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个人投资者调查报告(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个人投资者调查报告(范文5篇)》。
近期,我部组成专题调研组,对XX年以来全市31家规模以上企业人才队伍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个别座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法进行。透过多层次、多角度调研,基本掌握了规模企业人才队伍状况,对如何加强全市企业人才工作,为“工业强市”带给人才支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人才现状
1、引进人才呈上升趋势,人才总量有所增加。XX年国有企业改制时,全市人才总量一度呈下滑趋势,随着各企业逐步走上正轨,企业人才也稳步上升。截至目前,全市31家规模企业人才总量由XX年底的841人增至908人,增加了67人,人才比到达17%,增长了1.4个百分点。调查证明,发展来势足、效益好的企业引才力度较大,人才总量大幅上升。如中意糖果、鸿鹰祥、金湘猪鬃、鑫源缸套等企业近两年分别引进人才15人、8人、12人、10人,受调查的64名人才中,对单位人才引进状况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68.8%。从引进人才的方式来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透过在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聘,一般专业技术人才则透过人才市场招聘。如自来水公司从益阳城建学院引进了一名给排水专业的大学生,鸿鹰祥从湘潭大学引进一名外贸英语专业的大学生。
2、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培养措施得到增强。问卷证明,一部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明显加大。如湘澧盐矿用于人才培养的年均费用达20万元,金湘猪鬃去年投入15万元加强企业人才的培养,另有7家企业人才培养费用在1万元以上。石化仪还对单位干部职工参加学历教育的费用实行全额报销。人才培养的措施明显增强。问卷证明,各企业培训人才的方式主要有外聘专家授课、企业内部专长员工授课、选派外出进修、播放光碟、订阅专业书籍等。如湘澧盐矿依托机电学院请湖南省干部教育管理学院教授定期给中层以上管理人才上课,金湘猪鬃与长沙集成人才培训公司达成协议,分期分批将全体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送到长沙进行系统培训,效果比较明显。受调问卷证明,认为企业培训活动开展得较多的占51.6%。
3、人才收入稳步增长,分配机制有所改善。调查证明,目前规模企业的分配标准与人才的市场价位及其工作实绩逐步靠拢,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一些企业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尝试,实行了中高层管理人才年薪制、技术人才岗位工资制,并大幅提高新引进人才的待遇。如湘澧盐矿对去年新引进的大学生实行提前定级,其工资标准按正式职工同等待遇执行。调查数据显示,全市规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年均收入均在1万元以上,其中年薪2.5万元至3万元的有雪丽造纸、石化仪、鑫源缸套、嘉诚气配、湘澧盐矿等5家企业,年薪5万元的有帮乐公司,其收入居全市规模企业之首。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企业人才队伍总体水平有待提高。一是人才比例偏小。受经济环境、区位条件、资源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市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较差,直接导致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生产技能人才的缺乏。据统计,全市规模企业职工总人数7108人,而其中各类企业人才仅有1257人,占比重还不到17%,比全市企业人才比例低7个百分点。二是人才构成失衡。全市企业人才中,初级工498人,中级工332人,高级工6人,其人才梯次构成比为83:55:1,与合理的金字塔型比6:3:1有较大差距。高级技术人才的严重不足,影响了人才队伍的帮扶提升潜力与企业的创新发展潜力。另外人才的老龄化也应引起足够重视,作为我市三大工业板块之一的汽车制造业技术人才就表现出了年龄老化的趋势,如嘉城汽部所有技术人才均为湖桥返聘人员,虽能满足此刻生产需要,但基本没有新产品开发潜力。三是人才分布不均。全市规模企业人才行业、岗位分布不均。从岗位分布看,企业人才大多数集中在行政管理、财会、简单手工技术等方面,如雪丽造纸115名企业人才中,有63名在行政管理岗位。从行业分布看,企业人才多集中在汽车制造、盐化工、造纸等行业,其它发展中的企业高新科技人才和信息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尚需改善。一是企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缺乏。这在一些生产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多数企业管理层没有培养职业经理人及新产品研发带头人的想法和措施,对人才的使用只看眼前,不重长远,能用一时则用一时,不愿花钱培养人才,而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个性是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机制。理念的缺失导致了人才环境的不优。