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关于家乡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

2023-03-08 08:33:5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家乡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家乡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

第一篇:家乡整体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人:王建民

调查时间:2014年4月17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鹤壁市

调查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

主题:家乡整体社会调查报告;

前言:“钻石般晶莹、火焰般活力、田园般美丽”,历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

我的家乡历史文化沉淀深厚。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们就涉足淇水之滨,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战国秦汉时期冶铁,唐至元代制瓷,宋代采煤业,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据一定地位。商代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卫国、赵国均定都于此。境内淇河是华北地区唯一未被污染的河流,被誉为“北方漓江”。《诗经》中有19篇专门描写淇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药王孙思邈、一代文豪罗贯中曾隐居于此。淇河天然太极图气势宏伟,是周文王演绎八卦之地,被称为“太极之源”。所辖浚县古称黎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大伾山融儒、释、道文化于一体,文物古迹荟萃,有“登大伾如临东岳”之美誉。山上北魏大石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淇县古称朝歌,是殷商文化发源地,境内云梦山有“云梦仙境”之称,战国时期鬼谷子王禅曾在此授徒讲学,培育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纵横家,被誉为“中华第一古军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全市共有8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的有浚县泥塑、浚县民间社火;省级的有浚县泥塑、浚县民间社火、正月古庙会、浚县西路大平调、浚县黄河古陶、淇县落腔、淇滨区白蛇闹许仙传说和山城区的金龟舞。还有以辛村卫国贵族墓地和鹤壁古瓷窑遗址为主要内涵的青铜文化和陶瓷文化,以子贡、鬼谷子等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以黄河古陶、石雕、木雕、泥塑、泥玩、剪纸等为代表的民间艺术。

发达的交通条件:

鹤壁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区位优势明显。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纵贯南北,鹤濮高速公路、壶台公路横穿东西,鹤壁正在成为豫北“十”字交通的中心

丰富的矿产:

鹤壁物阜源丰,阡陌生金。矿产资源已发现 33种,且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东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优质小麦、玉米、花生、红枣等。淇河鲫鱼、缠丝鸭蛋、冬凌草被誉为“淇河三珍”,久负盛名。

农业工业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鹤壁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畜牧业产值与加工产值的比例、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两项指标居全国前列。工业生产独具特色。围绕资源型工业、先进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三大产业基地”,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强市”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已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食品加工等五大循环产业链,被河南省列为循环型城市试点。三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已形成规模和特色。

生态状况:

2012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中美低碳生态试点城市名单,全国共六个城市,河南省鹤壁榜上有名。河南省住建厅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鹤壁将按照中美低碳生态试点城市建设相关要求,建立长期、稳定的工作机制,细化深化试点示范内容,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低碳绿色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交通体系、生态绿地系统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建设。

城镇化进程中的成绩存在的问题:

2012年底,鹤壁市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1.5%,比2011年底的城镇化率49.8%进一步提高。这表明,鹤壁市的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虽然说在一些政策上做了改进,比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尊重群众、尊重规律、尊重实践、尊重创造”的基本要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同时,鹤壁市还在户籍、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相辅相成的配套政策措施,让广大农民“从头到脚”都成为城里人。另外,项目和产业的发展也为鹤壁市转移农村人口创造了条件,去年,一批实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落户鹤壁,就业岗位大幅增加。

可以说,鹤壁城镇化率较高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大量的问题仍然存在,急功近利的城镇化,以煤炭化工为产业支撑的河南鹤壁,为了应对因煤炭开采而出现的采空区问题,1992年开始在老城区40公里外的地方建设新区,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建设新区的地级市。然而,这个建设时间已经长达20多年的新区,到目前为止,还是个空心之城。建议:如今面对着大好的发展机遇----沿海城市建设投资加速向内地转移,但是必须牢牢的抓住对的政策,脚踏实地实施对的政策,才能做到真正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解决目前鹤壁城镇化发展问题的捷径;及时解决对城镇化的本质认识不清,总体规划滞后,人才流失严重,土地制度不完善,政府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新型城镇化不仅化“地”更要化“人”;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以文化建设为依托;注重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特征及经验借鉴;树立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新型城市文化观念,树立城市精明增长的观念;构建新型城市产业分工,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完善户籍管理、集体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等各项机制,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新老区协调发展,实现新老区共生共荣。

只有认清形势,大胆改革创新,年轻一代人智慧与心血的奉献,家乡才能越来越美好,祖国才能越来越强大!

