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关于留守老人调查报告(大全)

2023-03-08 08:34:5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留守老人调查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留守老人调查报告(大全)》。

第一篇:农村老人调查报告

民族街老年人口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特征比较明显。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广泛关心下,老龄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在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利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进一步了解我街空巢老年人在生活、心理、精神及其他方面的需求,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关爱空巢老人的惠老政策带给科学决策依据,我街在武胜、万年、涂家、大董、和平五个社区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对象为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并未与子女(晚辈)同住的老年人,由社区专职干部对老年人组织入户调查。调查采取问卷方式,由调查员按照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入户直接应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由调查家庭中的空巢老人当面回答有关问题,并认真记录答案,当场回收问卷。现将我街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状况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综合汇总。这次调查对象总量191个。汇总结果显示如下:

性别分组:男性66人,占34.55%,女性125人,占65.45%。

年龄分组:60-69岁的33人占17.28%,70-79岁的91人占47.64%,80-89岁的62人占32.46%,90岁以上的8人占4.19%。

文化程度分组:文盲39人占20.42%,小学初中的112人占58.64%,高中中专22人占11.52%,大专及以上18人占9.42%。

婚姻状况分组:未婚7人占3.67%,丧偶的107人占56.02%,配偶健在的65人占34.03%,离异的8人占4.19%,再婚的4人占2.09%。

家庭存续时间分组:0-5年的29人占15.18%,5-10年的42人占21.99%,10-15年29人占15.18%,15-20年的32人占16.75%,20年以上的59人占30.89%。

现有子女分组:有1个子女的35人占18.33%,有2个子女的45人占23.56%,有3个子女的55人占28.8%,有4个子女以上的43人占22.51%,无子女的14人占7.33%

二、调查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健康方面

1、空巢老人多数具有较高的生活自理潜力,但身体疾病较多。能自理的老人153人;半自理的老人29人;不能自理的老人并一般日常生活行为需完全依靠他人的9人。调查对象的状况显示,大多数空巢老年人身体健康有些小毛病,但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就有61人、另外还有27人患有严重疾病甚至癌症。

2、空巢老人就医状况不容乐观。通过统计看每月医药费支出状况的人数,每月支出100-500元钱的多达106人,500-100的有27人,1000元以上的有18人,在100元以下的仅40人。调查显示,有155为老人认为目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疾病,这给空巢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二)经济收入方面

1、调查对象中,女性人数几乎是男性的一倍,但有属于自己名下的房产人数男性却比重较大,且退休金大多数都在1000元-1500元,仅仅够维持生活。

2、空巢老人中基本生活开支都不大,每月开支500-1000元的112人,1000-20xx元的48人,20xx元以上的13人,但对于自费购买助老呼救设备,还是有150人认为无力购买,并有182老人期望政府购买。

(三)生活安排和精神慰籍方面

1、空巢老人文化娱乐生活比较缺乏。其中108位老人主要就是在家做家务、和邻居聊天散步,有98人选取看电视、听广播、阅读,参加文体活动、唱歌、跳舞、旅游等的仅56人,没有一个人上老年大学,甚至有23位老人没什么事干也缺少人说话常感到空虚和寂寞。

2、调查结果显示,子女关心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有167人,但仍然有20人对老人漠不关心,并且160为老人半年之内会见面,但有9位老年人很长时间都很难和子女见面。

3、空巢老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还是不太理解到养老院养老的方式,仍然愿意持续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但他们同时也期望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帮忙与关照。

4、大多数空巢老人对于“爱心门铃”、“红飘带”、“一键通”等助老呼救系统还持有保守态度仅61人证明需要,还有130命都表示不太需要。

三、推荐及对策

(一)不断完善城市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块,要切实保证老年人口的养老金的增长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一致,使老年人口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尤其要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在配偶遗嘱补贴、社会养老补贴等方面,也要适时不断提高这方面的待遇水平,以使那些主要依靠这些收入来源生活的老人能够维持起码的基本生活。