调查中,64%的企业人才认为企业主对人才的重视和关情绪况是“一般”,69%的企业人才对自己目前的薪金感觉“一般”或“不满意”。二是企业用人“近亲繁殖”现象普遍。民营企业大多采取的是家族式的管理和族群式的人才聚集,个性是企业管理层基本是“自己人”,对外聘技术人才也是顾虑重重,不敢放手使用,怕他们跳槽或者自己办公司,成为潜在的竞争对手。这就导致部分企业人才没有归属感而一走了之,长此以往,企业缺乏人才支撑,缺乏发展后劲。三是企业用人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一些企业虽然也表现出了对某些岗位人才的渴求,但也存在急功近利思想,表此刻对人才的“只用不养”或“重用轻养”,只把人才当“蜡烛”,而不是“可充电电池”,不少企业都认为人才就要来即能用,企业能够不承担人才培养和培训义务。如邦乐公司负责人就表示他们的技术人员全部来自汽车改造行业人才队伍比较成熟的株州,基本不用公司培训。对企业培训状况的调查结果也证明,大多数企业虽然也对员工开展比较经常的培训,但多是一些基本的公司章程或操作流程等应知应会教育,少有涉及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或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岗位技能培训采取最为广泛的形式就是“师傅传带式”,少有正式的理论培训班或产品研发班。调查中,54.9%的企业人才认为企业近两年“培训活动开展较多”、60%的企业人才反映企业培训员工的主要方式是“企业内部专长员工授课”、65.5%的企业人才认为企业目前比较注重“一线生产技能培训”。
3、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亟待健全。一是企业人才人事管理不规范。有的企业与员工签订的聘用合同不鉴证,不实行人事代理,不为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导致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连续多年没有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现有职称还是从原先的公有制单位带进去的;大部分企业人才引进后没有人事档案、养老保险、劳动保障,各类应由企业负担的保险都没有;“个体户式”经营与“家庭式”管理对企业人才只有月薪或年薪,没有正常的薪酬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等。种种管理上的不规范,导致了本地企业人才引力的缺乏。雪丽造纸年初准备从长沙电力学校引进两个大专生,上午确定的`初步意向下午就收到了辞呈。石化仪近两年从机电学院引进的6名大中专生也只留下了2个。二是企业人才市场发育不完善。全市没有构成统一的企业人才市场发展规划,对企业人才市场(如针对本市一些支柱产业)的现状、未来和对策缺乏系统的研究,个性是在发展方向上还没有构成统一的思想认识;人才市场管理混乱,操作欠规范,目前还没有构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人才市场管理较混乱,出现了无序竞争、主管部门不明确等问题;人才市场中介服务整体水平不高,人才开发服务与人员就业服务混淆在一齐,人才市场仅停留在介绍人员就业的“职业介绍”层次上;缺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库,由于人才市场体系不完善,本就数量有限的经营管理人才又难以整合,企业往往只能盲目分散地自寻人才,因此,用一用,看一看,这天用,明天走的状况时有发生。三是企业人才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在原先国有管理模式下,企业人才的管理全由企业负担,包括企业人才的各种后勤保障服务,有人曾笑谈像湘澧盐矿这样的企业,除了“火葬厂”外,其它食堂、学校、医院、市场一应俱全。企业改制后,各种后勤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走向社会化,企业不再负担职工的“生老病死”,员工与企业间只存在最基本的用工关系。在企业“一步到位”甩开包袱的同时,社会化的服务却未跟进,必然导致企业人才的利益丧失。我们调查的很多规模企业连职工宿舍、食堂等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都不具备,又怎能谈及引才留才。
三、对策及推荐
津市实行“工业强市”,需要有一支能够为之带给智力支持的人才队伍。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当前,建设适应津市工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企业人才队伍,应是各级各部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大力强化企业主人才意识
做好企业人才工作,关键要提高企业主素质,强化人才强企意识。首先,要加强对企业主的教育培训。要透过党校调训、建立企业主协会开展活动、企业主论坛等方式,帮忙他们确立“企业要腾飞,务必靠人才”的理念,走出经济工作是硬指示,人才工作是软指标的误区,提高企业主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意识。其次,要将引导与提高结合起来,在引导中提高企业主素质。如实行市级领导与企业主结对帮扶、定期走访等制度。要明确规定,凡是今后市级领导外出从事与经济工作相关的参观考察、招商引资时,要带领企业主一道外出,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在感受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第三,要将工商联纳入到人才工作职能部门中来,充分发挥其团结、帮忙、引导、教育作用。
2、大力推动企业引进人才