第二篇:家乡调查报告

一、前言

生活,因变化而精彩。时间是挂在枝头的明丽花瓣,微风一动,在空中跳起美丽的舞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原来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这个寒假,我来到了浒山的三北大街等地方,走访了爷爷奶奶及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阅读了相关资料,对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做了一个调查,感慨万千。

二、描述

1、衣

听爷爷奶奶说,那时人们穿的都是自己纺织成的粗布农,夏天还行,可是到了冬天,厚厚的棉衣、棉裤穿在身上,非常地不舒服。上面还到处都是补丁,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啊!可是现在,人们穿什么都讲究个牌子,我在三北大街上看到,来往人们的身上穿的都是名牌,什么耐克、阿迪、李字,数都数不过来。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大街上的人都穿着既轻便又保暖的羽绒服,轻松“靓”出自己。

2、食

奶奶说,那个年代能吃饱已经很奢侈了,每天就是红薯片、野菜。实在没得吃了,就靠把花生根磨成淀粉填饱肚子。说到这里,我真觉得有点辛酸,又有点不可思议,以前人们的生活条件太艰苦了。再看看现在,三北大街、上林坊到处都是美味的小吃,让你垂涎三尺。现在在浒山,小朋友喜欢吃的西餐也有不少:肯德基、麦当劳……站在大街上,我心里想起:现在我们生活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不愁吃不愁穿,真应该感到知足。

3、住

“衣”和“食”的变化那么大,住的变化就更不用说了。我们村里的高老爷说,以前人们住的条件很差。普通人家住的房子都是自己建造的,墙里面是层泥呸,外面是自己烧制的砖头。三四十平米大的房间里挤着几代人,而且阴暗潮湿,很容易生病。富裕一点的人家也差不多,只是住的稍比别人宽敞一些而已。现在,我站在大街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家家户户都搬到了小区里,有钱的人还住起了小洋楼、大别墅呢!什么“康鑫梵石花园”、“东方明珠城”、“曙光小区”……个个令人羡艳。高老爷还告诉我,那时候,有的人家有煤火,但是只在冬天特别冷的时候才用。哪像现在,家家都装了空凋,只要稍微有点冷就开了,舒适的不得了。

4、行

在爷爷给我的一张照片上,我看见一条小路坑坑洼洼,非常窄,只能并排走两个人。我想,这么破的路,要是遇到下雨天出行,路上飞溅起的泥水落在身上,那可就变成一个“泥人”啦!再看看现在的慈溪大地上,到处都是一条条又宽又平的柏油马路。人们出行骑着电动车、摩托年,许多人家还拥有了私家轿车,人们出行变得更加方便了。

三、结语

我们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苦难已经过去,现在我们幸福地生活着,但我们的未来将会怎样?我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不过,好日子的到来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奋斗啊!

第三篇:家乡调查报告

一、社会调查目的:

1)对自己的家乡的地理环境做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以便让自己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家乡;

2)认识自己家乡在镇、县、市、省的一个发展格局及自己家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寻求改善的良策,积极配合周边的兄弟地区共同协调发展;

3)了解人民生活状况、幸福指数,了解国家政策在推动“三农”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是否切实落实到人民群众身上;

4)调查人民群众对政府、基础组织的满意指数,并了解政府、乡镇基层组织是否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5)了解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及医疗保险的落实情况,是否还存在上学难、看病贵等现象,了解乡镇医疗卫生状况、硬件设施、人员力量的安排状况及教育设施的建设状况;

7)了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条件的改善,交通方面发生的巨大改变以及对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发展经验;

8)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分配、协调机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方面有哪些作用、影响及对当地“三农”的改革与发展产生哪些深刻影响;

二、社会调查的内容:

1)时间:20xx年1月20日至20xx年2月20日 共30天;

2)地点:我的家乡―――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

3)内容:通过实践了解家乡近些年来的宏观(如: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其三者发展变化背后的多方面因素)和微观变化;

4)实践的流程:

a收集一定量介绍家乡状况的文稿材料

b整理文稿材料,并作分析

c动笔写作

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受某些因素的的影响,导致未能获取全面、综合的信息,通过了解、探究自己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增强了与他人的交际能力;