(二)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

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对医疗社会保障水平的需求要高于一般人,而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又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大。因此目前应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加快部分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的转移,从而增加社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潜力;而社区对老年人口带给的医疗服务应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包括疾病的治疗,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服务,如医疗咨询,对疾病防治的大力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的生活方式、普及老年照料和护理知识等。

(三)加快社区照料服务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对于我街这种老城区,空巢老人普遍感兴趣的是政府买单的免费服务,而目前能够享受这种免费服务的老年家庭数量极少。因此,政府应思考到部分老年家庭的特殊状况,放宽实施免费服务的条件限制,以使更多的老年家庭获益。同时,应加强社区照料服务的整合和宣传工作。

(四)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教育空巢老人的子女在精神慰籍方面履行赡养义务,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人。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加入到为空巢老人服务的志愿者行列中来,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空巢老人精神慰籍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想方设法增加社区的文体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动用政府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

再次,社区要经常组织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动形式要尽可能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更多空巢老年朋友们的需求,将更多的老人吸引到社区中来。

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多多关心和探望他们。尤其是经常探望那些因种种原因不常出门活动的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给予帮忙,要关心独居空巢老人。

此次开展的城市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状况普查时间紧、范围广、受众面宽,虽然存在着必须的困难,但如果能够为市委政府制定惠老政策带给科学依据,将来能够使老人们从这项工作中得到了切实贴心的实惠,一切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我们为老服务脚步不会停歇,将继续秉承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讲奉献的一贯作风,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是我街全体老龄工作人员的执着追求!

第二篇:县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县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因为母亲青年们都纷纷走出大山,到城镇去务农,因此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或者是留守儿童的出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县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据国家老龄委发布的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的数据,截至20**年,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约为5000万人。随着生活、生产条件的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寿命大幅提高,但是由于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堪忧。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的合法权益,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对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力图通过对西部山区XX县的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现状的调查,探寻改善西部山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新途径。

一、XX县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现状

XX县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31人,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万人,占总人口的%,农村留守老人9585人,占农村老人的比例已高达85%。他们99%是居家养老,1%是社会养老。近年XX县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高龄补贴等惠农惠民政策,使农村留守老人的的生活生存状况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他们的生存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一)农村留守老人增多

新世纪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四世同堂、三世同堂的家庭极少,家庭小型化普遍。农村老人支持儿女在城镇买房或租房生活,而老人则留在家里守着那难以割舍的旧土。留

守老人日常生活多是靠自己解决,生命不息劳动不止。也有老年人进城随子女生活,上楼下楼很不方便,或者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受到儿孙指责心情不畅,久而久之,多数人农村居住,成为农村留守老人的新成员。

(二)留守老人仍需参加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不高,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生计。据调查,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不想自己的田地弃耕,就必须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解决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

(三)居住分散管理难度大

XX县是山区县,东西宽公里,南北长公里,地理条件复杂,地广人稀,决定了老人居住具有分散性。一部分居住在远离道路的山上或沟底,经济条件差,交通不便;一部分居住在公路沿线区,看病就医相对方便,但是居住分散,不

宜管理;只有小部分老人生活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及周边、农村社区和工矿业区,生存状况较好。

(四)养老方式具有多样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的经济条件决定了农村留守老人不同的生活和养老方式。一是贫困残疾家庭以政府养老为主。主要是农村五保老人、痴、呆、傻、残老人,这部分家庭相对较少,但问题最多,老人生活状况也最差,他们的养老主要是由政府通过福利院的形式解决。二是有一定劳动能力和经济基础的留守老人借助幸福院互助养老。这部分老人的子女收入稳定,家中有经济林木或特种养殖业,老人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三是有稳定收入的留守老人以家庭养老为主。这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大多在乡镇及周边、农村社区、工矿业集中区生活,医疗卫生水平较高,文艺活动丰富,儿女有固定职业,收入稳定,对老人的补贴较多。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XX县近几年经济社会条件大幅提升,政府、社会对农村和农村留守老人实施了很多优惠政策,但问题依然不少。