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引进人才。实行人才引进零门槛制度,凡是企业引进的人才,在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一律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等待遇。设立“人才突出贡献奖”和“企业引进人才奖”,由政府拿出必须的资金建立人才引进和奖励基金,对年度内引进人才最多,且人才签署劳动合同年限在2年以上的企业,由政府给予该企业5千至1万元的专项奖励。另一方面,要协助企业招贤纳才。要充分发挥人才交流中心的中介作用,采取组团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政府网页、党建网、电视台代为发布招聘信息等措施,帮忙企业引进各类人才。此外,要更新人才引进的思维,实行企业顾问制度,与一些高校、研究院所的专家教授长期挂钩联系,聘请他们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或建立产品研发中心。采取每月发必须数额的报酬,平时不到企业上班,只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技术攻关或遇到难题的关键时刻请他们来解决问题。实行借“智”生“才”,让相关专家来企业进行阶段性的强化培训,手把手地帮、教、带,让企业员工学会学精关键技术,从而培育出本企业既熟练掌握关键技术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
3、创新人才培育管理措施
一是同等规格培训育人才。要实行企业人才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各种培训上享受同等待遇,要将企业人才培训纳入到市委党校主体班培训规划,每年至少举办2期。同时,透过培训,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通报省市有关人才培训信息,引导企业不定期的安排人才外出培训。二是拓展党建功能育人才。大力寻求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人才工作的链接点,在企业中广泛开展以“把共产党员培养成企业人才、把企业人才培养成共产党员”为主要资料的“双培”工程。同时,实行企业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由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兼任企业人才工作的联络员,这样既能够强化企业人才工作力度,又能够节约人力资源。三是制定规划育人才。劳动、人事部门要分别根据企业人才特点制定人才培养工作规划,适时进行培养,并帮忙人才与省相关院校专业的教授之间牵线搭桥,建立联系,促进成长。
4、大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要强化服务。对企业人才服务上要始终做到两个优先,即对企业人才人事代理优先,由人才交流中心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指导办理企业引进人才的人事调动、档案代管等手续;职评优先,企业人才的职称评定要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等对待,对优秀企业人才的职称评定不限指标、不按年龄排队、不规定身份。同时,充分发挥办事处、居委会的作用,为辖区企业人才带给低廉租住房和家政服务;鼓励社会人员参与企业后勤保障服务,解决企业人才后顾之忧。二要落实待遇。人事、劳动部门要定期免费向企业人才带给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并督促强制企业为人才及时办理养老、失业、医疗等6类保险。三要强化激励。实行企业高层次人才市管制度,对企业主和企业高层次优秀人才由市委组织部、人事局和用人单位共同管理,帮忙解决他们的生活、工作、政治待遇问题对在全市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可聘为市委、政府经济顾问,推荐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人生有许多回第一次,而每一次都是不同的,自然,得到的体会不同。我们是由8个人组成的一个团队,调查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做调查问卷之前,我们小组先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先是设计问卷,分析问卷题目,生成问卷,然后下发问卷。小组的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明确。收集了一定数量的问卷后,用收集起来的数据详细分析了结果。
在工作面前我们小组没有人抱怨,我们每个人都是极具责任心的人,问卷调查虽然做着有点累,但是我们做的很开心,很快乐,流了汗,也收获了成功,看着我们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开心地相视一笑。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活动我们学会了面对,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协作,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历练了自己的内心。
