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详情页

科学的调查报告

2023-03-08 08:31:1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1、为了让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众所周知,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对于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以及对于旅游人群的承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一旦游客人数过于拥挤,人流疏散不开,必然会产生践踏风景区的绿化地、花圃、园林,甚至也往往会造成对旅游设施、荷塘水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破坏。同时,游人过多伴之而来的,是抛撤的垃圾狼籍满地,噪声超过标准等。为了顺利地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必须加强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根据每个风景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可容纳游客的最大限量指标,来控制门票的出售量,以确保风景区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要设法维持旅游区道路的通畅,以便及时疏散人群,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并做好旅游指导工作,使游客的不规律的活动,变为比较易于控制的行动,以缓和旅游人群对旅游热点的冲击。

总之,为了让的海内外游客都能饱览我国风景旖旎的自然环境和奇妙绝伦、丰姿绰约的旅游资源,必须保护好我国的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不受污染,璀璨文化不受破坏,这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所以,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为迎接的国际旅游者,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应有的贡献。保护旅游资源、创造优美的生活娱乐环境,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也是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生活条件。

第二篇:课程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学前教育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为了抓住幼儿园课程的“实质”,加速课程改革步伐,建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模式,我们对宁波鄞州区所有农村幼儿园的课程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集体园14所,私营园165所(六星级1所,五星级4所,四星级3所,三星级15所――我们将幼儿园分成6级,六星级为最高)。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4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

三、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宁波勤州区农村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模式有:分科教学模式、综合主题教学模式、单元主题教学模式、集单元与综合主题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四种。综合主题模式占50%以上,选用的教材大多为浙江省省编教材(新旧均用)。园本课程的研究则处于观望状态,没有开展的占50%,构想中的占40%,尝试中的只占10%。可见,我区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已成多元化状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基本观念已得到认同,特别是浙江省编《幼儿园课程指导》中的“综合性主题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运用。

与此同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了课程设置和改革中的一些问题。

(一)对课程本质理解的片面性

1.课程即学习科目或教材

这种对课程的理解源于传统应试教育,是“学校式教育”的真实反映。在访谈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答:“你们幼儿园开设了什么课程啊?”“语言、数学、常识、音乐、美术……”可见,在教师眼中,课程是具体学习科目的总和。教材成了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师只是教材与幼儿之间的媒介。

这种理解虽然把握住了课程的主要问题,但却目光狭小,只重视“教什么”,没有关注“为什么教”以及“怎么教”;只关注孩子的认知学习,忽略了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发展,忽略了幼儿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直接经验。

2.课程即学习活动

“课程即学习活动”的观念受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对“课程即教材”一说的反思与批判的影响,但由于经验与理论的不足,一些幼儿园片面地将课程理解为幼儿的学习活动。这一认识在星级幼儿园中尤为突出。在对这些幼儿园的访谈中,当问及“什么是课程”时,很多幼儿园表示开展了很多实践活动,如自制点心、大带小、种植小树等&也有的幼儿园认为他们很重视幼儿的操作,开设了实验室,让幼儿在操作中发展;还有的幼儿园将区角活动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幼儿园将“课程”理解为幼儿的学习活动,和前者相比,能重视幼儿的经验,注重幼儿的需要、兴趣,不仅关注了“教什么”,也注重“怎么教”,可以说是一大进步。但这种理解往往容易将注意力引向表层――活动的形式,视活动本身为目的,而忘却了活动的宗旨。过分强调从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也不能完全反映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学习的本质特征。

(二)将课程实施局限于上课

从下表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将课程实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他们往往将一日活动安排得满满的,总想一口气将孩子喂成一个大胖子。在这一日活动中,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就有7个,时间长达3个小时之多,上课时间占幼儿在园时间的40%。而即使在最注重学科教学的前苏联幼儿园,大班作业教学的时数也仅为每周(六天)15节,计7.5小时,约占幼儿在园总时数的17.8%。我国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规定大班每周12节,计6小时,也只占幼儿在园总时数的16.7%。由此可见,幼儿的学习时间大大超标,一天中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叫孩子如何消化得了?在此,教师虽然将课程理解为“活动”,但这种“活动”显然只是教师传播知识的过程,忽视了孩子的主动学习与情感体验。

