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诚信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诚信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主要为网络调查,少数为校内调查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方法:采取网络问卷调查,qq,随机调查
调查人:刘华德曹泽明 卢冠志
调查分工:梁迪 江庆曦高松楠
二:调查的正文
(一) 前言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品质,事关重大。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对在全社会倡导“明礼诚信”的文明新风有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的调查,具体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探讨了提高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我们“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课题组开展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为我院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
(二) 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
第一: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第一,大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诚信”作为一种德性,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对于自身群体诚信道德的认同度也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认为“大学生总体诚信很好,不值得担忧”的只占5%;认为“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行为”的占74%;认为“较差,较多人存在不诚信问题”的占21%,没有人认为”很差,前景值得担忧”。
第二:大学生对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们对群体道德水平的认同度不高,但对个体的道德水平却予以充分肯定。调查中,认为自己是或基本是讲诚信的人分别占”58%和41%,只有1%的人明确承认自己不讲诚信,这与他们对群体诚信认同度形成鲜明的反差。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存在矛盾心理。大学生对个人的诚信要求高,但同时在现实中,不诚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有些大学生的思想与其自身行为不一致,导致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一部分人在作调查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本次调查是不记名的,但可反映出他们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诚信的。
2.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现的诚信现状
第一,关于考试作弊问题。调查显示,竟然有高达40%的学生表
示可以理解作弊行为,并且7%的学生明确承认自己经常作弊,偶尔作弊的也高达57%。这为大学生应该讲诚信的理想蓝图添上了多么不和谐的一笔。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甚至去做作弊这样的不诚信行为理由可归结为以下三点。1)大学的学习比较自由,但是许多大学生也因此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平时不注重学习的积累,期末期间临时抱佛脚,最后为了保证自己能通过考试,采取了作弊手段。2)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及各种荣誉,在自己劣势学科中暴露了自己的不诚实行为。3)部分学生为了拿一个较好的成绩去应付家长和老师,作弊就成了他们最便捷的方式。作弊变成了一种潮流,这是发人深省的。这不仅仅是欺骗了周围的人,更大的受骗者是他们自己。考试只是检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作弊就使得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和掌握的程度,危害显而易见。
第二,关于作业问题.根据调查结果,12%的学生表示”个人完成”,”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的占59%,”大量引用资料”和”用别人的文章拼凑”的分别占了23%和6%.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图方便,大部分学生借用了他人的劳动成果,东拼西凑,草草地去应付老师。第三,关于出勤问题。对于”有一门课的上课时间与个人安排发生冲突,课堂考勤又很严格,你会:”这一问题,38%的同学选择上课,等点名后再溜走,35%的同学选择请同学帮忙点名,23%的愿意安心上课,也有4%的不去上课。除了安心上课的同学外,其他同学的行为都是在欺骗老师。如果事情真的比较紧急,
应事先向老师请假,中途溜走和欺骗老师是极其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大学生对于这一情况应该高度重视。
3.大学生诚信与利益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诚信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又该何去何从在调查问卷的反馈中,71%的答卷者选择在自己利益遭受损失时坚持维护诚信,剩余的21%的学生则表示无可奈何。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会把诚信防在利益之上。而表示无可奈何的学生是采取中立态度的表现,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这部分学生挣扎在诚信和利益的边缘,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追求个人的利益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放弃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没有诚信的社会不可能为我们提供长远的利益。个人应该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处理好诚信和利益的问题是协调好个人和社会的重要问题。
4.诚信缺失的原因
本次的调查也暴露出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就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四点。1)社会因素。当今社会,不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给年轻的大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影响,造成了对诚信的漠视。2)家庭因素。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想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则弄虚作假。教育子女