遇到困难和坎坷,我们要迎难而上学会思考寻求解决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退缩和逃避。逃避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只会把问题越积越厚,最后,压跨自己。它让我学到了交际的技巧、实践的重要、团队协作的珍贵以及做事要保持一个积极仔细的态度,要善始善终!这样的学习经历要比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有趣,也使知识掌握地更实际更具体,相信也会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问卷调查活动让我认识到选题也很重要。选题需要做一些有意义的课题,并且能够实施的课题。我觉得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了不同的思考方式。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遇到过的情况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特别是思考角度的不同,很自然对事物的看法也很难一样。这次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交流,甚至包括争吵,领略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带给我们的全新感觉: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客观、科学,不像以前那样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
个人投资者2022年第二季度调查报告
2019年一季度,A股延续牛市行情,中小市值题材股行情也相当活跃。上证综指上涨了15.87%,创业板也不断刷新历史高点,累计上涨58.67%。上海证券报・2019年第二季度个人投资者调查报告显示,一季度个人投资者盈利情况进一步提升,实现盈利的个人投资者逾八成。
在持续两个季度实现大面积盈利后,投资者信心进一步提振。证券资产在个人金融资产中占比继续提高,过半数投资者表示将继续增加股市的资金投入。调查也显示,目前“卖房炒股”的现象尚不多见,投资者的增资主要来自于银行存款搬家。
一季度“互联网+”等各类题材股涨势凌厉,令人印象深刻。但在创业板指快速拉高后,投资者已在季度末逐步减仓,并转移仓位至蓝筹股。着眼于第二季度,大多数投资者相信题材股行情仍会延续。不过,多数投资者认为,牛市中不同个股机会均等,不存在风格转换问题。
融资融券余额在一季度末已逼近1.5万亿规模。本期调查发现,由于行情持续向好,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升高,用足两融授信额度的投资者比例较前次调查翻倍,多数投资表示愿意继续提升杠杆水平。
牛市持续 赚钱效应提升进场意愿
1、八成投资者实现盈利
上证综指在今年第一季度震荡上行,累计涨幅达15.87%,季度涨幅较前一季度减少一半,券商等前期龙头有所回调,题材股集中的创业板及中小板则牛气冲天。其中,一季度中小板指数上涨46.6%,创业板指数上涨了58.67%,创下有史以来的最大季度涨幅。
整体来看,个人投资者在以中小市值为主导的牛市行情中更加如鱼得水。第一季度实现盈利的投资者比例达到81%,较上个季度的71.8%增加近10个百分点。 其中,盈利10%以内的投资者比重为45.3%,盈利介于10%至30%之间的投资者比重为23.1%,盈利超过30%以上的投资者比重为12.7%,仅有9%的投资者表示在一季度出现亏损。
比较一季度金融股与创业板对投资者盈利的贡献,持有金融股的投资者中盈利10%以内的占比为53%,盈利介于10%至30%之间的占比为9.8%,盈利30%以上的占比为7.4%,另有10.4%的投资者亏损。持有创业板的投资者中,盈利10%以内的占比为44.9%,盈利介于10%至30%之间的占比为17.4%,盈利30%以上的占比为7.7%,另有11.2%的投资者亏损。
从上述比较来看, 投资者在金融股及创业板上出现亏损或实现超额盈利的比例大致相同,但持有创业板个股更容易获得10%以上的理想收益。
2、场外资金入市意愿强
在整体牛市行情持续两个季度之后,投资者对行情的可持续性信心有所加强。调查显示,在第一季度中,受访投资者包括股票市值、证券账户、可使用现金的证券账户资产平均占个人金融资产的比重为46.9%,较上期增加了4个百分点,上一季度该项调查结果为42.9%。 在受访投资者中,有47.5%的投资者表示,一季度证券资产在其金融资产中的占比“有所提升”或“明显提升”,较上一季度增加了10个百分点。在这些投资者中,56.9%的投资者表示,股票净值增长是证券资产占比提升的主要原因;32.4%的投资者则将其归因于加大对证券账户的投入。
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愿意继续加大股市资金投入的投资者比重大幅增加。在受访的投资者中,50.9%的投资者准备加大股市的资金投入,较上一季度增加了11个百分点。同时,有3.4%的投资者表示未来将从股市中撤资,与上一季度调查结果持平。
对货币政策趋势的判断也影响着投资者调整个人资产配置的节奏,有42.2%的投资者认为,“国内货币政策已进入降息周期,未来会多次降准降息。”在这些投资者中,75%的投资者表示,未来将加大“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投资”。
3、新增资金主要来自现金存款
针对一季度增加股市投资的投资者调查中可以发现,个人投资者在加大对股市投入的同时,并未明显改变家庭资产负债表配置。受访个人投资者的新增资金主要来自于现金存款,并未动用房产等低流动性的资产,额外融资的投资者整体占比也较小。其中,53.9%的受访投资者表示,一季度中使用现金增加证券账户投入;26.3%的投资者表示,在今年第一季度中赎回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后增加了证券账户投入。值得注意的是,卖房炒股的投资者占比仅为2.2%,这一现象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同时,个人投资者在一季度增加证券投资规模仍处于小步慢跑阶段。新增资金规模与之前的投入相比,新增资金比例50%以下的投资者达80.9%,其中36.1%的投资者新增资金投入规模约占原来投入资金规模的30%以内。但与上一季度相比,投资者分布重心有所上移,新增规模与之前的投入相比比例在30%以上的投资者比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4、资金重心向蓝筹回摆