(三)非常重视兴趣小组活动

从抽查的27份调查表中我们发现,有18家幼儿园开展了兴趣小组活动,占67%,开展的科目有:书法、美术、珠心算、舞蹈、器乐、英语等。其开设的原因:1.将兴趣小组作为课程改革的旗帜。在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幼儿园将兴趣小组与特色课程的开展联系起来,将之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后,“以人为本”,培养个性化幼儿成为教育的热点,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各个幼儿园片面地认为兴趣小组是培养和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惟一途径,因此纷纷开设了兴趣小组。2.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加之经济上也宽裕了,他们为了弥补自己受教育的不足,因而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于是幼儿园的兴趣小组也就越办越兴旺。3.经济上的诱惑。兴趣班的收费一般每学期在100~280元不等,农村幼儿园教师收入不高,这对幼儿园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四、讨论

(一)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本质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对课程本质的不同理解影响了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不在于追求表面的教育形式,更不在于知道几个课程概念,而在于建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简单地说,必须明确:我们到底应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即确定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取向,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其中教育价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内容是支柱,教育组织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师认真学习幼教理论,反思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不同教育思想对课程模式的影响,树立起正确的课程观,才有可能设计出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课程。

(二)调整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加强园本资源、地方资源开发,促进园本课程的建设

农村幼儿园分布零星,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大多数规模小办园条件差,从而给课程改革带来很大阻力。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整体布局的调整,进行定期评比、考核,促使幼儿园日趋规范,上规模,从而为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可能在经济条件上不如城市幼儿园,但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地方特色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陈鹤琴先生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应着力于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逐渐构建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

(三)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刻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是关键因素。从对该区教师队伍的调查中了解到:在抽查的880名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83名,占20%;中专512名,占58%。其中,高级教师32名,占4%,一级教师124名,占14%,二级教师43名,占5%,未定级的为77%。由此可见,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任教年限来看,2019年以上有168名,占19%,5~2019年167名,占19%,5年以下513名,占59%。由此可见,教龄长、有经验的教师紧缺,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年人均收入不高(平均不超过2万),又缺乏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成长,也削弱了改革的力度。

刻师培训仅仅局限于教师个体的职业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工匠型教师”转型为“专家型教师”。这种教师角色的关键特质之一就是会“反思”与“合作”。因此,我们建议建立各级业务部门主管、以中心幼儿园为网点、各幼儿园共同参与的网络辅导体系,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校本教研和园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其课程研究与实施的能力。

(四)加强政府部门对农村幼儿园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刻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就没有稳定的教育质量。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年人均收入低,与该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部门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努力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福利待遇,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课程改革与建设中去。

第三篇:研究调查报告

经过调查证明:本班同学患有近视的人数大约占了本班总人数的19.23%。其中80%的同学都是自上初中以后才患有近视,20%的同学则是从小学就开始患有近视。

一、患近视的原因:

经过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同学患有近视都是因为在写字看书的时候眼睛距离书本太近所致使的;其次就是长时间看电视、上网,致使眼睛疲劳过度而引起的;有的同学是因为在昏暗的情景下看书、走路看书以及在强光下看书而造成的近视;还有一部分同学晚上睡觉前有看书的习惯,为了舒服,便躺着睡,久而久之,也患上了近视。

此外,我们还发现,城市同学比乡村同学的近视患病率明显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变得越发明显,这是为什么呢据调查显示,这是因为乡村生活更接近大自然,空气也比较新鲜。并且乡村同学看电视和使用计算机的频率相对于城市同学而言则明显更少。