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对诚信认识模糊。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3)学校因素。某些学校为了取得学术上的优势,偏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诚信等道德教育,使学生缺乏接受诚信熏陶的环境。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形成正确诚信观。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4)社会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等等,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诚信缺失。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一、中学生的诚信现状
从调查问卷表中显示,中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现从中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诚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1、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5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如果你走在街上,发现乞丐或残疾人在路边讨钱,你会不会向他(她)投钱?结果认为“会”的占50%,认为“不会”的占50%。
(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要你帮他(她)照看行李,你会不会帮他(她)照看?结果认为“会”的占37%,认为“不会”的占63%。
(3)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说自己远在外省,钱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资助他(她)车费,你会不会给他(她)钱?结果认为“会”的占15%,认为“不会”的占85%。
(4)你讨厌不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讨厌”的占100%,认为“不讨厌”的占0%。
(5)你认为你自己是个守信用的人?结果认为“是”的占93%,认为“不是”的占7%。
2、 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4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对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70%,70%以下的占21%。
(2)如果你班同学找你借钱物时,你会不会相信他(她)一定会还给你?结果认为“会”的占88%,认为“不会”的占12%。
(3)你相不相信学校的收费是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的?结果认为“相信”的占6%,认为“不相信”的占94%。
(4)你对你所就读的学校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48%,70%以下的占52%。
3、 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3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认为你的父母对你信不信任?结果认为“相信”的占93%,认为“不相信”的占7%。
(2)你认为你父母会不会对你说谎?结果认为“会”的占18%,认为“不会”的占82%。
(3)你对你的父母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98%,70%以下的占2%。
二、中学生诚信现状的成因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中学生对调查中的诚信对象诚信度高低的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其对社会的诚信度较低,对家庭的诚信度较高。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父母爱――人类的天性,是中学生对家庭诚信度较高的原因。
家庭是中学生的港湾,是中学生的温床,人一出生所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父母对自己的儿女是真诚的,对儿女的关心和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在父母眼里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好象山中的小树苗长得再高大,也永远离不开那座山。儿女对自己的父母也是信任的,也知道自己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怎么会不心疼呢?
2、社会不良思想的`入侵。
由于中学生正处在模仿性极强的年龄阶段,对社会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不健康的思想,对于不正当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心态。中学生的思想可塑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叛逆心理,对于好的事物不易接受,而对于坏的事物却接受较快。所以,稍不注意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走进思想的误区。
3、学校内部管理不善,形成了中学生对学校诚信度下降的结果。
有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散漫的学习、生活态度,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有些教师对学生声色俱厉,讽刺挖苦学生,违背教育规律,肆意增加学生负担,片面追求考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度。此外,学校收费方面不太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诚信度。
三、中学生诚信现状的对策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要培养中学生对社会万事万物都具有一片真诚的“爱心”,这样,社会就多了一片爱的天空,并且社会也会给予真诚的回报。不能让受骗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受了骗却去骗别人。要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中学生辨别社会真假的能力。只有自己不受骗,同时,也不会去骗别人。这样,社会才会得到净化,才会让“爱心”滋润人间每一个心灵。
调查时间:20__年11月 调查地点:河南工业大学
调查对象:河南工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调查人:党元博 申琪 惠亦飞 陈奕仰 查干扎那
调查分工:党元博――负责小组讨论和最后报告的记录工作
申琪――负责调查问卷的起草和调查,还有调查报告的起草
惠亦飞――负责调查问卷的起草,整理,小组讨论的进行工作
陈奕仰――负责调查问卷的起草和调查
查干扎那――负责调查问卷的起草和调查
报告正文:
前言:
据身边大多数同学透露,各自的家庭收入情况有很大的差距,,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收入状况。,家同收入高低阶层也是具有很大的分化,而现今大学生面对的多方面的消费需要。社会的多元化让现在的大学生所面对个各种各样的需求消费,形形色色,五彩缤纷。而根据相关调查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所面临的也是多方面的。 因此,我们认为关于大学生家庭收入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想要通过此次的调查,了解更多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并阐述自己针对此问题的看法。
我们小组经过几次的讨论决定关于此次的调查形式为问卷调查,时间为20__年11月,调查对象是本校(河南工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我们基本上是对大一大二以及大三的学生进行的调查,本小组的人员组成为党元博,申琪,惠亦飞,陈奕仰,通过对大学生家庭收入的调查,我们觉得在大学生当中,贫富差距还是存在的,并且和农村,家庭观念,时代背景等都有很大的相关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主体:
1。关于调查表的综述
这次调查的人群中,比较多的是来自大三的同学,也有一部分是其他年级的。 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是500―1000,极少数的大学生生活费会低于500或者高于1000。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到,大多数大学生家里经济状况大致稳定在温饱和小康中,少数略贫穷或者富裕。
而大多数家里的月收入不超过5000,这个和大学生的生活费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大学生家里是多么支持自己的孩子上大学。也许对于我们上一辈的人来看,只有上了大学,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有出入,以后工作能赚大钱。 我们对比家庭成员中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的差距时发现,一般都会超过1000-5000人民币,说明家里总是有个赚钱比较多的,而他往往就是大学生未来毕业要超过的那个目标吧。另外,我们发现,在大学里做过兼职的人很少,往往只有那么家里的确比较清贫的学生回去赚额外的生活费。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家里希望孩子能把时间多花在学习上,而不是什么打工。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对政府扶助贫困户的做法几乎都是大力支持,也许是因为这个对减小贫富差距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很多人都表示家里的收入是在上涨的,我们觉得这个是不言而喻的,因为现在的物价在上涨,假如收入没有同时上涨,怎么可能是继续以前生活或是有提高呢。 此外,当我们问到是否能保持收入支出平衡,合理分配收入时,大家都很茫然,都说不确定,要视情况而定。 2。如何保持家庭收支平衡与理财
调查中能看到,很多家庭不会保持家庭的收支平衡。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做好家庭理财显得尤为的重要。在确定家庭理财计划之前,首先要对家庭的消费做系统性的分析;其次在家庭开支方面要分清轻重缓急。同时,储蓄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非常重要,至于家庭理财采用什么方法,还要视家庭情况而定。以下接受几种好的理财方法。
计划开支法:先对家庭消费做系统分析,在月初把每月必需的生活费(包括水电费、饮食费、电话费等)的硬性支出拿出来放在一边,这样就基本上控制了盲目消费。
重点花钱法:现在的家庭消费大体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生活必需品消费,如吃穿。第二方面是维持家庭生存的消费,如房租、水电费等。第三方面是家庭发展、成员成长和时尚性消费,教育投资、文化娱乐消费等。这些消费对每个家庭也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具体开支就要分出轻重缓急。
活期储蓄法: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存款储蓄很重要。尤其是针对新婚不久的夫妇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家庭需争取每月有一点可以应急的活期储蓄。 民主协商法:夫妻双方通过民主协商,根据各自的收入多少,制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提取家庭公积金、公益金和固定日用消费基金。原则上,提够家用后剩余的归各自支配。
家庭集权法:这在夫妻有小宝宝的家中实行较好。一般的做法是夫妻一方集中管理全家的所有收入,并在民主原则下使用。较普通的情况是经济大权由妻子掌握。 分权法:这在两地分居的小家庭中实行较合适。其基本做法是双方商定,各自拿出共同接受的数目存入银行,剩余部分各自留用,待有孩子或一起生活时再调整办法。
3。关于助学金的看法
在关于助学金分配的问题我们在调查后,结合自己的了解,产生了一些看法。助学金是奖给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的,用于资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专项资金。每年一到发放助学金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遇到些问题,有的学生说为什么有他的没有我的,我比他家庭情况还不好;有的说为什么我是二等,他就是一等呢。 首先,我们不排除个别老师在分发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这一定是个别情况,绝大多数老师还是很公平的来处理这些问题。我认为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辅导员在选择发放助学金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贫困学生的生活费一般很低,尤其是平时花钱上很是节俭,所以助学金评选采用班级先投票,辅导员微调的方法来决定资助学生比较好。因为有些学生家庭确实困难,但是又不想让同学知道,这些班干部就应该把好关,完全的按投票也是不行的。另外,可以适当扩大资助面,班级的资助份额是一定的但资助学生是由自己自行安排的,这样的话各班级根据班级特殊情况可以自行安排资助学生,这样也是一个好的办法,降低个人金额度,加大资助面都是好的方法。
我们希望那些没有获得助学金的同学,假如你感觉你比他贫困,也许不一定是事实。学生都爱在同学面前尽量显示自己的优点,好的一面,包括家庭环境,都不希望同学因为家庭环境看低自己,但这不能作为你认为他条件比你好的原因。值得一说的是,我们贫困生没有必要怕别人知道自己贫困而装作自己很有钱,那样反而吃亏的是你。辅导员在例行自己的职责发放助学金时,一般都会资助那些更需要资助的人,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辅导员。
4。城乡差距依然存在