尽管个人投资者加大了股市投入的意愿强烈,但股指快速攀升,深度调整缺席,令投资者对短线回调风险的预期有所加强,一季度末投资者仓位较上一季度末有所减少。截至一季度期末,个人投资者的平均仓位为52.4%,较上一季度的54.58%减少了1.1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针对频繁变化的市场风格,投资者调仓也较为积极。35.3%的投资者表示曾逢低补仓,40.8%的投资者表示曾追高加仓,12.2%的投资者表示曾逢高减仓。在这个过程中,“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题材股最受投资者欢迎。52.7%的投资者表示在一季度加仓了这类股票,23.1%的投资者表示一季度中曾加仓过大盘蓝筹股。追高加仓创业板的投资者仅为4.8%。此外,被投资者减仓的个股则没有出现集中性特征,有投资者表示,减仓时没有明确的板块类型,主要是“逢高减仓”。
尽管一季度行情风格特征明显,但从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角度分析,重仓、单一的风格可能无法获得理想的收益。无论是持有金融股还是创业板个股,重仓、单一的风格让40%以上的投资者盈利水平弱于持仓更加分散的投资者。统计显示,持有创业板仓位占比在20%至40%之间的投资者盈利比例最高,达到了97%,但重仓创业板个股的60%以上的投资者盈利比例缺仅为60%。
在市场中金融股及创业板个股最为风光,投资者在金融股与创业板股上的持股仓位大致相当,均在24%左右。其中, 受访的投资者中,金融股占其股票仓位的比重为24.74%,较去年第四季度末增加了4个百分点,金融股占比接近或超过50%的投资者达到21.5%。此外,49.7%的投资者表示,一季度没有调整对金融股的持仓比重,29.1%的投资者表示还有所增持,另有21.1%的投资者表示一季度减持了金融股。
对创业板的调查显示,在受访投资者持有股票仓位中,创业板占比为24.5%,较上一季度的18.95%增加了5.5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19年一季度创业板仓位末较上一季度末有所提升,但仍有26.7%的投资者表示曾减持创业板个股,16.4%的投资者表示减持至空仓。在创业板连续突破历史高位,整体估值达到100倍背景下,投资者在一季度中已经开始撤退。联想到一季度投资者增加金融股仓位,显示个人投资者已在一季度中提前预判新一轮短线热点。
风格转换或成伪命题
1、八成投资者看好二季度市场表现
调查显示,看好二季度上证综指能够收红的个人投资者占比达到82.2%。其中,42.3%的投资者认为涨幅在5%以上,39.9%的投资者认为涨幅在0至5%之间。 针对2019年全年走势,有88.5%的投资者认为上证综指能够收红,其中56.8%的投资者相信涨幅能在5%以上。
对二季度上证综指能够达到的最高点,投资者的想象力逊于市场表现。仅有29.6%的投资认为沪指能在第二季度中突破4000点,该点位在二季度第5个交易日即告突破。与上一季度相比,极度乐观的投资者比例有所增长。其中,26.3%的投资者豪言“牛市不言顶”, 较前一季度调查增长19个百分点。
在A股快速站上4000点之后,投资者普遍预期短线将出现回调。有42%的投资者认为,二季度大盘走势将可能“先跌后涨”。同时,有29.3%的投资者认为,二季度大盘指数将持续反复震荡,另有19.4%的投资者认为大盘将冲高回落。
2、看好蓝筹股和题材股
在关于“目前更倾向于持有哪类股票”的调查中,本期结果较上期出现较大调整。大盘蓝筹股获得了39.1%比重投资者的青睐,占据第一受欢迎位置,但与上一季度调查的结果相比,投资者偏爱蓝筹股的占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另外,36.8%的投资表示倾向于持有中小板个股,增加了6.4个百分点,其中有12.4%的投资者表示最爱持有创业板个股。
在持股倾向出现不同风格齐头并进的同时,投资者在牛市氛围下倾向于认为所谓的“风格转换”或已成为伪命题。有62.5%的投资者认为,牛市中,无论是大盘蓝筹还是中小市值个股都有机会,不存在风格转换的问题。
不过,如果仅仅着眼于第二季度,较大多数投资者相信题材股行情仍会延续。46.8%的投资者认为,二季度行情中“蓝筹股行情后继乏力,市场热点重归题材股炒作”,同时认为市场将“以蓝筹板块带动指数上行,创业板跑输大盘”的投资者仅占23.4%。
针对未来值得重点关注的投资主题,38.7%的投资者表示,在两*后最关注环保节能领域等主题投资机会。同时,有33.9%的投资者表示最关注“一带一路”相关投资主题。
两融资金持续流入 改革进度受关注
1、投资风险偏好进一步提升
今年一季度中,两市融资融券余额继续突飞猛进。截至3月末,一季度共有4683亿元融资资金进入A股市场,增幅达45.6%。截至3月31日,两市融资余额合计达14939亿元。同时,具体到个人投资者,使用的杠杆倍数也有所提升。
50.6%的投资者表示,在一季度中增加了融资规模,其中仅有20.7%的投资者表示降低融资规模。同时,50.4%的受访者表示对后市乐观,将继续提升杠杆水平;12.9%的投资者表示将保持原有杠杆水平,另有29.9%的投资者表示将降低杠杆。
在已经开始使用融资融券的投资者中,41.1%的投资者表示,一般通过融资融券将股市投资杠杆比例放大至1.5倍,在各类投资者中占比最高,但较上一季度减少了8.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38.7%的投资者表示一般放大到1.2倍,与上一季度基本持平,7.4%的投资者表示一般会放大到2倍。此外,12.7%的投资者表示将用足券商授信额度,比例较上季度倍增。 上述统计结果显示,原本杠杆比例较高的投资者在牛市中风险偏好正在进一步加强。
在融资使用策略方面,55.8%的投资者表示,会将融资资金用于短线操作,买入市场热门题材股,这一操作策略在各类投资者中占比最高。另有35.6%的投资者表示,会继续融资买入已经持有的股票。
当融资仓位出现亏损时,投资者对跌幅的忍受能力依然较低。52.3%的投资者表示,当已经融资买入的个股下跌10%时,将选择止损;25.5%的投资者表示,当已经融资买入的个股下跌5%时,就将选择止损。
统计结果还显示,收益越好的投资者越容易高杠杆操作。在一季度获得30%以上盈利的投资者中,有20%表示愿意用足授信额度;在一季度盈利10%以内的投资者中,持此观点的投资者占比仅为10%。
