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亚运调查报告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亚运调查报告范文》。
沣河概况:
沣河发源于西安长安区沣峪,流至咸阳市汇入渭河,全长82公里,总流域面积1460平方公里。据载,大禹曾经治理过沣河,西周的丰、镐二京就建在沣河东西两岸。秦咸阳、汉长安也位于沣河、渭河交汇处,汉、唐时的昆明池也是引沣河水形成的。沣河新区北依渭河,南邻西安长安区,东接西安长安区,西达户县,8.1公里的世纪大道横贯东西。位于上林路以东,西安绕城以西,陇海线以南,西宝高速以北。交通条件公路:紧邻西安绕城高速,西宝高速、312国道由此通过,世纪大道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80米。铁路:园区北侧的陇海铁路东到连云港,西至新疆出境口岸。西平铁路和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正在规划建设。航空:距纺织基地15公里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国内主要城市有航班,并与香港、纽约、东京、新加坡、曼谷等城市有国际航班,为全国四大枢纽空港之一。
环境状况:西安市排入渭河的污水量每年将近4亿吨,污染物的排放量每年11万吨,约占关中地区年污染物排放量的60%。沣河、涝河等河流遭严重污染,河水呈现乌黑色被称为“酱油水”。对此,西安市多部门对造纸行业超标排污企业依法实施了停产治理,对治理无望的企业依法实施关闭。经过集中治理,整治已取得明显效果。据了解,关闭了90家小型造纸厂后,西安市的水环境得到初步改善,西安几条主要河流水质较以往大有改观。沣河在此处向东拐了一个弯,因河对岸地势较高,所以此段沣河只在西侧和北侧筑有堤坝。在严家渠沣河大桥北侧不足千米的距离内,至少有5个采沙点,最近的一个采沙点离大桥只有百余米的距离。一旦汛期沣河涨水,河水肯定会大量涌进采沙大坑,到那时这些果树和麦田很可能会因河岸崩塌而被冲毁。
实践概述:
1:前期准备。期间主要进行了联络沣河水文站工作人员,西工大污水处理厂讲解员和预约时间,同时预订需要的自行车,制作横幅。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横幅是用旧横幅的背面用旧报纸写的,符合这次环保的主题。还有行程的制定。经过班委协商,决定于5月4日开展此次活动。具体的规划是早上八点半出发,经过污水处理厂,沣河大桥,沣河大坝,秦渡镇,最后到达水文站。时间大约3个半小时。最后将水样送交星星火环保组织检测。
2活动细节。五月四日周六早上八点多我们全班就在宿舍楼下集结,准备出发了。但是知道八点四十左右才到齐。因此出发时间比预计的要晚了半个小时。由于没有去过沣河大桥的人,所以整个去的路上一直要借助电子地图等工具。当然不可避免的走了很多弯路。途径沣河大桥是可以明显的看到河岸的垃圾遍地。河水也泛着绿色的异样。我可以确定的是这条河被不明因素污染了导致富营养化。同时,更严重的问题是我明显感觉脚下这座桥的质量问题。因为每当车辆经过,我都会感受到大桥在动,而且感觉异常强烈。我不知道是不是正常现象。中午11点多的时候我们终于到了秦渡镇。这时候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就是当地村名的口音致使我们问路也问不明白。所以我们就感觉是到了一个房间的面前却找不到入口。几经周折我们终于到了沣河大坝完成了取样。在此地我采集了水样对水样进行了pH值的测定。水样的pH值在6.3~7.3之间。整个的水质十分好,水质基本呈中性。水样A是采集自上游,也就是刚从千亩田流出,而千亩田是一片沼泽,在沼泽中的某些物质导致了水样呈弱碱性。而由于河流也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因此到中游附近便呈中性。而到了下游,因为是在县城附近,所以当地的工业、生活用水会对水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水样呈一点点酸性。
硬度:对水样我还作了水体硬度测定,整条沣河的水都属于软水,测定时Ca2+、Mg2+的离子浓度接近于零,可见现在沣河源头仍然是洁净的,没有受到过多的人为因素的影响。综合上述调查结果,不难发现沣河的源头并没有出什么问题,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还得从沿江工厂的排污中去寻找。在过去的村子中,农业生产的余料及生活废物的处理十分随便: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因焚烧而产生的尘埃随风飞扬,污染大气。禽畜类粪便随处排放在道路上,而路旁就是溪流,粪便进入溪流后会引起水体受到污染。村民的生活用水,如食用水、洗衣、洗菜之类全部取自于溪流(那里用水是不收费的),那么长年累月这些固体废弃物对人体的危害便可想而知。城市化进程是不可避免的,虽说现在沣河的源头是在山区农村,但总会一点点向城市发展。现在看来是十分洁净的水源,如果不加以重视,仍然以先污染后治理的老思维去考虑问题,那么这样不仅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更会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不可收拾的烂摊子。经过采样和分析之后我们回到了秦渡镇在路边小摊休息。我和班长等几个班委去寻找传说中的水文站。几经周折,我们终于在一个隐秘的角落找到了他的魅影。
3返程。我们是从2点多开始踏上返程的路的。期间,我们在秦渡镇买了当地的土特产。其实说白了就是比较便宜的东西。秦渡镇是个不大不小的镇子。里面的建筑基本都是比较古老的,这可能也是跟交通不便有关吧。镇子里经常有结伴骑行的驴友们。走到镇子里往往有种穿梭在山西平遥古城的感觉,一样古朴的古代建制,一样繁杂的路边小摊,一样多的人。唯一不同的是这里浓重的口音让我感觉这里独有的文化与魅力。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新鲜感。返程途中的景色也一样很美。尤其是经过了一些树林。高大茂密十分诱人。回程很顺利我们在4点十分到达了西工大校园。
