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马克思实践调查报告

2023-04-13 23:07:1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实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实践调查报告》。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调查报告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中国共产党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探

索和实践,终于形成了适合中国自己发展的一部理论体系——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当今社会大学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

命,所以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知是十分必要的。就此目的,我们小组在近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

论成果对大学生影响”的问卷调查。我们主要是通过发放填写问卷的方式,一共12道题,有效答卷为100份,在这100份数据中,我们

发现这样的事实,现就调查报告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了解程度

生活中许多事情是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在这调查的大学生中其中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党员占30%,调查显示,当

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情况较为乐观,绝大数被调查学生对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都有了

解,但是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具体内容的不多,调查显示平均80%人回

答完整准确(其中选毛泽东思想占91.7%,选邓小平理论占84%,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占83.3%,选科学发展观占64.3%,选资本主义理论占6%,选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占10.7%,而完整准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以上调查表明,当代大学

生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教育总体来说是踏实有效的,但

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学生方面仍有待完善和

提高。为此,应着重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基本观

点和基本方法,并论证其正确性,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这些基本方法去

分析当今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让学生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内得出正

确的结论。

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自己影响的认识

调查显示,有53.6%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对工作和学习有实质性

利益的一门学科,有29.8%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是一种信仰,有16.7%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精神性洗脑。问到如何看待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理想信念之间的关系时,有59.5%的学生认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影响理想信念的主导思想,有22.6 %的学生认

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受到功利主义等思潮的冲击,有 17.9% 的学

生认为没有影响。有41.7%的同学认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我们联

系紧密,很实用。有50.12%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对自己价值观有帮助。有57.7%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由问卷调查得知,在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程度让人比较满意,认为马克思主义对自己有益的较多,这说

明我们在校大学生在学习自己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是有意识关注马

克思主义。在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是很有作用的,基

本上都知道何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可见大学生对于中国化的马克

思主义的态度比较端正,并且愿意认真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理。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大学生的影响体现

为体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现今社会作用,我们还围绕当代中

国时事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掌握了详实的一手资料。总的来说,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你比较感兴

趣的社会实践内容”一题中发现大学生关注民生问题,例如住房、医

疗、教育、物价、食品安全等占67.9%,关注党的建设,例如腐败

与反腐败、选举制、民主与法制建设等占29.8%,关注与大学生自

身相关的问题,例如学习、生活、感情与就业等占59.5%,关注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例如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信仰等占

26.2%,关注其他占1.2%。其中大学生关注民生最多,可见当代大学

生还是较好的。在“近来扶老太太反被诬和”小悦悦“事件中路人的淡漠等引发了社会的道德问题,如果你在现场,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

一题中不加考虑直接去救助占28.6%,先找证人再救助占20.2%,会

拨打110或120等,但不会接触当事人占47.6%围观占7%,不管不顾,直接走开占1.2%。可见由于一些社会事件,如

今相当部分大学生也怕救人,究竟是社会的责任还是大学生本身素质

有待提高,不得而知。但如今的形势下,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

问题,我们大学生应该明朗看待,掌握和应用思维工具去预见美好的明天。

四、调查报告之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通过调查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一些大

学生的影响是不大的。这是由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了解引起的。我们希望大学生能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走向幸福的未来。但对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大学生的影

响,现实生活的需要促进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继续抓好

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其中,首要任务是端正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态度。为什么要端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态度,主要有以下的原因:大学生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首先,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可以把握好个人乃至民族的前进方向,可以明辨是非;其次,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为自己提供许多科学的辩证思维,可以很好地掌握和应用思维工具;第三,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最后,青年大学生可以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从而有助于获得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当合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态度得到端正,就为后续教育打下基础。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情况仍然有待加强。对此,应当加强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加强理论教学的纵深展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学生,加深其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与认同,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群众基础。其次,直面热点问题,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调查生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问题的关注,也显露出一些同学对中国发展道路存在一定的迷惘。对此,应加强运用马克思主义对时事热点问题予以旗帜鲜明而鞭辟入里的解读,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予以充分的介绍与肯定,引导学生辨明是非曲直,抵制错误思潮,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最后,重视实践育人,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教育新方式、新渠道。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大学生们的自身要求,也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应创造条件,大力开展国情考察、社会调研、专业实习、志愿服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方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认同,使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更加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仅可以提高思想觉悟,同时也能让大学生更深入科学地学习专业领域学习内容。

第二篇:马克思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尽管如此,大学毕业生数量仍在逐年上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小组的成员对身边的同学就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展开了调查。

调查时间:20**.12。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提高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调查方法:通过网上派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二、本次调查意义

当今社会正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激烈的竞争,职业活动的竞争尤其突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但是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相对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势在必行。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人意义有以下几点:首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从而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其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从而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再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使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了然于心,并便于从宏观上予以调整和掌控,能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最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能对大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是大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奋斗的动力,同时也能促进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另一方面,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首先,规划职业生涯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正确的择业观。许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他们眼高手低,没有看清就业形势,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其次,规划职业生涯有利于提高就业市场配置的成功率,降低离职率。大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自我认识不足造成就业市场配置率低。同时,部分大学生盲目就业和择业造成人职不匹配,草率跳槽,使得离职率不断攀升。最后,规划职业生涯有利于降低就业压力。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能够尽早为就业做准备,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某项技能,从而在毕业时能够积极应对企业的考验。

综上,我们小组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形成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达到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目的。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未来有无规划?有又是如何规划的?

