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药品调研市场调查报告

2023-06-23 10:27:2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药品调研市场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药品调研市场调查报告》。

第一篇:药店市场调研报告

调研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1年修订的《药品管理法》规定国家对药品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用以保证人们用药安全、有效、方便、及时,提供控制药品费用的依据,提高药品监管水平,促进新药开发。所谓处方药是指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第九条指出: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必须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执业药师应佩戴标明其姓名、技术职称等内容的胸卡;《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和执业药师证书应悬挂在醒目、易见的地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第十条指出:执业药师或药师必须对医师处方进行审核,签字后依据处方药正确调配、销售药品。对处方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销售。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销售。零售药店必须将处方留存2年以上备查。

然而,现实中,许多药店并不是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实行。对此,我们在合肥市区内开展了相关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暗访,深入了解药品经营企业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销售情况。

调研目的

为了对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现状有总体的认识,在合工大南区的教育超市药店及校园周边的药店开展药品市场调查,通过对药品经营企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销售的了解,使我们对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现状有总体的认识,加深对药品监管相关法规的理解。

调研对象

药店:合工大南区的教育超市药店及校园周边的药店。

消费者:药店内消费者、路上行人等。

调研方法

为了不影响药店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因此选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使调查可以更快速、简短的进行,同时又不影响到销售人员的工作。调查问卷能清楚的将问题传达给被问的人,同时又使被问者乐于回答,想要了解的信息清楚明确。

随着网络的发展,药品的销售不只局限于药店、医院,网络上药品的销售也越来越多,因此了解网络上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销售也是十分必要的。

4.1调查设计

在调研之前,根据收集的材料,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配各自主要工作内容。设计调查问卷(见附录),制定调研路线。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分组进行:男生三组进药店内观察,请店员做调查问卷;女生二人向药店内消费者和路上行人发放调查问卷,并询问问题;每组各一人负责拍照。调研结束后,按分工进行后期处理工作。通过调查、观察、试验获得调查结果。

4.2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查阅课本《药事管理学》,在网上搜集资料,了解《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中国家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制度,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在经营、销售和管理中具体的法律法规。例如“销售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GSP证书》,必须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药品零售企业应当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当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时,停止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等。

4.3调查路线

我们的调研范围是学校南校区周边的药店,主要路线是从东门教育超市开始,沿马鞍山路西侧到九华山路,然后转向宁国路,后沿太湖路回到马鞍山路东侧,最后回到学校。

具体路线及调研药店名称如下:

(1)百姓缘大药店(教育超市)

(2)阳光花园大药店

(3)华仁堂大药店

(4)百姓缘大药店

(5)合肥健康大药店

(6)安宁大药店

(7)安徽省立药店

(8)百姓缘大药店(青年小区)

(9)合肥大药店

(10)合肥丰泰大药店

(11)国大药店

(12)安宁大药店(金地店)

(13)为民大药店

(14)远帆大药店

组员及分工情况

王雅:查询资料,制作调查问卷,走访调研,消费者调查,调研报告整合郑敏:走访调研,消费者调查,消费者数据分析,拍照

倪勇:确定调研路线,走访调研,药店调查

程:网上问卷发放,走访调研,消费者数据分析,药店数据分析李树庭:走访调研,药店调查,药店数据分析,拍照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本次调研共发放药事管理调查问卷(消费者)30份,有效收回30份;药事管理调查问卷(药店)15份,有效收回14份;药店问卷共提出了11个问题,消费者问卷共提出了9个问题。

6.1数据分析(消费者)

1、您的购药途径一般是

调查表明大多数人还是偏向于连锁药店和医院药店这样的大的机构,说明大的机构的安全性相对来说比较有保障。

2、您对药品分类管理的认识是

调查表明极少数人了解全部药品的分类,大多数人了解部分药品的分类,而有部分人不了解药品的分类,这说明大众对药品方面的知识还有欠缺,可以做一些科普类活动。

3、您去的药店一般是否有执业药师在岗

调查表明多数人对执业药师还是有一定了解和关注的,也说明药店基本都有执业药师坐堂,但少数人并不关注这方面的东西。

4、您去的药店的药品是否分类摆放

调查表明大多数消费者对药品分类有一定了解,并且也说明大多数药店的药品时分类摆放的。

5、药店的执业药师是否会为您做用药指导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药店执业药师会为消费者做用药指导,极少数的执业药师不会做用药指导,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有些药比较常用,所以恰好没有做指导。

