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社会实践教育调查报告(范文3篇)

2023-06-23 10:25:3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实践教育调查报告(范文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实践教育调查报告(范文3篇)》。

第一篇: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在由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共同组织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走过5年辉煌历程之际,我也有幸作为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队伍的一员,于2018年7月23日,来到平度市崔家集周家村参加立时五天的三下乡活动。 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模范村,全村230户村民耕种者为数不多的1550亩土地。他们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改革开放的良机,大力发展高效田和制种业,种植了苹果、柿子、黄烟、葫芦、辣椒、西红柿、西瓜等作物。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村民的精神面貌也令人赞赏,各种村务工作开展得有条有理,村里的治安良好,无刑事案件发生。村两委工作认真负责,心系村民,重视教育。村办学校也村里及附近村庄的适龄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为此,周家村赢得了青岛市文明村庄、青岛市文明标兵、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模范村委会等多项称号。 到这样一个模范村开展三下乡活动,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和知识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学习和宣传的思想,亲身体验重要思想的深刻含义;积极向广大人民学习,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完善自我。

一、送科技文化下乡

为了发挥专业优势,我们的下乡服务以科技、文化服务为主,我们去了大量图书和宣传材料,主要是有关农业技术和最新的科技信息,通过它们,开阔了村民的视野,也宣传了的思想。我们还为村民义务维修家用电器,提供法律咨询和解决各种问题。虽然我们所能提供的东西是有限的,但毕竟把科技春风带进了农村,吹进了村民心中。

作为本次三下乡活动的重头戏,我们还在周家村小学开办了小学生义务辅导班。我们一共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四个辅导班共计50余名小学生、初中生前来听课。在各种辅导班上,大家竭尽所能,不仅为同学们解决了各科所存在的疑难问题,还积极地给大家讲历史故事,法课,做趣味数学题,教英文歌曲等。同时,我们还利用各种机会对同学们进行人生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紧记重要思想,立志将来为祖国,为家乡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和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也建立了很深的友谊,大家待我们有自己的亲人,是我们感到好象回到了家中一样。我们还和同学们一起联欢,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为他们播放科普电影及动画片等。 在这些实践服活动中,我们不仅为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作了自己的贡献,而且也学习、体会到了重要思想,从而对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了解农村实际情况,提高自身素质。

对进行实践服务是对三下乡活动的深化和创新的实践重要思想,我们走访了老党员,与基层党员干部座谈,考察农村改革开放成就等了解社情,加深对的理解。 我们通过走访老党员,听老人讲周家村从解放前一直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老人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党,广大老百姓就不能翻身做主人,没有党,广大人民就不能走上致富道路。我们在于基层党员干部的座谈会上,我们了解了周家村的基本情况,村里农民主要靠种植果树和制种致富。由于本村人多地少,他们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种植了200亩种子,100亩香港西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1992年他们还在房前屋后种上了柿子树,去年又种植了1000棵,按每棵柿子树收入200元计算,去年仅柿子树一项,全村就收入了40多万元。周家村取得的成就,多半归功于村两委(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他们利用改革开放的良机,积极采用新技术,开拓市场。村领导心系村民,处处为百姓谋利益,敢于承担责任。但是,村两委普遍感到村里经济还主要停留在种植上,而农村经济要想发展,必须上项目,深加工,办企业,走出去。但领导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能人带头。我们也积极为村里出谋划策,并表示回去以后多宣传周家村,提高周家村的知名度,以便更好地引进外资,引进人才。 我们还对村里部分村民进行了农民生活问卷调查和婚姻、经济、教育观念问卷调查。通过这些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经济收入显著提高,村民也更加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村民的各项意识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村民越来越重视自身及下一代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总之,一切都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是与党的重要思想密不可分的。

三、三下乡活动总结

这次暑期三下乡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宣传学习方面又有了创新。我们深刻体会到,开展三下乡活动和实践有着内在联系:科技下乡推动了先进生产力,文化下乡传播了先进文化,卫生下乡、法律下乡等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实、好事。以前总觉得只是报纸上、领导干部们讲话里的东西,经过实践活动,让我们对重要思想有了深刻认识,受到了最直接、最现实的思想教育。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扩带大了视野,对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仅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构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这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 总之,我以为这是一条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才的好途径,是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好办法,也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形式。

第二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一个精英群体,是未来社会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动“依法治国”方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力量。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很多对大学生的批判性评议。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乏和法律素养的不足,经常有违法犯罪的事件发生,甚至有些是震惊全国的恶性犯罪行为。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本人通过一些网上资料和书本知识、老师课堂法律道德知识的讲述,还有通过问卷,对大学生的一些法律意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平时对于法律方面报以无所谓态度的是少数,但是大部分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多数同学都只报以一般关心,同时他们的总体法律意识也只是一般。重视程度不够,总体意识不强,这就是当代大学生对于法律意识最重要的问题。

