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职业问卷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职业问卷调查报告》。
进入21世纪,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在进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也不能幸免。过于庞大的待业人群,不断增加的大学生数量和失业率,以及连续不断的国际形势的冲击,浪路漫漫,我们新一代大学生将何去何从,中国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作为八零后九零后的大学生,已被深深印上自由的印记,那就突破所谓的传统,惯例,我的方向我做主,我的未来我抉择。
从小学初中的懵懂,到高考的拼搏,我们马不停蹄,一路急急冲来。而今,漫步在庸懒的大学校园里,椰风海韵,与爱情、自由的邂逅,一切放佛苦尽甘来。事实是否果真如此?非也非也!20XX年的日子也过了大半年了,事实上中国09年前七个月的大学生就业率仅为68%,千万不要心怀侥幸;而去年全球金融危机还超过一半呢,不要因此就掉以轻心,一个不慎便可能被划归到那不行的三分之一。因此,09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应当是对我们的当头棒喝,惊醒那花前月下,而不是直接忽略。千万不要太多指望家族关系和国家机器,救世主是从来不曾有的,上帝说:“人啊,你当自救。”
一、 调查对象
海口经济学院即将面临毕业学生
所学专业类型:室内设计、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工程造价。
二、 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50份,收回有效的40份。
三、调查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倾向,有利于了解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同时,也可以通过了解大学生的择业观的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从而让社会了解学生真正所需,及早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择业观。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次沟通对话的机会。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下是此次调查结果统计:
1、职业规划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的学生在其大一的时候自己进行职业规划,在大三之前有进行职业规划的学生仅有27%,由此可以看出有73%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前半段时间是没有进行任何个人的职业规划的,一半以上的同学并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没有强烈的就业危机感。同时,可以知道大部分的学生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很好的职业规划,对于各位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
2.大学生自身素质的评价
大学生们清楚地定位了自己应该具备的个性品质,他们认为企业看重的个性应该是“勇于创新”(18%)、踏实(17%)、合作(16%)、乐于参与竞争(10%)等,与信息时代倡导的个性特征相吻合。
3、关于所学专业与职业需求
大学生,一定得“专业对口”吗?
那句成语“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当问到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时,44%的人回答“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30%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近3/4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两成。甚至为了某种原因愿意放弃专业的占5%。经常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有42.1%的学生选择专业的时候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的,也有31.6%是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选的,但是,却仅有4.7%的人是非常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的,而37.4%的学生也只是有所了解。对于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仅有31.5%的学生是有所关注,有所了解的。从这些数据的显示,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的方向以及未来可能的就业情况是不太清楚的。与此同时,有28%的同学仍然是希望在毕业后尽量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不过也有31.6%的同学认为大学培养的是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拘泥于是否与自己专业相关。
4、就业途径与地点
据调查得出,现今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彩,有55%的同学毕业后是选择依靠自己的能力参加招聘会。但也有17%的同学是希望依靠父母亲戚的帮助的。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对于理想的工作地点,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东部、家乡以及大学所在地。在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更多的学生还是比较趋向于大城市的。
5、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现在大学生人很多,竞争很激烈,找工作非常困难,大部分学生更看重的自己的优势是:能很快适应工作以及具有团队合作精彩,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强。为了增强自己的就业机会,大部分大学生会考取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等专业的相关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也有部分学生会选择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积累经验:同时,还有部分同学选择利用现有资源,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以便为自己以后找工作时服务。
6、面对第一份工作与薪酬
面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55%的学生会选择坚持做,做多久不定,培养自己的能力,把它当作追求更高理想的平台。但是如果对第一份工作为不满意的话,67%的学生认为,应该先干着,再抓紧时机再找别的工作,20%的学生表示会试着接受让自己喜欢它,但也有13%的同学认为没商量,重新再找一份工作。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至于刚刚开始工作为的薪酬方面,有23 %的学生能够接受的薪酬是1000-2200,47%的学生选择的是2200-3000,21%的学生选择的是3000-4000,仅有9%的学生选择5000以上。
四、我的个人建议
1、关于职业规划的建议
在大学期间,尽早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有所准备。
2、关于处理所学专业与职业关系的建议
多了解自已所学专业的信息,了解其就业方向与专业范围
3、关于就业途径与地点的建议
就业途径可以多样化,尽量扩展自己的就业途径,让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4、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考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证书以及多参加社会实践,这会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就业竞争力