(一)存在问题

第一,国家养老机构规模小。国家养老规模小,床位少。2xxx年9月XX县在距县城18公里的投资2600余万元建XX县社会福利园区,对全县五保供养对象和残疾人实行集中生活管理、集中康复治疗、集中生产劳动及对农村复退军人提供休疗服务的综合机构。集中供养了346名五保老人和傻、残、孤儿、精神病等特殊人员,入住率91%。福利园服务对象主要是痴、呆、傻五保户等特殊群体,如智力残疾人员董小林、鳌自明、单臂老人杨勇娃、聋哑老人李宝林、患小儿麻痹老人康彩明等老人,自己生活不能自理,家里也无人照料,因此被政府第一批纳入福利院。相对全县9585名农村留守老人,总体规模尚小,尽管XX县在南片又修建了一所敬老院,但依然难以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

第二,社会互助养老气候难成。农村传统上有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习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邻里间除红白喜事之外,互助较前少了很多。随着留守老人日益增多,邻里之间相互照料的难度越来越大,村组织也难免存在照料不周的现象。比如XX县双石铺镇桥头庄村87岁高龄老人唐玉花,儿子20年前去世,儿媳15年前改嫁到邻村,老人在桥头庄村委会干部和前儿媳的监护下空巢生活了16年,2xxx年11月中旬老人在家中去世,无人知道老人的准确去世时间。

在政府倡导下,2xxx年XX县借鉴其他市县农村养老经验,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兴建了黄牛埔镇堆子村、周家庄村、留凤关镇连云寺村等3所农村互助幸福院。由村民委员会进行管理,主要为农村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就餐临休、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的服务。通过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的形式,优先保障65周岁以上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三居五保户老人,并逐步向其他老年人扩散。探索中的农村互助幸福院虽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山区农村实用性不强。农村互助幸福院是参照城镇社区的模式,前提是老人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且居住集中。2013年建设的3所农村幸福院,都是在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村镇,即使如此,运行情况也不是很好。对于居住分散、路途不便,又要承担繁重劳动、经济拮据的农村留守老人,放下手中农活,挤出时间,自掏腰包,奔赴几里、几十里去农村幸福院活动娱乐,晚间再风尘仆仆赶回家,幸福院的作用大打折扣。如黄牛埔镇周家庄村的幸福院建在村委会,最远的留守老人距幸福院达14公里,日间往返近30公里,参加幸福院有愿望但不现实。其它2处也存在类似问题。

第三,医疗文卫社保发展滞后。

一是医疗保障不强。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调查显示90%的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占80%。实施新农合以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看病支出,但只能解决部分住院费。对于常年患有慢性病的农村留守老人,药费支出仍是一大负担。另外,随着农村医疗制度的规范化,各村都建有卫生所,方便了村民就医,但由于医疗水平较低,小病抗,大病拖现象仍然很普遍。

二是文化生活单调。为改善农村文化生活,各村都建有文化娱乐设施,但大多数留守老人习惯于自由、闲散的生活,打牌、聊天、带孙子的居多,开展其他文化活动较少。另外,通过对留守老人的调查,我们发现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主要通过电话与老人交流,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

没有。

三是养老保险水平较低。农村60岁以上留守老人每月可领到50元以上的个人养老保险金,即使100岁以上的老人也只能领到300元左右,这种情况下许多农村留守老人还常常用其来补贴家用。而国家农村养老保险标准较低,对其帮扶有限。

第四,家庭养老道德风险增大。一是家庭成员减少。目前421或422家庭在农村很普遍,老人多,子女少,子女养老负担增加。以前,农村几代人共同生活,除五保老人之外,不存在留守老人。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到城镇打工,更多的老人留在了农村,日常照料缺失,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日益显现。

二是传统赡养观念淡化。家庭小型化使人们对家庭的依赖越来越少,以家庭为核心的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子女进城务工,经济能力独立,长期与老人分居,对老人的日常照料缺失,沟通交

流减少,代沟加深,使传统家庭赡养观念淡化。如XX县红花铺镇红花铺村二组的陈某,今年76岁,右手残疾,有部分劳动能力。老伴71岁,前年因车祸致残。育有两儿一女,大儿子与两老分居多年,长年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外地打工,自顾不暇,几乎不回家看望老人也很少给予经济上的补贴。二儿子智力残疾40多岁尚未成家,靠外出打工过活,女儿只是偶尔回家探望老人。陈某的日常生活只能依靠自己和老伴。