在我们调查来看,生活费比较少,而且参加兼职的同学大多是来自农村的,而对钱的使用比较随便的往往是那些城镇长大的同学。这里映射出一个我国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城乡差距。从网上调查下来的数据来看,以受教育为例,20__年,我国农村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85年,比城市平均水平少3年;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农业从业人员最低;20__年,全国3/4以上的文盲、半文盲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截至目前,农村还有近1亿人口没有获得医疗服务,3000多万贫困人口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服务,近20%的县未达到20__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的基本标准,4亿多农村人口尚未饮用上自来水,近8%的农村婴幼儿没有享受免疫接种。 此外,目前农村的电话普及率只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城市的水平。这种城乡之间公共通讯资源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扩大着城乡间获得知识、信息、技术、观念的差异。可以看出,可量化和不可量化的点点滴滴,构成了今日城乡间的鸿沟。
这道鸿沟,实则是发展程度的差异。因此,改善城乡差距也成了我们首要讨论的问题。我认为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有以下一些:首先,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为农民建立起市场中心和交流中心,加快信息流通。因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城乡分割,无疑也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在科技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上的差距,形成信息时代的两种公民,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支撑起来的将是一个是衡的社会。其次,在政策上应积极保护农业,扩大农业投资。我国现阶段,农民几乎不能享受到国家政策上的什么优点,农业没有特殊性可言。因此也很难会有特殊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有一些大量的投资。再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调节城市居民的高收入,农民收入增加,才能真正把农民、农业、农村中蕴藏的巨大潜力焕发出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才能真正使中国稳定,政通人和;只有农民增加收入,减轻负担,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多样化,发挥民族特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然后,应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在农村中建立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学习班,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最后,政府也应该加快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只有在确保温饱的情况下,才能完成以上预期,不然只是纸上谈兵。农村的生活质量起来了,富裕了,城乡差距自然会逐渐缩减。
总之,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从对我校大学生这个团体的调查中可以认识到很多。大家家庭的收支及分配不平衡,助学金方面学生间有较多的矛盾,农村和城镇的经济差距依然不容乐观。希望在未来几年内能有所好转。
调查方式:问卷
调查内容:在校大学对社会诚信问题的调查问卷(详见附录)
组织管理:小组长:何杨
执笔人:俞哲明杨丁俊
结果分析:
现代学生普遍都非常重视诚信,将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道德标尺来衡量一个人。但以此为基点,很多大学生都没能以身作则的做到诚信待人,诚信为人。在一方面,他们认为高等教育对一个人的社会观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即对是否能做到诚信起到影响作用;在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以各种各样的或有或无的理由作为自己无法达到诚信的掩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纸醉金迷”的错误享乐观,“拜金主义”的扭曲价值观,已经使人们淡忘了古人所强调的“德”,“诚”。取而代之的是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其他的影响。
在调查报告中的第15题,很大一部分同学对未来社会的诚信度持悲观态度。而由第3题,第10题,第16题,第17题来分析,正是由于这个社会中大家扮演的都不是绝对诚信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太多的虚虚假假扮演着反面角色,使大家对这个社会的诚信体系保持的保守态度。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有必要也有能力通过一些有悖于道德的方法来实现自我保护。这也印证了先前提到的,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这样做是否会对他人或是集体带来的危害。
就第9题的结果来看,几乎100%的同学选择了不会。据此分析,我想,在人们心中,还有一条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的存在,在这条底线之下的做法是大多数人无法容忍的。
值得注意的是第7题的结果,很多同学出乎意料的放弃了朋友,和亲人的选项,转而选择了网友。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21实际,几乎每个人都在上网,很难相信,他们都在向陌生人倾诉着自己苦恼,分享自己的秘密,发表自己的看法,发泄自己的不满。这也再次敲响了社会诚信体系的警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已经放弃了相信他们本应该最相信的人。治理这种现象的方法,根据第13题的统计结果,政府诚信显得尤为重要。
价值思考: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信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可见,在古人看来,“诚信”乃是天下人团结一致的基本保证,是为人之道,是人们所需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之一。诚信的基本道德内涵是务真求实,诚实守信,不妄不伪,真实不欺。所以诚信的缺失,特别是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将会严重的影响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
想象如果一个社会失去了诚信,那么一切社会保障将不复存在。国家的政策,法规,律法无法取得效果,社会公平、公正无法实现,社会秩序将处于混乱无序状态。
在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的经济交易必须是建立在讲诚信、讲信用的基础之上的,这是经济交换的基本原则。在经济领域,经济信用是诚信的最主要体现,诚信是经济信用的坚实基础和依据,而经济信用是企业、居民等任何微观层次的主体开展经济活动的基本支柱;而失去诚信与经济信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对于经济活动的主体而言,其危害是毁灭性的。而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社会生活领域,诚信更是维系正常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桥梁与纽带,是折射真善美和社会良知的一面道德之镜;而失去诚信,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状况就受到了威胁,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美好、和谐的生活状态就会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精神奢望。