5、关于面对第一份工作与薪酬的建议
在做第一份工作时,我们要能沉得住气,多学点东西,以后不管是否要在原来的单位工作,至少我们提升了自我。
此外,在我个人看来,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出现,是社会追求片面,盲目发展的必然结果。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的整体素质大大提升,但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家长不由将考大学与光明的前途、有面子联系在一起,再加之大学扩招的推波助澜,教育界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虽然恢复高考给了中国大学一个新生,但中国的大学还是不太成熟,区区32年,是比不上西方雄厚的历史底蕴的,向西方大学学习成为了大势所趋。可偏偏这拿来主义用的不尽如人意,其实在高等教育这一方面,德国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对象。
德国素来以注重办教育而著称,但德国教育所努力的方向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孩子都送进大学。因为大学作为学术研究和教学综合的统一体,它与具体的职业训练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据统计,在教育发达的德国,在15―18岁的青少年国民中有60%以上受过高素质的职业训练,政府为此制定了《职业教育法》、《青少年劳动保护法》和《职业教育促进法》来保障这一制度的发展和运转。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没有丰富的资源做后盾的情况下,德国却能以尖端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精益求精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因而高等教育仅仅集中于大学教育是不够的,教育界应该更加注重职业教育,而社会也该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承认其作用与地位,将其与大学教育平等对待。
另外,在大学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必要的。一个父亲曾告诫自己的女儿:“你一定要把钢琴练到十级,将来就是去卖艺也能养活自己。”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却又不单是一个玩笑话。将你的兴趣爱好发展为特长,说不定将来这就是你的优势。甚至可以因为爱好而选取职业方向,这样就可以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锦州市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2009年锦州市应届毕业大学生对当前就业环境、就业压力、就业形势的态度以及毕业后的求职意愿等情况,锦州市统计局在辽宁工业大学、辽宁医学院、渤海大学和锦州师专四所高校首次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通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每所高校调查应届毕业生100名,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90份,问卷回收率达97.5%。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录入、整理和汇总,形成专门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390名大学生中,男生133人、女生257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4.1%和65.9%。此次调查,理工类学生居多,占调查人数的39.5%,文法类占28.9%,医学类占23.6%,经济类和其他专业分别占5.4%和2.6%。本科学历学生占调查人数的74.6%,专科学历学生占25.4%。调查学生中有326名来自本省,其余64名来自外省,分别占调查人数的83.6%和16.4%。本省学生中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均为163名,各占50%,外省学生中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分别为30名和34名,分别占外省调查学生人数的46.9%和53.1%。来自本市的学生只有16名,仅占调查总人数的4.1%。
二、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找工作是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选择,占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而选择继续读研究生的学生则多是期望完成学业后形势好转,有一个好的出路;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是大学生的主要意向;大学生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发生明显变化,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东北地区就业;大学生对就业压力认识比较清晰,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如果有资金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欲望较为强烈。
1.毕业后找工作的大学生占调查人数的半数以上
在问到毕业在即有什么打算时,有216名大学生选择了找工作,占调查学生总数的55.4%,64名学生选择了边考研边找工作,占16.4%,50名学生选择了考研而放弃工作,占12.8%,选择出国或其它的学生占15.4%。在问及当前“考研热”的原因时,有76.2%的学生认为当前考研热是因为就业压力大,10.5%的学生认为是用人单位的需求,9.2%的学生认为是毕业生的个人追求,只有4.1%的学生认为是家长的要求。在问及考研的原因时,43.9%的学生认为考研能够有一个好的出路,20.8%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不好而选择考研,16.2%的学生考研是希望在高校工作,出于对学术感兴趣选择考研的学生仅占12.7%,还有6.4%的学生因为对求职感到恐惧而选择考研。
2.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是大学生的主要意向
在问及毕业后最想到哪种类型单位工作时,有40.5%的学生选择了党政机关,30.6%的学生选择了事业单位,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学生占17.2%,选择外资企业的学生占9.2%,选择民营企业的学生仅占2.5%。由此可见,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是学生就业的主要选择。工作稳定、个人发展空间大是学生选择就业的重要条件,分别占调查学生人数的40.0%、33.8%,但仍有23.4%的学生认为福利待遇高是择业考虑的首要条件,只有2.8%的学生认为离父母近是择业的首要条件。
3.大学生求职地区从东南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开始向省内和中小城市转移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实施,给大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发展机会,这让大学生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更加垂青东北。在调查毕业后选择什么样的地区就业时,43.9%的学生选择了东北地区,35.4%的学生选择到沿海发达地区,13.3%的学生选择到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7.4%的学生选择了其它地区。在问及选择就业地区的原因时,50.9%的学生认为有较大发展机会,25.7%的学生看中那里的生活条件,18.9%的学生是因为要回报家乡,选择其它原因的学生占4.5%。