(二)原因分析

第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养老困难重重。XX县北倚秦岭南脊,南接紫柏山,全县绝大部分为山地,山大沟深,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居民多是沿公路、沿河而居,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新兴的养老模式诸如幸福院等在XX县虽已出现,但是并不适合当地实情,其功能也未完全发挥出来。另外,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全县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土地贫瘠,经济效益差,农民收入不稳定,许多青壮年劳动力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不得不进城务工,增加了留守老人的数量。进城务工人员为了减少开支,无暇顾及留守老人生活,进一步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加大了养老的难度。

第二,经济发展制约了养老水平的提升。近年XX县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同中东部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底子薄、条件差依然是XX县的基本县情。

一是财政收入虚胖,财力难以为继。从2xxx年至2xxx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从亿元增加到亿元,虽保持了年均%的增速,但可用财力严重不足。2xxx年政府用于养老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占全部财政支出的%,与往年相比,未增反降。加之医疗卫生环境较差,引进的人才难以真正转化为本地人才,大多将县乡医院工作作为一种历练,导致XX县的医疗水平难以提升。一些疾病县医院根本

没法治,更不说乡镇卫生院了,村卫生所甚至沦为了药店。医疗卫生水平是养老水平的一个硬指标,医疗水平得不到提升将严重影响养老水平的提升。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差距大。长期以来,铅锌、黄金等工矿业在县域经济中所占比重达80%左右,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因此城乡养老水平也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农村留守老人,87%以上的仍然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生活艰难。而生活在乡镇周边、工矿业集中区的留守老人,儿女大都有固定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生活条件好,文艺活动丰富,生活比较幸福。

第三,第三方养老组织发展土壤不乐观。幸福院、居家养老、老年公寓、社会义工等第三方养老组织在东部一些城市发展迅速,有些组织甚至已经趋于完善,但是在XX县则基本空白。仅有的几家幸福院也都存在于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村人口集中的地区,偏远村组

基本上享受不到这些服务。另外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较低、人们的思想观念闭塞等从根本上制约了第三方养老组织的兴起。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人们普遍认可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即使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有能力将老人送到第三方养老组织,也会受到亲朋好友和邻里乡亲等社会舆论的无端谴责,这样就使得一些新兴的第三方养老模式很难发展。

第四,文化思潮对传统养老模式冲击增大。一是养老趋利化。在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个人在家庭中地位的高低主要于个人在家庭中收入的高低和工作中职权的大小。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大,无论是身体还是经济能力都大不如前,家庭的地位日渐削弱,子女对老人的依赖大大减少,反而是老人对子女的依赖越来越强,部分子女尊老意识越来越弱,养老观念淡化。

二是精神慰藉缺失。留守老不但有物质生活和日间照料的需求,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而时下,大部分在外的子女,除了逢年过节回家看看,平时只是简单的电话问候,在一些偏远的落后的山区,甚至一年半载连个电话接不到,缺少沟通交流,致使精神赡养空白扩大。

三、国外农村老人养老新模式

从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发达国家就陆续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长期应对老龄化的实践中,西方国家形成了许多养老模式,可以作为探索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模式的借鉴。

(一)居家养老

西方国家老人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比例在80%左右。该种模式适合子女无暇照顾,有一定自理能力且不愿意离开原有熟悉环境的老年人。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不同在于,西方国家的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社

区、老年公寓、托老所、志愿者。其中,老年公寓、托老所等是与其他养老模式相结合的产物。

(二)机构养老

即将老人按照身体状况,分层次集中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养老的模式。其优点在于通过集中管理,能够使老年人得到专业化的照顾和医疗护理服务,无障碍的居住环境设计也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缺点在于容易造成老人与子女、亲朋好友间情感的缺失,而且成本较高。这些机构主要有养老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等。