1、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

承认自己在法律知识方面有缺失的占了45%,虽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于实践的占了29%,能够掌握并应用法律的仅有少部分人。被调查的同学中,近80%的人对法律援助仅限于听说过,知道并且了解的人少之又少。

2、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来源

大学生了解法律的渠道多样,其中通过课堂和电视新闻获得法律知识和最新资讯占最大的比例。课本上知识过于局限,过于书面化,没有与实际生活很好的联系,并且课堂上课时有限,学生接受法律知识、受法律氛围的熏陶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大多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并不重视基础课。而电视上的,虽然有很强的灵活性,但是专业性不够,甚至有可能还有错误,对接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有着很大的限制。

3、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通过调查可知,76%的人都没有维权的经历。由此可购买,当代大学生维权意识较为淡薄在被问及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是否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只有35%的人选择会签订合同,而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没必要或者无所谓。这就表示了大学生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意识,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保护自己应有的权益。在大学生在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有50%的人会选择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但是还是有不少的大学生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甚至有10%的大学生选择用暴力解决问题,这种情况着实令人担忧。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但是只有45。45%的同学知道。这就证明,法制的宣传在各大高校中很不到位,很多高校并没有在12月4日得时候开展相应的法制宣传活动,致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与法律知识缺失。

4、大学生缺少维护法律公平公正的决心。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抱着一种只要自己遵纪守法,不触犯法律就可以了,只要不做损害社会和集体利益的事情就可以了,抱着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旁观者心理。当大学生面对生活中的违法乱纪的行为时,40%的人选择用沉默面对,有些人说:我们的力量太薄弱,和他们抗衡那就是以卵击石。生活中,部分大学生缺少维护法律的勇气和责任感。在现实的竞争和压力环境下,一些学生开始变得重实{求实用,趋于以实现自我为中心,对有困难的人缺少同情心、对社会集体缺少责任感。

5、大学生对法律的漠视与不关心。

仅有2%的人会选择去关心和了解一些国家的立法和法律报告,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欠缺。接近2%的人对于已经触及到法律的行为熟视无睹,没有判断的能力。30%的大学生不懂得如何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且保护自己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缺乏的原因

1、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考应付,根据部分学生反映法律课程太过于乏味,提不起兴趣去学,都只是在学期末的时候背背相关资料以应付考试,因此大学生缺乏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法制观念。在调查的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好象真的离我们很远,我们在课堂学到的知识长时间不用,缺少实践,很快也就忘记了。学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却没有经实践考验.他们只是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只是流于形式。

2、教师与学校方面的原因

除了将法律作为专业课来对待的专业,老师一般不会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只要能够不影响课堂秩序就可以了,因此学生也会在私下做自己的事情。有些老师对此也是不以为意。另外,老师每堂课也只是按照自己的大纲进度,讲述基础知识,课堂气氛乏味,使得学生提不起精神去学习。

学校方面关于大学生法律知识方面的课程也只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课时也不多,说明学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关注不够。另外,高校的法律教育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死读书的现象。

三、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

1、学生自身意识的提高

学习法律知识对于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对于他们将来的工作亦或是生活都息息相关,学生自身应更加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让道德修养与法律同时进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追求。现实中有一些偏激的大学生道德方面的问题已经做出很多骇人听闻的事情,所以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多了解些法律的相关报道,阅读参考法律书籍,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

2、学校需加强对法律教育的重视

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并予以重视。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选择沉默或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在课时的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讲授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习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仅采用老师讲授,还要采用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象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根据大学校园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反省发生的原因,同时适当的进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学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多组织专家讲座,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赛、讨论会、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以及旁听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审,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多组织学生参加与法律有关的活动,让大学生从实际中获得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而且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比从课堂中学到的产生的效果会更好。

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识。

3、开设法律咨询室并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

学校开设法律咨询室,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专门负责学生的咨询预约接待工作,同时适当安排专业教师为学生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在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校外主体的侵犯时,可以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建议,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法律咨询服务和正确引导。解答学生关于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同时,通过与学生违纪申诉制度相联系,协调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缓解各种校内矛盾。

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可以推进高校依法治校的进程,尤其要对学生工作管理干部、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和主要学生干部进行重点培训。

开展法律知识交流会,解读校园法规,交流学法心得,开展法律答疑,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其中通过加强对法学专业社团的指导,通过社团活动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建立网络,高校法律咨询室应安排机构成员联系挂点院系,建立专业教师联系班级,各级学生会、班级设立法制委员的制度,在全校形成法律学习、宣传、应用的网络。协助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开展法律普及教育工作。

第三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一个精英群体,是未来社会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动“依法治国”方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力量。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很多对大学生的批判性评议。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乏和法律素养的不足,经常有违法犯罪的事件发生,甚至有些是震惊全国的恶性犯罪行为。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本人通过一些网上资料和书本知识、老师课堂法律道德知识的讲述,还有通过问卷,对大学生的一些法律意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平时对于法律方面报以无所谓态度的是少数,但是大部分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多数同学都只报以一般关心,同时他们的总体法律意识也只是一般。重视程度不够,总体意识不强,这就是当代大学生对于法律意识最重要的问题。