4.大学生对就业压力认识比较清晰,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对社会上流行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说法,持赞同或基本赞同意见的学生所占比例达到75.1%,不赞同的学生仅占24.9%;在问到大学生对现在求职形势的看法时,认为“乐观”的学生仅占14.6%,认为“一般”的学生占19.8%,而认为“不乐观”的学生则占到了65.6%;当问到如果在毕业时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怎么办时,43.8%的学生选择从底层做起逐步找到目标,22.8%的学生选择学习深造后再找,选择自主创业的占12.3%,9.5%的学生选择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再找工作,8.5%的学生选择通过社会关系解决,3.1%的学生选择了其它。此外,在问到是否愿意到锦州所辖的县(市)区或乡镇工作时,62.3%的学生选择了“愿意”,37.7%的学生选择了“不愿意”。
5.如果有资金支持,七成以上大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愿望
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果有资金的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明显增强。在问到如果有资金支持是否想自主创业时,71.8%的大学生选择了“想自主创业”,14.6%的学生选择“不想”,还有13.6%的学生“说不清楚”。在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当中,有35.9%的学生愿意在锦州创业,选择到其它城市创业的学生占64.1%。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几个问题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初步分析,得出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几个主要问题是,用人单位招聘门槛比以往有所抬高,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应届毕业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难以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部分大学生对自身评价过高,盲目追求高额的就业薪酬;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过于陈旧保守,亟需转变。
1.用人单位招聘门槛抬高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生产任务不足,经营困难,导致对大学毕业生需求总量减少。同时,招聘单位的用人门槛也比以往有所抬高。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特别强调,要名校的学生,要知名专业的学生,要名师带出来的学生,用人单位的这些苛刻条件,使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
2.应届毕业大学生缺少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
在校学习期间,大学生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而忽视了实习经历,而实践技能又恰恰是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一个重要条件。应届毕业生由于不具备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少工作经验,没有足够的竞争力,致使在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中难以立足。
3.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合理,就业薪酬期望值过高
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大学生对求职薪酬要求普遍较高。选择就业薪酬在800-2000元的大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3.8%,选择薪酬在2000元以上的大学生占了56.2%,甚至部分大学生要求薪酬在5000元以上,而大学生考虑薪酬的依据又多是基于对自身的评价。可见,大学生还没有依据市场行情、用人单位状况或是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合理定位自己的就业薪酬。
4.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亟需转变
在调查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时,竟有高达71.1%的大学生选择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而选择到企业就业的学生仅占到28.9%。调查结果说明,一方面,大学生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了工作的稳定性,这也显示出金融危机已经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影响;但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过于陈旧保守,只看到“高高在上”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而忽略了一些也能够让自己施展才华,体现自身价值的就业岗位。
四、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建设。而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既有方方面面的社会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因此,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政府、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都应认真对待。
(一)政府应多措并举,努力开辟大学生就业渠道
1.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解决当前就业难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因此,各级政府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扩大就业的需要。要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来拉动就业需求的持续增长,特别是要在进一步
提高第二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吸纳劳动力强的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同时,要积极开拓社区就业新领域,如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大力发展老年人保健、护理等事业,针对小区物业管理人才匮乏的现状,吸纳大学生到小区物业就业等,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继续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在农村任职,促进大学生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2.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将大学生创业纳入社会创业的系统中,让大学生在创业方面享受更优惠的待遇。特别是在创业资金方面,政府可联合高校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创业担保基金,为大学生创业贷款提供担保,解决创业资金瓶颈问题。也可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对科技含量高、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等中小企业直接投资,与大学生创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待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后可按所持股份的比例将所享有的权益予以抽回或转让。