三、实践的结果和体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党和国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纲要时,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为此奋斗。我的家乡位于滇东北的一个坝子里,它是云南最大的坝子,是滇东粮仓具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它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四季如春)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水、矿产),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对于这样一个地方,地理位置相对重要,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相继在这里开通,改善了这里的交通状况。然而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给这里带来巨大改变,反而,从全国百强县的行列中被淘汰出来了,昔日那些能容纳大量劳动力岗位的工厂陆续“下课”・・・・・・从此便留下并滋生了一些污染、浪费型的企业。在我的家乡历来以烟草、蚕桑等为重要产业,并且每年能为全县人民带来大量的收入,但由于工业惯性、科技落后、设备老旧等原因,使得与这些相关的产业得不到深化更新,未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的发展结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进程缓慢、人们生活水平得不到巨大改善。面的这样的状况,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来对经济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经济作物(烟草、蚕桑)得到大面积种植,人们收入也随之提高,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成了一种时尚;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给我们身边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污染、浪费比比皆是,并在人群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人和事,让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颜面为之蒙受损失,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不会太高,身心健康也受到威胁。因此,再好的教育也难抚平这样“伤口”,看教育办得如何就看受教育的范围有多广、深度有多深。在我的家乡,教育设施相对完善,但在完善的教育设施也不如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为好的环境的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只能治疗精神上的伤口,身体上的伤还得靠医生。说到这,顺便谈一下人们看病的问题,随着医疗保险的实施,国家、人民各出一部分,给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医疗保险,大大解决了人民看病难的问题,提高了健康水平,节约了农民的血汗钱,也在人民心中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意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并且现阶段我国的粮食供应始终处于一个基本平衡且偏紧状态,自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每年对农民发放种粮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国家做出这样的决策的确高瞻远瞩。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虽说有所发展但跟工业和第三产业相比,农业相对滞后,发展缓慢,有关农业的一些水利建设不够完善,并且我国农业每年都要受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如:干旱、洪涝)。如今,国家制定了促进“三农”有效健康的发展政策,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支持农业的发展。修建基础设施,改建电网,家电三下乡,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生产质量。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三农”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山的雄伟构筑起地形的骨架,水的温柔孕育了万千生命,土的敦厚养育了一方子民,火的刚烈开启了灿烂的文明之路,最后我希望我的家乡---陆良坝子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美。

第四篇:家乡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永兴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报告》

前言:这次的社会实践的主题是永兴县的社会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时间是2012年月1日至2月11日,地点是在永兴县。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实力大幅增强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51.8亿元,比2005年增长0.87倍,年均增长13.4%(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GDP超过20000元,达到26694元;财政总收入10.07亿元,比2005年增加5.07亿元,年均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84亿元,比2005年增加3.11亿元,年均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2亿元,比2005年增加66.5亿元,年均增长27.4%,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5亿元,是“十五”规划期的3.3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亿元,比2005年增加21.1亿元,年均增长17.9%;外贸进出口总额2.35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1.39亿美元,年均增长19.7%。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1.2:61.8:27.0,与2005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16.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十一五”期间我县每年都保持了全省经济强县的地位。

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道路交通发展迅猛。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44亿元。新改建干线公路102.9公里,建设通村公路998.1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96.5%的行政村通水泥公路,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000公里,公路路网密度超过150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共投入资金近3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20000余处。农村电网改造取得较

好成效,90%的村完成了农网改造。农村通信娱乐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全县村组电视覆盖率100%,其中75%的村通有线电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镇扩容提质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全面实施县城“南延西扩”战略,共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30余个,全面推进龙山路、环城西路、永湘路、滨河路、采煤沉陷区安置工程、汇邦新天地、银城假日酒店、金河铭庄、碧水嘉苑、荣裕国际新城、安陵书院、中国白银第一坊、昌兴花园、教师安居工程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工程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0平方公里增加到14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29.1%提升到38.85%。

三.基础产业快速发展

农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县农业增加值16.99亿元,年均增长3.6%。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水稻总产量25.06万吨。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冰糖橙产业种植面积由7.21万亩发展到11.06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5家增加到30多家,建设了城关—碧塘—湘阴渡现代农业示范区, 引进广州先步、郴州乐活、郴州鼎圣、中南三泰、旺盛种养、中港捷兴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培育了湘阴渡万亩无公害蔬菜、鲟鱼养殖、涌水万亩冰糖橙、黑山牧场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优质稻、冰糖橙种苗、无公害蔬菜、生猪养殖、优质肉牛、特种水产、休闲农业8大主导产业基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64.26%。工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010年,工业增加值90.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9.4%,“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6%。打造了稀贵及有色金属、煤炭、水电、烟花鞭炮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初步形成了以循环经济工业园为龙头,金银冶炼、烟花鞭炮、再生纸业、农产品加工项目区为支撑的“一园十区”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9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2010年被省科技厅列为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43.8亿元,年均增长13.7%。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特色旅游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中国银都工业游、便江丹霞游、板梁古村民俗游、悦来温泉休闲游、黄克诚故居红色游为重点的旅游体系。2009年被评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旅游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4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94元,比2005年分别增加6530元和2830元,年均增长分别达11.7%、10.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7.4平方米和38.9平方米,比2005年分别增加了8.6和2.9平方米;恩格尔系数预计为46.9%,城镇、农村居民生活已进入了40-50%的小康水平阶段。