6、您在药店购买处方药是否有出示处方

调查表明将近一半的消费者没用购买过处方药,极少数的消费者不清楚什么是处方药,而有极少数的消费者为出示处方购买到了处方药,这个还需加强管理。

7、您一般会在什么地方看到药店药品的广告(多选)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消毒费是在药店内看到药品广告的,部分是接触到街头广告的,而极少数的是通过以上两种途径之外接触药品广告的。

8、您去过的药店是否有相应的售后服务

调查表明基本上所有的药店是没有售后服务的,说明药品是很难做售后服务的。

9、购买药品时,药店是否开具销售凭证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药店是会开具销售凭证的,而及其少数的药店没有开具销售凭证。

6.2数据分析(药店)

1、是否拥有经营许可证?

观察发现各家药店均悬挂着经营许可证,显目,易于观察

2、执业药师是否在岗?

在部分药店里,执业药师也是店员,小药店仅有1名执业药师在岗

3、执业药师平时在岗时间?

大多数药店执业药师每天坐堂,但仍有少数药店执业药师工作日在岗或者仅仅是挂牌,由此发现,在学校周边,不符合规范的药店仍存在,有关部门应该严格把关。

4、药师指导用药情况?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药店会给顾客进行用药指导,提醒用药规范。

5、处方药凭处方销售情况?

有20%的药店存在只要顾客需要购买处方药,就进行销售处方药的行为,这是明显不符合规范的,可能会导致处方药乱用,达到治病救人相反的结果。

6、处方是否留存?

对于不清楚的两家药店,调查的是其收银人员,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药店人员都懂得药学知识,可能会导致购药的漏洞。

7、药店销售处方药的比例?

对于绝大多数药店,销售处方药的比例有20%,所以药店对于处方药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销售较多的处方药有抗菌类、高血压类、抗生素类(头孢拉定)。

8、药店和药品的广告一般是?

观察发现,在部分药店内有一些非处方药的广告,大多数则是没有。

9、是否已经进行GSP认证?

GSP是英文GoodSupplyPractice缩写,在中国称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按照要求,没有进行GSP认证的药店不能进行经营。

10、药品分类摆放情况?

观察发现,所有药店的药品摆放都是分类摆放,基本按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以及疾病类型进行细分。

11、药店进行促销活动的周期是?

调查表明,一半以上的药店存在促销药品的行为,药品属特殊商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以搭售、买药品赠药品、买商品赠药品等方式向公众赠送药品。药店对所售药品采取买赠的形式销售,还无形中增加了患者购买的药量且存在安全隐患。

结论

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每一家药店的各种证件都是齐全的并且摆放出来,但是有的药店摆放的比较明显,有一些就比较不明显如果不是可以的找可能不会看到,还有一些药店虽然各种证件齐全,像执业药师这种证书是有并且挂出,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有执业药师坐堂,也就是只有证件没有人。在买药的时候,店员一般都是询问顾客需要什么药,有的是依照要的疗效和销量进行推荐。还有会员日打这种活动,但是没有指明是针对药品还是保健品。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大多数药店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药店有配备药师却未佩戴胸卡,也未见坐堂,也没有挂牌告示停止销售处方药与甲类非处方药;在销售处方药过程中,有些药店未向顾客索要处方却依然可以销售处方药;药店的《经营许可证》未摆放在顾客显眼易看的位置;零售药店均有不同的节日促销、会员打折、店庆活动、积分回馈活动;药品分类不明确,部分药店未见分类标识。绝大多数的药店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制度的实施并不是很乐观,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销售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药品管理法》中有关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的实施并不理想。

营销建议

就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本组人员的建议:

1、无论是零售药店还是医院附属药店,都需要配备执业药师检查处方的正确性;药师不应擅离职守,并佩戴能表明身份的胸卡;

2、药品分类必须明确,有清楚的分类标识;

3、经营许可证应摆放在显眼位置,以便于购药者可以清楚看到;

4、药店店堂内应明示服务公约、公布监督电话、设立意见簿,便于群众监督和服务改进;

5、药师离开时,应明确挂牌告知停止出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

6、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中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制度来执行;

7、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加强管理的力度和强度,确保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销售规范。

第二篇:食品药品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一、认识绿色食品

1.什么是绿色食品?有哪些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green food)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1]。