1、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

承认自己在法律知识方面有缺失的占了45%,虽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于实践的占了29%,能够掌握并应用法律的仅有少部分人。被调查的同学中,近80%的人对法律援助仅限于听说过,知道并且了解的人少之又少。

2、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来源

大学生了解法律的渠道多样,其中通过课堂和电视新闻获得法律知识和最新资讯占最大的比例。课本上知识过于局限,过于书面化,没有与实际生活很好的联系,并且课堂上课时有限,学生接受法律知识、受法律氛围的熏陶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大多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并不重视基础课。而电视上的,虽然有很强的灵活性,但是专业性不够,甚至有可能还有错误,对接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有着很大的限制。

3、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通过调查可知,76%的人都没有维权的经历。由此可购买,当代大学生维权意识较为淡薄在被问及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是否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只有35%的人选择会签订合同,而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没必要或者无所谓。这就表示了大学生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意识,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保护自己应有的权益。在大学生在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有50%的人会选择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但是还是有不少的大学生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甚至有10%的大学生选择用暴力解决问题,这种情况着实令人担忧。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但是只有45。45%的同学知道。这就证明,法制的宣传在各大高校中很不到位,很多高校并没有在12月4日得时候开展相应的法制宣传活动,致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与法律知识缺失。

4、大学生缺少维护法律公平公正的决心。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抱着一种只要自己遵纪守法,不触犯法律就可以了,只要不做损害社会和集体利益的事情就可以了,抱着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旁观者心理。当大学生面对生活中的违法乱纪的行为时,40%的人选择用沉默面对,有些人说:我们的力量太薄弱,和他们抗衡那就是以卵击石。生活中,部分大学生缺少维护法律的勇气和责任感。在现实的竞争和压力环境下,一些学生开始变得重实{求实用,趋于以实现自我为中心,对有困难的人缺少同情心、对社会集体缺少责任感。

5、大学生对法律的漠视与不关心。

仅有2%的人会选择去关心和了解一些国家的立法和法律报告,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欠缺。接近2%的人对于已经触及到法律的行为熟视无睹,没有判断的能力。30%的大学生不懂得如何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且保护自己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缺乏的原因

1、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考应付,根据部分学生反映法律课程太过于乏味,提不起兴趣去学,都只是在学期末的时候背背相关资料以应付考试,因此大学生缺乏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法制观念。在调查的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好象真的离我们很远,我们在课堂学到的知识长时间不用,缺少实践,很快也就忘记了。学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却没有经实践考验.他们只是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只是流于形式。

2、教师与学校方面的原因

除了将法律作为专业课来对待的专业,老师一般不会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只要能够不影响课堂秩序就可以了,因此学生也会在私下做自己的事情。有些老师对此也是不以为意。另外,老师每堂课也只是按照自己的大纲进度,讲述基础知识,课堂气氛乏味,使得学生提不起精神去学习。

学校方面关于大学生法律知识方面的课程也只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课时也不多,说明学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关注不够。另外,高校的法律教育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死读书的现象。

三、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

1、学生自身意识的提高

学习法律知识对于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对于他们将来的工作亦或是生活都息息相关,学生自身应更加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让道德修养与法律同时进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追求。现实中有一些偏激的大学生道德方面的问题已经做出很多骇人听闻的事情,所以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多了解些法律的相关报道,阅读参考法律书籍,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

2、学校需加强对法律教育的重视

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并予以重视。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选择沉默或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在课时的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讲授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习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仅采用老师讲授,还要采用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象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根据大学校园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反省发生的原因,同时适当的进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学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多组织专家讲座,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赛、讨论会、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以及旁听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审,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多组织学生参加与法律有关的活动,让大学生从实际中获得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而且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比从课堂中学到的产生的效果会更好。

尽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对法律知识的认识。

3、开设法律咨询室并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

学校开设法律咨询室,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专门负责学生的咨询预约接待工作,同时适当安排专业教师为学生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在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校外主体的侵犯时,可以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建议,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法律咨询服务和正确引导。解答学生关于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同时,通过与学生违纪申诉制度相联系,协调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缓解各种校内矛盾。

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可以推进高校依法治校的进程,尤其要对学生工作管理干部、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和主要学生干部进行重点培训。

开展法律知识交流会,解读校园法规,交流学法心得,开展法律答疑,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其中通过加强对法学专业社团的指导,通过社团活动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建立网络,高校法律咨询室应安排机构成员联系挂点院系,建立专业教师联系班级,各级学生会、班级设立法制委员的制度,在全校形成法律学习、宣传、应用的网络。协助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开展法律普及教育工作。

推荐专题: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教育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