五.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成果明显巩固;加强农村中小学校校舍改造,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合格学校建设力度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科技创新不断推进。2010年,全县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2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发明专利授权6项,新增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加强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卫生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健全,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缓解。完成24个乡镇医院改扩建项目、11个村卫生室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54%。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建设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0个农家书屋。把就业放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更加突出的位置,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49人,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75万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906人,城镇失业率3.91%。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0%。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社会养老事业稳步发展,农村“五保户”住院实行“零费用”制,新建乡镇敬老院20所,自然灾害应急机制逐步健全,抗灾救灾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社区建设取得实效,社区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生态环境现状

一.地域慨括

在湘东南永兴县境内,位于东径112°43′至113°35′,北纬25°58′

至26°29′之间,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全县总土地面积19.79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3.3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246.07万立方米,立竹蓄积30.43万根,森林覆盖率达56.23%,林木绿化率63.95%,是省7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

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现状

(一)全县生态林业布局初具雏形

1998年,在是生态公益林补助试点项目的推动下,我县生态公益林试点按照“两河三江四库五线”(即西河、九山河;便江、注江、永乐江;青山垅水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国道107线、省

212、213线)为骨干的生态林业体系布局区划,区划生态公益林4.09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31.1%,其中国家级公益林3.09万公顷。

(二)生态林业建设已初见成效

2003年,通过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全县生态林业建设规模已近3.33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25%。其中退耕还林项目0.47万公顷,长江防护林项目造林及封山育林等0.25万公顷,生态公益林建设试点项目2.63万公顷。特别是2003年度,以退耕还林项目为载体,我县实施了“三难地”绿化攻坚和“京珠高速公路绿化提质”工程,完成人工造林0.1万公顷,实现了“三难地全面绿化,加速了全县西河、九山河及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国道107线、省212线生态林业建设进程。

(三)生态林业建设开辟了新的经营模式

长防林、退耕还林项目(包括“三难地绿化改造、京珠高速公路绿化提质工程)逐步推行土地合理流转、大户承包、“基地+农户”经营管理机制,生态林业逐步走向规模化经营。近几年来,全县大户承包及“基地+农户”模式造林面积达0.2万公顷,占项目造林面积的40%。

三.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林业意识不强,生态林业建设行政推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大

部分群众对生态林业建设认识不足,认为生态林业建设只是林业部门的工作,没有钱拨付下来就不搞;即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有个别人只考虑自身的眼前局部大利益,想尽办法设置障碍,不愿接受生态林业建设任务,即使接受了任务也抱着领取国家补助的心态而对造林质量、抚育管理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当然也有部分基层领导也认为生态工程建设见效慢,政绩不明显,不去履行职责,没有投入应有的精力和时间抓这项工作。

(二)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地域间差距较大,东部山区群众植树护林有经验、有习惯,生态林造林积极性高,质量好,而西部地区则难以推动;另一方面由于林权分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户造户管不到位,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造成工程造林质量低下,工程管理难度加大。

(三)边建设边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是森林火灾频繁,全县退耕还林、长防林、封山育林、“三难地”及高速公路绿化提质等工程项目,火灾受损面积近半,特别是冰雪灾害后,火灾更是连连不断,林业部门和部分乡镇尽管已是尽力打防,但收效甚微。二是环境污染对生态林业建设破坏力大。近年来,虽然政府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冶炼企业污染还是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便江、西河下游、以及黄泥至柏林、洞口的S212一线区域污染损失森林面积达0.05万公顷以上,并且还在增加,同时水资源也出现连锁反应。三是上些年采矿业乱采滥挖,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无法恢复,保守估计:大量堆积岩石每年蚕食林地百亩以上。因此,我县生态林业建设持续发展受到极大制约,人居环境和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四)生态林业工程项目经费短缺

特别是退耕还林项目任务大,操作程序复杂,管理难度大,需要持久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国家并没有拨付工作经费,仅依靠林业部门从育林资金中列支,长期以往,林业部门将不堪重负,难以维持,势必影响各级抓生态林业项目的积极性和相关林业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本次活动中我对于自己家乡又有了更加深一层次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家乡的发展情况更加明了。对于自己家乡的发展更具有期待与期望。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实践之行,是学校、学院给我们的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是给了我们的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真正做一个奋发有为的现代青年!

