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关于近视眼的调查报告(范文3篇)

2023-03-08 08:39:3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近视眼的调查报告(范文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近视眼的调查报告(范文3篇)》。

第一篇:关于近视眼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人近千万,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近视?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并调查询问同学,了解近视的主要原因。

2、上网浏览,了解先天性和后天性近视。

3、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近视可能会引发的并发症。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看书时作姿要端正,读书或写字时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

3、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它。

第二篇:关于小学生近视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技的逐渐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横空出世,有手机、电脑、ipad等,人们都与它们交上了,一些“四只眼”也日益变多。究竟是不是我认为的这样呢?于是,我对竹君作文近视的状况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浏览网页查找近视原因。

2、走访班级,记录近视的人数。

3、多种途径了解近视人员的生活。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三年级总人数:20人,近视人数:1人;

四年级总人数:18人,近视人数:2人;

五年级总人数:16人,近视人数:5人;

总人数:54人,近视人数:8人;

四、分析原因

从表格中,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其中三年级的近视人数比高年级的近视人数少了很多,因此年龄越大的人,近视的可能性就越大;年龄越小,近视的可能性就越小。

通过各种渠道的了解,得出了他们近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一些人不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导致营养不均衡,而患近视。

2、一些人过度玩电子产品,不知道休息,使眼睛过度疲劳而近视。

3、一些人写字时的姿势不正确,常趴着像一堆烂泥一样,使眼睛的`球状肌不受调节,从而近视。

4、一些人不好好做眼保健操,没找准穴位,使眼操无效果,患近视的概率增加。

五、提出建议

为了保护眼睛,不患近视,我衷心提出以下三点:

1、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A。

2、多做眼保健操,动作规范。

3、看书写字有好姿势,做到身正头正背要直。

用心灵的窗,开启的房,美丽的天堂。用美丽的瞳,放开梦的幻想,留恋纯洁的。请我们的眼睛,保护视力,常做眼保健操。

第三篇:关于近视眼的调查报告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变得不再特别,越来越多的同学鼻梁上都架起了眼睛,变成了四只眼。

每个家庭中的孩子都是宝贝,说一不二,随着电视、计算机的普及,我们祖国花朵的娇嫩的眼睛受到了袭击,现在,在我们班里,大多数的同学都患有近视,而且部分同学的近视情况十分严重,有的同学视力甚至低于了4。5,这也许给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为了保护视力,预防视力,我对于近视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由于是先天性遗传因素造成。

主要原因是他父母亲中,可能有一方就是近视眼,而且近视较为严重,从医学角度讲可能有父母的`遗传基因,造成孩子眼睛近视。

二、由于学习过程中,姿势不正确造成

我们排除自身内因之外,那么外因可能是在学习过程中,坐姿不正确,没有按照“胸脯距桌一拳远”的要领去做,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者在户外光线较强的地方读书,都会造成近视问题发生。

三、由于生活中养成不够,造成眼睛近视。

近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使的先进的电子产品,不断涌入到我生活中。比如:平面直角彩电、数字液晶电视、各种名牌电脑、电子字典、mp5等新科技产品,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便捷、高效,但同时也会影响身体健康。日常生活中,养成不够,比如;近距离小于5米看电视,长时间操作使用电脑,近距离使用电子字典,都会导致眼睛过多疲劳,加之我们不及时做眼部保健操,没有让眼睛适度休息,就可能造成眼睛近视。

同学们,看到了这样一份近视研究报告,你有什么想法?还不赶紧和不好的生活习惯说再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远离近视吧!

推荐专题: 关于爱国的演讲稿 关于自我介绍的作文 关于近视眼的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