另外,阅读姿势不良会造成视力减退,阅读时间长的同学近视眼患病率明显高于阅读时间短的同学,阅读距离越接近书本的,近视眼则进展得越快。

由以上资料证明:本班同学的近视归纳起来无非三点: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保护眼睛的意识。

二、预防近视的方法与措施:

为了取得本班同学近视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我们对本班视力良好的同学也展开了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预防和治疗近视的方法与措施:

1、每一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

2、看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3、不要行走是看书,不要在强光下看书,不要在昏暗的地方看书以及不躺着看书等。

4、尽量少上网,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例:不长时间看书、看电视等),不让眼睛过度疲劳,看一小时书或写一小时作业远眺十分钟等。

5、睡眠要充足,并多接近大自然,坚持锻炼身体和加强营养,不能偏食,常吃青菜,坚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并定期检查视力(正常情景下,人眼3个月左右屈光情景就有可能发生变化,所以要定期检查视力,做到早发现、早矫正、早治疗)等。

调查总结:近视要防患与未然。所以盲从此刻开始要样成良好的习惯。并普及健康的用眼知识。对已近视的同学要好好治疗,控制其再度加深。

第四篇:研究调查报告

一、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加强和谐理念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机制研究,XX年3月份我们作了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本问卷选取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学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95份。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男生75人,占78.95%,女生20人,占21.05%;机电专业56人,占58.95%,电子商务专业39人,占41.05%。由以上可见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并区分了不同性别和专业结构,使本问卷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的生命观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守于被试的基本资料,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年级和专业。第二部分是问卷的基本内容。在问卷编制之前笔者先进行了一定的谈,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此问卷。本问卷共有20个涉及有关生命的问题,包括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是否具有生存技能,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对伤人的态度,学生的人生价值标准等等,能比较真实客观地映出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其中第9题和第20题为多选题,其余为单选题,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回答。问卷回收后,由笔者逐一对问卷检查,剔出了无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由于本问卷的选取被试较少,可能不能很好的映当代学生生命观的总体情况,但从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一些问题。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目前被试学生的生命观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被试承认在学实施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76.84%的被试认为在学中有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6.32%的被试认为无所谓,16.84%的被试认为没有必要,可见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生命教育在我国港台地区起步较早,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内地的生命教育还刚刚起步,有关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有关学生的生命教育还是一片空白。从被试学生映的情况看,他们对生命教育有强烈的渴求。

其次,部分被试对生命有一个比较正确地认识,比较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有85.47%的被试认为生命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可见部分被试对于生命的看法是正确的。认识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的统一。然而仍有7.37%的被试认为生命仅是精神的,3.16%的被试认为生命是物质的,这些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差,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对生命认识存在这种偏差,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在是否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担忧上,10.53%的被试选择经常有,52.53%的被试选择偶尔有,22.11%的被试选择较少有,14.74%的被试选择没有,说明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是很满意。在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上,有84.21%的被试认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11.58%的被试认为身体健康一般重要,仅有3.16%的人认为身体健康不重要。学生普遍来说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都比较重视,身体健康是人生命的本钱,重视身体健康说明能够爱惜自己的生命;在心理健康方面,有25.26%的被试认为自己的心理很健康,63.16%的被试认为自己的心理比较健康,仅有5.2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心理不健康。同时7.37%的人表示经常遇到心理问题,66.32%的被试表示偶尔遇到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整体上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学生心理脆弱的现实依然存在,我们对这一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第三,部分被试在学习、生活中承受一定压力,生活状态欠佳。11.58%的被试承认在学习生活中压力非常,22.10%的被试经常感到压力,53.68%的学生有时会感到压力,12.63%的被试表示基本不会感到压力。在压力的主要来源中,其中58.95%的被试选择就业,42.11%的被试选择人际关系,38.95%的被试选择学业不顺,有35.79%的被试选择情感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是就业。在当今社会中竞争非常激烈,有压力并不是一件坏事,有压力才有动力,关键是怎样知道学生将压力转换为动力。从被试对每天生活的地评价看来,当前学生的生活状态欠佳。62.11%的`被试认为自己每天过得生活马马虎虎,12.63%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非常无聊,仅有25.26%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非常地充实。