在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又有着许多相似的名称和叫法,诸如“生态食品”、“自然食品”、“蓝色天使食品”、“健康食品”、“有机农业食品”等,如在日本就被称为“自然食品”。

由于在国际上,对于保护环境和与之相关的事业已经习惯冠以“绿色”的字样,所以,为了突出这类食品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加工程序,在中国,统一被称作“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识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

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许多的了绿色食品,如在超市内常见的蒙牛牛奶、南方黑芝麻糊等。但是我们也经常见到绿色食品字样但并不是真正绿色食品的商品,这样我们就要学会如何识别绿色食品标志。

2.绿色食品标志

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3]。

绿色食品标志是指“绿色食品”,“Green Food”,绿色食品标志图形及这三者相互组合等四种形式,注册在以食品为主的共九大类食品上,并扩展到肥料3绿色食品相关类产品上。绿色食品分A级绿色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二种。

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级绿色食品(等同有机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绿色食品标志作为一种产品质量证明商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正式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其商标专用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标志使用是食品通过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企业依法使用。

二、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1.管理机构及产品标准。

中国于1 9 8 9年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1990年5月15日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设立了绿色食品管理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逐步开展了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标准的制定以及对外出口等工作。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开始与国际相关行业交流与接触。1996年在参照有机食品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与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对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进行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了49项绿色食品标准,注册了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商标,该标志在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也成功注册。

2.产品生产和开发现状

经过10余年的发展,绿色食品产品数目从1990年底的127种发展到2000年底的1831种,占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产品、酒类、饮料类等]。

共中初级产品占30%,加工产品占70%。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1000多万t,使用的农田、草场和水面达到333万公顷,贸易额达到400亿元人民币。

从全国来看,产品开发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省区,东北几省区及江苏、山东等由于开发较早,国内一些著名的大企业也开始积极申报绿色产品,从事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经营,如内蒙古伊利集团、中国蓝田集团、山东鲁花集团等。

目前从事绿色食品开发和经营的国内上市公司达到20家,绿色食品产值达亿元的企业达到35家,在全国确定的151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中有12家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市场”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三、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绿色食品管理体系还不完善。

(1)绿色食品的标准和规范未能与国际接轨。

(2)组织管理体系未能协调统一。

2.绿色食品开发力度明显不足生产和加工还没有形成规模。

3.绿色食品市场体系还不健全。

4.宣传力度不足。

四、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

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都不尽相同,生态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劳动力资源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3.良好的生态农业基础。

10多年以来,中国的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截至1997年,全国已有51个县建立了2000多个生态农业基地,面积达666.7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这些生态农业基地为安全、优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五、小结

90年代初期,在绿色食品推出不久,就有人曾预言: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在世纪交替的时候看来,我们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绿色食品事业10年发展取得的成效和产生的影响已印证了这一点,而且通过这1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不仅进一步认识到了发展绿色食品事业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而且看到了这项事业美好的未来。

现在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快,导致的环境问题是人民为之头痛的。发展绿色食品已经显示出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继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

我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治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严峻挑战,这即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有利于的条件,也对于整个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绿色食品的开发规模还很小,但这项工作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第三篇:食品药品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消费者对选购药品的认知水平和治疗用药情况,我们于2011年5月-6月在柳州等城市75个个体进行了《药品市场调查》,本次调查通过网上答题和访谈深入了解消费者选购药品的心理。调查结果通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算不同选项的百分率,进而分析居民对选购药品心理的认知评价。为企业的研究与策划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依据。

2.正文

2.1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发放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共90份,回收75份,回收率83.3% 。在调查过程中,由于一些被调查人不能完全理解问卷的内容,我们的调查人员只能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他们解释,若是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则是通过网络向其解析,再根据其回答选择答案。所以我们的调查是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真实地反映城镇居民对购药心理的认知水平和治疗用药情况。

2.2调查对象

年龄范围18-45周岁,主要是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初中毕业生,以及工作的青年、中年人。调查样本中,男性37人,占总人数的49.3%,女性38人,占总人数的50.7%。

2.3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18-45周岁消费者选购药品时,医生指导占86.7%,其次是药店服务人员的介绍58.7%,少部分消费者选购药品还有其他的依据,具体如下:

调查显示,对于药品广告方面,81.3%消费者更关注的是电视宣传,占所有消费者的绝大部分,下面是消费者在各类媒体对药品广告的关注度的关注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广告宣传方面,最能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是单纯介绍药效的广告,占所有消费者的52.0%,其次是纯解说性质的广告,占46.7%,而普通消费者做的广告占28.0% 。如下表所示,