(三)其它养老模式

指近几年新出现的互助养老、以房养老、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异地养老、乡村田园式养老等。这些养老方式有的是老人与家庭外的其他人或同龄人,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相互扶持、相互照顾、拼家养老;有的随着季节和时令的变化而变换生活地点,以移居并适度集中方式养老;有的利用乡村的空

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的优势,到乡村的田园、牧场、小镇等地养老。

总之,中国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与西方国家老人养老问题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方国家经济基础雄厚,各种福利政策趋于完善,农村与城市的养老政策与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福利体系密切相关且区别不大;而我国的养老政策中二元化的问题依然严重。特别是西部山区农村的留守老人,因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多是故土难离、收入较低、生活水平不高。因此,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时,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解决山区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

XX县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是西部山区县的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探索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方式,对西部山区县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壮大自主发展能力,提升经

济支撑力度

我国西部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其XX区面积占70%左右。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相应的在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方面的资金投入也远远低于东部地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同时,必须强化自主发展意识,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壮大经济实力。一是继续发展工矿业。引进先进技术,增加技术攻关,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三是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继续做大做强花椒、木耳、核桃、大鲵、猪苓、林麝等特色农业。

(二)开展留守老人教育,树立新型养老观念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成为核心家庭,养老在很大程度上是让子女们去完成一件他们在客观上根本无法胜任的任务,所以在积

极广泛地开展对青年和子女尊老、爱老、养老教育的同时,也要对留守老人进行相关养老观念转变的教育。要有意识地、主动地从思想上变依靠子女为依靠自己,从主观上减少对子女的期待。在思想上、精神上树立起不依赖子女的观念;在行动上养成并形成一种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来完成老年生活中的各项任务的习惯,逐步形成一种自养和老伴间的互养的方式。同时,全社会要努力创造条件为提高老年人自养能力提供各种制度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社会化服务。

(三)完善农村养老机构,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完善社会福利院。一是扩大福利院规模。通过以政府投入为主,广泛吸纳社会公益资金的方式,兴建公益性质的社会福利院,充实全县福利院数量。为农村留守老人留足床位,鼓励农村留守老人进入福利院养老。二是提高服务质量。将护理院与福利院结合起来,增加福利院医疗护理服务功能,使日常医

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心理疏导、医疗卫生常识教育常态化。

合理规划幸福院。一是在人口聚集区兴建幸福院。对于人口居住较集中地区,建立幸福院,使农村留守老人文化生活有了活动场地。二是合理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对于在建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鼓励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留守老人购买,并给予一定优惠。将居住偏远的农村留守老人按照意愿集中起来,参加幸福院组织的活动,不仅解决了偏远乡(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销售不出的困境,而且充分发挥了幸福院作用。

新建民办养老机构。一是充分利用政策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新建民办公益性养老机构,壮大养老机构队伍。可依据今年颁布的《陕西省民办公益性养老机构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给予社会资本兴建养老机构资金支持。二是倡导民间资本建立半公益性养老机构,实行企业管理模式,政府给予大幅度政策优惠。

(四)创新居家养老模式,凝聚互助养老合力

探索子女托管,对于子女长期在外又无力照料的农村留守老人,子女可出钱购买服务,由村委会、亲属、朋友、邻里或养老第三方组织承担其日间照料。

提倡互助养老,留守老人可与家庭外的其他人或同龄人,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相互扶持、相互照顾、拼家养老,闲暇时间开展一些娱乐活动。

完善政策扶助,由基层政府负责定期对留守老人进行基本健康检查,明确包村干部和村常设干部帮扶留守老人责任,实行一帮多的结对子帮扶。

鼓励志愿服务,动员社会力量不定期对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走访照料,随时掌握留守老人的情况。有条件的地区可成立志愿者服务小组,由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定期上门服务;以村老年协会为龙头,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用活房屋土地政策,拓宽养老资金渠道

探索以房养老模式。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随着政策推进,山区农村在条件成熟时,也可探索实施。

建立土地养老基金。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等,就为加快农村土地、林地等流转、抵押、担保提供了可能。可以将通过流转、抵押、担保获取的资金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基金,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配套,规范管理,专人专款,专项用于农村留守老人。