活动心得:此次活动是我们班为数不多的集体活动。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尽管受到了
各方面因素的的影响我们还是在预定时间之前完成了此次活动。我总结我们此次活动值得借鉴的有以下几点。
1:合理分配任务。要让班级的每个同学参与其中就要给每个同学分配一定的任务。同时减少个别同学的工作量。
2:活动期间做到互相信任。因为我是负责引路但是仅仅依靠电子地图显然不够,所以每到一个岔路口我都要仔细询问路人确保我们的路线无误。令我感动的是很多同学也在帮我问路,没有人抱怨我没有引导好他们。这是一个集体最重要的。
3:坚持。四个小时的骑车经历想必只要骑了才知道。好在我们每个同学都坚持了下来,其中包括全部女同学。说实话我很佩服她们的毅力。如果有一个人坚持不了,我们的行程就会一拖再拖,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班没有这种现象。
相比于优点,我们这次活动的缺点也是很多的。
1:没有做好协商工作。我们去水文站是在一点十分左右,这时候应该是工作人员休息的时间,我们虽然早些时候和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但是并没有约定具体时间和具体事宜,致使沃恩在水文站停留较长的时间。还有在后期宣传中没有及时和有关部门协调时间。
2:我们对于保护沣河还停留于宣传的程度,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办法更好的保护沣河。
3:在我们此次活动中,或多或少我们也没有做到希望当中的环保,低碳。我们吃的食物。喝的水,残留的包装等等依然是一种浪费。我们在做环保的时候太注重形式化的东西忽略了从我做起的原则。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互联网
调查内容:关于小学生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网络调查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112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为什么经常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的调查显示,73.9%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不多。
51.5%的人称身边最经常锻炼的是“老年人”,接下来依次为:“中学生”(31.2%)、“大学生”(29.7%)、“中年人”(24.6%)、“职场青年”(19.3%)、“小学生”(17.0%)。
受访者中,80后占52.7%,70后占24.8%。22.8%的人每星期运动一次,21.6%的人3天左右运动一次,23.7%的人坦言自己几乎不怎么运动。
为什么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石女士眼中,如何让儿子动起来一直是个大难题。石女士的儿子是一个高中生,每天除了坐在教室里学习,就是在家里看电视,几乎不怎么锻炼。“他上小学时很爱运动,还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但自从他上了中学,可能由于升学压力很大,学习比较累,一有时间就看电视、上网。我有时会劝他去动一动,可他总是很反感。”
北京某大型国企员工周先生遇到的问题和石女士颇为相似。他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表妹,除了上学之外,她每天都“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玩手机,很少出去蹦蹦跳跳,整个人总是无精打采。
“表妹每天的学习内容很多,一个大人一天下来也可能累得够呛,何况是小孩子。另外,现在的孩子关心的都是哪款网络游戏好玩、某手机或平板电脑怎么玩等话题,对于运动,他们很难提得起兴趣。”周先生说。
为什么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排名第一的原因是“沉迷网络游戏等不健康的娱乐活动”(65.3%),其次是“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太大”(59.3%)。其他还有:“缺乏坚持的毅力”(53.0%)、“没时间”(50.1%)、“没场地”(40.7%)、“娇生惯养怕吃苦”(36.1%)、“运动项目普遍太贵”(26.3%)等。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指出,在各年龄段的青少年中,中学生缺乏运动的情况最为严重。这首先是因为应试教育给中学生带来的压力相对更大,孩子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很少有时间运动;其次,一些现代娱乐方式严重挤占了中学生的运动时间,在许多中学生眼中,要缓解学习压力,宁可选择上网或看电视,也不愿意走出去动一动;另外,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一般比较敏感,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这导致有的孩子可能由于对某项运动不擅长而缺少运动自信,从而失去了对运动的兴趣。
