

报告题目:基于HTN规划的应急响应决策 报 告 人:王红卫 教授

时 间:2013年4月27日(星期六)下午15:20-16:00 地 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王红卫,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与信息学院副院长、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仿真演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物流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筹)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软件行业学会系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201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4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02年当选为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1999年获教育部青年教师奖并获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基金,1999年获湖北省青年科技奖。

Panel Discuion: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论坛

报 告 人:李少远教授 高会军教授 朱纪洪教授 田国会教授 时 间:2013年4月27日(星期六)下午16:10-17:40 地 点:学术会议中心一楼大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李少远,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主任,IEEE 高级会员,担任上海市自动化学会秘书长,中国运筹学会不确定系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2000 年入选上海市“曙光计划”学者。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任第四届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WCICA'2002 年)IPC 秘书长,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CCC'2004)程序委员会秘书长。高会军,渤海大学副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所长。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哈工大青年科协会长。香港政府RGC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奖等评审专家。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2011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朱纪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控制教研组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2-4办公室秘书。

田国会,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山东省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2013年4月27日

推荐专题: 学术类调查报告分为几部分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