对于药品广告的真实性,有50.7%的消费者认为药品广告的虚假现象是比较普遍存在的,29.3%的消费者认为药品广告的虚假现象是十分普遍存在的,16.0%的消费者认为虚假现象是一般存在的总体上,就有96%的消费者认为虚假广告是存在的。只有4%的人是说不清是否存在药品广告的虚假现象。

虚假现象又包括广告宣传功效与产品实际功效不服的情况,其中有72.0%的消费者认为,广告宣传功效与实际功效不符的情况经常发生,24.0%的消费者认为是偶尔发生,1.3%的消费者认为很少发生,2.7%的消费者说不清这种情况是否经常发生。如下表所示,

当问及到是否遇到药品广告中虚假广告现象以及是否遇到过药品广告宣传功效与其实际功效不符的情况是时,遇到过,未遇到过各占45.3%和49.3%,剩下的消费者未表明其态度,如下所示:

从本次调查来看,有41.3%的消费者药品知识一般,而44.0%的消费者药品知识比较匮乏,由此可知,所调查的样本中,消费者的药品知识不容乐观,如下所示,

选购药品时,消费者考虑的因素也是我们调查的重点之一,产品的疗效、安全性、以及价格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因素。如下表所示:

药品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药品安全问题令消费者药品企业和产品的信任度各占如下比例:

对被曝光企业的药品,有50.7%的消费者表示不一定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33.3%的消费者表示不会影响,9.3%的消费者会表示影响,如下所示: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药品,消费者更放心购买的是外伤用药和成人感冒药,如下所示:

对于药品安全频频出事,85.3%的消费者认为责任在政府监管部门,84.0%的消费者认为责任在企业自身,74.7%认为是执法部门执法不严,如下所示:

对于药品行业频繁出事,66.7%的消费者认为会影响其对政府监管部门的'印象,21.3%的消费者认为不一定影响,只有1.3%的消费者认为不会影响,如下表:

药品企业出现的问题,消费者认为最不能原谅的是拒不承认事实,占84.0%;82.7%的消费者认为最不能忍受的是继续错误并欺骗公众;80.0%的消费者认为,不采取任何补救措施是坚决不可原谅的;61.3%的消费者认为拒不配合检查是坚决无法原谅的。如下表所示:

如果由药品企业牵头,定期向消费者介绍一些关于选购和使用药品的知识,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表示欢迎,只有2.7%的消费者表示不欢迎,如下表所示:

对药品企业的监管,除了政府部门、卫生部门之外,有41.3%的消费者认为媒体和非政府的第三方组织非常应该加入对药企的关注度,44.0%的消费者认为媒体和非政府的第三方组织应该介入加大对此行业的关注度,如下所示:

3.总结

本次调查消费者对选购药品的认知水平和治疗用药情况,为今后的研究策划提供了市场依据。调查显示:

1 我国医药消费者的药品知识比较匮乏,86.7%消费者都依据医生的指导来购药。若是有药品企业牵头,定期向消费者介绍关于选购和使用药品的知识,这会极大的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2 在药品行业的广告,81.3%的消费者关注的是电视,多数消费者认为药品广告及宣传药品功效存在虚假现象,且对明星或名人做的药品广告,74.6%的消费者表示无所谓。

3 药品的购买欲望方面,单纯介绍药效的广告,纯解说性质的广告以及普通消费者做的广告比较能引起人们的接受。

4 消费者选购药品时,最先是考虑药品的疗效及价格,其次关注品牌的知名度,口碑及企业的信誉等。

5 目前消费者最放心购买的药品是外伤用药和成人感冒药,各占58.7%和49.3%。被曝光企业的药品,不一定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

6 药品安全频频出事,消费者认为,责任在于政府监管部门占85.3%,企业自身的责任占84.0%,执法部门执法不严责任占74.7%。

7 若药品企业出现问题,80%消费者坚决不可原谅的行为是拒不承认事实,继续错误并欺骗公众以及不采取任何补救措施。

8 对药品企业的监督,除了政府部门、卫生部门之外,8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媒体和非政府的第三方组织应该介入加大对药品行业的关注度。

第四篇:关于市场调查报告

我国的纺织服装配料专业市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专业市场也不断提升,在纺织服装产业中的地位日益显著,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纺织服装产业基础、贸易活动水平、区域消费习惯等影响因素不同,各地的纺织服装配料专业市场的发展水平、发展特征也各不相同,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参差不齐,在产业中的地位迥异.