(六)巧用新型媒体平台,营造尊老爱老氛围

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年轻人与网络等新媒体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以网络为主的社交平台、网络游戏、影视音乐等新媒体,在年轻人的生活中已经常

态化,通过新媒介向他们灌输养老敬老意识极具潜力。相关的政府组织、养老机构等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定期发布敬老孝老的相关信息。同时可以发起一些网络互动活动,如敬老照片墙(把对自己父辈、祖辈的照片发到网络上)、孝老微电影(反映老年人生活的精短记录片)、尊老小游戏(向网民征求开发尊老小游戏的创意)等,对于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既可以展示年轻人的天赋,又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养老意识。

(七)建立健全养老法规,维护养老双边权益

目前我国关于养老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特别是随着第三方养老机构的兴起,相关法律基本空白。这些养老机构由于没有针对性的法律保障,很多问题难以解决,社会对第三方养老机构争议很大。因此,急需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用于规范第三方养老组织的行为,同时更好地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篇:农村老人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N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 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N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N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N山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 调查方法: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政府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 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 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 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 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数据统计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了意义。

在研究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实证的方法解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政府,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考证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

为期一周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

第四篇:关于孤寡老人社会生活调查报告

活动主题:关于孤寡老人社会生活调查报告

活动时间:寒假期间

活动地点:

活动内容:通过调查孤寡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者。

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道听途说等等。

实践人员:

关于孤寡老人生活调查报告

(前言)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社会给予一定的帮助,l例如,孤儿,贫困学生,贫困家庭等,但有一类人更需要社会的帮助,那就是孤寡老人。

孤寡老人曾辛辛苦苦拉扯大五六个孩子,用尽自己一生的力量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老伴,直到他的离去。但面对老伴的离去,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家庭忙碌工作以至于无暇顾忌自己的父母。但对于身居农村的孤寡老人,他们有的儿女在身边或离自己很近,当然也有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却仍然得不到他们的呵护,甚至他(她)的儿女们希望他(她)早日去逝。可见,孤寡老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有的人还认为,她(他)的丈夫(妻子)的灵魂会将他(她)杀死。当然这只是迷信。世界上根本就没鬼,却仍然存在于老一辈的记忆中,他(她)们总是承受着别人和自己意识的折磨。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些孤寡老人的生活,以减少他(她)们一些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

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有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因而我们应该多帮助这些老人。我们很多大学生一到大学就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但每次活动明额有限,我们很难得到一次历练的机会,我们何不放开视野观望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其实做好事处处可以做,何必只等着上面吩咐任务,只要我们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我们历练的机会很多,就像谈到孤寡老人,他(她)们如果可以得到你的帮助,他(她)会多么的感动。

(正文)1月20日我到外婆家了解了她的一些生活情况,当时正是中午,她说这里有鱼,你自己切好自己喜欢怎样吃就怎样煮,她就去洗米了,接着就在电饭煲上煮饭了,我在一边用煤气在锅里煮鱼时,却发现电饭煲上的閘我外婆忘按了,我就帮着按了一下,过了一会,电饭煲好像停了,却无意看到我外婆家里也安上了电表。我想我舅舅,舅妈怎么会这样对待我外婆这样一个孤寡老人。以前,我们过来时,他们可是很好的,如今却……后来我外婆就在灶上煮饭,我就负责在煤气灶上炒菜。过了好长时间我们才吃上饭,边吃饭时外婆告诉我:“你隔几天来一次,帮我做顿饭我动不了,自己一个人也不想煮饭,一直都是一天吃一两顿,我立刻就答应了,想到自己这次有好长的假期。吃完饭后,我问她:“你的被单要洗麽?”她说:“不用你洗,我知道你妈妈身体不好,不可以像以前一样指望着她来洗了,你家里也有好多事需要你做,我就自己洗了,但叫你大舅叫了半天他都不动,我就自己去清了,清了半天都没清干净,后来累了就坐在门口,过了一会,看到有人往这边走,就喊他帮我清了。被单被套就不用你洗了,你只要隔几天来给我做顿饭吃,我就会很高兴的。”我坐了好长时间才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我外公去逝后,我外婆一个人一直坚持到现在,什么事都是她一个人做,现在她都八十多岁了,以前还有我妈妈帮忙,现在我妈妈身体不好也无力帮她了,而我舅舅他们虽离她很近,但却都不管她。