第五篇:家乡调查报告

家乡是一个我们如此熟知的地方,即使身处异乡想到它也会有种温暖的归属感。我的家乡铜梁是重庆市的一个教育大县。不仅有雄厚的教学实力,而且还是五千年龙文化的发源地。

从出生到读大学前我从未离开过我的家乡,我觉得自己对她是如此的熟悉。但仅仅半年的时间,当我再次踏上龙乡这片土地时,我又觉得她是那么的陌生。事实如此,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家乡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以前人们只能想想或在电视中才能看到的镜头现在都变为了现实。为了更深层的了解这篇见证我成长的土地,在寒假的这一个月我走访了铜梁的每个角落和相关部门,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调查的结果着实让我大吃了一惊,家乡的变化涉及甚广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以下为我调查结果简介。

一、“秀外慧中”,住房讲究舒适精美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县城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铜梁在几

年前还都是楼房,电梯房都算是“高级住宅”,现在城里的房屋基本上都进行了重建。重建的新房主要是电梯房,且楼层都在八层以上,底楼为门市方便市民经商,二楼以上为套房用于居家。这种设计理念很符合县城的发展,经商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套房又让市民有了方便优美的居住环境。据政府介绍当时考虑到建筑不应该仅仅是钢筋水泥建筑的“洞穴”更要体现县城的文化,还专门请来了设计师把方便简约的现代居室和县城蕴含的柔美古典相结合,设计了现在的街道建筑。平整的青石板优雅清爽、暗灰色的琉璃瓦低调精美、朱红色的大柱子古典大气。这一古典和现代相融合的设计,不动声色的把县城的安乐祥和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开源节流”经济多元化

我的家乡也被成为“龙乡”,这里有举世闻名的火龙舞,龙舞的发展带动了铜梁旅游业的蓬勃,使龙乡人民的收入颇丰。并且现已有多家企业决定入住铜梁的工业园区,使许多县城周围的乡镇务工人员得到了工作的机会。同时铜梁的教育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铜梁的经济,房地产企业的迅速崛起从各方面刺激着铜梁经济的腾飞。

三、“四通八达“交通讲便利、通讯讲快捷

“要致富,先修路”说道经济发展的措施我们总会想起这句话。无可否认,这句话准确的道出了交通对于一个地域

发展的重要性。

铜梁缺乏河流因此陆路成为唯一的交通方式 。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这几年来,铜梁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在道路建设上下了重功夫。路网四通八达、交通得到极大改善。铜梁的几条主街道都进行了维修拓宽兼顾了道路,方便载重的货车行驶。为了便利与外界的联系政府部门在多次的上书、争取之后,渝遂高速公路在经过镇边的`地方设立了一个高速公路出口。这个出口可让铜梁人民受益匪浅,不仅节省了市民出行、货物运输的时间还让这个县成为附近县城到遂宁重庆的一个中转站,促进了这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四、“多姿多彩”,文化娱乐丰富缤纷

物质和精神总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人民也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生活的建设。县城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就是他们建设精神文明的最好见证。现在每到晚上,在满天繁星的夜空下你在政通街上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一群群人在偏偏起舞。这就是市民们新的娱乐,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愿意的都可以加入其中,没有固定的老师,大家相互学习,跳的都是一些简单的舞曲但并不影响他们的快乐。很多市民还养成了晨练的习惯,每天早晨公园里很多人在跑步、做操。用最简单也是最健康最环保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健康。除了这些自发的活动,县政府定期还会举办一些拔河、赛跑等友谊活动,还会发放奖品,引导市民们选择健康的娱乐充实我们的生活。

五、“五彩缤纷”穿衣爱时尚

以前经济条件有限,尽管爱美很多人并不能够买很多衣服。现在县城繁多的衣服店就是穿衣变化的一个很好例证。经济发展了,人们都讲究穿着了,衣服的 款式、面料、牌子都成了挑衣服的重点而不再像过去一味注重质量耐穿。很多富裕的人还会选择成都重庆等大城市选购时尚服饰。各式各样的衣服、鞋帽、装饰物可谓五彩缤纷,装饰了市民的美,同时也装点了他们的心情。

调查感言

这次的调查结果深深地震撼了我。在不经意间家乡已经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它变得更加可爱更加迷人了。我坚信她是天边初升的太阳会在党和政府的争取引导下发出更加温暖的光芒照亮一直守护她的人民,也温暖她远在他乡的游子的心。

推荐专题: 关于爱国的演讲稿 关于自我介绍的作文 关于家乡的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