3.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引导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
大学生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宝贵财富,是改革建设的先锋力量。因此,各级政府应当从国家的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切实推动社会用人部门的市场化改革,积极推动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相互贯通和信息共享,打破地域限制,消除人为市场分割,疏通大学毕业生到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就业的渠道,构建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确保社会内在的人才需求尽可能地转化为有效的人才需求。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管理,用人单位在制定招聘条件时应遵循男女平等的用人原则,不得随心所欲地制定招聘标准,增强聘用条件。最大限度地从政策上、管理上消除一些鸿沟壁垒,为大学生创造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
(二)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
1.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
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适时调整大学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并适度、适量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实践型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大力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提升大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
2.加强高校就业服务指导工作
面对社会需求和大学生自身特点,高校应将就业指导工作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涯的整个阶段。将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实用而且完善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体系,将各方关于职业培训、职业技能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职业中介等相关的服务引入校园,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拉近用人单位与在校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大学生创造和谐的就业环境。
3.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减轻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
大学生就业引导是一项综合工程,高校必须和家庭、社会共同联手,从社会现象、价值观、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入手,采取心理疏导的办法减少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压力,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建立个人的就业合理目标,从而体现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
(三)大学生应与时俱进,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1.认清形势,树立正确择业观念
对大学生而言,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正视现实,不应过分看重起点,要正确进行社会定位,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树立主动竞争、服务基层、自主创业、多渠道择业的新观念,积极面对就业门槛,降低求职的心理预期,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营造的宽松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努力使自己的期望值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实践经验
面对用人单位注重求职者实践工作经验的现实,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未来从事的行业有关的工作,提升自己的工作技巧,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弥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不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就业意向调查报告(共6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全国有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强化木地板、竹地板等生产企业数千家,牌子不下千个。20xx年以来,以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地方名牌等为主的地板品牌建设取得成效,并以此为基础成为各地消费市场主流。但是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部分品牌逐渐淡出市场,建材市场之间也随着条件的改善增强了相互间的竞争性:门店装修不断升级、经营面积不断扩大;厂商宣传广告力度持续跟进,形象代言有增无减;地板服务不断深化,消费需求不断提高。所有都将汇集到一点,即综合实力(理念、品质、服务、科技、人才、文化等)的竞争!
从江浙沪地板市场的现状可以看到,实木地板市场的.竞争已集中在省内几个主要品牌,但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特色不够明显,厂商在合作中的战略考虑不系统是导致目前同质或恶性竞争的主要症结。
20xx年是品牌加速扩张、加速升级的一年,也是调整和加速整合的一年。在一类城市,地板品牌的集结倾向已经非常显著,新导入品牌在没有先进的营销理念和形象产品特色或实力操纵下,将难以维持目前高额的市场费用、人员开支!二三类城市将是前沿品牌和成长性品牌竞争的主战场。纵观全国木地板终端模式,以“地板卖场”形式出现的超大规模地板销售平台已成为不可逆转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卖形式在传统市场还将是主体,但零售份额将会急速下降,多数会转移到品质优良、知名度高、服务及时的品牌当中,加速洗牌和调整。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一年地板市场的战火可以用“浓烈”来形容!我们不得不注意并面对竞争与反竞争的压力,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张森林会长最近特别指出:行业要倡导与践行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近年来,木地板在高速发展之后,内忧外患仍频,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近期促销中有的实木地板零售99元/m2,可见一般。但是要健全市场秩序,就要在行业内提倡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提倡求同存异,反对打击别人抬高自己;提倡和谐,反对不讲规矩和正义的恶斗;提倡实事求是,反对虚假宣传;提倡可以比高低(比质量、比服务、比创新等),但要讲规则。
推荐专题: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大学生职业问卷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