从从问卷1、2题调查统计结果可知,约74%对的大学生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其中有“长远大致或细致规划”的同学占63%,而有“长远或短期细致规划”的同学只有27%。这一结果显:当代大学生对自己人生的规划意识是较强的,但是在细致规划未来这点还有待加强。比较细致的规划大学生的未来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实现目标的决心,有利于大学生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

(二)大学生对未来规划的理解以及途径是什么?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做事前规划是有必要的。近半数的同学“大致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其主要了解途径是学校的宣讲;有39%的同学“不太了解或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结果说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的较少且不够全面,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宣讲力度,同时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课外阅读、影视报纸媒体等方式加强同学们对职业规划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三)大学生对自己生涯的部分具体规划情况

70%的大学生“想或已经选择第二专业”以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说明大学生对严峻就业形势有所认识并通过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大学生对毕业后“考研”、“出国”、“就业”的选择较为相当,分别约占总人数的1/3,在此特别提醒打算毕业后出国的大学生要注意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家庭经济能力。70%的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优先考虑工资、福利和个人发展空间”。69%的大学生认为“选择工作以自己决定为主”,认为“选择工作以父母建议为主”的同学只有12%,说明大学生们的独立自主意识较强,但是建议大学生们在选择工作时也应辩证的听取父母建议和接受学校的引导。这有利于加强大学生了解社会对工作岗位的需求状况,帮助大学生选择自己胜任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人生价值。

(四)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的忧虑以及其相应的解决的方式

68%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前景“压力与希望并存”,只有少部分约4%的大学生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前景“不清楚”。而且87%的大学生面对目前紧张的就业情况寄希望于“自己能力的提升”。这说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认识比较全面,并且选择了正确的并且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即加强自身能力。我们认为,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是充满生命力的一代,应该增强自己对未来的信心,相信自己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

四、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我们发现了大学生生涯规划中展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国家方面

(1)国家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国家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择业观的宣传与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实现社会价值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地位,更深地考虑社会需求,并结合主观条件与客观实际规划职业生涯,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国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况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就业岗位,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半数学生担心的就业问题是客观环境艰难。因此,国家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政策,才能从从本质上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3)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宣传力度,保证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与社会上有经验的工作者都能够平等的进入劳动力市场。

(二)学校方面

(1)学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开展相关课程讲座,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并引起大学生的重视。

(2)学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学校在传授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增加应用性课程,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从而减轻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对自身实践不足的忧虑。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多学习课外知识。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

(1)大学生一定要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使自己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

(2)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实力有所担忧,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在学习中完善与发展自我,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3)大学生要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十余年的求学生涯中,我们充分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社会实践,以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

(4)大学生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能够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是自主创业也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点。

(5)大学生要培养责任意识。这需要大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社团活动、班级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大学生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责任感,能够为自己的求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由于调查范围有限,加之小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对有些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反映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科学性还有待验证。但是,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为老师以及学校提供资料,有利于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计划,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选择职业就是选择人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可以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本次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的调查分析,希望大学生能够提高竞争意识,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在此祝愿广大大学生,拥有一个辉煌的职业生涯。

第三篇:马原社会实践报告

一、了解生态文明含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1、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的含义

关于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教育,我们先来看看二者含义。

生态文明,是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包括对天人关系的认知、人类行为的规范、社会经济体制、生产消费行为、有关天人关系的物态和心态产品、社会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体制合理性、决策科学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生活俭朴性、行为自觉性、公众参与性和系统和谐性。 它还包括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我国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目标。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它要求人们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观。当代大学生作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树立生态文明意识,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3、如何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任务,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从思想上逐步加强,从教育中认真培养,从实践中刻苦锻炼。

(一)高校要从生存的高度,大力开展对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更新思想观念,使大学生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

(二)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观的培养,使大学生在理论上对生态文明有充分的理解,树立起良好的生态文明道德观。

(三)加强环境教育,引导大学生参与环境建设实践,使他们的责任感和人生观得到提高

(四)高校应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在学校中建立起相互尊重的人伦关系,爱树惜草的良好传统,陶冶人文精神的校园景观,从而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德育养成环境。

二、本次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进行此次实践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本次实践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江西省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提出切实可行