2、新三板离个人投资者还很远
今年3月三板成指、三板做市两大新三板指数正式发布。3月间,三板成指和三板做市指数分别上涨51.88%和72.56%,成为资本市场中一个热议话题。但本期调查显示,虽然投资者向往新三板催生的财富故事,但他们认为离真正参与还存在一段距离。
58.5%的投资者表示,自己对新三板市场有所了解,但并不十分清楚;31.2%的投资者表示了解新三板市场;有12.2%的投资者表示已经开通新三板账户;61.3%的投资者则表示门槛太高,无法开通。
在受访投资者中,58.7%的投资者表示看好新三板公司的长期成长,45.6%的投资者表示愿意持有估值较低的新三板企业。
在少数已经真正参与新三板的投资者中,60.6%表示自己小有盈利,29.6%表示自己盈利超预期。也许,正因为盈利情况不错,有71.8%的投资者表示,新三板将分流自己的股市资金,主要是分流了创业板的投资仓位。
3、经济走弱关注度下降,关心改革进度
对于2019年市场存在的风险,经济下滑是否会超预期关注度有所减少。有40.7%的受访投资者表示,经济下滑有可能超出预期将是市场主要风险因素之一,较上一季度减少10个百分点。有47.6%的投资者认为改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是当前股市面临的最大风险。
新股发行注册制进度进一步得到明确,年内新股发行注册制度出台的预期转强。受访投资者在对注册制的积极意义予以认同的同时,对其可能产生的短期市场影响也较为敏感。47.8%的受访投资者认为,注册制可能带来新股供应增加,利空大盘。同时,有35.8%的投资者认为注册制是“资产市场改革重大进展,利好大盘”。
未来3个月内您计划如何调整自己的股票仓位
您目前股票仓位比重大约是
如果增加了对股票的投入,资金来源主要是
近期是否准备主动改变证券账户中的资产投入
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与上季度末相比,上述比例有何变化
请问您2019年以来证券账户中的资产(包括股票市值及证券账户中现金)在您金融资产中(包括现金、存款、基金、信托等)所占比重大致为多少
如果增加了股票账户中的投入,新增规模与之前的投入相比比例大致是多少
日前发布的《深交所20xx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对于注册制、深港通等今年资本市场重要工作,过半投资者认为对股市总体利好。
其中,52%的投资者认为注册制改革将增加投资者新股选择数量,抑制上市发行价格过高现象,对股市总体上是利好。48%投资者认为注册制改革下垃圾股将被多数人抛弃。
为了解青年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态度,本次调查首次增加了青年潜在股票投资者,认定范围为20~29岁之间过去12个月未进行过股票交易的个人。
调查显示,青年潜在股票投资者主要的投资品种为互联网理财产品(57%)、银行理财产品(48%)和公募基金(23%)。
深交所《20xx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发布
日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完成了《深交所20xx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为全面掌握投资者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和服务工作,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
此次调查系深交所自20xx年以来开展的第六次年度调查活动,调查问卷由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与综合研究所共同设计,内容包括投资者受教育程度、投资者交易习惯与决策方式、证券公司风险教育及投资者服务状况、投资者对投资产品的需求及互联网金融的态度等多个方面。既包括在之前历年调查基础上的跟踪调查,也包含一些新的热点问题。为保证调查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深交所一直委托知名调查机构尼尔森(中国)执行此次调查项目,负责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统计工作。
根据不同年龄段投资者的特点,调查采用了网络在线访问方式。最终取得的总体有效样本为3649。其中股票投资者有效样本为3549,最大抽样误差
有关调查结果摘录如下:
一、投资者对股票的投资信心和交易活跃度持续提升
20xx年个人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信心和交易活跃度都有所提升,主要表现在:
二、七成个人投资者接受过高等教育,创业板投资者受教育程度高于非创业板投资者
三、投资者资产组合多元化程度变化不大,各类投资品种中,公募基金渗透率较上年下降
四、创业板投资者在收益期望和风险承受能力上仍高于非创业板投资者
五、投资者获取投资信息的渠道使用上较去年略微下降
从板块差异来看,创业板投资者在信息获取方面使用的渠道要多于非创业板投资者,平均信息来源渠道为3.8种,非创业板投资者为2.9种。非创业板投资者仍更依赖熟人推荐,而创业板投资者则更注重从股票走势、公司公告、金融机构研究报告等渠道收集信息后自己做综合判断。
六、券商经纪业务竞争白热化,佣金率维持低值,券商对投资者的服务力度变化不大
七、个人投资者仍普遍认为融资融券交易风险较大,大都持谨慎心态参与交易;大部分投资者认为融资融券对股市是中性或正面作用
八、对于股票期权,投资者了解程度不高,主要持观望态度
九、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及网络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渗透率持续加强,投资者对规范p2p网贷行业有强烈期待