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晚上,由于气温很低,有的家里吃完年夜饭就去睡觉了,有的在看电视,我突然听到有人叫我爸爸,但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我爸爸打开窗户一看才知道我细爷爷家的老房子着火了,隔壁住着我八爷爷。之后,村里每一户男丁都拿着桶去救火了,可怜的八爷爷(一个人)把家里的东西搬到外面。后来消防队赶来之后,火才渐渐灭了,也拯救了八爷爷,让这个好心的爷爷(老中医)存活了下来,火灭了之后他又要把家里的东西往里搬,如果说,没有村里人的帮助,这位孤寡老人早已葬身火海,并且会殃及其他邻里。之后得知是烟火引致这次火灾,所以,我希望我们农村有机会也能像城里那样严禁烟火,以避免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

我三婆中年丧夫,后来又找了一个丈夫,但却好景不长几年之后这位丈夫又离她而去,使她极度害怕,甚至不敢在家里住,就希望在儿女们家里住几天,开始这样的想法实现了,但是时间一长儿女们都不愿意让她在自己家里住。其实,在常人看来,世间根本就没有鬼。所以,根本就没必要害怕,但我三婆不敢一个人在家里住,就叫了另一位老奶奶与她一起住,之后这位老奶奶感冒了,她就说我三婆家里有鬼,以至于我三婆更加害怕,但她却不得不住下。

(结尾)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孤寡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孤寡老人才真正得到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然而,不管什么事,都有它的对立面存在。有的孤寡老人却过着幸福的生活比如:我七爷爷,他虽然也是老伴早已离去,但他的儿女却又送钱又送物,并且每年到儿子家过春节。为什么同样是孤寡老人却有着不同的生活呢?因为他们儿女的经济差异和文化差异,可见儿女,子孙们的生活状况对老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有影响,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

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时间,让我们的生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总之,孤寡老人的生活条件不仅需要社会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儿女,子孙们的帮助。那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好的生活条件。让辛苦的老一辈人们能够更好地安享晚年。

第五篇:农村老人调查报告

关爱空巢老人,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也是妇联组织履行职责、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新浦区妇联对全市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及时掌握情况,为妇联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依据。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增加、高龄化趋势加快、“空巢”家庭的增多,许多家庭无法承担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要提供社会服务的老年人和“空巢老人”比例在逐步上升。调查显示,造成“空巢老人”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子女工作原因不在身边;二是儿子自然分家、女儿出嫁;三是老人和子女不和,不愿意住在一起。

(一)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城镇“空巢老人”生活条件相对好些,大部分的老人家庭靠退休金,10%左右靠社会救济,9%左右为其它来源。而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经济非常拮据,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他们的生活简陋,穿的都是好多年前的衣服,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和蔬菜,平时也很难吃上一次肉,逢过年过节,人来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并且大多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但收入菲薄,子女们平均每月每人给老人生活费用不到150元,有些家庭甚至在一年当中也没有给足老人150元的生活费。

(二)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80%,虽然大部分老人都参加医疗保险,因报销比例很低,到医院看病,又需要支付昂贵费用,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受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年回来一次,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生活孤独情感空虚

“空巢老人”都存在生活方式单调的问题。城镇“空巢老人”的主要娱乐活动是打扑克、玩麻将牌,晚上一些老年妇女会到社区广场跳健身舞。而农村“空巢老人”则因居住分散,有些因条件有限,没有供老人休闲娱乐的固定场所。不管是城市老人或农村老人,他们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他们常年劳累,情感孤独再加上思念亲人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对老年人的身心造成了的伤害,使他们加速了进入老年痴呆的行列,大部分老年人存在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现象。

(四)安全问题存在隐患

由于“空巢老人”年龄较大,行动不便,极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针对老年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也较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一些老人身体素质差,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危险信号,身边又没有亲人在,很容易出事,每年“空巢老人”因心肌梗塞、脑血栓等急性病抢救不及时病逝的都有十几至几十例。