第四,在对待自杀的态度上,部分被试都能够有比较正确的态度,但仍有学生存在轻生的念头。30.53%的被试认为完全不理解自杀行为,认为自杀是一种愚蠢的行为,67.37%的被试表示可以理解这种行为,但自己绝对不会自杀。但依然有2.11%的被试认为自杀是一种脱痛苦的方式,或许自己会做,同时有23.16%的被试表示自己曾有过轻生的念头。可见从整体上说部分的学生对于自杀这种行为都有比较理智、比较正确的看法,但依然有人存在错误的认识。在对待死亡问题上,部分被试都能够正确的态度。13.68%的被试选择害怕死亡,15.79%的被试选择忌讳谈死,但并不害怕,72.63%的被试选择顺其自然,坦然面对。

第五,在与班上及宿舍同学相处关系问题上,部分被试都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38.95%的被试表示很好,58.95%的被试表示还可以,只有2.11%的被试表示不太好。在同学遇到困难是否给予助问题上,部分被试都能够有比较正确的态度。58.95%的被试表示会主动助,40.00%的被试表示视与同学的关系而定,只有1.05%的被试表示不会主动助。

第六,在人生的价值标准问题上,存在一定功利化的倾向。51.58%的被试认为人生的价值标准是对社会贡献的多少,10.53%的被试认为是社会地位的多少,9.47%的被试认为是金钱的多少,28.42%的被试表示说不清楚。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功利化的人生价值追求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观,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当代学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困惑等生命困境,不少学生仿徨、无奈、消沉,感到“活得没意思”。当学生无法合理排解这种种压力、焦虑、时,便极有可能采取自杀或杀人的方式来寻求解脱。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视生命和感恩生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加强高校学生生命教育,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更新观念,准确把握生命教育的本质。

有人认为高校生命教育就是对学生自然生命安全保护的教育。其实不然,高校生命教育主要应守于人的生存能力、生活体验、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更新观念,准确把握生命教育的本质属性。

我们认为,学生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生存教育,要让受教育者掌握生存技能,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

第二层次是生活教育,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社会的幸福生活。

第三层次是生命价值教育,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达到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生命教育课程规划,构建生命课程。

一方面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专门的高校生命课程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系统呈现出来,从而引起人们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落实。另一方面由于生命教育内容广泛,单靠几门立课程很难完成任务,所以还应将高校生命教育渗透到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特别是语文、哲学、艺术、体育等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中。这就能使生命教育成为高校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从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生命教育应是每一个教师在每一门科目中都应融入的内容,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教学都能把生命教育融入之中。

3、加强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建构生命课堂。

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对学生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思想教育这一形式来进行的。为了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建立思想理论课程的教学机制。

第一是加强教学内容创新。以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重点,同时充实丰富的贴近学生生命发展实际的内容,构建学生的生命课堂。

第二是以生命教育为主体,改进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专题讨论、辩论、演讲、自由发言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4、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生命校园。

第一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精神文化,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第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通过组织体育比赛、歌咏比赛、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书画摄影展、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各种校园社团活动和举办一些关于生命的专题讲座,促进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获得人生感悟、实现自己生命价值,为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5、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构筑保护生命的立体网络。

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合力",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当代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高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调动高校、家庭和社会的一切力量,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网络系统,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五篇:课程调查报告

一年一度的暑期生活来临了。暑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够把握这短暂的一个多月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学生所考虑的但我们发现:一些大学生以玩网游,睡觉,闲逛等方式打发自己的暑假时间,这些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是否很普遍 我们大学生的暑期社会生活又是如何规划的呢?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暑假生活,我们调查团队问卷形式来调查他们的学习、生活。以便学校和社会及时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为他们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他们如何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