目前全国各省几乎都有较具规模的布料批发市场,但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当是广州的中大市场、浙江柯桥的「中国轻纺城」、广东的西樵轻纺城、辽宁西柳的布匹市场和四川荷花池布匹市场,这五个市场并称中国五大纺织品批发市场,广州的中大市场在全国排名第二,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纺织品及辅料集散地.广东省外较大的市场还有绍兴纺织城、萧山纺纱市场、宁波纺纱市场、杭州中国丝织城、吴江丝绸市场、成都纺纱市场、西南纺织市场和西安文艺路纺织一条街,以及河北石家庄的蚨纶市场、湖北武汉金昌轻纺城、湖北荆州洪城商港布匹市场、福建石狮市场等.这些市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产地为圆心,辐射周边地区,而真正对全国有辐射作用的还数前述五大市场,若讨论市场的活跃性或竞争性话题,广东市场领跑全国当之无愧,全国看广东,广东看中大、西樵、东莞,这三大市场是全国布料市场的晴雨表.

在对中大服装配料专业市场的大范围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对中大服装配料专业市场发展现状的总体扫描性分析.报告一共分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发展概述、区域市场分析、分行业市场分析、专业市场案例、专业市场问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等6大部份.通过对中大服装配料专业市场的总体发展脉络整理、各个市场发展的特点总结、不同经营品类的市场概括、具体专业市场的案例分析等,对中大服装配料专业市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悉,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获得一些对市场投资者、开发商、管理者有参考意义的结果.

第五篇:关于市场调查报告

速途研究院20xx年10月15日报告(分析师 侯长海)分期消费作为近年来开始兴起的一种新型消费模式,逐渐受到大众认可,年轻一代正是其主力军。而最近两年,随着国家政策对于互联网+的支持,以及青年一代对于消费观念的改变,大学生的分期消费开始成为新热点。不论是各种金融公司,还是一些分期平台、互联网电商等,都开始了对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的投资和布局,认定了大学生分期消费的巨大潜力。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团队联合问卷网,通过对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以及对于分期消费的态度看法等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解读目前大学生分期消费模式在校园中的发展现状。

大学生对于分期消费模式的接受度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面对达到一定金额的消费产品,在具备可分期消费选择的前提下,61%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分期付款进行消费,选择一次性消费的仅占39%,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分期消费模式的接纳程度已经比较高。大学生一直都是对于新观念接受较快的群体,分期消费模式的种种优势使得其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之间广泛流行,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开始展现出其巨大潜力,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分期平台呈现巨头割据

在关于大学生最常使用的分期平台调查结果上看,在目前主要的分期平台呈现出剧透割据的形势,花呗占比37%,京东白条占比34.3%,其次是分期乐和趣分期,两家平台在大学生间的活跃度分别占比18.5%和7.6%,而其他平台占比均不大。在几家大学生认知度较高的平台中,花呗和京东白条对应的是当前中国最大的b2c网购商城天猫和京东,而互联网金融和一些专业平台的占比并不大,说明大学生分期消费还处于发展阶段,而近两年针对大学生分期消费的企业和平台数量剧增,这块潜力市场的格局在未来注定将产生一定变化。

数码产品是大学生分期消费的主要对象

从大学生使用分期消费的目的上看,65.7%的大学生在购买电子数码产品时使用分期消费的频率最高,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商品一向是大学生分期购买商品的热门。而分期旅游、餐饮娱乐等分期消费的概念也在逐渐兴起,分别占比12.9%和8.9%,饰装扮、交通工具等分期状况占比8.6%、3.3%。

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在中国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数码电子产品类的分期占据了大半,而这类产品一直以来也都是大学生购买率较高的相对高价位消费品。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可供大学生分期消费的产品也在逐渐增加,分期旅游等其他娱乐消费模式开始兴起,分期开始不局限于电子产品的消费。

网站平台是大学生分期消费的主要方式

在当前大学生分期消费的方式上看,超过半数的大学生使用分期消费的方式是通过分期网站,占斌56.8%,使用信用卡分期消费的学生占比约34.7%,网贷占比5.0%,分期网站和信用卡分期成为当代大学生使用分期消费的主要途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分期网站和信用卡分期的相关经验比较多,而网贷和其他金融平台对于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的介入也相对比较晚,但由于市场处于发展期,各种分期途径的优劣尚且无法评论,如何针对大学生用户的需求制定战略,才能够在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里取一瓢饮。