调查显示,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理财、网络银行是投资者认知度和投资者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听说过这三种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87%、85%和79%,使用过或想尝试的投资者比例分别为70%、63%和52%。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投资者最担心的仍是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占受访者40%),其次是虚假信息欺诈风险(占受访者23%)。
对于p2p网贷理财产品,99%的投资者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投资者采用的主要风险控制措施分别为甄选p2p平台(如考察其股东背景、注册资金、管理团队、交易规模、知名度等)(65%)、投资期限较短、流动性较好的产品(57%)和选择不同的p2p平台进行分散投资(52%)。问及如何促进p2p网贷行业健康发展时,投资者最看重的三条措施分别为对投资人的资金进行第三方托管(75%)、落实实名制(73%)、设置一定的行业准入门槛(71%)。
十、青年股票投资者受教育程度更高,但资产量较少,同时投资知识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对更低;此外,超四成青年潜在股票投资者表示希望进入股市,但缺乏相关投资知识
十一、从投资者地区差异来看,华东地区投资者资产量和证券投资知识得分最高,中心城市投资者资产量远高于非中心城市,但在投资知识得分和股票投资占比上中心和非中心城市相差不大
十二、展望20xx年证券市场,投资者对监管层加大对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恢复t+0回转交易制度、允许未盈利互联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ipo注册制改革和深港通开通都有较多期待
对于ipo注册制改革,过半投资者(52%)认为注册制改革将增加投资者新股选择数量,抑制上市发行价格过高现象,对股市总体上是利好,还有48%投资者认为注册制改革下垃圾股将被多数人抛弃,价值投资、成长投资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认为注册制改革将导致上市公司ipo提速,股市扩容,对股市总体上是利空的投资者仅占30%。对于深港通,在20xx年底开通沪港通的背景下,68%的股票投资者认为开通深港通对深市是利好。此外,85%的股票投资者表示如果允许未盈利互联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有必要制定针对性的行业信息披露指引。
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
深交所日前完成的《2016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相比2015年,2016年投资者结构仍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但比例显著降低,投资者的平均证券账户资产量显著增加。对于2017年股市表现,逾八成投资者情绪总体保持中性偏乐观。
此次调查系深交所自2009年以来开展的第8次年度调查活动。调查延续了历年的跟踪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投资者知识水平与受教育程度、信息获取、风险偏好、交易习惯、投资策略、教育需求等多个方面,同时增加深港通影响、2017年投资者信心和资本市场风险因素预判的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使用问卷调查研究方式进行,受访对象为调研地区年龄在18-60岁,并且在过去12个月进行过股票(深市、沪市)交易的受访者。样本收集按照证券账户的地理分布状况,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最终取得调查样本共计5628个,涵盖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域(不含港澳台)的254个大中小城市。
有关调查结果摘录如下:
一、从投资者结构看,2016年投资者结构仍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但相比2015年,中小投资者比例显著降低,平均证券账户资产量显著增加。
1.2016年,证券市场仍以中小投资者为主。调查显示,77%的受访投资者证券账户资产量在50万元以下;新入市的投资者中,超过9成投资者的证券账户资产量低于50万元。
2.与2015年相比,2016年证券账户资产量在50万元以下的受访中小投资者所占比例下降了7.4个百分点;受访投资者的平均证券账户资产量为51.4万元,相比2015年增长了14.2万元。
二、从投资知识和投资决策依据看,投资者投资知识水平相比去年有所提高,但存在区域差异,投资决策主要依据网络类媒体和技术指标分析,其中手机网络类媒体占比排名从2015年第二位上升至首位,呈快速发展趋势。
1.2016年受访投资者的投资知识客观评价得分平均为63.1分(满分为100分),较2015年的平均得分58.8分有所提高。从投资者知识客观评价的区域差异看,7大地理区域平均得分最高为华东地区64.7分,最低为西北地区60.2分,投资者对投资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
2.2016年受访投资者的投资信息渠道结构相比2015年发生了较大变化。调查显示,2016年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集中在“手机上的网络类媒体”(43.3%)、“依据股票价格走势、成交量变化等技术指标分析”(40.4%)和“电脑上的网络类媒体”(40.3%)。其中,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蓬勃发展,使用手机网络类媒体渠道的投资者比例较2015年上升2.4个百分点,依据技术指标分析的投资者比例较上年下降9.3个百分点,手机网络类媒体首次超越技术指标分析,变为投资者首选的投资信息渠道。