本课题――“大学生暑期生活调查”,该课题对了解大学生思想和学习状况有很好的价值。

一, 调查目标:

本调查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假期生活状况,并针对当前大学生假期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挖掘出当代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共性。并以此为基础,剖析现象成因,找到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引导大学生科学安排假期时间。根据以上的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我校及为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假期实际生活状况,找出普遍性问题。

(2)在找出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剖析,探究产生现象的原因。

(3)依据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达到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时间的目的。

二,调查内容:

基于以上研究目标,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当代大学生假期的实际生活状况

1. 当代大学生假期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

2. 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找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第二:从各个角度分析现象,剖析问题成因

1、根据已有的数据结果,进行深层次的从各个角度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

2、联系当今青少年成长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大学生假期实际生活状况背后的原因。

3、总结分析结果从各个角度分析现象,剖析问题成因。

第三:研究结论与提出建议

1. 归纳研究结果

2. 提出对于大学生假期规划的几点建议

3. 提出对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几点希望

三,问卷发放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4份。此次问卷调查范围为青岛科技大学及其周围院校(包括青岛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大职高),问卷发放分布于大一、大二专业分布很广,涉及艺术专业、经济管理专业、法律专业、机电专业等多个院校专业。其中大一被调查者人数占到总人数的60.6%,大二则占到30.4%,在被调查者中有14%的同学属于贫困生。

四,结果及分析: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的各项数据,本调查小组总结出以下几种现象:

(1)大学生假期生活调查: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实施自己的暑期计划不尽如意。

关于当前大学生制定自己的暑期计划情况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暑期是一个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大好时机,在没有繁重的学习和厌烦的考试下可以做自己喜欢的 事情。比如在“放假前是否有学习计划?”问题中,有93%和7%的人回答“有”和“没有”。

这表明仍有极少数的大学生 针对两个月的暑假没有计划,以至于无所事事,在空虚中度过一天又一天。而在“假期间是否有很好地实行自己的计划?”问题中,有75%的人回答“没有“表明,超过半数的学生没有严格执行自 己的暑期计划,这可能主要由个人因素决定的。

(2)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暑期大致可以分为五类:“打工一族”(占15%)、“充电一族”(共占20%)、“无聊一族”(占28%)、“旅游一族”(占16%)、“学车一族”(占21%)。他们不同种类的暑期生活既由个人因素,又由社会因素决定的。但不管怎样,如何把握这短暂的两个多月的时间真正学点什么,做点什么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

1、打工一族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

(1) 有54%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

(2)有25%的大学生想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有36%的大学生认为要增加社会经验。

随着社会改革的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异常丰富起来,选择“ 暑假家教或兼职”分别占46%,而选择去工厂的学生仅占6%。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做家教是大学生的首选,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也可以开阔视野,接触社会。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乘的至理名言。

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知不足”。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情才层出不穷。不少专家也纷纷呼吁,大学生打工要谨防陷阱。

2、“充电一族”

调查显示,留校的同学有时间在校上自习,上自习的时间一般为3―5小时。而在他们之中考研的人占了绝大多数。随着高校扩招以来,本科生倍受青昧已成历史,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倾向于录用起点较高的研究生。因此,考研成了留校大学生的奋斗目标。

为了更美好的明天,如今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一些大学生纷纷意识到只有多掌握几门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他们选择假期留校充电(大学生把暑假期间各种课外实践和学习称为“补充教育”),尽管需要金钱和时间,但经调查显示,仍有16%的同学选择以培训班的方式给自己充电。

3、“无聊一族”

整个暑假,无所事事的同学的确也存在。一些大学生本想留在学校学习或到校外兼职,但因为种种原因丧失了自信和兴趣,最终只好郁闷的度过整个暑假。另外有少数学生呆在学校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一些事情或者沉迷于游戏中不能自拔。调查显示有28%同学属于“无聊一族”。

推荐专题: 简历的自我评价 调查报告的格式 科学的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