在现代社会中,诚信在国家机器与政策运行、政治与法律、经济交往、意识形态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保障性的作用,是绝不容动摇的,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一,具有特殊的调节功能和导向、示范功能。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社会中的相对高素质人群,诚信的缺失所引发的“不良效应”会更加明显,更加深远。而且大学生诚信缺失所引起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隐蔽性。由于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尚未真正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诚信缺失的危害尚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当他们毕业后融入社会,分布到祖国各地、各行各业后,诚信缺失所导致的严重危害就会真正凸显出来,所以学校的诚信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讲诚信起着十分重要的核心作用。
现实意义:
大学生的诚信与否对和谐校园是否能成功构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法制不健全、竞争无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我们大学生中还存在许多不讲诚信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学考试作弊;有的同学擅自更改学习成绩,在毕业推荐表上弄虚作假;有的同学无故拖欠学费,把父母给的学费任意挥霍;有的同学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有的同学利用网络的虚拟特性,随意侮辱欺诈他人,或散布流言蜚语,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等等。诸如此类的行为,是与大学生的称号、父母的期望、党和国家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如果不及时纠正,养成不良行为和习惯后,将来很难有所作为,有的甚至会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学校在公民诚信道德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应的诚信教育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然而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一种社会转型时期的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就业方面,这使得大学生的命运更加坎坷。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大学生应对这种急剧变化的情况的素质能力受到自身社会阅历的限制,在诚信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就此次调查结果,及本小组从网上搜索的近几年来数位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诚信状况开展的调查研究的结果均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主观愿望是在行为中表现出诚实守信,但在现实中却表现出知行不一。
大学生作为国民中的优秀分子,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否具备诚信的品德是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然而不幸的是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的现象却呈不断滋生蔓延之势。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得。调查问卷共设计十个题目。考虑到自己设计题目不够全面、客观,故从网络上摘抄十个题目组成本问卷。问卷分性别、个人对诚信的理解、个人的诚信行为、周围的诚信氛围等方面,基本上具有全面性。问卷发放范围均在校大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42份,涉及多所高校,多个专业,同学们也积极配合,问卷结果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综合来看,本报告所依据信息来源还是可靠、有说服力的,应当能基本上反映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信息分析:从调查数据来看,80%同学对诚信问题很重视;42%认为诚信是“言必行、行必果;”52 %的同学允许特殊情况下有失信行为,可以看出,同学们平时还是比较重视诚信的,诚信在大学生心中有相当分量;在学校是否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中,42 %同学认为仅是考前宣讲形式主义,无实质作用;38%的同学尚不清楚,说明学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有所欠缺,尚待加强;95%同学认为诚信度较高依次是家人、朋友、老师,其中家人占69%,说明家人对大学生诚信观念影响较大,可能是幼年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较大;在看到同学作弊时,33%的同学回避、64%的同学气愤并沉默着、3%的同学
希望多人举报,42名同学中佚名举报的仅有1人,看了同学们对诚信尚没有强大的承担的勇气;在第七题中共有83%的同学会为奖学金,拿学分去作弊,一些同学在面对诱惑时,诚信立场不够坚定,在不得不对同学说谎话后,64 %的同学感到愧疚,并设法弥补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这种行为是值得肯定的,72 %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总体情况一般且有50%的同学认为社会大环境有关说明社会上的有些不诚信行为还是对校园产生了较大冲击。
结论措施:
(1)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地诚信问题还是较为关注重视的,当在受到一些环境的影响、诱惑时,立场可能不太坚定,同学们对诚信问题的承担在小范围内还行,拿到大环境承担的勇气还不够,还有待提高,学校在诚信教育中的角色有待加强,总体来说,大学生群体的诚信状况较好。
(2)提高诚信度可以从两个总的方面入手:
一、从家庭、朋友、学校多接受有关诚信的熏陶,提升个人诚信意愿;
二、从社会大环境加强诚信建设,为敢于、勇于诚信,想诚信的同学给予榜样或勇气去支持。
愿诚信在大学校园里开花,结果,为社会营造诚信的春天!
总策划:朱亚伟
收集数据:朱强、袁昶杰撰稿:赵焱锋
统计:努尔艾力、马国云问卷设计:王盛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