(一)发挥妇联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呼吁政府部门建立完善保障机制

1、要继续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要进一步拓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范围,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及时把他们纳入救助对象,给予定期救助或享受低保待遇,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2、加大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扶持。要适当提高政府补助的比例,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政策激励,吸引农民参保。制定并完善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养老保险措施,促进农村家庭孝心养老向制度养老的转变。

3、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一是由政府投资在每个社区建立一所可容纳100人左右入住的福利院,工作人员工资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加强以村、社区为基本单位的老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增加报刊、杂志等阅读资料和必要的健身器材,为老有所乐提供场所。三是各乡(镇)、街道要成立基层老龄组织,村、社区要建立“空巢老人”家庭档案,大力倡导和组织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文化生活等各项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二)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发展居家养老模式

尽管多数“空巢老人”独居在家非常寂寞,但仍都希望住在家里,而不想选择入住老年公寓,家庭养老仍然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养老方式。因此,一方面要从以德治家入手,从家庭细胞开始,积极营造以家庭养老、敬老为荣的良好风尚,弘扬敬老爱老亲老的传统美德。各级妇联组织要加强“尊老爱幼、孝敬老人”传统美德的宣传和教育,呼吁成立基层老年协会,督促儿女们细心周到地照顾老人,对不孝敬老人的子女,社会舆论要予以谴责,子女所在单位和组织要严肃批评教育。各级妇联组织要联合有关单位继续开展好“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孝亲敬老模范”、“好儿女、好媳妇、好婆婆”等优秀家庭角色的评选表彰活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行协议养老制度,对子女不及时履行赡养义务的,基层老年协会、妇女组织要及时督促和帮助落实,必要时可以帮助老人采取法律手段解决,为“空巢老人”养老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要加大对不履行赡养义务,不孝敬老人的行为曝光力度,让全社会都来谴责这种不孝行为,引以为戒。三是要积极探索以家庭为核心,以村居、社区为依托,从城市向农村辐射,为居住在家的“空巢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卫生保健、法律援助、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养老模式。

(三)履行维权职责,创新维权服务手段,依法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

“空巢老人”反映较多的仍然是维权问题。无论是来自社会的歧视、欺侮老年人的违法行为,还是来自子女相互推诿、拒不赡养老人的失德忘本,均可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老人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各级妇女组织应积极助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把《老年法》等有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政策落到实处,做好“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建立老年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抓住侵权的典型案例,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和舆论支持,帮助老年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开展巾帼志愿者活动,建立社会关爱机制,发展老年服务事业

1、开展巾帼志愿者爱心服务活动。各级妇女组织组织巾帼志愿者、党员代表,针对空巢老人积极开展爱心服务活动,实行结对帮扶,定期上门家访并进行跟踪服务,及时了解掌握“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积极为空巢老人排忧解难,使他们真正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及时发现、挖掘典型人物及感人事迹,营造巾帼志愿者帮扶“空巢老人”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激发巾帼志愿者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2、发挥老年人互助作用。大多数老年人在进入晚年后,最怕精神孤独、寂寞,怕成为社会和家庭的“累赘”,要关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多为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创造条件。通过在社区建立老人互助小组,提倡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从而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优势互补。对身患疾病、缺乏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开展入户服务,切实解决多病、体弱、“空巢”老人的后顾之忧。开展医疗、生活照料等入户服务,建立家庭病床,提供无偿或低偿医护服务。

3、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积极鼓励下岗女工、失业女性从事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在社区开办老人日托所、聊天所、家政服务机构,设立求助热线,提供聊天、日常护理、买菜做饭、陪医送药、保姆服务等多种社区服务方式,及时为老人排忧解难。建立社区婚姻服务机构,独居家庭夫妻双方一旦失去其中一个,经济和生活照料都会出现问题。而再婚是失偶老人实现夫妻互养的先决条件,要为“空巢”独居老人牵线搭桥,营造欢乐之家,使之过上安祥健康的晚年生活。

推荐专题: 关于自我介绍的作文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关于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