大学生分期消费的金额基本在五千元以下

通过对大学生使用分期消费的金额上看,大约95%的大学生分期消费的金额都保持在5000元以下,主要集中在1000-3000元,占比38.6%,其次是3000-5000元和500-1000元之间的分期,分别占比27.4%和21.8%。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平均生活费大约在1000-3000元左右,而通过大学生分期消费的主要价格区间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分期消费还是比较理性,基本都维持在可偿还能力内。

分期消费减轻大学生的付款压力

在对于热衷分期消费的大学生消费者的调查中,40.9%的消费者表示分期消费可以减轻其付款压力,34%的大学生消费者认为提前买到心仪产品时分期带来的最大好处,同时有23.8%的学生比较看重的是通过分期消费对个人信誉的积累。大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最快的群体之一,拥有巨大的消费欲望,分期消费模式极大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大学生仅需每月支付低额的费用,就可以提前买到心仪的产品,同时减轻消费压力,积累个人信誉。

大部分家长支持子女的分期消费行为

关于子女在大学期间分期消费的行为,78%的家长持赞成态度,22%的家长并不支持。对于这种消费模式大部分家长认为,子女在分期消费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理财的能力,控制自己支出,只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他们都愿意赞同。同时22%的家长一方面由于害怕自己乱花钱无法偿还,一方面由于其陈旧的消费观念,不愿接受这种赊账式的消费行为。而随着时间推移,家长们也开始更新换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支持这种分期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

大部分学生表示毕业后仍会使用分期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分期消费者中,92%的大学生表示在毕业后仍会继续使用这种分期式的消费行为。可以看出分期消费已经开始培养出一批批的忠实用户,而大部分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的普遍工资也不高,分期消费模式仍将给他们带来便捷。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侯长海认为,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发展缓慢,过去几年一些银行也关闭了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卡业务,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年轻一代消费模式的不断冲击和改变,使得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的潜力逐渐显现。作为青年人消费的一个入口,巨头们早已在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布局,瓜分市场。然而当前大学生分期消费模式在中国处于发展期,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严密,行业规范有待提高,总体服务质量需要提升。然而不断竞争的商业格局,使得各平台必须不断根据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用户需求,挖掘用户行为数据,创新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预计未来大学生分期消费行业还会出现几家巨头,然后进入整合期。

第六篇:食品药品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1、调查总人数:共回收调研表格113份。

2、应用分类:用于养生11人,药食联用2人,药食交替2人,食疗94人,病后康复1人。

3、有可比性材料数:具有应用保健食品前后对比数据的材料72份。

4、材料来源情况:美罗国际按中华亚健康研究协会的要求,发放统一表格,由消费者填写后直接寄给协会。

5、调研涉及产品:均为美罗国际产品,灵芝菌丝体胶囊、香杞胶囊、松茸胶囊、仙叶胶囊、慧源胶囊、新慧通胶囊、慧清胶囊、玫瑰胶囊、仁美营养胶囊、和中胶囊、红钙D将囊、欣舒宁胶囊、桑菊灵芝茶、多糖蛋……等。

二、调查主要内容与结果:

㈠、产品应用定位:

1、养生:单独应用食用菌类保健食品,目的是“治未病”即养生、防衰、强生(防感冒等疾病)。

2、药、食联用:在应用明显毒性药物的同时,加用可减轻毒副作用的食用菌食品。如肿瘤化疗时,加用灵芝系列产品。

3、药、食交替:在应用具有依赖性(成瘾)的药物(如药物)时,为减轻依赖性,开始服药时,同时加服于药物相似功效(如镇静、安眠)的食用菌类食品,然后逐步减少药物用量,最后仅用保健食品,完全解脱药物的依赖。

4、病后康复:在病后或手术后,应用保健食品加快体力恢复。

5、食料:对一些长期“药疗”无效的人群,干脆放弃“药疗”,改用“食疗”,用保健食品进行全身调理,让体内慢慢增强抵抗力,从而获得康复。

㈡、经济对比

对72例保健食品应用前后有药物治疗作对比的人群,进行了经济负担分析,72例在应用保健食品前,曾以药物治疗花去医药费共计208.4352万元,人均花费2.8949万元,但结果均未获得满意效果,临床症状获得暂时缓解的人仅20人,占27%,其余均无效。这72位消费者因药疗效果不佳,停止用药。改为食疗,共花费25.1573万元,人均消费0.3494万元,取得显效的60人,占83.3%,有一定效果的12人,占16.6%。