的生态文明教育路径,使高校成为引领江西省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进而为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提供政策建议,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身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2、本次实践调查的过程

我组全体成员在经过明确分工的情况下,于5月2日DD5月7日期间对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师大、外语外贸、进行实地调查。全组分为3个小队,

第一队:李双女、苏丝绢、邓双婕、欧阳圆圆,调查外语外贸;

第二队:范晓晓、王晓芳、付莹,调查南昌工程学院;

第三组:周星星、吴婷婷、周游、黄丽君,调查江西师大。

第四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名,其中广州大学名,中山大学1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份,收回有效问卷5份。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

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矗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第五篇:马克思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尽管如此,大学毕业生数量仍在逐年上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小组的成员对身边的同学就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展开了调查。

调查时间:20**.12。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提高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调查方法:通过网上派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二、本次调查意义

当今社会正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激烈的竞争,职业活动的竞争尤其突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但是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相对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势在必行。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人意义有以下几点:首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从而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其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从而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再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使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了然于心,并便于从宏观上予以调整和掌控,能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最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能对大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是大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奋斗的动力,同时也能促进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另一方面,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首先,规划职业生涯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正确的择业观。许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他们眼高手低,没有看清就业形势,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其次,规划职业生涯有利于提高就业市场配置的成功率,降低离职率。大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自我认识不足造成就业市场配置率低。同时,部分大学生盲目就业和择业造成人职不匹配,草率跳槽,使得离职率不断攀升。最后,规划职业生涯有利于降低就业压力。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能够尽早为就业做准备,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某项技能,从而在毕业时能够积极应对企业的考验。

综上,我们小组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形成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达到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目的。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未来有无规划?有又是如何规划的?

从从问卷1、2题调查统计结果可知,约74%对的大学生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其中有“长远大致或细致规划”的同学占63%,而有“长远或短期细致规划”的同学只有27%。这一结果显:当代大学生对自己人生的规划意识是较强的,但是在细致规划未来这点还有待加强。比较细致的规划大学生的未来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实现目标的决心,有利于大学生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

(二)大学生对未来规划的理解以及途径是什么?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做事前规划是有必要的。近半数的同学“大致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其主要了解途径是学校的宣讲;有39%的同学“不太了解或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结果说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的较少且不够全面,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宣讲力度,同时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课外阅读、影视报纸媒体等方式加强同学们对职业规划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三)大学生对自己生涯的部分具体规划情况

70%的大学生“想或已经选择第二专业”以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说明大学生对严峻就业形势有所认识并通过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大学生对毕业后“考研”、“出国”、“就业”的选择较为相当,分别约占总人数的1/3,在此特别提醒打算毕业后出国的大学生要注意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家庭经济能力。70%的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优先考虑工资、福利和个人发展空间”。69%的大学生认为“选择工作以自己决定为主”,认为“选择工作以父母建议为主”的同学只有12%,说明大学生们的独立自主意识较强,但是建议大学生们在选择工作时也应辩证的听取父母建议和接受学校的引导。这有利于加强大学生了解社会对工作岗位的需求状况,帮助大学生选择自己胜任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人生价值。

(四)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的忧虑以及其相应的解决的方式

68%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前景“压力与希望并存”,只有少部分约4%的大学生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前景“不清楚”。而且87%的大学生面对目前紧张的就业情况寄希望于“自己能力的提升”。这说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认识比较全面,并且选择了正确的并且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即加强自身能力。我们认为,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是充满生命力的一代,应该增强自己对未来的信心,相信自己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

四、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我们发现了大学生生涯规划中展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国家方面

(1)国家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国家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择业观的宣传与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实现社会价值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地位,更深地考虑社会需求,并结合主观条件与客观实际规划职业生涯,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国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况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就业岗位,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半数学生担心的就业问题是客观环境艰难。因此,国家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政策,才能从从本质上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3)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宣传力度,保证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与社会上有经验的工作者都能够平等的进入劳动力市场。

(二)学校方面

(1)学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开展相关课程讲座,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并引起大学生的重视。

(2)学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学校在传授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增加应用性课程,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从而减轻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对自身实践不足的忧虑。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多学习课外知识。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

(1)大学生一定要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使自己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

(2)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实力有所担忧,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在学习中完善与发展自我,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3)大学生要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十余年的求学生涯中,我们充分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社会实践,以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

(4)大学生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能够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是自主创业也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点。

(5)大学生要培养责任意识。这需要大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社团活动、班级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大学生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责任感,能够为自己的求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由于调查范围有限,加之小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对有些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反映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科学性还有待验证。但是,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为老师以及学校提供资料,有利于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计划,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选择职业就是选择人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可以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本次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的调查分析,希望大学生能够提高竞争意识,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在此祝愿广大大学生,拥有一个辉煌的职业生涯。

推荐专题: 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马克思实践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