国家国民体质研究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何仲凯认为,经常运动的青少年之所以越来越少,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他指出,应试教育使得学生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孩子们的体育锻炼,甚至还会产生喜欢运动的孩子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
“国家早在XX年就提出过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可是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中小学生并没有相应的锻炼时间。学校对于体育锻炼的贯彻力度不够,究其根源在于应试教育体制。”何仲凯说。
养成运动习惯青少年将受益终身
去年9月发布的《XX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连续25年持续下滑的趋势虽得到初步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继续缓慢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学生群体中,肥胖、视力不良等问题依然严重。具体而言,7~12岁的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40%,大学生近视率更是超过80%。
此次调查也显示,73.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青少年的体质“越来越差”。
如何才能让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调查中,受访者首选“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71.7%),其次是“改进体育教学模式,使其更具有吸引力”(62.7%),排在第三位的是“扩建公共体育设施”(58.4%)。受访者的其他建议还有:“政府补贴公共体育设施,使其更便宜”(48.4%)、“增加学校体育课的数量”(48.2%)、“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45.5%)、“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41.5%)、“组建青少年运动社团”(39.1%)等。
北京市海淀区的田女士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她家住在某高校里,操场、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她每天都会和10岁的儿子一起打乒乓球、慢跑、散步。她认为,孩子都有喜欢玩耍和运动的天性,家长要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经常运动的习惯。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性格养成都有好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指出,家长的利益选择对孩子是否参加运动的影响很大,家长既想要孩子健康,又想要孩子学习好,两者冲突后势必有一个权衡和利益选择。他通过一项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当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在全国中小学里面,有70%的家长和学校校长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这真实地反映出家长和学校在体育教育观念方面的缺失。
毛振明指出,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存在滞后性,即青少年体质的虚弱一般不直接表现为各种病症,所以家长和学校就不会马上因为青少年体质出现问题而重视培养他们的锻炼习惯。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体质问题会在老年阶段演化为各种病症,比如在青少年时期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到了老年就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以,培养青少年的运动习惯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指望它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青少年养成运动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要解决青少年运动不足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视,建设包括体育教师培养等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制度;其次,学校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增强趣味性,上体育课不能只是为了通过升学体育测试,还要让更多的青少年切实感受到运动的魅力;最后,整个社会也要改善运动环境,给青少年提供更为充足的运动场地、器材和时间。”毛振明说。
哪些运动适合青少年广泛参与?调查中,排名第一的是“球类运动”(79.1%),排在第二位的是“跑步”(74.7%),排在第三位的是“游泳”(60.2%)。
推荐专题: 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 小学生亚运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