㈢、治疗与时间对比:

对上述72位消费者,在药疗和食疗上所耗的时间进行了对比,72位位消费者进行药物治疗所耗的时间总数为6558个月,人均消耗时间为91.08个月(相当于7.59年),停用药疗,改用食疗后,72人用于食疗的总时间是327.89个月,人均消耗为4.55个月。

三、对调研结果的分析:

1、保健食品应用定位的思考:

保健食品应用定位,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定位不当往往会有违反食品管理的有关法规之嫌,但消费者是讲实效的。因此,这次调查出现了五种应用定位,这是消费者从实际需要出发,灵活处理“食疗”与“药疗”关系的结果,是群众自发的创举。这五种定位,从我国传统“食疗”的观点分析,应该认为是合理的,是符合科学的,对疾病的治疗,随着科学的发展,也开始强调不能单纯的依赖药物,而应该从全方位(包括饮食、环境、工作压力、生活习惯……)来进行综合治疗。因此,五种定位中提到的“药食联用”、“药食交替”都是十分科学的“药、食”结合。癌症的化疗药物公认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抗结核药亦是公认有毒副作用的药物,而有些保健食品就能够减轻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能够减轻抗结核药对肝脏的损害,实际上“药、食”结合应该是今后医疗技术创新的一个方向。

关于定位中的“食疗”,有人会认为是把保健食品当作药品,是违规、是误导消费者,这实际上是对“食疗”的认识问题。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指出“为医者,当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可见食疗为治疗之首选,以食治病由来已久。现在科学进步了,却否定了“食”与“治”的.关系。把“药”作为治病的首选甚至是“唯一”,但在实际生活中单纯“药治”无效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这次调研中采用“食疗”的消费者,都是“药疗”无效后才改用“食疗”的,是消费者处于绝望的情况下,寄希望于“食疗”。《现代医学报》07.3.27题为“望闻问切、把脉中医”一文中,谈及中医是否伪科学时,引用了一位普通群众的一段话“科学不时最高目的,中医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并不重要,只要中医中药能够在西医之外,提供另外一种就医的可能性,就没有舍弃中医的理由,西医也不是万能的,那么多一种选择,对病人来说不是更好吗?”对待“食疗”,笔者认为也应该持有这种观点,“药疗”不是万能的,多一种“食疗”对病人来说有什么不好呢?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度”,食品和药品绝不能等同,“食疗”是“食疗”,要让消费者明白二者的区别,不要误导消费者。

2、保健食品的经济意义:

从调研材料分析,在“食疗”前,用于药疗的费用是人均2.894万元,开始“食疗”后人均费用为0.349万元,“食疗”费用为“药疗”费用的12.06%。有效率从“药疗”27%上升到83.3%的显效率。(这里的“药疗”有效率低,不是泛指“药疗”,而是由于调研中都是“药疗”效果不好的对象。

医疗费用明显高于“食疗”,其原因除医、药本身因素外,很重要的一条,调研中的人群均属慢性、顽固性疾病,所耗治疗时间长,总费用相应较高,而食疗所耗时间均较短,见效快,费用就较低(实际上保健食品在一定的范围内,其费用不一定低)

3、时间就是金钱:

72位消费者,药料时间,人均所耗时间为7.59年,采用“食疗”后,所耗时间仅4.5个月,是“药疗”的4.9%。这不仅减少了疾病折磨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病人提早康复,恢复了工作能力,能为社会、为家庭创造新的财富。这是不可低估的效益。

4、“治未病”尚需努力:

调研材料中,保健食品应用于“养生、防病、美容、抗衰”的有11例,占调研总数的9.7%,其中纯粹是为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有5例,占4%,他们每年购买保健食品的投入数为4050元,人均每年810元,其中全年食用的有4人,每年仅服3月的1人。最突出的效果是抵抗力增强全年无感冒发生,年龄偏高者还呈现“年轻态”!

每年花不足1000元,能获得全年无病灾,真正实现了“花钱买健康”。

推荐专题: 市场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药品调研市场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