3.从投资者投资信息渠道的动态变化看,2016年依据金融机构研究报告和上市公司披露信息做投资决策的投资者比例有所上升,而依据技术指标分析、投资研讨会和熟人推荐的投资者比例有较明显下降。
三、从投资行为来看,2016年投资者交易频率、持股集中度普遍较高,但相比2015年两者均有所下降,且有近5.5成投资者表示经常使用止损策略,反映出投资者理性投资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有所增强。
1.调查显示,2016年受访投资者的交易频率均值为5.6次/月,51.4%的受访者至少每周交易一次,交易频率普遍较高;相比2015年的平均交易频率5.9次/月,交易频率有所下降,投资者交易行为趋向稳健。
2.2016年受访投资者中持股支数在3支以下的投资者占50.3%,这部分投资者持股数较集中;受访者平均持有5.1支股票,较2015年股票投资者平均持有4.3支股票有所增加,反映投资者通过持有多只股票来分散风险的意识有所增强。
3.在股票下跌时,54.4%的受访投资者经常使用止损策略,而45.6%的受访投资者几乎没有使用过止损策略,与2015年相比,由于2016年股市行情相对比较平稳,经常使用止损策略的投资者比例下降了4.5个百分点。
四、从投资风格类型来看,长期价值投资者占受访投资者比例约两成,追涨型投资者占四成,相比2015年,投机性较强的短线交易投资者和追涨型投资者比例有所下降,投资者投资风格更趋于理性。
1.2016年受访者的投资风格分布较为平均,趋势投资者占25.8%、短线交易投资者占23.4%、部分长线/部分短线交易者占21.8%、长期价值投资者占21%,其中,投机性较强的短线交易投资者较上年降低了2.7个百分点。
2.从另一个投资风格维度看,2016年受访者中,偏向追涨型的投资者占42.8%,低于偏向抄底型的投资者占57.2%。相比2015年,追涨型投资者占比下降了6.2个百分点。
五、从投资盈亏原因看,投资者亏损的主观原因来自自身投资经验、投资知识不足等因素,客观原因主要来自频繁交易、过度集中持股、追涨杀跌等投资行为偏差。
1.从投资亏损的主观原因来看,对于2016年投资股市亏损的受访投资者,自己认为导致其亏损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自己的投资经验不足”(51.1%),“自己的投资知识不足”(45.9%),“经济形势的变化”(34.5%)和“市场操纵行为严重”(30.1%)。
2.从投资亏损的客观原因来看,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行为偏差,表现为止损策略平均使用率较低、追涨行为和短线交易人数比例较高、阅读上市公司公告及参加投资者教育活动的投资者比例较低。这与盈利投资者投资行为存在着显著差异。具体情况如下表:
盈利投资者
亏损投资者
人均持有股票数
5.3支
4.9支
止损策略平均使用率
59.6%
47.7%
追涨型投资者占比
38.1%
48.9%
短线交易
20.3%
27.5%
阅读上市公司公告
30.3%
22.9%
参加过投资者教育活动
91.5%
81.2%
六、回顾2016年,近六成以上投资者对新推出的投资者保护举措表示认可,对深港通的推出反应较为积极。
1.对于2016年中国证监会等相关单位新推出的多项投资者保护举措,近6成以上投资者均表示认可。受访者认为最有效的三项举措依次是“设立欣泰电气虚假陈述先行赔付专项基金”(65.5%),“集中开展IPO欺诈发行和信息披露违法专项执法行动”(64.2%)和“优化投资分红回报机制”(63.7%)。
2.对于深港通的开通,调查显示,超半数投资者认为对深市是利好,超四成的投资者表示愿意投资港股市场,并且这部分投资者对深港两地市场交易规则差异的掌握程度较高,针对调查涉及的8项交易规则差异,平均掌握比例为77.2%。而不愿意投资港股市场的`投资者表示,不投资的最主要原因是“不了解港股市场,担心投资风险”(59.9%),其次为“不了解深港通相关交易规则”(41.9%)。
七、展望2017证券市场,投资者情绪总体为中性偏乐观,认为定向增发解禁高峰是股票市场最大的风险因素,认为“从严把关IPO质量”是增强持股信心最有效的举措。
1.对于2017年股市,调查显示,投资者情绪总体保持中性偏乐观。57%的受访投资者态度对股市前景保持中性态度,28.2%的投资者对股市前景倾向乐观,仅有14.8%的投资者对股市前景倾向悲观,乐观投资者比例显著高于悲观投资者。相比2015年,悲观情绪投资者比例有所减少,中性情绪投资者有所增加。
2.对于2017年股市可能面临的8种风险因素,受访投资者普遍较为担心。70%的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解禁将进入高峰期”有可能会造成A股市场下跌,其次分别是“金融市场去杠杆,流动性紧张引发市场下跌”(67.6%)、“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66.5%)。此外,房地产调控、企业去产能、中小创高估值以及特朗普新政等国际政治经济冲击,也是投资者较为关心的风险因素。
3.对于2017年证券市场哪些举措有助于提升持股信心,调查结果显示,投资者最期待的四项举措分别是“从严把关IPO质量”(72.2%)、“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71.5%)、“规范再融资制度”(71.4%)和“严格退市制度”(70.7%)。此外投资者还认为,“加强并购重组监管”(69.3%)、“养老金重入市‘提速’”(67%)、“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落实”(66.3%)也是提升市场信心的重要举措。
相关阅读:
调查报告写作方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DD××××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